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學聯考語病答題技巧

校園3.78K

導語:關於大學聯考語病答題技巧,一個句子,如果多次出現“不”、“沒有”之類的否定詞,很有可能出現語病,即句子字面意義可能和要表達的意義正好相反。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聯考語病答題技巧

一、方法指津:

辨析語病的方法常有:

(一)緊縮法

先去掉句子的枝葉部分(定、狀、補),緊縮出主幹(主、謂、賓),看主幹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幹無問題,再檢查枝葉。如:"為了防止這類交通事故的不再發生,我們加強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其主幹是:"我們加強教育和管理。"主幹無問題,再檢查枝葉。這句的介賓短語緊縮後為:"為了防止不再發生。"顯然是動賓不搭配,"防止不"的意思是"應該"或"要",與下文明顯矛盾,造成語意不明。把"不"字刪掉,就通順了。

(二)語感法

調動語感,從感性上察覺語句的毛病,即按習慣的説法看是否彆扭。若彆扭,則再作分析比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如:"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困難,勝利攀登到了頂峯。"這個句子第一分句"不管……都極端不利",顯然不合習慣。"不管"後的內容應是不確定的,把"不管"改成"儘管",就通順了。

(三)類比法

有些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時拿不準。這時依照原句的結構再仿造幾個常用的句子。經過比較,問題就搞清了。如:"忠王李秀成臨刑時是不是表現得很英勇呢?從一些歷史資料看,並不是這樣。"乍一看不知對否,但仿寫一句就可以看清了:"你是不是很勇敢呢?從現實看,並不是這樣。"顯然,"這樣"含糊不清,表意不明,是勇敢還是不勇敢,尚未表述清楚,有些模稜兩可。因此可以推斷原句有語病

(四)邏輯法

有些句子從語法上找不到毛病,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這就是邏輯意義分析法。這要從概念使用、判斷、推理等方面考慮是否恰當,看語句的前後順序、句間關係是否合適。如:"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從語法上看,該句無語病。從邏輯上看,該句有語病。"仿造偽劣產品"是不合事理的,應該改為"仿造名牌產品"或"製造偽劣產品"。

二、答題技巧點撥:

認真細緻審讀每個選項,重點注意分析並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並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對於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調,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對於語序不當的句子,先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調的詞語或句子調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有多重否定或還有反問的句子,要將否定換成肯定來理解。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後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見詞語題。對邏輯概念方面的不協調,可以憑事理推斷。

(一)根據標誌詞查找語病

1.關聯詞使用的常見語病

一個語句出現了關聯詞,我們要想到,關聯詞搭配是否恰當,關聯詞是否放錯了位置等等。

如:①無論幹部和羣眾,毫無例外,都必須遵守社會主義法制。(1992年)("無論"是表無條件的關聯詞語,後面不能帶並列性的詞組,只能帶選擇性的詞組,"幹部和羣眾"應説成"幹部或羣眾"。)

②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困難,勝利攀登了頂峯。(93年)("不管"相當於"無論",故例②有與例①一樣的毛病,可以將"不管"改為"儘管"。)

③其實,細究起來,"華夏漢民族文化"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而並非是一個封閉的穩定的範疇。(2000年春季卷)("並非"意思是"並不是",後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是"了。)

2、介詞使用的常見語病

介詞的運用上,極容易出現語病。

如:①經過老主任再三解釋,才使他怒氣逐漸平息。(1992年)(前半句和後半句都有介詞,使得整個句子缺少主語,要或去掉"經過",或去掉"才使"才可以。)

②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並沒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賴和關懷中得到了力量,樹立了克服困難的信心。(1997年)("在"應改為"從",因為"在……中"這種格式常用來表時間或空間,而不表示來源或由來,漢語中表來源或由來的往往用"從……中"。)

③《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深受廣大消費者所歡迎,因為它強化了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在大限度的保護。(1999年)(介詞"所"是多餘的,因為"所"字結構是名詞性的,"深受廣大消費者所歡迎"即成了"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一是"廣大消費者"不能修飾"歡迎",二是"深受"後面應帶動詞或主謂詞組。)

3、並列短語使用的常見語病

並列詞組的運用上,常常犯有前後部分搭配不當的毛病。

如:①這個文化站已經成為教育和幫助後進青年,挽救和培養失足青年的場所,多次受到上級領導的表彰。(1993年)("挽救""失足青年"講得通,"培養""失足青年"則講不通)

②他馬上召集常委會進行研究,統一安排了現場會的內容、時間和出席人員,以及會議中應注意的問題。(1995年)("安排"後面是由四個並列短語組成的賓語,顯然,"會議中應注意的問題"不能與謂語"安排"搭配。)

③有關部門對極少數不尊重環衞工人勞動、無理取鬧、甚至毆打侮辱環衞工人的事件,及時進行了批評教育和嚴肅處理。(1996年)("批評教育和嚴肅處理"是並列詞組,但只有"嚴肅處理"與"事件"搭配,"事件"是不能"批評教育"的。)

4、包含詞使用的語病

(7)由於戰雲籠罩,伊拉克各大醫院藥品非常奇缺,很多傷員只能硬撐,形勢十分嚴峻。(語義重複)

