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校園2.36W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此詩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提供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大家可以參考閲讀,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生網。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精選10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並背誦,學習繪物、抒情的特點和方法。

2、領會詩人寓於詩中的深層情感。

3、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師生互動。

【教學重點】

朗讀詩篇,瞭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寫景語言的精妙。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簡介邊塞詩,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別樣的詩歌內容——邊塞詩,它是盛唐時幫寫邊塞、從軍、守邊、戰鬥的詩歌,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等。邊塞詩表現着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建功立業的豪情,描寫了邊塞雄奇瑰麗的奇異景色,氣勢雄偉,意境開闊,情調激越,音韻鏗鏘,表現出動人心魄的陽剛之美。

三、初讀,疏通文意。

1、作者介紹

歲參:(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他與高適齊名,是盛唐時期邊塞詩人的傑出代表。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着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其邊塞詩歌雄健豪邁,讀之令人興奮。岑參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瑰奇的塞外雪景,表達了誠摯渾厚的送別之情,讀來感人至深。

2、 讀準字音

岑參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錦衾薄 qīn báo 瀚海 hàn闌干 lán羌笛 qiāng風掣紅旗 chè

齊讀全詩——讀準字音,初步感知文意。【朗讀節律】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3、解題——從詩題中能看出這首詩寫了哪些內容?

詠雪、送別。(板書)

師:請同學們説説哪些詩句是寫詠雪的,哪些詩句是寫送別的?

學生答,教師明確:

詩的前半部分是詠雪,後半部分寫送別,同時在送別中進一步描寫雪景。這是一首雪中送別詩。從“中軍置酒飲歸客”一句開始。前十句着重於詠雪,後八句着重於送別。

4、請學生當堂筆譯全詩,即用現代漢語的白話文翻譯詩句。

【韻譯詩文】

北風席捲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賺太薄。

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都護的鐵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着慘淡愁雲。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硬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台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

四、賞析雪景

思考:你選擇一句寫景的詩句,細細品味,來體會用詞的精妙。

教師示例: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第一句寫風,第二句寫雪,這兩句極寫邊塞的風狂雪早。表現了詩人的驚奇之情.

“卷”與“折”字寫出了北風之迅疾猛烈,有了這樣猛烈的風,漫天飄落的雪才能“飛”,“八月”説明胡天下雪的時間早。“飛”,勾畫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飄舞的形象。“即”字表現了詩人的驚奇之情。

根據學生可能會品析到的句子,適時加以指導,參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重點賞析這句話,教師提問引導:

這句話裏哪些詞用得好?運用了什麼修辭?體現了作者怎樣的寫作風格?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僅寫出“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神地寫出了詩人的驚喜。

以梨花比雪,雄奇明麗,新穎獨特,落筆傳神。不只寫出了雪來得突然,寫出了雪的鋪天蓋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寫出春意,情調樂觀而昂揚。這句話是詠雪的千古名句。“春風”使梨花盛開來喻“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緊接下來,又渲染出了極富浪漫色彩的.“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情境。這句體現了作者的豪放風格。

教師:穿插有關資料引導講解。

1、引導深解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教師:岑參最喜歡梨花,在他的作品裏,曾多次寫到梨花,請看屏幕,一起朗讀一遍。

屏幕展示詩句:“長安柳枝春欲來,洛陽梨花在前開。”“梁園二月梨花飛,卻似樑王雪下時。”“梨花千樹雪,柳葉萬條煙。”

學生:讀以上詩句。

教師:由此可見,梨花於詩人的印象何等深刻,詩人寫梨花常常是在遠離故鄉之時,他筆下的花常常總是和思春念歸、士逢知遇等情感活動聯繫在一起。現在你對這兩句詩有了怎樣的新的理解?

學生:説自己的見解。在天寒地凍的飛雪胡天想到春日千樹萬樹的梨花(豪放)。

(2)“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日暮時分,大雪紛紛,詩人把他的視線從酒筵上又轉向了轅門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異的畫面:在暮雪紛飛的背景上,一面鮮紅的旗幟凝住不動。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確,真實地描繪出紅旗凍住了,北風吹着也不飄動的情狀。此句運用反襯手法,既突出了天氣的寒冷,也寫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個“亮點”色彩感強,富有表現力,構畫了一副奇異而美麗的畫面。不僅寫出了邊塞奇寒,而且紅旗在風中堅強挺立也喻指邊塞將士不屈的鬥志,寫出了作者心中奔湧的豪情。

(4)“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引導:從“瀚海”到“愁雲”,視角有何變化?這一句在詩中有何作用?“百丈”、 “萬里”是實寫嗎?運用了什麼修辭?

“瀚海闌干”繪出了非常開闊的畫面,“愁雲”既是寫景也是寫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別。這兩句詩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由詠雪過渡到送別。 “百丈冰”形容冰雪覆蓋面積之廣,冰塊之大,極言奇寒,後一句寫慘淡的愁雲佈滿天空,“萬里”形容面積之大,這句是誇張的説法。一個“慘”字,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為餞別場面醖釀了氣氛。這裏,把邊塞將士的軍營置於一個廣漠、遼闊的背景上,給人一種奇異而又壯偉的深刻印象。

五、感悟情感

教師:在奇冷的天氣裏送別友人,這本是傷心之事,然作者描繪的邊塞雪景是如此的奇異、壯美,甚至是唯美,為什麼詩人能夠保持着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呢?

請看材料,請一位同學讀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寶年間,李唐王朝與西北少數民族邊境戰事不斷,許多文人也紛紛投入軍人幕府,尋求個人發展,岑參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懷着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度過了六年艱苦的軍旅生活,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在輪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時所作。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熱愛生活;詩人所處時代,正值大唐盛世,國家的強盛自然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所以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樂觀向上的情懷。

六、賞析送別部分

1、齊讀送別部分——詩人寫送別寫出了對友人怎樣的情感?

依依不捨

2、哪些詩句表現了這種情感?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學生回答,理由自由闡述,句子歸納如下:

①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②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③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3、重點引導賞析意思:

寫友人離去以後的情景:山迴路轉,友人的身影已經看不到了,此時詩人仍佇立在風雪中,遠望友人離去的路,只見雪地上留下一行長長的馬蹄印。

教師:引導聯想想象

這首詩最後兩句描繪的畫面歷來被人稱道,給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感覺。下面請大家一起將目光聚焦於這兩句詩,試着展開你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化身為詩人,説説:當你站在冰天雪地裏望着友人漸漸遠去的身影,心中會想些什麼呢?

