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人類簡史讀後感

校園1.96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類簡史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類簡史讀後感

人類簡史讀後感1

本書主線是“三大革命”,即“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人類簡史》從這個角度切入,來反思人類的存在和發展歷程。通過結合人類學、生態學、基因學、心理學、宗教學等領域的知識告訴我們,那些歷史事實為什麼會發生。

《人類簡史》這本書講的是整個人類的歷史。全書不僅是站在某個民族、國家或者人類的角度,而且也站在動物植物、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發展歷史。從數百萬年前講起,一直講到現代,並在結尾迎來了全書的高潮,那就是人類的可能的未來,最後的部分給人的感覺才是最震撼的。作者從遠古生物進化,講到農業革命,從帝國主義講到資本主義,一段段歷史娓娓道來,並在不同的人類發展階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視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認知革命是指距今7萬到3萬年,人類出現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能夠通過語言傳遞事實和信息。認知革命以前,人類是靈長類動物的一種,認知革命以後,傳説、神話、神及宗教出現,人與人之間通過這些虛擬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紐帶,協作和活動範圍大幅擴張。認知革命以前,人類只有生物學上的特徵,認知革命後,便產生了歷史學,有了文化意義上人類歷史。

農業革命指大約1萬年前,人類通過種植、馴養等方式,由狩獵遊牧生活轉向定居。通過發展農業,人類獲取食物來源更有保障,為養活更多的人創造條件。人口大量增加,人類開始定居,農業社會形成,出現了商品交換,出現了統治階層,進而出現了村鎮、城市、王國。關於農業社會有兩個值得思考和討論的問題。第一,到底是小麥利用了人類還是人類利用了小麥?從生物角度看,一個物種繁衍的速度加快,規模擴大,則意味着這種物種在物競天擇中取得了成功;反之,瀕臨滅絕的物種則意味着物種失敗。因此,人類大規模的小麥種植活動對人類繁衍和發展的確有很大作用,但同時,小麥自身也因此獲得物種的大發展。這樣看來,人類利用小麥加快繁衍生息,但從小麥角度來看,卻是小麥利用人類擴張到全球,是共生的結果。第二,人類大規模耕種到底是增加了幸福還是減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規模農業耕種使得人類擁有更多糧食免於飢餓和痛苦,也使人類得以定居並發展出商業和文化,無疑是好事。另一方面,大規模的農業耕種使得人類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縛,不得不日復一日“面朝黃土背朝天”進行農業生產,比遊牧採集為生的辛勞程度有過之無不及。這樣,原本為了增加幸福而進行的農業活動,反而使得農民勞累不堪,難言幸福。

科技革命是近代以來,尤其是17、18世紀以來,伴隨着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兩大引擎,科技取得了翻天覆地的進步,使得人類逐漸發現世界、認識世界並征服世界。如今,科技不僅是價值創造的源泉,也極大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

《人類簡史》不是簡單地把人類歷史此般概述一遍。書中闡述“想象的世界”這一獨特視角,是構成本書獨特魅力的絕妙之處。《人類簡史》闡述了人類文化、方方面面都是想象的產物。想象構建民族、社會和國家;想象構建了社會秩序、政治秩序、經濟規則;想象構建了公司、貨幣和金融;想象構建了政治、經濟、文化;想象構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想象讓人類從動物變成了主宰世界的上帝。

當今社會仍處於科技革命的大浪潮之中,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腳步日益加快。科技的進步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人們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與自然和諧共處,不要一味的追求科技帶來的“財富”,我們的科技應該更好地服務於人類,造福於人類,而不是牟取私利的工具。歷史從來都是由無數的偶然造就的,正如我們永遠不知道未來真正的指向是何方。只有現在,且行且珍惜。

人類簡史讀後感2

作者在第六章後半部分論述了想象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我們的各種法典條例是想象。

