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最新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校園2.2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最新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讓學生在明白平均分含a義和會平均分的基礎上,認識除法,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運用所學的關於除法的知識寫出除法算式,以鞏固對除法含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的'認識。

過程與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度

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知識,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課前準備】

學生:學具卡片。

教師:例5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

這兩天我們學習了除法,老師想看看大家學得怎麼樣,出個題考考大家,你有沒有信心應招兒?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用卡片擺93=3,然後同一小組裏交流所得。

2、把12個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4個。擺出來,並列了算式。

3、説出63=2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4、練習:

同組有在一起討論後,獨立完成練習四的7、8、9、10題。

第22頁的思考題,對於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幫助。

三、總結。

最新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認識時、分書本第76~7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1、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知道時針、分針時怎樣計時的;知道一時=60分。

2、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養成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3、培養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時針、分針時怎樣計時的,理解時與分的關係。

教學難點:看鐘表準確的説出經過的`時間。

教具:實物鍾、鐘面模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結合上課時間,複習整時。

談話:同學們,在一年級我們已經認識過鐘錶,(出示實物鍾)而且認識了整時,小朋友看現在是幾時?(上午9時)我們開始上課好嗎?

2、結合實際生活,引出分,介紹時與分的關係。

講述:要知道時間過去了多少小時多少分,就要看鐘表。鐘錶時計時的工具,全世界的鐘表跑得一樣快,學會了看鐘表,你就知道時間了。

今天,我們繼續認識鐘錶,認識時、分。(板書課題)

二、組織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時針、分針的聯動關係。

談話:時針和分針時怎樣走的,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在你的小鐘表上撥一撥,你就能發現了。撥撥鐘錶,説説你都發現了什麼?(學生邊撥鐘錶邊説自己的發現,教師及時評價)

學生可能會説:我發現了分針走的快,時針走得慢;我發現時針、分針同時走同時停,他們走得時間是一樣的;我發現當分針轉一圈時針從12走到1等。

總結:小朋友剛才撥鐘錶,發現了分針走得快,指針走得慢,當分針轉一圈時針從12走到1,因為時針分針同時走同時停,所經過的時間是相同的,你們真聰明1

2、認識鐘面上的大格、小格。

談話:12到1這兩個數字之間是一個大格。在你的鐘面上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大格?(學生數出有12個大格)

鐘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鄰的兩個點之間是一個小格,數一數一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學生數出有5個小格)

12個大格里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在你的鐘面上數一數或算一算,數完後和小組裏的同學交流一下誰數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總結:剛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了鐘面上一共又60個小格。我們還知道鐘面上又12個大格。時針和分針就是通過走多少個大格、多少個小格計時的。

3、認識時針、分針是怎樣計時的。

講述:我們在一年級已經學過時針從12走到1是1時,從1走到2也是1時,也就是説時針走一大格都是______?(板書:時針走一大格是一小時)

口頭練習:時針走2大格是幾小時?時針從12走到4,走了幾小時?

分針走1小格是1分。(教師板書,學生齊讀)

口頭練習:分針走2小格是幾分?走3小格呢?分針走幾小格就是幾分。

練習:

(1)分針從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2)分針從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3)分針從12走到8,走了多少分?

4、學生獨立操作,進一步感知1時=60分。

談話:剛才我們學習了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計時的,想不想在你的鐘表上撥一撥,看分針走了多少小格,時針正好走一大格?

談話:剛才大家看到分針走60小格,時針走1大格,分針走60小格是多少時間?時針走1大格是多少時間?這説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板書:1時=60分)

5、感受一分鐘又多長,教育學生要珍惜每一分鐘。

談話:一分鐘到底又多長,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1)一分鐘脈搏大約跳()次。

最新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操作的活動中,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發展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5、引導學生關心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

教學重點:

1、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瞭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具準備:各種秤、各種實物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爸爸媽媽做的什麼菜?老師最喜歡吃糖醋排骨,你們喜歡吃嗎?老師剛才從一位有名的廚師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説這樣做肉香味美,你們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樣配料的?

