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蘭亭集序》 教案

校園6.05K

  教學目標:

《蘭亭集序》 教案

1、文言字、詞、句教學,讀懂文章內容,並能成誦。

2、品味文中的語言,理清課文內容層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觀。

3、瞭解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認識作者在樂、悲、痛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歎中所藴涵的積極情緒。

2、認識作者深沉感歎中所藴涵的積極情緒。

3、領會作者“樂”、“痛”、“悲”情緒變化後面的生命感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讓學生看圖片)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既是書中極品,又是文中上品。據歷史記載,唐太宗千方百計搜覓真跡,並日夜賞玩臨摹之,以致形成了宮廷上下競相臨書的盛況。唐太宗駕崩,此真跡又作為殉葬品埋入地下,後來此墓被盜,真跡永遠失蹤,成為千古憾事。我們現在所見的是唐代馮承素的摹本。它跨越千年,魅力長在,歷代文人吟誦品評,不能釋懷,今天,我們就繼續來欣賞這篇傳世佳作。 (板書課題:蘭亭集序 王羲之)

  二、檢查預習

1、學生能用自己的話介紹作者、作品。

2、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教輔),讀懂文章內容,翻譯文章一遍。

3、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變化的關鍵詞,嘗試體會作者情感變化的內在原因。

4、文言知識積累(見幻燈片)

  三、研習課文

1、教師配樂範背課文 學生找出感情變化的詞語,把握作者感情變化線索。

明確:樂 ——痛——悲

2、回顧第一、二段:“信可樂也”,作者參加蘭亭修禊事,樂因何而生? 學生回答後明確: 時令宜人--樂,高朋滿座--樂,環境幽美--樂,活動高雅--樂,天氣晴朗--樂。總而言之,能“遊目騁懷”“暢敍幽情”“信可樂也”。 (板書“樂”:良辰、美景、賞心、樂事)

3、讀第三段 思考:王羲之參加蘭亭雅集如此快樂,但他筆鋒一轉,呼出“痛哉”,痛由何而來?“痛”什麼?

討論提示: 第二自然段有兩層意思:第一層“夫人之相與„放浪形骸之外”。“夫”字為抒發感慨的標誌。作者從人們為人處世的方式入手,以此為切入點,引出第二層的感慨:“雖趣舍萬殊„豈不痛哉!” 第一個分號所在句講了兩種人生態度——“晤言一室之內”與“放浪形骸之外”。 第二個分號所在句講了兩種人生體驗——“欣於所遇„„快然自足”與“所之既倦,情隨事遷”。 第四句講了兩種人生“痛”事——“向之所欣„„

4、化為陳跡”與“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討論後明確: 這種“痛”是痛惜之情,是對“人生短暫,世事無常”“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痛惜。作者從不同處世形態的共性——“情”“懷“出發,抒發了自己“重死生”的感慨。 雖然兩種人有不同的人生態度,但是,在此時此地,他們的生命體驗卻是驚人的一致,那就是——痛! (板書:痛

人生短暫,世事無常) 學生再讀第三段。 朗讀指導:探索人生哲理,發感慨,用和緩低沉的語調讀出,其中“死生亦大矣”中的“大”重讀,“豈不痛哉”降調讀出慨歎,重讀“痛”。

5、讀第四段: 思考:本段中的"悲"與"痛"是一樣的情感嗎?作者為什麼"悲"?"悲"什麼?

討論提示:

①作者在發出“悲夫”感歎之前,作者寫了幾個時期的人?他們思考死生,有着怎樣的表現?

②他們的表現有相同之處嗎?

③他們“悲”什麼呢?能否從板書中看出些什麼? 明確:顯然,時代雖不同,感悟卻是一致的。“悲”的是宇宙是永恆的,人生卻是短暫的;這種生命的體驗讓人無奈而惆悵。這是跨越千古之悲。這裏的`“悲”不同於上一段的“痛”,而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更加深刻感慨。

④正所謂人生代代無窮已,悲痛年年總相似,那麼面對着無盡的悲痛,王羲之能選擇做些什麼呢? -------“故列敍時人,錄其所述”,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告訴後人,我們曾經為死生而悲痛過,也許你們會和我們有同感吧。也交代了本序的寫作意圖,目的在於警醒後世讀者,不要感染士大夫之消極的思想情緒,而能夠充分地認識到“死生亦大矣”的思想精髓。 學生再讀第四段。 朗讀指導:“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讀出節奏與批判。“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乎”緩緩吐出,重音“悲”,後面的句子和緩低沉的讀出。 (板書:悲 由己悲人千古同悲)

6、作者的情緒為何會由樂轉為悲痛?

【明確】第一節寫行修禊事,是為了祈福消災。人生最大的福莫過於健康而快樂地活着,最大的災莫過於死亡,所以由此想到死亡、生命,想到美的東西包括生命本身,隨着時間的流逝總要歸於消亡,於是便產生了濃濃的惆悵和哀痛,是自然的事了。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於是就設法增加它的密度。

7、【討論】“悲”=消極?

【明確】作者在慨歎“修短隨化,終期於盡”時,沒有走向消極無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當時盛行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虛無主義的哲學觀點,於悲傷感慨中透露出對現實生活的流連珍惜。“未知死,焉知生?”正因為生命有盡頭,所以我們才要珍惜生命;正因為人生無奈,所以我們才要創造價值。所以,我們可以悲歎生命,因為生命的可悲、人生的悲劇性才會讓我們懂得珍惜!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極其表,執着其裏”,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着的努力。

8、“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作者什麼感情。

【明確】東晉是名士風流的時代。他們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實際,思想虛無,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們思想消極,行動無為,就像浮萍之於海水,隨波盪漾,飄到哪裏就是哪裏。當然,死了就死了,無所謂,因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齊彭殤”。對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評。

  四、一詞多譯

一)次

1、列坐其次 旁邊 水邊

2、餘船以次俱進 次序

3、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次一等

4、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駐紮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陳勝、吳廣次當行:次序、按次序引申為“輪到”。

二)臨

1、臨不測之淵,以為固:面對。

2、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面對,引申為“閲讀”。

3、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

4、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面對,引申為“迎”。

三)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樣。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樣。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4、一邊„„一邊„„。例:一觴一詠

四)修

1、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高

2、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長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學習 進步

4、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譭來 辦好

5、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修建

五)致

1、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達到

3、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得到

4、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招致

六)期

1、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至 、及 ,註定

2、君與家君期日中 約定

3、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時間期限

4、期(jī )年之後 周、滿

  五、總結全文

1、有人説《蘭亭集序》要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之年才能讀懂,但是今天我想 對大家説,我們在20歲前就應該思考快樂,思考痛苦,思考生命與永恆!你是怎樣思考的。

2、結合歷史人物來談談對人生的理解。

曹操曾經感歎:“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他最終成為了亂世梟雄。

李白曾經感歎:“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但他成為了一代詩仙。

蘇軾曾經感歎:“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但他終成一代文豪。

所以,悲歎並不等於悲觀。歷史上悲歎人生的人往往是最富有創造價值的人,在表面看似頹廢、消極的死亡感慨中,深藏着他們對人生執著的追求和留戀。可謂是“消極其表,執著其裏”。

  六、作業佈置

1、完成課後練習中的第二、第三題。

2、思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積極情感。

3、以文中三個關鍵詞為紐帶,背誦全文。

  七、板書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樂——時、地、人、物、事  

痛——生命短暫、人生易老

悲——亙古不變的規律

標籤:蘭亭集序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