學生:説自己的設想。

教師:大家的設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寫,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留白”這種藝術表現手法的魅力。

詩人送友人歸去時依依不捨的深情,以及他的思鄉之情,都通過“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詩表達出來了。這句體現了作者送別時的惆悵心情。

明確賞析詩歌的方法:

(1)抓關鍵詞

(2)看修辭方法

(3)聯繫上下文和課文背景運用聯想想象

4、理解詩意,明確主旨

師:既然是送別,為什麼要詠雪?二者有怎樣的聯繫?(再次誦讀,加以體會)

答:全詩以雪景襯托別情,情景交融,詩人描繪邊塞八月冰天雪地、愁雲慘淡、苦寒難耐的景象,更能襯托出詩人送朋友的無限悵然之情。

學生説説有關雪和送別的詩句、諺語或俗語。

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七、深情誦讀,嘗試背誦

男女生分讀全詩:女生讀詠雪部分,男生讀送別部分;

全班齊讀

八 評析小結:

這是詠邊地雪景,寄寓送別之情的詩作,全詩句句詠雪,勾出天山奇寒。

開篇先寫野外雪景,把邊地冬景比作是南國春景,可謂妙手回春。再從帳外寫到帳內,通過人的感受,寫天之奇寒。然後再移境帳外,勾畫壯麗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別的特定環境。最後寫送出軍門,正是黃昏大雪紛飛之時,大雪封山,山迴路轉,不見蹤影,隱含離情別意。全詩連用四個“雪”字,寫出別前,餞別,臨別,別後四個不同畫面的雪景,景緻多樣,色彩絢麗,十分動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境清新誘人,讀之無不叫絕。

【教師寄語】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們欣賞到了塞外變化莫測,奇異壯麗的美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我們看到了詩人佇立願望,依依惜別的身影;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我們聽到了將士們誓死衞國,震撼人心的誓言;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勤誦讀,多琢磨,深領悟,傳承古典文化的精髓!

九、佈置作業

1、 背誦默寫。

2、 積累並品評詠雪的名句。

板書設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詠雪:忽如梨花——豪放

送別:不見空留——惆悵

十、教學反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並理解詩歌。

2、培養欣賞、品味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詩篇、瞭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的精妙。

教學設想:

按照“讀――譯――品――背――悟――遷移”的順序精講多讀,讀品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雪,潔白、純潔、美麗。冬天雪花飄飄,給我們的生活增添無限的樂趣,所以,它歷來都是人們吟詠、描繪的對象。在古詩中,更是有不少歌詠白雪的名句,誰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如:①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沁園春?雪》毛澤東)

②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③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別董大》高適)

④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李白)

讓學生説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的出處,引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和學生一起來看看這位唐代大詩人是在怎樣的情境之下創作出這樣的千古名句的。

二、詩文賞析

(一)聆聽感受

播放語音資料,聆聽感受。讓學生注意字的讀音。

(二)整體把握

1、齊讀全詩――讀準字音,初步感知。

2、解題――從詩題中能看出這首詩寫了哪些內容?(預設:詠雪、送別。)

詩的前半部分是詠雪,後半部分寫送別,同時在送別中進一步描寫雪景。這是一首雪中送別詩。

3、詩歌是從哪裏開始着重寫送別的?(預設:從“中軍置酒飲歸客”一句開始。前10句着重詠雪,後8句着重送別。)

(三)賞析詠雪部分

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教師適時點撥、補充。

1、齊讀詠雪部分――思考:詠雪部分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預設:北風席捲着大地,把強韌的草都折斷了。塞北的天空,農曆八月就飛起了雪花。就像是忽然颳了一夜春風,使千樹萬樹開滿了梨花。雪花飄散進入珠簾,沾濕了羅幕,穿上狐裘不感覺到温暖,蓋上錦衾也覺得單薄。將軍和都護的角弓被凍得拉都拉不開了,鐵衣冰冷得難以着身。在大沙漠上縱橫交錯着百丈厚的堅冰,愁雲暗淡無光,在萬里長空凝聚。)

2、賞析詩句。(從詩的內容、意境、抒發的情感、用詞的精妙、句子修辭手法的應用等方面來賞析。)

(1)朗讀詠雪部分――思考:對雪的描繪,哪一句最精彩?為什麼?小組研討,合作探究。(預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詞精妙:一個“忽”字,形容雪來得急,下得猛。不僅表現了邊塞氣象變化的特點,而且傳達出詩人賞雪時的心情。千樹萬樹,突出雪景的壯觀,寫出雪鋪天蓋地。比喻新穎:以梨花喻雪,以春天比冬天,用“春風”使梨花盛開來比喻“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創設了梨花滿樹、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顯奇寒。同時體現了昂揚樂觀的精神:嚴酷的自然環境中透出了詩人的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這種化苦為樂、積極向上的情懷。)

(2)詩的首句寫了什麼?(預設:寫了風猛雪早。第一句寫風,一個“卷”字,一個“折”字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寫出了風勢之猛。第二句寫雪,“八月”説明下雪的時間早。)

(3)“飛”字可不可以換成“下”或“飄”字,為什麼?(預設:不可以,因為“飛”字不但勾畫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飄舞的形象,還暗指風猛。)

(4)詩中哪些句子表現了雪天奇寒?(預設:“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狐裘不暖、錦衾薄、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着,都生動地説明這種嚴寒叫人難以忍受。)

(5)有人評論這幾句,認為只寫軍中的上層人物,沒有寫到普通士兵。你怎樣看待?(“將軍”與“都護”尚且如此,一般士兵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6)“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勾畫了怎樣的雪景,起了怎樣的作用?(預設:誇張的修辭手法,千里冰封。描繪了萬里雪飄,瑰奇壯麗的邊塞雪景,又點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必將艱辛。“愁”,並非雲愁而是作者對離別作了暗示,為後面朋友“行路難”的無比艱辛而憂愁。)

3、作者寫雪,寫雪中的景象,寫寒北雪的特點,是懷着怎樣的情感來寫的?(預設:喜愛,讚美的感情,昂揚樂觀的精神。)

4、為什麼在這樣艱苦惡劣的環境中,作者卻能表現出如此昂揚向上的情緒呢?(預設:這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詩人自身的經歷有關。具體略。)

(四)賞析送別部分

1、齊讀送別部分――思考,請用自己的語言敍述送別武判官歸京的情形?

(預設:在大沙漠上縱橫交錯着百丈厚的堅冰,愁雲暗淡無光,在萬里長空凝聚着。在軍中主帥所居住的營帳裏擺設酒宴,給回京的人餞行,胡琴、琵琶與羌笛奏出了熱烈歡快的樂曲。傍晚在轅門外,大雪紛紛飄落,紅旗被冰雪凍硬,強勁的北風也不能讓它飄動。在輪台東門外送武判官離去,離去的時候大雪鋪滿了天山的道路。山嶺迂迴,道路曲折,看不見武判官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馬走過的蹄印。詩的後半部分描繪的是“風雪送客圖”。)

2、詩人寫送別寫出了對友人怎樣的情感?(預設:依依不捨。)

3、哪些詩句表現了這種情感?是怎樣表現出來的?(預設:①“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胡琴琵琶與羌笛”這些西域特色的管絃樂器齊鳴,給邊塞的軍中宴飲增添了幾分蒼涼悲壯的豪氣。②“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茫茫雪原中一杆紅旗,奇異而美麗的畫面。天氣奇寒,勁吹的北風翻不動墜有厚重冰凌的紅旗,更顯出一個“寒”字。③“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從轅門一直送到輪台東門,依依不捨。④“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望不見遠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馬蹄足跡。結尾兩句,寓情於景,言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與學過的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的作用。一個“空”字把路遙遠,風雪猛,難行走,惜別、擔憂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

三、小結

這首詠雪送別詩,前10句從不同側面寫雪,後8句寫送別。雪景襯托送別,送別中又描寫雪景。詩在詠雪景的同時表現了雪中送友的真摯情誼,還傳達出詩人獨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鮮明壯偉,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四、揣摩,領悟

