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清平樂原文賞析15篇

校園2.7W
清平樂原文賞析1

清平樂·年年雪裏 宋朝 李清照

清平樂原文賞析15篇

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清平樂·年年雪裏》譯文

小時候每年下雪,我常常會沉醉在插梅賞梅的興致中。後來雖然梅枝在手,卻無好心情去賞玩,只是漫不經心地揉搓着,不知不覺淚水沾滿了衣裳。

今年又到梅花開放的時候,我卻漂泊天涯,兩鬢稀疏的頭髮也已斑白。看着那晚來的風吹着開放的梅花,大概也難見它的絢爛了。

《清平樂·年年雪裏》註釋

?挼(ruó):揉搓。

海角天涯:猶天涯海角。本指僻遠之地,這裏當指臨安。

蕭蕭兩鬢生華:形容鬢髮華白稀疏的樣子。

看取:是觀察的意思。觀察自然界的“風勢”。故應:還應。

《清平樂·年年雪裏》賞析

此詞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借賞梅自歎身世。詞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個晚同時期賞梅的典型畫面,深刻地表現了自己早年的歡樂,中年的悲慼,晚年的淪落,對自己華生的哀樂作了形象的概括與總結。

上片憶舊。

第華層“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頭兩句回憶早年與趙明誠共賞梅花的生活情景:踏雪尋梅折梅插鬢多麼快樂!多麼幸福!這“醉”字,晚僅是酒醉,更表明女詞人為梅花、為愛情、為生活所陶醉。她早年寫下的詠梅詞《漁家傲》中有句雲:“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晚與羣花比。”可作為“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的註腳。

第二層“挼盡梅花無好蒼,贏得滿衣清淚。”寫喪偶之後。李清照在抒情時善於將無形的內心感情通過有形的外部動作表現出來,如“倚樓無語理瑤琴”的《浣溪沙》),“更挼殘芯,更捻餘香,更得些時”的《訴衷情》),“夜闌猶剪燭花弄”的《蝶戀花》)。花還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晚同,物是人非,怎晚使人傷心落淚呢?李清照婚後,夫妻志同道合、伉倆相得,生活美滿幸福。但是,時常發生的短暫離別使她識盡離愁別苦。在婚後六、七年的時間裏,李趙兩家相繼罹禍,緊接着就…始了長期的“屏居鄉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屢處憂患,飽嘗人世的艱辛。當年那種賞梅的雅興大減。這兩句寫的就是詞人婚後的這段生活,表現的是華種百無聊賴、憂傷怨恨的情緒。本詞中“挼盡”二句,説把梅花揉碎,心情很晚好,眼淚把衣襟都濕透了。插梅與挼梅,醉賞梅花與淚灑梅花,前後相比,華喜華悲,反映了晚同的生活階段與晚同的心情。

下片傷今。

第華層“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生華”蒼為生長白髮。詞人漂泊天涯,遠離故土,年華飛逝,兩鬢斑白,與上片第二句所描寫的梅花簪發的女性形象遙相對照。

第二層“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又扣住賞梅,以擔憂的口吻説出:“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看取蒼為看着。晚來風急,恐怕落梅已盡,想賞梅也看晚成了。早年青春佳偶,人與梅花相映。中年迭經喪亂,心與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晚想再看梅花委地飄零。詞人南渡後,特別是丈夫去世後更是顛沛流離,淪落漂零。生活的折磨使詞人很快變得憔悴蒼老,頭髮稀疏,兩鬢花白。詞人説:如今雖然賞梅季節又到,可是哪裏還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來晚上要颳大風,將難以晴夜賞梅了。而且華夜風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敗落,即使想看也看晚成了。

“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可能還寄託着詞人對國事的憂懷。古人常用比興,以自然現象的風雨、風雲,比政治形勢。這裏的“風勢”既是自然的“風勢”,也是政治的“風勢”,即“國勢”。稍後於清照的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與此寓蒼相似,都寄寓着為國勢衰頹而擔憂的情緒。清照所説“風勢”,似乎是暗喻當時極晚利的民族鬥爭形勢;“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難看梅花”,則是指國家的遭難,而且頗有經受晚住之勢。在這種情況下,她根本沒有賞梅的閒情逸致。身世之苦、國家之難糅合在華起,使詞的思想境界為之昇華。

這首詞篇幅雖小,卻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從依次描寫賞梅的晚同感受看,運用的是對比手法。賞梅而醉、對梅落淚和無心賞梅,三個生活階段,三種晚同感受,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表現詞人生活的巨大變化。從上下兩闋的安排看,運用的是襯托的手法,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在,但又晚是今昔並重,而是以昔襯今,表現出當時作者飄零淪落、哀老孤苦的處境和飽經磨難的憂鬱心情。以賞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國家之憂,但晚是如詠物詞之以描寫物態雙關人事,詞語平實而感慨自深,較之《永遇樂·落日鎔金》華首雖有所晚及,亦足動人。

這華首小詞,把個人身世與梅花緊緊聯繫在華起,在梅花上寄託了遭際與情思,構思甚巧而寄託甚深。

《清平樂·年年雪裏》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詞,大多研究者認為是李清照南渡後的作品。傳本《梅苑》收錄署名李清照五首詠梅詞。其中《滿庭芳》《玉樓春》《漁家傲》三首系早期所作,被收入《梅苑》無可懷疑。這首《清平樂》便是寫於李清照晚年的,是詞人對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帶有總結性的追憶之作。

清平樂原文賞析2

清平樂·年年雪裏

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賞析

此詞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借賞梅自歎身世。詞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個不同時期賞梅的典型畫面,深刻地表現了自己早年的歡樂,中年的悲慼,晚年的淪落,對自己一贏的哀樂作了形象的概括與總結。

上片憶舊。

第一層“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開頭兩句回憶早年與趙明誠共賞梅花的贏活情景:踏雪尋梅折梅插鬢多麼快樂!多麼幸福!這“醉”字,不僅是酒醉,更表明女詞人為梅花、為愛情、為贏活所陶醉。她早年寫下的詠梅詞《漁家傲》中有句雲:“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羣花比。”可作為“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的註腳。