作者用標緻汽車公司的例子説明“公司”也是出自於想象,是虛構出來的概念,之所以能夠相信公司的存在,是因為董事會這麼相信,公司請的律師也這麼相信,辦公室的同事這麼相信,銀行人員也這麼相信,所有人都這麼相信。想要解決到現有的想象,就必須想象出更強大的東西才行,這就是社會的發展。本章最後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身為人類,我們不可能脱離想象所構建出的秩序。

每一次我們以為自己打破了監獄的高牆,邁向自由的前方。其實只是到了另一間更大的監獄,把活動範圍稍稍加以擴大“,當你真正地意識到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想象,你的錢是想象,你信仰的宗教是想象,你打籃球遵守的規則是想象,你的親密的人是想象,就連你自己都是想象,或許你能感受到一點點不同?釋懷?自信?抑或感覺有趣?或者其他感覺?在高中的時候,自己也曾想到這些,也曾認為自己以後的生活會是自由的,但卻不知覺已經忘卻自由的概念,為身邊所有想象的秩序所禁錮。

第八章,歷史從無正義,”不管是自由人/奴隸、白人/黑人、富人/窮人,都只是虛構的想象所建構出來的。然而歷史的鐵則告訴我們,每一種由想象建構出來的秩序,都絕不會承認自己出於想象和虛構,而會大談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結果。舉例來説,許多贊成奴隸制度的人就認為,這是自然現象,並不是人類所發明出來的一種制度“、”如果你問一個白人至上主義者為什麼贊成種族階級制度,他幾乎一定能跟你滔滔不絕地來場偽科學講座,告訴你不同種族之間本來就有生物學上的差異。

比如説,白人的血液或基因就有什麼特殊之處,讓他們天生更聰明、更有道德感也更勤奮“,但是事實證明,很多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想象都是放屁,所以當別人試着給你灌輸思想的時候,你就當他們在放屁好了,聽個響就過了,最終要有自己的對於事實的理解與認知,堅定自己的立場。”正義“,這裏在我看來不如説是”公平“,歷史從無真正的公平,這點我始終相信。

第十九章,生命的意義部分,讓我對於生命的意義又有了不同的思考。簡單來説,生命的意義就是讓自己快樂,這個和我之前的認知符合。對於快樂,作者又把我的思考領入了另一個層級。什麼是快樂呢?”快樂不只是“愉快的時刻多於痛苦的時刻”這麼簡單。相反,快樂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體;生命整體有意義、有價值,就能得到快樂。快樂還有重要的認知和道德成分。價值觀不同,想法也就可能完全不同,例如有人覺得養小孩就像是個悲慘的奴隸,得侍候一個獨裁的小霸王,但也有人覺得自己真是滿懷着愛,正在培育一個新的生命“,”生活有意義,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飴;生活無意義,就算在順境中也度日如年“。

不論是你想要實現什麼,最終你獲得的感受都是想象的錯覺。人類的生命從純粹科學的角度來看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就像我們常説的,誰死了地球還不是照樣轉?哪怕有一天人類滅絕了,宇宙還是該怎麼運行就怎麼運行。所以我們對於生命的意義的理解,也都是想象。所謂的快樂,就是讓自己的價值觀被集體的價值觀所認同,換句話説就是讓自己的想法儘量和身邊的人的想法一致,這樣覺得得到了認可,覺得生命有意義,從中得到快樂。”這個結論聽起來似乎很叫人難過。難道快樂真的就只是種自我的欺騙嗎?“

我想現在是的,設想某一天地球上只有你一個人類了,沒有價值觀的束縛,沒有他人的輿論壓力,沒有法規的約束,你現在所能想到的快樂是不是完全都沒有意義了呢,因為在那時自我欺騙已經得不到快樂了,並沒有人在乎你,也不會有人管你。

以上提到的部分讓我有了一些延伸的思考,其他沒提到的章節也很耐讀。本書能夠讓人重新審視人類,對生命的意義加以深入思考,對人類的發展也有所警戒,實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人類簡史讀後感3

