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七年級上冊寒假作業語文答案

校園3.12W

任何事情重在堅持,學習也是一樣,寒假了,很多同學都放棄了學習,甚至將書本給扔了,這是不好的,本文是由應屆畢業生考試網整理的關於七年級學生的寒假作業語文答案,詳細的內容都在該文章內,歡迎閲讀

七年級上冊寒假作業語文答案

(一)

一、略

二、二、.a我不是燃燒在繁華街市的煙火,而是寧靜書桌上的一隻蠟燭———為深沉的夜晚照亮一絲光明。

三、b、人們都愛蓮花,愛她的亭亭玉立,愛她的不蔓不枝,愛她的香遠益清。/人們都愛春天,愛她的風和日麗,愛她的花紅柳綠,愛她的雨潤萬物。 3.d

四、(1)停泊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七律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3)秋思 秋天黃昏景色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五、(1)霜葉紅於二月花。《山 行》杜牧

(2)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李白

(3)病樹前頭萬木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二)

一、批註(略)

知識卡片:1.消逝 2.消失了的 3.消釋放 4.消失了的 5.消逝

(三)

1.略 2.d 3.c 4.a 5.d 6.d 7.d

(四)

1.“光禿禿”或“不長草木” 2.⑥ 3.⑤段與⑥段之間

4.寓情於景 5.(山峯)、( 電線杆 )(太陽)(陽光))、( 大地 ),對比

6.遮抹一切。 使人頹唐闌珊。

7.例如:第②段,通過寫黑暗中的燈火,抒發了不滿現實、嚮往光明的感情;

第⑥段,通過寫寧要寒風和冰雪,抒發了不願頹唐,渴望奮鬥的感情;

第⑦段,通過寫紅鯉魚的跳躍,抒發了不堪沉悶,要奮起抗爭的感情。

8.1、隨風直到夜郎西。2、何當共剪西窗燭 3、一曲新詞酒一杯 4、夜泊秦淮近酒家

5、聞道龍標過五溪 6、無可奈何花落去 7、則是不信;則是無禮

(五)

二、1、b 2、無 3、b 4、d 5、a

三、《山中雜詩》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裏出。

《竹裏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六)

1、(1)春季:葦芽躥高,綻開一片兩片葉子

(2)夏季:葦葉三片四片地展開

(3)秋季:頂上的穗子由綠至黃繼而變白

2、①用葦葉、柳條可以做成“樂器”吹奏;

②假日葦塘邊勞動的快樂;

③神祕的“呱呱迪”的叫聲和它的窩;

④有可供解饞的野草;

⑤從葦塘花花草草的變化中欣賞自然之樂。

3、 挑逗、招惹的意思。這一動詞準確傳神地寫出了大人們被我們的歡樂與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狀。

4、a句:運用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葦芽的`尖鋭之態,突出其生命力之強。

b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一些花兒在春天競相開放之態,凸顯出春天的美麗和給人的愉悦之情。

5、要尋找葦塘,只能在記憶中尋找,因為隨着時間的發展它已經消失在了高高低低的屋舍下了;表達了因葦塘的消失而產生的惋惜和懷念之情。

啟示:圍繞“自然之樂”或“童心”談均可。

快樂點擊:(門)外(漢) (東)道(主) (書)呆(子) (讀)書(郎) (地)方(官)

(泡)網(吧) (空)城(記) (鄉)下(人) (馬)後(炮) (奧)運(會) (狗)腿(子)

(七)

二、1、b 2、c 3、b

4、巍峨的高山挺立着身姿,那是在教我們高遠;忙碌的蜜蜂採擷着花蜜,那是在教我們勤勞。5、略

三、古詩默寫: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八)

文學作品閲讀:

1、浮躁 猝不及防 諦聽 靜謐

2、從冬天開始孕育,來得緩慢。 標誌::小草發芽、楊柳吐絮、春燕南飛、春江水暖等。

3、(1)秋天有鈷藍的天空。(2)有人畫的菊花。(3)有温情的聲音。(4)還可以剝蟹煮酒。

4、“抿”字活畫了捨不得大口喝,只是品嚐地呷一小口的情狀。“吐”字寫出了喝進菊花茶之後呼出一口

氣的無比愜意之感。“染”更寫出了菊花與自己的呼吸都揉和在一起的温馨。這幾個詞稱讚喝菊花茶時的忘我情態。

5、總結上文,以生動地比喻形象地表現了秋天的偉大母親般的胸懷,讚美了秋天對人類的無私奉獻。

(九)

一(略)

二、1、a 2、c

3、 白色是天真,純潔無暇;藍色是寧靜,深沉幽雅(或者: 黑色是沉重,冷漠無聲;

紫色是神祕,深邃悠遠)

四、默寫: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知識卡片:1.琅琅上口口聲聲 2.琅琅上口或朗朗上口 3.琅琅上口 4.琅琅上口或朗朗上口

(十)

批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