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人類簡史》讀後感

校園4.21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類簡史》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類簡史》讀後感

《人類簡史》讀後感1

《人類簡史》這本書在我印象中從發售之起就名聲大噪了,作者是一鼓作氣又寫了本《未來簡史》作為對未來問題的探討,也值得我們一讀。這本書帶我們從智人階段開shi一直到現在的科學革命,從刀耕火種到如今的信息時代,時代跨越非常之大,內容設計之廣,對這橫跨幾千年歷史的講述,是需要作者的有非常好的大局觀和駕馭能力的。在這個方面而言,這本書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關於我們為什麼要讀史,丘吉爾是這樣回答的“The farther back you can look, the farther forward you are likely to see”。毫無疑問,歷史是現代人類的鏡子,雖然各個時代環境不同,歷史條件也不同,但是我們人類作為主體並沒有發生變化,我們可以從歷史中找到對現今社會的教訓和啟示。史書把我們人和人的溝通界限放的無限遠,我們甚至可以通過歷史和過去進行對話,從他們那學習知識。

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農業革命的由來和智人這個人種是如何崛起的,在人類從遊牧和狩獵中解放開始,在人類從農業中獲取到了穩定的食物開始,我們同其他生物的地位就逐漸開始凸顯,對工具的使用和穩定的食物來源讓我們的大腦可以進一步的發展,讓我們可以進一步的進行進化,這些就是人類進化的里程碑。但是,這一切都離我們當今社會太過遙遠,那時候的人類更應該被稱為動物,這也是我們同其他動物在起源上並無差異,都是地球中的一個生物,我們更應該愛惜動物的一個重要説明。

在我們進入有記錄的歷史朝代的時候,我們對歷史的感知變得具體了起來。一般而言,歷史是枯燥無味的,但是赫拉利的這本書能夠讓我順利讀下去,也讓我能感覺到歷史長河中的殘忍和無情。作者對於屠殺和災難並沒有進行隱瞞,這些屠殺者和遇害者都應該作為人類自己的反思讓我們從歷史中學到教訓。他還對我們的信念做了探討,從基督教的起源開始,到現在大家對信貸體系的信任都是我們的信念,我們對這些事物的相信,讓我們更好的構建了社會,所以,當我們的信念發生崩塌的時候,危機也會隨之而來。這些都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對於虛構的,文明般事物的着迷和相信。這些事物對於我們人類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這些,讓我也見證到了自己信念的重要性。

知史可以明興替,歷史的存在就是讓我們以史為鑑,學會教訓,反思現在,所以,這本書對我而言受益匪淺,是一本值得再讀的好書!

《人類簡史》讀後感2

《人類簡史》這本書是以色列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於20xx年出版的關於世界歷史及宏觀歷史的著作。從認知革命的人類作為動物進化開始,到農業革命的的意識啟蒙,再到描述資本主義、宗教發展的人力歷史發展,最後對未來人工智能的暢想,本書給人展示了蔚為壯觀的人類進化史—從動物到上帝。其中對某些事件的思考有着特別的意味,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反觀組織的發展,同樣引發一定的深思。

宗教形成的偶然性反觀組織發展的必然性。書中認為歷史發展中存在着很多的偶然因素,例如基督教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因為古羅馬帝國將其作為統治的工具。因“官方”力量的支持,使得原本的小教派成為現今社會的三大信仰之一。反觀我們企業組織的發展,作為中糧大家庭的一員,作為央企混改的試點,我們擁有着“天然的官方支持”,促使了我們發展的必然性。現今身處其中的我們,也是組織歷史發展的“編寫者”,應該更有信心和勇氣創造“輝煌”的組織歷史。

“神”的幸福與擔憂反思組織的危機感。書中的最後章節描述的是人類的科學革命,主要表述的思想是,人類至今的進化,使得人類擁有近乎於“神”的創造力,但是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引發人們深深的憂慮,憂慮人類未來的幸福。但是正是這種天然的危機感,和深度的思考,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這種技術的“反噬”。同樣的,組織的發展也應當提倡適當的危機感。它有助於修正組織發展過程中的偏差,有助於激發組織成員的思考及主觀能動性,避免我們做出“抱着金山啃窩頭”蠢事。不可否認,我們現在抱着“金山”,但是如何激發危機感,發掘金山寶藏是我們每個職員現在應思考的問題。