20xx年,AI人工智能幾乎成了各行各業熱議的“關鍵詞”,在金融領域,Fintech科技金融的熱度也是居高不下。無論AI還是Fintech,都是科技與人文的融合,都代表着科學技術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方向。作為金融領域從業人員,面對科技興盛之下的經濟形勢變遷以及隨之而來的金融改革與創新,急需一種全新的視角與方法論去思索和解釋這些新問題、新挑戰的價值內核與應對之策。前段時間,總行開展“三長薦書”活動,行領導推薦了以色列青年學者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叢書,該叢書從歷史入手,展開了一場關於人類文明進程從過去到未來的宏大敍事,人類如何演化而來、人類如何影響自然、創造世界,科技又將如何引導人類未來的方向等等,都在尤瓦爾生動豐富且融合了多重學科知識的記敍中娓娓道來。書中看似戲謔實則犀利的觀點,為我們重新認識世界、思考人類價值以及未來方向提供了一種別緻的分析角度。

常懷敬畏之心,順歷史潮流而上。按照尤瓦爾的記敍,在好幾百萬年的時間裏,人類與任何其他動物沒有區別:在智力或生存方式上與某匹狼、某個長毛象沒有區別,都是野外活動、既追逐食物又被天敵追逐;在對自然的影響力上沒有區別,好幾個人類羣落的聚集也不會在地球上留下任何印記,但一場自然災害就可能讓人類絕跡。但是從7萬年前的認識革命開始,我們的人類祖先突然有了非凡的認知能力和智力,迅速地與其他動物拉開差距並佔據食物鏈的頂端,成為“智人”,開始主宰自然和其他動物的生死;近現代的科技革命更是讓“智人”不再滿足於“人”,而向着永生的“神”奔去,“智人”中的一小部分精英分子看來又要迅速地與絕大多數普通“人”拉開差距並佔據永生的地位,開始主宰同類的.命運。尤瓦爾對這樣的發展路徑表達了不認同和擔憂,力量的強大磨滅了人類對於自然的敬畏之心,歷史應順流而上,人類更應常懷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能讓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懷有感念與尊重。無論是自然環境、生活環境,還是歷史發展階段與社會狀態,都應常懷敬畏。對於前者,大到國家的森林保護與污水治理,小到個人的低碳環保與垃圾分類,一點一滴都是對自然的尊重與回饋;對於後者,則更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獨有狀況,我們每一個個體都處在特定的歷史發展大潮中,每個人的社會狀態都是獨一無二的,要順應歷史而上,更要有敬畏之心。具體説來,在中國當下,社會變革加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黨內部反腐加壓,執政能力、執政水平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黨員個人覺悟與素質要求亦在不斷提高。無論是作為金融從業人員,還是黨員幹部,我們都應當更為嚴肅、更為認真的緊跟當下經濟政治局勢,積極地學習和適應最新的方針、政策,去了解和認同其中的原理和背後的動因,並積極地實踐和落實。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僅應對心中的信仰保持敬畏和忠誠,還應深刻認識到個人在歷史潮流中的作用,與外部形成良性互動,貢獻力量、促進社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就金融領域而言,新興科技的對傳統金融行業的影響是人類社會的必然結果,我們應秉持從業人員虔誠之心,正確認識科技帶來的金融變革與業務升級,以自身的專業積極應對和適應,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將好的一面發揮到最大,展示作為“智人”與眾不同的一面。

如果“智人”成為“神”是歷史的必然,我們應當順勢而為,但絕不能因為力量的強大而磨滅了自己的敬畏之心,唯有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保持正確的方向,在社會變革與金融改革的道路上發揮積極的作用。

人類簡史讀後感4

其實很早很早就聽説過這本書,聽很多人推薦它,説很值得一讀,一直想讀,直到現在才真正讀完,感受還是很多的,所以想記錄下來,跟大家一起分享,同時也推薦大家也去讀一讀,真的不錯!

