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最新

校園4.85K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最新,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最新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最新1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中秋節快到了,三江的月餅師傅正在忙着做月餅,瞧!新鮮的月餅出爐了

1、(出示9個月餅)請大家一起來數一數,這堆月餅有幾個(9個)那麼9個月餅最接近幾十呢?(10)我們也可以説9個月餅大約是10個。(學生跟讀)

2(出示43個月餅)這堆月餅有幾個呢?你能一下子數出來嗎?請大家估計一下,這堆月餅大概是幾十個?教師宣佈正確答案43個月餅,43最接近幾十?我們也可以説43個月餅大約是40個

3、那麼64個月餅我們也可以説大約是多少個月餅呢?86個月餅呢?

揭示課題:象剛才這樣把一個準確數看成大約是幾十,這就是估計,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用這個知識來學習加減法的估算。

二、探究加減法的估算

1、這幾天到三江買月餅的人可多了,你瞧!這3種月餅是最受大家歡迎的,(出示豆沙月餅28元,蛋黃月餅43元,水果月餅24元)

2、你能向小朋友介紹一下這些月餅大約是幾元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大約是30元,大約是40元,大約是20元)

小朋友們真能幹,那你能根據剛才估計的數據,幫老師算算買豆沙月餅和水果月餅大約是多少元嗎?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你還能象老師一樣來提問嗎?

3、四人小組討論:

現在方老師帶了100元錢去買這3盒月餅,你幫老師想想,我帶的錢夠嗎?為什麼夠呢?把你的想法在組內交流一下

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方法嗎?

方法一:豆沙月餅大約是30元,蛋黃月餅大約是40元,再加上水果月餅大約是20元,三樣加起來大約是90元,所以100元夠了。(板書:30+40+20=90)

方法二:3盒加起來是95元,所以100元夠了。

方法三:100元錢,買豆沙月餅後,大約還剩下70元,買水果月餅後大約還剩50元,最後買蛋黃月餅,大約還剩10元(板書:100302040=10)

方法四:100元錢,買水果月餅後,大約剩80元,買豆沙月餅後,大約剩50元,所以買蛋黃月餅夠了。

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現在請你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方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小結:剛才我們小朋友想出了這麼多方法,大家都是先把準確數估計成幾十然後再進行估算,這樣計算起來比較方便,象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

三、練習應用

1、四一班和四2班同學準備在中秋節晚上舉辦一箇中秋晚會,要同學們報名參加,四1班有39人報名,四2班有42人報名,請問(1)大約有多少人蔘加這個中秋晚會?你會估算嗎?(2)四(1)班比四(2)班大約少幾人?

2、四一班和四2班同學為了佈置晚會場地可忙壞了,晚會計劃要做70朵紙花,現在四(1)班已經做好了27朵紙花,四(2)班已經做了44朵紙花,請問大約還要做幾朵紙花呢?

3、剛才我們用估算的知識解決了中秋晚會的問題,在數字王國裏也要用到估算,請你估算一下,下列哪些算式的得數比80大

31+52 9011 38+39

請小朋友拿出課桌裏的紅卡片和黃卡片,如果是大於80就舉紅卡片,小於80就舉黃卡片

5、國慶節也快到了,小朋友打算怎樣安排國慶節呢?是啊,青年旅行社決定在國慶期間組織50人去杭州西湖旅遊,為了讓遊客玩得高興,旅行社還特別設計了划船活動,這裏有3種船:

大船:限乘42人

中船:限乘23人

小船:限乘9人

現在有50人,旅行社打算租兩條船,可以怎樣去租呢?小組討論交流

根據小組討論與交流,設計多種乘船方案

1、大+中

2、大+小

3、大+大

為什麼可以租一條大船和一條中船呢?50人夠坐嗎?

為什麼可以租一條大船和一條小船呢?

