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考研藝術類院校目前排名有哪些

校園2.49W

我們在踏上考研這條路的時候,選擇藝術類的朋友們,要關注好院校的排名有哪些。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考研藝術類院校目前排名,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考研藝術類院校目前排名有哪些

  考研藝術類院校目前排名  淺談藝術類考研現狀

一、藝術類考研升温現象

自1977年恢復大學聯考以來,國家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為考試與招生的根本宗旨與原則,實行了近30年的考試體制一直忠心服務於為國家培養高級人才,(特別是1997以來)高校不斷擴招,學校實行普才教育,人們受高等教育機會劇增,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激烈,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壓力,包括就業壓力,學習壓力,校園情感壓力,家庭觀念壓力,內心深處的自我迷茫等等。

近幾年來,社會需要的高校畢業生似乎呈現飽和。據悉,今年3月某省會有一待遇較優的實驗中學來我校招聘美術教師,我藝術學院有近20名條件不錯的畢業生競聘,最後該中學尚未錄用一人。另據知,在2005年6月統計我院 2005屆畢業生中已和用人單位簽約的比率大約為10%。一向被認為就業率不低的藝術專業現今也面臨着嚴峻挑戰,一向被認為實用而前沿的設計專業也無能倖免這一壓力。這讓大學生開始不停地思考,大學本科意味着什麼?畢業後的明天在那裏?我們如何為自己定位?如何在社會中實現自我?又如何走進社會之前做好實現自我的準備?面對一連串的問題,有部分學生選擇的是在宿舍通宵、打電遊、上網、逃課,校方屢禁不止。有部分學生闖南走北為尋找自己的天空,行萬里路。還有一部分選擇了考研,守在書桌一角。

美麗的大學校園裏流傳着這麼一句話:“找到工作的過着豬一樣的生活,沒找到工作的過着狗一樣的生活,考研的過着豬狗不如的生活”。一句話概括了現代大學們的生活狀態,其實是説誰也不比誰能好到哪裏去,考研羣體已成大學生中三大羣體之一,他們的生活狀態被描述得最難堪最無奈,無疑他們最具特殊性,也最值得研究了。據調查,2004年我藝術學院報考研究生的學生有近50名,約佔學生總比例的12%,比2003年高出40%,據估計,2005報考率將持續升温,而此種現象不僅表現在我院與周圍師生朋友上,還與其它兄弟院校的藝術學院乃至美術學院均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二﹑藝術類考研的過程與實質

面對高温的考研現象,一直走在社會文化前端的藝術專業沒有被落下,但當全國各大院校實行研究生擴招時藝術專業的錄取率卻落的遠遠的,我院05屆畢業生中近50名報考者竟全亮了紅燈。這説明藝術類考研確實具有鮮明的特殊性。

目前,國內藝術類考研的考試與招生與其它專業基本上一致,每年的10月在網上初次報名。11月中旬考生到報考學校攝像以確認報名信息。第二年1月底到報考學校參加藝術專業與英語政治的全國統一研究生考試初試,3月份可以查詢成績。各學校按照排名和比例通知考生參加複試,複試中另有專業或理論考試,最後按名次決定錄取與公費名額。整個過程看似合理。而考生與導師沒有交流機會和空間,專業繪畫科目統一在幾個小時之內完成,學生統一按總分線決定成敗,導師選擇學生時只能面對“很多表格,很多表格。(1)”

著名畫家陳丹青導師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任職期間就曾5年招不到一名學生而向中國最高學府遞交了辭呈,此事引起了網絡報社雜誌和藝術追求者藝術考研網友及各界社會人士的廣泛關注,有美術網友評價陳的辭呈“不愧為中國最具正義感和真實感的辭呈。(2)”陳丹青比較看中的藝術考研者吳雯説道:“以文化課作為錄取標準的第一步,專業是其次,然後是學生本人。我接受不了,絕對接受不了。這種考試你看不到這個學生的藝術感覺,也看不到這個人的藝術性情。(3)”“它侮辱了這個學術,侮辱了這個學科,侮辱了所有的活人,”陳丹青在中央新聞節目調查採訪中説到,“政治和英語成績被稱做文化課,太荒謬了。如果你沒過,就説明一個人文化不好,不懂文化。(4)”

