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科學活動教案(通用20篇)

校園2.35W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通用20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記錄等活動,初步瞭解桌腿的形狀與桌面承受能力的關係。

2、對科學實驗感興趣。

活動準備:

教師用的實驗記錄表,幼兒人手一張實驗記錄表,積木若干塊,彩色紙若干(保證人手兩張),記錄筆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張紙)提問:這是什麼?你能讓它站起來嗎?請個別幼兒來試試。並提問:你是怎麼做的?

教師總結:可以用折和卷的方法是一張紙站起來。

教師:加大難度,用兩長紙,做一張一條腿的桌子,而且能站起來。

讓老師先來試試。教師演示用直線形的桌腿做的桌子,不能站起來。沒成功,小朋友來試試。

2、幼兒操作以後,把自己做的桌子展示在前面的展台上。

教師:老師的桌子為什麼沒有站起來,引導幼兒觀察這張桌子的桌腿是一條直線。老師把它記錄在表格裏:一條直線的桌腿不能站起來(打叉),你能把你的桌子記錄下來嗎?

3、教師:小朋友的桌子都能站起來了,但它牢嗎?上面能放東西嗎?我們用什麼來檢驗一下?(積木)請你試試並記錄下來。如果在疊第三塊積木時,桌子倒了,那應該記3還是2呢?記完了每個小朋友在做一張不一樣桌腿的桌子,也記錄下放積木的數量。

4、幼兒操作。提問:剛才小朋友做的桌子能放幾塊積木?最多的`放幾塊是什麼樣的桌腿?

5、總結:圓桌腿的桌子最牢。

6、出示三張一樣的紙。教師:這裏有三張一模一樣的紙,我要作成三個不同粗細的桌腿,猜猜那長桌子最牢。請一位小朋友和我一起來疊積木。先試試細和中桌腿的桌子?再試試剩下的兩張桌子。發現中桌子最牢。

7、總結:一樣形狀的桌子不一定是桌腿粗的牢。其實桌子的牢固程度和桌腿的形狀,粗細、高矮都有關係。我們回教室再研究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掌握搬運疊加物體的基本方法。

2、感受並瞭解人們利用物體疊加所解決的生活中的問題。知道疊加是一種好方法。

二、活動準備:

各種書、保鮮盒四組。

三、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這裏這麼多書撒了,誰能幫我把這些書搬到對面的桌子上,老師要求得一次性把書搬走,哇,好多的書,咦,這麼多的.書,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把它們放到一起呢?引導幼兒説出把書摞起來,總結,這就是疊加。

(二)幼兒體驗

1、嘗試疊加

魔法變變變:出示桌面上的盒子,請幼兒觀察。

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遊戲。我要請四個小朋友來,用疊加的方法把這些盒子全部都疊加到一起,比一比,看誰又快又穩。

提問:你用了什麼方法?按照什麼樣的順序?你覺得這樣的辦法好嗎?引導幼兒發現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小在上,大在下會比較穩固。

2、嘗試把疊加的盒子平移

下面我們再來玩一個遊戲吧。看看我們的盒子都是什麼顏色的?粉、藍、黃、綠。這一次,請四個小朋友來,把這些盒子互相調換(強調一次完成)。

提問:你是怎樣做的?想一想,是什麼原因讓盒子不穩呢?

通過操作,引導幼兒發現因為太高太多,盒子不穩。怎麼樣能讓這些盒子變矮呢?説説看!試試看!引導幼兒説出把盒子蓋子打開再疊加(請小朋友都參與進來,一起體驗)。

四、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其實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經常能用到疊加的方法,你們見過嗎?

出示課件,介紹生活中一些疊加的例子(比如:鞋櫃、放衣服、蓋高樓)。

除了這些,生活中還有很多疊加的例子,我們一起出去找找還有哪些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內容,初步感知鈕釦的特徵(顏色、形狀、大小、釦眼數量),並知道鈕釦是多種多樣的。

2.通過觀察、比較,能根據鈕釦的特徵進行配對。

3.能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體驗操作中的快樂。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能根據鈕釦的特徵進行配對。

活動準備

1、教具:PPT、動物穿衣服的大圖。

2、學具:動物衣服的圖片(上面有一顆釦子圖片)人手一份、不同樣子釦子的可粘貼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鈕釦圖片,講述故事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和鈕釦有關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有一隻小老鼠出來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見前面有一個東西向他滾過來,撿起來一看,哦,原來是一顆鈕釦。

提問:咦,這是一顆什麼樣子的鈕釦呀?誰能來説一説?(圓形的、白色的、上面有兩個洞眼)

嗯,觀察得真仔細,那這顆釦子會是誰的呢?小老鼠決定去問問他的朋友們。二、觀察畫面,感知發現鈕釦的顏色、形狀、釦眼數量、大小的不同。

(一)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的顏色不同。

小老鼠在路上看見誰?(小狗)那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小狗丟的嗎?為什麼?兩顆鈕釦哪裏不一樣?

小結:小狗的鈕釦的顏色是黃色的,和小老鼠撿到的不一樣,鈕釦不是小狗丟的。

(二)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形狀的不同。

小老鼠又看見誰了?(小白兔)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小白兔丟的嗎?

小結:小白兔的鈕釦是三角形的,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圓形的,鈕釦不是小白丟的。

(三)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釦眼數量不同。

小老鼠這次見到了誰?(小貓)鈕釦是小貓丟的嗎?你是怎麼發現的?

小結:小貓的'鈕釦顏色、形狀和小老鼠撿到的一樣,可是鈕釦上的洞洞數量不一樣,小貓的鈕釦有4個洞洞,小老鼠的鈕釦只有兩個洞洞,鈕釦也不是小貓丟的。

(四)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大小不同。

接下來小老鼠又遇到了誰?(大象和蜜蜂)鈕釦是他們丟的嗎?

