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台北人》讀後感

校園7.94K
《台北人》讀後感1

十四篇短篇各有特色,最後的書評也是亮點。書評説得夠好了,我就不多説了,只聊聊個人感受吧。

《台北人》讀後感

這應該是我讀過的第二本白先勇的書,作者本人的經歷已經足夠傳奇了,高級將領家的孩子變成了文學家,有那麼點賈寶玉的味道。不負責任地瞎猜一把,這莫非是他對紅樓夢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

沒讀過他對紅樓夢的註解,但是短篇裏有很多紅樓的影子是真的,一讀就知道這是個紅樓粉,有很多致敬之處也是真的。

也許是和作者的個人經歷有關,這本書裏總有着看破一切的悲憫味道在內,正如紅樓最後的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書裏的名利皆是虛妄,眾人也不過是被命運安排的戲子,你方唱罷我登場。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書中諸位台北人,和大陸有關的回憶卻正如美好的青春,令人懷念卻無法留住。也算是文學作品中的經典題材了。

人的一生,應該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人定勝天往往是小概率事件,更多的情況,是被命運或大勢按在地上摩擦。既然未來註定是不可知的,能做的也就是活在當下了吧。過去再美好也只能是回憶,不用徹底割裂,卻也不用沉溺其中無法自拔,帶着這些回憶,依然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勇士。

這些短篇,最驚豔之處,個人覺得便是寥寥數語中可以窺見過往種種的一個小片段,從而激發讀者的想象。

心性不同的人,對同樣的文字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同是紅樓粉,白先勇和張愛玲寫的書,就是截然不同的味道,怪有意思的。

好想讀英文版啊,羨慕在文學領域工作的諸位,能有那麼多時間去研究文學,實在是幸事一樁。

《台北人》讀後感2

要讀台北人了。

這書名,真不夠吸引人!白先勇?這作家倒是耳聞過,他寫的《孽子》還曾紅上電視節目呢。

翻開國文老師下達的閲讀命令,頭個見的詩句並不陌生劉禹錫的烏衣巷。中國文學真夠神奇夠偉大的了,幾個字,如此美麗,如此悽涼,讓我略微猜中整本書的底細。書的頭篇《永遠的伊雪豔》挺吸引人,但直到結束,我還有些不解其中含意,甚至為其倏然劃下休止符而感錯愕,只覺內文似乎暗暗隱藏些許諷刺和悲傷。白先勇鎖住一個主題人物,從其周圍脈絡而下的鋪陳,像是他在本書中大略不變的筆法,而這些文章之寶,或許只需覽過一遍,也或許得多加品嚐玩味才得了解其中含意吧。看到後來我漸漸懂了,塬來這整本,真的全繫着《台北人》,經過華麗的、滄桑的、波折的、熱血奔騰的,而或,從哪來、從哪走的,一本書,道盡了各個走向台北、歸回台北、留駐台北、離開台北的台北人,與各個平凡中又不平凡的故事。

這座牽引着一系列故事的台北之都,或許,更可稱其為一把時間之鑰,因為,它聯繫着“今”與“昔”,環繞着多少過去,令人刻骨銘心的記憶;以及歷經多少波動轉折,而“再度”或者“嶄新”呈現的千萬面貌,又管它是優美,或者悲楚的呢?

或許,我還不夠明白,不能全然懂得,白先勇反覆使用這些手法,所要表達他內心中真正所想傳送的訊息及情感,因為我總認為,沒有真正遇過,怎可能理解。也或許,在讀過之後,我的所學所想根本不是那回事!可能與書中塬文毫無關聯,但是,仍深加感謝《台北人》給予我的那份“獲得感”

《台北人》讀後感3

我喜歡他寫人的方式。他總能把一個平凡無奇的的人寫的很特別,光是形容一個人的外貌,就可以寫滿整整一頁呢!他的比喻總是用的驚艷,其中我最佩服得一段就是娟娟怒殺柯老雄的那一幕駭人的畫面。

「娟娟一頭的長髮都飛張了起來,它的嘴巴張的老大,像一頭發了狂的野貓在尖叫着。柯老雄的天靈蓋給敲開了,豆腐渣似灰白的腦漿灑得一地,那片裂開的天靈蓋上還黏着他那一撮豬鬃似的硬髮他那兩根次黑的的出膀子,猶自伸張在空中打着顫,娟娟那兩隻青白的奶,七上八下的甩動着,濺滿了斑斑點點的鮮血」這一段驚悚的敍訴,寫得緊湊,寫得入股,彷彿我就再犯案現場親眼看到一般。

