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綠皮書》觀後感(通用36篇)

校園2.41W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綠皮書》觀後感(通用3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綠皮書》觀後感(通用36篇)

《綠皮書》觀後感 篇1

暴力永遠無法取勝,託尼,堅守尊嚴才會贏,因為自尊總能讓你佔理。——《綠皮書》

綠皮書,一本普普通通的本子,卻決定了黑人在美國絕對不能做的事情和絕對不能去的地方。這無疑是荒誕而可笑的,但是這種事確確實實存在了。

一位黑人鋼琴家被請去表演,演出過程中他想上廁所,於是走向了旁邊的公共廁所,但是立刻有人擋住了他,對他説,

“對不起先生,您不能進入這間廁所”。

鋼琴家問,“是裏面有人嗎?”

那人回答,“不是的。”

黑人鋼琴家説,“好的,我知道原因了。但是我現在需要上廁所,返回住處上廁所會浪費很多時間。”

沒想到負責人説了一句令他有些震驚的話,“沒關係,我們願意等。”

這無疑給了他心靈重重的一擊。寧願浪費眾人這麼多時間,也不願意讓他就近上個廁所。可見這樣的種族歧視已經深深的刻在了白人的骨子裏,很多年都難以改變。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他的司機是個白人,一個粗魯的人,邋里邋遢,不修邊幅,他們去南方準備給當地的人演出,他們走進當地的一個西裝店,店主本來以為是司機要買衣服,當司機問,衣服可以試試嗎?店主回答,當然可以。但是等到店主發現要試衣服的是那位黑人鋼琴家的時候,趕緊出來説,對不起,如果你想穿上這件衣服,必須買下來,如果你試了不買,這件衣服就賣不出去了。氣的鋼琴家憤然離去。

一個國家能夠把人種歧視做到這種程度,足夠引起人們的深思,在這樣不公平的制度之下,美國夢是不是把平等的機會擺在每個人面前。

《綠皮書》觀後感 篇2

當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在想可能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人得到了一本表皮是綠顏色的書,書中有一張藏寶圖。然後圍繞這本書展開尋寶之旅。但看完電影,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黑人博士鋼琴家唐,他擁有極好的藝術才能。可他在擁有了一個自己單獨的演奏廳和每天數百名的觀眾後,卻請了一位叫託尼的失業白人做司機,開始了歷時兩個月的南方巡演。整個過程中他基本上每天都在演出,但觀眾的掌聲,嘉賓對他的稱呼,大家對他的尊重,都只存在於舞台上。一下台,唐在白人眼中仍是老黑”,甚至是當時歐洲盛行的黑奴”。

託尼作為他的司機,免費看了他的每場演出,也親眼目睹了唐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在台上受人尊敬的鋼琴家,下了舞台不能進白人的廁所,不能進白人的餐廳,甚至不能進入正常的更衣室。託尼既為別人對唐的態度而氣憤,又為唐放棄了安穩而受人尊重的演出廳,而來做巡迴演出而不解。

終於,在影片的最後,託尼在唐的一位搭檔口中明白了唐這次巡迴演出的目的。原來他這次巡迴演出是為了用自己的力量,努力改變白人對黑人的看法,為黑人爭取更多的尊嚴,也讓黑人受到應有的尊重!當知道這些,我對唐肅然起敬!

這部電影反映了歐洲嚴重的種族歧視。與此同時,我也慶幸自己生在了一個和平、友好、平等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有56個民族,雖然也有語言、相貌、服裝上的差異,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在祖國的大家庭其樂融融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這是一部引人深思,讓人感動的電影,我把它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去觀看。

《綠皮書》觀後感 篇3

天才要學會和孤獨相處。

白人中的底層和黑人中的高層,階層並不是一定固化,人生總有例外。

出生有時會決定命運,但是命運的天平也會向你傾斜。

活着的時候務必淋漓盡致。

也許在明天,你會收穫一份驚喜,或許是友誼,也可能是愛情。

時刻要記住令你立於不敗之地的是你的尊嚴。

人物刻畫生動,畢竟是真人故事改編。

背景是在1963年的美國南部,種族歧視在主人公南下巡迴演出時特別明顯,唐是勇敢的靈魂,忍受不公的同時又在維護自己的尊嚴,一位偉大的黑人音樂家,如此的身份成為了那個年代的矛盾體。在享受榮譽的同時也忍受着常人無法觸及的孤獨,時刻都是活得那麼正經。有點俏皮的橋段是唐教託尼寫家書,體現出了黑人鋼琴家的才華,骨子裏也透露着浪漫。

託尼的性格是極具直男性格,對家人的擔當和責任感會讓你覺得這個有着標準美國胖子外形的人其實也是很帥的,為了補貼家用去比賽吃熱狗,吃了26個,拿到獎金妻子激動地説下週可以交房租了,一個為家奔走的丈夫形象就此樹立。當然為了養家也就接下了為唐開兩個月車的活。

最後的結局也算暖心,唐帶着一瓶酒到託尼家過聖誕節!託尼的職業生涯下回分解。

佳片一部,邀您共賞《綠皮書》!

《綠皮書》觀後感 篇4

窗外下着小雨,慵懶地躺在牀上看了一部電影《綠皮書》,看完電影整個內心非常地平靜,感覺自己也被治癒了。甚至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想要每週都花點時間看一個電影。

記得很久以前,我去參加一個秋招的面試,面試官是某房地產公司的營銷經理,於是我問他最喜歡的營銷類書籍是什麼,他説,我很少看書,但是我每天都看一部電影。

好的電影就是如此,我們通過導演的鏡頭,看到了不同地方的美景,體驗了一把別人的人生的感覺。好了,廢話不多説,進入今天的正題吧。

故事的主要脈絡很簡單,講述了白人司機和黑人音樂家南下巡迴演出的故事。為什麼強調了黑人和白人呢,因為故事發生在上世界60年代,種族矛盾突出。

影片的一開始,我們的主人公託尼就展現了他非凡的社交能力,很能應付人際關係,博士雪利也體現了他的禮貌優雅和涵養。旅途開始,託尼就被塞了一本《綠皮書》——黑人旅行指南。

雪利不許託尼多講話,不許他抽煙,不許他偷東西,不許他亂扔垃圾。一開始託尼迫於他是老闆不得不服,後來聽了雪利的演出後,被他征服。

雪利也開始教託尼寫情書,教他忍耐有禮貌,託尼也幫助雪利走出監獄困境,幫助他減少了內心的自卑感,融入到黑人的生活世界裏。

一開始的雪利總是在忍耐,到了最後一場演出的雪利已經建立了自信,他非常堅定地捍衞了自己的尊嚴,拒絕了演出,來到了黑人專屬的酒吧放飛了自我。

電影一直在做反差對比,突出了當時的整個大環境。但又是非常地治癒的,不管是兩位男主之間的和解,還有他們內心與自我的和解。看完電影我非常地寧靜,感覺自己也有一些被自己接納和解了。

《綠皮書》觀後感 篇5

《綠皮書》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受僱於黑人音樂家的白人司機和音樂家到美國南部巡迴演出,而遭受到種種歧視的故事,這部電影是在呼籲人們反對種族歧視。

綠皮書是黑人司機的必備手冊,裏面羅列着所有專供黑人住宿的旅館。

電影裏有許多場景都體現着強烈的種族歧視,比如説音樂家雪利博士在演奏完鋼琴曲後想上洗手間,而當地的管家卻讓他到來回需要二十分鐘的黑人旅館裏面上洗手間,白人寧願延誤演出,也不讓黑人在白人場所裏使用廁所。甚至有一次在演出前,所有客人都在餐廳用餐,而雪利博士被拒之門外!為什麼所有白人觀眾都可以在餐廳內用餐,而作為當晚主角的雪梨博士反被拒之門外?答案只有一個,就是膚色不同!