1、一般的送別詩大多寫有對朋友勸慰、關愛的話語,設想一下作者在送別的酒宴上,在揮手的那一刻,會做些什麼,説些什麼,想些什麼?(預設:對朋友歸京,他感到高興。因為對戍邊將士來説,能和家人團聚是可喜可賀的一件事。在杯來盞去中,彷彿可以聽見詩人由衷地祝賀:“來,為你歸京乾杯!”然而朋友情深,輪台距離長安路途遙遠,這一分手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依依惜別之情仍然襲上心頭:“千里冰封,朋友這一路可會順利?今日我送君,何時人送我?”“雪上空留馬行處”,那一行馬蹄印啊,將“我”的牽掛和惆悵一直延伸到長安。)

2、這首詩前半部分詠雪,後半部分將送別融情於景,情景交融。讓學生任選角度,將前面詠雪的句子和後面送別的心情聯繫起來。比如説: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熱的。(預設:雪是潔白的,朋友的情是純真的;雪會融化的,而朋友的情誼是永恆的等。)

五、對比閲讀,遷移生成

1、因為古代交通不便,人們常常一別多年無法相見。因此,“送別”就成了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題材。讓學生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積累的送別詩。教師出示4幅圖,具體情境是以前學過的送別詩,讓學生根據寫景的特點和送別的場面詠出詩句?(展示圖畫。具體略。)

2、讓學生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與以上4首詩從送別環境、送別的心情、詩歌的風格3個方面進行比較。(學生討論、歸納。)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詩“好奇”的特點。

2、學習詩歌鑑賞的常用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本詩抓“好奇”的特點。

難點:學習從思想和藝術角度對詩歌進行鑑賞的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翻譯(預習完成)

二、導入

這兩天新聞中關於今年初雪的報道不絕於耳,雪對於我們江南人來説是稀罕物,但是雪在中國古詩中卻是常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首詠雪詩。

三、新授

從題目來看,我們能獲得哪些信息?

從內容來看,是詠雪詩、送別詩;從詩歌體裁來看是歌行體詩(展示歌行體ppt)

自由大聲朗讀課文

自古以來,對於岑參的詩推崇有加,(展示杜甫、沈德潛、翁方綱ppt)這裏的“奇”,是指獨特,不拘一格,獨樹一幟的意思。他用好奇的眼睛來觀察這個世界,他用好奇的心靈來感悟這個世界,用獨特的筆墨匠心寫詩。那麼這首詩作為他傳唱最廣的一首詩,他到底在“好奇”這條路上走了多遠呢?——板書“奇”

(一)體會景物之“奇”

1、從詩中你能感受到邊塞哪些景物的奇特之處?請大家打開書再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把文中有關奇情奇景的描寫找出來,請用:邊塞的,“奇”在的句式加以概括。——板書“景物”

雪下得奇早,(大、猛等);風的大;天氣的奇寒

(二)體會詞采之“奇”

上次我們學《詩人談詩》,我們知道了詩歌鑑賞可以從哪些方面來鑑賞?

可以從意象、語言、感情、藝術手法、意境等角度進行鑑賞。

岑詩的好奇,不僅僅在於喜好表現邊塞景物之“奇”,更是源於他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善於用新奇的詞采來表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邊塞詩在藝術表現方面顯出奇情異采的藝術魅力。

現在我們就分小組合作選擇其中語言角度鑑賞這首詩,看看作者在“詞采”方面怎樣體現他“好奇”的特點的?(每組成員最少兩人)——板書“詞采”

用詞方面

例1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飛”三個字有何表達作用?

〖明確〗第一、二句寫塞外風狂雪早,一個“卷”字,寫出了北風奔馳怒吼的氣勢和威力;“折”是“卷”的結果,風能折草,可見風力之大;農曆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邊塞已是風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驚奇之情;“飛”字照應“卷”字,勾畫出漫天風雪的景象。由風而雪,風中見寒,因寒飛雪,開篇就讓人感到一股奇寒撲面而來。在他的另一首詩《走馬川行》裏也寫過一句“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從中也可以看出邊塞上的風力之強。

例2“凝”怎麼理解?凝結,凝重,可見雲很厚重。以上詩句不着一個雪字,卻處處能見到雪的身影,感受到雪的威力。

例3五、六句中“散”、“濕”有何表達作用?這兩句寫了怎樣的一種氣候?

〖明確〗“散……”承上啟下,從帳外寫到帳內。寫雪景主要從視覺角度下筆,寫奇寒則着墨於感覺。“散”字寫出片片雪花輕輕飄落到珠簾帳幕上的景緻;“濕”字描摹出雪花在羅幕慢慢融化的情景。“狐裘”、“錦衾”本是高級禦寒品,卻不暖、嫌薄,帳中尚且如此,帳外更不必説,這兩句寫出了一種奇寒的氣候。

寫法方面

重點賞析名句“忽……開”:

A.這個比喻的本體是什麼?喻體是什麼?為什麼會感到這比喻新穎貼切?

〖明確〗比喻的本體雪,喻體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貼切,不僅寫出了雪的皎潔,富有動態感和立體感,同時也使人彷彿聞到陣陣花香。作者將肅殺寒冷的冬雪當作春光來欣賞,想象奇特,給人一種欣喜和暖意。

B.為什麼説“忽如”二字寫得甚妙?

〖明確〗一個“忽”字,顯示出塞外氣候的變換奇特,也表現了作者看到奇麗雪景的驚喜之情。

“風掣……翻”運用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運用了擬人、誇張的修辭手法,這一細節描寫,極為新穎傳神地描摹出塞外嚴寒的奇異風光。從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鮮豔奪目的紅旗顯得格外突出,並給冷色的基調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襯嚴寒;從動態上看,狂風飛雪,紅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飄動,給人一種沉重、肅穆的感覺,符合此時送別的氣氛。而那白雪為背景上的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潔白,更寒冷;那雪花亂飛的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明確〗“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二句以誇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辛的呢。“愁”字隱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一身能擘兩雕弧”的邊將,居然拉不開角弓;平素是“將軍金甲夜不脱”,而此時是“都護鐵衣冷難着”。二句兼都護(鎮邊都護府的長官)將軍言之,互文見義。寫出西北邊塞的苦寒。

作者用敏鋭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捕捉邊塞奇觀,筆力矯健,有大筆揮酒(如“瀚海”二句),有細節勾勒(如“風掣紅旗凍不翻”),有真實生動的摹寫,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現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邊地生活氣息。

板書:

詞語

比喻、擬人、誇張

想象、襯托、動靜結合

(二)體會情感之“奇”

詩言志,詩傳情,到底這首詩傳遞給讀者的是什麼情感?——板書情感

學生先説,如果説不到位老師再提醒啟發。邊塞詩,很多事抒寫邊關生活的愁苦,久戍思鄉的無奈。例如王昌齡的《從徵行》,李益的《從軍北征》(ppt展示)進行比較。

1、結合時代背景(ppt展示時代背景)

所以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的更多是西北荒漠的奇異風光與風物人情,詩人慷慨豪邁的筆調,別具一種奇偉壯麗之美,抒發了將士立功邊塞的慷慨樂觀豪情。

2、一切景語皆情語你能不能從寫景的詩句中看出點什麼來?

