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000字

校園1.72W

最近看了部好電影,叫《肖申克的救贖》。感觸頗多。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安迪的銀行家因被污告殺人,無辜入獄,謀劃了二十年成功越獄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的1000字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000字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000字一

最初聽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名,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實際肖申克不是這部片子中兩個男主人公的任何一個,它是一個地名,即 "鯊堡監獄"。這個監獄,是座人間煉獄,不僅是因為它那裏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是因為它對人的精神的折磨。在那種漫漫無期的禁錮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棄希望,變成行屍走肉才能生存下來。但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次精彩的對話,當安迪説出“希望”這個字眼時候,瑞得説了這樣一句話:希望?聽我説一句,老朋友,希望是很危險的,它會讓你發瘋,在這種地方,千萬不要有這種念頭。這是對困於肖申克的一種提醒,因為他們已經是被制度化了。什麼是制度化?又是瑞得來解釋: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制度化。那個在肖申克當了50年的圖書管理員,當得知自己被假釋時,卻是要將與他告別的人殺死以繼續留在這裏,最終上吊,這就是制度化的悲哀。

老師從剛畢業踏上講台,可以説就是被制度化的,換一個詞説就是被格式化了。慢慢被消掉自己的稜角,慢慢適應着制度,慢慢習慣,一眼望去,有多少張麻木而絕望的臉在校園裏耕耘,那麼刺眼而又無動於衷,你是否已然處於“沉睡”狀態。喚醒你內心的,那個叫做希望的東西呢?希望總是要付諸於行動中的,否則是空談。有了希望,肖申克監獄不過是一座形同虛設的監獄,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錘子,一張大海報,便可以救贖生命,可以救贖自由。有了希望安迪可以在救贖自己的過程中盡情的享受每一個小小的樂趣,並將這樂趣傳播開來,將希望播種在每個人心裏。

安迪管理圖書館,要改變現狀,每週一封寫信,終於有迴應,然後每週兩封,終於有州政府支持,得到穩妥支金;他用一把小錘子,一張海報,用了20年的時光,給自己叩開走出肖申克,通往自由的路,他贏得了自由。

教師在成長行動中還需要考慮的方法和應遵循的原則。凡事都不可蠻幹,這是真理。安迪的行動無不充滿着策略性,隨身帶500美元去申肖克,為自己購置所需要的物品,包括海報和鐵錘,冷靜地用專業分析逃税幫工友討啤酒,漸漸成為獄警的會計師,從體力勞動轉向腦力勞動,成為諾頓的洗錢的助手後,虛構人物轉賬,繼而在越獄後扳倒了他。

有志者,事競成,這是我們常掛嘴邊的一句話。但事實上正如書中所言,我們教師缺乏的不是“志”,而是“常志”,所有光有“志”是不一定“事竟成”的。安迪堅持了20年,我們又能為自己的目標堅持幾年?

作為老師,在自己的專業成長上,永遠都不能帶有功力性質的。你要做的是教好孩子,努力讓她們快樂學習,快樂地拿到好成績,這才是你的'目標。

讓我們救贖自己,快快逃出“肖申克”吧!不要讓自己格式化在自己的囚籠裏。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000字二

最近看了部好電影,叫《肖申克的救贖》。感觸頗多。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安迪的銀行家因被污告殺人,無辜入獄,謀劃了二十年成功越獄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監獄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貫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線索。而正是擁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個囚犯才有能力有決心實現自我救贖。

安迪作了囚犯後,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沒有的。至少他會時不時地召喚自由的降臨。在陽台上,陽光盡情散在他和朋友肩頭;他讓音樂飛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無人問津的角落,告訴每一個不自由之身,聽,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寫了一段自由傳奇--那就是他一手復舒的圖書館。在裏面每一個不自由的人至少擁有一個讀書的自由權。

正如影片所説有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翅膀太過耀眼。是的,安迪正是這種鳥。自由便是翅膀,一隻永不失翅膀的鳥,怎肯永屈於欄杆之下,畢竟鳥會飛。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鳥的翅膀,記得那夜電閃雷鳴。有五十個橄欖球場的長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後生,何況那只是下水道。

全身惡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過皮囊一張,何況只是髒了囚衣。正如破繭的蝴蝶,安迪從下水道鑽出時,上帝賜於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這雙翅膀不再是虛無飄渺的,它真實的如同手腳。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讓雨水沖走蚩伏於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惡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電閃雷鳴,淚和着雨一起殞落。