從人類簡史到未來簡史展望組織的未來。尤瓦爾.赫拉利在寫完《人類簡史》後,又出版了《未來簡史》,其中描述的含義: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乃至宗教、帝國,資本主義均是歷史進化的一部分,唯有向前進化,適應變化才能適者生存。展望我們企業未來的發展,相信任何人都會滿懷希望,我們擁有着政策的支持,強大的背景靠山,眾多的資源稟賦,但是終究是“事在人為”、“適者生存”,我們更應該懷着謙卑的心態,以強大的心理狀態勇敢地迎接企業環境,商業環境、市場環境的變化,腳踏實地的完成當下組織的發展。

《人類簡史》讀後感3

本書簡述了人類從動物通過不斷的進化演變,變成至今食物鏈最頂端的高級動物(上帝)的過程。通過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演繹出人類一步步的變化。其中,書中有幾個觀點,比較觸動人的思考:

1、 關於人類體格的進化。作者把採集狩獵階段人類的體格與農業社會階段相比較。由於農業耕作的需要,人類的體型與採集狩獵時期相比相對沒有那麼健壯及靈敏。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現代的科幻片中的畫面,試想隨着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體力等粗重活都由機器人所代勞,繁瑣的'事情都由計算機來處理。人類只需開發和創造更多的程序及機器人即可。由此推導,將來人類的大腦將越來越發達,身體四肢將越來越羸弱。或許到了後期,人類的存在形式只需要有一個大腦即可了。

2、 關於信仰的力量。人類從單個的個體到羣體再到部落到現在變成了國家、社會。為了維繫社會秩序,產生了宗教、制度、法律等,也形成了道德和文化,當然還有信仰。若信仰缺失,人們就會失去精神上的約束,失去對事物的敬畏之心,而如果思想無限膨脹,就會做出許多傷害自然、傷害他人的事情。如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有酒駕、兒童拐賣以及當街砍殺等現象。當然,若信仰過分被強調或被利用,也會出現危機,如早前法國遭受的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恐怖襲擊等。信仰是一把雙刃劍,必須使用得度才能國定家安。

3、 關於虛構與想象。書中有很多的觀點都會提到,制度是人虛構出來的、金錢是人虛構出來的、宗教信仰是人虛構出來的其實,除了我們的實體以外,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人虛構出來的,換句話説人類就是生活自己創造出來的想象之中。而如果這些“虛構”出來的東西都成為了我們共同認可的東西,或者説成為一個共同認可的“遊戲規則”,那這些虛構與想象就會對人們的行為產生巨大的約束和影響。但有時人類卻為了虛無縹緲的名利追逐,去傷害自然、傷害身邊的人,甚至是迷失了自己。

大自然孕育了人類,人類在在改造客觀環境的同時,為世界帶來了人類文明,也成為了全球的霸主。未來人類的腳步將如何在地球上繼續走下去,回頭想想,功績、名利、金錢真的這麼重要嗎?這些重要,或者只是我們覺得重要而已。

綜上所述,,智人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世界,。如今,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是等待自然的篩選而滅亡還是進入一個新的進化階段?這都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共同維護這美麗的地球以及發揮祖先留下來的智慧。

《人類簡史》讀後感4

從採集走向農業,祖先開始學會操縱幾種常見的動植物,開始學會播種,澆水,除草,畜牧。這一系列的轉變促進了農業革命的誕生。中國最早馴化的是稻米,小米和豬。伴隨着農業革命在全球各地的興起,漸漸人們開始學會安頓下來,而不是隨時遷徙。人們開始建造屬於自己的房屋,種植屬於自己的作物,圈養屬於自己的牲畜。