2、你們從配料表中得到了什麼信息,誰願意來説一説?

3、對呀!克與千克都是用來表示物體輕重的單位,我們把它叫做質量單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兩個質量單位:克與千克(揭示課題)

4、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的質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單位的,誰願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説一説。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來同學們對克與千克瞭解得可真不少,那麼下面你們來猜一猜你們桌面上的哪個物體大約是1克呢?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它大約就是1克呢?

對了,我們可以來稱一稱。

(2)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秤?

(出示盤秤、枱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師:你在哪見過這些秤?

師:同學們都沒見過天平,下面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體來天平上稱一稱(師邊幫助邊講解稱的方法)

同學們你們每個人都有一枚2分硬幣,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説説感覺怎麼樣?(很輕)稱比較輕的物體的時候,我們通常用“克”作單位。

(3)操作實踐:小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幣,輪流用手掂一掂體會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大約重1克?

(5)拿一袋鹽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個重一些?不許用秤稱,用手來掂一掂感覺一下你判斷的正確嗎?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學們,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用克來表示嗎?對了,還有千克,下面請小組內用手來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體。

那麼重1千克的物體還用天平來稱合適嗎?

(2)認識盤秤、彈簧秤:當指針指向1時,表示1千克,指向2時表示幾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稱幾千克的物品?指針指向小1,應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後的小5呢?(Kg表示什麼?g表示什麼?)

(3)用準備好的秤,小組來秤一秤1千克鹽後彙報,任意稱你身邊的物體。指名再來秤1千克的水果,裝在塑料袋裏掂一掂,再數一數有多少個?

(4)下面每個人都一手拿鹽,一手拿2分的硬幣,掂一掂感覺有什麼不同?把你的感受告訴小組同學。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兩個國際質量單位克與千克,知道了稱較重的物體一般用千克作單位。小明卻遇到了一道難題,你們願意用你學的知識幫幫他嗎?

(5)出示練習十八的第一題和第四題

C、千克與克的關係。

同學們猜一猜老師手裏拿的一袋精鹽是500什麼?再拿一袋,現在是多少克?一袋醃製鹽是1什麼?那麼我們可以説一袋醃製鹽和兩袋精鹽是什麼關係呢?他們之間加上什麼符號呢?

1千克=1000克1Kg=1000g

(等號左右兩邊表示的質量相等,但單位不同)那麼現在你説1千克裏有多少個1克呢?

小結:克與千克有着這樣的關係,下面我們就來腦筋急轉彎

出示練習十八的第五題

(三)鞏固練習、解決問題

1、判斷

(1)一個乒乓球約重15千克()

(2)小胖今年7歲,約重2千克。()

(3)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4)小紅的體重是35Kg。()

(5)一箱蘋果重300g。()

(6)克和千克都是長度單位。()

2、稱一稱

同學們,稱體重要用什麼秤?猜猜它以什麼作單位?(千克,人比較重)你知道自己的體重嗎?我們來稱一稱吧!

請三名同學上來,猜猜誰最重,誰最輕。分別稱出體重,找出最輕和最重的。

老師建議:希望瘦小的同學不要挑食,過胖的同學要科學飲食,人人爭取有個健康的身體,好嗎?

4、同學們的精彩表現吸引來了一頭可愛的小豬,緊接着來了一隻大公雞,大公雞還下了一個大雞蛋,它們來是想讓你們幫助它們解決一件它們的煩心事,你們願意嗎?一位糊塗的小朋友把他們的體重給弄混了,你們能為他們找到合適的重量嗎?