陳丹青招不到好學生,有類似經歷的導師不止他一個,對招生體制深有同感。社科院著名學者徐友漁在文章中寫到:“陳丹青的出走,我們都有責任。(5)”在2005年4月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節目中,陳丹青明確表示自己“非常遵守規則,藝術的規則,創作的規則,做人的規則,反對的只是教育體制。(6)”從2000年到2004年,他期待的是能找到好學生,“可是考試製度扭曲了整個過程。(7)”他説:“我想找一個學生。”陳丹青看中的學生是“想學藝術,繪畫代表着他的生活,就算不畫畫,也會用眼睛欣賞生活中的美,欣賞生活中的人,率真,清純。(8)”用他的原話來説是“眼裏有一潭水汪汪的東西。(9)”因為“藝術不是普遍的藝術,是一種原創性的藝術,雖然十年百年不出一個天才,但渴望見到一個人才,看到一匹千里馬,想趕快把他叫進來,好好培養。(10)”清華大學美術研究所副所長陸志成説道:“我們出不了大師,因為要求一個人十全十美,政治要好,英語要好,什麼都要好,好到最後,是一個很圓滑的孩子。(11)”符合陳丹青導師的標準的藝術研究生和博士生肯定有,而事實上,他不具備任何機會和能力讓這些“有才氣”的藝術追求者成為清華園的真正研究生,這確實是無奈,無奈的導師和無奈的考生面臨着無奈的現實。

藝術考研者真正的成為了特殊羣體。

三﹑藝術考研羣心理

現實似乎在告知我們,藝術考研羣沒有什麼樂觀前景。

然而,為什麼每年又都有千軍萬馬操着英語政治的大刀,揚着藝無止境的旗幟,額頭上寫滿了決心橫排着長隊萬眾一心時刻準備着衝上研究生的陽光大道?根據其出發動機不外可分為四類,其一是有藝術才氣又有應試能力的青年;其二是藝術才氣不夠但有應試決心和能力的青年;其三是有藝術才氣但沒有應試能力的青年;第四類是非藝術專業生,不具備藝術基礎的雙跨專業的考研者。能成為一名藝術研究生,對第一類人來説,意味着更好的藝術空間更多的發展機會更佳物質條件,對第二、四類人來説,考研可以成就高學位之夢,對第三類來説,藝術是他們最大的夢想與事業,都是甚為完美的選擇。這些好處無一不在誘惑與吸引着大學生中藝術考研羣的壯大。因此,雖目睹前人考研中的挫敗與傷痛,後人仍對藝術研究生抱着美好憧憬而躍躍欲試。據美術同盟網統計的數據顯示,藝術考研羣上線率確實不斷上升,是否也可理解為本科生就業壓力處於劇增狀態,藝術類研究生處於魚目混珠狀態呢?

上文提到的四類藝術考研羣體中,除了少數的在某種意義上可稱為“優秀的全面的完美的藝術天才(21)”之外,大部分的落榜者都是兩敗俱傷,工作沒有時間精力去敲定,望着分數線又不甘心放棄,陷入兩不可得不上不下的境地,他們同時也囤積了社會勞力,增加了應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正因此,藝術研究生夢更給藝術考研者增添了一層神祕而又美妙的面紗。

四、考生的藝術方向

假如我們可以勇敢的邁出一步,揭開那層夢幻色彩的面紗,面目又是如何?

我們可能會恐懼,因為夢想畢竟是神聖而讓人嚮往的。我們也可能會平靜,因為問題被看清後,總會解決。

當今的普才教育,標準化考試盛行,希望能培養全才,但考試和人才選拔制度的標準化真能實現教育的初衷嗎?喜愛英語的學生往往因為英語的考試而不再喜愛英語,向來不喜愛英語的學生便存在極端的抗拒心理,外語考卷是整版整版的選擇題,懂得多一點的懂得少一點的一點都不懂的都在摻和,以至於“語言考試是反語言的,政治考試是反政治的,這是真正的問題。(12)”這種考試沒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甚至還弱化傷害了學生。專業第一但因英語政治各一分之差落榜的吳雯談到:“畫畫的熱愛沒有被傷害,但是自己的某一部分信心失去了。(13)”在這種考試體制下“學生變成了產品,學校在培養產品。(14)4”大學生接受着階段性學習計劃,一切被確定好,學校裏“對大學教師的教學成果的考核也被量化,完成了多少課時的工作量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得怎麼樣,認真不認真,負責不負責,效果好不好,不管,科研看的是在核心刊物上發表的論文。(15)” “大家追求什麼?(16)”“最後一定只能混,你自己就會去混,混的概念就是照章辦事,你的熱情主觀能動性一直全部磨滅掉,。(17)”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談鬆華在採訪中談到:“我們國家長期形成的是‘大一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工廠實際上也用這樣一種辦法。(18)”無疑,在當今中國,工廠生產的有統一標準的大批量產品與學校培育的人在同一種管理模式下運行。在工業化階段,工廠產品如果不能服務於社會需要,工廠生存就有危機,工廠必須向產品負責。在學校教育中,陳丹青在辭呈中指出:“系向學院負責,學院向校負責,校向教育部門負責,而教學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學生到底培養得怎麼樣,從來沒有被真正告知。學校是向上負責,而不是向學生負責。(19)”也許幸運兒已成了藝術研究生,不幸運的還在繼續努力或已經放棄。但大學校園內是這樣的環境,藝術研究生能有自己真正的方向嗎?有沒有成為藝術研究生又如何?真正的藝術方向並不一定是在成為藝術研究生後找到的。