白先勇用非常靈活的「鏡頭極轉」之技巧,混淆今昔,使娟娟與五寶的意向合而為一。五寶即是總司令在上海萬春樓當酒家時的同事,娟娟其實就是五寶的再是,柯老雄也就是

害死五寶的華叁。五寶在死前口口聲聲説:「我要變成鬼去找尋他!」十五年後,酷似五寶的捐捐便殺死了柯老雄。她殺死柯老雄後就完全瘋掉了,但他已經報前世的冤孽了,也好像沒什麼遺憾了。

白先勇常寫「冤」、「孽」等字眼,以及「八字一定犯了衝」等句子。像〈孤戀花〉裡頭,娟娟唱歌像「訴冤一樣」,總司令拿她的「生辰八字去批過幾次都説是犯了大凶」我們確切感受的出作者對「蘗」之濃厚興趣,或迷惑。白先勇相信,人之「孽」主要是祖先遺傳下來,出生就已註定。其實我也相信人門所謂的「再世」或者「靈魂輪迴」,我們為什麼會遇到很多事?為什麼要這麼活着?都跟前是有一定的關係,你説是不是呢?

《台北人》讀後感4

在還沒有讀完《台北人》的時候,我就想把這本書吼着對周圍的人説,快看看這本書。現在仍然這樣想,像個祥林嫂一樣,兜售這本書一樣。本書作者白先勇,裏面是一個個短篇小説,每篇刻畫一個人物,講述一段過往。

與其説是一本書,不如説是一個合集,在我來説,失敗之處是在最後的最後加入了一篇別人的讀後感和分析,典型的學究式分析,是我所不喜歡的。所以,看這本書,或者看任何書之前,不要去看別人的評價,不要去看別人的分析,我喜歡自己去感受,也許你看完還是讀不懂,但終究有一天,某一個瞬間,書中的一些情節,一句話會給予你一個解釋,也許,這解釋並不是作者的初衷,但一部作品的本身,除了傳達作者的初衷,偉大之處也正在於給予每個人不同的養分。

我個人始終倔強的覺得,那些研究派所分析出來的東西,興許並不是作者的初衷,一個故事,分析出來各種目的,各種隱喻,其實也許作者就是單單純純的想説個故事罷了。所以,如果你讀到個故事,但沒有感受到深處的震撼,那並沒有什麼干係,我們不再是高中生,不需要分析文章目的和宗旨,也不需要段落概況,也許剛巧,作者就是告訴了你這麼個故事,至於你的所得,誰又能知道它在你的身體裏會發生什麼化學反應呢?

實在不想把它寫成一篇我所討厭的分析性讀後感,也是因為沒那個能力去分析人物背景和傳達的東西,所以就單純的覺得很震撼,然後真誠的推薦個周圍的人。讓每個人自己去認識,結識,書中一個個像是站在你面前一樣的各色人等。

《台北人》讀後感5

這幾天晚上睡覺前都會讀2篇《台北人》,書中一共涵14個短篇,作者白先勇。書裏講的`全部都是身在台北的大陸人,估計也是經常在綜藝節目裏聽到明星口中的那個“眷村”裏的小人物的故事。

一直都挺喜歡看灣灣作家寫的東西,文筆總是覺得更加細膩、柔軟一些,比如三毛、比如亦舒、比如白先勇。讀完總是有一股意猶未盡的感覺,並伴隨着淡淡的憂傷和優雅。可以看出作者真的是鬧市中一個純淨的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真正的精神貴族。

我發現在睡前讀《台北人》實在是很不明智的,14個短篇裏的14組人物都有一個共同點,身處大時代背景下的破落窘態。印象最深的不外乎《永遠的尹雪豔》,清高冷漠,貌似永遠不老,腦海中立刻浮現手拿一把羽毛扇子,烈焰紅脣搖曳在上海百樂門微微一笑的尹雪豔;桂林遷去台北的盧先生,明明心有所屬,明哲保身,念念不忘大陸的夢中情人,卻落得晚節不保、一生淒涼;《遊園驚夢》中錢夫人身處鬧熱的筵席,卻心在前塵往事的回憶當中,時代的衝擊令人不禁唏噓過去的舊時光,英雄末路,美人遲暮是世間最無可奈何的悲涼。

某人跟我説白先勇是男同性戀(這本書也是他介紹我看的),我説怪不得呢,哪有一個直男的能如此細膩地描繪一座城市的滿腹心事,哪有一個直男的能將各種女性描寫得更勝幾分、粗細有致呢。總覺得他是喜歡清瘦、孱弱的女子的,對那些美好的女性形象加以了很多憐惜,但是卻無一例外,每一個人都沒有得到十全十美的幸福。

我是個懷舊的人,從這本書裏看到了白先勇對舊時光的念念不忘,左手現實,右手回憶,就這樣在觥籌交錯的光線表面下,沉湎於過去而不可自拔。

標籤:台北人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