正當人們以為農業革命給生活帶來穩定與祥和的氣象之時,殊不知這其實是一個驚天騙局,作為“智人”其實我們更加擅長打獵,採集野果,而不是為了種植小麥,玉米等彎腰挑水,頂着炎炎烈日除草。這一切都導致了一些從來不會出現在“智人”身上的病症,例如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等。而且如今社會的心腦血管疾病,癌症這些令人聞風喪膽的疾病,在一萬年前的“智人”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因為工作勞累過度而死這恰恰與“智人”僅僅為了活命而尋找食物背道而馳。當然“智人”的菜譜比如今的社會人們的飲食健康的多,他們補充各種微量元素,能吃的都會吞進肚子,而不是現在的人們一昧追求味蕾的好感,常常營養不夠均衡,由此看來癌症的產生也不無道理。那麼追本溯源這一切的源頭都可能是來自於當時的農業革命。人們一心想追求輕鬆的生活於是開始進行農業革命,可是他們並沒有預料到農業革命所帶來的的究竟是好還是壞。社會的進步導致社會的節奏不斷的加快,於是豬,牛,羊等開始不斷的被餵食而瘋狂長肉,它們可能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幾個月便隨之成為食物。這一切對它們來説其實很殘忍。但是對於來説似乎是天經地義。

現在就連快樂也在慢慢被剝奪,社會上的人總是感到不快樂,壓力大,迷茫與空虛。可能我們總是抱怨生活不夠好,但是我們只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今天的結果可能是農業革命所帶來的影響,我們常常拘泥於自己小小的世界而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以及自私貪婪這些可怕的慾望,但當把你放入整個人類歷史長河之中,你會發現你的一些想法毫無作用,因為自從農業革命之後一切就已經悄無聲息地開始了,我們能夠決定的就是自己在認清這個世界之後,能夠好好地愛這個世界,珍惜自己所能獨立完成每一個Flag。

《人類簡史》讀後感5

讀《人類簡史》,講真第一遍讀我是懵逼的,但硬着頭皮讀完了,第二遍讀的時候仍然覺得哪怕只是短短一頁都信息量很大,知識點單獨列出就可以寫一本幾十萬字的延伸,概念也一個接一個拋出來,完全讓我的大腦超負荷,前讀後忘。

第二遍讀完了,於是我思考為什麼。

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段位,也許真的還夠不上一馬平川得閲讀這類書籍,雖然書名讓我一度覺得這本書是寫人類歷史的,但實際書裏很少涉及歷史事件,相反作者的觀點不少,為數不多的例證當然是來論證作者觀點的啦。

其次是閲讀過程的體驗。在童年和到高中讀理科之前,我的閲讀習慣發展到近乎看到文字就會去閲讀,看報紙連中間的小字也不會放過。所以這導致我對閲讀的體驗很敏感。説到閲讀的習慣,真的是在記事起就被外公培養起來了,印象裏這位老復旦人,除了陪我玩和打麻將,他似乎總是一壺清茶然後在看書。個體心理學流派創始人阿德勒有一個觀點:童年時期的一輩子。這點我真的深有體會,當然童年受到的影響,在今後人生裏的解讀,完全靠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不知是不是我自己的感覺,上學時候語文或者歷史的教材,總是饒有興致得去讀教材裏的小字部分或者選讀部分,而且記得清清楚楚,相反正文那些正統科班的內容,總要強迫自己因為應付考試才去記住。而從學生變成社會人以後,面臨壓力和觥籌交錯的漫天信息,還有農藥,抖音等等大行其道的今天,人閲讀只能靠碎片化的時間,比如我基本是在通勤的時候拿着Kindle閲讀或者聽英語,效率最高的是坐飛機的時候,但其實這狀態中的我們精神相對難以集中,所以也導致今天新聞,自媒體,推送和網絡小説成為首選,人的信息採集越來越趨於“skip”的形式,説白了,短平快,不然很難調動大眾閲讀下去。

這本書被無數大佬推薦過,而對於資質平平的我來説,只能成為一個曾經立下的flag被完成了,但不得不説的是,這本書最精彩的是在最後,從宇宙開始到生命產生,再到智人的出現和進化,直到今天的我們,有人可以搞清楚資本主義和信貸這兩個當下經濟的支撐以後,作者對未來的猜想,主要關於人工智能和基因改造,這兩個元素基本無法現象和控制未來的情況,但也有可能人會被反牽制,對於進化這件事情,這些都是微乎其微的小片段。

進化和時間一樣,無法阻止,生而為人,利用正面,防範未然得來這世界走一遭,命裏有時終須有,無時莫強求,再緩慢也記得頑強向上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