一個人因有了希望才會想擁有自由。當希望佔據一個人的心時,他就會想“我需要自由”。畢竟自由有種魅力,它可以去觸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這點,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東西,會令人發瘋。他學會忘記希望,告訴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銅牆鐵壁,足以讓一切希望成為笑話。

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失去希望的自由人。當他尋不到活下去的意義時,他選擇了死亡。死亡解脱自己又無礙於他人。生死對自己已毫無意義,對於他人又值什麼呢?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老頭子罷了。相同的命運似乎也要降臨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幾張鈔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辭世的房間,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藍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偉大的,一個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個人自救的同時,又實現他人的救贖,那是聖人。芝華塔尼歐某個海岸邊,有家小旅館,旁邊有一條舊小艇。上面站着一個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來了,該出發了。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000字三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保守穩重的銀行家Andy因謀殺罪被判入獄,實際上是被冤枉,兩個無期徒刑將他後半生推入無底深淵,他沒有就此淪落,卻通過自己的智慧,在貪婪、殘暴的獄卒手下為犯人們贏得了冰啤酒、圖書館以及與尊嚴和自由更為靠近的牢籠生活;用一把小石槌在美女海報後面鑿了二十年,鑿開了Red認為六百年都無法鑿穿的隧洞,爬過500碼的下水道,在電閃雷鳴的大雨中輕笑着擁抱久違的自由。我彷彿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奪目霹靂。亮光之下,我們懦弱的靈魂紛紛在Andy 張開的雙臂下現形並且顫抖。 《肖申克的救贖》是什麼感動了我?是Andy歷經20年的牢獄之災、20年鍥而不捨地挖掘,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之夜從500碼長的下水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被關押40年的Red在假釋審查官面前那番看似無謂,卻令人動容的話?是Red看完Andy埋在大樹下的信之後。激動而感慨萬千的表情?是Red在去往德薩斯州·漢格堡路上的自述?

是這些,卻又不止這些。電影是在一點一滴的敍述中滲入我們的思想。一點一滴地敍述,在不設防間直觸內心深處.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電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現了取得自由的過程,它告訴你,自由不可能那麼輕而易舉,它也許要曲折,也許要在黑暗裏瑟瑟發抖,甚至可能會依靠向強權妥協來換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訴你自由是那樣一個艱難甚至是必須穿越猥瑣與骯髒的過程;換句話説,它給了自由甚至説是理想一個完整的定義。

電影告訴我們,自由可以依靠妥協來苟延殘喘,卻不能依靠妥協來取得自由。片中有這樣一段,一個在獄中度過大半生的老管理員出獄後,由於多年的牢獄生活已經使他體制化,面對自由的人生突然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信心,自殺在房間裏,影片給了我們一個悖論:當自由突然而至的時候,它也許已經失去了光輝,因為沒有了生活的支持,沒有了生存意義的賦予,自由對於你來説,不過是另一座監獄。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ying。Andy的自由雖然艱難,雖然屈辱,有了信念的支撐,才有了它本應有的光澤。

Red説,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在重重擠壓之下的牢獄裏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確有資格這麼説。因為從進來的那一天起,獄長就説過,“把靈魂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除了他能弄來的香煙和印着裸女的撲克牌,任何其他異動在這個黑暗的高牆之內似乎都無法生長。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ing.(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體制化。) 電影給了體制化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強者終究是少數。自由面前,更多的人們紛紛選擇禁錮。在監獄圖書館呆了五十年的Brooks,為了不被假釋,竟然想通過傷害獄友來達到留在監獄的目的。很難理解麼?自由、平等、博愛,本來應該是人們嚮往和追求的理想。可是 Brooks 卻早已經被監獄的規則之下規則了自己,他需要規則,需要秩序,如果沒有它們,甚至無法生存。

Brooks 得到了身體的自由,靈魂卻已經被無可挽回地體制化。他終於沒有能夠擺脱對自由無法適應的困境,懸樑自盡。而睿智的Red,在出獄之後也悲哀地發現,自己竟然連小便都要向經理報告,否則一滴尿都尿不出來。他也考慮如何違規以便回到監獄,甚至考慮與Brooks一樣離開。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步履匆匆的人們也許應該偶爾駐足,跳出來看看自己的模樣。我們終會知道,習慣於服從規則的人們將付出巨大代價來習慣本來屬於每一個人的自由。

看完電影,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Red,我願意爬過那條500碼的下水道麼?如果我在肖申克,我會是誰? 你,想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