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精選12篇)

校園1.36W

看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安三萬裏》觀後感(精選12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精選12篇)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1

我和好朋友趕在放映季的最後一天,火急火燎的跑去觀看了號稱“追光動畫十年之作”的《長安三萬裏》。本來,我覺得這麼一部大製作,電影院應該擠得人滿為患、水泄不通才對,可沒想到,偌大的放映廳,算上我們仨,一共才十個人左右。——哇,真是太爽快了,好像包場一樣!

言歸正傳,這部電影的內容還是很有趣的,不愧是十年力作!我不是專業的影評人,我對一部電影評價的唯一標準,就是看他是否能打動我。只要在某個情節能夠觸動我的心絃,引起共鳴或者思考,這對我就算一部佳作!而《長安三萬裏》正是能夠不斷撩撥我的心絃的一部電影作品!

故事線主要圍繞着唐代邊塞詩人高適的一生,以及他與李白貫穿一生的友情展開的。故事內容緊密連續,把高適無奈彷徨的早年境遇,與李白才華橫溢、豪情萬丈、而又恣意揮霍玩樂的人生形成了對比。人到中年之後,高適和李白都嚐遍了人生百態,受過挫折,受過褒獎,體會過人生的無常。當年意氣風發的蓬勃少年,曾經滿懷豪情到長安尋求人生夢想,此時卻都被蹉跎了情懷。半百之年,李白選擇了入道,不再受凡塵間事情所煩惱。而高適則是選擇從軍,入了哥舒翰的帳下,為國家繼續盡心盡勞。影片運用對比的語言,展現了高適晚年終於一展宏圖,平定安史之亂後路過揚州討伐永王,此時的揚州已經是一片斷壁殘垣,與當年盛唐時錦繡繁華的歌舞場形成強烈對比,在戰爭摧殘後的城市,已經不復當年欣欣向榮、煥發生機模樣,這也折射出李白暮年的心境和境遇,早已不再是當年的蓬勃少年。李白的浪漫和豪情都給了璀璨的盛唐,他和賀知章、張旭、王維、杜甫們在錦繡長安斗酒十千,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高適胸中的錦繡交付給了塞北邊疆,千里黃雲,北風吹雁。

電影中,我在李白身上,看到了浪漫的豪情萬丈,也看到了個人在歷史洪流中的掙扎和渺小。從高適的身上,我卻看到了一個人一生的.家國情懷。高適和李白比起來,並不是天縱奇才。他對詩文沒有太多執念,他所想的就是馳騁疆場,上陣殺敵。他踏踏實實,堅守着與李白的一年之約,與哥舒翰的十年之約,直到晚年終於得償人生所願。他在自己的時代守住了自己的初心。

同時,這部電影還讓我覺得古代過於森嚴的等級制度,對於下民們的機遇太過不公平。李白早年“行卷”,就因為是商人之子,也就是所謂的“下民”,就直接被拒之門外,報國無門。在皇宮權貴們的宴席上,像高適這樣武功卓絕的“下人”們也只能將自己多年的努力用來博那些達官權貴們一笑,祈求他們的推薦。當然,這部影片是充滿浪漫主義情懷的,用豪情萬丈的情懷和錦心繡口的詩篇,表現了其實很殘酷、血腥、動盪的年代,讓人在快樂的氛圍中還能窺見十分深刻的現實主題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2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每當我讀到這些快炙人口的詩句時,不禁對這些唐代詩人產生無限的敬佩。於是,我和爸爸走進了電影院,觀看《長安三萬裏》。

這個故事是由高適的記憶講述而來的。高適出生於滄州渤海(今河北景縣),其祖父是唐朝名將高侃。年輕時家道中落,二十歲的他,便遠離家鄉,闖蕩京城。彼時就已寫下“二十解書劍,西遊長安城”的詩句。

而在去長安的路上,他與才華橫溢,興趣相投的李白相遇,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可他們不久後就離別了,因為高適要去長安,而李白要去揚州,他們還約定一年後在揚州再見。高適在長安想投奔權貴,卻屢次碰壁,流離失所。於是高適寫下“未知肝膽向誰是,今人卻憶平原君”。懷才不遇的.他來到揚州,李白帶他認識了王昌齡、杜甫、孟浩然、張旭等一眾才子名士......他們都雖有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李白終於厭倦了這種生活,踏上尋仙問道之路。

高適轉身躍馬而上,奔向塞北,準備奮勇殺敵,報效國家。經過幾年艱苦的戍邊生活後,他也終於明白了:“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他帶着遺憾離開了軍營,回到了舊時宋城商丘,在此繼續勤學苦練,等待一個報效國家的機會。