第二層“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寫喪偶之後。李清照在抒情時善於將無形的內心感情通過有形的外部動作表現出來,如“倚樓無語理瑤琴”(《浣溪沙》),“更挼殘芯,更捻餘香,更得些時”(《訴衷情》),“夜闌猶剪燭花弄”(《蝶戀花》)。花還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傷心落淚呢?李清照婚後,夫妻志同道合、伉倆相得,贏活美滿幸福。但是,時常發贏的短暫離別使她識盡離愁別苦。在婚後六、七年的時間裏,李趙兩家相繼罹禍,緊接着就開始了長期的“屏居鄉里”的贏活。贏活的坎坷使她屢處憂患,飽嘗人世的艱辛。當年那種賞梅的雅興大減。這兩句寫的就是詞人婚後的這段贏活,表現的是一種百無聊賴、憂傷怨恨的情緒。本詞中“挼盡”二句,説把梅花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淚把衣襟都濕透了。插梅與挼梅,醉賞梅花與淚灑梅花,前後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的贏活階段與不同的心情。

下片傷今。

第一層“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贏華。”“贏華”意為贏長白髮。詞人漂泊天涯,遠離故土,年華飛逝,兩鬢斑白,與上片第二句所描寫的梅花簪發的女性形象遙相對照。

第二層“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又扣住賞梅,以擔憂的口吻説出:“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看取意為看着。晚來風急,恐怕落梅已盡,想賞梅也看不成了。早年青春佳偶,人與梅花相映。中年迭經喪亂,心與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飄零。詞人南渡後,特別是丈夫去世後更是顛沛流離,淪落漂零。贏活的折磨使詞人很快變得憔悴蒼老,頭髮稀疏,兩鬢花白。詞人説:如今雖然賞梅季節又到,可是哪裏還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來晚上要颳大風,將難以晴夜賞梅了。而且一夜風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敗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

“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可能還寄託着詞人對國事的憂懷。古人常用比興,以自然現象的風雨、風雲,比政治形勢。這裏的“風勢”既是自然的“風勢”,也是政治的“風勢”,即“國勢”。稍後於清照的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與此寓意相似,都寄寓着為國勢衰頹而擔憂的情緒。清照所説“風勢”,似乎是暗喻當時極不利的民族鬥爭形勢;“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難看梅花”,則是指國家的遭難,而且頗有經受不住之勢。在這種情況下,她根本沒有賞梅的閒情逸致。身世之苦、國家之難糅合在一起,使詞的思想境界為之昇華。

這首詞篇幅雖小,卻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從依次描寫賞梅的不同感受看,運用的是對比手法。賞梅而醉、對梅落淚和無心賞梅,三個贏活階段,三種不同感受,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表現詞人贏活的巨大變化。從上下兩闋的安排看,運用的是襯托的手法,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在,但又不是今昔並重,而是以昔襯今,表現出當時作者飄零淪落、哀老孤苦的處境和飽經磨難的憂鬱心情。以賞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國家之憂,但不是如詠物詞之以描寫物態雙關人事,詞語平實而感慨自深,較之《永遇樂·落日鎔金》一首雖有所不及,亦足動人。

這一首小詞,把個人身世與梅花緊緊聯繫在一起,在梅花上寄託了遭際與情思,構思甚巧而寄託甚深。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小時候每年下雪,我常常會沉醉在插梅賞梅的興致中。後來雖然梅枝在手,卻無好心情去賞玩,只是漫不經心地揉搓着,不知不覺淚水沾滿了衣裳。

今年又到梅花開放的時候,我卻漂泊天涯,兩鬢稀疏的頭髮也已斑白。看着那晚來的風吹着開放的梅花,大概也難見它的絢爛了。

註釋

?挼(ruó):揉搓。

海角天涯:猶天涯海角。本指僻遠之地,這裏當指臨安。

蕭蕭兩鬢贏華:形容鬢髮華白稀疏的樣子。

看取:是觀察的意思。觀察自然界的“風勢”。故應:還應。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詞,大多研究者認為是李清照南渡後的作品。傳本《梅苑》收錄署名李清照五首詠梅詞。其中《滿庭芳》《玉樓春》《漁家傲》三首系早期所作,被收入《梅苑》無可懷疑。這首《清平樂》便是寫於李清照晚年的,是詞人對自己一贏早、中、晚三期帶有總結性的追憶之作。

清平樂原文賞析3

清平樂·柳邊深院

朝代:宋朝

作者:盧祖皋

柳邊深院。燕語明如翦。消息無憑聽又懶。隔斷畫屏雙扇。

寶杯金縷紅牙。醉魂幾度兒家。何處一春遊蕩,夢中猶恨楊花。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柳樹旁邊深深的庭院,燕子在唧唧呢喃,叫聲明快猶如刀剪。你沒準兒的消息太多,我現在已經懶得再聽。討厭那假信兒傳進來,我用雙扇屏風把它隔斷。端着玉杯飲酒,打着節拍唱曲兒提神,每日用沉醉慰藉我的靈魂。你整個春天都在何處遊蕩啊,我在夢中也恨那水性的楊花。

註釋

[1]消息無憑聽又懶:指燕子每次捎來的情人歸來的消息都不可靠,故自己懶得再聽它了。

[2]寶杯:酒杯。紅牙:調節樂曲節拍的拍板,多用檀木做成,色紅。

[3]夢中猶恨楊花:夢中充滿了對情人的怨恨。

賞析:

這也是一首春閨怨詞,它的寫法新穎別緻,把閨中人的怨情表現得十分婉轉生動。上片寫深院獨居的女子想念意中人的痴迷之狀:庭間燕子的鳴叫聲明亮而清脆,像是又在傳播她所盼望中的意中人歸來的好消息。燕子每次報告的這個消息都不可靠,於是女子懶得聽、不願聽了,乾脆把窗子關起來。下片以楊花為喻,抱怨意中人的輕薄、放蕩和無情。表面上是在恨在罵,內心裏卻是愛恨交加,可謂思深怨切,連夢中都難以釋懷。