小結:大象的鈕釦比小老鼠的大,蜜蜂的鈕釦比小老鼠的小,都不是他們丟的。三、觀察畫面,感知發現小老鼠撿到的鈕釦與媽媽的鈕釦相同。

師:那鈕釦到底是誰丟的呢?小老鼠回到家,發現了什麼?(媽媽衣服上的鈕釦丟了。)你們和小老鼠一起觀察他手上的鈕釦和媽媽身上的鈕釦一樣嗎?有哪些地方一樣?

小結:小老鼠撿到的鈕釦與媽媽鈕釦的顏色一樣、形狀一樣、釦子上的洞洞數量一樣、還有大小也一樣,是媽媽的鈕釦。

四、操作感知,體驗配對活動的樂趣。

1.師:剛才我們幫小老鼠找到了丟釦子的人,小老鼠和老鼠媽媽可開心了。可是小老鼠的好朋友們的鈕釦還沒找到,他想請你們幫助他,給他的朋友找釦子。請你從盤子裏找出一顆正確的鈕釦補上去。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根據需要介入指導。

3.小組或個別幼兒分享操作作品。五、活動結束

今天小朋友們都幫助小動物找到他們丟的鈕釦了,你們真棒!老師這裏還有一顆鈕釦,我們一起出去找找是哪個小動物丟的吧。

活動總結

《綱要》指出:“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繪本故事《一顆鈕釦》的內容簡單有趣,小老鼠找鈕釦的故事情節更具有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們。加上活動中不是直接講述繪本故事,而是將繪本中的動物呈現到小朋友眼前,更具直觀性和操作性。

繪本中的價值點和數的知識點巧妙銜接,讓故事更好的為數學活動服務。同時結合《綱要》精神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發揮兒童的想象力,引導幼兒把自己融入到遊戲角色中,在遊戲裏活動中加深對故事的體驗和理解,通過一顆鈕釦引發幼兒不斷觀察和比較不同動物鈕釦的不同特徵,最後進行匹配,對幼兒的觀察思考情感等能力有一定的發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缺少了苦難教育,因此有時候“珍惜”只是作成了口頭工夫,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為了鍛鍊幼兒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為了讓孩子對春天農田裏的情境有一定的瞭解,我結合季節特色和孩子的生活實際,設計了這節帶有綜合課性質的大班的大班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的大膽表述瞭解春天的主要特徵。

2、讓幼兒瞭解春天是播種的季節。

3、教育幼兒要尊重勞動人民,愛惜糧食。

活動過程:

(一)通過各方面的變化,瞭解春天到來的信息。

1、師提問: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是怎麼知道的?

2、柳樹綠了。(引出楊樹、槐樹、梧桐樹現在都開始變綠,松樹、柏樹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

3、花朵開放了。(引出桃花、梨花、迎春花都開始開放了,穿上它們美麗的衣服比美呢!)

4、河水解凍了。(河水解凍了,“嘩嘩”的唱着歡快的.歌,小河裏有小鴨、鵝,它們在河裏玩耍嬉水呢!)

5、由河裏的小動物引出冬眠的陸地上的動物,如:青蛙、蛇等。

(二)引導幼兒瞭解春天是播種的季節。

1、師:小朋友們,春天來到的時候,動、植物都開始發生變化。最忙的要數農民了,大家來看一幅圖。

2、出示掛圖,幼兒觀察畫面。(農民正用牛來犁地、播種)

3、提問:春天會種哪些種子呢?

4、農作物(南瓜、茄子、豆角、西紅柿、菠菜、棉花、水稻、葵花等)

5、春季適合播種的花有(天竺葵、茉莉花、牽牛花、雞冠花、一串紅、月季花等)

(三)瞭解農民播種的辛苦,教育幼兒要尊重勞動人民,愛惜勞動成果。

1、讓幼兒瞭解,種子種上之後要澆水、施肥、鋤草、除蟲,收穫的時候還要用機器等。

2、提問:農民辛苦嗎?(教育幼兒尊重勞動人民,熱愛勞動。)

3、提問:那個小朋友知道我們的饅頭是怎樣做好的?(通過讓幼兒瞭解工序,從而愛惜糧食。)

活動延伸:

春天,大地媽媽換上了漂亮的衣服,那我們小朋友自己的衣服變了嗎?引導小朋友自己説一説服裝的變化。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一、預設目標

1、認識各種天氣形態。

2、學習記錄各種天氣狀況。

(二)整合其他智能

1、語言智能:大膽講述。

2、人際智能:學會與他人合作。

二、活動資源

1、各種天氣形態的圖片及影片。

三、示例活動

(一)引起動機::

1、教師利用幼兒用書的畫面,講述一段故事:小動物們趁着幼兒園放假,到各地去玩,結果遇到了不同的天氣,可根據畫面自由發揮劇情。

2、提問幼兒:

(1)今天的天氣是如何?

(2)有沒有太陽公公。

(3)有沒有下雨。

(4)有沒有颳風。

3、不用給幼兒正確的.答案,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課堂活動一:

1、教師在黑板上或白板上,張貼大太陽的圖片。

2、提問幼兒:有沒有遇到這種天氣?這種天氣熱不熱

3、讓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適當給予鼓勵。

4、最後,教師將幼兒所發表的意見做彙總,再一一跟幼兒説明晴天的狀況。

四、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各種天氣形態。

難點:學習記錄各種天氣狀況。

(二)此活動可以採用表演法、遊戲。

五、活動觀察與評價

幼兒姓名:

各關鍵能力

表現突出

表現較好

表現一般

備註

觀察能力

表達能力

認識能力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要平貼近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影子是幼兒幾乎每天都能見到的,影子時大時小、時隱時現等各種各樣的變化,都引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探索影子祕密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幼兒親自去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因此,我設計了“有趣的影子”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嘗試探究光與物體的遠近和影子之間的關係,感受影子有趣的變化。

2、進一步發現物體擋住光線會產生引起,體驗影子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户外活動中已初步感知陽光下會有物體的影子,玩過“踩影子”的遊戲。

物質準備:剪紙動物的頭飾、手電筒若干、背景板塊、大記錄板、紙箱、剪刀若干、剪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尋找動物的影子,激發幼兒對影子的興趣

指導語:“今天我們班來請來了好多神祕的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呢?”