經過二十餘載,高適經人推薦入仕,任封丘縣尉。而他卻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選擇投奔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當了掌書記。第二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攻破潼關,哥舒翰兵敗被俘,高適奮力殺出重圍,追隨西逃的唐玄宗。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高適不遠萬里來尋,使唐玄宗十分感動,即提拔他為諫議大夫,隨駕同往成都。從此高適仕途一路亨通,十年十升,節節向上。最後,他被封為渤海縣侯,成為了唯一憑軍功封侯的詩人。

縱觀高適的一生,從一介布衣書生到拜相封侯,他是大唐詩人中的唯一一個。他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樹立堅定的目標,並努力為之奮鬥,縱然暫時的落魄,也要保持初心,勇於挑戰坎坷的命運,做一個自信、積極進取的人。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3

看《長安三萬裏》時琢磨了兩個問題。其一,是它的情節設置,“遞進”;其二,是它的背景主旨,“錯位”。

小的情節設置為人物形象服務,譬如最重要的李白的形象,出場時前一幕高呼“當為大鵬”,緊接着後一幕便是撫琴痛哭,與《海賊王》中御田出場時“墳頭火鍋”有些相似,突出其瀟灑;喝酒時他把錢扔在桌子上,錢幣在桌上旋轉,如此小細節也增添李白瀟灑形象。與之相對的,高適初到揚州,接到女子丟落到花束,他還想着物歸原主呢女子早已玩耍走了,突出其憨,也與李白做對比。

我想,之所以整部影片以高適為視角,大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他與李白(以及其他詩人)反差最大。他是其中最不“風流”的,也是其中做官最高的。以他為鏡,正突出詩人之瀟灑、之落魄。

大的情節設置為背景主旨服務。無論你認為主旨是詩人們流落一生還是大唐人才錯位由盛而衰,它都起於李白興致勃勃去投卷卻吃閉門羹。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場景。難得之處在於,這只是一個開始。

如何才能進一步深入這個主旨呢?或者説,如何才能比這個場景更能震撼人心呢?又或者,如何才能比天才李白吃閉門羹更能凸顯詩人在大唐之懷才不遇呢?

私以為,這部電影之後有三層遞進,可見其巧。

第一層,為“裴公子”。彼時王維尚可討親王公主歡喜,求大人推薦;李白遊於市井亦有揚名機會,盼名聲遠播。但“裴公子”已經註定無法成功。這成為一種映照:她有藝而無門,其他詩人又能如何?

第二層,為“贅婿”。他與高適求問孟浩然當否、高適最終依然寫否,突出了贅婿之不為人所齒、突顯了李白之走投無路。彼時他已經名揚天下,是世間第一等才子,無人不知其名,但他仍然沒有出路。其名愈盛,其境愈慘,愈顯其“努力”已至盡頭、“形勢”勝過人為。

第三層,為“應昭”。當此前李白已經以天才之名淪落贅婿,如何才能再次“遞進”?——李白一夜“成功”,如願功成名就、拜天子門,但他仍然未能“如願”。情節設置上,高適在長安見李白,並不是在其府邸,而是在酒樓——如同在揚州時一般無二。這成為一種呼應:李白在長安、在揚名立萬之後,依然與他在揚州、在籍籍無名時沒什麼差別。

詩人依舊流落酒鄉不入廟堂,大唐高殿依舊沒有他們的位置。

比費勁一切努力依然無法成功更加令人絕望的,便是真的到達了成功的位置卻依然一無所獲。寒門弟子考上清北之後依然35歲被辭退、寂寞之人終於洞房花燭之後依然不被珍惜、為國效忠之人出生入死打贏了戰爭卻發現國內黨爭害死了自己的家人……

或許他們會希望一切未曾發生。

此三層巧妙地層層遞進,愈發展現盛唐之“絕望”,又有郭子儀之事表明不止文人如此、武將亦然,大唐雖依舊歌舞昇平,卻已經處處是慘敗之象。待李白只能敲碗伴奏、高唱《將進酒》,安史之亂已經是順理成章。

不過,如果我們仔細想想詩人與大唐的關係,李白等人“懷才不遇”,真的是大唐“才不配位”導致衰落的原因麼?