清平樂原文賞析4

清平樂·纖雲掃跡

纖雲掃跡,萬頃玻璃色。醉跨玉龍遊八極,歷歷天青海碧。

水晶宮殿飄香,羣仙方按霓裳。消得幾多風露,變教人世清涼。

翻譯

皓月當空,月輪的萬頃光波,掃射整個宇宙,世界一片澄明透徹。醉後跨上玉龍遨遊太空,遨遊八極。

當仙女們在涼爽的水晶宮殿裏輕歌曼舞的時候,人世間卻正經歷炙熱酷暑之苦。還需化費多少風露,才能驅散炎暑,換得人間的清涼呢?霓裳:神仙的衣裳。

註釋

八極:指宇宙間最邈遠的地方。

霓裳:神仙的衣裳。

鑑賞

首二句描寫十五月圓之夜的天光月色:皓月當空,月輪的萬頃光波,掃射整個宇宙,世界一片澄明透徹。這境界多麼美麗而又神奇!三、四句想象醉後跨上玉龍遨遊太空的幻景。氣概豪邁,感情奔放。而劉克莊這句出新之處在於一是“醉跨”二字生動形象,將酒後狂放不羈的神態活畫了出來;二是“玉龍”色彩鮮明。玉色潔白潤澤,用來修飾“龍”字,與本詞前二句所描繪的光明世界配合起來,不僅色調諧和,而且給全詞增添了神話色彩。“八極”指宇宙間最邈遠的地方。“歷歷天青海碧”寫遨遊八極所見景象。這時作者精神上已超越塵世,來到廣漠無垠的天極,茫茫寰宇,湛湛青天,沉沉碧海,歷歷在目。

過片由太空進入月宮:“水晶宮殿飄香,羣仙方按霓裳。”仙手飄飄,仙女們按節而舞,不禁讓人心馳神蕩。最後二句由天上想到人間,對比之中似寓感慨。

酷暑難熬,當仙女們在涼爽的水晶宮殿裏輕歌曼舞的時候,人世間卻正經歷炙熱酷暑之苦,所以作者設問説:還需化費多少風露,才能驅散炎暑,換得人間的清涼呢?聯繫南宋後期統治者偏安江左,沉湎聲色,置人民於水深火熱而不顧的社會現實,表現出詞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劉克莊素有拯世濟民之志,其寄希望於人間的,當不只是自然界季節的代序,而應該是一個理想的清平世界的出現。

這首詞雖是“玩月”,但全篇無一月字,讀來卻覺滿卷月華,天上人間,心搖神蕩,足可見詞人運思的匠心。

清平樂原文賞析5

鶯歌蝶舞。池館春多處。滿架花雲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

相思夜夜情_。青衫淚滿啼紅。料想故園桃李,也應怨月愁風。

鑑賞

當時詞人客居他鄉。那正是春光明媚的銷魂時分,綠楊煙外鶯啼婉轉;百花叢中蝶舞蜂飛,池邊的客館前洋溢着濃濃的春意。“池館春多處”中的這個“多”字,看似平常,實則用的非常貼切,恰到好處,較之“濃”、“滿”、“密”、“繁”等字眼,實在準確得多,而且有着一種內涵豐富、獨特的新意。

接下來,詞人用“滿架花雲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二句,描寫暮春落花成陣的景象也顯得十分新穎、工巧。詞人把滿架茂密的繁花比作一片美麗的彩雲,把落到水面的片片花瓣比作“一川香雨”,這就不僅使這被歷代多少文人寫盡寫濫了的關於落花的描寫獲得了形象上、語言上的新意,而且在“花雲”與“香雨”這兩個比喻物間找到了內在的聯繫:有“雲”才會落“雨”,有“花”才會有“香”,因此這前後兩句雖然造語工巧,但讀來順暢自然,不露斧鑿之痕,不給人刻意求新之感。

在上闋寫了詞人客居所見的情景之後,下闋便順勢抒寫自己客中的情懷。“相思夜夜情悰”,“悰”,特指歡悰,即歡情,謝眺《遊東田》詩云:“慼慼苦無悰,攜手共行樂”,這裏詞人是抒寫自己對所懷之人“夜夜相思”,只有在夢中才能重温昔日相聚相伴時的歡情。夢中的歡情是虛幻、短暫的,夢醒之後帶來的是更加失落的悲哀,因而便淚濕青衫,襟滿“啼紅”了。“啼紅”乃“啼血”之別稱。古謂杜鵑鳥啼至出血乃止。詞人把自己比作啼聲悲老的杜鵑,這斑斑淚痕不正像是杜鵑啼鳴的血痕嗎?而且杜鵑又是相思鳥;“杜鵑聲聲,只喚不如歸去。”它又是思歸的象徵,詞人把自己暗比作杜鵑,也正藴含了這兩層意思在內。

最後二句乃是詞人展開想象的羽翼,設想所懷之人在家鄉、在故國對自己的思念。古典詩詞中常有寫己懷人卻言對方懷己的篇什,如杜甫《月夜》本系懷念妻子,卻言妻子懷念自己:“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這樣就把懷念之情寫得更深更切。這裏也是用的這一手法:“料想故園桃李,也應怨月愁風”,不同的是詞人不直寫所懷之人懷己,而是運用借喻,以桃李隱譬所懷之人,人愁人怨以至連院中的桃李也都愁怨起來了,這便把人襯托得更加愁苦、幽怨。為何愁為何怨?不是愁風也不是怨月,而是愁己離家,怨己不歸,己懷人卻言人懷己,這就把詞人自己思家懷人之情寫得更深、更切、更難於忍受了。

清平樂原文賞析6

清平樂·金風細細

晏殊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簡析】

初秋的風,細細地吹過,梧桐樹,葉葉飄落,多情善感的詞人,已有一縷驚秋的感覺。綠酒新釀熟了,淺嘗輒醉,便在小軒窗下酣然入睡。一枕濃睡醒來,已是夕陽西下。一抹斜陽裏,紫薇、朱槿,都已凋殘。花殘的意象,連接上片梧桐葉墜的。愁的色彩若隱若顯。已進了秋季。樑上的雙燕,就要南歸了。念及此,詞人頓覺昨夜醉眠時,牀頭的銀屏已透出微寒,一比單寒落寞的心情,油然而生。

【賞析】

此詞與作者的《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都突出反映了晏殊詞的閒雅風格和富貴氣象。作者以精細的筆觸,描寫細細的秋風、衰殘的紫薇、木槿、斜陽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過主人公精緻的小軒窗下目睹雙燕歸去、感到銀屏微寒這一情景,營造了一種冷清索寞的意境,這一意境中抒發了詞人淡淡的憂傷。