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是,哇,好厚(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不喜歡度很厚很厚的那種書),內心發怵,覺得可能讀不完,於是沒有馬上開始讀,就安靜的放在那兒,每天下班,會看一眼,但是沒有去讀......,直到後來有機會去無錫圖書館,才能好好靜下心來讀這本書,一讀就欲罷不能了,一直看了一個下午,後來就一直斷斷續的讀,直到昨天才讀完。

這本書有點顛覆我的有些觀念,可能是我才疏博淺吧,有些觀點還真是讓我大吃一驚,比如裏面説,進入農業社會其實是一種退步,因為在採集社會,大家四處遷徙,不用擔心吃住,過得也開心,疾病也少些,説的確實有些道理,但是也不能説就是一種退步哈,可能要辯證地去看。

這本書講的是人類的發展史,其實更多的講到了社會歷史的發展,從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再到科技革命,一步一步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同時產生的一些問題,還講了社會的歷史,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等等。瞭解了這些之後,你會發現,世界原來那麼大,那麼豐富多彩,而自己卻侷限在自己的角落裏,自怨自艾,實在狹隘。

書中有一觀點讓我又開拓了視野,那就是,人類社會的簡歷,就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建立起來的,比如古代的神話,西方的宗教等等,都是講一個故事,然後大家都相信這個故事,於是就形成了一種制度約束着大家,這個觀點很神奇,想想也確實如此,很多東西只有你相信了,你才會去聽,會去做,會去遵守。所以你的思想是自由的,你需要選擇你覺得正確的去相信,不必要被一些所謂對的觀點束縛,讓自己的思想和靈魂變得迷茫。

讀了這本書後,我瞭解到,原來人類能夠從那麼多生物中脱穎而出,成為地球的霸主,代價也很慘痛,多少珍稀的物種遭到了滅絕,包括我們的同類,比如尼安德特人,人類在征服地球的過程中,澳大利亞當時24種體重在50公斤以上的動物中,有23種都慘遭滅絕,18許多比較小的物種也從此消失。類似澳大利亞這種生物大滅絕的事情,在接下來的幾千年不斷上演,成千上萬的珍稀生物種永遠的消失在地球上,實在令人痛心,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就是希望有更多人瞭解史上第一波和第二波物種滅絕浪潮,知道智人已經害死了多少物種,才會更積極保護那些現在還倖存的物種,否則最後,這場人類洪水的唯一倖存者可能只剩下人類自己,還有其他登上諾亞方舟但只作為人類盤中佳餚的家禽家畜。

看着這些可愛的動物,是不是由衷的想要去保護他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永遠有一顆想要保護他們的心,並且將這種觀點傳達出去。

這本書還寫到了我們平時食用的家禽家畜,其實一開始他們是自由自在的,只有物競天擇,不會像現在這般被圈在一個比自己身體還小的籠子裏任人宰割,自從人類開始圈養牛羊雞這些動物後,如今通過先進的技術,這些動物被拼命的複製,從種族繁衍的角度來看,這些動物確實是成功的,但是從他們的生存環境來看,恐怕他們寧願種族慘淡,我這麼説,看得人可能會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只是大致的觀點,書中描寫的很詳盡很生動,讓人看後,都想做素食主義者了。

總之書中還有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不論對錯,總歸能帶給人思考和啟發,需要辯證的去看待。

太久沒有寫東西,現在再來寫寫東西着實有點費勁,但是後續慢慢會多起來的,也期待你來和我一起交流討論。

最近還慢慢愛上了翻譯,哈哈哈,所以把人類簡史的簡介翻譯了一下,留在這裏做一個小小的紀念吧。

人類簡史讀後感5

贊一下翻譯。

國外社科的中文譯本我也看過幾本,比如《萬曆十五年》、《槍炮、細菌與鋼鐵》等,但這本《人類簡史》我覺得是翻譯得最好的,用詞貼切,符合中文表達習慣。另外,根據譯者在前言裏所説的,作者在寫這本書時候,針對不同國家都量身定做了一版,所以中文版裏作者屢屢提及中國的相關史實,這讓我讀起來感覺很親切。

