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此生未完成》讀後感

校園2.08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此生未完成》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此生未完成》讀後感
《此生未完成》讀後感1

在零零碎碎的時間裏,一點點讀完。

到生命盡頭,有癲狂、有樂安天命。但我在於娟身上看見的,是哪怕只能終日趴在天橋下,也想看見土豆拉着爺爺奶奶的手走在上學的路上。是熱愛、是不捨、是眷顧。

其實很大程度上是想着裏面的無畏施。自己再多不順,比起來連小波浪都算不上。回過頭,才明白于娟對這個人世深深的慈悲。她沒有問為什麼是她。在朋友戲言也想經歷着一切換一場大徹大悟的時候,她嚴肅而認真的説希望你永遠不會經歷這些;在病中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強撐到底,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沒有活下來,也要告訴土豆,媽媽用盡全力去抗爭了,你要驕傲;在漫長而痛苦的治療中,她把這些感悟一點點記錄下來,不也就是為後人留下點什麼嗎?人總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她把肩膀放平,希望我們日後會平順一點。

也很羨慕裏面的愛情。于于娟、於光頭,隻字未提愛,但筆尖皆是深情。我是一個極致的悲觀主義者,又活着快樂虛偽的命題中。所有的必定是會失去的,那就什麼都不要有好了。但看他們在大學校園裏面相遇、相戀,又在日後的時光裏,尊重彼此、相依相伴,情深至此,我竟覺得愛這個字變得温情起來。于娟和光頭討論于娟走後,光頭日後的歸屬。我是一個多傻的人,在這裏瞥見了一種成熟的戀愛觀。

我想,若學會了什麼,就是含着笑,既是面對苦難,也是為幸福。

《此生未完成》讀後感2

于娟,是一個鮮為人知的作者,而她原本又不是作家,換句話來説,她只是個行外人。從於娟這一本著作中,絲毫看不出有多厚的文學功底,但是裏面的片段可以清楚地看到,于娟的文字多麼率真、質樸、生動。正是她文字的率真、質樸、生動,可以看出于娟雖然是得了末期癌症,卻從容面對,並不哀傷。她的文章共有51個故事,這些都是發生在患病前後直至死亡的故事。而這些故事讓我陷入了一個思考:我們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着的意義。該句話也是本書的中心思想。

隨着經濟快速發展,儘管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但卻多了點壓抑。很多時候,網上都會報道一些人因為壓抑而自殺死亡的案例,例如清華大學某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大而跳樓;某代碼員工因工作壓力大而跳樓死亡,如此容易輕生,做出這樣的行為不僅傷害了自己還有身邊的人。他們不懂活着的意義,讀後感或者是當時有這念頭時找不到活着的意義。事實上,活在都市的人最容易患上抑鬱症,環境的影響麗實在太大,為了更好的生活有時不得不忍受都市帶來的孤獨和無助,關鍵是在於自己的心態。

世上很多事,經歷之前我們會認為非常驚訝,但當這些事情確確實實地落在我們頭上時,需要我們迎頭而上,就會知道,萬事無非如此。世上萬事並不可怕,很多時候是自己的心理作用。于娟她做的化療並不是最痛苦的那種,在她文中看到所描述現象中看到更多比自己遭受化療痛苦的人還有很多,所以她覺得自己的痛苦並不算什麼痛苦。儘管在別人眼裏她是最痛苦那個,因為年紀輕輕就受了這麼大的罪,但是活着就沒什麼抱怨的了。

《此生未完成》讀後感3

今年得病以後,住院,手術,化療。原本忙碌的學習生活。也戛然而止。有了大把的時間自由自在的生活。無意中讀到了于娟的書《此生未完成》。

先是網絡裏的部分章節,有了強烈的閲讀慾望,於是在噹噹網上買下了這本書。書一到,手不釋卷的讀了起來。

《此生未完成》講的是于娟與病魔鬥爭的事,儘管最後主人公還是帶着遺憾離開了這個可愛的世界。書中的文字真切樸實,讀起來很多的章節感同身受。親情,友情,我們活下來的勇氣。

