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20篇)

校園2.74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20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初步瞭解螃蟹的特徵和運動方式。

2.幼兒敢於探索、樂於表現,體驗科學探究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螃蟹若干,大螃蟹兩隻(一公一雌)、熟螃蟹一隻。

2.大澡盆一個、紙條、吸管、毛線若干。

活動過程:

一、捉螃蟹。

T:今天,我們班來了一羣朋友。(教師出示放有小螃蟹的大盆)瞧,是誰呀?

S:哇!螃蟹!

T:想捉嗎?

S:想。

T:行!去試試吧!

幼兒捉螃蟹,教師觀察並個別指導。

T:哇!你真勇敢!你是怎樣捉螃蟹的?捉螃蟹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啟發幼兒根據自己捉的經驗來講述)把你的好辦法告訴給你的好朋友吧!

集體交流,小結捉螃蟹的方法。

T:剛才,你們捉到螃蟹了嗎?是怎麼捉的?

怎樣捉又快又安全?為什麼?

二、捉捉玩玩,觀察螃蟹的特徵及運動方式。

1)T:螃蟹身上有些什麼祕密呢?請小朋友把螃蟹捉在手上研究研究,並且把發現的祕密説給好朋友聽。

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説一説自己的發現。(要求幼兒將螃蟹放回大盆中。教師手捉一隻大螃蟹,便於幼兒表達自己的發現。)

S:它身上灰灰的。

S:我發現螃蟹身上有兩隻大鉗子。

T:這兩隻大鉗子也叫大螯。

S:螃蟹有八隻腳。

T:是不是八隻呢?我們來數一數。

S:這是螃蟹的兩隻眼睛。

T:(將另一隻大螃蟹也捉到手上,讓幼兒觀察螃蟹的肚子。)這兩隻螃蟹有什麼不同?(認識公螃蟹雌螃蟹)

3)用材料和螃蟹玩一玩。

T:瞧!今天我還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出示材料)現在,請你們用這些材料和螃蟹玩一玩,看看還能發現什麼祕密?

幼兒自選材料和螃蟹玩一玩,教師巡迴指導,並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4)交流發現。

T:你剛才發現了什麼祕密?

S:它走路的時候是橫着的。

T:咦,它為什麼是橫着走路呢?

S:因為它的膝蓋是往左右兩邊的。

S:它的膝蓋是這樣往外的。(幼兒邊説邊做起來)

T:我們一起來學學螃蟹走路。

師生學螃蟹走路。

S:我發現小螃蟹的鉗子很厲害,我用一根吸管碰它的.身體,它就張開鉗子夾住不放。

T:它為什麼要這樣呢?

S:它可能是想保護自己。

S:我發現小螃蟹的眼睛碰到東西就會縮進去,如果不碰它了,等一會兒就又伸出來。

S:我也發現了。

T:為什麼會這樣呢?

S:我覺得它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眼睛。

S:它怕自己的眼睛被碰瞎了。

S:我發現有好多螃蟹還會吹泡泡呢!

T:螃蟹怎麼會吹起了泡泡的呢?

S:我們弄它,它可能生氣了。

S:我覺得它們可能是生病了,嘔吐了。

T:到底是為什麼呢?今天大家回家後,去找找這個答案好嗎?

三、出示兩隻螃蟹,一隻是煮熟的,一隻是活動螃蟹。

T:這兩隻螃蟹一樣嗎?為什麼不一樣呢?

T:為什麼煮熟的螃蟹會變成紅色的呢?

S:可能是它怕燙吧!

S:我覺得那紅顏色可能是它的血。

T: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今天你們回去後,再找找資料,明天來告訴大家,好嗎?

四、師生跳螃蟹舞。

活動延伸:

1)將螃蟹放到養殖角,幼兒繼續觀察。

2)在圖書角投放有關螃蟹的圖書、VCD、圖片等,便於幼兒查找資料。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瞭解茶葉的製作過程,知道茶葉是從哪裏來的。

2、幼兒觀察茶葉泡水後有何變化,瞭解渴茶的好處。

3、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

活動準備

1、幹茶葉。

2、錄相帶(採茶情景)、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品嚐茶水

請幼兒説説你喝的是什麼?

2、師:你都知道有什麼茶葉嗎?請你説一説。

3、你眼中的茶葉長什麼樣子?請你畫一畫,看看誰畫的最像。(幼兒作畫,並展示在展板上)

4、出示茶葉,幼兒觀察比較各種茶葉的顏色形狀有什麼不同。

5、幼兒討論茶葉是從哪裏來的`。

6、錄像

討論:你從錄像裏看到什麼、知道什麼。

7、茶葉泡水後會有哪些變化呢?

8、幼兒討論:喝茶有什麼好處。

9、律動:採茶舞

活動延伸

關於茶葉的由來,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請幼兒回家後讓爸爸、媽媽幫助查找資料,下次活動時請小朋友們互相講講關於茶葉的故事。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徵及作用。

2、讓幼兒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的情況及其危害性。

3、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蠟燭、尼龍袋子、氣球、打火機、水。

2、自攝的有關空氣污染的錄像片。

活動過程:

(一)感知空氣的存在及其特性

1、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你們玩個變魔術的遊戲(師示範)。

2、將手帕團塞入玻璃杯杯底。杯子裏有什麼?杯裏除了手帕還有別的東西嗎?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裏的手帕會怎麼樣?

我們來試一試,杯子裏到底有沒有其它東西。將玻璃杯倒扣壓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手帕濕了嗎?為什麼?

杯裏除了手帕外還有其他東西,是它把水頂住不讓水流進杯子,所以手帕才不會濕。

3、你們能看見杯子裏的'東西嗎?這東西手摸得到嗎?用鼻子聞得出嗎?那麼,杯裏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呢?請小朋友仔細看老師示範。將杯口斜着浸入水中。你們看到了什麼?是什麼東西從杯子裏跑出來吹出泡泡的?(學習詞:空氣)。

4、請小朋友拿起尼龍袋,張開袋口。看看袋裏有什麼?請幼兒迅速將袋口擰緊,用手慢慢向袋底擠。為什麼擠不動了?尼龍袋裏有什麼?(空氣)。

5、你們剛才在哪裏捉到了空氣?你們看得見空氣嗎?能摸得到空氣嗎?聞一下空氣是什麼氣味的?