白人凌駕於有色人種之上,這是美國當時的社會現狀。即使像雪利博士這樣的黑人演奏家,在台上用精湛的技藝,給白人們帶來美妙絕倫的藝術享受,每次演出都贏得白人們的高度讚揚,但當他走下台後,又立刻回到了那個被白人貶低的,看不起的黑人。

白人司機剛開始對此不以為然,但當他看到雪利博士遭受種種刻意的刁難,無端的欺凌,仍堅決維護自己的尊嚴後,他的內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開始痛恨那些懷有種族歧視的人,最後甚至與雪利博士成為了好朋友。

所有人都應該是公平的,人沒有貴賤之分,每一個人都有受尊重的權利。看完《綠皮書》,我更加覺得要公平地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無論他是什麼膚色,無論他來自何方。

《綠皮書》觀後感 篇6

當我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想也許是關於一個男人得到了一本綠色皮膚的書,裏面有一張藏寶圖。然後圍繞這本書開始尋寶。但是看完電影,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有着卓越藝術天賦的黑人醫生鋼琴家唐的故事。然而,在擁有自己的音樂廳和每天數百名觀眾後,他僱傭了一個名叫託尼的失業白人作為司機,並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南方之旅。在整個過程中,他幾乎每天都在表演,但觀眾的掌聲,嘉賓的致辭,大家的尊重,只存在於舞台上。唐下台的時候,在白人眼裏還是老黑,甚至是當時盛行於歐洲的黑奴。

作為他的司機,託尼免費觀看了他的表演,目睹了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一個在舞台上受人尊敬的鋼琴家離開舞台是進不了白色廁所的,不寫字也能進白色餐廳,甚至進不了正常的更衣室。託尼對其他人對唐的態度感到憤怒,對唐放棄一個穩定而受人尊敬的演出大廳進行巡迴演出感到困惑。

最後,在影片的結尾,託尼從唐的一個夥伴口中,明白了唐此行的目的。原來他此行是想用自己的力量,試圖改變白人對黑人的看法,為黑人爭取更多的尊嚴,讓黑人得到應有的尊重!當我知道這些的時候,我尊重唐!

這部電影反映了歐洲嚴重的種族歧視。與此同時,我很高興我出生在一個和平、友好、平等的國家。我國有56個民族。雖然語言、外貌、服飾都有差異,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幸福地生活在祖國大家庭裏。

這是一部發人深省、感人至深的電影。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看。

《綠皮書》觀後感 篇7

僅僅擁有天賦是遠遠不夠的,改變人們的觀念還需要很大的勇氣。——題記

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一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唐·雪利,聘用了一位白人保鏢託尼當司機。一路從紐約開始,一路南下舉辦巡迴演奏的故事。他們從一開始的矛盾牴觸,後來慢慢的調和,最後甚至惺惺相惜,跨越了種族、階級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一本書,一輛車,一條路,兩個人,一個粗魯暴躁,一個温文爾雅,一路上有歡樂,有淚水,甚為精彩。

人的偏見是一座大山,在這部電影裏體現的淋漓盡致。儘管唐·雪利是一名非常優秀、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但他在表演後,他仍是白人眼裏的老黑,任何對於黑人的規則,他仍要遵守,瞬間的掌聲似幻影,縹緲至極。而司機託尼·利普一開始也厭惡黑人,但在旅途中,他漸漸放下了偏見,敞開心扉,理解唐·雪利。這令人動容的友情,跨越了種族。儘管世界充滿了歧視,但總也有温暖善良的人來陪伴你。

我印象最深的畫面是託尼他們因汽車拋錨停在路邊,唐·雪利下車看到了馬路對面的土地裏正在耕種的黑人。他望着他們,他們望着他,温暖的陽光也瞬間變得甚是刺眼。他會想什麼,他們又會想什麼?為什麼白人會給黑人工作呢?這一切只因他們的出身不同。而唐·雪利也因為鋼琴家的身份,在黑人中被人認為高人一等,在白人中不被尊重,這令他孤獨,迷茫。但我還是十分佩服唐·雪利,在面對同胞的不解與來自白人的種族歧視,他不僅沒有失掉尊嚴,還影響了託尼·利普,用他的尊嚴一次次阻擋着惡意。所以你永遠不會以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才能戰勝一切。所有的人向來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個世界也因我們的獨特色彩,變得盛大燦爛。

願世界再無歧視。

《綠皮書》觀後感 篇8

《綠皮書》背景是講美國民權運動,黑人剛剛獲得勝利後,在南方地區種族歧視嚴重地區,黑人鋼琴家巡迴演出踐行法律實施的艱難。

影片主人公託尼是鋼琴家唐為巡迴演出臨時應聘的司機及保鏢。唐是黑人鋼琴演奏家。託尼有非常嚴重的種族歧視,家裏來了兩個黑人服務人員,用過的杯子都被他丟盡垃圾桶,而為了生計賺錢做起了黑人唐是司機。

影片有非常多的對比,在託尼和唐身上種族、行為習慣、待遇等都有鮮明的對比。託尼雖然是白人但就是個小混混,社會的底層,啥不講究,能吃能喝能睡,一點禮節沒有,在黑人面前感覺有高貴的血統。唐是個黑人,受過高等教育,有貴族的禮節,在白人面前忍讓,在藝術上受到白人貴族的崇拜,但在生活上一樣還是受到歧視,住黑人專用賓館,不能和白人貴族一起用餐,白人貴族也是把唐作為一個消遣的工具。

但是唐不這樣想,黑人剛剛獲得平等的權力,在北方城市尚且還有種族歧視,在南方地區就更不用説了。他在北方城市生活的很多,但是為了黑人更多的利益及推行法律的執行,毅然決定去南方種族歧視嚴重的地方去巡演,其就是所謂的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制度規定了但沒有去執行的等於零,執行也是需要刷流量的,流量多了,自然就習以為常了。

唐在巡演過程中處處小心,處處隱忍,在隨着和託尼的接觸中,慢慢釋放了自己的壓抑,結果都出事,託尼來救助。兩人在接觸過程中慢慢消除種族其實,變成朋友。

《綠皮書》觀後感 篇9

假期裏我觀看了美國的一部電影,就是著名的《綠皮書》。這部電影講的是白人託尼工作的酒吧因為裝修所以要停止營業3個月,當時託尼很窮,停業3個月會使他失去經濟來源。正好有一個朋友認識一個叫做唐的黑人,他有一場巡迴演出,需要找一名2個月臨時司機,便要託尼去面試。託尼順利被錄取了,還有了每星期125美元的薪水。

剛開始的時候,託尼對唐的態度並不是很好。只不過把他當成一個有錢的黑人而已。但後來跟着託尼被唐生活中的行為一點一滴的感化。進了堂的一舉一動便開始反省自己以前的過錯,並認可了唐音樂方面的能力。從此他們關係並不僅僅是老闆與員工,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在那個年代,黑人的地位很低,幾乎就是奴隸,但唐靠努力和天分,成為了一名古典音樂家,品味比大多數白人還高,但並沒有得到認可,並處處必須按照美國一本對黑人管理制度《綠皮書》上面的要求去做事。比如只能住指定的酒店、不能使用白人的洗手間、不能參加晚會等不公平的條件。這些約束給唐帶來了很多不便以及麻煩,導致未能完成所有計劃中的演出。

我認為,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很嚴重的種族歧視。希望美國等擁有黑人的國家能重視這一點。膚色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這個人的思想。

