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桂花雨讀後感

校園2.46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桂花雨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桂花雨讀後感

  桂花雨讀後感1

上星期,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課文的名字是《桂花雨》。

這是一篇散文,作者主要講的是故鄉童年那個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字裏行間瀰漫着作者淡淡的思鄉情和對故鄉美好的回憶。我們沒有看到過桂花雨,但看到了作者的描述後彷彿身臨其境,彷彿看到了作者小時候搖桂花,收桂花時的情形。

同學們,你們見過桂花嗎?我雖然沒見到過桂花,但是我在書上看到過桂花。桂花也稱木犀。屬於木犀科,常綠喬木,高度可達15米,樹冠卵圓形,葉對生,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花簇生葉腋式或生聚傘花序,黃色或白色花,特香,你們聽懂了嗎?你們喜歡桂花嗎?

桂花的香氣香飄十里,特別迷人,桂花樹的樹枝枝葉繁茂,桂花更是幽香而不露,秀麗而不嬌,清雅高潔,香氣濃郁。

老人家的這一番話,深深地表達除了她對過去時光的一種思念,對兒女的一種牽掛。作者小時候一直陪伴在父母身邊,陪着父母搖桂花,做桂花滷,做桂花糕,如今長大成人,外出工作,不能陪在父母身邊,使老人家失去了子女在生變得樂趣。桂花再香,也不急子女在身邊的好,老人家的這句話也表露出了老人家到晚年後,對親情的渴望,對子女的思念和牽掛。

讀完這篇課文使我懂得了父母對子女的一種愛護,我暗暗下定決心,從此以後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再也不和爸爸媽媽頂嘴了,做個聽話的孩子。

  桂花雨讀後感2

這是一篇美麗的小文,雖短但都是精華。媽媽愛桂花飄香的季節,怎樣愛呢?她曾經用文字讚美過。描寫桂花的香,是那樣的奇特,“我四處尋覓,那花的出處既不在眼前,也不在身後,似無處不在,卻又無處可尋”,花香好似調皮的孩子跟我們捉迷藏,聽得見他的笑聲,卻看不見他的蹤影。

景中有人,人在景中,給我們用筆畫出了一幅很美的圖畫,“如果恰好遇上風輕輕吹過,就會有金黃色的花兒伴着雨滴從樹上蹁躚落下,一片又一片,形成一場桂花雨,美麗又迷人”。

畫中有情,“長大後,你也會牽着媽媽的手走麼?那時的我只顧傻傻地笑,忘了作答。”多麼温馨的母女對話呀!

結尾處昇華,“多麼希望,我就是眼前的桂花樹,而媽媽就是那片雨……”把自己幻化成桂花樹,媽媽幻化成雨,樹和雨什麼關係?是雨滋潤了樹呀!自然而然過渡到“那桂花雨,儘管來去匆匆,卻能令我伴着香氣感念過往的`恩與情”,一個懂得感恩的少年躍然紙上,這是文章的點睛之筆。

全篇娓娓道來,品讀全篇,好像在欣賞一幅美麗的工筆畫,每一筆都那麼精緻;品讀全篇,好像在聽一首抒情的歌,每一句都那麼柔美,這篇文章,真好!

  桂花雨讀後感3

今天,我從語文書中讀到了一篇思鄉的課文,讓我想起了許多往事。

課文中追憶了作者記憶中最美好的故鄉印象。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前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讀到這裏,我忽然想起我家門前的桂花,小小的,躲在綠葉後面,我似乎從沒注意過它。我心生疑問,桂花這既小,又不顯眼,作者怎麼會注意它呢?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不顯眼卻為自己精彩的人或物,如:依米花。依米花在懸崖上開花,它開花不是讓別人欣賞它,讚歎它,別人沒有看見它時,它依然開花,它開花是為了自己而精彩。我小時候故鄉也不太引人注意,從來沒有外地人來,所以清靜。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看到這裏,我不禁笑了起來,原來,作者小時候也那麼天真呀。我忽然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傻事,那天,我跟在姐姐後面玩,忽然,我摔倒了,隔着10米的距離,我開始怪姐姐:“嗚嗚,姐姐把我推倒了,不理姐姐了。”童年的我真是頑童,天真!

“桂花搖落以後,挑去小枝小葉,收在鐵盒子裏,可以加在茶葉裏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年糕。”今天吃飯時,我問外公:“年糕都是桂花瓣做成的嗎?”説着,我拿起一塊年糕聞了聞,咦?沒味?外公“咯咯咯”地笑了,我一臉懵懂地眨眨眼,看着外公,我不禁想起了故鄉綦江的美味,向日葵裏,瓜子的原滋原味,自己摘葉子攔餡兒做成的'棕子,自己曬花生炒了吃的脆花生……。那時,外婆總是把花生放在簸箕裏,然後放在陽光下曝曬。

故鄉的桂花又開了,什麼時候才能再搖一次桂花,聞一次桂花香呢?

  桂花雨讀後感4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寫的這篇文章的確非常優美。初捧這篇文章,我便愛不釋手地讀起來,如淋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之情。不過,雖然文章充滿着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細地從綠葉叢裏找細花”一樣得從字裏行間細品方見。所以一定要將自己全身心放入文章當中,你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那番思鄉情,童年樂。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課堂上的小小的體會: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然後從課文插圖入手,讓學生説説圖畫上的內容,再從文中找出描寫圖畫內容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朗讀後劃出重點語句,然後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於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閲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説説這樣讀的理由,在閲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對於“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結合淋雨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後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後帶着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後,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説説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於像我這樣普普通通的一線教師來説,更是遺憾多多。前半堂課課堂很沉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想,主要原因在於當學生劃出了描寫香氣的句子談感受時,脱離了文本具體的語言環境,孤零零地那麼幾個句子,確實很難入情入境。讓學生自讀4、8小節,在語境中感受體會,或許情況就不同了。我感覺教師牽得痕跡太濃,略讀的味道沒上出來。但具體如何放,我不知道,這方面只有以後多關注,在教學實踐中爭取摸索出一點教學略讀課文的方法來。

通過這次上課,我發現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或許,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過來的,但學習無止境。

標籤:讀後感 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