“忽如一夜春風來……開”句

岑參最喜歡梨花,在他的作品裏,曾多次寫到梨花,請看屏幕,一起朗讀一遍。

(ppt展示梨花詩):由此可見,梨花於詩人的印象何等深刻,詩人寫梨花常常是在遠離故鄉之時,他筆下的花總是和思春念歸、士逢知遇等情感活動聯繫在一起。所以這句詩不僅給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的感覺,流露着對邊塞奇景的驚歎之情;也流露出漂泊在外,對家鄉的思念和牽掛。

3、直接寫。例如“愁雲……凝”一個“愁”一個“慘”透露了作者為送友人而產生的愁悶的情緒,為餞別醖釀了氣氛。

送別場景中,連舉三種樂器,既表明樂器之多,樂曲之異,寫出了場面的熱烈,表現了主客間的深厚友情,同時這些富有邊塞色彩的樂器,也極易觸動人的鄉愁鄉情,細細品味,送別人與被送人內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

4、發揮想象,最後面對漸行漸遠的友人,空留雪上的馬蹄印,詩人會有怎樣的心理?

惜別

天黑路遠,你能安全返京嗎?

朋友一路保重。

今日一別,從此天南地北,何時再能相見

以前我們曾一塊喝酒下棋吟詩,你走了,我以後的日子該多麼寂寞啊。

好兄弟走了。我何時能回京呢?

不管擔憂也好,羨慕也罷。縈繞心中是無限的惆悵。這樣的結尾,就是一種“留白”,真如撞鐘,清音有餘,使人產生無窮的遐想。“山迴路轉”使人惆悵,而雪地上的馬蹄印跡,又把送別的思念延伸到遠方。這個“開放式”的結尾,給人以無盡的遐思。

板書:慷慨樂觀、思鄉、惜別

四、詩歌,特別是中國的古典詩歌,鑑賞繞不開意境。——板書意境

展示意境的知識

那麼本詩給我們呈現的是一種怎樣的意境呢?你覺得下面這些詞語中哪些詞語是符合本詩的意境的?

五、總結

岑參的詩想像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並充滿樂觀進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義特色。杜確《岑嘉州詩集序》説他的詩“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宋代愛國詩人陸游更説他的詩“筆力追李杜”,在《跋岑嘉州詩集》中説:“予自少時,絕好岑嘉州詩。往在山中,每醉歸,倚胡牀睡,輒令兒曹誦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希望通過今天的鑑賞課,大家也能喜歡上這個大[1]氣而好奇的岑嘉州。

而詩歌鑑賞的常用方法也是我們今天這堂課的目的之一,大家能總結出一些基本的方法了嗎?

概括起來就是:詩的意象——詩的語言——詩的感情——詩的意境

抓住詩的意象,通過分析詩的語言,感受詩人的感情,體會詩的意境。這就是詩歌鑑賞的一條最基本的鑑賞之法。

六、佈置作業

送別詩鑑賞實例

送別詩鑑賞實例:

1、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作者如何表達惜別哀傷之情的?

參考答案:

①景物:“春江渺茫”“日暮”。

②三四句替遠去的友人設想:日暮之時會停泊在哪裏呢?到那時,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麼的令人哀傷啊!

2、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首詩使用什麼表現手法?體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反襯;哀景襯壯情。體現了詩人樂觀豁達的胸懷,對友人真誠情誼。)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後終於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麼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板書設計

景物雪大、雪早天寒

詞語

奇詞采比喻、擬人、誇張

想象、襯托、動靜結合

情感慷慨樂觀、思鄉、惜別

意境新奇、雄渾、豁達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 篇4

一、教材説明

本課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原野放歌”的四首邊塞詩之一。為七言古詩,屬歌行體,與其他三首雖為一體,但因人不同,風格自然不屬。學習本詩,有利於掌握歌行體形式自由、格調奔放的特點;本詩結構明晰,以邊塞為題材,勁骨奇異,句式整齊,含蓄典雅,適合誦讀,利於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感悟,便於在誦讀中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悟。

二、學情説明

八年級的同學對詩歌有了一定的閲讀基礎和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對於邊塞詩的瞭解還較少,本詩對於初學者,字面理解不難,但品味語言及體會情感還需要重點點撥。

三、目標説明

對古詩文的教學,新課標有明確的表述:“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教師用書》本科研討要點也注重了古詩文名句的積累和對其藝術特色的欣賞。因此我制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邊塞詩的特點;理解詩歌內容。

2.過程與方法:掌握誦讀的方法;品味詩歌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詩人以奇寒為美的豪邁樂觀情懷和對友人回京的牽掛與惆悵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詩人的情感。

三、教法及教學手段説明

1、教學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對於詩歌,朗讀一直貫穿於整節課;在重難點研討中將以“自主、深入、交流共享”的方式最終完成教學任務。

2、教學手段: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做到有用而不是誇大的輔助教學。

四、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由邊塞詩導入新課(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邊塞詩的概念,初步認識邊塞詩。)

1、關於邊塞詩(出示與邊塞生活有關的一首詞《漁家傲》)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邊塞詩。(是從題材的角度分類的。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要內容,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的詩作稱之為邊塞詩。這類詩的思想內容極其豐富:可以抒發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豪情;可以狀寫戍邊將士的鄉愁、家中思婦的離恨;可以表現塞外戍邊生活的單調艱辛、連年征戰的殘酷;可以驚歎描摹邊地絕域的奇異風光和民風民俗。而詩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複雜的情感:慷慨從軍與久戍思鄉的無奈;衞國激情與艱苦生活的衝突等。)

2.釋題:題目《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詠雪、送別)

到底詩人用什麼樣的心情在描繪雪景訴説着離情別意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本文。

二、熟讀課文,初步感悟詩情。(設計目的:讀詩是個有層次的過程,必須由表入裏,由形象到情感,靠聲音傳達出來內心的感受是最有感染力的。)

1.一讀正音。(出示課件)

2.二讀節奏。(出示課件)

3.三讀流暢。

4.四讀情感。(思考:應該用什麼樣的情感來讀課文呢?)

三、品讀畫圖,感悟精彩。(設計意圖:通過示範,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來品讀詩文的意境和妙處。)

1.選擇你認為最美的畫面,讀一讀,為那些最富有表現力的詞句做一下批註,感悟它的美。

師小結:美在搖曳多姿的語言;美在粗獷豪放的畫面;美在浪漫奇異的雪花;美在戍守邊疆的熱情;美在對朋友的`深情牽掛……

2.再次感悟它的美,選擇你心中的散文化語言為你喜歡的畫圖配詞,並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1)師示範。

(2)生寫,配樂展示。

四、知人論世,理解人物的情感美。(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解讀詩歌等文學作品的意藴要結合詩人的生平經歷和寫作背景。)

1.鏈接作者背景:岑參曾兩度出塞,共從軍六年。他第一次出塞時剛走到半道就碰到了回京的老朋友,他寫道:“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他兩次出塞都不是被動的,是他積極投身邊塞生涯的一種主動行為,所以詩中處處體現出一種豁達,這也是盛唐人所特有的一種豁達。

2.對朋友的情感(情感留白是岑參詩中含蓄之筆,這樣的句子還有。)

五、師小結。

六、板書設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唐)

詠雪(天寒)

送別(情暖)

豁達的情懷

深情的牽掛

淡淡的惆悵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的

1、掌握詩歌賞析技巧,抓關鍵詞法

2、反覆誦讀,體味詩中的意境,探究詩的特色

3、激發學生想象力,增強詩歌審美感受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賞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學習詩歌鑑賞的方法和技巧

難點:通過想象和聯想,體味詩中意境

三、教學時間:15分鐘

四、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回顧梳理岑參:著名的邊塞詩人,這一首是邊塞詩。

解題(白雪歌、送-詠雪送別之作)側重點不同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十句詠雪,後八句寫送別。“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由詠雪過渡到送別重在送別,以雪的變化為線貫穿送別一事,按時間順序可以劃分為四個時間點:送別前餞別中臨別時離別後呈現了一幅風雪送客圖。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幅畫卷中,進一步感受和體會,看看詩人筆下是如何勾勒的。

(二)三分詩,七分讀

聽一遍範讀,注意節奏情感韻律,再讓學生朗讀詩歌。

今天重點品讀詠雪部分,也就是前面十句。現在我們來一一品析,先看一、二句。

1、第一、二句中“卷”、“折”、“即”“飛”四字有何表達效果?