小朋友想出了3種方法,租一條大船需要租金43元,租一條中船需要租金28元,租一條小船需要租金19元,這3種方法哪一種最省錢呢?(同桌交流)

請學生用手勢表示,説説為什麼,大約要花多少錢?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今天這節課我們用估算的知識解決了很多問題,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時候要用到估算,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課後反思:

?加減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教材在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教學中安排了加減法的估算一小節,這是估算正式教學的開始。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媽媽要買三種生活用品,帶100元錢夠不夠這一生活情境,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學生了解估算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們可以用它簡潔、迅速地解決某些問題、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思想。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體現估算方法多樣化,並能解釋估算的過程。

因為估算是非常貼近實際生活的,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會應用,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以即將到來的中秋節為主線貫穿整節課。將本課的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入到估月餅,買月餅,中秋晚會等生活情境中。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讓學生學會估數。在估算中,估數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新課引入環節,我先讓學生數數數量比較少的月餅,然後出示一堆數量比較大的月餅,讓學生意識到當數量很大,很難準確數出來的時候就可以估計一下,從而引出大約,學會將準確數估計成大約是幾十。

2、討論交流,探究加減法的估算。由於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估算。以往的精確計算已經在學生腦海裏深深紮了根,因此不免給本課教學帶來一定的負遷移,所以在設計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説説買蛋黃月餅和豆沙月餅大約需要多少元,然後讓學生提一提類似的問題,通過這些簡單的估算使學生先對估算有一定的認識和體驗,然後再讓學生思考老師帶100元去買這3盒月餅,帶的錢夠不夠這一問題。在討論交流中激發求易思維,體現估算方法的多樣化。這樣由淺入深的設計,使學生易於接受,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時需要進行精確計算,有時根據實際的需要只要估算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估算能使計算比較方便。

3、聯繫實際,解決問題。充分讓學生用估算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

本節課我始終圍繞中秋節這一主線展開,由估月餅,到買月餅,再到中秋晚會,這些情景都是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富於濃厚的生活氣息,能使學生輕鬆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去積極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爭着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提高學習興趣。

2、體現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個性化。

在探究100元錢買三盒月餅夠不夠這一環節,學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用連加的方法估算的,也有的是用連減的方法,也有的用加減混合的方法進行估算,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勵。當出現了5種方法後,再讓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一種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體現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學法來理解數學、運用數學。

本課還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比如:在練習環節,讓學生估算一下哪些算式的得數比80大,請學生通過舉牌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有個別小朋友舉錯了牌,還有包括後來的租船問題,讓學生探討哪種方法最省錢的時候,有3個小朋友舉了紅牌,我想這時我應該及時問問他們為什麼要舉紅牌,使他們自己發現錯誤,找到解題的正確方法。現在我這樣一帶而過,明白的小朋友是明白了,可不明白的還是不明白,沒有很好地關注學生的發展。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最新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並學會根據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過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觀念,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體驗到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趣激學

1、師:孩子們,今天有這麼多的老師來聽我們的課,你們緊張嗎?(緊張;不緊張),那請轉過身去,舉起你們的右手,向老師們打個招呼:(老師們好!)再舉起你們的左手向老師們問好;(老師們好)舉起你們的雙手,高呼(歡迎你們!)。好,孩子們真乖!請轉過身來,坐下。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大象嗎?是在哪見過的。

有四個盲人,他們也想知道大象長得什麼樣子,讓我們來聽一聽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們,他們摸到的是幾隻大象嗎?那為什麼得出的結論不一樣呢?他們分別是從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請看大屏幕(課件展示大象圖),請同學們分別説出這是從大象的哪一個位置所看到的圖形?

(板書:前面-後面-側面。)

2、掲題:雖然都是一隻大象,但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師:四個盲人因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説成了蘿蔔,扇子、柱子和繩子。那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嗎?

二、觀察物體,順思導學

1、確定方位。

師:下面我給每個小組分發一位新成員——儲錢罐,你們喜歡嗎?那就請它們分別坐在你們位置的中央。下面請坐在儲錢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揮揮手;請坐在儲錢罐後面的小朋友揮揮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讓學生分清前後左右。)

師:我知道了,你們就分別坐在儲錢罐的前後左右。

2、觀察儲錢罐。

(1)在自己座位上觀察。

師:從你這個位置上看到了儲錢罐的什麼?

學生彙報

師:其他同學觀察的結果也是這樣嗎?有補充嗎?

(2)交換位置再觀察

師:剛才你們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了可愛的儲錢罐,現在咱們換換位置再觀察。好嗎?儲錢罐前面和後面的同學換換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學也換換位。準備好,輕輕地換。(學生起身換位。)

師:現在你又在儲錢罐的哪邊?仔細觀察,你看到的儲錢罐是什麼樣子的?