“哪怕讓我蓬頭垢面,站在街角,任千人踩,萬人唾,只要能看到我的媽媽拉着土豆從我的面前走過,送土豆去幼兒園——”讀到這,我淚如雨下。是的,愛才能使我們能頑強的生活下去的支柱。“在我得病以後,一些平日裏不走動的親戚也是前來問候,善意也好,惡意也罷,都不重要。日久見人心”。是的,在治療的過程中,親人們盡己所能,出錢的出力的。沒人抱怨,沒有人來比較,有的就是同心協力,挽救瀕臨在走生命終點的我。

我是幸福的,我的病可以在短期內沒有威脅生命的危險。活着就是王道。活着才有機會去欣賞這個美麗的世界,活着才有機會去愛着家人,孝順父母,才有機會去苟且的生活的同時,夢一下詩和遠方的生活。

《此生未完成》我是流着淚讀完的,讀的過程中,書中的主人公時而是我,時而是于娟。不過,還是要懂得活着就要懂得珍惜,活在當下。

《此生未完成》讀後感4

《此生未完成》是年輕的學者于娟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中寫下的文字,平淡而真誠的文字獲得了讀者的關注。在書中,她説:“進入這個龐大的城市就像穿上了紅舞鞋,一直舞蹈旋轉,再也停不下來。也許停下的時候就是死亡的那一刻。”現在,她平靜了,像朵海上的浪花,卻把不平靜的內心留給了我們。

幸福在哪裏,是我們這一代人很糾結的一個問題。于娟找到了:幸福是哪怕當一個乞丐匍匐在馬路邊,只要能天天看着爸媽帶兒子土豆經過。土豆找到了:幸福是歌裏唱的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幸福歸根結底是人類情感的滿足與需求,物質的多寡不過浮雲。上帝其實很公平,為你關上一扇門就一定會為你再打開一扇窗。停下來,想一想,再出發,知道自己需要的幸福在哪裏,慢慢走,終究能得到。不知道自己需要的幸福在哪裏,慢慢找,也終究能知道。當世界一直往前快速奔跑,當身邊的世界都在提醒你,快,快,快的時候,可不可以停下來喘口氣,選擇“自我”而不是選擇“世界”?也許這樣才能不再為了追求速度,而喪失了活着的意義。

于娟的這部作品把她的人生描畫得簡潔秀麗、從容淡定。這些文字或許比她的博士論文更有價值,因為這是一個癌症當事者的痛定思痛。為了能讓周圍活着的人更明白地活下去,于娟敞開了自己的心扉,以最真實的經歷,最赤誠的情緒,把自己一步步走過的人生路完整的呈現給大眾。她説,她不想再有任何一個人像她那樣,手提着腦袋摸黑探索。縱使周遭黑暗,她願意化為光,照亮你們的人生。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説教,也不需要所謂深刻的思想,透過她的文字,你就直接觸摸到她的靈魂,感受到她的呼吸、她的痛、她的愛、她帶你看盡這世間百態。她只希望她犯的錯,你不會再犯;她受的苦,你不會再受;她曾珍惜的幸福,你能比她更懂得珍惜。

孩童期一餐可口的飯菜帶來的愉悦,過年時穿上期盼已久的新衣服時的欣喜,課堂上博得老師讚許後的自得,戀愛季節的熱擁輕吻,小生命在體內孕育成長的體驗……一切的一切,都是幸福。

即使在同一個人的心目中,幸福也不是單一不變的。時間的轉換,空間的更迭,激情過後的生活變得平淡,忙碌,瑣碎甚至乏味,日復一日的勞作帶有機械性。平淡的生活吞噬了激情,磨平了稜角,麻木了聽覺、視覺、嗅覺、觸覺,那些唾手可得的小幸福像細沙一樣被我們從指縫間漏掉了。歷經坎坷、挫折、磨難、失敗後取得成功,那種狂喜、大幸福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去體味的,但是散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幸福碎片卻隨處可見,幸福從來沒有遠離我們,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去觸摸,把那些碎片串起來,就是幸福的一生。

人生,不過短短几十年。少年的憧憬,青年的激情,中年的理性,老年的淡定,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幸福。

幸福在哪裏?問問自己,答案就在你心裏。

所以,感謝于娟,以生命寫下的文字《此生未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感謝于娟,以生命喚醒我們認清活着的意義,感謝于娟,以生命指引我們找到幸福的根源。