(四)質疑小結、概括評價:

1、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得高興嗎?,你有哪些收穫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2、概括:今天我們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比一比,認識了質量單位“千克”和“克”,而且能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麼除了今天認識的克與千克,你還知道哪些質量單位嗎?(可以向學生介紹斤、兩、公斤、噸)

(五)課後實踐

同學們回家後,量量你的身高和體重,再問問媽媽你出生時的身高和體重,製作一個自我小檔案,體會一下媽媽養育你所付出的艱辛,讓我們用成績來回報父母。

最新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課本第一冊《認識乘法》。

教學目標:

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知道乘法各部分名稱,瞭解乘法與加法之間的聯繫;

⒉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及實際操作能力。

⒊培養學生合作性、探索性學習品質和遷移類推能力;

⒋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的哲學思想。

一、課前談話(語速慢)

播放哪吒傳奇音樂,教師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哪吒傳奇》嗎?孫老師也特喜歡看,因為小哪吒是一個愛動腦筋而且勇於戰勝困難的人。這一節課上我們也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你們有信心迎接挑戰嗎?孫老師真佩服你們,小小年齡就很有自信心,我相信,你們一定能行!來,為自己加加油我真棒!我一定行!

小哪吒特別喜歡研究數學知識,他呀,寫了一首奇怪的數字詩,想欣賞一下嗎?(課件出示)

1

2、2

3、3、3

4、4、4、4

5、5、5、5、5

6、6、6、6、6、6

7、7、7、7、7、7、7

8、8、8、8、8、8、8、8

9、9、9、9、9、9、9、9、9

他的好朋友小豬熊總是記不住這首詩的內容,你們有什麼絕招趕快告訴它吧!比一比,看誰最能幹。

小結:這個方法真妙!小豬熊很快就記住了這首詩。用幾個幾來説相同的數,真是又快又準確。

好方法就要把它用起來噢!大家現在一定能記住這首詩了吧!來,讓我們一齊來説一遍。(做手勢)

二、探究新知

⒈分乒乓球,初步感知幾個幾。

⑴師:我們中國可是乒乓大國,在剛剛結束的第47屆世乒賽上,又一次獲得了可喜的成績。小哪吒今天也贈送了一些乒乓球給各組同學,到底有多少隻呢?想知道嗎?好,請各個組長帶領大家數一數,小哪吒要看哪個組表現最好吆!

(要求)一看哪組數的最準確,二呢要看哪組數的方法最多。

⑵各組彙報

師:説説你們組是怎樣數的?一共有多少個乒乓球呢?

引導各組學生按照我們組是個個數的,數了次,一共有隻的格式彙報,接着追問:將數的過程列成加法算式你會嗎?

師:這組小朋友説的真棒,表達得非常清楚,其它組也要這樣説噢!

表揚彙報得好的組長,讓其它組來學習。

師:你説得太多我都記不住了,你能想個辦法讓大家聽明白嗎?

引導得出6個2,3個4,4個3,6個2、12個1等情況,同時寫出總個數12,並針對彙報6個2、12個1等複雜情況,引導學生用幾個幾來敍述讓大家聽得更清楚。

(課件隨機點擊)

⑶讀算式

黑板上的算式你會讀嗎?誰來試一試?引導學生讀這些算式,強調用幾個幾相加來讀比較方便。

⑷觀察算式,發現相同加數

引出相同加數這一概念,並及時板書,並讓學生齊説。老師質:什麼相同,以示突出加數相同這一新概念。

⒉由特長算式,引出乘法

⑴可愛的小豬熊和小哪吒今天他們準備搞一場寫加數相同的算式競賽,可好玩了!你們想參加嗎?那這邊的小朋友是可愛的小豬熊隊,口號是豬熊豬熊力量無窮。那這邊的小朋友做調皮的小哪吒隊!口號是哪吒哪吒把你嚇傻。你們真的很勇敢,看誰能獲得冠軍,(課件點擊頭像)比賽開始。

請聽要求:每小組只推選一名選手參加比賽。但這名選手的寫字速度要快!

(課件出示)第一輪:

請聽題:哪吒隊2個5相加,小豬熊隊5個2相加;(要寫出結果)

⑵宣佈比賽結果,説説比賽的體會,反思比賽的過程。

下面我宣佈小哪吒隊獲勝!頒發獎狀(課件演示)

哎!我就奇怪了!小豬熊隊怎麼就輸了呢?

歸結為豬熊隊沒取勝的原因是加數的個數多,式子長。

⑶發明符號

質:這個算式真的很長。(板書:2+2+2+2+2=10)哎!我們能不能發明一種神奇的符號,將這很長的式子來一次減肥變短呢!小朋友們你能發明這樣的符號嗎?