學生彙報

師:我想採訪坐在儲錢罐前面和後面的同學,現在的位置看到的儲錢罐和你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學生彙報

師:哪兒不一樣呢?

師:哦,從前面和後面看儲錢罐是不一樣的。請問儲錢罐左邊和右邊的同學,你們可要仔細看了,你剛才看到的和現在看到的相同嗎?

學生彙報

預設:有的同學會説一樣,有的同學會説完全不一樣

出現矛盾衝突時,學生再次觀察儲錢罐左右兩邊,並在組內討論。

小結:從左邊和右邊觀察儲錢罐是不是一樣呢?(學生齊聲:不一樣!)你們從細節觀察並解決了問題,好樣的!從儲錢罐的前面和後面看是不一樣的,從左邊和右邊看也是不一樣的。

從前後左右觀察小豬

師:咱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儲錢罐的一個面,要是能看到儲錢罐的前後左右四個面,那才過癮呢!有什麼好辦法嗎?在小組裏討論後,試一試

方案一:到其他幾個同學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辦法太麻煩。我們可以讓儲錢罐轉一圈,我們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後左右了。

學生嘗試操作

師:好的,每轉一個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嗎?這兩種方法都很好,可以圍着儲錢罐轉一圈,也可以讓儲錢罐轉一圈,小組商量定下一種,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開始觀察。

(伴隨着輕柔的音樂,學生進行觀察活動。)

師:同學們從前後左右再次觀察了儲錢罐,你們看到的一樣嗎?(不一樣。)為什麼?

學生彙報

師: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儲錢罐是不一樣的。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

三、分層練習,應用促學

1、剛才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特別高興。老師也給趙亮、王麗、江鈴、丁一四位同學一個禮物,大家看。(課件展示茶壺圖)你能很快説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説説理由。(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彙報交流)

2.小遊戲:考考大家,比比誰的反應快。我説動作你來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師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師的怎麼和大家不一樣?老師做錯了嗎?那大家做錯了?那為什麼我們不一樣?那你知道老師的右邊是那邊嗎?左邊呢?前面呢?後面呢?

③那我換個方向站,你還能指出我的前後左右嗎?這樣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後左右一樣我該怎麼站呢?

3、孩子們,你能説出你的位置前後左右的同學嗎?你看到的又是同學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師:孩子們真聰明!那現在翻開你們的課本第48頁,做一做課堂活動吧。請認真觀察,並連線。

學生彙報交流。(課件展示)

四、總結反思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觀察物體)我們主要從哪些位置觀察的?(前面、後面和側面)還可以從其他的位置觀察物體嗎?(上面、下面。。.)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觀察到的物體形狀一定不一樣嗎?(不一定)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最新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標: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重點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

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業根據主題圖説出體育館、商場、醫院和郵局分別位於學校的什麼方向。

教學內容:

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麼,並説出它們的方向。

讓學生將自己置身於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説一説體育館、商店、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教師先讓學生4人一組説一説,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己説一説。

學生口頭回答後,教師讓學生填在書上,並讓學生在圖中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標出。

二、總結

教師讓學生觀察剩下的4個建築物所在的方向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麼特別之處。教師讓學生討論後説一説少年宮、電影院、動物園所在的方向。教師引導學生髮現這樣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煩了,請大家分別給這4個方向取名字。小組討論後,將所取名字寫在書中的建築物的旁邊。教師讓學生多説一説這4個建築物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最後教師總結。在教學中應該糾正學生北西、北東、南西、南東等錯誤説法。師生共同製作方向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指導,先將8個方向的點找出,並將北的方向給出,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剩下的7個方向,

學生製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讓學生上台展示方向。

1.試一試(小組活動)

(1)利用方向板説一説教室裏8個方向分別有什麼?

(2)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説一説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小組活動後,指名説一説。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實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小組交流,彙報。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最新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會數線段的條數並會畫線段。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並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於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裏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徵。

教學難點:

線段表象的建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毛線、直尺或其他可畫線段的工具、長方形紙等。

教學流程:

一、初步認識線段

1.感受線段的“直”

師:村長交給了喜羊羊一個難題,(課件出示一曲一直兩條線段)你能來幫喜羊羊解答一下這兩條線哪一條更長嗎?