畢竟,歸根結底,詩歌只是一種文藝。

我們大可以誇讚詩歌使人愉悦、使人開化、使人“陶冶情操”——雖然沒多少人能説出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但無論如何,這與經世致用、為國為民都是關係不大的。遣詞造句寫報告的本事無法幫他們處理糾紛、振興經濟、面對黨爭全身而退……

詩歌終究只該流傳街巷,詩人終究只該流連酒肆。

從這個角度上説,李白已經完全得到了他應該得到的`一切:他名揚天下、上傳天子,衣食富足、人脈廣闊,黃髮垂髫皆頌其詩,文章風采流傳千古,一個詩人成功如此,還能求什麼呢?

只是,他以為他應該更好。

這不是一個社會結構上的錯位,而是一個社會認知上的錯位。

或許,是那一個“才”字迷惑了人們的雙眼,讓人們下意識地把寫詩的才華與處事的才能混為一談,才把詩人的出路與科舉的出路二者混淆。

也或許,是傳統觀念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文人武者,寫詩耍槍,皆要登堂入室,每個人都要“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非封官拜相、上陣殺敵不能報國。

但無論如何,官場不是詩人該去的地方。社會是多元的,人的發展也是多元的。所有人都奔着同一個方向走是不對的。人們不想被單一的標準所評價和衡量,那麼更不該為單一的路徑而自我束縛。

若細論詩歌乃至文學甚至藝術究竟該在社會中處在什麼位置、扮演什麼角色,我覺得,它不必被討論,因為它不該成為一種身份。大唐人人習詩,人人皆是詩人,不過一些人更出色罷了。問詩人當如何,如問人人當如何。

而若考量其以詩為生的特點,那麼不過是個經濟問題罷了。

至於,如果這不是大唐衰落的原因,那麼衰落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我想,我們大可不必遠求大唐。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4

《長安三萬裏》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動畫片,它以長安城為背景,展現了唐朝盛世的輝煌和長安城的繁榮。這部動畫片不僅以美麗的畫面和精彩的劇情吸引了觀眾,更通過深入的情節和細膩的表演,讓觀眾對唐朝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首先,我被《長安三萬裏》的畫面所驚豔到。動畫片採用了精美細膩的畫風,每個場景都彷彿一幅唯美的畫作。無論是長安城的宏偉建築,還是宮廷的華麗宴會,都令人讚歎不已。動畫片還充分展現了長安城的繁忙與熱鬧,街道上行人絡繹不絕,市場上商販喧鬧動人。這些畫面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觀眾彷彿穿越時空,親臨唐朝的盛世之中。

其次,劇情的設置非常豐富多樣。《長安三萬裏》以主角李白的成長為線索,將唐朝歷史上許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融入到故事中。從李白考取功名到李白的詩作得到賞識,再到他與杜甫、王之渙等著名詩人的交流與競爭,劇情一直緊張而扣人心絃。動畫片還通過李白的視角,展現了唐朝社會的不平等和不公平,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面。這樣的設置不僅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還讓觀眾對唐朝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

再次,動畫片中每個角色的創作都非常出色。無論是李白的`激情四溢,還是杜甫的憂國憂民,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魅力。動畫片通過細膩的表演,讓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尤其是李白的表演更是引人注目,他完美地演繹了李白的豪放不羈和痛苦掙扎,令觀眾為之動容。

最後,動畫片通過精心設計的音效和配樂,進一步增強了觀影的體驗。動畫片中的音效逼真動人,使得觀眾能夠更加真實地感受到畫面中的聲音,進一步融入到故事中。而配樂則巧妙地為劇情的發展營造了氛圍,使得觀眾更加容易被故事所吸引。

總之,《長安三萬裏》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動畫片。它通過精美的畫面、豐富的劇情、出色的表演以及精心設計的音效和配樂,向觀眾展現了唐朝的盛世和長安城的繁榮。更重要的是,它通過故事的展開,讓觀眾對唐朝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這部動畫片不僅是一部具有欣賞性的藝術作品,更是一扇瞭解歷史的窗口。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

看完《長安三萬裏》,我仍然被其故事內容和精美的畫面所震撼。

故事以高適棄守雲山城為開端,通過老年高適對李白的回憶,壯美的大唐盛景和高適、李白、杜甫等詩人們的深厚情誼緩緩出現在觀眾面前,最後畫面一轉,演出高適利用計謀巧妙奪回雲山城的故事。

整個故事體現出了詩人們的豪情壯志以及唐詩流轉千年的'經典魅力,通過對高適一生經歷的描述,我更加了解了高適是個什麼樣的人。原先只是停留在他是詩人的層面,現在我終於明白了邊塞詩人中的“邊塞”的重量。他胸懷國家,抱負遠大,一生都在追求保衞國家的機會,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要有為國貢獻的理想,並不懈努力。萬萬不可玩物喪志,沉迷外物,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6