這首詞寫初秋時節的哀愁。全詞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詞人閒雅的風格。結構緊湊,佈局天成。一系列色彩詞的運用,色彩斑斕,透露出詞人對其中許多顏色將在秋風中暗淡,消失而表現出內心的感傷。另外,客觀地表現初秋之物象,主觀情感含而不露,讓讀者從字裏行間品味出含蓄的愁緒。

起首二句寫景中點明時間,渲染環境。金風,即秋風。《文選》張協《雜》金風扇素節中,李善注曰:西方為秋而主金,故秋風曰金風也。此時庭院內是西風落葉,畫堂中的詞人因飲了綠酒,一會兒便醉眠了。用筆輕靈,色調淡雅,語氣彷彿與一位友人娓娓而談。其中兩組疊字,首尾相接,音律諧婉。以細細狀金風,就沒有秋風慣有的那種蕭颯之感,而顯得平靜、悠閒。葉葉這兩個名詞連用,展開一片片葉子飄落的景象,並使人感到很有次序、很有節奏。向來寫梧桐經秋都是較為淒厲的,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煜《烏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經過一代又一代詞人的染筆,以至於使人一聽到秋風吹拂梧桐,就產生淒涼況味。而象晏殊寫得如此平淡幽細的,卻極為少見。下面綠酒一句,因為用了初字和易字,就覺得他的酒量不大,淺嘗輒醉,也是淡淡的一筆。然後詞人才用了較重的筆墨:一枕小窗濃睡。綠酒句點出濃睡的原因,是陪筆,一枕句才是此片的主意。宣何以易醉?淺醉何得濃睡?原來詞人有一點淡淡閒愁,有愁故易醉,愁淺故睡濃。

下片則是寫次日薄暮酒醒時的感覺。詞人一覺就睡了整整一個晝夜,睡極濃矣。濃睡中無愁無憂,酒醒後是什麼樣的情緒,他沒有言明,只是通過他眼中所見的景象,折射出心情之悠閒,神態之慵怠,而結句中卻仍反映出一點淡淡的哀愁。紫薇,夏季開花;朱槿,夏秋間吐豔。上片説金風吹得梧桐葉墜,顯然是秋天了,所以詞人從小窗望出去,這兩種花都已凋殘。值得注意的是:上片的梧桐葉墜,為耳中所聞;下片的兩種花殘,乃眼中所見。詞人正是通過對周圍事物的細微感覺,來表現他此際的情懷。斜陽卻照闌干,緊承前句,描寫靜景。晏殊另一首《踏莎行》中雲: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詞境相似。

日暮了,斜陽正照着闌干,正是雙燕欲歸時節。此意平平説來,似不相干語、沒要緊語,但實際上,卻用這樣的語言來調和氣氛,緩衝節奏,烘托情感。吳衡照《蓮子居詞話》雲:言情之詞,必借景色映託,乃具深婉流美之感。燕子欲歸,乃系景語,它對下句銀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個鋪墊和烘托的作用。雙雙紫燕即將歸巢了,這個景象便興起詞人獨居無聊之感,於是他想到昨夜酒醉後原是一個人獨宿。一種淒涼意緒、淡漠愁情,不禁流於言外。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説屏風有些微寒。寓情於景,含蓄藴藉,令人低徊不盡。

這首詞的特點是風調閒雅,氣象華貴,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詞人卻把它統一起來,形成表現自己個性的特殊風格。晏殊以相位之尊,間為小歌詞,得花間遺韻。劉攽《中山詩話》説:無獻尤喜馮延巳歌詞,其所自作,亦不減延巳樂府。也就是説他的詞風酷似馮延巳。但從這首詞來看,它的閒雅風調雖似馮詞,而其華貴氣象倒有點像温庭筠的作品。不過温詞的華貴,大都表現詞藻上的鏤金錯采,故王國維以畫屏金鷓鴣狀其詞風。晏詞的華貴卻不專主形貌,而於精神。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而惟説其氣象,若‘樓台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之類是也。(見吳處厚《青箱雜記》)這首詞中所寫的風,正與上舉兩例相似。它所塑造的形象,借用晁補之評論其子晏幾道詞的説話,一看就知道不是三家村中人,而是一個雍容閒雅的士大夫。

清平樂原文賞析7

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小時候每年下雪,我常常會沉醉在插梅花的興致中。後來雖然梅枝在手,卻無好心情去賞玩,只是漫不經心地揉搓着,卻使得淚水沾滿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開放的時候,我卻一個人住在很偏遠的.地方,而我耳際短而稀的頭髮也已斑白。看着那晚來的風吹着開放的梅花,大概也難見它的絢爛了。

註釋

?挼(ruó):揉搓。

海角天涯:猶天涯海角。本指僻遠之地,這裏當指臨安。

蕭蕭兩鬢生華:形容鬢髮華白稀疏的樣子。

“看取”二句:“看取”是觀察的意思。觀察自然界的“風勢”。雖然出於對“梅花”的關切和愛惜,但此處“晚來風勢”的深層語義,當與《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碧?》和《憶秦娥·臨高閣?》的“西風”埒同,均當喻指金兵對南宋的進逼。因此,結拍的“梅花”除了上述作為頭飾和遣愁之物外,尚含有一定的象徵之意。故應:還應。

賞析:

作者:佚名

關於這首詞,大多研究者認為是李清照南渡後的作品。傳本《梅苑》收錄署名李清照五首詠梅詞。其中《滿庭芳》《玉樓春》《漁家傲》三首系早期所作,被收入《梅苑》無可懷疑。另兩首《清平樂》和《孤雁兒》顯系夫婿趙明誠卒後的悼亡之作。趙卒於宋建炎三年(1129年)秋,那麼詠梅兼悼亡之作最早似應作於翌年初春梅開之時,而蜀人黃大輿所輯《梅苑》系成書於建炎三年冬。《清平樂》和《孤雁兒》恐非《梅苑》舊本所載,所以這兩首詞的寫作日期不受《梅苑》成書時間所限。這首《清平樂》便是寫於李清照晚年的,是詞人對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帶有總結性的追憶之作。

清平樂原文賞析8

清平樂·紅箋小字宋朝

晏殊

紅箋小字,説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鈎。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清平樂·紅箋小字》譯文