説明:常見的包含詞使用還有"當前"和"當務之急"在用,"十分"和"酷"連用,"首開"和"先例"連用,"開始"和"正式"連用,"忌"和"不"連用,"十分"和"懸殊"連用,"防止"和"不"連用,"最初"和"初衷"連用;"目的"與"為之"連用,"之所以"與"因為"連用。"令人"與"堪憂","令人"與"震攝","過分"和"溢美","即將"和"欲"。

5、否定詞使用的語病

一個句子,如果多次出現"不"、"沒有"之類的否定詞,很有可能出現語病,即句子字面意義可能和要表達的意義正好相反。

如:①為了防止這類交通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加強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和"不再"形成雙重否定,表示肯定,恰與應表達的意思相反。)

②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惱怒,二忌睡前不可飽食,三忌卧處不可擋風。("忌"實際上相當於一個否定詞,後面再加上一個否定詞"不可",也形成雙重否定,使得句意與要表達的意思正好相反)

③雷鋒精神當然要賦予它新的內涵,但誰又能否認現在就不需要學習雷鋒了呢?(否定詞有"否認"和"不",另外還有一個反問詞,也相當於否定詞。這樣,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於一重否定,從而將意思搞反了)

④世界各大報刊、關於這起震驚國際體壇的事件作了詳細報道。(望見有"對"、"對於"、"關於"等介詞,檢查是否患虛詞使用不當)

6、雙面詞的使用

一個語句,若出現"能否"、"是否"、"有沒有""好壞"之類的兩面詞,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句子可能犯有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的毛病。

如:①電子工業能否迅速發展,並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去,關鍵在於要加速訓練並造就一批專門人才。(1993年)(前半句中"能否"是兩面詞,是從兩個方面來説的;後半句中"要"是一面詞,只是從"能"的方面來説的`,這就造成"一面對二面"的毛病。)

②機器質量的好壞,是保證生產安全的一個重要條件。(1995年上海卷)

③我們能不能培養出"四有"新人,是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也是教育戰線的根本任務。(1996年)

7、數詞的使用

①專家指出,我國西部廣大中國小在未來的5到10年左右,學生入學人數會快速上升至飽和。(約數詞"左右"多餘)

②看上去,他只有近20歲左右的年齡,那裏會有35歲?(重複"近"與"左右")

③這個鍊鋼車間,由十天開一爐,變為五天開一爐,時間縮短了一倍。(倍數詞使用不當,表降低,減少只能用分數)

(二)句式雜糅和中心語殘缺解讀

①如何才能讓全村老百姓都富起來呢?關鍵的問題是知識在起決定作用。(雜糅,去掉"是"和"在",在"知識"前加"讓"。)

②經過多方打聽,我們終於瞭解到這隻手提包的失主是你們學校一位女教師丟的。(雜糅)

③我國現行的公費醫療制度,醫患關係、病人的權利以及醫療的計劃事故鑑定仍然有許多亟待改進和完善。(缺中心語,加"的方面")

④出於對廣大農村學生進行課外寫作輔導,中國教育出版社最近新出版了一批關於寫作的新書,希望大家積極購買。(缺"的需要")

(三)短語語序排列

並列短語可按下列方法排序:

1、依時間先後排序

秋收、秋耕、秋種,都要忙完了。(秋季農作的先後順序)

2、依空間距離排序

牧女們騎着駿馬,健美的身姿映襯在藍天、雪山和綠草之間。(人們觀察事物由上到下的順序。)

3、依範圍大小排序

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範圍排序可由大到小,也可由小到大。此處為由小到大。)

4、依程序輕重排序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懷恨他們、憎惡他們、咒罵他們。(程序上一層強勝一層)

5、依情感流程排序

她沒有什麼法子讓一個有錢的體面人認識她,瞭解她,愛她,娶她。

6、依時局變化排序

和談失敗了,欺騙不行了,戰爭揭幕了。

7、依數目常規排序

有時使繁:用黑如潑,汩汩滔滔,雖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

8、依成績名次排序

中國、烏克蘭和俄羅斯分獲第二十七屆奧運會男子體操團體總分前三名。

9、依法定位置排序

黨委、人大、政府和政協四大家齊心合力抓經濟,帶領人民奔小康。

10、依對應承接排列

小琳的爸爸是醫生,媽媽是教師,哥哥是軍人,他們分別在自己的崗位上救死扶傷,教書育人,站崗放哨。

(四)解讀歧義

瞭解歧義產生的原因

1、用詞的原因

某些兼類詞運用不當會產生歧義。如"我要熱飯",形成歧義在於"熱"是視為動詞還是名詞。某些量詞(如兩個),即可限制人,也可限制物,往往也會造成歧義。此外,像"我去上課"、"雞不吃了"這類句子中,上語是施動還是受動,也往往形成歧義。

2、結果的原因

結構層次的切分或停頓不同,會產生歧義。如"熱愛人民的周總理",就屬此類。此外,像"學習文件"一類,對結構關係的理解不同(是動賓,還是偏正)就形成不同的語意。

3、語音的原因

輕重音不同,也會造成歧義,如"他一個早晨就寫了三封信",其中"就"輕讀,表明效率高;如果重讀,則表明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