小結:我們的周圍充滿着空氣。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聞不到的氣體,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為我們周圍沒有東西。

(二)認識空氣的作用

1、將點燃的蠟燭用杯子完全罩住,點燃的蠟燭為什麼會熄滅了?

2、請小朋友用手捂住口鼻,説説有什麼感覺?

3、除了我們人需要空氣外,還有誰也需要空氣?

小結:除了人類離不開空氣外,動物、植物也離不開空氣,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需要空氣。

(三)瞭解空氣遭受污染的情況及其危害性

1、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可是現在空氣質量發生了變化,下面請小朋友們認真看錄像,想想這些事情對空氣有沒有影響?

2、放映自攝錄像片,請幼兒觀看,鏡頭一:滿天飛揚的塵土,對空氣的污染;鏡頭二:汽車排出的廢氣對空氣的污染;鏡頭三:燒香、放鞭炮時的繚繞煙霧;鏡頭四:工廠煙囱排放的黑煙;鏡頭五:焚燒垃圾時產生的濃煙;鏡頭六:正在公共場所吸煙的人。

3、討論:剛才我們看到了很多污染空氣的事,這些事對人類會有什麼危害?

小結:如果我們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氣,就容易得感冒、氣管炎、哮喘病,嚴重的還會導致肺癌,對我們人體危害很大。

4、那如何讓我們身邊的空氣變得更新鮮清潔呢?

改善空氣質量的辦法:如種植花草樹木、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不在生活區焚燒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等。

(四)遊戲《氣球火箭》

1、為什麼鼓起的氣球一鬆手就會飛走?

2、什麼樣的氣球火箭會飛得高些遠些?

3、師生共同遊戲數次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進行創作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2、對了解動畫成因感興趣,有探索科學的慾望。

3、鼓勵幼兒進行簡單的製作活動,能大膽地較完整地説出自己的製作過程。

二、活動準備:

畫有小貓釘釘子不同形態的畫紙若干(畫紙左下角標有1――10的數字),快速翻動成動畫的小畫書若干,小紙盒十個,雙面膠,釘書機,筷子畫有小鳥和鳥籠子的畫紙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小畫書,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都喜歡看什麼?我這也有一部好看的動畫片,它呀,就藏在我的這本小書裏,你們想知道演的是什麼嗎?(發給幼兒每人一本小畫書)

小朋友,你的小畫書裏畫有什麼?(個別幼兒回答)現在請小朋友玩一玩,怎樣讓裏面的畫面也像動畫片一樣動起來。(幼兒自己探索)xxx,你的小書裏演的是什麼?你是怎樣讓它動起來的?(幼兒一邊操作一邊回答)xxx,你的小書裏演的是什麼?你給小朋友操作一下。

看了這樣的小書,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老師嗎?(幼兒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問題)剛才有的小朋友提出為什麼小書裏的人能動起來,這是因為我們的'眼睛看過圖片後會留下印象,在很短的時間內看過許多這樣連續動作的圖片,留下的印象就連起來,就像在放動畫片。

2、幼兒自己製作平面動畫小書

剛才是老師的小書裏放動畫片,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製作動畫小書?前面有十個盒子,每個盒子裏都藏着一個小祕密,等你從這十個盒子裏把十個祕密都找齊了,你看一看會發現什麼?(幼兒自由探索,有的孩子從動作上排序,有的孩子從圖片左下角的數字上來排序,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幼兒相互幫助)十個祕密都找齊的小朋友你看到了什麼?(幼兒快速翻動,小貓就像在釘釘子)老師幫你把動畫小書釘起來。

3、幼兒探索製作立體動畫

小朋友真聰明,能把許多連續動作的圖片製成動畫小書,我這還有兩幅圖片,一幅是小鳥,另一幅是鳥籠子,誰能用這根筷子和雙面膠來做幫手,讓這隻小鳥動起來,飛進籠子裏。(教師一邊説一邊出示各種物品,幼兒自主探索,教師指導)xxx小朋友做好了,你來演示一邊,怎樣讓小鳥飛進籠子裏?你是怎樣做的?(幼兒回答先把小鳥圖片的背面粘上雙面膠,再粘上筷子,再把鳥籠子的圖片粘到筷子上,雙手一搓筷子,小鳥就“飛”進籠子裏了)

4、結束部分

小鳥飛進籠子裏了,我們讓小班的小朋友看一看,是怎樣做成的,好嗎?(帶領幼兒到小班去)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運用容量不同的工具運沙,獲得測量的感性經驗。

2.通過比較發現運沙工具的容量與測量次數的關係。

活動準備:

1.沙池和討論交流區(沙池旁邊的台階)。

2.大小不同的運沙玩具、自制杯狀運沙工具、小桶、記錄紙、記錄板、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數數幾次裝滿。

1.幼兒兩人一組,每組一隻容量相同的小桶,並自由選擇一種運沙工具或容器。

2.每組幼兒中的一人用工具運沙,將小桶裝滿,另一人點數記錄運沙的總次數。

3.交流每組運沙的次數。

4.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小桶一樣大,運沙次數卻不一樣?

5.各組幼兒交換工具再次運沙,驗證討論結果。

幼兒體驗:運同樣多的沙子,工具的大小不一樣,次數也不一樣。

二、看誰運得快。

1.幼兒兩人一組,每組一隻容量相同的小桶,一隻同樣大小的'杯子。

2.每組一人用杯子運沙,儘快將小桶裝滿,另一人點數記錄運沙的次數(上次的運沙者與記錄者互換)。

3.交流每組運沙的次數。

4.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小桶和杯子都一樣大,運沙的次數卻不一樣?

5.總結後幼兒再次遊戲,用更合理的方法運沙,驗證結論。

幼兒體驗: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用更合理的方法運沙。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內容,初步感知鈕釦的特徵(顏色、形狀、大小、釦眼數量),並知道鈕釦是多種多樣的。

2.通過觀察、比較,能根據鈕釦的特徵進行配對。

3.能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體驗操作中的快樂。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能根據鈕釦的特徵進行配對。

活動準備

1、教具:PPT、動物穿衣服的大圖

2、學具:動物衣服的圖片(上面有一顆釦子圖片)人手一份、不同樣子釦子的可粘貼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鈕釦圖片,講述故事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和鈕釦有關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有一隻小老鼠出來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見前面有一個東西向他滾過來,撿起來一看,哦,原來是一顆鈕釦。

提問:咦,這是一顆什麼樣子的鈕釦呀?誰能來説一説?(圓形的、白色的、上面有兩個洞眼)

嗯,觀察得真仔細,那這顆釦子會是誰的呢?小老鼠決定去問問他的朋友們。

二、觀察畫面,感知發現鈕釦的顏色、形狀、釦眼數量、大小的不同。

(一)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的顏色不同。

小老鼠在路上看見誰?(小狗)那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小狗丟的嗎?為什麼?兩顆鈕釦哪裏不一樣?