《此生未完成》讀後感5

“世間的一切,隔岸看花、風淡雲清。”------于娟

偶然的機會看到朋友的日誌中提到這本書,當時就Q上詢問,第二天豔陽高照的大中午跑去借了回來。當天下班後便開始捧書夜讀,未曾想到自己竟只看了前序,就已經不忍再看了。

我,應該屬於那種純粹的易感人羣,是的,無論自己還是旁人的歡愉、悲傷都足矣讓我心懷感傷。於是,擱置了幾天,調試好自己的狀態,今天重新開始完整的閲讀了這本書。

似乎,很多警世真理都是在生死臨界點閃現的。

“我們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着的意義?”

“人們都眷戀“名利權情”,但實際上生命中它只是一部分,不能只是短暫的去看待;因為最終,“名利權情”每一樣都是無法帶走的。透過生死,那些都很虛無,那些無非是在別人議論你的時候,你忘記了你自己是誰而已。”

于娟,她,從小成績優異,畢業於上海交大,後獲挪威一所大學碩士學位,後又獲復旦大學博士學位。正當她風華正茂、為人妻初為人母的時候,遭遇重疾病灶,依然用如此陽光、可愛靈動的文字,來記錄一個女人三十多年的風華歷程,和那最後的一年零四個月與病魔抗爭的那些日月。

就是這些跳動的生命的文字感動着我,激勵着我,影響着我,改變着我。

在閲讀的過程中,莫名的,總是有意無意的在她的文字中產生共鳴。

她是個好交友的人,但卻不知道該如何篩選真正朋友,她是個可以為了朋友付出很多很多的人。揚塵散土,洗沙留金。癌症,讓她知道若有後世,誰是她應該付出的人。

我自認為自己也是個好交友的人,也同樣有着她同樣不懂分辨篩選真正朋友的弱項。好在每次發

生問題的時候,事後自己會自嘲自解而過。看過這一段文字,我靜靜的靠着,微微閉目思考着。。。

她生病之前,從來都沒覺得自己性格不好,病後才不得不承認自己太過爭強好勝、太過喜歡凡事做到最好、太過喜歡操心、太過不甘心碌碌無為。。。這些都源於,之前看不穿。

看不穿。。。這三個字,讓我好好思量思量。不是麼?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不是不明白,不是不清楚,就是看不穿,而已!但,想要看穿,説難麼好像也不那麼難;説簡單麼又不那麼簡單。

再大的苦痛,都會過去。凡是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讓你更強。

如果在開始閲讀的時候,還會偶有流淚;當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的心突然變的堅強起來,暮然的。

人但凡有慾望,就會辨識不清真相,就會誤判,就會被騙。哪怕這種慾望,僅僅是求生。

生,或許只有在相對臨界死亡的時候,才凸顯它的重要。求生的慾望是無法抑制的,自然的。

我的房間很小,我就把窗户開的很大;我的感情很重,我就把諾言許的很輕;我的往昔很空,我就把今天填的很滿;我的喜悦很少,我就把笑容積得很多。

看到這個篇章的時候,不由的想起張愛玲的小説。愛,或許説感情來的更貼切些,因為愛這個字的保鮮期太短暫了,而感情卻是長久的。于娟説,“任何東西,得到之前,不要輕言珍貴,失去之前,不要輕言輕賤。”歲月無痕,偶爾發現內心深處總有點點空白,沒有被填滿的原因,或許是因為“那塊空白是專屬的”緣故。一切美好的總是在回憶中,誰都不例外。

我不是舊年那個雨巷結着丁香般幽怨的姑娘,我只是喜歡一個人,靜靜在雨裏走。

好有共鳴的一個場景,我不是個張揚的人,任何時候,包括淋雨。或許會有朋友在雨裏大呼小叫、蹦跳雀躍,而我不會,我只喜歡靜靜的走在雨中。對我來説,那個時候是可以靜數心事、整理思緒的時間,喧囂的世界中,那一刻的寧靜是屬於我的,透明的、簡單的、寧靜的小空間。

再遠的飛行也要着陸,再長的旅行總會回家。這一刻,你是一隻鳳凰,在涅槃中得到永生。------光頭

書,讀到光頭寫的後記,基本已經告一段落了。光頭,是于娟對老公的愛稱。

而看書的心情,也由最初的淚如泉湧、不能自制,到現在可以平靜的看待這本書,我想這應該歸結於她的文字給予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感謝她在走完生命最後歷程,留下的點滴筆記,給生着的人已警示和鼓勵。

娟,走好!

