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做事的讀後感

校園1.68W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讀後感

關於做事的讀後感

今有篇《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文章令我思緒萬千, 文章的開篇寫道“朋友在辦公室的牆上掛着他自撰自書的條幅,上寫:豎起桅杆做事,砍斷桅杆做人。他説這是他的一次驚心動魄的經歷的結晶。”

接着追敍了他出去工作前最後一次和爺爺出海的經歷。中途起風暴了。爺爺命令孫子 “快拿斧頭把桅杆砍斷,快!”

當危險過去時,爺爺解釋道:“帆船前進靠帆,升帆靠桅杆,桅杆是帆船前進動力的支柱;但是,由於高高豎立的桅杆使船的重心上移,削弱了船的穩定性,一旦遭遇風暴,就有傾覆的危險,桅杆又成了災難的禍端;所以,砍斷桅杆是為了降低重心,保持穩定,保住人的生命,人 —— 是最重要的。”

孫子把爺爺的話記在了心裏。他的工作非常出色,得到了大家的擁護,職務也一再升遷。他説:“做事就像揚帆出海,必須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率,就像高高的桅杆上鼓滿風帆一樣;做人則要腳踏實地,無論取得多大成績,尾巴也不能翹到天上,無論地位多麼顯赫,也不能凌駕於他人之上,否則就會失去民心,失去做人的本分,終將傾覆於人民羣眾的汪洋大海之中。每當春風得意之時,我總會想起那砍斷的桅杆。”

這篇文章的寓意是很深刻的。可能人人都能夠在口頭上明白這個道理,而在實際行動中要做到並不容易。

高調做事決不是空談大道理,而是要從人民利益,國家的發展前途這樣的高起點來要求自己的工作,決不能夠馬馬虎虎,得過且過。要高水平,高質量地做好本職工作。青島港勞模許振超把對工作負責看作是對國家負責,對自己負責,他有句名言:“敬業先精業,做事先做人”這就是高調做人的典範。

低調做人並不是指膽小畏縮,唯唯諾諾,而是指為人不要小有得志便猖狂,動不動拿職務出來顯擺,拿職稱、地位等招牌出來顯擺,自我吹噓、自我表現,讓人不屑。

敢為人先,敢為天下先,以積極的心態和敬業精神去鑽研業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主動接受監督、敢於負責、勇於承擔責任,以高昂的精神面貌狀態去影響別人,感染別人;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尊重別人、與人為善、團結共事、謙虛謹慎、聞過則喜,有了成績不張揚,有了過失必改正。這就是我所理解的“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內涵。

【擴展閲讀篇】

讀後感,顧名思義,要先有"讀",而後才有"感"可言,它將閲讀與寫作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閲讀了一篇文章、一本書、一首詩 而後將自己的感受、心得、體會寫下來形成文字,就是讀後感。

注意點:

1、吃透文義。寫讀後感之前,索要寫的對象文章或者書籍要讀透,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如果讀不透,寫的時候就會東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

2、是自己在寫讀後感,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感悟。千萬不要説教別人,令人味同嚼蠟。我看過一個孩子的讀後感,從頭到尾除了概括引用原文之外,就是在對別人指手畫腳,搞了很多名言名句鑲嵌其中,滿以為光彩奪目,實則堆砌材料。讓人不願意讀下去。這是很多孩子寫作的共性。

一、首先了解"經典式"讀後感的結構模式

讀後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觀點、看法,"讀"與"感"之間,還要有"感點"前後銜接。因此,讀後感的中心一般結構模式可以如下圖所示:

述讀(前提)

發感(論證)

感點(橋樑)

結感(昇華)

在這個結構模式中,"感點"是關鍵,沒有了感點,讀後感也就失去了靈魂,也就無所謂"讀後感"。感點,就是你讀後最有感受的地方或者點。

在整篇文章中,感點在"述讀"與"發感"之間起着橋樑的作用,是結構全文的紐帶。"感點"承接"述讀"。讀後感的寫作,必須是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讀"是"感"的前提和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結果。"感點"也領起"發感",它是發感的依據。發感必須圍繞感點展開論述,對感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議論為主,突出一個"感"字。"結感"收束全篇,昇華感點,是"感"的歸宿。

注意:很多孩子的讀後感,複述完故事內容,就開始寫感,翻來覆去,就幾句話,就是多寫一點,也是不着邊際,一盤散沙,主要是缺乏"感點"這個橋樑,顯得很突兀,過度不自然,不順暢。

二、掌握"經典式"讀後感的寫法

第一步:擬主標題,這一部很重要。很多孩子直接寫《 xx》讀後感,別人讀的時候就引不起興趣,會想到這樣沒有主題的讀後感會不會浪費時間呢?如果有了一個非常醒目的標題,就會讓人有一種樂於閲讀的心思。所以,雖然也可以不要主標題,但是我還是建議擬主標題。過江龍進來的文章都學會了擬主標題,如:《愛是戰勝邪惡的天然屏障--讀《哈里.波特與魔法石》有感 》、《擁有一顆平常心--讀《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有感》、《謙虛功的基石-讀《謙以行善,金榜提名》有感 》等等。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個人擁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一樣,先是好看了三分呢。

注意點:標題一定要高度濃縮你的感悟心要。不要泛泛而寫,一定要結合感點,否則會弄巧成拙,貽笑大方。

第二步:述讀--引

講述:在通常情況下,要圍繞感點,引述材料。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簡述原文相關內容。寫這部分內容就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

注意點:1、在述讀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簡,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籍、文章的具體內容。

2、對於原文的述讀,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

3、篇幅較長的,只能夠是簡述與感點有直接關係的部分,而與感點無關緊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愛了。

4、"述讀"材料要精簡、準確、有針對性,這是讀後感成功的第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5、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了一半。這一部分如果拖沓宂長或者與主題不相符,就會讓人反感。

第三步:感點--議

議,就是緊承前一段"述讀"所引述的材料,針對材料進行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也就是中心論點。

注意點:感點的提出,要有與之相關的所讀材料。如果沒有述讀的這部分材料,感點就是無源之水,流而不遠;感點也只能是空發議論,泛泛而談。所以,不管述讀在感點之前,還是在感點之後,首先要有述讀的存在,其後才能有感點的成立

第四步:發感--聯

"發感"就是對"感點"--中心論點--進行論證。這一部分是讀後感的主體部分,是對感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感點的正確性,或正面論、反面證證明感點的合理性。

注意點:1、所擺的事實、所講的道理都要圍繞感點來展開,而不能遊離於感點之外。也就是你選的例子和所講的道理和感點要有共鳴,不能另立一個論點。否則,就會不知所云,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有一些孩子在聯繫實際的時候,所選的題材和 感點貌似相似,仔細一對比,表達的思想不一樣,這樣就讓讀者看不明白你在説什麼了,切忌。

2、發感還要聯繫實際,深入論證。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有時候還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

3、聯繫實際,要有針對性,必須緊扣感點,而不能泛泛而談,不能脱離感點隨意聯想,不着邊際。

第五步:結感--結

結感就是收束全文,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

注意點:1、不管怎樣結尾,都要與前面的幾個部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不能是橫空出世,説一些不着邊際的話。表決心式的結尾也行,但是容易落入俗套,有虎頭蛇尾的感覺。

2、要結得自然,順理成章收束全篇。或發人深思,或氣勢磅礴,或首尾呼應,暗合標題,都不失精彩。

標籤:讀後感 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