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生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校園3.01W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生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生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國小生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1

“天宮課堂”第三課定於10月12日15時45分開始,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將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將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繼續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天宮課堂”第一課的太空實驗我還歷歷在目:“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而“天宮課堂”第二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離實驗,我們都知道,在正常環境下,水油是分離的;但在失重環境下水油分層現象消失了,實驗還演示了通過旋轉產生離心力實現分層的現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通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國小生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2

中國夢這個詞已經被我們大家熟知了,我一直在想中國夢應該是怎麼樣的夢呢?今天我終於知道了,因為今天我看了神舟十三號太空授課,我看到了我們強大的祖國,看到了我們中國人的強大。

此時我想説,我們的中國夢就是太空科學夢。太空是一個和我們生活的環境完全不一樣的地方,而我們人類的腳步已經開始大步前進了。對於太空的探索,一個國家的強大,科學技術一定要強大,而我已經看到了我們的祖國科學的強大,我相信我們中國會越來越強大。我將來也要為我們的祖國作出貢獻,因為這是我的中國夢,這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太空科學夢。

在這堂課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神奇乒乓球。因為乒乓球在地球上是在水面上浮起來的,無論你把它用筷子按到水底,也會飛速的浮上水面。而在太空中,乒乓球先是浮在水面上,用筷子按下去,它就在水裏沉下去,無論如何都浮不上水面。還有許多東西也讓我們大跌眼鏡,都是一些我們在生活中根本無法看到的現象。對於太空的步伐還在繼續,我希望未來我能成為一名宇航員,能夠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奇的外太空。

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知識,將來能夠探索宇宙。

國小生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

中國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藴含着獨特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優勢。“天宮課堂”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並採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

“天宮課堂”第三課將繼續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看了這一課之後,我學到了更多的有趣的科學知識,再一次被科學的魅力所震撼,同時為中國的航天事業感到驕傲。“少年強,則國強”,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首要任務——學習,學習使我們強大,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才能理解航天事業對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影響。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志存高遠、忠於祖國,努力做新時代具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愛國者。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敢於擔當、勇於奮鬥,努力做新時代具有責任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建設者。

新時代的青少年們,讓我們勤奮學習、錘鍊身心,努力做新時代具有過硬本領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

國小生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4

今天2022年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將開講,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將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本次授課將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中國航天員在40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太空試驗向人們展示宇宙魅力。他們的太空授課,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從中我也明白了艱苦的條件能錘鍊吃苦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應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遇到困難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

眾所周知,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我國航天人不畏艱辛,勇於攀登、奮發圖強,他們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別能吃苦能戰鬥能攻關的隊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傳承下去,必須靠廣大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天宮課堂”正是青少年航天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展現航天精神的好平台。

“天宮課堂”通過三位航天員惟妙惟肖的`講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離深入瞭解航天知識,直觀感受到科學的偉大奧妙之處。觀看完“天宮課堂”第二課,我受益匪淺,不僅認識到了航天事業的重要性,對學習科學的熱情也更加強烈了。“天宮課堂”使我從小樹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裏埋下了科學的種子,激發了我無盡的探索慾望!

國小生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5

太空授課更在於營造出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社會氛圍。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接受採訪時所説,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科學永無止境,探索不斷前行,在一個未知的廣袤領域,只有以謙卑的姿態、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奧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是當代中國人的重大歷史責任。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啃硬骨頭、涉險灘。要堅持推進創新,使科技創新成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要堅持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包容創新育人才,方能廣納賢才,為創新提供堅實支撐。科學永遠是一個國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程中,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熱愛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會理解、支持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歷史的潮流在呼喚年輕一代為科學而努力探索,但鼓勵他們奮發前行卻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太空授課的深層次意義便在於此。

探索任重道遠,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才有希望。激發學子對於未知世界的求知慾與渴望,樹立全社會為創新而奮鬥不息的信念,讓夢想張力無限。尋夢過程,無疑體現着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默默奉獻、堅定頑強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