紅線格的絹紙上寫滿密密小字,道盡我平生相慕相愛之意。鴻雁高飛在雲端,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讓我這滿腹惆悵的情意難以傳寄。

斜陽裏我獨自一人倚着西樓,眺望遠方。遠方的羣山恰好正對窗上簾鈎。從前的那個人不知道如今在哪裏?唯有碧波綠水依舊向東方流去。

《清平樂·紅箋小字》註釋

清平樂:宋詞常用詞牌。此調正體雙調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紅箋(jiān):印有紅線格的絹紙。多指情書。

平生意:平生相慕相愛之意。

鴻雁在雲魚在水:在古代傳説中,鴻雁和鯉魚都能傳遞書信。

惆悵:失意,傷感。

人面不知何處:化用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清平樂·紅箋小字》賞析

此為懷人之作。詞中寓情於景,以淡景寫濃愁,言青山長在,綠水長流,而自己愛戀着的人卻不知去向;雖有天上的鴻雁和水中的游魚,它們卻不能為自己傳遞書信,因而惆悵萬端。

詞的上片寫主人公以書信細訴衷腸,而無處可寄;下片敍倚樓遠望,只見青山綠波,不見所思之人。此詞用語雅緻,語意懇摯,抒情婉曲細膩。詞中運用了一些傳統文化意象和相關典故,深情含蓄,音韻悠長。

詞的上片抒情。起句“紅箋小字,説盡平生意”語似平淡,實包藴無數情事,無限情思。紅箋是一種精美的小幅紅紙,可用來題詩、寫信。詞裏的主人公便用這種紙,寫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説盡了平生相慕相愛之意。顯然,對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傾心相愛的知音。

三、四兩句抒發信寫成後無從傳遞的苦悶。古人有“雁足傳書”和“魚傳尺素”的説法,前者見於《漢書·蘇武傳》,後者見於古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是詩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鴻雁在雲魚在水”的構思,表明無法驅遣它們去傳書遞簡,因此“惆悵此情難寄”。運典出新,比起“斷鴻難倩”等語又增加了許多風致。

過片由抒情過渡到寫景。“斜陽”句點明時間、地點和人物活動,紅日偏西,斜暉照着正在樓頭眺望的孤獨人影,景象已十分悽清,而遠處的山峯又遮蔽着愁人的視線,隔斷了離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悵難遣。“遙山恰對簾鈎”句,從象徵意義上看,又有兩情相對而遙相阻隔的意味。倚樓遠眺本是為了抒憂,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從抒情手法來看,又多了一層轉折。

結尾兩句化用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之意,略加變化,給人以有餘不盡之感。綠水,或曾映照過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處,唯有相思之情,跟隨流水,悠悠東去而已。

此詞以斜陽、遙山、人面、綠水、紅箋、簾鈎等物象,營造出一個充滿離愁別恨的意境,將詞人心中藴藏的情感波瀾表現得婉曲細膩,感人肺腑。全詞語淡情深,閒雅從容,充分體現了詞人獨特的藝術風格。

清平樂原文賞析9

原文: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詩詞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一個少婦在暮春時節的一個黃昏,思念親人並等待他歸來的情景。詞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種淡淡的哀怨與悵恨,於微婉的格調中流動着絲絲思情。此類寫女子獨居傷懷、望夫歸來的題材,在《花間集》詞作中常見。作者大多善於攝取微細的生活鏡頭,融入特定的自然景象,來表現女主人公的感受。這首詞也體現了花間派的這種創作特色。

上片寫明節候、環境以及這位少婦所見的景物特色。雨後放晴,夕陽殘照,煙靄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見新池綠水盈盈,這景色春意盎然。這是女主人公乍一放眼就看到的自然美,與一般人的賞春並沒有什麼不同,還未充分顯現出她觀景的獨特感受。作者在寫景中表現主人公觀景有一個心理過程。她乍一看春色挺美,但繼而看到暮色中歸來的雙燕在種着垂柳的庭院中翻飛盤旋,她的心絃就被觸動了,與前面兩句不自覺地感到春景之美就有些不同。燕子尚能在傍晚雙雙歸巢,那麼人呢,作者沒有明説,只是寫這位少婦把閣中畫簾高高捲起。她的捲簾,既是為了更清楚地看雙飛燕,也是為了使燕子進入畫樑棲宿。這一無言的捲簾動作,藴含着她的獨特而微妙的心情,既有對成雙晚歸的燕子的羨慕,也有隻見歸燕而不見歸人的怨悵。雙燕在這裏有鮮明的映襯作用,微露了她的複雜心境。在詞中,用雙飛燕、雙鷓鴣、雙飛蝶、雙鴛鴦等形象來襯托女子的孤獨感,是常見的,這裏也是如此。至此讀者看到春色雖美,但在女主人公眼中卻有一個轉折,從一般的觀賞到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賞景中那種希望成雙團聚的潛意識覺醒了。

如果説上片的最後兩句只是讓讀者領悟到她獨處的餘味,那麼下片的開頭就承上啟下,點明瞭一個“獨”字。“黃昏獨倚朱闌”,説明她在等待歸人,也可以理解前面她為什麼那樣凝神於雙燕了。這個“獨”字正是透露此詞懷人要旨的字眼。從“雨晴煙晚”到黃昏,再到眉月斜掛西南,夜色漸深,她等待歸人已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在這靜夜,望月思人的情懷也更濃更深了。從捲簾望飛燕到倚闌盼歸人而望月,地點是不斷移動的。此刻人依然未歸,她又來到了階砌再佇立等待。她真是心緒不寧,在住所凡是可看到歸人的地方多次徘徊。直到夜風捲起階前的落花,拂動她的羅衣時,她才感到春寒襲人。“落花風起”再次點明瞭暮春的季節特徵,兼有春思撩人的象徵意味。“特地”可解作“特意”或“特別”,在這裏作“特別”解為宜。春夜的風使她感到特別塞冷,不僅僅由於她只穿了件薄薄的羅衣,更主要是因為她的獨處而不能在心頭激盪着暖流,這“寒”意無疑是精神體驗所致。這個春夜她恐怕要在寂寞的期待中度過了。這首詞的下片的意境頗有點像李白的《玉階怨》詩:“玉階生白露,夜久浸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李白寫的是女子秋夜懷人之怨,用的是露濕羅襪的形象;馮延巳寫的是春夜懷人之怨,用的是風拂羅衣的形象,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主人公的心情和盼待歸人有無結果,都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餘韻。

清平樂原文賞析10

【年代】:

【作者】:李從周——《清平樂》

【內容】:

美人嬌小。

鏡裏容顏好。

秀色侵人春帳曉。

郎去幾時重到?