二、找一找、玩一玩,感知物體擋住光線產生影子的現象,獲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指導語:“還有好多小動物也帶來了自己的影子朋友,我們一起跟他們玩一玩,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發現?”

1、找一找、玩一玩影子。

2、分享交流探索過程與結果。

提問:你的影子朋友是誰?你和影子朋友玩的時候有什麼有趣的發現?

三、幼兒探究光與物體的遠近和影子之間的關係,感受影子有趣的變化

1、幼兒猜測:手電筒的光離小動物近影子變大,還是離小動物遠影子變大?

2、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測。

3、分享交流自己的發現。

小結:當手電筒的光離動物近時,影子就會變大。手電筒的'光離動物比較遠時,影子就會變小。

四、幼兒探索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的方法,進一步發現物體擋住光線會產生影子

1、自由討論、交流,猜測“長眼睛”的方法。(出示大記錄表)

2、幼兒記錄猜測“長眼睛”的方法。

3、探索、驗證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的方法。

4、根據實驗情況交流自己的發現。

5、再次實驗驗證,尋找答案。(教師用手演示有洞,影子就會有眼睛)

6、師幼共同梳理獲得的經驗:有孔以後光就會從洞裏鑽過去,我們的影子寶寶看起來就有眼睛了。

五、觀看手影表演,激發幼兒繼續探究影子的興趣

活動延伸

幼兒探索體驗手影遊戲。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水流的各種不同的聲音,並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所得到的信息

2、通過活動,幼兒知道關心周圍事物,懂得要節約水資源

活動準備:

錄好各種聲音、盆、酸奶瓶、一次性塑料杯、吸管、水壺、水污染的照片

活動過程:

1、老師這有一個謎語,請小朋友猜一猜説的是什麼。

“左邊一個洞,右邊一個洞,説話聽得見,消息真靈通”

2、原來是耳朵,耳朵可以用來幹什麼呢?

3、耳朵可以用來聽各種各樣的聲音,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錄音機裏放出的是什麼聲音?請你來模仿一下。

4、老師這有一個水盆,請你們來洗洗手,洗手的時候要仔細聽一聽,你聽到了什麼?

5、洗手的時候我們可以聽到美妙的水聲,那還有什麼時候可以聽到水聲呢?

6、現在請小朋友看一看桌面上,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裝滿水的盆子,大口瓶,吸管,小口瓶,請每四個小朋友一組選擇一張桌子站到旁邊,請你們試一試,怎樣能使盆裏的水發出聲音來?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7、請個別幼兒示範,並説一説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8、請小朋友現在再仔細聽一聽你還聽到了什麼聲音?(水燒開沸騰的聲音)你們想喝這發出美妙聲音的水嗎?我們等它涼一下再喝。

9、水真有趣,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你還在哪裏聽到過水聲的?是怎樣的?

10、水不僅能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而且還有很大的用處,但是你們看這裏的水怎麼了?這裏的水被污染了,被弄髒了還能用嗎?大家説應該怎麼辦?

11、水涼了,我們一起來喝一喝這發出美妙聲音的水吧,聽一聽喝水的時候,水又會發出怎樣的聲音呢?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鵪鶉蛋在鹽水中能浮起來。

2、學習用猜測、實驗、觀察、比較的方法進行驗證,進一步感知鵪鶉蛋在清水和鹽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實地記錄自己看見的東西。

活動準備:

透明塑料杯如干個藍色、紅色瓶子(鵪鶉蛋、水、鹽、記錄表)攪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我這裏有一個蛋寶寶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這個蛋寶寶放在水裏,會怎樣呢?"(出示實驗的材料,直接揭示課題並質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出示表格並介紹

"請你們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問號標記旁邊的藍色瓶子裏。再把動手實驗的結果記錄在小手標記旁邊的藍色瓶子裏。"(把整個記錄表格先完整地講解了,然後再指導幼兒先猜想了記錄,再進行實驗記錄,這樣效果就比較好,幼兒基本上都掌握了這樣的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記錄

四、簡單小結幼兒記錄結果。

請幼兒説説自己的記錄表,"你猜的是怎樣,結果又是怎樣呢?"(通過比較讓幼兒明白猜想和結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五、引出新的實驗課題

1、"剛才小朋友將蛋寶寶放在藍色的清水瓶子裏,發現蛋寶寶是沉在水底的,現在再給你們一個紅色的瓶子,還有一小杯鹽,怎樣讓紅色瓶子裏的水變成鹽水呢?"(這裏沒有直接出示鹽水,而讓幼兒自己來製作鹽水,給幼兒一個運用生活經驗的機會,並且可以觀察到鹽溶解的過程。)

2、幼兒操作,將清水變成鹽水。

3、"如果把蛋寶寶放在鹽水裏,蛋寶寶會怎樣?請你們先猜一猜,還是將你們猜的結果記錄在問號旁邊的紅色瓶子裏,再去做實驗,然後把結果記錄在小手旁邊的紅色瓶子裏。"

六、小結幼兒記錄結果。

請幼兒説説自己的記錄表,"你猜的是怎樣,結果又是怎樣呢?"(在上一次的記錄中,還是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差錯,在第二次的記錄中,幼兒全部都記錄正確了。)

七、總結,活動延伸

1、"剛才,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蛋寶寶放在清水和鹽水裏有什麼不一樣?"(將幼兒所做的兩種實驗結果展示出來,進行總結,讓幼兒在視覺上再次用語言來表述,加深概念,也為下一步進行經驗的遷移作鋪墊。)