根據學生反應,師:你能想出什麼辦法比較呢?

預設學生回答:把彎的那條拉直

師:(拿起手中的一根毛線)你究竟是怎麼把它拉直的呢?(指一名學生展示)

師:像這樣,“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這一段”就叫線段。線段可以用

表示。由此可見線段是直的。(黑板貼展示線段,直的)隨後指兩名學生指一指毛線哪一段是線段。(注:從左往右指和從右往左兩種指法)

2.感受線段的“兩個端點”

師:你能從他手中的毛線上找到線段兩端的點嗎?指學生指出兩手捏住的地方。

師:兩手捏住的地方叫做端點。板書:兩個端點

師:現在同桌兩人互相合作,一個人拉住毛線,另一個人指出哪一段是線段,並説説端點在哪裏。

3.深入感受線段特點

師:通過剛剛我們對線段的學習,你認識線段了嗎?預設學生踴躍説認識。

師:我不信,我要考考大家,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認識了。在是線段的下面打勾,不是線段的打叉。

你能不能將這些線段分類呢?

師:將不是線段的去掉,説一説線段必須同時滿足的條件是什麼?

仔細觀察線段,你發現他們還有什麼特徵?(有長有短)

講解完後,師:現在你閉眼想想你心目中的線段是什麼樣子的。

二、鞏固線段特徵

1.從生活中和圖形中找出線段

師:其實我們身邊也藴藏着許多許多的線段,不知道細心的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發現,比如我們的小尺上就有線段,你能找一找嘛?

師:你再觀察一下你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是線段?並指出端點。

師:聰明的小朋友不僅幫喜羊羊解決了一個大難題,還能從身邊的物體中找出線段,我相信你們也一定能從我們學習的圖形王國裏找到線段的,想不想來挑戰一下?

展示

師:這是一個幾邊形?你能從中找到線段嗎?(分別請同學指出線段和端點)

然後獨立做想想做做第二題,展示成果後,讓學生猜測六邊形、七邊形、八邊形等分別是由幾條線段組成的。由此可得:幾邊形就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2.從長方形紙上折出線段

師:同學們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闖過了一關又一關,村長又出難題了。看老師這裏,(將紙對摺)告訴我我折出的這條摺痕是不是線段?端點在哪裏?你能不能折出一條比她短的線段?比它長的呢?最長的呢?

師:比較一下這三條線段的長度,你有什麼發現?(有長有短)

3.學會畫線段

(1)讓學生試畫

師:剛剛我們認識了那麼多線段,你能不能選擇一條畫在你的作業紙上?首先想一想,你可以藉助什麼工具畫?

(2)展示學生作品並交流,作線段的流程。

投影展示學生作品,並評價。

預設學生線畫的不直,師:大家來評價一下他的線段畫的完美嗎?哪裏有欠缺?

預設學生少一個端點,師:他的線段畫的完整嗎?少了點什麼?

(3)老師演示線段

師:左手用力按緊米尺,另一隻手沿着米尺的邊從左往右畫出來一條線,然後再線的兩端畫出兩個小豎線代表端點。這樣一條完整的線段就完成了。

(4)學生鞏固畫線段

師:現在,你能畫出一條比剛才更漂亮的線段嗎?同桌互相欣賞。

三、作業鞏固

師:既然大家已經會自己動手畫線段了,那想想做做第三題我相信你一定也能順利解決。(讓學生自己讀題)

師:那如果有三個點,每兩點之間只能畫一條線段,猜猜看,畫出來,會是什麼圖形呢?自己動手試試看。

學生思考後,在作業紙上操作,並交流互相欣賞。

師:三個點都難不倒你們,現在給你四個點,你能再試試看嗎?

學生在作業紙上操作,小組互相交流。學生班級交流。

師:有人只畫了四條,你們畫了幾條?是哪兩條遺漏了?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做到不遺漏,不重複?

預設回答説:先畫四個外邊,再將對角線連起來。

師:通過投影,向學生展示,從一個端點畫起,與其他的點都先連起來。指名一個學生到投影上進行動畫操作,要求該生先確定一點,再全部畫完。

四、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跟隨着喜羊羊的步伐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這節課認識了什麼那什麼樣子的是線段呢?你還學習到了什麼本領呢?回去後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邊是線段?下節課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