在看《長安三萬裏》之前,我特意讓自己放空,沒有看任何劇情簡介和評論,只知道這是一部追光製作的關於“長安”的電影,這種感覺很棒,因為沒有先入為主的概念困擾我,當大幕徐徐拉開,等待我的都是驚喜。原來,這是一部講述我國大詩人李白的動畫片,片中還有各種我童年時候耳熟能詳的名字,杜甫、王維、王昌齡、孟浩然、崔顥,還有那個雖然讀得不多,但卻和李白很要好的高適。電影浪漫、豪情壯志、氣勢滂沱,整整168分鐘的大唐盛世,而唐代由盛轉衰的過程,是從一場安史之亂開始的。通過李白和高適的曠世友誼,牽扯出那個時代的風雲詭祕,當一切化為塵煙,能留下來的,只有文字,只有詩。

“寫詩”,是那個時代人人都會的事。大家以詩會友,以詩代信,在那個沒有電話、沒有網絡的年代,人們的聯絡唯有文字。所以在片中,李白和高適動不動就許下一個十年之約,在這十年中,可能完全沒有聯絡,等到需要彼此相見的時候,就徒步、騎馬前往,其中的歲月,見字如面,讀詩如見人。在古代,等級階級還是非常嚴苛的`,比如官宦子女會有更多的機會、資源,而商人之子就屬於下民,連投考功名的資格都沒有,但是唐代還是屬於比較開放的年代,當權者並沒有剝奪大家寫詩的權利,如果你有才華,詩寫得好,廣為流傳,馬上就可以出名,而這樣的名氣也可以帶來有權之人的賞識。李白,正是這樣一個例子。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別名李十二,號稱“詩仙”。那首“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靜夜思》就算過多少年都不會忘的,一是因為他簡單易懂,二是因為李白只用短短的五言絕句就描寫出了一個旅居在外的孤獨的人思念家鄉的情感。我想,真正的大師就是這樣,他可以做到雅俗共賞,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對應的情感共鳴,而李白正是這樣一個大師。

電影用李白和高適的關係作為引子,描寫了初唐、大唐和中唐三個時期的文人墨客以及政治風雲。私認為,編劇創造的這個結構很妙,因為任何一個時代的文人都不可能脱離那個時代而存在,任何一點風波都可能引起不小的動盪。李白和高適年齡相仿,相識於青年時期,兩人都空有一身本領卻毫無施展的地方,正可謂是報國無門,無人賞識。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兩人的家世都不算顯貴。李白雖然挺有錢,但無奈只是商人之後,高適,雖然祖上有點名望,卻因為家道中落,早就不受人待見。李白是個大才子,希望通過行卷來取得功名,而高適,從小都不喜歡讀書,好在習得一身好槍法,一心只想從軍。兩個空有豪情壯志的青年一見如故,就這樣成為了最好的朋友。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7

7月8日,《長安三萬裏》電影上映了,媽媽帶我去電影院觀看,一路上我都很期待,因為我想一睹那些唐代文人墨客的風采,想看看是怎麼樣的李白才能寫出那麼多優美的詩歌、詞曲。

電影主要是講高適回憶他跟李白的種種往事,性格迥異的高適和李白從青年時偶然相識,之後的十年,乃至一生都算是知己了。影片中提到的詩人有很多,如王維、王昌齡、杜甫、孟浩然等等。

影片的接近尾聲的時候主要是講高適借用李白教他“相撲”時候的戰術,以假亂真誘騙吐蕃大軍,來了個“甕中捉鼈”,最後吐蕃大軍全軍覆滅,守住了長安。高適卻沒有貪戀權貴,把戰功讓給了接替他的下一任將軍。這種高風亮節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李白的性格屬於那種瀟灑不羈的,我很羨慕他的才華,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出優美的佳句。影片中提到他的詩有很多,比如《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白帝城》等等。我最喜歡的'是《將進酒》裏面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以後我要好好的品味每一首古詩,認真仔細的體會每首詩的意思,多多瞭解詩人當時寫詩的心境。希望我也能像他們一樣能寫出一首“千古流傳”的佳作。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8

期待好久的電影《長安三萬裏》,一部動畫開啟長安盛世。

“詩歌”在這部電影裏如影隨形,你會看見很多詩人,聽見很多詩句,那些刻在我們DNA裏的詩歌記憶會被喚醒,你會忍不住跟着吟誦出來,還會激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那曾盛極一時的長安,那些個性迥異的詩人們,出現在畫面中時,感覺放佛有一道光貫穿過去與現在,它帶着我們去看看這些活在語文書裏的老朋友們的百態人生。