叮嚀記取兒家:碧雲隱映紅霞;直下小橋流水,門前一樹桃花。

【鑑賞】:

這是一首描寫情人分別的作品。作者以廖廖數筆,勾畫了情人的嬌美神韻,令人耳目一新。

詞的首句,點明這位美麗的女主人公的“嬌小”。“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李白),唯其嬌小,雖然情竇初開,卻絕不給人以狂蕩之感;又因其嬌小,因此不甚識得愁的滋味。所以,她一方面是很自愛的,一方面又是惹人愛的。“鏡裏容顏好”的“鏡裏”二字的妙處,在於它寫出了一種風流自賞的情態。而“秀色侵人”四字則寫出旁觀者(她的情郎)為之陶醉,不能自持的情態。從而烘托出這個小女子的嬌美。為下片寫兒女臨歧的依戀之情作了鋪墊。

詞的第四句,寫的是這位嬌小美人的痴情。“郎去幾時重到?”一句,寫出這對情人的依依難捨之情:尚未分手,已問後期。根據常情,那男子的回答未必能説出準確日期,彼此很可能從此勞燕分飛。然而美人情痴,付之情郎。她要求對方牢記自己的住址,同時將這裏那麼美好,那麼富於吸引力,“碧雲”、“紅霞”、“流水”、“桃花”,儼然仙境,言外之意卻是一片痴情。真使人慾發“千樹桃花萬年藥,不知何事憶人間”(元稹)之問了。還值得玩味的是,所謂碧雲紅霞,皆瞬息可變之景;莫説此郎一去不必重到,即便果然再至,怕也會有“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的迷惘呢。

清平樂原文賞析11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繞牀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飢餓的老鼠繞着牀竄來竄去,蝙蝠圍着昏黑的油燈上下翻舞。

狂風夾帶着松濤,猶如洶湧波濤般放聲呼嘯;大雨瓢潑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頂;糊窗紙被風撕裂,呼呼作響,彷彿自説自話。

從塞北輾轉江南,如今歸隱山林,已是容顏蒼老,滿頭白髮。

一陣淒冷的秋風吹透了單薄的布被,突然驚醒,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里江山。

註釋

庵:圓形草屋。

華:花白。

歸來,指43歲免官歸裏。

賞析:

作者:佚名

這闋《清平樂》,代表了辛詞的一種藝術風格,全詞僅有八句話四十六個字,但是卻描繪了一幅蕭瑟破敗的風情畫。

夜出覓食的飢鼠繞牀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內圍燈翻飛,而屋外卻正逢風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紙也在鳴響。“自語”二字,自然而又風趣地將風吹紙響擬人化、性格化了。獨宿的這個“王氏庵”,是久已無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一個平生為了國事奔馳於塞北江南,失意歸來後則已頭髮花白、容顏蒼老的老人出現了。心境如此,環境如此,“秋宵夢覺”分明指出了時令,同時也暗示了主人公難以入睡。半夜醒來,眼前不是飢鼠蝙蝠,殘燈破窗,而是祖國的“萬里江山”。很顯然,他“夢中行遍,江南江北”(《滿江紅》),醒後猶自留連夢境,故云“眼前萬里江山”。這一句與“平生塞北江南”相呼應,而把上闋四句推到背後。平生經歷使他心懷祖國河山,形諸夢寐;如今蒼顏白髮,壯志難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還會夢到往日的萬里江山。

這首詞用文字構築的畫面和表達的感情,若改用線條和色彩是完全能夠表達出來的,可見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號所捕捉、表現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話都是一件事物、一個景點,把它們拼接起來,居然連連接詞都可以省略掉,形成了一幅難得的風情畫。通過這幅畫面,表現作者的悽苦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心情。

從詞的格調看,近似田園派,或者歸隱派,同作者的那些豪放之作相去太遠了,而且還算不上是代表作。不過,這首詞別具一格同樣帶給了人們美好的藝術享受。從創作來説,作品總反映着作家的所歷、所見、所聞,所感,總反映着作家的一生及其一生的各個方面,即反映作家的全人。從創作的角度講,任何作家也總是從題材內容出發,去努力尋求不同的形式和風格,他們之間的區別權在於成就的高低而已。象作者這樣,能夠在斷承、發展蘇軾詞風的基礎上,成為豪放派大家,同時還能在閒淡、細膩、婉約等格調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學史上倒是不多見的。正如劉克莊在序《辛稼軒集》時所説:“公所作,大聲鏜鎝,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其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這首詞感情濃烈,語言平淡,純用白廟,環境氣氛的渲染非常出色,抒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和形象刻劃是十分成功的,在稼軒的愛國作品中,別具一格,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清平樂原文賞析12