2、出示兩瓶水:一瓶鹽水,一瓶清水"猜猜看哪瓶是鹽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這裏讓幼兒充分想象,可以説出不同種區分的方法,可能幼兒對這方面經驗不多,基本上幼兒沒能説出多種方法來,不過有了上一個環節的鋪墊幼兒還是説出了用蛋寶寶放在兩杯水中以沉浮來分辨清水和鹽水,我覺得幼兒能想到用這個方法説明他們已經有了這個經驗。)

3、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東西放在清水裏沉下去,放在鹽水裏卻會浮起來?請你們回家後試一試,再把你發現的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訓練幼兒視覺感知的精確性和辨別力。

2、發展幼兒的操作能力,能準確將相同顏色的物體連起來,促進幼兒比較綜合能力的發展。

3、能在生活中準確説出物體顏色的名稱,體驗辨識顏色的樂趣。

工作步驟:

一、預備活動

師幼相互問候。

走線:幼兒在緩慢的樂曲中,跟着教師兩腳交互在線上逆時針前進――即前腳跟接着後腳尖,眼睛平視前方,雙手自然下垂,協助孩子練習肢體的平衡感,使孩子走路有優雅的走姿;3―5分鐘過後,結束走線,音樂漸緩。

線上遊戲:顏色問答遊戲。教師引導幼兒坐在蒙氏線上,請幼兒跟着教師一起學習顏色問答歌,教師先示範,幼兒熟悉以後,教師和幼兒一問一答,練習唱顏色問答歌。

二、認識紅、黃、藍

1、教師先取來工作毯,平鋪在地上,再取來色板一,將色板一豎放在工作毯的右側,取出右側的色板一中的紅、黃、藍各一放在工作毯的中央,進行三階段教學法進行教學。

(1)教師指着紅色的色板説:“這是紅色的”,指着黃色的色板説:“這是黃色的”,指着藍色的色板説:“這是藍色的”。

(2)接着請幼兒辨別,提問:“哪一個是黃色的?”或“請你把紅色的拿起來放到我的手上”或“請你把藍色的.藏起來。”

(3)最後請幼兒説出色板的名稱,提問:“這是什麼?”或“這叫什麼?”三階段教學法演示完畢,教師收回教具。

2、利用生活中的有色物體引導幼兒來辨別紅、黃、藍三種顏色。

三、練習活動

1、教師請幼兒拿出操作卡第1頁,操作卡上是紅、黃、藍三塊色板,請幼兒根據要求給這些色板排序。如:請按照紅色的、藍色的、黃色的順序排序,或按照藍色的、紅色的、黃色的順序排序,或按照黃色的、藍色的、紅色的順序排序。幼兒邊操作邊要説出排序的各個色板的名稱,並將操作結果與練習冊上對照,驗證是否正確。這樣能檢查出幼兒對紅、黃、藍三種顏色名稱的掌握程度。

2、教師請幼兒按照要求完成《課堂用書》第2頁的活動。

四、遊戲活動

教師請幼兒按照要求完成《操作冊》第1―2頁的活動。

變化與延伸:

1、取放色板時手指只能碰觸色板的原木色的邊緣,教師示範尤其要

精確,給幼兒做好榜樣。

2、教師要把握住生活中隨機教育的契機對幼兒進行色彩的滲透。

附顏色問答歌:

小朋友我問你,什麼東西紅彤彤?

X老師告訴你,蘋果蘋果紅彤彤。

小朋友我問你,什麼東西黃澄澄?

X老師告訴你,梨兒梨兒黃澄澄。

小朋友我問你,什麼東西藍湛湛?

X老師告訴你,天空天空藍湛湛。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 引導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探索發現拉線玩具的正確製作方法;

2、 鼓勵孩子通過同伴間的相互學習初步掌握拉線玩具的正確玩法;

3、 體驗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有四個洞的圓片積木,粗的毛線,細的棉線,剪刀,視頻轉換儀等;

活動過程

一、介紹拉線玩具,瞭解製作材料;

1、教師出示拉線玩具介紹:今天老師帶來了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一種玩具,叫拉線玩具,你們看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幼兒觀察講述:積木和線;

2、你知道這個拉線玩具是怎樣玩的嗎?

請幼兒來試試,後教師示範。

3、提出操作要求:請你也來自己動手做一個拉線玩具,玩一玩。

二、引導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探索發現拉線玩具的正確製作方法

1、幼兒動手製作,教師可適當幫助個別孩子學習打結;

完成的孩子可以玩,教師要注意觀察孩子玩的情況。

2、集合介紹,瞭解穿線的方法和線的粗細不同對拉線玩具的玩有一定的影響;

(1)請拉線玩具轉不起來和能轉的孩子來示範,通過比較發現穿線的時候只能穿對角的兩個洞。(教師利用視頻展示,使幼兒掌握)

(2)比較線粗細的兩個孩子玩拉線玩具的情況,得出粗線可以,細線不可以。

3、根據講述的情況請部分幼兒調整自己的拉線玩具。

提醒孩子可以利用剪刀剪去打結的部分,重新打結。

三、鼓勵孩子通過同伴間的相互學習掌握拉線玩具的正確玩法

1、在孩子第二次玩拉線玩具的基礎上再請孩子來示範比較,為什麼有的孩子能連續的轉起來,有的孩子卻不能。

孩子講述自己的經驗,教師總結:一定要將線多繞,直到套線的手指有很緊的感覺,而且手的動作要一拉一鬆。

2、孩子第三次玩,鼓勵同伴間互相介紹自己的經驗。

四、延伸活動

1、鼓勵孩子同伴間進行比賽,看誰玩的時間長。

2、為孩子提供不同數量洞的積木,不同粗細的繩子,鼓勵孩子嘗試再做一個,有所比較的玩一玩,發現不同之處。

科學活動教案 篇11

分析:

沙子具有細小、鬆軟、加水後可以任意造型等特點,容易誘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欲。但平時,幼兒園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經常是乾的或是濕的,而且玩沙活動大多安排在户外活動時間,因此幼兒在玩沙時經常是在重複着鏟沙、倒沙和堆沙動作,玩得不豐富,沒有創造性。其根本原因在於幼兒不瞭解沙的特性,尤其不瞭解幹沙河濕沙的區別,所以玩沙活動停留在淺表的動作上,玩法上沒有創造性。

目標:

1、通過幼兒吹、分離、挖、塑造、經驗回憶等活動,感知和探索沙輕、細小、不溶於水及加水後易造型的特性,瞭解沙的用途。

2、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誘發想象力和創造欲。

3、引起幼兒對周圍自然物的關注,培養幼兒愛護周圍自然物的情感。

4、學習能兩人和四人合作玩。

重點:

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難點:

加水後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環節: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幹沙的特性:

1、用紗窗布代替篩子分離出小石子和細沙,並通過觸摸、抓捏感受和體驗沙細小的特點。

2、用吸管吹一吹乾沙,體驗幹沙輕的特點。

3、把篩出的細沙倒入塑料杯中,通過觀察和攪拌體驗沙不溶於水的特點。

4、尋找寶藏——通過用手扒開沙子找玩具的遊戲。體驗幹沙鬆軟的特點。

二、體驗幹沙與濕沙的區別:

1、愛喝水的沙——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幹沙與濕沙在捏合上的`區別,即幹沙輕,不易捏合;濕沙重,易捏合。

2、小組造型活動,體驗濕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談話、討論,瞭解沙的用途:

1、交流、分享關於沙的用途的經驗。

2、介紹沙漏。

延伸:

一、沙能不能種養植物:

提供兩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給於一定的陽光;澆同量的水,一週施一次肥;每組做好紀錄。

二、製作“七色彩泥”:

在細紗中加入水和顏料,混合攪拌,把沙染成多種顏色的沙,然後將彩沙晾乾,分層裝入或分色裝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內。

科學活動教案 篇12

活動背景:

“縮”是物體由大變小、由長變短,由舒展到收縮的過程,人們通過“縮”的方法有了很多新的發明,給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指南》對幼兒科學探究的教育建議指出“支持幼兒在接觸自然、生活事物和現象中積累有益的直接經驗和感謝認識”,因此我想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操作探索各種日常材料中,感受到科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縮”的現象感興趣,知道科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2、大膽嘗試用不同方法縮小各種物品,並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用觀察、比較的方法發現通過縮小物品能給生活帶來便利。

4、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創新,進一步加深對“縮”的認知。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接觸過生活中一些可以縮小的物品。

2、物質材料準備:扇子、梳子、衣架、水杯、牙刷、吸管、勺子所有物品同時提供可縮小和不可縮小兩種類型);若干規格相同的空奶盒,兩個一樣大小的透明收納盒

活動過程:

一、幼兒玩“過城門”遊戲,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教師:來,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玩一個“過城門”的遊戲,希望大家能順利通過喲!

通過城門的逐漸縮小,讓幼兒體會蜷縮身體才能通過。

二、每人準備兩個用途一樣的物品,通過對比發現可以縮的物品

1、通過對比,發現可以“縮”的物品。

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同樣名稱的物品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

幼兒通過觀察、比較,説出兩者之間的差別(讓幼兒自己發現其中有一樣物品是可以“縮”的)。

小結:物品由長變短、由大變小就叫作“縮”。

2、按能“縮”和不能“縮”對物品進行分類。

教師:請小朋友們看看自己手中的物品是能“縮”的'還是不能“縮”的,將能“縮”留在自己的小方籃裏,不能縮的放在另一邊。

三、幼兒探索物品“縮”的方法,並進行記錄總結

1、幼兒操作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教師:小朋友試一試,你是用什麼方法將它縮小的,待會兒告訴大家。

2、幼兒表述“縮”的方法。

請個別幼兒到集體面前表述並演示縮小物品的方法(儘量選擇能代表不同“縮”的方法的物品:摺疊、按壓、插入,教師出事相應的示意圖、

3、每組物品按照縮地方法分類放到大籃子裏。

四、節省空間大比拼,進一步感知“縮”的應用。

將幼兒分兩組比賽,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把同樣大小的空箱子放入更多的空牛奶盒。

教師統計裝入紙箱的空奶盒賽出冠軍組!

小結:“縮”能夠節省空間,讓我們在有限的空間放更多的東西!

四、生活拓展拓展,讓幼兒讓幼兒感受“縮”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師:日常生活中,小朋友們還在哪些地方見過可以“縮”的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引導幼兒回憶、關注生活中“縮”這一現象,進行交流分享。

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和現場觀察、比較,體會到通過“縮”的方式發明的很多物品,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傘的摺疊、摺疊凳、摺疊餐桌等)

五、遊戲“逃生演練”,創新對“縮”的認知。

教師將桌椅快速拼成逃生通道,幼兒縮小身體快速鑽爬到指定的安全地帶(較小),抱成一團。

科學活動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初步感知溶解的現象。通過想想、猜猜、實驗知道果珍會在水裏溶解,麪粉、油不會在水裏溶解的。

活動準備:

果珍 水 操作紙 勺子 麪粉 記號筆 油 去油漬的方法制作成PPT

活動過程:

一、幼兒探索:果珍和水

1、教師出示果珍和水。小朋友你們想一想,把水和果珍放在一起會怎麼樣?幼兒猜測並做出回答。(教師邊出示操作紙,記錄孩子猜測的結果。)

2、幼兒親自動手操作並得出結論。(教師引導幼兒用勺子攪拌。果珍它偷偷地在告訴我,它想在水裏跳跳舞,請小朋友用勺子攪拌一下好嗎?)