電影裏也為我們展現獨屬於唐朝的浪漫與悲壯。

李白的浪漫是歷盡千帆,仍在處處碰壁的人生中找回了那個幼稚而恣意的自己。仰天大笑吟出“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句子時,他彷彿還是那個仰天大笑出門去,堅信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少年郎。

高適的浪漫是在歌舞昇平中,眾人皆醉他獨醒,守住了最初立志成就功業的夢想,也把半生堅守在了風雪蒼茫的.塞外千山。當我們看到滿頭白髮的高適,跨上戰馬,在險峯和風雪中奮力突圍的畫面後,日後再吟誦起傳唱千年的那些塞外詩,會更有一份感懷吧。

電影前半部分把長安的歌舞昇平鋪墊的有多肆意,後半部分在戰火中隕落的長安就有多悲壯。歷史的一粒沙,落在每個人的肩頭都是一座山,和長安一同沉浮的還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名字,岑參高適參戰,李白稀裏糊塗的“反叛”,杜甫王維被捕,王昌齡被冤殺……

一個最好的時代落幕了,我們到現在也在懷念那個時候的長安,它俯仰於天地間,用它的繁華與包容納八方來客,盡顯氣度。

那彷彿也是最壞的時代。它讓一身武藝的高適因為家族沒落就受盡冷眼,半生蹉跎;它讓才華橫溢的李白因是商人之子只能被動的等人賞識舉薦,才有可能一展青雲,最後只能醉在酒香裏,快意恩仇。

在這部電影裏,有詩人們少年時的意氣風發,更有他們人到中年的鬱郁不得志的落寞,原來我們現在看來如星光般耀眼的詩人們,也曾經歷過如我們一般的掙扎,現實對普通人的捶打不分貴賤,莫名的很有些治癒。

高適是看見苦難還會迎難而上的人,他是唐朝詩人裏政治成就最高的,他是值得敬佩的英雄。

李白是看得清苦難,卻一邊掙扎一邊逃避,無數次重整旗鼓,無數次被現實打敗,只能醉在酒裏和路上。他一直在路上,卻又好像一直沒找準方向,最終差點賠上性命,但李白同樣值得敬重。

人生本就沒有標準答案,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不被條框束縛,不被周圍的眼光定義。

好在,盛世長安落幕了,萬千首詩歌留下了,而那些用心在詩句中沾染人生的詩人們,也把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留在了書頁裏。這才有了千年後,我們看電影時的熟悉與感懷,他們早已成為了歷史,他們也是我們每天吟誦在嘴邊的老朋友。

有點遺憾的是杜甫,他出場時還是孩童,天真爛漫,安史之亂後,電影裏對杜甫的着墨不多,但我們知道,此時的他正守着他的草廬,經歷着“風捲茅草,褥濕難眠”的人間疾苦,同時他還把一腔對人世的關懷與悲憫留在了詩歌裏,希望將來有一部此類老少皆宜的電影,講講我們的杜甫,講講他“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家國情懷。

也許今晚我們一起看電影的三個小時,也在哥哥和弟弟心裏埋下了小小的種子,在某一天,遇到某句詩,他們會願意跟着詩人和詩句走得更深一點更遠一點。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9

從放映到現在,《長安三萬裏》收穫的都是叫好聲,週末我也走進影院,看了這部近三個小時的動畫片。影片中美輪美奐的動畫製作,把盛唐氣象呈現得淋漓盡致。《長安三萬裏》的長安,還原盛唐的氣象,它有紙醉金迷也有明月高懸;在一眾頂流天團的熠熠生輝中,有繁盛之貌也有奢靡之容;有李白的浪漫張狂,有高適的鎩羽而歸,有鮮衣怒馬、春風得意的高光時刻,也有壯志未酬、事與願違的黯然神傷,令人歡喜令人愁的長安,有人趨之若鶩,有人望而卻步。

影片最惹人喜愛的是小時候的杜甫,原來他可以如此可愛、靈動,特別是掉了門牙的樣子太古靈精怪了,小杜甫的出現對人們的認知是一個顛覆,在我已經固化的印象中,杜甫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淒涼,“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的無奈,他既憂國憂民又窮困潦倒,總之他的一生要不是在顛沛流離之中,就是一副苦哈哈的樣子,站在破碎的山河面前憂心忡忡、鬱郁不得志。