小結:小狗的鈕釦的顏色是黃色的,和小老鼠撿到的不一樣,鈕釦不是小狗丟的。

(二)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形狀的不同。

小老鼠又看見誰了?(小白兔)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小白兔丟的嗎?

小結:小白兔的鈕釦是三角形的,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圓形的,鈕釦不是小白丟的`。

(三)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釦眼數量不同。

小老鼠這次見到了誰?(小貓)鈕釦是小貓丟的嗎?你是怎麼發現的?

小結:小貓的鈕釦顏色、形狀和小老鼠撿到的一樣,可是鈕釦上的洞洞數量不一樣,小貓的鈕釦有4個洞洞,小老鼠的鈕釦只有兩個洞洞,鈕釦也不是小貓丟的。

(四)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大小不同。

接下來小老鼠又遇到了誰?(大象和蜜蜂)鈕釦是他們丟的嗎?

小結:大象的鈕釦比小老鼠的大,蜜蜂的鈕釦比小老鼠的小,都不是他們丟的。

三、觀察畫面,感知發現小老鼠撿到的鈕釦與媽媽的鈕釦相同。

師:那鈕釦到底是誰丟的呢?小老鼠回到家,發現了什麼?(媽媽衣服上的鈕釦丟了。)你們和小老鼠一起觀察他手上的鈕釦和媽媽身上的鈕釦一樣嗎?有哪些地方一樣?

小結:小老鼠撿到的鈕釦與媽媽鈕釦的顏色一樣、形狀一樣、釦子上的洞洞數量一樣、還有大小也一樣,是媽媽的鈕釦。

四、操作感知,體驗配對活動的樂趣。

1.師:剛才我們幫小老鼠找到了丟釦子的人,小老鼠和老鼠媽媽可開心了。可是小老鼠的好朋友們的鈕釦還沒找到,他想請你們幫助他,給他的朋友找釦子。請你從盤子裏找出一顆正確的鈕釦補上去。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根據需要介入指導。

3.小組或個別幼兒分享操作作品。

五、活動結束

今天小朋友們都幫助小動物找到他們丟的鈕釦了,你們真棒!老師這裏還有一顆鈕釦,我們一起出去找找是哪個小動物丟的吧。

活動總結

《綱要》指出:“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繪本故事《一顆鈕釦》的內容簡單有趣,小老鼠找鈕釦的故事情節更具有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們。加上活動中不是直接講述繪本故事,而是將繪本中的動物呈現到小朋友眼前,更具直觀性和操作性。

繪本中的價值點和數的知識點巧妙銜接,讓故事更好的為數學活動服務。同時結合《綱要》精神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發揮兒童的想象力,引導幼兒把自己融入到遊戲角色中,在遊戲裏活動中加深對故事的體驗和理解,通過一顆鈕釦引發幼兒不斷觀察和比較不同動物鈕釦的不同特徵,最後進行匹配,對幼兒的觀察思考情感等能力有一定的發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記錄等活動,初步瞭解桌腿的形狀與桌面承受能力的關係。

2、對科學實驗感興趣。

活動準備:

教師用的實驗記錄表,幼兒人手一張實驗記錄表,積木若干塊,彩色紙若干(保證人手兩張),記錄筆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張紙)提問:這是什麼?你能讓它站起來嗎?請個別幼兒來試試。並提問:你是怎麼做的?

教師總結:可以用折和卷的方法是一張紙站起來。

教師:加大難度,用兩長紙,做一張一條腿的桌子,而且能站起來。

讓老師先來試試。教師演示用直線形的桌腿做的桌子,不能站起來。沒成功,小朋友來試試。

2、幼兒操作以後,把自己做的桌子展示在前面的展台上。

教師:老師的'桌子為什麼沒有站起來,引導幼兒觀察這張桌子的桌腿是一條直線。老師把它記錄在表格裏:一條直線的桌腿不能站起來(打叉),你能把你的桌子記錄下來嗎?

3、教師:小朋友的桌子都能站起來了,但它牢嗎?上面能放東西嗎?我們用什麼來檢驗一下?(積木)請你試試並記錄下來。如果在疊第三塊積木時,桌子倒了,那應該記3還是2呢?記完了每個小朋友在做一張不一樣桌腿的桌子,也記錄下放積木的數量。

4、幼兒操作。提問:剛才小朋友做的桌子能放幾塊積木?最多的放幾塊是什麼樣的桌腿?

5、總結:圓桌腿的桌子最牢。

6、出示三張一樣的紙。教師:這裏有三張一模一樣的紙,我要作成三個不同粗細的桌腿,猜猜那長桌子最牢。請一位小朋友和我一起來疊積木。先試試細和中桌腿的桌子?再試試剩下的兩張桌子。發現中桌子最牢。

7、總結:一樣形狀的桌子不一定是桌腿粗的牢。其實桌子的牢固程度和桌腿的形狀,粗細、高矮都有關係。我們回教室再研究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簡單實用的軟管節約小妙招,初步理解節約的意義。

2、嘗試使用多種方法發現廢棄的牙膏殼裏殘留物。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教具:課件學具:舊牙膏(人手一份)、剪刀、小棒等(若干)、小罐子。擦布、皮鞋、髒玩具護手霜(若干)、擠牙膏器(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有使用小工具進行操作實踐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擠牙膏大比拼。

(目的:探索多種擠牙膏的方法,初步萌發節約意識)

1、導入:舊牙膏--"我是一支被主人丟棄的牙膏。主人説我已經用完了,可是我扁扁的身體裏還留着許多牙膏。誰能幫幫我,幫我擠出來?"(教師出示舊牙膏)

2、幼兒嘗試使用多種方法擠出剩餘牙膏,教師觀察指導。

(教師指導能力強的幼兒嘗試使用小工具,鼓勵幼兒耐心操作使用多種方法擠牙膏。提醒幼兒把取出的牙膏收集在小罐子裏。)

3、幼兒交流操作方法,教師重點引導幼兒介紹使用小工具取牙膏的方法。

4、拓展思路

師:原來被扔掉的牙膏皮裏還有這麼多牙膏,要是浪費了多可惜呀。我們可以用它來幹什麼呢?除了刷牙,牙膏還有什麼其它的用處呢?