3、師小結:果珍和水相互溶解,果珍溶解到水裏,變成了橘子水。(教師在操作紙上記錄幼兒操作的結果。)

二、幼兒探索:麪粉和水

1、教師出示麪粉和水。剛才麪粉看見了果珍和水在一起,它也想和水一起玩一玩,你們想一想,把麪粉和水放在一起會怎麼樣?幼兒猜測並做出回答。(教師邊出示操作紙,記錄孩子猜測的結果。)

2、幼兒實驗:操作方法同上。(教師記錄幼兒動手操作的結果。)

3、師小結:小朋友你們説麪粉溶解到水裏,變成了白顏色的水,可是丁老師早上也操作了一次把麪粉放在水裏,水是變白了,而且麪粉也沒有了,可是等我過了一會去看的時候,麪粉沉在了水下面。(教師在幼兒動手操作的結果上打上問號)要不我們等一下去觀察一下好嗎?

三、幼兒探索:油和水

1、請幼兒猜油和水放在一起會怎樣?幼兒自由回答

2、幼兒實驗:操作方法同上

3、師小結:水和油互不相溶,無論用什麼方法,總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教師記錄幼兒動手操作的結果。)

4、剛才我們知道糖能溶解在水中,而現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可是如果我們的衣服不小心粘上了油,變的.髒髒的了,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油漬去掉。

5、除了小朋友想的,老師這裏也有許多平時爸爸媽媽不怎麼用到的辦法我們一起來看看。(看PPT)

四、活動延伸

剛才周老師把我們操作的麪粉和水放到教室裏了,我們一起去看看麪粉到底是沉下去了,還是溶解在水裏了呢?

科學活動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常規訓練―認規則,培養幼兒的記憶能力。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大學具塊一個,自制大單榫、雙榫插接棒各一根

活動過程:

一、導入方法

幼兒做律動導入。

二、展開方法

(一)認識彩圖正方體畫面的排列規則

教師在幼兒對三型學具常規訓練的基礎上,對幼兒進行六型學局的常規訓練。幼兒打開學具時為粉底色常規排列畫面。

1、教師用大型學具塊進行演示:粉底色朝上,向上翻轉一次成為黃底色。告訴幼兒:黃底色,黃底色上是星星畫面。要求幼兒將15快學具翻成黃底色。

2、幼兒動手操作,按教師示範的動作雙手翻轉學具成黃底色。教師巡迴,隨時知道幼兒雙手翻轉的協調性。

3、教師對幼兒的操作活動進行評價。

4、幼兒以上方法步驟,教師讓幼兒依次翻轉成藍底色、綠底色和粉底色。

5、教師演示:粉底色向左翻轉一次成為白底色。告訴幼兒:這是白底色,白底色上是圖形畫面。要求幼兒將15塊學具翻成白底色。

6、幼兒動手操作,按教師示範的動作將學具翻成白底色。教師隨時指導。

7、依據以上方法,教師讓幼兒將學具翻成橘黃底色。

8、教師對幼兒的'操作活動進行評價小結。

(二)識記單榫插接棒

1、教師用大單榫插接棒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單榫棒的特點。要求幼兒拿出紅色單榫棒放在桌子上。

2、幼兒動手操作,拿出紅色單榫接插棒放在桌子上進行觀察,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讓幼兒將紅插接棒放入格子內。注意每層放三個,沒個插接棒的插槽朝上。

4、幼兒動手操作,將紅插接棒排放在格子內,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個別幼兒擺放。

5、依據以上方法步驟,教師分別讓幼兒拿出單榫黃插接棒、藍插接棒和綠插接棒進行驗證。然後再分色放入格子內。

(三)識記雙榫插接棒

1、教師用大雙榫插接棒一邊示範一邊講解雙榫插接棒的特點。

2、幼兒動手操作,拿出雙榫插接棒和單榫插接棒放在桌子上觀察比較,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讓幼兒將插接棒放入格子內,注意雙榫插接棒放在盒子兩邊的格子中,每層放四個,每個插接棒的插槽的插槽朝上。

4、幼兒動手操作進行擺放。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個別幼兒擺放。

三、結束方法

教師給出各種指令,幼兒按指令取放插接棒。例如:教師指令:拿出一根雙榫插接棒。要求幼兒迅速拿出放在桌子上,並及時表揚拿得又對又快的幼兒。

科學活動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能根據混合物的特點,利用恰當的工具找出最快、最好的分離方法,並學會用標記記錄。

2、能主動膽操作與嘗試,從中體會成功的喜悦與快樂。

3、發展觀察力、創造力、動手能力以及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體會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待分離的物品若干如:花生肉和花生皮、米粉和赤豆,菜籽和黃豆、回形針和鈕釦、小鐵球和塑料球、等。

2、工具:塑料筐,筷子,勺子、杯子、碗、磁鐵、篩子、水等。

3、視頻儀、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1、出示花生肉和花生皮

教師: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什麼?你們有什麼辦法把它們分離開來?

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記錄表

老師用簡單的`標記把幼兒的分離方法記錄在表。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分離花生肉和花生皮)

1、老師介紹幾種特殊的工具。

2、幼兒自由選擇工具,去嘗試各種分離方法。

3、師生共同小結,記錄結果,從中找出最快、最好的一種分離方法,並説説原因。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

1、出示幾種待分離的物品,讓幼兒逐一認識。

2、幼兒分組討論本組混合物的分離方法,並由組長記錄下來。

3、幼兒再次嘗試、驗證。從中找出最快、最好的方法,並做好記錄。

4、請每組的一名幼兒把方法介紹給家聽,並説出最成功方法的原因。

5、老師小結。

四、引導幼兒探討區別生熟雞蛋的方法。

科學活動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歡樂。

2、感知鏡子的多樣性,發現鏡子的特點。

3、幼兒能進取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本事。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小鏡子、不鏽鋼勺子、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數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桌子上有一些東西,我們一齊來玩一玩吧,看看你們能發現什麼?