2.總結一下這本書。

(1)認知革命。最開始智人和其他人種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7萬年前,智人迎來了認知革命,這場認知革命讓智人獲得了虛構的能力,也就是説故事的能力,這種能力能夠讓智人大規模組織起來,走出非洲,橫掃世界。

(2)農業革命。智人進一步繁衍,在一些地區,原有的狩獵採集模式已經無法提供部族需要,因此出現了定居和農業。農業產生了剩餘的糧食,養活了官員和專業人士,政府和貿易系統出現了,宗教也從泛神論走向了多神論和一神論,也就形成了文化。宗教、帝國和貿易三個想象的秩序,進一步組織起更大的智人羣體。值得指出有兩個:①從狩獵採集到農業生產不是必然的,如果光靠狩獵採集就可以活得很好,就不需要農業。②農業革命是一場騙局,農業革命後人類的總量確實變多了,但是大多數人不得不從事勞動生產才能生活,個體生活反而變差了。農業社會是一個零和遊戲的社會,只有通過兼併,國家和社會才會強盛,我認為馬爾薩斯陷阱也是零和遊戲的產物。

(3)科學革命。以工業革命為序幕的科學革命,打破了零和遊戲。科學技術發展了新的能源和材料,把社會蛋糕做大,人們開始相信明天會更好,願意投資“明天”,因此出現了資本主義。這個時候開始了人文主義宗教,也就是個人主義、集體主義、演化主義(納粹人種論)。帝國、資本主義和科學技術,一同改變了世界,在整體上提高了全人類的生活,並形成一個由民族主義和經濟連接成的全球性帝國。但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前提是,資本家願意把利潤拿出來進行投資,招募更多的人,生產更多的利潤。然而現實卻不是這樣。(引用馬前卒同志的公式,對於每個企業來説,產品價格=利潤+工人工資+非人工成本,這裏非人工成本就是其他公司生產的產品價格。因此對於全球公司來説,公式就變成了產品價格=利潤+工人工資。也就是説,工人工資永遠買不完產品,因此就會出現產能過剩,到一定程度也就是經濟危機。因此出現共產主義思潮,把利潤分給工人。)

(4)未來。世界總的方向是一體化,原子彈的威懾也足夠大,戰爭的成本越來越大,收穫越來越小,總的來説是和平富裕的,但人類社會也存在嚴重的不平等。人類現在已經掌握了改造自己的技術(生物工程、基因工程、仿生工程、人工智能等),未來人類將改造自己成為神。我想到那個時候人應該會更自由,更富裕更平等,有望進入共產主義。很期待《未來簡史》的論述。

3.和《槍炮、細菌和鋼鐵》(簡稱《GGS》)的比較。

這兩本書都是近年來比較熱門暢銷的人類歷史書籍,《人類簡史》的作者也在最後特別緻謝了《GGS》的作者。這兩本書有相同也有不同,《GGS》主要論述了農業的起源和發展,它的論述和《人類簡史》中“農業革命”相關章節一致。所不同的是,《人類簡史》還説了更多的故事,農業革命只是一部分,而《GGS》只專注於農業革命,畢竟農業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當今世界格局。另外要説的是《GGS》對於觀點的論述十分嚴密,這讓我看到人文學科的邏輯性絕不亞於理工科。

總的來説,這本書的從認知革命來敍述整個人類社會的形成、發展,對社會運轉做了解釋。翻譯也很給力,推薦閲讀。

人類簡史讀後感6

本書主要分為四部分,講述了作者認為的人類歷史歷程的四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科學革命。可以看出,本書的一大特點就是講歷史卻脱離具體歷史事件的討論,從歷史事件中提取出抽象概念進行分析。以下從四個部分分別討論。