小結:牙膏的用處有很多,除了能刷牙外它還可以清潔很多的物品,如:擦拭水龍頭、擦皮鞋、清潔茶杯茶壺,另外它還有治療燙傷的作用呢!

5、鼓勵幼兒嘗試用牙膏擦洗自己的`皮鞋和髒玩具。

二、牙膏的朋友們。

(目的:拓展思路,遷移學習的經驗)

1、師:牙膏住在軟管家裏,還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住在軟管的家裏?

重點提問:還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可以使用我們剛才發現的節約好方法?

2、幼兒積極發表意見

小結:在生活中有很多日用品都是住在軟管的家裏,如護手霜、洗頭膏、面霜等等,大家在使用的時候很容易在軟管中遺留很多還能用的東西,我們一定注意做到節約、不浪費。

3、師:要想做到節約、不浪費,其實從第一天使用的時候就應該注意。

重點提問:怎樣擠才能做到不浪費?

小結:剛開始使用的時候應該從軟管的底部開始,擠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擠太多,只要有合適的量就可以了。

三、神奇的擠軟管器。

(目的:拓展眼界,操作使用感受新發明的好處)

1、師:這就是為了避免浪費,發明家設計的"神奇的擠軟管器",大家可以試試感受它的好處。

2、幼兒操作:使用擠軟管器擠護手霜塗抹雙手並説説它的優點。

小結:我們以前擠軟管需要雙手配合,而且無法控制擠出的量,在使用完後每個軟管內都有很多東西殘留在裏面無法擠壓出來,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有了這個新發明,只要輕輕單手輕輕一按就可擠出,它也可以做到使用後軟管裏幾乎沒有剩餘的東西,真是簡單、方便,實用,具有環保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設計背景

尊重,呵護幼兒與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着力培養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幼兒養成凡事多問一個為什麼,多動手,多實驗,多交流的良好行為習慣以及尊重事實,尊重他人,樂於合作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瞭解小手的作用及重要性,懂得愛護自己的小手。

2、讓幼兒對實驗感興趣,進而逐漸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3、通過了解自己的小手,萌發幼兒好奇,好問,樂於嘗試等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自己通過實驗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性。

難點:沒有小手的'幫助不方便。

活動準備

1、蘋果一個

2、皮球一個

3、椅子一把

4、《幫我學科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吸引幼兒注意。

教師提出問題:請小朋友把小手舉起來,説説小手能做什麼?鼓勵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二、基本環節:

1、教師出示蘋果放在桌子上,提出問題:小朋友把手背後,不用手,能吃到桌子上的蘋果嗎?(能或者不能)

2、教師針對有的幼兒説能,有的幼兒説不能,進一步引導:“你怎麼知道能?”“你怎麼知道不能?”

3、教師分別請幾名猜想不同的幼兒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做實驗,觀察結果。

4、初步結論:教師引導幼兒説出體驗,沒有小手的幫助不方便。

5、擴展實驗。鼓勵幼兒嘗試不用小手拍皮球,畫畫,搬椅子,穿鞋等。然後説説不用小手做這些事情方不方便?

6、教師小結:引導幼兒説出手的重要性。

三、教師請幼兒翻到教材第一頁,説一説要怎樣愛護小手?(常剪指甲。不咬小手。天冷給小手戴上手套。那鋒利的東西要注意安全。)

四、結束。教師:“小朋友都知道怎樣愛護小手了,小手很高興,小朋友來親親自己的小手,讓我們給自己鼓鼓掌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2、通過實踐活動,創新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乾淨。培養幼兒觀察、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想象力和創造力。

重點難點

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操作、講述活動中創造性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幼兒大膽思維創新的意識

活動準備

錄象、裝滿髒水的容器、乾淨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

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2、幼兒討論水有什麼用: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發現大膽地講述問題水給我們帶來的用處。(水能洗衣服、澆花、養魚、洗澡、洗臉、水能做湯、煮稀飯……)

3、擴展幼兒知識面:放錄象,有關廢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兒想象思維,創新新的節水方法: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節約用水?(如:洗衣服的水沖廁所、洗菜、水果的水來澆花、關好水龍頭、安裝新型的節水器等。)

5、認識水的重要性:人類、動植物都離不開水,所以我們大家要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6、創新操作活動探索:探究實驗水如何會變乾淨,出示一盆很髒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乾淨?

A幼兒討論:

B試一試,怎樣把水變乾淨。

C説一説,為什麼實驗結果不一樣。

D怎樣用毛巾過濾使水變得更乾淨?

7、提升幼兒對創新活動的興趣:幼兒用記錄的方式來總結自己的發現過程,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科學活動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能用自己的方法給樹葉分類。

2、能大膽地進行實踐活動,並能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樹葉數份。

2、每人兩個簍子。

3、集體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1、這是什麼?

2、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學習詞:枯葉、綠葉)

3、猜一猜,葉子裏面有什麼?有沒有水?

(1)介紹記錄表,教師交待如何記錄。

(2)幼兒把自己的猜測記錄下來。

二、幼兒進行實驗,探索綠葉裏的水。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兒實驗操作並進行記錄

三、幼兒交流:

1、你發現了什麼?

2、為什麼綠葉裏有水,枯葉裏沒有水?

3、師生共同總結。

科學活動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發現力作用於蛋殼凹面、凸面出現的不同科學現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象,並瞭解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學習用語言描述、簡單統計等方法來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

①個人材料:1/2的雞蛋殼(洗淨晾乾)4~5只,約15釐米長削好的鉛筆一支,直徑約4.5釐米、高約2釐米的透明膠帶紙圈1個,直徑約1.2釐米、高約20釐米的珍珠奶茶吸管1根。

②分組操作材料:小河模型各一,23釐米x9.5釐米的長方形卡紙2張,一角面值的硬幣若干枚,記號筆1支。

2.教師操作材料:

①"小雞出殼"桌面教具一套。

②PPT課件、多媒體設備;

③統計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教師設疑激趣,幼兒操作感知

1.結合桌面教具,講述故事《小雞出殼》,引出疑問:到底是誰啄破了蛋殼?