小結:1、數學可離不開猜想喲!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長大了肯定是一個很厲害的發明家。古人很早也發明了一種符號叫乘號。想聽聽他的自我介紹嗎?

2、瞭解得真多,連乘號都知道啊!對!這種神奇的符號就叫乘號!想和它交朋友嗎?先聽聽他的自我介紹嗎?

(4)(課件出示)錄音內容:小朋友們好,我的'名字叫乘號,我今年已經三百七十幾歲了,我出生於1631年,是英國的數學家奧特雷德發明了我,我能簡便的表示幾個幾相加的算式,不管它有多長,我都能讓他變短。

(5)讓學生聯想:觀察乘號,説説這像什麼呀?(拼音X,做錯題的X,睡斜的加號等)你能用手比劃一下嗎?

⒋將加法算式改為乘法算式。

⑴這道式子太長,怎麼將乘號用上去呢?有誰知道的?

請大家看,引導:這兒有幾個2,5個什麼,寫上5和2後,老師:現在我們只要輕鬆地把這個新朋友請到這個新家來就可以啦!這就是乘法裏的乘號。(板書:乘號)52是哪道算式變來的?對!52也就是表示5個2相加。那麼它的結果是多少呢?(板書:10)你是怎麼知道的?

⑵指導讀算式

有誰會讀這個算式?齊讀一次。

乘號和加號是一對很好的朋友,學乘號可別忘了加號喲!要學會把他們聯繫起來。把這兩個算式一起讀一下。你有什麼想説的?哪道讀起來更簡單些呢?

⑶25出示

調皮的小豬熊呀很不服氣,他終於也掌握了其中的竅門,變成了另外一道乘法算式。想知道嗎?眼睛閉上不準偷看喲!。板書:25=

眼睛睜開,看一下,你發現了什麼?對!他們只是調了個個兒。2乘5也表示5個2相加(用手勢提醒)。那麼他的結果是多少呢?(10)你是怎麼知道的?

你們看,5個2相加可以寫成(學生説出兩道乘法算式),對這兩道乘法算式也都表示5個2相加。他們只是位置不同而已。齊讀黑板上的板書。

⒌介紹乘法的各部分名稱

師:加號兩邊的數叫加數,那乘號兩邊的數我們就叫(板書:乘數乘數)前面叫後面也叫加法的結果叫和,那乘法的結果叫(板書:積)他只不過比和多了兩條腿。小朋友們説得真棒!這麼快就認識了乘法

最新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現實情境,使學生在實際操作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新知和學好數學的慾望,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摸、找、畫、説、拼等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並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及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協作精神,在拼圖實踐活動中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與討論,使學生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初步認識什麼樣的圖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能根據它們的特徵從具體的情境中辨別出這四種圖形,初步運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教學過程

活動一運用現實素材引入新知。

師:我們學習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説説日常生活中你所見到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同學們也可以看看我們上課的這個禮堂的周圍有什麼形狀的物體。

生:在老師的講台上有長方體,有正方體,還有圓柱體。

生:講台上的黑板是長方體。

生:易拉罐是圓柱體。

生:我的筆盒是長方體。

師:你們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體,請找出你喜歡的物體。

(學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歡的物體)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拿的是什麼形狀的物體

生:我拿的是長方體。

生:我拿的是圓柱體。

生:我拿的是正方體。

生:我拿的是三角體。

師:你為什麼説這是三角體呢

生:因為這個物體有一個面是三角形,所以我就叫它三角體。

師:你能給它起這麼一個名字真不錯,其實這個物體叫三稜柱。

(教師根據學生所拿出來的物體,隨機性地在黑板上粘上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

師:這些都是我們自己認識的物體,請小朋友摸一摸這些物體的.面,有什麼感覺把你的感覺告訴同組的小朋友。

(學生摸各物體的面,並和同組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感覺)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有什麼感覺。想説的就站起來説。