在“認知革命”中作者提到,在百萬年前存在許多人種,而一萬年前卻只剩下了智人,其中緣由作者歸結為認知的發展,具體表現為以語言為代表的信息交流方式的大發展。智人良好的語言能力使得彼此間可以交換更為複雜的信息,加上記憶的發展,使得跨時間、跨空間信息交流不再困難,更容易形成集體性的知識庫,大大增加了在原始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伴隨智力與語言能力的發展,社會結構變得愈發複雜。其他動物集體中也可以觀察到類似“階層”、“地位”的劃分,但智人的社會結構由於語言等交流手段的廣泛運用而在此基礎上更加龐大、複雜,可形成上百人的集體,集體成員間的聯繫由於跨時空交流和表述虛擬概念的可能較其他物種也更為緊密,這些都是智人之所以超越了其他人種成為唯一存活下來的人類的原因。另一方面,分析認知的發展,跨時空交流在一些智力水平較高的物種身上也能看到,使智人最終區別於這些物種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虛擬概念的充分表達。在人類的幼年期,虛擬的“神”即成為部落認同的基礎,由集體認同進化而來的社會組織較其他物種而言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因而在生存環境惡劣的原始社會,身體機能並非十分發達的智人憑藉集體的力量生存了下來。今天人們的生活中已經離不開虛擬概念的表述,現代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性在一些方面上遠遠超過了物質生活,可以作為一個複雜社會信息交流需求的註解。

作者認為,使人類脱離原始社會的農業革命反而是一場騙局。作者描繪了一幅農業革命前原始人悠哉遊哉生活,農業革命後封建社會農民整日工作、自由受土地限制的圖景。這一點其實是大可商榷的。對一種社會的過度美化描述往往出現在對它知之甚少的羣體中,作者也犯了以今求古的錯誤,將生產力得到巨大發展後的當代社會圖景想當然地套在了生活物資堪稱貧乏的原始人身上。沒有農業革命解放生產力、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原始人每天睜開眼都要考慮今天食物從哪來,哪有作者所説的那樣悠遊自在啊。原始人之所以開發農業、之所以投入人力物力發展農業,不就是為了穩定的生活嗎?也正是基本生存需求得到保障後,社會結構相應地發生變革,不直接從事生產勞動的羣體開始發展,更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漸漸出現在人們眼前。

人類的融合統一作為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勢,作者給出了很精煉的概括。貨幣的廣泛使用代表着商業需求成為重要發展動力,對已知範圍之外可貿易材料和對象的尋找促使了歷史上多個遠洋尋訪事件的發生,可謂融合的開始;帝國的建立大都伴隨着域內人羣的融合統一,局部的統一為整體的統一提供了依據;宗教尤其是全球性宗教的發展為信徒提供了集體認同,傳播信仰的需求又進一步促使了不同人羣的融合。

科學革命無疑有着極其廣泛的影響。科學體系的建立使得集體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科學共同體的建立與發展又促進了世界範圍內共同經驗的增加,科學共同體本身也成為人類融合統一的重要表現和組成部分。科學革命之後,人類正式成為地球霸主,對整個地球自然資源的掌握帶來了無數的財富與繁榮的經濟,人類的需求隨之更上一層,精神層面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人們快樂嗎?對幸福快樂的需求帶來了新一輪的變革,是否會引發下一場革命,讓我們拭目以待;科學的發展使得創造更發達、更聰明的生命成為可能,科學設計取代自然選擇的可能會將人類引向何方,智人將繼續進化還是被自己創造出的生命形式所淘汰,都是有待回答的問題。

《人類簡史》總體上來看為我們看待人類歷史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是一種新的觀點。我們應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探索將來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