2.啟發幼兒用鉛筆筆尖模擬小雞的尖嘴巴"啄"蛋殼,尋求答案。

①什麼東西比較像小雞的尖嘴巴?

②幼兒模擬操作,得出"雞妹妹用尖嘴巴啄破蛋殼"的結論。

3.引導幼兒探索相同的力分別作用於蛋殼的凹、凸面而出現的不同現象。

①雞姐姐不服氣,説剛才用的.力不一樣,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讓鉛筆掉下去的力差不多大小呢?

②幼兒簡短討論後,教師引導幼兒藉助吸管和膠帶紙圈再次操作,結果發現雞妹妹確實是用尖嘴巴啄破蛋殼的。

二、教師演示解惑,幼兒初知原理

1.小小蛋殼真奇妙,這麼放不容易碎,而這樣放就很容易碎,這裏面有什麼奧祕呢?(幼兒簡短討論。)

2.請幼兒觀看PPT課件中的實驗演示,發現"力的分散"現象。提問:把針筒裏流下的藍色水比作鉛筆掉下去的力,請大家看看水落到"蛋殼"上怎麼樣了?

3.教師邊藉助圖示,小結"薄殼結構原理"。

三、教師引導遷移,幼兒運用經驗

1.教師指着圖示上的"⌒",提問:這個拱形像什麼?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形狀的物體?

2.運用PPT,向幼兒介紹生活中的拱橋、球形屋頂、隧道等建築物,知道這些都是蛋殼的奧祕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教師激勵探索,幼兒比較統計

1.請幼兒分別在"大河"與"小河"上建築一座平橋和一座拱形的橋,嘗試橋面中央最多能放幾塊積木,並將結果記錄到表格中。

2.引導幼兒結合記錄,比較、分析兩種橋的利弊,發現新的問題。

①哪座橋比較牢?為什麼?

②拱橋它有什麼不方便?(太陡、費力。)怎麼辦?

科學活動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常見的氣象符號,知道它們表達的含義。

2、能借助天氣圖像卡,用一個完整句播報天氣,能對幾種常見的天氣圖標和天氣實景圖進行配對。

3、感知天氣與人們日常活動的關係,能主動關注天氣預報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邊做邊學天氣板、圖片(晴天、多雲、陰天、雨天、雷雨、霧天、小朋友在郊外帶好口罩)ppt(動物氣象員)。

經驗準備:幼兒對天氣符號有所瞭解。

活動重難點:

瞭解天氣符號的含義和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過程:

一、動物天氣預報員。

(環節意圖:瞭解動物預報天氣的有趣現象,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出示俏皮話圖片

重點提問:

1、看見這張圖片可以説一句什麼俏皮話?(幼兒答:老鼠上房不是發大水就是要下雨。)

2、除了老鼠下雨的時候會有不同尋常的表現,還有哪些動物下雨時也有不同的表現?

出示ppt圖片(燕子、蜻蜓、螞蟻、魚、蜜蜂、知了、青蛙、小雞、蚊子、小豬)

重點提問:還有哪些動物會預報天氣呢?

小結:燕子、蜻蜓低飛;螞蟻搬家忙;幼兒跳出水;青蛙胡亂叫;小雞不進窩;蚊子咬得兇;小豬直拱窩快要下雨啦。蜜蜂忙採蜜、知了叫不停是個大晴天。原來小動物的一些特別表現可以告訴我們天氣情況。

二、討論天氣,認識符號。

(環節意圖:在變變變遊戲中對常見天氣符號有所認知。)

1、我們平時是怎麼知道天氣情況的?

小結:生活中有這麼多途徑讓我們隨時瞭解天氣。

2、變變變遊戲

注:可以問幼兒“今天是什麼天氣?”(如果不是晴天就直接出示太陽)

重點提問:

太陽表示什麼天氣?(晴天)

會用一片雲朵和太陽來變出另外一種天氣嗎?

(讓幼兒來變個天氣,提供的是藍色雲朵。)

注:如果將太陽遮住一部分,小結時説出“多雲”,如果將太陽全部遮住需要出示灰色雲朵,小結時説出“陰天”。

在灰色雲朵下出現小水滴表示什麼天氣呢?(雨天)

這個圖片是什麼意思?(出示雷電錶示)

能不能用雷電和雨天在變出一個新的天氣圖片?(讓幼兒操作)

原來可以變出雷雨天的圖片。雷雨天電閃雷鳴你們害怕嗎?(進行勇敢教育)

小結:剛才我們所説的這些圖片,我們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天氣符號,可以告訴我們每天不同的.天氣變化。

3、對霧天進行認知

重點提問:

圖片上的人在什麼天氣戴上口罩了?(霧天)

出示霧天的圖片符號,進行認知。

霧天為什麼要戴口罩?

霧天除了戴口罩還要注意些什麼?

小結:霧天我們出門要戴口罩,防止空氣中的病毒進入身體、最好不要在户外停留時間太長、開着車要減慢車速。

三、遊戲:對對碰

(環節意圖:在遊戲中幫助幼兒提升生活經驗,感受天氣與我們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

1、玩法:每個幼兒自主尋找一個天氣符號,然後根據這一符號尋找相應生活圖片進行配對,可以是單選或是多選。

2、請幼兒交流分享

幼兒介紹各自尋找的天氣符號於相對應的圖片。

老師出示ppt將幼兒遊戲答案進行彙總。

(晴天——健康;霧天——安全;雨天——雨具;雷雨天——自我保護)

小結:天氣符號真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它們能隨時告訴我們天氣的不同變化,讓我們做好各種剛準備保護自己。

科學活動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能針對探究木材的特點提出觀察試驗的大致思路,並能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觀察試驗;知道探究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區分什麼是假設,什麼是事實;能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2、在探究木材特點的觀察試驗中體驗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觀察試驗結果;意識到不合理使用木材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瞭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二、教學重點:

在探究木材特點的觀察試驗中體驗合作與交流

三、教學準備:

各種各樣的木材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

師談話;同學們,你們觀察過家中的傢俱嗎?一般的傢俱都是用什麼做的?學生自由回答,從而導入新課。

活動二

上課伊始,教師先檢查同學們帶來了哪些木材,知道哪些品種的`木材,讓學生談談蒐集過程中的體會。

探究過程;

1、提出關於木材的問題

(1)學生自由提出問題:你想研究關於木材的哪些問題?