因為電影的.原因,重新去查看杜甫的成長曆程,其實杜甫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他的童年非常幸福,小杜甫淘氣、活潑好動,據説他“一日上樹能千回”,估計摘果子、掏鳥蛋的事沒少幹,他的生活很豐富多彩,影片中能看到他出入的地方是岐王的府宅,所遇都是達官貴人,文人巨擘,所見的每一個人都是當時文壇的頂流、朝中的貴胄,這從他那首《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就可以看出,無論是當時的天王巨星李龜年,還是皇帝的寵臣崔九,都是他的老相識。

只是經過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盛世已經成為傳奇,而經過那個繁華時代的人,面對人是物非、滿目瘡痍的現實,剩下的只有對繁華盛世的回憶和不甘,於是就有那麼多的惆悵和悲苦,畢竟活在繁華之中和對繁華的追憶,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體驗,李白最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而杜甫的“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曾經有多繁盛,現在就有多幻滅!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高適,由他引出李白,再讓大唐的各路大咖閃亮登場,李白和高適曾經是患難與共的好兄弟,他們一起見證了長安最華麗的模樣、人生最歡愉的時刻,長安也見證他們從一見如故到形同陌路的唏噓。其實我覺得高適和李白本來就不是一路人,李白隨性、不羈、豪邁,高適永遠是一本正經和循規蹈矩,李白像一個調皮搗蛋的憤青,高適則是一個規規矩矩的有志青年,時時懂得“克己復禮”,所以他們能在一起也只是在某個特定時期的交匯,隨着各自身份、地位的不同,走着走着就散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性格決定命運!也許因為他們性格差異才造就了他們後來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有些記載説李白犯事後高適當李白是陌路人,馬上拉黑了他。其實作為平叛的將領高適,看他一路走來的努力和付出,也能理解吧,畢竟李白犯的是謀反大罪,一碰就是誅幾族的酷刑,高適終其一生都是為了光宗耀祖,他通過自己幾十年的勤奮努力、韜光養晦,再經過出生入死的征戰才換來當時的功名地位,所以站在人性的角度,人們應該放過對高適的道德審判。

不過,電影有一個情節,當時李白和高適為了救郭子儀,他隻身奔赴哥舒翰營中求助,使郭子儀得救,也因為這一緣起,他和哥舒翰有了交集,成為他日後夢想的起點。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傳遞一個真理:利他即利己,幫助別人也是在成就自己。所以作為曾經的當事人——高適,我寧願相信他有用比較隱蔽的辦法幫過李白,要不李白也不會還沒到流放地就接到特赦令,是他能“白刺白帝彩雲”。再退一步講,就算是郭子儀救他,那郭子儀之所以能建功立業有能力救他,也是有高適曾經的救助。

對這部動畫片,鋪天蓋地都是追捧之聲,所以我對電影的心裏預期很高,可當我從電影院出來,我還是在雞蛋裏挑骨頭。

首先我不太能接受故事展開的方式,在你死我活的戰場、前線,那位程公公不是因為什麼重要的事情去找高適,僅僅是為了瞭解李白,還有兩個人在內有胡兵的燒殺搶掠,外有叛軍的步步緊逼,再怎麼運籌帷幄、胸有成竹的將領也做不到和一個人坐在帳中閒談吧!

還有一個遺憾是:享名盛唐的王維,在影片中只是匆匆露了兩面,連説一句話的機會都沒給,《長安三萬裏》的王維,單薄且寂寞。另外,被譽為長安周杰倫的天王巨星李龜年,在片中好醜啊!

電影近三個小時,把盛唐的光景最大限度地勾勒出來,也許是可歌可頌可褒可揚的人物和場景實在太多了,所以有點顧此失彼,不過相信他們也已經盡全力了,感歎主創團隊淵博的學識背景和無畏的勇氣,盛唐,從繁華到幻滅,咫尺天涯,也許他們要傳遞的是:大唐有你們真的了不起!因為只要詩在,黃鶴樓就在,只要詩在,長安就會在!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10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一隻展翅而起的大鵬,彷彿象徵了那大唐雖經亂而不變,雖勢衰而不改的昂揚氣象。今日觀電影《長安三萬裏》,雖評論兩極分化,其中有些許史實仍值得考量,但依我所見,這是一部極符合中國人傳統價值觀的影片。

電影由一場戰爭貫穿始終,一場決定大唐王朝命運的戰爭。唐肅宗年間,大唐為平定安史之亂,引狼入室,大開國門引吐蕃軍入中原。戰亂平定後,吐蕃恃戰功而驕,而連年戰亂後的唐王朝亦無力再抵擋這支虎狼之師。一時間,吐蕃大軍兵臨長安城下,戰火紛飛,民不聊生。而影片的背景,便是邊關的一場生死之戰。