《此生未完成》讀後感6

感謝于娟,感謝《此生未完成》, 讓我想開了許多,放下了許多……

看完這本書,內心深處總有個聲音, 一次又一次,問自己, 這輩子,你為什麼而活,為誰而活? 你真正追求的,究竟是什麼? 每個人,奮鬥一生,再輝煌,再耀眼,終有塵埃落定的一天。 到頭來,就會發現,名利權錢,沒有一樣可以帶的走。 你能帶走的,只是別人對你的思念。 所以,對自己好一點,對別人好一點, 該讓渡的讓渡,該放手的放手。 成全別人,也就是成全了自己。 做人,簡單點,再簡單點,才會開心。

人生才百年,何苦讓自己那麼累心? 有什麼可以爭,有什麼值得爭的呢? 身體健康,生活無憂,家庭和睦……

這些無法開出價碼的,比什麼都重要。 真正是,人世間最貴的,往往都是免費的。

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吧,總有一天,所有擁有的都將失去。 到那時,會有多少人思念我?

《此生未完成》讀後感7

有點膽戰心驚的看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此生未完成》讀後感。膽怯是因為怕從書中看到太多的生死、離別、掙扎及不捨。書買回來放在那裏好久了,雖然之前在網上看過一些她的博客,領略過她面對死亡依然能夠談笑風聲的境界。但還是不想或者説不願去看。于娟的知名,在於她有一個博士、兩個碩士的名銜,在於她畢業於復旦、留學於歐洲,在於她在兒子剛滿14個月時突然查出的癌症晚期,且病症已全身擴散,用她的話來説應該是侵入骨骼,連骨頭都全是黑的,猶如已被蟲蛀、渾身是洞的枯木,已經無法支撐自身體重,稍一碰撞,就是真真實實的粉身碎骨。還在於,至始至終,她都能用調侃積極的心態來面對自己的病入膏肓,堅持記錄自己的病情變化及用藥情況。無它,只為能警醒世人,以免後繼有人。看書,看到的是她對父母兒子不得不承擔死別的哀痛,對老公不離不棄、砸鍋賣鐵、肝膽相照的憂心,對朋友不計得失、傾力相助的感恩,對醫棍騙子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寬容。一個多麼好的女子,有着優秀的學歷、滿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人生不過如此,偶而舉杯邀月、歎悟人生,也不過是小資情調的釋懷而已。怎得一轉眼間,一切的幸福化為泡影,面對的是病痛折磨、死神威脅以及傾家蕩產的人生顛覆。想到的都是生活中最為鎖碎,最為簡單,最為平凡的,平凡得讓人覺得不值一提的事情。從前聽一首歌,“再回首,雲遮斷歸途,再回首,背影已遠走,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是最真。再回首恍然如夢,再回首我心依舊,只有那無盡的長路伴着我。“是啊,再回首,總得有”首“可以再去回顧,幾十年的光陰,夠你回首幾次方休。即使回首也僅僅只能回首而已,送人穿越的時光機器還在人們的念想之中,想來終其我們這代人一生也不可見矣,何必苦苦回首,頻頻回顧,搞得自己腰痠背痛、心力絞碎,畢竟,前面的才是自己要走的路。十字路口,糾結的是怎樣決擇,思考的是選擇後的結果,所以想到的只能是現在、明天以及更多的以後。人生苦短,不過大浪一沙,轉瞬即逝,前人有太多的教訓讓我們反思總結,卻依然還是有一批又一批的後繼之人,前赴後繼,當真是視死如歸啊。于娟,娟者秀麗也,一個美好的名字,一個曾擁有着秀麗人生的女子,用她豁達的態度及警示的語句告訴我們學會珍惜。逝者已逝,斯人已去。她告訴我們這世間名、利、權、位不過浮雲。有拼盡血肉之軀急功近利,為滿足體驗成就或虛榮的物質慾望,不如珍惜與父母妻