北風捲地百草折(風狂),胡天八月即飛雪。(雪早)

引導:師:這兩句詩裏有四個動詞,是哪四個動詞?

生:“卷”“折”“即”“飛”

師:這四個字,在此處有何表達效果?同學們想一下,先來看第一句,“北風捲地百草折”寫了什麼?

地上的風沙被捲起來,就連草木都被折斷了,説明了什麼?

風勢強勁,威力大。“卷”字寫出了北風怒吼的氣勢,而“折”和“卷”之間是什麼關係?

“折”應該是“卷”的什麼?結果。“折”字説明了風力的強勁。

好,接着往下讀,胡天八月即飛雪。

“八月”應該是什麼時候?秋天,金秋時節,不過這是北方已經在下雪,一個“即”字透露作者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驚奇。後面的“飛雪”為什麼是“飛雪”而不是“下雪”或“落雪”,雪“飛:説明有風的存在,所以在這裏”飛“應當是照應前文的”卷“字,勾畫出漫天風雪的景象。由風而雪,風中見寒,因寒飛雪,所以開篇就讓人感到一股奇寒撲面而來。

解析

第一、二句寫塞外風狂雪早。一個“卷”字,寫出了北風奔馳怒吼的氣勢和威力;“折”是“卷”的結果,風能折草,可見風力之大;農曆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邊塞已是風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驚奇之情;“飛”字照應“卷”字,勾畫出漫天風雪的景象。由風而雪,風中見寒,因寒飛雪,開篇就讓人感到一股奇寒撲面而來。

過渡:這首詩中有一句詠雪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

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師:對,既是詠雪的千古名句,必是有其精妙之處,那麼就請同學們一起來品讀賞析,看看這兩句詩究竟妙在何處。

2、賞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想象畫面,忽然好像一夜春風來,千萬棵樹上的梨花都開了,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美。梨花是什麼季節才有的?春天。前面説八月即飛雪説明已到冬天,如何有梨花開,同學們再想想梨花是什麼顏色的?白色,跟什麼的顏色很像?雪。也就是説這兩句其實是寫雪對吧。請同學們再在腦海裏勾勒這幅畫面,描述一下畫面。看到這樣的美景,作者的心情如何?

思考一下,請同學回答。

A、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答:“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詩描繪了晨起一派銀裝素裹,雪壓枝頭猶如梨花盛開的壯麗雪景。

B、找出詩中你覺得用得好的字,並説明好在哪裏?

答:“忽如”二字用得好,不僅寫出“胡天”變幻無常,與“即”字相呼應,點明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傳神地表現出詩人驚奇喜悦的心情,正如春風拂面。

C、這兩句詩體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體現了詩人驚奇喜悦的心情。

鑑賞

①這兩句詩描繪了晨起一派銀裝素裹,雪壓枝頭猶如梨花盛開的美麗雪景。(畫面)

②“忽如”二字,不僅寫出“胡天”變幻無常,與“即”字相呼應,點明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傳神地表現出詩人驚奇喜悦的心情,正如春風拂面。(關鍵詞,表達效果)

以梨花比雪,雄奇明麗,新穎獨特,落筆傳神。寫出了雪來得突然,寫出了雪的鋪天蓋地,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寫出春意,情調樂觀而昂揚,極富藝術感染力。(總説)

過渡:找出詩中描寫戍邊將士生活的句子,現在讓同學們一步步來進行分析。

3、“散”和“濕”有何表達作用?這兩句寫出了一種怎樣的氣候?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答:“散入珠簾濕羅幕”一句承上啟下,從帳外寫到帳內,空間的轉換運用得十分巧妙。

“散”字寫出片片雪花輕輕飄落到珠簾帳幕上的景緻;“濕”字描摹出雪花在羅幕慢慢融化的情景。

藉由“飛雪”濕羅幕“,”狐裘“”錦衣“尚不能禦寒點明居住環境的濕冷,寫出了一種奇寒的氣候,表現了戍邊戰士生活的艱苦。

4、七、八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兩句表現了什麼?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胡天天氣奇寒讓人難以忍受,將軍都護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可想而知,側面突出大雪的寒威)

修辭手法:互文

進一步表現天氣的奇寒,戍邊將士生活的艱苦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內容上:這兩句用浪漫誇張的'手法,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

“百丈冰”形容冰雪覆蓋面積之廣,冰塊之大,極言奇寒,後一句寫慘淡的愁雲佈滿天空,“萬里”形容面積之大,這句是誇張的説法,氣勢磅礴,畫面開闊;雲之愁,用擬人的手法,極寫雲的昏慘慘之色,看似寫景,實為寫情。

(緊扣詞語,具體分析其表達效果,及對詩意的表達和詩境的營造所起的作用)

結構上:一個“愁”一個“慘”透露了作者為送友人而產生的愁悶的情緒,為餞別醖釀了氣氛,承上啟下,由詠雪過渡到送別。同時,把邊塞將士的軍營置於一個廣漠、遼闊的背景上,給人一種奇異而又壯偉的深刻印象。

賞析詩歌的方法

1、抓關鍵字眼,緊扣詞語

(意象、動作、色彩、數量、情緒等)

2、畫面+表達效果(手法)+情感

3、內容上+結構上

(三)小結

鑑賞詩歌時,可以從多角度出發綜合賞析。

通過對前半部分詠雪詩句的賞析,我們可以從中學習詩歌鑑賞的方法,所謂“三分詩,七分讀”,對於詩歌的體會重在品讀,如何讀如何品,品什麼讀什麼呢?老師總結了兩句:字斟字酌品詩意,詩中有畫畫中詩。希望同學們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初步掌握詩歌賞析的技巧,在品讀中走進詩歌的世界,感受詩歌的無窮魅力。

(四)佈置作業

1、蒐集詠雪的詩句,要求:

(1)不少於10句;

(2)在其中挑選你最喜歡的一句,試賞析。

2、試分析“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的藝術特色,它與哪一詩句在表達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對詩歌語言推敲品味,培養學生一定的閲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領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2、通過對詩歌意境的藝術再加工,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反覆吟詠誦讀,要求當堂背誦這五首詩歌。

2、採用點撥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講一兩個可以提摯全詩的詞,着重講詩人的思想感情。

3、教學時數:1課時。

4、教具:多媒體計算機、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早就聽説我們 班的同學很了不起,博學強記,能背不少的古詩詞,上課前老師組織同學們做個小遊戲,一分鐘古詩詞句子背誦,看誰記得多,背的多。

請每組老師右手邊的同學背,左手邊的同學數。請準備好,開始!(計時)

統計背誦的數量。請以熱烈的掌聲鼓勵我們班上的背誦小明星。(老師送你一個小禮物,熱烈的掌聲)

2、我們已經學了不少古代詩歌。這些詩歌語言精練和諧,讀起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詩的節奏和音樂美之中,給人一種陶醉,一種享受。我們今天在一起欣賞《詩詞五首》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節課要求同學們理解,背誦這首詩,同學們有信心嗎?聲音大一點,自信心強一些!