生:我覺得這些面摸起來滑滑的,如果不小心,它還會從手上掉下來。

生:我覺得這些面摸起來冰冰的。

生:我摸的是圓柱,它的上下兩個面摸起來感覺平平的,中間這個面摸起來是圓圓的、彎彎的。

師:小朋友通過摸一摸,發現這些物體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圓圓的、彎彎的,也就是曲的。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平面圖形。

(教師出示課題:認識圖形)

評析學生在上學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在導入新課的活動中,教師並沒有侷限於書本,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來選擇學習的素材。教師所選的素材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物品,這些形狀多樣的素材,體現了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和信息的多樣化,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這樣就激發起學生探究新知的強烈慾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教師創設了讓學生看一看、説一説、找一找、摸一摸的學習活動,既注重讓學生以自己內心的體驗來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又使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實物(模型)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在下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更好地體驗出面在體上,作了很好的鋪墊。

活動二感受面從體得。

師:哪一位小朋友知道長方體的面是什麼圖形

生:(齊)長方形。

師:對了,我們可以從長方體的一個面上找到長方形。(從長方體的一個面上拿下一個長方形紙片,貼在黑板上長方體模型的旁邊,並板書:長方形)

師:下面請每個小朋友從桌面上找一個長方體。

(學生動手找)

師:請把你找到的長方體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有的學生舉的是教師給的學具,有的學生舉的是自己的書或筆盒)

師:你能從自己手中的長方體上找到長方形嗎找找看。

(學生認真地從自己手中物體的面上找長方形)

師:誰找到了

生:我從這塊橡皮上找到了長方形。

師:在哪兒呢你能摸給大家看看嗎

生:(邊説邊摸)在這裏。

師:還有誰找到了。

生:我在筆盒上找到了6個長方形。

師:你真了不起,在長方體上找到了6個長方形。其他的小朋友呢

生:(齊)找到了。

師:好,下面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找到的長方形。

(學生認真地摸自己找到的長方形)

師:好,大家都很能幹,都能從長方體上摸到長方形,那麼你們能不能從其他的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呢

生:(齊)能!

師:好。大家找找看,並把你找到的圖形和同組的小朋友説一説。(學生從物體的面上邊找圖形邊告訴同組的同學找到了什麼圖形)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麼圖形

生:我在圓柱上找到了圓形。

生:我在正方體上找到了6個正方形。

生:我在三稜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我在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生:我在三稜柱上找到了三角形,還找到了正方形。

師:這個小朋友真能幹,在同一個物體上找到了兩種不同的圖形。

師:剛才大家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正方體的一個面上拿下一張正方形紙片,貼在黑板上正方體模型的旁邊,並板書:正方形)從圓柱上找到了圓。(從圓柱的一個底面上拿下一張圓形紙片,貼在黑板上圓柱模型的旁邊,並板書:圓)從三稜柱上找到了三角形。(拿出一張三角形紙片貼在黑板上,並板書:三角形)

師:(指着貼出的圖形)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圖形,認識它們嗎

生:(齊)認識。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有什麼不同

生:一種是形,一種是體。

生:長方體突突的,長方形扁扁的。

生:長方體能站起來,長方形站不起來。

生:正方體有6個面,正方形只有1個面。

師:大家都很了不起,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都是平平的,它們都是物體的一個面。

評析在此教學活動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從一個長方體物體上找長方形。接着讓學生從各種各樣的長方體上找出不同的長方形,之後,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那麼你們能不能從其他的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呢

體現了教師先扶後放的策略,有效地突破了學生探索的難點。教師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想像力,學生通過觀察、觸摸等活動,將原有的生活經驗數學化。教師還注重了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了從體上找面的方法。教師又通過引導學生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異同,深化了對兩類圖形特徵的認識,使學生從具體實物操作和形象感知發展到抽象地認識圖形,進一步體驗到面由體得和體與面之間的區別與聯繫。特別是通過讓學生充分參與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能力、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最新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並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2.能力目標: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思想和方法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初步感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

3.思想教育目標: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在交流中養成傾聽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內容

第19~20頁

教學、學具準備

教具:課件(小朋友遊戲圖),寫有解決問題的課題題目。用來進行小組評價的三星(智慧星、創新星、合作星。)

學具:每組1塊小黑板,1枝白板筆。用來進行學生自評和互評的小印章。

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師: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我們班來了好多小客人,讓我們一起請出他們吧!