(2)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講問題一一板書出來。

(3)讓學生根據研究方向進行分組,研究興趣相同的同學組成一個小組。

2、對所選的問題盡心分組研究

(1)小組同學共同制定研究計劃。

(2)彙報研究計劃,其他小組提出有效計劃

(3)各小組在其他小組建議的基礎上,對原有研究計劃進行適當修改,形成新的探究方案

(4)教師進行試驗前的指導,提出指導性的意見,提醒學生注意試驗安全,出示“研究提示”。

(5)學生進行實驗活動

3、各小組進行實驗成果展示

(1)小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學記錄、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

(2)教師、其他組同學進行適當補充。

4、進行二次交流,獲得認識。

(1)教師提出要求;對各組同學的研究進行彙總,有哪些收穫?

(2)總結;木材的共同特點。

5、認識木材是天然材料,要珍惜木材

(1)展示一棵樹長到成才的時間材料。

(2)認識到木材是天然材料。

(3)展示生活中對木材的浪費情況。

(4)小結;木材生長期長,來之不易,要珍惜木材。

6、創新想象有什麼材料可以代替木材?

(1)學生自由想象

(2)20年後木材的展望

7、自由活動

(1)、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分成兩組;一組觀點是提倡使用一次性木製品,另一組觀點是不同意使用一次性木製用品。

(2)、學生充分展開辯論活動

(3)、教師針對同學的辯論進行總結

8、拓展活動

調查:一天中,一箇中等規模的飯店共用掉多少雙一次性木筷?照這樣計算,一年會用掉多少木材?

科學活動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彩棒架起彩泥,發現“三腳架”具有穩定性。

2.能讀懂簡單的任務卡,記錄操作過程和結果,並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3.培養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學具:遊戲棒、彩泥人手一份,iPad人手一台

2.教具:自制課件《神奇的三腳架》、一體機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探索的興趣

教師:“孩子們,這是誰啊?”(哆啦A夢)

(出示哆啦A夢)“Hi,大家好!”

教師:“哆啦A夢有一個大口袋,裏面裝着很多有趣的東西,你們猜,今天哆啦A夢會帶來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教師:“這是什麼?”(出示寶箱)

教師:“這麼大一個寶箱,裏面會裝着什麼呀?想知道嗎?聽聽哆啦A夢怎麼説!

(語音:想要打開寶箱,必須完成一個任務。)

教師:“要打開寶箱必須怎麼樣?(……)想挑戰一下嗎?這是你們的任務卡。

二、任務一:探索如何讓彩棒站起來

1.觀察任務卡,明確任務:用彩泥讓彩棒豎起來

教師:“這個任務卡是什麼意思?”

幼兒:……

教師:“一塊彩泥、一根彩棒,任務是怎樣讓彩棒站起來呢?”“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好,我們來試試看!”

2.幼兒自由嘗試用彩泥讓彩棒站起來

(幼兒操作,教師巡視)

3.討論讓彩棒站立的方法

教師:“孩子們,你們的彩棒都站起來了嗎?請你説説看,你用什麼辦法讓彩棒站起來的?”

幼兒:我是彩泥在下面,彩棒在上面,這樣彩棒就站立起來了。

教師:你們都是這樣嗎?第一個任務輕鬆就完成了,現在快來打開寶箱吧!

4.完成第一個任務。

(哆啦A夢:“你們的第一任務輕鬆就完成了,現在開箱密碼來了,請聽好。開箱密碼是:235。”)

教師:“開箱密碼是多少?請一個小朋友來打開寶箱!”

教師:咦,裏面還有一個寶箱,孩子們,彆着急,還有第二個任務要完成呢!

三、任務二:探索如何把彩泥頂起來

1.觀察任務卡,明確任務:用彩棒把彩泥頂起來

教師:這是第二張任務卡。第二個任務會是什麼呢?(出示任務卡二)

幼兒:……(幼兒猜測並講述自己的觀點。)

教師:它是想用彩棒把彩泥頂起來。想一想,你們用一根彩棒的時候,能把彩泥頂起來嗎?(出示記錄卡)

幼兒:不能。

教師:你可以試一試。(幼兒操作)

教師:一根彩棒能把彩泥頂起來嗎?(不能)那我把結果記錄下來。一根彩棒,不能把彩泥頂起來。

2.嘗試多根彩棒頂起彩泥

教師:那如果用2根彩棒、3根……或者更多一點(邊説邊記錄,手繼續往下指示),可以把彩泥頂起來嗎?

(1)交代操作要求

教師:“請你去試一試,試一次,記一次,把成功和不成功的結果都記錄在記錄表上。最後,記錄完的孩子把你的記錄表上傳到大屏上。給你們5分鐘時間,開始!”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記錄完的孩子把你的記錄表上傳到大屏上。上傳的小朋友可以看看你的記錄結果和別人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發現棒必須撐開才能將彩泥頂起來。)

(3)統計操作結果

教師:你們的記錄結果都上傳到大屏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找出不同的幾張記錄表,進行對比)

教師:

(A)這裏有xx小朋友的記錄結果,首先看xx的記錄表……他用了幾根彩棒把粘土頂起來的……這是他的結果。

(B)這是xxx小朋友的記錄表,請你來説説你的發現。“你用了幾根彩棒把彩泥頂起來了?”“最少要用幾根棒?”跟前面小朋友不同的是……

(第三張、第四張依次介紹)

教師:你們發現最少要用幾根彩棒就能把彩泥頂起來?(3根)

(4)幼兒再次嘗試

教師:“那你們每人選三根彩棒試試看,是不是最少用三根棒子就能把彩泥頂起來了。”(幼兒再次快速嘗試。)

3.小結

教師:“原來最少只要用3根彩棒就能又方便又穩固的把彩泥頂起來,人們都把這種三個腳的`架子叫做三腳架。”(三腳架)

教師:“第二個任務又完成了,快來看看哆啦A夢又説什麼了?”

哆啦A夢:你們真棒!都成功完成了第二個任務,這次打開寶箱需要一把鑰匙,這把鑰匙是紅色的、圓形的、有雙面齒紋,你們能找到它嗎?

教師:這把鑰匙是怎樣的?誰來打開這個寶箱?