《綠皮書》觀後感 篇10

奧斯卡獲獎電影《綠皮書》,開頭不夠吸引人,當看到託尼和人比賽吃熱狗,以26個獲勝時才有了看下去的興趣。之後,才進入托尼與唐·雪利一同去巡演的故事。兩個階層不一樣的人在旅途中從僱傭關係到朋友關係,體現了友誼的進化。

種族歧視沒有經歷,階層歧視也不想探討,只是電影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友誼。

產生友誼的基礎在於近距離接觸。託尼與唐同乘一車,大部分白天時間都在一起,再不同的膚色與階級也不能阻止友誼的產生。“道不同不相為謀”,道相同情誼與日俱增。他們有共同的行程,又主要在狹小的空間裏,交流頻率多了,友情也就產生了。像學生們,總是從離的近的開始交朋友。上大學以前,座位的左鄰右舍是最親近的;上大學以後,室友是最親的。

友情的交流從吃喝開始。《綠皮書》裏,託尼逼着唐一起吃炸雞,分享美食也是在傳遞自己的善意。生活本就是平淡的,大風大雨需要一起扛的時候比較少,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時候才是最多的。就像大學裏的哥們,想表達下友情,總是以吃飯為媒介的,有時候還需要些酒助興。在吃吃喝喝間拉近了彼此的友情。開學了要一起吃飯,放假前要一起吃飯,過節了要一起吃飯……

《綠皮書》裏的託尼與唐,一起走過一段路,吃過一樣的美食,友情自然產生了;我們也是,在人生的路上遇到各色各樣的人,只有同食同行的人才是對的人。

《綠皮書》觀後感 篇11

前不久,我去看了電影《綠皮書》。我想,愛看電影的人,一定都知道這部電影的存在。畢竟,《綠皮書》在今年,也是被提名了奧斯卡金像獎的了,網上評分,也是很高了。

首先,這是一部有關種族階級的故事。在美國的1960年代,還是有着種族的偏見的。而“綠皮書”,記錄的都是黑人們可以居住的旅店和餐廳,因為有些店鋪是不接待黑人的。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想,才會有“綠皮書”的存在。

全劇中,我最感動的一幕,便是音樂家黑人的那句“暴力永遠不能取勝,保持尊嚴,才能贏得勝利。”儘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還是可以説出這樣的話。換作是我,怕是隻會感到不公吧。我們在遇見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難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為此感到惱怒,甚至大打出手。也許,你會説是別人的錯,但是我們也應該懂得,用合適的方式,去挽回自己的尊嚴。我想,絕不是一味的使用暴力。

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原本對黑人抱有歧視的另一個主角託尼,也會就此改變。放在現在,我們也存在着歧視,例如性別歧視。有些工作,只要男生,有些房子,只租給女生。但是,我們都在漸漸改變,正在走向更好的未來。等你努力去做的時候,一切,都是時間問題。

其中,最觸動人心的,便是那句經典的“世界多的是害怕踏出第一步的孤獨之人。”是這樣的,明明存在着,卻總是等待。感到孤獨,何不走去呢?

這個以真實故意改編的電影,讓我們感受到了世界的一點複雜和温暖。《綠皮書》讓我明白了尊嚴的重要,面對不公平的該有的模樣和踏出第一步的勇氣。

《綠皮書》觀後感 篇12

今天,陽光明媚,太陽把我曬得十分快樂,一路興高采烈,去幹嘛呢?我和媽媽逛到了電影院,看到醒目的廣告牌《綠皮書》介紹,據説點評分數特高十分好看,哇!我情不自禁稱讚道,媽媽:“它曾獲奧斯卡小金人獎耶!”於是我懷揣着好奇心進入影院。

故事主要講了託尼是個吊兒郎當遊手好閒的混混,在一家夜總會做侍者,這間夜總會因故要停業幾個月,可託尼所要支付的房租和生活費,不會因此取消。所以他當務之急去尋找另一份工作來填補這幾個月的空缺。在這個節骨眼上,一位叫唐·雪莉的黑人鋼琴家提出僱傭託尼。唐·雪莉即將為期八個月的南下巡迴演出。可是,那個時候南方人對黑人的歧視十分嚴重,於是託尼成為了唐·雪莉的司機兼保鏢。一路上,兩人迥異的性格使得他們之間產生了很多矛盾。與此同時,給託尼付錢的唱片公司給他了一本“綠皮書”指南,上面列着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因為很多旅館和餐廳都只限白人,從這以後,唐·雪莉在南方所遭受的種.種不公平的對待,也讓託尼對種族歧視感到深惡痛絕。

看完後,我陷入了沉思,黑人和白人都是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都生活在地球上,為什麼白人看不起黑人?在我看來,黑人更有素質,更有公共道德意識,應該是黑人看不起白人而不是白人歧視對方。但黑人就受着不去還手,這不是白人要學的嗎?這讓我想起了在我們班裏,不能因為某個同學學習差,而去歧視它,我們是一個小集體,應該互幫互助,不是一個人好,就算好,我們應該平等對待一些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有份,要人人蔘與,所以我深有體會。

“人人平等,萬物平等”我們應該互幫互助,平等對待每個人,尊重每一個生命。

《綠皮書》觀後感 篇13

最新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老題材,老類型,老套路,卻能把一個嚴肅的歷史問題,激奮的真實故事,用輕喜劇的形式展現出來。沒有緊張刺激的劇情,沒有燃爆屏幕的科幻打鬥,卻讓人一分鐘都不願錯過,無論是背景的色彩,還是一段段的音樂,更是整個旅途兩個男人,不同膚色,不同修養,不同地位(各有高低)彼此相吸,相惜的温暖。

關於美國那段歷史,種族歧視,在美國南部,甚至至今還有遺毒,而且涉及亞裔。至於裏面白人司機與黑人音樂家,彼此接受,改變,容納對方,類似於那部《觸不可及》並不是電影的光芒。倒是雨中白人司機與黑人音樂家彼此的爆發式傾訴,更感人:他是白人,沒有被種族歧視的顧慮,但卻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在夜店見慣了社會種種的陰霾,他覺自己更像個黑人;他是黑人頂級音樂家,孤獨的住在城堡裏,看似高貴,並不瞭解黑人同胞的底層生活,卻只是一個為上流社會的白人提供娛樂和展現自身修養的道具,可以被奉為貴賓,也同時承受着連上廁所,試衣服,住宿都受限制的歧視和侮辱,他只是不那麼黑的黑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的境遇,不必羨慕或傲視,該懂得同情,包容和公平。如果有能力去改變周圍,國家,社會,世界,那當然更值得敬佩。最後引用劇中台詞:改變這個世界,不僅需要天賦,還需要勇氣......

《綠皮書》觀後感 篇14

《綠皮書》大概講的一個黑人鋼琴家為了去美國南方巡迴演出不得不找一個白人、能解決問題的司機加保安跟自己同行,而在這途中兩個人遇到了很多人簡單定義有好人有壞人,遇到了很多事,有開心有難過,最後鋼琴家走出自己的籠子和白人司機一起過聖誕的故事。

那為什麼是不得不找一個能解決問題的白人司機呢?因為他皮膚是黑色的,他只能按照《黑人駕駛員綠皮書》去住嘈嘈雜雜的黑人專屬小旅館;因為他皮膚是黑色的,他不能和白人同伴一起喝酒、和白人美女聊天;因為他皮膚是黑色,邀請他來表演的主人讓他去室外解決上廁所問題;因為他是皮膚是黑色,飯店老闆堅決不讓他進飯店正常吃飯;因為他皮膚是黑色,小酒館的白色膚色的人可以肆意調笑羞辱他;因為他皮膚是黑色,警察不加思考就把他抓進了監獄;因為他皮膚是黑色的,服裝店老闆不給他試衣服的機會;因為他皮膚是黑色的,同樣的黑人認為他一身正裝也只是管家制服……因為他皮膚是黑色的,他必須找一個白色的司機保護自己。在當時的美國特別是南部,膚色就是原罪。