(出示課件:學生活動圖)

2.提問:你都看到了什麼?在小組裏説一説,然後指名回答。

學生可能説: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有的在準備踢足球,有的在玩丟手絹的遊戲,有的在玩捉迷藏的遊戲。

3.教師:這些小朋友正在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呢!你能根據他們的活動提出數學問題嗎?(學生會自信地説:能。)

這麼有信心呀?那就發揮你們小組的力量,根據活動中已告訴的信息試着提出數學問題,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提的問題最多最好?

4.小組合作提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既能提出關於加法的問題,又能提出關於減法的問題。)

5.小組彙報學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拉近畫面並出示問題。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生1:丟手絹的活動中,有8個女同學,有6個男同學。我們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個同學?

生2:我們來看踢足球的活動,要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提出的數學問題是:還要來幾人?

生3:我們來看捉迷藏的活動,13個同學玩捉迷藏,這裏有6人,我們提出的數學問題是:藏起來幾人?

6.教師:同學們提出的這三個問題都很好,你們能不能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呢?(學生會很自信地説:能。)

教師:那我們就進行一個小小的比賽,看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請每個小組任選一個問題來解答。

(分組解決問題,把算式寫在小黑板上。)

教師:老師剛才到小組中去,看到同學們合作得非常好,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哪個小組願意説給大家聽。

7.小組彙報。(採用學生互相提問的形式,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a.學生:我們組解決的是捉迷藏的問題,列出的算式是;13-6=7

學生1:你為什麼用減法?

學生2:因為要想知道藏起來幾人,必須從參加捉迷藏的13人中去掉找人的6個人,剩下的就是藏起來的人數,所以用減法。

學生3:算式中的13、6和7分別代表什麼?

學生4:13代表玩捉迷藏的總人數,6代表找人的6個人,7代表藏起來的人數。

b.學生:我們組解決的是踢足球的問題,列出的算式是:16-9=7。

學生1:你為什麼用減法?

學生2:因為要想知道還要來幾人,必須從要參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經來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還要來的人數,所以用減法。

學生3:算式中的16、9和7分別代表什麼?

學生4:16代表要參加踢足球的總人數,9代表已經來了的9人,7代表還要來的人數。

c.學生:我們組解決的是丟手絹的問題,列出的'算式是:8+6=14

學生1:你為什麼用加法?

學生2:因為要想知道玩丟手絹的一共有多少個人,必須把8個女同學和6個男同學合起來,就是總人數,所以用加法。

學生3:算式中的8、6和14分別代表什麼?

學生4:8代表要女同學的人數,6代表男同學的人數,14代表參加丟手絹遊戲的總人數。

這個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學習小組進行評價,能夠説明白的小組可以得到合作星。

[利用教材主題圖提供的信息資源,通過課件,創設動態情境,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自然地引入了新知。在學習新知部分,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新知,引導學生通過組內合作學習、組間相互彙報、交流、提問、評價等形式,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利用已有知識經驗來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

鞏固反饋深化新知

1.看到同學們這麼聰明,小動物們也想來我們班作客,都等急了,讓我們再把小動物請出來,好嗎?(課件出示:第20頁的小動物圖)

2.都有哪些小動物呀?(生:有小鳥、小鹿和小魚。)

看着這幅畫面,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小組討論。)

3.小組彙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書問題。(這時,每當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課件中可以把學生提問的部分閃動幾次,以此讓學生進一步的明確所提問題。)

a.樹上還有幾隻小鳥?

b.草地上還有幾隻小鹿?

c.還有幾條小魚?

d.飛走了幾隻小鳥?

e.跑了幾隻小鹿?

f.遊走了幾條小魚?