(板書)岑參

3、解題。

(1) 請了解岑參的同學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2) 讀過邊塞詩的'同學們介紹一下唐代邊塞詩。

(投影作者簡介及邊塞詩)

二、課文研讀

(1) 詩中的“歌”表明此詩體裁為在詩中的“歌”、“行”、“體”

(2) 此詩為詩人在新輪台幕府的送友人所寫。

(一)一讀:掌握節奏,領略音樂美

要求:讀準字音,掌握朗讀古詩的節奏使學生領略詩歌的音樂美。

(1) 學生自由朗讀。

(2) 正字音,抽學生(投影)。

(3) 明節奏(投影)。

(4) 學生試讀(左手邊同學讀給右手邊同學聽)。

(5) 教師範讀(配樂)。

(6) 處理內容疑難。

(二)二讀再現形象,把握感情

要求:再現詩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抒情發展線索,理解感情。

1、朗讀指導

朗讀時要身臨其境進行想象和聯想,使腦海中出現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1) 學生讀,抽學生談畫面。

(2) 學生讀投影展示畫面。

(3) 學生默讀,理思路,找線索。

2、提示:全詩寫什麼景,敍什麼時,可分幾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

A、送別前:八月飛雪送寒圖,情奇激奮。

B、餞別時:軍營餞別奇寒圖,哀怨低沉。

C、臨別時:東門惜別惆悵圖,孤寂淒涼。

D、送別後:別後雪池思鄉圖,惆悵。

(4)思考全詩表達的感情

詩人以誇張的筆法,氣勢磅礴地寫出邊塞的景色,抒發了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三)三讀:緊扣詞語,體味意境,探索特色

(1) 學生談自己喜歡的句子,説理由。

(2) 教師出示賞析“忽……”投影。

(3) 學生舉例賞析。

三、背誦

舉送別詩: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

四、教師小結: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不斷積累,多多采擷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佳詞麗名,能夠出口成誦。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要點:

1、領會作者在詩中表現出來的開闊的胸襟和與朋友惜別的真情。

2、瞭解本詩作者精心遣詞造句創造奇麗意境的匠心。

教學重點:

領會作者在詩中表現出來的開闊的胸襟和與朋友惜別的真情。

教學難點 :

瞭解本詩作者精心遣詞造句創造奇麗意境的匠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 作者、出處及寫作背景:

選自《岑參集》。

岑參(714-770),江陵(現在湖北省江陵縣)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着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岑參的詩想像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詩人陸游曾稱讚説,以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

岑參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瑰奇的塞外雪景,表達了誠摯渾厚的`送別之情,讀來感人至深。

二、 字詞:

裘qiú 衾qīn 瀚hàn 羌qiāng 掣chè 白草折shé

胡天 指塞北一帶的天空。胡,指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

羅幕 用絲織品做成的帳子。與珠簾都是指軍中上層人物住的地方。

角弓 兩端用角質裝飾的弓。

瀚海 沙漠。

闌干 縱橫的意思。

三、 詩句分析: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第一層:寫大雪紛飛的奇麗景象。

西北早雪,來勢突然,一時風雪漫天。卷與折字寫出了北風之迅疾猛烈,有了這樣猛烈的風,漫天飄落的雪才能飛。八月飛雪,已覺驚奇,而筆鋒一轉這忽如一夜春風來,更讓人驚奇,而接着用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寫雪景,更是叫人驚喜而拍案叫絕。以春花喻冬雪,新穎別緻,是為千古名句。這個比喻含有廣闊而美麗的想像,創造了一個瑰麗的、富有詩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壯觀景象,給蕭條寒冷的邊塞平添了無限的温暖與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樂觀、開朗的情懷。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第二層:用反襯法寫雪天的奇寒。

風雪肆虐,散入珠簾濕羅幕,在帳內的主帥穿皮衣蓋錦被尚且不能禦寒,而在帳外守衞的官兵之寒就更不待言了。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着更進一步突出奇寒叫人難以忍受。這一方面反映了邊塞軍旅生活之艱苦,另一方面反映了戍邊戰士抗嚴寒鬥風雪的豪邁氣概。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第三層:用誇張筆法總寫沙漠冰封,愁雲慘淡的圖景。

詩人放眼雪原,一幅壯闊的立體的雪原圖呈現在眼前:冰雪覆蓋市面上茫茫大沙漠,冰凌縱橫交錯;漫天濃重的陰雲低垂。百丈萬里是誇張寫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難之意,在如此寒天送別,自有一番難言之情我愁雲才愁,為下文送別做鋪墊。

以上為第一部分:描寫漫天大雪中邊塞酷寒的奇麗景象。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第一層:寫軍中設宴餞別。

各種樂器助興,氣氛熱烈,友情洋溢。這些樂器充滿異域情調,更添徵人的悲壯情懷。帳內宴飲的熱鬧場面,熱烈氣氛,更襯出帳外之苦寒,如此大風都吹不動紅旗,世界好像被封凍了。帳外之寒又反過來襯出帳內送別情景之熱。

作者把宴飲一幕放在偌大的冰天雪地來寫,體現出他當時濃重的離情。一方面友人在如此寒冷的惡劣天氣歸京而擔憂;另一方面為歸客去後自己留邊的孤寂而傷懷。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進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第二層:寫輪台東門送別。

最後四句從下面寫送別之情,頭兩句點明瞭送別的地點與天氣;後兩句寫惜別之情深摯動人:依依不捨,終歸一別,人去路空,悵惘難禁。雪滿天山路,離情亦滿天山路。

作者緊扣當時當地的節氣風物去描寫送別場景,且將離愁別緒含蓄於敍事寫景之中,委婉傳達,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以上是第二部分:寫軍中置酒,雪中送別的情景。

四、 總結:

全詩共18句,以雪為線索。全詩以雪景起,以雪景結;由雪而發,兼及詠雪與送別兩個方面。詩中描繪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徵的景物,組成了一幅壯闊奇麗的萬里邊疆風雪圖,它既是餞別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託。以寫雪景襯托送別,又在送別中寫雪景,表達了作者真摯而複雜的感情對北國風景之讚歎,對燦爛春光的憧憬,對別友之惆悵,對故鄉之思念全部寄託在這壯麗的雪景中了。

這首詩奇麗、豪放的風格,正是岑參浪漫、豪邁、樂觀的詩風的本色,這首詩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

附板書: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唐)《岑參集》

第一部分:寫邊塞大雪奇寒的壯麗景象。(照應 白雪歌)