正如鋼琴師的同伴所説,你以為他為什麼放棄在大道上受人尊敬的,甚至多三倍的工資的光鮮工作而來南方巡演?我開始也不太懂他為什麼要南下巡遊,直到他因為車出問題不得已停下來卻看見自己的同胞在種植園裏穿着破爛的衣服甚至分不清性別得都在拿着鋤頭麻木得揮起來又扔它掉下去得工作,直到他在滂沱的雨中讓司機停下車,打開車門快步走進雨中而不停止時,我好像知道了,“我獨自忍受輕視,因為我不被自己人接受,所以如果我我不夠黑,也不夠白,我甚至不夠男人,你説我住在城堡裏?那告訴我,託尼,我是誰?”我想,他是來尋找自己。

《綠皮書》觀後感 篇15

我總感到這個世界博大、慈愛、寬容,自然允許各種各樣的人存在,她一視同仁,讓他們生活在同樣的陽光下。

託尼和雪利博士坐在車裏吃炸雞,我認為是《綠皮書》的高光片段之一。不關乎階層和種族,兩個人只是開懷地吃着炸雞,雪利博士把雞骨頭扔出車窗的時候像放飛一隻鳥。讓我想到他一生如何有過這樣恣意快樂的時刻呢。雪利博士的確擁有華麗的好生活,但白人給他的只是假惺惺的尊重,他貧窮的同胞也不接受他,他沒有歸處。所以,他也在別人不知道的時候苦苦掙扎在自己的不幸裏。聲淚俱下的雨夜,託尼第一次能夠剝開博士高貴、矜持的外表,看一看真正的他。本質跟自己一樣,胸腔裏流淌着熱血,心頭有愛有恨。

那個平安夜,博士全情投入地彈奏,為美麗難忘的夜晚,為平民酒吧裏熱情洋溢的客人,為他自己。他樂在其中,姿態飛揚卓越,勝過任何一次於奢麗的大廳。最後,是博士把託尼送回家,那個其樂融融燈火通明的地方,有人在等他,而博士獨自回到輝煌的寂寞宮殿。我以為又是冷酒一般悠長苦澀的結局,但敲門聲再次響了。門開的一剎那,寂靜無聲,面面相覷那一刻,我真有些擔心託尼的親人會把雪利拒之門外,幸好,下一秒,眾人歡慶,把他擁入了房間。

天地之間,雪利博士孤身一人,朝着無盡的黑暗前行。但幸好託尼伸出了一雙温暖的手,拉住了他,拉住了那一絲希望。我們每個人都盼望有一雙手在無助的時候來臨,有時生活會給你很沉重的打擊,但請別放棄希望,因為,它終會來臨。

這是一個與他人和自己和解的故事,看完只覺得心裏被温情填滿。

願你我都能與孤獨握手言和。

《綠皮書》觀後感 篇16

在昨天晚上的時候,我觀看了《綠皮書》這部電影。使我感觸頗深,一回想起就感慨萬千。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託尼·利普應聘唐·雪利的工作——當一名司機,負責唐·雪利的巡迴演出以及宿舍和鋼琴。

可是唐·雪利是個黑人,而託尼·利普則不喜歡黑人,甚至討厭黑人,把黑人用過的水杯統統都丟在垃圾桶裏。

但是後來託尼·利普改掉了這種偏見的壞毛病,而唐·雪利也漸漸地從十分嚴肅、不愛説話變成了時常微笑、説話比較多的人。

最後託尼·利普完成了任務,回到了自己家過聖誕節,唐·雪利也來了,因為託尼·利普離家兩個月,所以要寫信。而他不會寫,於是唐·雪利就給託尼·利普指導。所以唐·雪利進入這個白人家庭受到了款待。

這部影片其實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的假醜惡。演出了種族之間的歧視,説明了白人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黑人,認為他們都沒有什麼才能。

舉個例子:唐·雪利就是一位黑人鋼琴家,他彈出來的曲子美妙無比。可是他之所以獲得台下白人的掌聲,是因為他彈出的音樂是使他們感到高雅。一旦唐·雪利下了表演台,他就又變成了白人口中的“老黑”和“茄子”。許多商店、餐廳都對黑人有非常大的約束。還有一次,唐·雪利要上廁所,明明有那麼好的廁所,他們卻讓他上遠處一個破舊不堪的小廁所。

是啊!一個大師、世界級的鋼琴手,就因為唐·雪利是黑人,那些看似高雅的白人們就開始排擠他。

所以,從現在做起,請大家淡化膚色的不同,看重他們身上的優點。如果你這樣去做了,你一定會被尊敬與受到回報的。

《綠皮書》觀後感 篇17

看完後,感觸很大。

影片的故事起伏不大,是僅僅的敍事,卻給人深深的震撼。

兩位主人公的幾次上車下車,預示着兩人之間的微妙改變。

從拿到手的綠皮書開始,肯德基、幸運石、寫信、遇難、化險,在走走停停的過程中,兩個人逐漸敞開心扉,接受自己,解除偏見,互相尊重。

剛開始託尼對黑人的成見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影片開場不久就扔掉了兩位黑人員工喝過的杯子。到後來成為雪利的司機,他從開始的桀驁、偏見,到後來見證了雪利的優秀,接受了雪利的優秀,同時被這種優秀所感染。

雪利本身是個足夠優秀的人,一般來説跟託尼這個老粗在一起理應學不到什麼,但他卻得到了走出孤獨的勇氣。

在電影中隨着旅途的進行,我們能看到兩人相互影響,不斷改變與成長。我覺得,這種看得見的成長才是最打動人的。

在影片中,雪利博士是一位極富教養的鋼琴家,理智地剋制自己所有的情感,將自己訓練成一位優雅而憂鬱的貴族。然而這樣的他,是不快樂的。他屬於黑人中的異類,白人中的笑話,他永遠無法融入這個世界。然而託尼出現了,他拿着炸雞告訴雪利:“我父親曾經説過,無論做什麼,都要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像最後一頓。”

最終,雪利博士敞開心扉,接過了託尼的炸雞,走出了寂寞,更是收穫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影片的結尾,雪利敲開託尼家的門,當託尼向家人介紹雪利後,寂靜無聲,面面相覷。而下一秒,眾人歡慶,將雪利擁入房間。託尼的夫人擁抱着雪利“謝謝你幫他寫那些信”與“謝謝你把丈夫分享給我”相呼應,是如此温馨。

《綠皮書》觀後感 篇18

因眾所不周知的原因,本文遲到一天。

電影昨晚就看完了,可能我從小就有健忘症的`既往史,觀影中的或共鳴或體會在看完電影那一刻也隨它去了,然後便去網上搜刮別人的影評,不由感歎,寫得真好,説的太對,都是我想説的

作為我新晉的寫作愛好的打磨練習,用自己的話把別人的......