4.你能又對又快地解決這些問題嗎?請你拿出練習紙自己完成。

5.集體訂正,同學互評。

知識應用體驗成功

教師:同學們真是了不起,能用數學知識解決這麼多問題,而且做得又對又快。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許多數學問題,比如我們的教室裏就藏着很多數學問題,你能發現嗎?

和同桌説一説(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身邊的事物提出數學問題。)

例如:

1.觀察小旗。

2.觀察其中兩個組的人數。(可以按組來分,也可以按男女來分)

小結

1.教師提問: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有什麼收穫?

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説一説。

2.教師總結:今天這節課同學們上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這麼多問題,都是用的什麼知識?(數學知識),用數學來解決問題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出示課題:解決問題)數學知識可真重要呀,我們一定要學好它、用好它。

[評析:通過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數學問題,真正實現了本節課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目的,進一步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中獲得成功體驗,對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幫助。]

提出課後建議將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延伸

最新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會寫、讀乘法算式。

難點:使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20根小棒。

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出示遊樂場圖

師:小朋友們注意看圖,遊樂場不少小朋友都去過,那裏有不少的數學知識,動一動腦筋把它們找出來。先看圖上的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在做什麼?

學生觀察畫面,自由發言,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引導。解決問題

算一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過山車上坐了多少人?5個小吊車的車廂呢?

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4.師:小朋友們,要分別算出玩各種遊戲的人數,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其他方法嗎?那麼就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尋找。

新課

擺圖形遊戲

要求:A用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所學過的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B擺好後,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C同桌交流,把算式寫在紙上。

引入乘法

指名學生説加數相同的算式,教師板演。

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們的共同特點:每個等式中的加數都相同。

師:算幾個相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外,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乘法。(板書課題)

以3+3+3+3+3+3=18為例,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師: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麼?(6個3連加的和是18)

師:求6個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教學乘號的寫法)

師: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63=18讀作六乘三等於十八.用乘法算6個3連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寫加數3,寫件36=18這個算式怎樣讀(板書)

4..嘗試

請學生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同桌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指名回答,完整板書。

5.小結:比較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得到:求幾個相同數連加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練習.

指導讀書P46上半部分,並質疑。

書P46做一做

讓學生説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在盪鞦韆

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指名校對,並説説算法及想法。

3練習九第1題

看清圖意,獨立完成。

組織交流。

4.練習九第4題.

觀察圖意,確定()裏分別填幾。

獨立填寫乘法算式及讀法。

指名校對。

5.乘法算式的讀法與寫法

(1)45635224

33265543

開小火車讀、齊讀等形式。

(2)5乘42乘74乘89乘1

指名4人板演,其餘寫在紙上,並校對。

6.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改寫成乘法算式?指它寫出來。

4+4+43+5+76+6+6+62+2+2+2+2+2

四.小結。

1.這節課你學習了什麼知識?

2.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課,每個小朋友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知識。

五.作業

《隨堂練習》P31

最新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頁例l和例2做一做和練習一的第l~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知道有餘數的除法含義,初步掌握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試商。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按照例1製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盤子圖片、磁性黑板;每個學生準備1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出示教科書第1頁上的複習題.

(1)()裏最大能填幾(學生填後共同訂正。)

(2)用豎式計算除法。(出示兩道除法豎式)

訂正筆算除法時提問:除法豎式裏,哪個數是被除數?哪個數是除數?哪個是商?並指名學生説一説筆算的計算過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教師出示6個梨和3個盤子圖,説明題意:要把這6個梨平均分到3個盤子裏,應該怎樣分?(指名學生實際分一分,分兩次恰好分完.)

教師;誰會列式計算?(指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先列橫式,然後用豎式計算.)

計算後,教師指着豎式提問:在被除數6下面寫的6表示什麼?(表示分掉的6個梨。)在橫線下面為什麼寫0?(因為6個梨都分完了,一個也不剩。)

(2)教師又出6個梨和7個盤子圖,説明:要把這7個梨平均分到3個盤子裏,誰會分?(指一名學生分實際分一分,分兩次後,還剩一個。)

教師:剩下的一個梨,如果繼續分,每個盤子還能再分到1個梨嗎?(不能。)這説明7個梨要平均放到3個盤子裏,每盤分到2個,還剩1個。

教師;怎樣計算呢?因為是平均分,還要用除法計算.(板書:73=)

(3)豎式的寫法。(指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被除法是幾?寫在什麼地方?除數是幾?寫在什麼地方?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麼商是幾?寫在什麼地方?