四、瞭解生活中的三腳架

1.遊戲:翻翻樂。

教師:“寶箱打開啦,原來哆啦A夢給我們帶來一套翻翻樂的遊戲卡,遊戲卡下面都會藏着什麼呢?我們一起看一看,再和旁邊小朋友説一説。”

(翻翻樂遊戲卡隨機自由翻動,1分鐘後翻到藍色那頁。)

2.認識各種三腳架

教師:你都看到了什麼?還記得他們藏在哪裏嗎?

天文望遠鏡:我們來認識一下。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觀測到星空的奧祕!

琴譜架:讓我們練琴唱歌的時候更方便!

三腳花架:花盆放在三個腳的架子上一樣穩穩的。

畫架:我們户外寫生的時候可以用。

消防救援架:它是怎樣救援的呢?看一段視頻。把三腳架打開,就能把掉在很深的井裏的傷員安全、輕鬆的救上來,作用是不是很大啊!

東方明珠塔:這是上海的標誌性建築。它的哪裏有三腳架?三腳底座既美觀又穩固。

五、活動延伸——尋找生活中的三腳架

教師:“剛剛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三腳架,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要用到三腳架,看,這些都是我們遊戲區的材料,可是它們沒有地方掛,需要我們幫忙搭一些三腳架,這裏有PVC管、竹竿、繩子、毛根,待會兒我們可以小組合作,到户外去搭一搭,好嗎?”

科學活動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放屁的一些知識,知道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2.能正確對待正常的生理現象,樂意關注自己的身體。

活動準備:

自制PPT;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價值取向:以“放屁”聲導入,大膽表述自己對“放屁”的看法。

播放“放屁”聲,提問:

這是什麼聲音?聽到這個聲音讓你想到了什麼?

你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

小結:到底“噗”是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呢,我們今一起來往下看。

二、閲讀理解

價值取向:師生共同閲讀討論,知道放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1.講述第一段,討論:

提問:小強突然“噗”了一下,看看他身邊的人有些什麼表現呢?

小結:是呀,同學們特別的眼光及行為,把小強嚇的目瞪口呆。

提問:你們覺得“噗”能忍嗎?小強忍着會有什麼後果呢?

小結:哦,原來“噗”是不能忍的,小強忍着臉漲得通紅,開始肚子疼,還不斷打嗝,最後“噗”的`更響了。

2.繼續講述第二段,討論:

提問:那“噗”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看視頻:聽聽醫生是怎麼説的)

小結:現在我們知道“噗”是怎麼形成的,也知道“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只要有腸和肛門的都會噗。所以當我們在健康方面有不知道的時候可以去詢問醫生,醫生會幫助我們。

3.講述第三段:討論:

提問:那還有誰會噗呢?

小結:只要有腸和肛門的都會噗,所以這些老老少少、大大小小的人和動物都會噗。

4.完整講述故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一個科學故事《每個人都噗》。

討論:現在我們都知道噗是怎麼一回事,那你現在還會忍嗎?還會怕被同學笑話嗎?

小結:有“噗”的時候別忍着,沒關係,因為每個人都會“噗”,“噗”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三、自主探尋。

價值取向:引發幼兒進一步探索“噗”的祕密,樂意關注自己的身體。

1.自由觀看、探索“噗”的祕密。

重點:幼兒三人一組自由結對觀看噗的圖片,教師參與討論,

如:噗和我們吃的東西有什麼關係?噗和我們的身體有什麼關係?

2.師幼共同交流,解讀“噗”的祕密。

小結:當我們對一件事情不太瞭解的時候往往會有很多不正確的評價,當我們瞭解了以後就會變得很正常了。我們回去再仔細看看閲讀一下,一定還會發現更多的知識和祕密,所以平時我們要多多關注我們的身體。

科學活動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發現糖果在水裏會慢慢變小慢慢消失,水會變甜;

2、願意探索發現不同的糖果在水裏的變化,並願意與別人交流自己的發現;

3、能主動參與活動,對探索性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硬糖大量、人手一隻杯子

大的透明杯子一隻、温開水大量

活動過程:

一、探索性話題引起幼兒討論提問:

(1)小朋友,你們吃過糖果嗎?喜歡吃嗎?

(2)請你説説糖果在嘴巴里會怎樣?(變甜、變小等)

(3)請你猜一猜,把糖果放在水裏會怎樣呢?

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和旁邊的幼兒展開小討論

二、做試驗證實幼兒的推測

糖果放到水裏到底會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做個試驗吧

老師把硬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裏,注入適量的開水,引導幼兒觀察

(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用勺子加以攪拌增加糖果溶化的速度)

提問:

(1)看一看,糖果發生什麼變化了?(變小)

(2)猜一猜,糖果到哪裏去了呢?

(3)剛剛還是沒有味道的白開水現在會變成什麼味道了呢?

幼兒猜測回答後請個別幼兒上前品嚐糖水,並把自己品嚐的結果告訴大家

老師小結:糖果在水裏會變小,慢慢的沒有了,水會變甜。

三、集體操作,觀察糖果在水裏的變化

幼兒人手一粒糖果一杯温開水操作觀察

提醒幼兒注意不把水潑掉,提醒幼兒有耐心。

科學活動教案 篇18

學習目標:

1、學習觀察並描述蔬果的顏色變化,發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用圖畫做記錄。

3、認識和感受一星期的排列順序,發展數理邏輯能力。

活動準備:

1、提前把未成熟的香蕉、芒果和蕃茄放進神祕袋;把成熟的香蕉、芒果和蕃茄放進另一個神祕袋。

2、提前把未成熟的芒果和成熟的芒果分別切成小塊。

活動過程:

學習領域:

形式:小組

1、請幼兒輪流把手伸進神祕袋摸一摸,猜猜袋中放了哪三種蔬果。

2、出示神祕袋中的蔬果,請幼兒觀察並描述這些未成熟蔬果的顏色。

3、出示另一個神祕袋,請幼兒逐一抽出成熟的蔬果,向幼兒提問:

(1)兩個袋子裏的蔬果有什麼不同?

(2)你喜歡吃哪個袋子裏的蔬果?為什麼?

(3)你認為哪個袋子裏的蔬果會比較好吃?為什麼?

4、請幼兒分別嘗一嘗未成熟的芒果和成熟的芒果,向幼兒提問:

(1)兩種芒果的味道有什麼不同?

(2)什麼顏色的.芒果味道甜?

(3)什麼顏色的芒果味道酸?