影片分雙線進行,一線即為解長安之圍,另一線則是以高適的一生為視角串起的李高二人相識相交的故事。

雖説此片全程以高適的視角記述,但李白作為線索人物亦是當之無愧的主角。從年少時相識,到李白揚州得意,高適長安折戟;再到高適還鄉,李白失意,高適從軍;再到李白長安成為翰林,高適辭去軍中事務歸鄉;直到最後李白誤投永王,兵敗被俘,高適隱忍十載,終成大器。整部電影都彷彿在説明一個道理,年少輕狂者,終為紅塵浮名所困,一生沉浮,難行遠路,唯有隱忍不發者,積澱終身方有一飛沖天,成就不世功之方。

在我看來,此片從頭至尾除了有幾分貶低李白的形象,認為其就是一個整天沉浸在自己幻想之中的酒鬼之外,在其真正的精神內核中,還是極為推崇李白深刻思想的。若用哲學的方式來理解,全片的內容其實都是相撲運動中“以虛御實”思想由理性具體到理性抽象的過程。

在影片的前半段,李白教給高適的僅僅是一種相撲技巧,以假動作騙過他人,以虛力巧解蠻力,是一種類似四兩拔千斤的方法。但在影片的最後才揭露出,這早已不再是簡單的單對單的技法,而是足以運用到軍事上改變整場戰爭的運籌帷幄之法。從一開始的'棄城而走,到誘敵深入的按兵不動,再到雪夜行軍的百里奔襲,最後決勝千里的奇兵支援。這些計策不僅騙過了所有觀眾,令無數前期看似無用的準備最後一線串聯,甚至騙過了高適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將那一致命的實招藏在無數後手與虛招中,與最後一舉功成。

影片除了其中的精神內核與其講述的道理富含中國優秀傳統思想外,其中人物與場景也處處可見傳統色彩。從人物上身偏長,而腿部短粗的形象上看,與唐朝流行的陶俑如出一轍。而憨態可掬的馬匹身上也可看出唐三彩的影子。而其服飾與粧容更是可見歷史功底,桃花粧,金鈿,折花粧等可看出用心良苦。而最令人眼前一亮的還是貫穿其中的詩詞,雖然有一些有牽強附會之嫌,但每一句都用得恰到好處,令人彷彿通過詩詞,看到了千年前的那個盛世大唐。

總之,這是一部兼具教育意義與中國傳統之美的電影,老少皆宜,值得全家共賞。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11

起初聽説是一部動漫片,誤以為那是小孩子看的,差點還錯過了。當我含淚從電影院的座位上站起,朋友驚訝於我的情緒。我説,是因為震撼,也是因為盛唐的精神。

這部影片無疑是追光公司所打造的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大創意、大製作和大手筆。我甚至覺得,幸好影片採取了現代動漫製作的獨特方式,才能如此最大限度地還原出李白、高適等大唐人物的精神寫意性,才能如此最大可能地凸顯出大開大合的大唐審美,才會如此最大程度地綻放出那個時代的精神詩意,才能如此在歷史存在與藝術想象之間打開“三萬裏”心靈對話的通衢,才能如此照亮那幽微的人性與宏闊的時代。

大唐是一段恢弘的歷史書寫,一個為後世所津津樂道的故事。那個時代的影像、聲音與氣息,而今大多存留於平仄起伏的詩行裏。是的,詩人是大唐的代言者,他們的歌哭就是那個時代的歌哭。

然而,編劇並沒有陷入浩如煙海的詩句之中不能自拔,也沒有糾纏於歷史書寫的線索與框架中不能跳脱,而是別出心裁、獨闢蹊徑,他掠其形而寫其神,從大唐精神的凸顯出發,以李白與高適的至交深情為線索,不斷重回歷史現場,聚焦特定時空和人物細節。如是,他巧妙地將人們業已熟知的大唐標籤、大唐碎片以及從唐朝的詩或詩的唐朝那裏獲取的浮光掠影,全然喚醒,又豁然打通。就觀眾來説,與其説我們感動於李白與高適的情誼,莫如説感動於那個時代精神的飽滿和強旺。電影正是憑藉那些誇張、變形、唯美的動漫方式,酣暢淋漓地再現出早已消失遙深卻又分明還在我們心底的盛唐精神。

影片中,李白、杜甫、王維、賀知章、王昌齡、常建;哥舒翰、郭子儀;玉真公主、吳道子、岺夫子、丹丘生……詩人與將軍、文韜與武略,江南與塞北,紅塵與仙道,一個個都從他們共同的時代走來,恍如風雲際會。