教師進一步提問:有3個盤,每盤放2個梨,實際分掉了幾個梨?那麼在被除數7的下面應該寫幾?(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6。)

7個梨,分掉6個,有沒有剩餘?在豎式裏應該怎樣表示呢?

教師着重説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要寫1,剩下的這個1,我們叫它餘數。(板書:餘數)

(4)橫式得數的寫法。

教師:經過計算知道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在等號後面寫2。還剩1個,就是餘數1;為了分清商和餘數,在商的後面先點六個點,再寫餘數1,讀作商2餘1,大家一齊讀一啟遍商2餘1。

像這樣的除法,求出商後還有餘數,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2.做一做下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每人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擺在課桌上,指名學生説每份分得幾根,還剩幾根。

讓學生用豎式計算,教師巡邏指導。

訂正時,着重提問:商2以後,被除數下面要減去幾?8是怎樣算出來的?橫線下面得幾?怎樣算出來的?表示什麼?橫式應該怎樣寫?怎樣讀?

3.教學例2。

出示橫式385=後,指名學生口述怎樣寫豎式,教師板書。

寫出豎式後,着重教學怎樣試商。

教師:先想5和幾相乘的積接近38,又小於38,商6行不行?(不行,因為5乘6的積是30,38減30還剩8,每份還可以再分到1,説明商6小了,所以要商7。)商8行不行?(也不行,因為5乘8的積是40,40比38大,説明商8大了,只能商7。)實際教學時,只要發現商小了或商大了這兩種情況中的一種,能夠找到恰當的商就可以了。最後,引導學生寫出完整的豎式和正確的橫式。

4.引導學生分別比較例1和例2中的餘數和除數,讓學生找一找有什麼共同點,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

教師小結:計算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5.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

先引導學生看圖和下面的算式,弄清題意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課堂練習

做練習一的第1題、第2題和第3題。

四、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在除法中示出商以後,還有餘數的,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計算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最新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求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學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2、通過操作、觀察和討論,初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教學,向學生滲透比較思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解答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應用題.

難點:理解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學會分析這類應用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學習新課

1.師:同學們好!今天老師走進教室,發現值日生把教室打掃得真乾淨。我很想知道我們班與別的班級相比較,衞生成績處於第幾名?

生:第二名。

生:第一名。

2.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全校衞生評比表。(出示表格)

生:我們班最多16面。

師:用統計表很容易看出各班的衞生成績。

3.師:那你還可以知道其他班得紅旗情況嗎?(表格下面被樹遮住)

生:二(2)班比我們班少3面,

生:二(1)班比我們班少5

最新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瞭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用科學。

3.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1.瞭解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經過。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覆蓋式投影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質疑激趣。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瞭解課文敍述順序。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2.每個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

3.瞭解課文敍述順序。

三、深入探究,讀懂課文第一部分。

1.讀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話説為什麼要撈鐵牛?

2.鐵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沒有打撈工具?有沒有科學簡易的打撈方式?

3.指導讀句子,加深理解。

4.再讀第一部分。學生評議。

四、學習第二部分:撈鐵牛的準備工作。

1.同學們通過自讀,已經知道了人們為什麼要撈鐵牛。思考第二個問題:怎樣撈鐵牛?我們先來看看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請大家自由讀第三自然段,並用筆畫出重點詞語。

2.學生自由朗讀,圈畫重點。

3.師生交流,概括出要點。

4.用覆蓋式投影片再現這次的準備工作,再請學生按順序簡要複述準備工作。

5.讀懂了這一部分,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小結。

五、書寫生字詞。

六、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查閲課外書,查找懷丙和尚的故事或有關水的浮力的課外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