二、幼兒玩鏡子。

1、提問:①你是怎樣玩的鏡子?②發現了什麼?

小結:鏡子能夠照出影子來,利用鏡子,你不轉頭就能夠看見身體後面的小朋友。

2、誰還有不一樣地發現:

①陽光下,你發現了什麼?

②牆上為什麼會有光點?(鏡子將陽光反射到牆上就產生了光點。)

③牆上的光點會動嗎?

④你是怎樣讓它動的?(光點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小結:在陽光下,鏡子能夠在牆上產生光點,還能讓光點移動到想讓它到的地方。

3、觀察“勺子裏的哈哈鏡”。

(1)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像鏡子一樣,能照出影子來?

(2)玩“勺子裏的`哈哈鏡”的遊戲。提問,幫忙幼兒有條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麼地方看到了自我?是什麼樣貌?(原先勺子是個哈哈鏡)。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③從勺子裏的哈哈鏡看到的自我與鏡子裏的一樣嗎?為什麼?

小結:勺子的凹面與凸應對光反射的不一樣,幼兒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奧妙。

三、遊戲:

1、我們把小動物貼在鏡子上?

2、怎樣讓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點兒?

3、請幼兒嘗試。

小結:“動物追逐戰”太好玩了,你的小動物跑的快嗎?

四、我是小小攝影師。

1、帶領幼兒到室外,藉助勺子“攝影”。

2、請幼兒説説在勺子裏的哈哈鏡裏看見了什麼?它跟原先的物體相比,有什麼變化?

3、引導幼兒思考:用不一樣的勺子“拍攝”的同種物體,結果是否一樣?為什麼?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舊與影像之間的關係,給幼兒留下繼續探究的空間。幼兒在玩“哈哈鏡”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把不鏽鋼碗、勺子、鏡子、杯子、三菱鏡等“鏡子”投放在科學區中,供幼兒繼續探究其中的祕密。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的進取性都很高,能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期望嘗試的慾望,強調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科學活動教案 篇17

目標:

1、練習雙腳併攏跳,手腳着地爬的動作。

2、能按顏色將玩具分類放到筐內。

3、能聽懂指令,喜歡模仿動物的動作,積極參與遊戲。

準備:

大趣味插子,鈴鼓,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筐子各一個;

過程:

1、準備活動:動作模仿:“小鳥走路飛呀飛,小魚走路遊呀遊,小象走路甩着長鼻子,小鴨子走路搖一搖,小烏龜走路爬呀爬,小兔子走路跳呀跳。”

重點:

練習小兔子雙腳併攏跳和小烏龜手腳着地爬的動作。

2、介紹遊戲玩法:

①戴上貓媽媽的.頭飾,向幼兒介紹場地和遊戲的材料:“小兔子們,貓媽媽有一些筐子,你們看有什麼顏色的?”“有幾個筐子?”“我們一起數一數吧!”

②介紹遊戲玩法規則:“貓媽媽的果園裏有許多的果子。”(將大趣味插子輕輕撒到草地上)

“請小兔子幫忙撿1個果子回來,動腦筋想一想,小兔子撿到1個紅果子要放到什麼顏色的筐子裏呢?”

“如果撿到一個黃果子呢?撿到一個綠果子呢?撿到一個藍果子呢?”

③小兔子要怎樣走路?(提示幼兒兩隻腳要並緊了向前跳。)

④“小兔子們,聽到貓媽媽的鈴鼓一響就一起開始跳到果園裏撿果子,準備好了嗎?”

3、進行遊戲《運果子》

①觀察幼兒的動作和取放玩具的情況;

②小結幼兒遊戲情況,引導幼兒聽清楚貓媽媽的要求。

③變換不同的動物幫助貓媽媽運果子,例如小烏龜發展幼兒手腳着地爬的動作;④根據幼兒的取放情況,不斷增加取放的數量,可以使2個、3個。

4、結束遊戲。

科學活動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初步指導瓶子和瓶蓋的作用,能選擇瓶口的特徵(大小、有無螺紋)選擇適當的瓶子。(重點)

2、嘗試擰緊瓶蓋,獲得用擰、按的技能,發展手部的動作。(難點)

【活動準備】

1、手偶巧虎。

2、收集的各式瓶子。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們班來了誰啦?巧虎媽媽帶着巧虎要去旅遊了,準備了好多的東西放在瓶子裏,可是不小心瓶蓋都沒有了,這下怎麼辦?沒有了瓶蓋,瓶子好用嗎?為什麼?

2、幼兒討論瓶蓋的作用(沒有瓶蓋,東西會掉,不衞生,不方便)

二、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根據某種特性選擇瓶蓋。

1、我們一起來幫幫巧虎媽媽吧,幫她的瓶子找到合適的瓶蓋。

2、幼兒操作完交給巧虎媽媽檢查是否正確

3、提問:怎麼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蓋呢?為什麼這個瓶蓋剛好蓋在這個瓶子上呢?(找一個沒有配對成功的,你的瓶子為什麼沒有找到好朋友蓋子呢?再試試,這個可以嗎?為什麼不行呢?

師小結:瓶子和瓶蓋正好是一樣大小的。

三、幼兒嘗試擰、蓋的的方法去蓋瓶蓋。

1、師:我們換種方法,把瓶蓋蓋緊瓶子。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2、幼兒操作。(請一位該好的小朋友,你的瓶子蓋住了嗎?怎麼用小手把它蓋住的?)