5、把未成熟的蔬果放在籃子中,請幼兒觀察:幾天後蔬果的顏色會有什麼變化,並用圖畫記錄下來。

教師可以在星期一開展這個活動,在以後的每一天裏引導幼兒用圖畫記錄蔬果顏色的變化時,標註出記錄時間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從而幫助幼兒認識和感受一星期的排列順序。

活動評價:

(1)能描述蔬果成熟前後的顏色變化。

(2)能用圖畫做記錄。

(3)初步瞭解一星期的排列順序。

活動建議:

建議教師為每一位幼兒準備一個觀察記錄冊,請幼兒每天使用其中的一頁畫下水果顏色的變化,最後將這些記錄冊進行分享,看看大家的記錄結果有什麼變化。

科學活動教案 篇19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物體下落時的現象,對物體的下落現象感興趣。

2.能用記錄的方式和語言來表達觀察到的現象。

3.在探索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紙杯、積木、樹葉、海洋球、繩子、手帕、飲料瓶、橡皮,數量之和多餘幼兒人數。

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記錄單和筆。

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樣大小的手工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1、觀察一種物體的下落現象並清楚表達。

(1)提出任務。

教師: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沒那麼簡單”的挑戰遊戲。“沒那麼簡單”是什麼意思?(看上去很簡單,其實不簡單。)教師:我們知道在地球上物品往上一拋,都會(幼兒補充:落下來。)這個問題很簡單,但你注意物體落下來是什麼樣子的呢?又能説清楚嗎?

教師: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品落下來的樣子,等會請你來説説。

(2)教師操作,逐一讓物體下落。

(3)交流與總結。

幼兒交流。

教師總結:大家通過仔細觀察,我們注意到可落下來的聲音,有的觀察到了落下來的樣子,有的發現了落下來的速度。很棒!

2、觀察、比較兩種物體下落現象的不同,用記錄方式表達觀察到的現象。

(1)提出任務。

教師:我們今天的挑戰是“沒那麼簡單”,待會請你選擇兩樣物體,讓它們從同一高度同時落下,觀察它們落下的不同,並記錄下來。什麼是“同一高度同時落下”?下面三人一組做實驗,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好後請把物品整理好,把記錄單給我。(同一高度同時落下的規則。有了發現馬上記錄。幼兒有困難時,可讓其觀察同伴記錄,用符號記錄。)

(2)交流與總結。

幼兒交流自己的記錄。(教師可關注:幼兒創造性地用符號來表示自己的'發現。記錄下落速度的不同表現。)總結物體下落現象的相關因素。

教師:大家通過觀察、比較、記錄,知道了物體落下來時有許多不同。這些不同可能和什麼有關係?

可能與物體的輕重、大小、形狀以及風力有關。

3、探索讓同樣的紙出現不同的下落速度。

(1)提出任務。

教師:出示一張彩紙,使其落下。請你們用同樣的紙頭,使它下落的速度和我不一樣。三人一組,不搬椅子下去試試。

(2)幼兒操作。

當幼兒出現摺疊動作時,上前鼓勵,並與之比較。

除了摺疊,你還有不同的方法嗎?(撕開、團)

(3)交流與總結。

教師在總結時可以讓所有幼兒將變化後的手工紙與教師手中的手工同一落下,進行比較,鼓勵幼兒設法使紙落得快些。

4、結束。

在今天的挑戰遊戲“沒那麼簡單”中,你們表現的都很好,為自己鼓掌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20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鵪鶉蛋在鹽水中能浮起來。

2、學習用猜測、實驗、觀察、比較的方法進行驗證,進一步感知鵪鶉蛋在清水和鹽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實地記錄自己看見的東西。

活動準備:

透明塑料杯如干個藍色、紅色瓶子(鵪鶉蛋、水、鹽、記錄表)攪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我這裏有一個蛋寶寶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這個蛋寶寶放在水裏,會怎樣呢?"(出示實驗的材料,直接揭示課題並質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出示表格並介紹

"請你們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問號標記旁邊的藍色瓶子裏。再把動手實驗的結果記錄在小手標記旁邊的藍色瓶子裏。"(把整個記錄表格先完整地講解了,然後再指導幼兒先猜想了記錄,再進行實驗記錄,這樣效果就比較好,幼兒基本上都掌握了這樣的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記錄

四、簡單小結幼兒記錄結果。

請幼兒説説自己的記錄表,"你猜的是怎樣,結果又是怎樣呢?"(通過比較讓幼兒明白猜想和結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五、引出新的實驗課題

1、"剛才小朋友將蛋寶寶放在藍色的清水瓶子裏,發現蛋寶寶是沉在水底的,現在再給你們一個紅色的瓶子,還有一小杯鹽,怎樣讓紅色瓶子裏的水變成鹽水呢?"(這裏沒有直接出示鹽水,而讓幼兒自己來製作鹽水,給幼兒一個運用生活經驗的機會,並且可以觀察到鹽溶解的過程。)

2、幼兒操作,將清水變成鹽水。

3、"如果把蛋寶寶放在鹽水裏,蛋寶寶會怎樣?請你們先猜一猜,還是將你們猜的'結果記錄在問號旁邊的紅色瓶子裏,再去做實驗,然後把結果記錄在小手旁邊的紅色瓶子裏。"

六、小結幼兒記錄結果。

請幼兒説説自己的記錄表,"你猜的是怎樣,結果又是怎樣呢?"(在上一次的記錄中,還是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差錯,在第二次的記錄中,幼兒全部都記錄正確了。)

七、總結,活動延伸

1、"剛才,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蛋寶寶放在清水和鹽水裏有什麼不一樣?"(將幼兒所做的兩種實驗結果展示出來,進行總結,讓幼兒在視覺上再次用語言來表述,加深概念,也為下一步進行經驗的遷移作鋪墊。)

2、出示兩瓶水:一瓶鹽水,一瓶清水"猜猜看哪瓶是鹽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這裏讓幼兒充分想象,可以説出不同種區分的方法,可能幼兒對這方面經驗不多,基本上幼兒沒能説出多種方法來,不過有了上一個環節的鋪墊幼兒還是説出了用蛋寶寶放在兩杯水中以沉浮來分辨清水和鹽水,我覺得幼兒能想到用這個方法説明他們已經有了這個經驗。)

3、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東西放在清水裏沉下去,放在鹽水裏卻會浮起來?請你們回家後試一試,再把你發現的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標籤:教案 精選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