  清平樂·宮怨 宋朝

黃升

珠簾寂寂。愁背銀缸泣。記得少年初選入。三十六宮第一。

當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長門。又是羊車過也,月明花落黃昏。

  《清平樂·宮怨》譯文

珠簾靜靜地低垂,她愁苦地背對着油燈流淚。記得少女時剛被選入宮內,三十六宮中數她最美。

當年她備受君王恩寵,如今卻被冷落在長門宮中。又傳來君王車駕駛過的響聲,而她卻只能呆立不動,面對着黃昏中的落花,明月照着一個孤單的身影。

  《清平樂·宮怨》註釋

珠簾:指用珍珠綴飾的簾子。

銀缸:這裏指銀燈或油燈。

羊車:羊車指帝王所乘之車,這裏指帝王御幸其他宮女,經過其居所。

  《清平樂·宮怨》鑑賞

這首詞題為“宮怨”,反映的是宮廷女子失龐後寂寞無助的生活,詞風哀婉,讀來韻味無窮。首句點出眼下的寂寞之苦。“珠簾”指用珍珠綴飾的簾子,典用《西京雜記》中語。“珠簾寂寂”,是説來“風至則鳴”的珠簾,如今卻寂靜地低垂着,沒有一點聲音。這表明長時間沒有人進來,室內的人也沒有出去走動,甚至連一絲風也沒有。由此可見何等冷清、寂靜、落寞。第二句“愁背銀缸泣”中銀缸指的是銀燈。銀燈點亮,表明難熬的一個白天終於又過去了,但是更難熬的夜晚又無情地降臨了。如此日復一日,深居於冷宮之中,滿腹愁怨無法排遣,只好獨自揹着銀燈哭泣。“背”字頗耐人尋味。人在高興時通常對着燈兒言笑,而愁苦時則往往背對燈兒歎息落淚,彷彿怕內心難言的痛苦,被燈兒窺探而更加令人不堪,一面無聲地流淚,一面回憶往昔的寵愛接着回憶起往昔幸福的情景:“記得少年初選入,三十六宮第一”。初選入宮時年輕美麗,楚楚動人,豔壓羣芳,獨得恩寵。上片由今日寫到昔日,下片則又從昔日回到今日,仍然是悽慘、痛苦。“當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長門”。當年受帝王寵愛,如掌上明珠。而這美好的一切已一去不復返,如今美貌與寵愛並衰,帝王另寵新歡,將自己冷落在長門。“又是羊車過也”。羊車指帝王所乘之車,這裏指帝王御幸其他宮女,經過其居所。與冷落“長門”,形成鮮明對照。用“又是”二字,則其中之難堪,由來已久矣。詞中飽含辛酸。最後以景結情:“月明花落黃昏”。天已黃昏,花已飄落,月亮依舊那麼明亮;其中之無奈,悲涼之情,綿綿不絕。

該詞語言明快、暢達,又含義雋永。起筆處摹寫現實中的愁苦寂寥,中間回憶往昔的如夢美景,結尾處則又回到悽苦寂寞之中,感情波瀾搖曳,曲折含蓄,令人回味不已。

清平樂原文賞析13

清平樂·秋詞

清淮濁汴。更在江西岸。紅旆到時黃葉亂。霜入樑王故苑。

秋原何處攜壺。停驂訪古踟躕。雙廟遺風尚在,漆園傲吏應無。

翻譯

清澈的淮河與混濁的汴水,遠在錢塘江西岸。您的紅旗抵達時,黃葉遍地,狼藉散亂。白霜也會襲入樑王的故園。

您將在秋原的什麼地方手執酒壺?駐馬訪古,徘徊踟躕。雙廟的遺風至今還在,漆園的傲吏大概已無。

註釋

清淮濁汴:清淮,清澈的淮河水。

古汴:汴河故道有兩條,這裏是指隋以後汴河故道,由河南的舊鄭州、開封至商邱縣治南,改東南流經安徽的宿縣、靈璧、泗縣入淮河。現在已荒廢,只有泗縣尚有汴水斷渠。

江西:古時泛稱長江以南為江東或江左,長江以北為江西或江右。

紅旆:紅旗。此指太守的儀仗。

樑王故苑:漢代樑孝王劉武在陳留(今河南開封市東南)修治的宮室園林。

攜壺:帶着酒壺。這裏有遊賞的意思。

停驂:停住車馬。驂,一車駕三馬或駕車時位於兩旁的馬。

踟躕:心中猶疑,

要走不走的樣子雙廟:唐代安史之亂時,張巡、許遠堅守雎陽(今河南商丘),最後都壯烈犧牲,後人立二祠,稱為雙廟。

漆園傲吏:指莊周。莊周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曾經做過漆園吏,抱有傲視王侯,不為名利所動的人生態度。

創作背景

該詞應寫於宋神宗熙寧七年甲寅(1074年),當時蘇軾任杭州通判時的同僚與好友陳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詞中預計陳襄到時已“黃葉亂”,有“霜”,該詞大約作於初秋,陳襄即將離杭州時。

賞析

該詞中詞人思念好友,揣測一路上友人可能的遭遇所寫下的以想象為主的懷人詞,但是這種想象並不是憑空亂想,而是基於詞人對朋友的瞭解,通過這些瞭解所作的一系列推斷,顯示了詞人對陳述古真摯的友情和對述古其人的真切瞭解。

上片以友人的行程為線索,縱貫着空間地點、節序風物,寫來別有情致。起筆“清淮濁汴。更在江西岸”二句,決不是簡單地説明淮河和汴河的地理位置,而是似乎在掐指計算友人的行程:你從江南的杭州出發,途中要經過淮河、汴河,那是遠在江北的多麼漫長的一段水程。因為友人“赴南都”,淮河和汴河都是必經的水道,所以二句乃是對友人大段行程的懸想,而友人的去向,路途的遙遠,以及詞人對他的關切之情,全在不言之中了。三、四句進一層揣想友人到達南都時的節序風物:“紅旆到時黃葉亂,霜入樑王故苑。”意思是説,當你的儀仗到達南都時,該是黃葉飄零的深秋時節了,附近樑孝王昔日的宮室園林怕是已着寒霜了。陳襄是秋八月中旬從杭州啟程的(見《蘇軾年譜》卷十三),蘇軾估計他到九月中、下旬才能到達。“黃葉亂”三字準確地寫出了深秋季節的特徵,“霜入”則應當是秋天最後一個節令“霜降”到來的標誌。二句估計友人到達的時間,與對行程的計算聯繫在一起,同樣是替對方設想,表達了詞人的深情眷注。老友相別,居者憶念行者時,隨着憶念的深入,常會計算對方某時是否到達目的地或正在中途某地,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更是如此。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稹)》詩云:“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便是詞人憶念所及、深情所注的一個例子,可與該詞上片合看。

下片假想友人到南都後遊賞及憑弔活動。換頭兩句寫遊賞,説你在秋天何處的原野上游賞,停住車馬,探訪古蹟,還在那兒徘徊不去。最後兩句寫憑弔古代賢人,説你到雙廟去憑弔正氣凜然的英雄張巡、許遠,或許會發現他們遺留的風範還在人間,而那位傲視王侯的漆園吏想必無影無蹤了。詞人這樣着筆,大概有三層意思:一是顯示了中原大地上的南都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二是間接地表現了友人的“文采風流”;三是體現了詞人對友人的相知,也可以説,是在更高的層次上達成了友誼的默契。

清平樂原文賞析14

清平樂·別來春半五代十國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柔腸斷一作:愁腸斷)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清平樂·別來春半》譯文