3、提問:你們發現瓶蓋與瓶口之間的額小祕密嗎?裏面一圈圈的是螺紋,有螺紋的`要用擰。

4、請一位蓋的小朋友。提問:你的瓶蓋是擰上去的嗎?那你是怎麼蓋上的?沒有螺紋的瓶子不用擰的方法,用蓋。

四、遊戲:送回家

現在小朋友們幫巧虎媽媽的瓶子都找到了瓶蓋,我們先把它們送回家吧。巧虎媽媽謝謝各位小朋友。

【教學反思】

教師引題還是較為成功,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但當幼兒回答瓶蓋的有些作用後,教師的引導性不夠,還是較為直接的告訴幼兒瓶蓋的其他作用,而且在這一環節師小結也不夠科學、到位,體現不出科學的嚴謹性。在第二環節幼兒自動操作的時候,場面混亂,當教師拋出問題的時候,只有部分幼兒在進行參與,個別幼兒已經開始玩自己的瓶子。如果教師能在這裏巧妙的説句話或者在設個環節,將幼兒的注意力在拉回來,效果也許會好些。在第三環節,在老師的引導下,個別幼兒回答了蓋緊瓶蓋的方法,教師也做了一定的小結。之後應該再請幼兒試一試,加強幼兒掌握蓋緊瓶蓋的方法。

最後一個環節,教師請小朋友送回瓶子寶寶的時候,應該講清楚內容,交代清楚該怎麼送回,秩序也會更好些,而不是簡單的一句送回家,結果幼兒就全部亂糟糟的往籮筐裏亂放。

科學活動教案 篇19

教育目標:

1、認真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要學會任何一種本領都是不容易,只有認真學習才能學好本領。

3、嘗試複述故事中的重要情節。學習詞:認真、清脆、動聽、低啞。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難點:嘗試複述並大膽進行角色表演。

活動準備:

掛圖:小公雞學吹喇叭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發幼兒傾聽故事的興趣。

二、讓幼兒帶着問題看木偶表演。

1、小公雞去學什麼本領?

2、它是和誰學本領的?

3、最終它學會本領嗎?

三、聽完故事提問剛才的問題。

1、故事的名稱叫什麼?

2、小公雞學了幾遍,才學會本領?

教師小結:小公雞剛開始不認真學習本領,最後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它後來很認真學習,好好地學,所以它學會了本領。小朋友有時也和小公雞一樣不認真,老師希望小朋友有錯就改。

反思:公雞是幼兒很熟悉的'動物,幼兒能較好的説出公雞的特徵,因而發言很活躍,為以下環節打好基礎。通過觀看木偶表演幼兒很好的理解了故事內容及故事中所發生的事情,很大激發了幼兒學習複述故事的慾望,為情景表演環節打好了基礎。

四、觀看圖片,回憶重要情節。

1、引導幼兒觀看圖片,講述圖片中故事的內容。

2、嘗試表演角色對話,學習詞:認真、清脆、動聽、低啞。

反思:有了木偶表演環節,在此看圖講述環節,幼兒的參與性較高,基本能根據圖片較好的進行講述活動。

五、角色表演。

1、請個別幼兒複述出故事中人物的對話。

2、教師注意引導幼兒説出故事中人物的對話。

反思:此環節給幼兒很大的空間,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角色進行表演,培養了幼兒的表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六、延伸活動:

在語言區中投放圖片,供幼兒學習、複述故事。

科學活動教案 篇20

【活動目標】

1、發現紙盒懸空的現象,體驗探究的樂趣。

2、探索讓紙盒懸空最多的方法。(重難點)

3、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自制紙盒娃娃、輔助材料:鐵塊、木塊、塑料。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出示紙盒娃娃,引題:有一個很特別的雜技團要在我們班作精彩演出。紙盒娃娃要表演的節目叫《懸空》。我們看它會不會成功,(教師操作)

師:啊,成功了。老師的紙盒娃娃成功了,你們的紙盒娃娃會不會成功呢?找個紙盒娃娃表演一下。

二、幼兒探索,發現紙盒的懸空現象

1、設問:你們的紙盒娃娃能懸空嗎?

2、幼兒探索

3、交流:你是怎麼讓他懸空的?

三、幼兒探索讓紙盒懸空最多的方法

1、設問:用什麼方法能讓紙盒懸空最多?

2、幼兒探索

3、交流:用什麼方法能讓紙盒懸空最多?

四、幼兒比較藉助不同材料後的懸空現象

1、設問:每種材料都去試一試,你能發現什麼?

2、幼兒探索、記錄

3、交流:你用三種材料比較以後,發現了什麼?

(在第三次探索中比較藉助不同材料後的懸空現象,發現懸空現象與輔助材料的輕重有關。)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幼兒在活動中通過説一説、猜一猜、試一試、記一記、比一比等,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活動氣氛非常活躍,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在幼兒的探索過程中我充分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和發現,把主動權留給孩子,而我則只是一個觀察者和引導者。活動一開始,我就以提問“為什麼兩個紙盒娃娃懸空的程度會不一樣”充分調動幼兒的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他們説説自己的想法,孩子們説出的猜測有些出乎了我的.意料,可見孩子們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在猜一猜的過程中允許孩子有不一樣的意見教師及時進行記錄,這樣當孩子探究過後也可以有一個比較。而孩子們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動手嘗試藉助各種材料讓紙盒娃娃懸空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都能積極嘗試各種材料,並細緻觀察結果進行記錄,對於大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説已經有較好的觀察、記錄的能力了,所以在今後的活動中我們將盡可能多為幼兒提供記錄的機會,幫助幼兒養成及時記錄的習慣。

結合我的個人子課題《探究式活動中問題的提出》在活動中我以開放式問題“為什麼兩個紙盒娃娃會懸空的不一樣多呢?”探討式提問“你們覺得哪些誰能讓紙盒娃娃懸空最多?”進展式提問“這邊都記錄好了,那這一格中應該怎樣記錄呢?”,通過這一些列的提問激發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者和支持者,當孩子們經過自己的操作、觀察發現不同材料可以讓紙盒娃娃懸空到不同程度並記錄下來時,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他們學習的過程,即在解決問題中獲取經驗的過程。

標籤:教案 通用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