兒相聚天倫的平安祥和。如若不信,大可問問那些已然掙扎在生與死之間的病患,有哪一個不是説捨得了房子、車子、名利、權位、錢財來換取身體的安康,家人的平安。平淡即幸、平安即福,此為幸福。

《此生未完成》讀後感8

這本書看完有段時間了,伴着真空泵隆隆的聲音,現在開始寫讀後感。

作者于娟,女,79年四月生人,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執教於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患乳腺x於今年四月份去世。

第一篇序是周國平寫的,他説于娟是個擁有優美個性和聰慧的悟性的可愛女子,結尾處唏噓地感慨蒼天不仁。

扉頁上寫着這樣一個疑問句:我們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着的意義?

是的,這本書記錄了于娟在身體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樣子後,仍然思考着、探尋着活着的意義。于娟及她的家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表現出的堅強讓人敬佩,他們對於彼此的信任更讓人敬佩。正是這樣的信任,成全了于娟,讓她對於活着的認識有了新的高度;也成全了讀者,有機會了解到這些認識,反思自己,反思人生。

感謝于娟,更感謝她的家人。

“每個人出生,都有一個只有媽媽才知道的出生故事。世上人人不一樣,但是所有的媽媽都是拼着自己的性命,有着一命換一命的勇氣生下你的。”看到這段文字是在從家到學校的公交車上,眼淚就在別人奇怪的目光下不管不顧地流下來。媽媽生我的時候陣痛持續了三天多,因為醫生説順產的孩子健康,她就一直堅持到順產。她真的是拼着自己的性命,有着一命換一命的勇氣才把健康的我帶到這個世界面前。

面對死需要勇氣,面對生同樣需要勇氣,感謝温暖柔弱的媽媽如此勇敢地給了我生命。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應該把快樂建立在可持續的長久人生目標上,而不應該只是去看短暫的名利權情。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

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温暖。”

病痛和治療的摧殘沒有讓于娟掉眼淚,而聽到兒子土豆奶聲奶氣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卻淚流滿面,不能自已。

在於娟最後的生命裏,有人慷慨的要為她捐骨髓、捐器官;有人説可以第二天飛回來娶她;有人帶着活雞和“鉅款”大老遠來看她;也有人要謀財害命、趁火打劫……

死亡像一個放大鏡,讓于娟看清了人性的善惡美醜。死亡也像一個試金石,讓于娟試出了世間最珍貴的東西。

死亡,告訴于娟什麼是活着的意義。

感謝于娟的無畏施,讓我們更近距離地探尋活着的意義。

周國平説,“如果於娟能活下來,她的人生一定會和以前不用,更加超脱也更加本真。”

是的,如果每個人可以先經歷一場死亡,再開始生活,那麼生活一定會更有意義。

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此生未完成》讀後感9

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所留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這段話“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此生未完成>>讀後感。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温暖”,讀完之後覺得作者説得很對。整本書講述的是作者堅強並樂觀的對抗病魔,但天不隨人願,最終還是沒有挽留住年輕的生命。在她的生命日記中,反省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細節,以生死經歷總結出許多富有哲理的人生觀點,讓世人感恩生活,善待生命,總結出“活着就是王道”的生命真諦。隨後還敍述了她對愛情和女人的看法。

讀完整本書,讓我敬佩的是她面對癌症的那份堅韌和勇氣,以及在遭受病痛折磨時還能為世人留下精神財富的那種豁達和樂觀。但是卻沒有給予我想象中的震撼,亦或是我沒有親身經歷,亦或是我人生本來的感悟就是作者所最終感悟的。

她是復旦大學的博士,又有着令人豔慕的出國經歷,所以她也有着事業的野心,不斷地發表文章,不斷的研究課題,在二三年之內成為教授等,都是她對未來的強烈期待。而我,卻沒有這麼多的高標準的期待。或許有些人認為年輕人沒有高遠的奮鬥目標是墮落的,不知進取的,所以我的目標在他們看來或許是為自己解釋或掩飾的藉口。呵呵,這也符合通常觀念。其實,在我的世界裏很簡單,我的目標就是安安穩穩生活,孝敬父母,讓父母快樂富裕的過完一生,不給自己留有一絲遺憾,這一切都與榮華富貴無關。在我的心裏,總感覺他們的一生就是我的一生,他們快樂了,我就快樂了,他們若不快樂,那我的這一生註定是悲傷的。