第一層(1~4句)寫邊塞大雪紛飛的奇景。

第二層(5~8句)用反襯手法寫雪天的奇寒。 寫景

第三層(9~10句)用誇張的筆法總寫邊塞冰天雪地、愁雲慘淡的景象。

第二部分:寫軍中置酒、雪中送別情景。(照應 送武判官歸京) 抒情

第一層:(11~14句)寫軍中設宴餞別。

第二層:(15~18句)寫輪台東門送別。

課後小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閲讀詩歌,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感受邊塞瑰麗的雪景,體會作者與武判官的依依惜別之情。

2、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與友人的惜別之情,激發學生閲讀邊塞詩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通過讀、注、悟的方式研讀詩歌,感受邊塞瑰麗的奇特的雪景,體會詩人與友人的惜別之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交流信息

請同學圍繞課題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的個人資料。

二、研讀課文,體驗感悟

1、詩人從哪些地方送他的朋友武判官?要求:默讀課文,作一下記錄。

答:①中軍主帥的營帳

②轅門(註解解釋)

③輪台東門(註解解釋)

④天山

2、從題目看,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在中軍主帥的營帳裏為朋友武判官餞行,在轅門口為武判官送行,在輪台的東門為武判官送別。通過這一路又一路的送別,你感受到了什麼?

答:依依不捨。

讓我們一起朗讀一下這八句詩句,感受詩人為即將遠行的朋友送別的氣氛。

3、假如你是詩人,當你在中軍主帥的營帳裏、當你在轅門口、當你在輪台東門為武判官送行時,你觀察到些什麼?你又想到些什麼?要求:①自讀,在書本上批註;②找出相應的詩句,併發揮你的想象;③同桌互相討論。

(1)師:當岑參坐在中軍主帥的營帳裏,會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生:“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環境惡劣。又一場大雪要降臨了,擔心朋友的歸家之路。

師:為什麼不用“烏雲”而要用“愁雲”呢?

生:突出離別時淒涼、悲傷的心情。

師:要求朗讀這一句,讀出感情。(個別讀、齊讀、閉上眼睛試背、學生個別背、有感情地背)

(2)師:詩人在中軍主帥的營帳中,還聽到了什麼呢?

生:“胡琴琵琶與羌笛”,這些都是聲音淒涼的音樂,和朋友告別時心情淒涼,同時在送別時也勾起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

師:觸動了詩人內心的情感——依依不捨、淒涼。

(3)師:但是天下無不散的.筵席,送別到轅門口,詩人又看到了什麼?

生:“紛紛暮雪下轅門”,雪很大,説明武判官歸京之路的艱辛,詩人也擔心朋友回家的安全性。

師:要求朗讀這一句,“掣”字要加強語氣。紅旗本應該呼呼地迎風飄揚,現在卻“凍不翻”,可見天氣之寒冷。

(4)師:送君千里終有一別,當他送別朋友武判官至輪台東門時,什麼映入了眼簾呢?

生:“山迴路轉不見君”,山路曲折,一會兒就看不見武判官,詩人於是擔心朋友回京之路。

生:“去時雪滿天山路”,大雪鋪滿天山的路,山路很危險。

(5)師:朋友走遠了,為何詩人還站在那兒呢?

生:依依不捨,目送着友人,想多看他一會兒。

師:在冰雪的曠野之中,凝望着朋友遠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馬蹄的腳印伸向遠方。在這一瞬間,作者久久不願離去,他可能在想什麼呢?

生:為朋友的歸京之路擔憂。

生:何時能再見,這一別可能就是永別了。

(6)師:天蒼蒼,野茫茫,站在塞外,眺望京城,朋友已經遠去了,任天上的大雪紛飛,“我”站在雪原中,靜靜地、靜靜地陷入了沉思。

結尾之處把雪景和送別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寫得可謂回味無窮。

朗讀最後四句,感受站在雪原上的心情。站在雪原上,你就是詩人。所以要讀得緩慢,體會詩人的心境。(個別讀、小組讀、齊讀)

師:在讀這一句詩時,該如何處理感情?(請學生評價小組讀的情況)

生:“馬行處”要讀得緩慢。

師:背誦這四句詩。(自己背、個別背、齊背)

師:朗讀“瀚海闌干百丈冰……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十句。

(7)師:望着朋友的身影遠去,望着地上留下的長長的馬蹄印,望着這條迴歸故鄉之路,詩人思緒萬千。從南方來的“我”,還將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中生活下去呢?圍繞詩歌的前八句,感受一下。(同桌討論)

生:“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天氣寒冷,環境惡劣。

生:“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狐裘”、“錦衾”都是質地十分好的材料、很保暖,但在北方不管用。南方來的詩人不適應北方的生活。

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人由此聯想到南方的梨花。雪非常大,都壓在樹上了。

生:“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農曆八月在南方還應該是秋天,秋高氣爽,但是北方卻在下雪,令人難以忍受這樣的環境。

生:“悲憤卷地百草折”,草一般不易折斷,因為天冷、風大,所以被折斷了。

師:第一句該如何朗讀?

生:“折”、“即”重讀。

師:朗讀詩歌的前八句。

師: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為他的朋友武判官送別。既有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也有對自己在塞外孤寂落寞生活的惆悵、失落。望着這條歸京之路,朋友遠去了,依依不捨。然而“我”哪一天也能踏上這條迴歸故鄉之路。詩寫到這兒,真可謂意猶未盡、蕩氣迴腸。一起朗讀全詩。

三、小結全詩,拓展延伸

打開唐人的詩卷,送別詩比比皆是。

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滔滔江水引得李白滾滾情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千尺潭水牽動着離人的情懷,也表達了對友人的謝意)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洗離愁別恨,寫得詩境高遠)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在這一杯酒中,承載着王維對友人的摯誠)

“不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寫得慷慨悲歌,發自肺腑)

這一首首唐詩,不禁讓我們更深刻地體驗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課後作業:

1、抄寫古詩、解釋加點字。

2、背誦詩歌。

3、蒐集送別詩,其中不少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的真摯情感,寫一篇讀後感。

教學反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內容涉及“詠雪”、“送別”兩個方面,和學生以往學習的唐詩相比,篇幅長了,內容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難度。鑑於此,課文學習落在分析詩歌“奇景”、“奇情”兩個點上,使詩歌學習避免了支離破碎的圖解,簡單的理性分析。而作為詩歌教學中最為重要的誦讀這個環節,在常規教學中,往往採取的是播放錄音,讓學生在聽讀一遍以後進行朗讀。由於受時空限制,學生的朗讀很難按要求得到提高。於是我利用視頻,詩中的場景加上恰如其分的飛雪配樂及名師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詩境中。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個人的喜好選擇示範朗讀進行聆聽和仿讀,同時選擇自己喜愛的樂曲為自己的朗讀配樂,大大提高了學生朗讀的興趣。這樣,學生的朗讀水平在課堂上可以有效地得到提高,朗讀教學也落在了實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設想。

1、瞭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況。

2、理解詩歌和內容,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字詞。

3、理解作品中千古傳誦句子的哲理。

4、教學時數:兩課時。

二、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作品。

作者:岑參(715—770),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他是唐代“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他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岑參早年的詩以風華綺麗見長。由於後來歷參戎幕,往來邊陲,風格為之大變。其詩洋溢着積極樂觀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體寫出了西北風雪的奇寒,抒發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返京而產生的悵惘之情。