不,英雄所見略同的部分觀點記錄出來。

粗陋但真實的白人幫助紳士但孤獨的黑人完成了救贖,平安夜的相聚擁抱,大團圓的結局,其樂融融,感動依然。同時也明白深陷孤獨境地的人,其他任何人都幫不了,指望他人會越陷越深。需要自己跟自己和解,救贖需要自己成全。那要如何成全?我想該是勇氣勇氣能夠改變人心。

越來對多的體會到互相理解的不容易,所以應儘量避免愚蠢地試圖向別人説明自己。

藝術高於生活,沒有實操作性,不能毫無保留的信以為真,但我愛藝術。

《綠皮書》觀後感 篇19

《綠皮書》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一部喜劇電影,通過巡演過程的經歷來直面種族主義與道德倫理,結局引人深思乏味。 本片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於2018年9月11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配角3項大獎,成為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是一部實至名歸的優秀影片。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黑人爵士鋼琴家唐和他的白人司機兼助理託尼兩人一路南下,開車趕往美國各地巡演,經過一系列波折以後,重新認識彼此、尊重、改變彼此,建立起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純真友誼。

唐站在舞台上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藝術大師,但是在台下確實一個尷尬的存在,既不被白人所認同,又不被黑人羣體所接納,孤獨地讓人心疼。 司機託尼雖家境窘迫、暴力、痞氣,卻擁有一屋子温暖的家人。並在旅途中將家庭的温暖傳遞給孤獨的唐,兩人最終建立起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

《綠皮書》觀後感 篇20

堅持原則,或許與周遭格格不入,但難能可貴,也是最經得起時間和人性的考驗

許多時候並不是你不優秀,而只是站錯了地方,退一步海闊天空

優雅、教養和尊嚴寫在臉上,勝於任何華服和千言萬語

着裝和談吐訴説着階層、職業、經歷和靈魂

越是身處逆境,越需要滿懷希望、堅定信念,出淤泥而不染

要跨越出身和階層,粉碎歧視,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

縱使腰纏萬貫、呼風喚雨,也會有不如意之事,人生在世不可避免

服務行業竭盡所能取悦客户是職業操守,有時候原則和尊嚴之間左右為難、界限模糊

功名利祿終將是過眼煙雲,惟有讓自己內心平靜才是對自己最大的犒賞

每個階層都有屬於自己的煩惱,不要盲目豔羨別人

光鮮亮麗和無限榮耀的背後,往往是忍辱負重和無盡的孤獨

即使不願意,但必須承認,這個世界你是誰比你能做什麼更重要,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是

《綠皮書》觀後感 篇21

今天去看了電影《綠皮書》。之前就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安利,包括上次的《三塊廣告牌》。説實話,這個電影名字聽起來,真的是讓我提不起興趣,因為單從電影名,我根本不知道電影的主要內容。所以興趣少少。

電影的節奏比較慢,前面交代了事情發生的原因。以為會是一出鬧劇,因為男主實在是神經大條,結果沒想到卻是一個温暖的糙漢子。其實我對於黑人其實的那段歷史知之甚少,到現在也不理解為什麼要因為膚色來分等級。但每次看到這樣的話題,心裏都非常壓抑。換位思考,如果我是那位,我的心理會是怎樣。我是因為把尊嚴放在第一位,所以很多時候都會非常自卑,怕被人議論。但是在當時這卻是難以避免和改變的事實。還好最後那位大哥,温暖了他的心。不僅是一種自信,還有家人一般的關懷。

整部電影下來,笑點和淚點並進,事情發展也過渡的十分自然。

推薦大家去看!

《綠皮書》觀後感 篇22

很棒的一部片子。看似雲淡風輕,實則暗潮洶湧。

整個故事給人的感覺是温暖輕鬆的,但講的卻是種族歧視的問題。兩個完全不同的人,膚色,階層,生活環境,文化背景,甚至性取向(這是我看完電影看評論才明白過來的,可能國內上映刪剪了,只有一處在公共浴室一個場景提示過吧)從最初的格格不入,一路走來,到最後彼此真正的瞭解包容和自我救贖,建立深厚的友情。沒有很激烈的劇情,沒有沉重,黑暗,卻能在小細節中感受到現實的殘酷,但是編劇用小幽默温和的化解了。敍事流暢,一氣呵成,幽默輕快,細節豐富飽滿。

故事設置了兩個衝突,一個是表面就可以看到的黑人和白人的種族歧視,還有一個是底層社會的意大利裔白人司機與高高在上的黑人博士藝術家。某種程度上這種相反的設定,起到了很好的戲劇衝突。還有很多小細節也是如此。不劇透了。

觀影體驗很舒服,笑點不斷,全程無尿點。還有一點,我是真的沒認出阿拉貢…

《綠皮書》觀後感 篇23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託尼因為科帕酒吧的封停失去了職業,無奈之下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個司機的工作:為一個名為唐謝利的黑人做司機。唐給他提了很高的報酬但要求託尼當他的男僕,為他擦鞋等等。經過一番波折後託尼答應只當他的司機把他安全地送到南方並不使他缺席每一場演出。

唐·謝利,是一位有文化,有素養,有錢,過着託尼羨慕的高層生活,可是隻有博士自己知道,他已經活成了木偶,沒有朋友,沒有親人,白人把他當做舞台上的木偶,捧的很高,下了舞台同樣不把他當做同類,在黑人眼裏他也成了怪物,那種孤獨只有他自己能體會,所以他在晚上的時候只能借酒澆愁;託尼沒錢,沒文化,過的灑脱奔放,可他有一個善良美麗的妻子,温暖的家庭,這是博士沒有的。兩個月的旅途令他們各自找到了他們的歸屬,成為了朋友,也都放下了各自的偏見。

“世界上孤獨的人就是因為害怕踏出第一步”,託尼所説的這番話讓我感觸頗深,有時就是缺少了這份勇氣,才使得事情變得不那麼美好。與每一個人的交往都要認真去對待,放下偏見與歧視才能贏得他人的認可。

《綠皮書》觀後感 篇24

自從嚐鮮到百度網盤下載好的片子可以實現免費快速播放,我就養成了一個“良好”習慣,看電影,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都忍不住想快速播放,覺得看懂劇情就行了,而且這樣更“高效”(當然是節省時間呀)。

你可能猜到了,會有但是。是的,綠皮書是越看越有味道,快速播放會影響觀感和體驗。所以,我就破天荒地以正常速度觀看完了1個半小時多的電影,而且毫無枯燥之感。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電影的主要故事,那就是一位才華洋溢的黑人鋼琴家和一個暫時下崗的意大利白人從互相排斥到成為好友的故事。

電影所處的大背景是美國種族隔離時期。小背景是黑人音樂家因為要去南下巡演,需要招聘一名司機。意大利白人Lip因為超高的人脈得到了這份工作。

一路南下的旅程讓兩人的感情逐漸變好,但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各種不公。電影中的黑人只有在表演時才能受到尊重,一下台就會受到不公。他只能按照綠皮書GreenBook上的指示,去指定的餐館、酒吧。

兩個人的人格魅力也隨之展現。黑人音樂家的修養與自尊心贏得了Lip的青睞。Lip的處事能力非同一般,這樣的能力

《綠皮書》觀後感 篇25

奔着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光環去看了電影綠皮書。

整體感覺不愠不火,比較典型的情懷,整體上輕喜劇的風格,關於種族歧視的話題卻拍的並不沉重。家庭里人情味,兩個極大不同的男人在相處中逐漸產生的友誼還是給人印象深刻。

一個沒什麼文化的白人,因為混不下去不得已做了另一個黑人鋼琴家的司機。鋼琴家要去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迴演出。黑人鋼琴家有自己的教養和學識卻要適應那個受歧視的環境,混社會的白人靠着充足的社會經驗幫助着鋼琴家。兩個人在一路的相處中瞭解着彼此,理解了彼此。建立了友誼。説到底,還是用電影的形式講了一個老套的故事。

這個故事有真人真事的背景,儘管存在各種爭議,我認為藝術加工也無可厚非。能把種族歧視這麼沉重的話題,這樣輕鬆點講出,使人在輕鬆觀影后有所思考就可以了。畢竟時代在進步,那個年代逐漸遠去。奧巴馬作為黑人都能當總統了不是嗎?