我出生在一個五口之家,慈祥的父親、能幹的母親、優秀的哥哥、還有和我一樣的妹妹。生活在農村,生活在這樣一個靠父母親勤苦勞動才撐起來的家中,我沒有覺得多苦,感覺到的卻是温暖和滿滿的愛,這份愛在我們圍坐在桌旁吃飯時成長,在我們夜晚一起酣睡時成長,在我們一起在地裏勞動時成長,在我們因為距離相隔瘋狂想念時成長…….太多太多的成長讓愛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生根發芽,最後紮在心裏成為我們的一部分,伴隨着我們的脈搏,伴隨着我們的呼吸,不可分割。我的家或許是世界上最普通不過的一家,但是在我的內心,一直覺得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那種感覺常常會讓我忘了一切,不知所措。有時候這種幸福感也會讓我感覺害怕,害怕消失,害怕失去,害怕深愛的父母不在身旁,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承受。這種未知的擔憂會讓我常常流淚。也許想法太傻太幼稚,但我寧願揹着這份傻這份幼稚,來用心珍惜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此刻,腦海裏盤旋着太多溢滿感動的畫面,小時候,父親為我和妹妹温柔的梳起辮子,悉心的照顧生病的我們,給我們做着好吃的飯菜,還在飄雪的日子為我們搓洗衣裳,推着帶煤的自行車迎着冷風艱難的領着我們去找給別人量體裁衣做衣的母親……這一幕幕清晰的出現在眼前,還是會令我感動萬分,這些感觸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得。現在他們原本光滑的臉上爬上皺紋,結實的身體變得鬆弛,堅強的心態變得脆弱……親眼看着父母隨着時光的催蝕,慢慢的發生着這一切一切變化,我的心又怎能不心疼?時光在人心裏積累愛的同時又摧毀了太多美好的東西,我想我沒有我想象中的堅強。

言語至此,已沒有更準確的詞語能形容我此刻的心情,唯有在心中細細體會。

《此生未完成》讀後感10

讀完了于娟的《being alive is a gift...此生未完成 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沒有在‘讀完了’三個字前添加‘帶着沉重的心情’,是因為讀的不是書,不是情節,不是故事,而是于娟的心境。結局,固然悽美,但是于娟想向讀者傳達的是一種灑脱,一份樂觀,一絲對生命意義的思索。

書中講述了一個“知識改變命運”的女子,一個擁有留洋經歷和博士學位的復旦大學青年教師,一個擁有幸福家庭,一個擁有愛她、疼她的父母、丈夫及她愛的兒子的女人,在癌症晚期對往事的追憶、對生命的嚮往,要知道,她是在極其痛苦的治療過程完成這本遺作。

謹將書中一些自認為動情的描述,躍然於此文中,共賞共鳴。

“我曾經的野心是兩三年搞個副教授來做做,於是開始玩命想發文章搞課題,雖然對實現副教授的目標後該幹什麼,我非常茫然。為了一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標的事情拼了命撲上去,不能不説是一個傻子乾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應該把快樂建立在可持續的長久人生目標上,而不應該只是去看短暫的名利權情。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温暖。”

“哪怕就讓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動,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國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萬人踐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媽牽着土豆的手去幼兒園上學,我也是願意的。” 備註,土豆是她兒子的小名。

“小時看雜書,喜歡華詞麗句,後喜人行文巧思,再後來欣賞文人文風品行,到後來,卻發現,讀書,要讀的是別人的思想,花鳥魚蟲固然是天然趣,仁孝廉禮立的是忠義魂,此間要參透的,是高尚悲憫的人性,矜貴持重的品行,洞明豁達的修養,鍥而不捨的理想與追求。”

“不知道在忙什麼,反正總是在忙就是了。有人會和你談股票,有人會和你談利率、談房市、車市、外匯市場,也有人和你談化粧品、談美食,甚至,有人和你談情説愛,有人告訴你他的專業就是陪你談心,他們叫心理醫生。沒有人陪你談哲學。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距離哲學太遠,還是,我們距離哲學的人太遠。”

娟姐,希望你在天堂裏,完成未了的夢想。

標籤:讀後感 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