從當今各大高校的招生和建校看,徐有漁認為:“我們的教育場面很大,也很熱鬧,確實有一種繁榮。”“在這種繁榮下要談危機,確實給人一種危言聳聽的感覺。”“但我感到的.危機就是我們離大學精神,離傳授知識,敬重知識越來越遠。(20)” 傳授知識,敬重知識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而大學精神是大學教育的靈魂。

五、對藝術考研應有的態度

既然學校教育中是為上負責,不是為學生負責,那學生只有一條路可行:為自己負責。學生只有改變接受知識的被動性,而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積極創造性。

當身邊的學長找不到如意工作,先別泄氣,難道真的僅僅是因為學位不高?而應反思自身的價值觀念,能力水平,素質修養,人格特徵。我們是在哪方面做得不夠,學得不深,想得不清?如何按自己理想的形式塑造自己,完成自定的學習任務?又如何充分運用學校教育的一切資源去挖掘潛能提高素質?

當我們靜觀藝術考研羣,看清這個潮流,就是真正的正視現實,從自己的情況出發,實事求是,冷靜分析自身情況和社會狀況,考研是不是真正的屬於自己的路?有沒有考研,有沒有成功,都要以充分的自信,底氣十足地堅持到底——無論如何,自己做自己的藝術研究生。

正如陳丹青先生所看中的有才氣的藝術研究生一樣,我們有很多藝術特質是表現在對美的敏鋭,對美的陶醉和對美的創造性上。

而真正的藝術研究生應該是讓其心靈的需要和其全心的付出作指導,自己成為自己的導師,從自我的體驗與實踐中去學習與創造藝術美。

  藝術類考研跨專業報考條件須知

藝術碩士專業學位(英文名稱Master of FineArts,縮寫MFA.以下簡稱“藝術碩士”)教育屬於我國高層次藝術人才培養體系,區別於一般意義上側重理論、學術研究的研究生教育,藝術碩士旨在培養高層次、應用型藝術專門人才。200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在國內設立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招生對象明確為“一般為學士學位獲得者,有藝術創作實踐經歷;高等院校大學專科畢業三年以上、有藝術創作實踐經驗並獲得省部級以上創作或表演獎勵者。”

當出現跨專業報考藝術碩士的情況時,就會出現一種兩難選擇的狀況:一是跨專業報考藝術碩士是否能夠被接受,二是如被接受能否實現藝術碩士專業學位高標準的宗旨。

藝術碩士專業特性比較強。

藝術碩士專業學位包括了音樂、戲劇、戲曲、電影、廣播電視、藝術設計、舞蹈、美術等學科領域,各個學科領域本身又有多個研究(專業)方向。如音樂學科領域招生的專業方向有:聲樂(含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鋼琴演奏、手風琴演奏,中國樂器演奏(含竹笛、嗩吶、琵琶、揚琴、古琴、二胡等近十種專業方向),西洋樂器演奏(含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十多種專業方向),作曲(創作方向),指揮(含樂隊指揮、合唱指揮方向)。這些專業方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技藝性強,專業技能學習的時間長並具有專業學習的連續性,專業學習正規、系統。上述這些專業方向在專業技能上相互之間又不相同,每個藝術學科領域內都同樣存在不同的專業方向,各個藝術學科領域(如戲劇、舞蹈等)相互不同,藝術學科領域與文理學科“隔行”更大。

報考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的資格認定應嚴格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規定的報考條件。綜合各試點單位在報考資格細則中的表述,歸納為以下六點,僅供參考:

第一,招生範圍:面向全國招生,國外或境外報考者需經相關部門批准並符合報考要求;

第二,思想政治:遵紀守法,心理健康,無違法犯罪記錄,未參加非法機構或組織;

第三,學歷學位: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同等學歷並獲學士學位;非國民教育序列報考者需經過加試,合格者方可獲得報考資格;

第四,報考年齡:報考當年的年齡一般不超過40週歲;

第五,報考專業:考生報考專業應與其本科(或專科)所學專業相一致。跨專業報考需經過加試,進行所報專業基礎素質測試後,合格者方可獲得報考資格;

第六,工作經歷:本科畢業生應有一年(含一年)以上的工作經歷且有藝術創作實踐經歷;本科畢業但未獲得學士學位者或專科畢業生,應有三年(含三年)以上的藝術創作實踐經歷並獲得該專業領域省部級以上正式獎勵,也可以報考;報考者在報考時需出具相關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