看到託尼那一大家子人熱熱鬧鬧,濃濃的人情味撲面而來。方能理解出自這個家庭裏的託尼為什麼能和那個高冷的黑人鋼琴家產生了友誼。

對於電影或者文學作品,人情味是永不過時的話題,因為它能帶給人温暖……在這個越來越冷漠的時間。

《綠皮書》觀後感 篇26

暴力永遠無法取勝,託尼,堅守尊嚴才會贏,因為自尊總能讓你佔理。——《綠皮書》

綠皮書,一本普普通通的本子,卻決定了黑人在美國絕對不能做的事情和絕對不能去的地方。這無疑是荒誕而可笑的,但是這種事確確實實存在了。

一位黑人鋼琴家被請去表演,演出過程中他想上廁所,於是走向了旁邊的公共廁所,但是立刻有人擋住了他,對他説,

“對不起先生,您不能進入這間廁所”。

鋼琴家問,“是裏面有人嗎?”

那人回答,“不是的。”

黑人鋼琴家説,“好的,我知道原因了。但是我現在需要上廁所,返回住處上廁所會浪費很多時間。”

沒想到負責人説了一句令他有些震驚的話,“沒關係,我們願意等。”

這無疑給了他心靈重重的一擊。寧願浪費眾人這麼多時間,也不願意讓他就近上個廁所。可見這樣的種族歧視已經深深的刻在了白人的骨子裏,很多年都難以改變。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他的司機是個白人,一個粗魯的人,邋里邋遢,不修邊幅,他們去南方準備給當地的人演出,他們走進當地的一個西裝店,店主本來以為是司機要買衣服,當司機問,衣服可以試試嗎?店主回答,當然可以。但是等到店主發現要試衣服的是那位黑人鋼琴家的時候,趕緊出來説,對不起,如果你想穿上這件衣服,必須買下來,如果你試了不買,這件衣服就賣不出去了。氣的鋼琴家憤然離去。

一個國家能夠把人種歧視做到這種程度,足夠引起人們的深思,在這樣不公平的制度之下,美國夢是不是把平等的機會擺在每個人面前。

《綠皮書》觀後感 篇27

本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故事的背景發生在1962年,這是一個神奇的年份,是黎明開始前最黑暗的時刻,1963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宣言》,美國的30個州也相應的公佈了反對歧視黑人的法律,但這30個州中卻沒有一個南方地區……

唐,雪莉是一名著名的黑人鋼琴演奏家,為了前往南方地區僱傭了一個剛剛失業的白人司機託尼,雪莉雖然是一個黑人,卻過着紳士一般的生活,而託尼雖然是白人卻過着有色人種的生活,沒什麼文化,通過一些簡單的苦力活維持着生計。在一起開車南下的過程中,兩個人矛盾不斷,白人開車,黑人坐車,在那個年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人們像看動物一樣注視着這對搭檔,每到一個地方人們都無法理解為什麼白人可以服侍黑人呢?從人們臉上我們看到的是不解和疑惑,從雪莉臉上我們看到的是憐憫和無奈。他們正經歷着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誤解。雪莉可以被邀請上台演奏,但他所表演的酒店卻拒絕讓他進餐和入住,人們欣賞着雪莉的美妙音樂的同時,卻打心裏認為雪莉是個低人一等的黑人。

雪莉受到的不平等待遇遠非如此。許多餐廳和旅館都禁止黑人入內,警察會無事生非,甚至連服裝店都拒絕賣給雪莉博士衣服。託尼為雪莉的擺平了大多的困難,卻不能改變人們心裏的想法,為雪莉的遭遇憤憤不平,而雪莉卻早已習以為常,雪莉為什麼選擇來南方開音樂會,他只是想證明,有色人種並不是低賤的人種,一個靈魂的高低貴賤與膚色無關。在相處過程中,兩人開始慢慢放下偏見,找到了彼此的歸屬感,並收穫了一段長久的友誼……

“世界上孤獨的人總害怕邁出第一步”膚色、階級、性格天差地遠的兩個男人,因為音樂而結緣,因為公路旅行而成為一生朋友。改變人心有時候才華並不夠,還需要勇敢,歷史上的綠皮書(黑人行動指南)就像一顆小石子,投入黑白分明的美國社會,激起輕小而美麗的漣漪。

《綠皮書》觀後感 篇28

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我在綠皮書外找到了自己,那最初的古典樂曲成為我邁向另一個人生的的開端。都説歧視的眼睛就像雙面鏡子,傷害他人的同時也是羞辱自我。影片根據真實的內容進行改編,所反映的是白人對於黑人的種族歧視的問題。其中有多個鏡頭通過對比黑人與白人的社會地位,讓人直觀的看到在那個時代所存在的最尖鋭矛盾。

在影片中比較滑稽的是黑人的生活竟要靠一本綠皮書去指導,而一旦脱離了這本綠皮書的範疇,等待他們的就只有白人的冷眼和拒絕,更有甚者會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毫無尊嚴可言。然而白人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不是最可怕的,在那樣的環境下黑人種族內部之間彼此不理解也在加劇這種社會矛盾。生活在社會頂層的Tang。Shirley博士和社會最底層的黑人他們的世界是沒辦法融入的,就如同那個被拉長的鏡頭一樣,即使相遇卻無法走近,只是默默地看着彼此。這個本該融合的大種族,就這樣被社會生生的隔在兩個世界,無限接近卻又漸行漸遠。

白人對黑人的歧視,黑人自身種族內部的歧視成為了影片的兩條主線,有點心疼在那個背景下黑人生活的現狀。但好在隨着兩個人逐漸南下的演奏之旅,託尼和Tang。Shirley博士走近了彼此的生活,在最後的演出中Tang。Shirley找回了自己的尊嚴,為自己心中曾經追求的古典音樂演奏。而這場古典音樂的演奏也是暗示他重新做自己的一個開端吧,褪去一身傲慢他看清了真實的自我,也只有這樣才會活出自己。

伴隨着這Happy ending的結束,我們應該去思考這樣的問題。在黑人和白人矛盾尖鋭的時代大背景下,既然無法改變大環境那應該怎麼做才能讓生活越來越美好呢?我想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吧,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對於以上這個問題有想法的小夥伴隨時歡迎分享交流,嘿嘿。

《綠皮書》觀後感 篇29

臨近三八婦女節,我的心情十分激動,因為當天下午會放假哦!三八節早上,媽媽對我説,下午你和同學去看電影《綠皮書》吧,它得過奧斯卡金獎呢!一聽是看電影,我來了興致,而且評分9。6的好電影呢!

下午和同學約好,我們來到萬達影院。這是一部喜劇,講述了白人託尼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一個黑人演奏家的司機。一路上風景優美,曾幾次因鋼琴家雪利是黑人而受排擠,託尼都保護了他,託尼也從他身上學習了很多,二人漸漸成為朋友。

電影中有許多幽默的地方讓我哈哈大笑,最有趣的是,託尼在吃熱狗比賽中吃了22個,得了第一,真厲害!託尼曾是一個極衝動的人,一發火就動手,力氣很大。但他認識雪利教授後,沉穩的教授耐心地説:“不是什麼事情都能用拳頭解決的。”他於是不再衝動,有次看到有人想打劫他們,他沒有動手,只朝天開了兩槍,嚇跑了他們。我看了也若有所悟,做人不能太沖動性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需耐下心來,細心走好每一步,做一個沉穩的人。

託尼的勇敢、自信,對教授的忠誠很值得我學習,而教授的精神,也感染了託尼。託尼在仍下一個飲料瓶時被教授阻止了,我要為他點贊。教授在遭受外人排擠和歧視時,沒有憤怒地動手,而是用出色的口才回擊他們,捍衞了尊嚴,我要為他鼓掌。當他彈奏起悠揚婉轉的樂曲時,我由衷地佩服他堅持的毅力……教授的內在美還有許多,他不易憤怒衝動,看上去英俊文靜,雖是託尼的老闆,但不奢華驕傲,十分樸素。他真誠地幫助託尼寫信,聖誕前夕,託尼太太還熱情擁抱了他……教授是堅強的,雖受歧視,也很孤獨,但仍考雙手創造出美好人生,雪利教授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了我……

託尼這段旅程是美好的,看完電影我心中也充滿美好。真是一部好電影!