每個人都挾帶着那個時代的精神基因。

每個人物,都熟悉而陌生。而編劇以一語傳神、大道至簡的功力,以浮雕般的藝術細節,再現出他們各自的態度與風神。

儘管人物塑造存在着主次詳略的不同,但所有人物所透露的精神卻有共同的指向,那就生命意志的奔放、青春勃發的率性,有各美其美個性張揚。

那是兼容幷蓄的時代大美。

在動漫渲染的佈景下,我們感動於暮春揚州的煙花,感慨於邊塞白雪的凜冽,感歎於詩酒明月的千秋掛懷,知己兄弟的萬里重逢,又感佩那千金一諾、惺惺相惜的詩人至情……

一句話,我們感動於那個充盈着力量和氣勢,大寫着個性與尊嚴,流淌着才華與智慧的盛大時代。

然而,“盛大”在這裏絕不是一個空洞的所指,更不是所謂“正能量”。藝術的可貴在於,“盛大”不只是繁華,而是繁華與它背後的蒼涼。因此,電影裏始終存在着盛大時代下生命的不堪與隱痛。無論是科舉失敗,還是功業未成,抑或是人生虛幻、意義危機,它們都在傳遞出強大而動人心絃的力量。

那是生命的多樣與時代的真實。

得道與建功,享樂與價值,人生進取與生命逍遙,少年與垂暮,始終呈現着巨大的生命張力。

這,才是讓我們看清生命本然,又叫我們潸然落淚的藝術張力。

我的.腦海裏印着揚州的落英、流水、小舟與春夜的歌舞,印着胡姬酒店一夜狂歡,印着李白於月下的《將進酒》及詩意的魔幻造境,印着裴十二的劍法、高適的槍法、張旭的癲狂、吳道子的高喊狂呼……那都是曾活在人間真正的“人”的聲息,那是真實的心靈,可以穿過千百年朝我們奔赴而來的“人”的消息。

人與時代,永遠都悲欣交集。我想,值此後疫情時代,大唐的時代精神帶來的或許不只是集體的療愈,更是對一種精神盛大的祈願吧。

活在人間的最高價值是什麼?是活成一個“人”,如李白,如高適,如大唐三萬裏。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12

今天我跟媽媽一塊兒去 電影院看電影《長安三萬裏 》,令我感觸很深 ,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部電影 ,更是一個歷史課、傳承課 、文化課,這部電影讓我們認識了唐代的每個詩人 。

整部電影是從高適的回憶中為我們描述了唐代的許多詩人 。

電影的一開始,講的高適不愛讀書偏愛習武,高家槍練的出神入化。最後,高適的爸爸去世之後 ,他變得貧困潦倒,他為了有所作為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去尋求長安貴人的幫助 ,在路上遇到了年少時放蕩不羈的李白,最後他們成為了惺惺相惜的好友。

雖然李白家很有錢 ,但是在唐朝的規定中有商人的孩子不能考取功名 ,只能靠有權之人的推舉 ,於是李白和高適結對一起去長安投靠有權之人。李白和高適來到長安的黃鶴樓喝酒,看着樓下的美景,李白詩興大發想吟詩一首,結果看到崔顥寫的《黃鶴樓》後忽然明白自己閲歷不足,年輕氣盛,於是回到了家鄉接着深造。

而到長安的高適跟李白一樣也尋求不到別人的幫助 ,於是在歧王那兒賣藝想得到玉真公主的舉薦。但是玉真公主喜歡琴棋書畫 ,所以他説了一句 “終究無法討婦人歡喜 ”於是回到了老家深造。

電影中的李白性格放蕩不羈、豪爽壯志, 被稱為謫仙人 ,遇到再難的問題 也不會阻擋他這性格 ,我非常喜歡李白的性格 。

電影中的高適,他雖然出身貧苦,但是一心為祖國效力 :別離荊州、投靠哥舒翰 、駐守邊塞、率兵討伐永王…我非常喜歡高適的`精神 !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李白對高適説:"人生如朝霞 ,轉瞬及逝!"是啊!他們都有大鵬遠大的志向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首詩過後 讓我想到了我的生活 ,生活中難免會有許多的困難 ,但是隻要有志向,就是一定可以成功的 !

這部電影中的:王維、李白、高適、杜甫、郭子怡、賀知章…各有各的特點 !這也是這部電影的點睛之筆 。

時代猶如大潮奔湧 ,不斷的向前,亦當為大鵬 ,高飛於時代的天空中 !在這一個有極大可能的年輕時代 ,無作所為,老了之後必將留下 很大的遺憾 。如果向前看,來日方長, 未來肯定會有極大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