(二)聽錄音,或聽教師範讀全詩。

(三)邊讀邊分析。

詩起首四句寫野外雪景。“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寫邊塞風狂雪早。“卷”“折”從正面、側面描寫狂風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即”。寫作驚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此為千古傳誦的詠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讀之眼前立刻浮現一幅春風送暖,梨花盛開的美景。

(四)總結本課內容。

(五)佈置作業。

背誦本詩。

三、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默寫名句。

(三)繼續分析課文。

接下來四句寫室內苦寒。“散人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由帳外轉入帳內,點點雪花飄落進來,浸濕羅幕;穿着狐裘蓋着錦衾也不覺暖,奇寒難忍。而將軍都護這樣的勇猛邊將,也是“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着”,手凍僵了連弓也拉不開,鐵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去慘淡萬里凝。”這兩句轉寫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蓋,縱橫交錯,抬望天空,陰雲密佈。“愁”“慘”為餞別場面醖釀了氣氛。

以上描繪了“瀚海雪景圖”,熱愛邊塞風光,頌揚將士意志的感情融於其中。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描寫餞別的情景。此句扣題,連舉三種樂器,運用借代方式,寫出送別宴上的熱鬧情景。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轅門。茫茫雪原中一杆紅旗,奇異而美麗的畫面。天氣奇寒,勁吹的北風翻不動墜有厚重冰凌的紅旗,更顯出一個 “寒”字來。

最後四句寫分手的'情景。“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從轅門一直送到輪台東門,依依不捨。路遙遠,風雪猛,難行走,惜別、擔憂之意交織於胸。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望不見遠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馬蹄足跡。結尾兩句,寓情於景,言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詩的後半部分描繪的是“風雪送客圖”。

(四)小結。

這首詠雪送別詩,前十句從不同側面寫雪,後八句寫送別。雪景襯托送別,送別中又描寫雪景。詩在詠雪景的同時表現了雪中送友的真摯情誼,還傳達出詩人獨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鮮明壯偉,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五)完成課後作業。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

培養愛國情感、認識朋友間的友情。

2、知識目標

①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②領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③品味語言,培養學生閲讀能力

④通過對詩歌意境的藝術再加工,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3、美育目標

體會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情感美。

4、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誦讀能力,欣賞能力、想像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閲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重點)

2、理解作者的精巧構思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難點)

學法引導:

1、背誦全文。

2、抓住難點、要點疏通文意,啟發自行領悟。

3、反覆誦讀,教師點撥,師生共同分析、欣賞。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對重點、難點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學生質疑,師生共同回答。

2、訓練朗讀能力。

教學設想:

1、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

②質疑法

③討論法

④背誦法

2、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3、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

4、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2′)

有人説,朋友是冬日裏温暖的火爐;是疲憊是可以依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給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們心靈的天空更高遠;有了朋友,我們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堅定;有了朋友,我們生命中的某些時刻顯得更刻骨銘心。不是嗎?我們與朋友分別的那一瞬至今歷歷在目。今天我們就來和身在西北邊塞的岑參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難忘的一幕。

二、範讀課文,整體感知(3′)

請同學們翻開課文,老師為大家朗讀課文。注意:聽清字音與句讀,最好提筆作上記號。(師配樂朗誦《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三、自由朗讀,理解文意(8′)

1、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文下註解疏通文章大意,並記下弄不明白的地方,待會全班討論解決。(教師巡視,隨時解答一些學生的'疑難問題。最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的方法是:一個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或句子,教師鼓勵其他學生給這位同學解説明白;同學們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師講解。)

2、下面,同桌或前後桌兩人組成一個小組,一人讀課文,一人説譯文。讀完一遍後交叉進行。

四、品析課文,訓練想像(10′)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將寫景與送別的過渡句用“____”標示出來。(在“愁雲慘淡萬里凝”)

2、下面,請大家任選角度,將前面詠雪的句子和後面的送別聯繫起來。比如説: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熱的。(雪是潔白的,朋友的情是純真的;雪美麗得令人温暖,朋友情真摯動人;雪中生活是寒冷的,朋友的歸途令人擔憂;雪中生活是艱苦的,它令人思念家鄉和親人,盼望歸去;紛紛大雪,是不是上天為朋友歸京而獻上的賀禮?奇麗的邊塞風景,是不是為離情別意抹上豪邁?)

3、聽讀,揣摩:在送別的酒宴上,在揮手的那一刻,“我”會做些什麼、説些什麼、想些什麼。

明確;對朋友歸京,“我”感到高興。因為對戎邊戰士來説,能和家人團聚可喜可賀的一件事。“胡琴琵琶無羌笛”,在急管繁弦中,在杯來盞去中,彷彿可以聽見詩人由衷的祝賀:“來為你歸京乾杯!”然而朋友情深,輪台距離長安路途遙遠,這一分手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儘管是軍中大丈夫,依依別情仍然襲上心頭;千里冰封,沙海縱橫,朋友這一路可會順利?今日我送君,何時人送我?“雪上空留馬行處”,那一行馬蹄印啊,將我的牽掛和惆悵一直延伸到長安。

五、自由賞析,體驗文美(12′)

作者在整首詩中,既有細節的勾勒,也有浪漫奇妙的想像。既再現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又融入了作者真摯的感情。可謂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俗話説“好文章不厭百回讀”。尤其是好的句子、詞語一定要品一品。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詞語拿出來讀一讀,評點一下。好,大家先準備一下,然後在全班交流

【課堂設想】

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明確:“忽如”兩句寫雪後美景,飛雪奇大,一夜之間,雪壓枝頭,。“忽”字顯出邊塞氣象變幻的神奇,傳出詩人賞雪時驚喜的心聲。以春花喻冬雪,貼切動人。雪壓枝頭,猶如雪白的梨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壓枝欲低。一片銀白的世界在作者的眼裏,幻化成一片明麗的春光,給人的感受不是雪後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稱“妙手回春”,正是詠雪的千古名句。

②“風掣紅旗凍不翻“寫出了邊塞怎樣的情景?”

明確: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看到一個奇異的景象:儘管風颳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不動——它已被冰雪凍結了。這一生動反常的細節再一次傳神的寫出了天氣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鮮紅的一點,那冷色基調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潔白,更寒冷。可見一切都顯示這裏是冰天雪地的邊塞。

③“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明確:這兩句運用了誇張與對偶修辭手法,氣勢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壯麗的邊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惡劣的天氣長途不跋涉必將是無比艱辛的。“愁”字隱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④“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明確: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與朋友之間的難捨難分的依依別情,為友人歸程艱難而擔憂的關切之情,有友人歸京通往家鄉的馬蹄印跡而引起的思鄉之情。

小結:詩歌以恢弘的氣勢、寓情於景的手法,既描寫了唐代邊塞特有的奇異風光,又抒發了詩人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六、朗讀指導,背誦課文(10′)

1、齊讀課文。我們該怎樣讀出作者所表達的這種感情呢?好,請大家先醖釀一下感情,然後一起來讀。

2、學生評價。(邊評邊讀)

3、分組朗讀。剛才我們讀了,又議了,知道該如何帶感情地讀,現在我們一起來朗誦課文,請男同學讀寫景部分,女同學讀送別部分。

4、背誦課文。在讀的過程中達到了熟讀成誦嗎?好,請一位同學帶着感情背誦課文。(齊背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