《綠皮書》觀後感 篇30

電影《綠皮書》裏的時代背景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嚴重的時代。

6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根深蒂固。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對於黑人多有歧視性政策。而《綠皮書》就是為這樣的歧視而誕生。它全稱為《黑人駕駛者綠皮書》。它詳細標註哪些旅社、酒吧、加油站是“黑人允許”,幫助黑人同胞們規避風險。

電影名《綠皮書》是一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在1962年,白人至上運動在美國又一次掀起小高潮,黑人郵政員格林編寫了這本小冊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廳可以讓黑人入住和就餐。電影的兩位男主角拿着這本綠皮書開車趕往美國各地巡演。一位是著名的黑人音樂家唐,一位是在夜總會打工的白人託尼,被召來當唐的司機。除此之外,電影還展現了很多層面的糾葛:種族歧視、同族不平等、主僕之間、音樂家的社會地位、家庭關係等等。

這部電影通過隱晦的角度和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唐的態度來講述了當時社會的嚴重種族歧視。在北部離紐約還不遠時,並沒有出現對黑人的歧視態度。但當他們逐漸南下去進行音樂會時,田地裏耕作的農民默默地看着他,生活中就漸漸出現了愈發嚴重的種族歧視。

服裝店的店主不願給唐試衣服,俱樂部裏的人隨意地毆打這位鋼琴家,在晚上,他被警察拉下車隨意盤問,在他的音樂會前,他甚至不能進餐廳用餐……他深知自己只是被那些“有品位”的人們利用的工具而已。在傾盆大雨的道路上,唐眼含熱淚地喊出,我不夠黑人,我不夠白人,甚至不夠男人。一路上忍受的折磨和歧視瞬間爆發出來。這就像是一句靈魂拷問,直擊我們的心靈。

“想改變人心,需要的是勇氣。”唐完全可以待在城堡一樣的房子裏,坐在國王椅上優雅地彈琴,而不是狼狽不堪地,被人歧視着開南部巡迴演奏會。這一程,唐不是為了的要巡演,他是要去南部,去找回自己。

《綠皮書》觀後感 篇31

《綠皮書》講述的是一個粗俗暴力的白人託尼,為世界上優秀的黑人鋼琴家唐開車,向南方做巡迴演出的故事。

影片中有好幾個片段,講述的是因為店裏的老闆、服務生看唐是一個黑人,所以不讓他上洗手間、去餐館吃東西。這就是當時最嚴重的問題——種族歧視。但他身為一個黑人,也要維護自身的權益,況且他還是被邀請來的嘉賓,理應接受較好的服務。所以他總是不贊同他們的作法。

他的一次次演出,目的是是想要消除白人對黑人的不公平對待。

在影片的開始,作者拋下了一個疑問:託尼十分不理解為什麼唐放棄在紐約第三大道的三倍薪酬,且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卻選擇艱難地在美國陸地上行走、闖蕩。而在影片快要結束時,唐三重奏的音樂夥伴給出了答案。

他説:“因為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眾的想法需要勇氣。”唐正是因為懷揣這樣的勇氣,才會拿着綠皮書,用音樂來改變人們對黑人的認識。

從整部電影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唐是一個十分高雅的人,但是唯獨在一個片段中,我們才看到了真實的他。

這個片段講述的是託尼邀請他一起用手吃炸雞,但是唐覺得這是一個不衞生的行為,經過託尼的一次次強烈推薦,唐也無法推脱,於是大膽地放下姿態,啃着炸雞。然後也學着託尼將雞骨頭扔在窗户外。

作為一個黑人,他學會與自己的同胞一起,在黑人酒吧大肆享受音樂的樂趣。而作為一個最基本的人,他學會捍衞自己的權益,當對方不允許自己在餐廳內吃飯時,取消演出。這都是敢於面對自己,接受事實的表現。

都説家是温馨的港灣,但孤獨的唐從來不與自己的兄弟聯繫。他認為即使哥哥知道自己的聯繫方式都沒有來找自己,便也不願做那個主動的人。

但託尼卻看得透徹:“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既然有勇氣去改變世界,改變自己又何樂而不為呢?

“遇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為”,只有勇敢地面對生活,尊重與温暖便會向你走來。

《綠皮書》觀後感 篇32

《綠皮書》講的是一個白人司機,載着黑人音樂家去美國西部出演,在出演途中旅行的故事。

在途中他們路過一片農田,農田裏全是幹活的黑人,當黑人音樂家和白人司機路過時,那些幹活的黑人眼睛齊刷刷地看向坐在車上的後面享受的黑人音樂家,然後再看向白人司機,直瞪着他們坐的這輛綠色的車子飛馳而過。

這一段我感受很深,當時我看出了坐在後排的黑人音樂家心中浮起的對種族歧視的憤怒,隱隱發出的不快,應該那羣當時在地裏幹活的黑人在想,憑什麼剛才那位坐在車上的黑人可以享受白人的服務?這就是原因,因為這位黑人音樂家,是自己通過不懈的努力換來的成就,換來的地位,贏得的掌聲,但台上和台下又是兩回事了。

當黑人音樂家最後一個演出結束的時候,當時黑人音樂家一直在給白人演出,因為白人的身份地位比黑人高,所以餐廳規定黑人音樂家必須得到餐廳外面進餐,白人司機在這演出的過程中一直幫黑人音樂家解圍,所以很快白人司機與餐廳老闆引發了矛盾,白人司機和黑人音樂家提出不讓黑人音樂家在餐廳進食,黑人音樂家就不表演。説這句話時,老闆自然很着急,他花重金請黑人音樂家,並且當時在場有許多的貴賓,老闆懇求黑人音樂家留下來,勉強在餐廳外進餐,可見對黑人的歧視,已經深深的印在某些白人的心裏。

這種歧視難道是對的嗎?這不過和中國的封建迷信是一類的,打消這種思想需要幾代人的過程。

老闆寧願讓黑人音樂家出去進餐,也不願破壞這條“規定”。自然而然,黑人音樂家忍受不住帶着白人司機離開了。説到這,難道不感覺到有些彆扭嗎?為什麼白人就“那麼”對待黑人,就因為幾百年來的規定嗎?還是因為地位、權利?其實,有時候,我們有一顆人人平等、善良的心,對待誰就一樣。這有可能是個過程,歷史是慢慢演進的,那就一步一步的改變吧!

《綠皮書》觀後感 篇33

《綠皮書》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實在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我不僅看過電影,在看電影前我也聽説過《綠皮書》這本書。此書旨在幫助黑人在旅行時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的酒店和餐館。就像黑人藝術家唐·謝利給白人託尼·瓦萊隆加的那本綠皮書一樣。充滿了種族歧視,但也充滿了善意。

《綠皮書》共有兩個主角,一個是黑人藝術家唐·謝利,一個是白人託尼·瓦萊隆加。影片的一開始通過種種鋪墊,巧妙的告訴觀影者們白人託尼·瓦萊隆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然後開始將影片引入正題,使唐·謝利與託尼·瓦萊隆加相遇開始謝利醫生的南下演奏之旅。

白人託尼·瓦萊隆加是一個愛抽煙的意大利裔美國人。他有能力,愛扯淡,自詡為“忽悠大師”,總能耍得別人一愣一愣的。而且託尼是一個負責的人,比如説在小酒吧時,幾個白人小混混正欺辱着他的黑人僱主謝利,他奮不顧身的把謝利救出。雖然他的工作是確保唐能準時到達各個地方和保護他不會遭受到各種麻煩的困擾。但有幾個司機會為一個黑人僱主去招惹數個小混混呢?