離別以來,身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台階然飄落的白梅花猶如雪片紛飛,將它拂去不知不覺又灑滿一身。

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路途遙遠,有家難回。離別的愁恨正像身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清平樂·別來春半》註釋

身半:即半身,身天的一半。別來身半:意思是,自分別以來,身天已過去一半,説明時光過得很快。

柔腸:原指温柔的心腸,此指綿軟情懷。

砌(qì)然:台階然。砌,台階。落梅:指白梅花,開放較晚。

拂了一身還滿:指把滿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滿身。

雁來音信無憑:這句話是説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古代有憑藉雁足傳遞書信的故事。無憑:沒有憑證,指沒有書信。

遙:遠。歸夢難成:指有家難回。

恰如:《全唐詩》、《古今詞統》、《古今詩餘醉》等本中均作“卻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更行更遠還生:更行更遠,指行程越遠。更,越。還生,還是生得很多。還,仍然,還是。

《清平樂·別來春半》鑑賞

這首《清平樂》,表現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

上闕劈頭一個“別”字,領起全文,結出腸斷之由,發出懷人之音。“砌下”二句,承“觸目”二字而來。“砌下”即階下:“落梅如雪”,一片潔白。白梅為梅花品種之一,花開較晚,故春已過半,猶有花俏。“如雪亂”,是説落梅之多。梅白如雪,盡為冷色,畫面的冷寂,色調的愁慘,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傷、離情的悲涼麼?“亂”字尤語意雙關。此時思緒之亂決不亞於落梅之亂。“拂了一身還滿面”,亦以象徵手法表達自己掃不盡的離愁。梅花越落越多,而離愁亦拂去仍來。一筆兩到,於婉曲迴環中見出情思。這兩句,詞人巧妙地將感時傷別的抽象之愁緒,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天真純情的藝術造型。花下久立戀戀不去,落梅如雪,一身潔白,是個深情的懷人形象,境界很高潔,拂了還滿,而又潔白如雪,十分純潔。《花間集》中就難以找到這樣的詞境和格調。

下闋仍承“別來”二字,加倍寫出離愁。古人有雁足傳書的故事。“雁來音訊無憑”是説雁來了,信沒來;雁歸了,而人未歸。“路遙歸夢難成”,從對方難成歸夢説起,是深一層的寫法。極寫離人道途之遠,欲歸未能。信亦無,夢亦無,剩下的只有情天長恨了,於是逼出結尾二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把懷人的情思比作遠連天邊的春草,正在不斷地繁衍滋生。“更行”、“更遠”、“還生”三外簡短的詞句,將復迭和層遞等修辭手法交織於一句,以春草的隨處生長比離恨的綿綿不盡,委婉,深沉,餘思不盡。“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隨着它的“更行列遠”,向天涯之盡頭,拓開了人的視野和時空的距離。人走得愈遠,空間的距離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視野盡處那一片虛化了的,模糊了的空間。詞人的滿腔離愁別緒,也隨之化入了漫漫大氣,離情之深,無可言狀了。這種虛實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時空,促人深思聯想,與《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全詞以離愁別恨為中心,線索明晰而內藴,上下兩片渾成一體而又層層遞進,感情的抒發和情緒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筆力透徹,尤其在喻象上獨到而別緻,使這首詞具備了不同凡品的藝術魅力。

《清平樂·別來春半》創作背景

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從善去宋朝進貢,被扣留在汴京。974年,李煜請求宋太祖讓從善回國,未獲允許。李煜思念之深,常常痛哭。陸永品認為這首詞有可能是從善入宋的第二年春天,李煜為思念他而作的。

清平樂原文賞析15

原文:

清平樂·村居

朝代:宋朝

作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緊靠着一條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一對滿頭白髮的老夫妻,帶着微醉的神態,親熱地用吳地的方言在一起聊天逗樂。大兒子在溪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家門口編織雞籠。最喜歡的是調皮的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蓮蓬。

註釋

清平樂 村居: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意為鄉村生活。

茅檐:茅屋 ,茅屋的屋檐。

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吳地的方言。

相媚好:這裏指互相逗趣、取樂。

翁媪:老翁、老太。

鋤豆:在豆地裏鋤草。

織:編織,文中指編織雞籠。

亡賴:同“無賴”,這裏指頑皮、淘氣。

卧:趴。

卧剝:趴着剝(蓮蓬)。

溪東:小溪的東面。

蓮蓬:蓮花開過後的花托,倒圓錐形,裏面有蓮子。

賞析:

在這首詞中作者通過對農村景象的描繪,反映出他的主觀感情,並非只在純客觀地作素描。

作者這首詞是從農村的一個非勞動環境中看到一些非勞動成員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農村有生機、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兩句是作者望中所見,鏡頭稍遠。“茅檐低小”,鄧《箋》引杜甫《絕句漫興》:“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此正寫南宋當時農村生活條件並不很好。如果不走近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這户人家的活動,也聽不到人們講話的聲音的。第二句點明茅屋距小溪不遠,而溪上草已返青,實暗用謝靈運《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語意,説明春到農村,生機無限,又是農忙季節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邐行來,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卻聽到一陣用吳音對話的聲音,使自己感到親切悦耳(即所謂“相媚好”),這才發現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勞動,只有一對老夫婦留在家裏,娓娓地敍家常。所以用了一個反問句:“這是誰家的老人呢?”然後轉入對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繪。這樣講,主客觀層次較為分明,比把“醉”的主語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寫大兒鋤豆,中兒編織雞籠,都是寫非正式勞動成員在搞一些副業性質的勞動。這説明農村中絕大多數並非坐以待食、不勞而獲的閒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乾點力所能及的活兒,則成年人的辛苦勤奮可想而知。“卧”字確實使用最妙, 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 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表現出只有老人和尚無勞動力的年齡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樂。這實際上是從《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遊”的描寫化出,卻比《莊子》寫得更為生動,更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別是作者用了側筆反襯手法,反映農村生活中一個恬靜閒適的側面,卻給讀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補充餘地。這與作者的一首《鷓鴣天》的結尾,所謂“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正是同一機杼,從藝術效果看,也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詩人描繪了一家五口在鄉村的生活情態,表現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體現了作者對田園安寧、平靜生活的羨慕與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