黑人藝術家唐·謝利是一位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世界級鋼琴藝術家,他為此前往南部,承受白人主人家的羞辱。謝利醫生具有良好的修養、高雅的禮儀與強大的自尊。這一切,及他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決心使他在面對任何人的時候都能堅持己見,不屈不撓。

這部電影一共有四種人:謝利、託尼、上流白人、普通黑人。謝利雖為黑人,但儒雅隨和,談吐文明。有一顆高貴的內心,是很純潔的。託尼是一位硬漢,言出必踐,很負責。也有高貴的內心。而那些自命不凡的白人貴族,所作所為令人作嘔,對謝利嘴上很尊敬,背地裏卻議論他。即使他們的禮儀再優雅,也擋不住那陰暗的內心。普通的黑人是粗野的,甚至有些粗鄙。但他們恰恰是單純的,一個勁在酒館裏快活。

一個人的膚色並不能決定他的品行,真正決定他的是他那高貴的靈魂。

《綠皮書》觀後感 篇34

路始於兩個人。

一個住在布朗克斯的一個街區,為了家人的生計奔波,煙不離手,油嘴滑舌,是一個活得像黑人一樣的白人。

一個住在卡耐基音樂廳樓上,為上流社會的人士演奏,知書達理,舉止優雅,是一個活得像白人一樣的黑人。

這一路, 像一場修行。

對於唐,在種族歧視並不嚴重的紐約,他擁有他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但他仍毅然前往南部,希望以一己之力去除成見。

每場演奏結束後,台下欣賞的白人便會熱情地為他鼓掌,他滿面笑容,優雅地起身致謝。但同時他也面對了:侍者彎腰恭敬地為他服務,但也恭敬地禁止了他走向“白人廁所”;在旅社他西裝革履,坐在一旁品酒,黑人發出邀請,遭到拒絕後便嘲諷他“還不是怕把一身好衣服弄髒了”;在西服店他被禁止試穿;在酒吧他被歧視毆打……在台上,他光鮮亮麗,下了台,他什麼都不是。他找不到合適的歸宿,白人從心底還是瞧不起他,黑人因差距也譏諷他。“我不像個黑人,也不像個白人,那你告訴我,我是什麼?”歷盡痛苦後,他站上了酒吧的小舞台,敲響了那架不知品牌的鋼琴。沒有高雅的環境,沒有安靜的氛圍,但唐卻笑得很開心。

託尼,儘管生活窘迫,卻仍保有白人種族歧視者的傲慢。他拒絕接觸黑人使用的東西,會偷偷把來家裏幹活的黑人用過的杯子扔進垃圾桶。但迫於養家餬口的壓力,他不得不為黑人唐做事。“他高高在上地坐着,把自己打扮得像一個阿拉伯酋長。”他向妻子這樣形容唐。一路相處,一路磨合。託尼在唐的“逼迫”下改變自己。保持語言文明,學會合理處事。“你永遠不會以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才能戰勝一切。”在控制脾氣的同時,託尼也要收起自己的偏見。他在信中向妻子表達了他對唐高超音樂技巧的讚美,在唐遇難時總出手相助。在聖誕餐桌上,面對親戚對唐“黑鬼”的稱呼,託尼卻阻止了他“別那麼叫他”。

“嗨,託尼。”

“嗨,唐,聖誕快樂。”

路終於一個擁抱。

《綠皮書》觀後感 篇35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一位是暴躁易怒,愛用拳頭解決事物的白人老哥,卻有着一個貧窮而温暖的家庭;一位是智商過人,富有天分的音樂家,坐擁金錢與名氣,卻一個人獨自住在巨大豪宅之中的黑人紳士小哥。兩位看似不相關的人,一同前往那個白人至上的美國的南方。這究竟會發生什麼呢?這便是美國著名電影《綠皮書》所展現的故事。

《綠皮書》看似是一部喜劇,卻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其間所描寫關於種族歧視的片段更是數不勝。從片名就可以看出,綠皮書是當時黑人在南方的食宿地指南,因為當時南方許多地方都不歡迎並不對黑人開放,在影片中也完美地闡述了種族歧視,從黑人音樂家在演出,想上洗手間侍者去用友好的虛偽與氣象,他指了指門外林地中的臨時廁所,用餐時無人願坐在他身邊而且為他端上的竟然是炸雞,(當時白人認為黑人只能吃炸雞),在他在一大羣虛偽的上流人中的吃着低下的食物,這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種歧視,將黑人地位的低下更直觀的向觀眾展現出來。

《綠皮書》這部電影雖然是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但一點兒也沒有暴力情節,不像曾經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樣,《綠皮書》是利用人性的虛偽將種族歧視完美的展出,這樣卻更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此外《綠皮書》中有一句台詞讓我深受感染“人之所以是孤獨的,是因為不敢邁出第一步。”是啊,有時候我們就應該勇敢的第一步,因為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 你就會感受到歡樂與友情。就如本片白人小哥從一開始對黑人生來的厭惡,甚至將黑人用過的杯子直接扔進垃圾桶到開始主動的幫助黑人小哥走出困境、讓黑人小哥幫他寫信再到與黑人小哥成為好友並邀請他到家中做客。二人的友誼衝破了階級、衝破了種族、衝破了一切。

其實,上帝造出這麼多膚色就是為了讓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而不是分出一等二等三等人,讓種族之內相互攻擊欺凌,所以請勇於走出第一步,拒絕種族歧視,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同住地球村。

《綠皮書》觀後感 篇36

綠皮書,還好我是看了影評才去看的——哇是一個不怕不怕被劇透的觀眾。因為是在一個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故事,如果沒看影評,可能很多細節會看不太懂。

故事發生在一個“端着”的僱主和一個有豐富工作經驗和能處理麻煩問題的員工四周的旅行,裏邊很多小故事小插曲,都非常準確地説明了當時嚴重的種族歧視,另外我也看到一個家族家庭的融洽和諧的關係,僱主的體面和周到、細心,隱忍。員工的世故和他因折段旅行的改變。

讓我很感動的細節是,黑人僱主在僱傭墨西哥裔白人之前,親自打電話到他的家裏,請他的老婆接電話,與她説明自己希望能借用他老公二個星期,請求她的同意。這讓我感覺美國的家庭觀念很強,家庭排位是第一的,而且每個階層都深諳其意義。另外從“得到”裏聽吳軍老師説,美國人一旦結婚組成家庭,下班後基本不應酬,都是回家和家人在一起,組織聚會也是家庭聚會——我很喜歡那樣的狀態,欣賞那樣的家庭觀念。

他老婆同意了他這份僱傭,並交代她老公要常常給她寫信。一開始她老公寫的信就是流水賬,而且他一邊吃東西一邊寫信,餅屑和飲料時常掉在信紙上,人物的大辣辣不拘小節的性格呈現出來。然後黑人僱主提出可以指導他寫信,於是他寫的信開始詩情畫意,押韻有情調,使得白人老婆收到信後可以大聲閲讀炫耀與人分享。旅途的最後一兩封信,黑人問到:“還需要我幫忙嗎?”白人僱員答道:“no,I get it。”白人僱員回到家後,他家族裏的男性親戚大叫:“哦!我們的莎士比亞回來了!”最後讓我淚崩的是,黑人僱主拿着一瓶酒到他的僱員家過聖誕節,他老婆上前擁抱他,感謝他:“感謝你幫他寫信。”——是的,女人什麼都懂。

我很喜歡這類型就是通過具體事件去表達人和人之間關係和塑造人物性格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