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國工匠觀後感 (通用20篇)

校園2.2W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國工匠觀後感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國工匠觀後感 (通用20篇)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1

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推出系列報道《大國工匠》,挖掘八位行業頂級技工的典型故事,歌頌“以勞動托起中國夢”的勞動者。節目播出後,極大鼓舞了一線產業工人的工作熱情,並引發強烈社會反響。

《大國工匠》一共選取了8名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高超的技藝、精湛的技術、敬業的品德和靈巧的雙手,這些工匠的文化水平並不高,從事的行業也不是很起眼,但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了“工匠精神”的體現。這些工匠可以説是真正的“國寶”級人物。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工人數量眾多,但能被稱為工匠的卻屈指可數。從表面看起來,工人和工匠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卻有天壤之別。當前,一些貼有“中國製造”的商品在國外成為了粗製濫造的代名詞,只能在地攤上去銷售。就是因為缺乏“工匠精神”。什麼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工作的職業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從中獲得快樂。這也是很少有工匠會去改變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原因。這些工匠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去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他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為此,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高鳳林卻不為所動,都一一拒絕。理由很簡單,用高鳳林的話説,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產的發動機把衞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能夠被稱之為工匠,其手藝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於自己製造的產品,卻永遠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製作出來的產品應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費時40餘年,先後造了五台航海鍾,最後一個鐘,創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記錄,從而完美解決了航海經度定位問題。而我國的工匠們同樣毫不遜色,他們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令人歎服。而這沒有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因此,“大國工匠”詮釋出的“工匠精神”應該成為“中國製造”的內在支撐,這樣才能讓我們國家制造的產品釋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2

當今社會,如此浮躁,‘靜’字好似成了奢侈品,人們不再懂得靜心而學,靜心而思,靜心而悟,追求的只是快和眼前的物質財富,有時聽長輩們説,其實那時候的社會面貌可不是這樣的,那時的人可老實,可專注了,而此刻呢,全已淡無了啊。但讓我感到唯一慶幸的是,還是有那麼多人做事是如此專注,孜孜不倦,嚴謹,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他們做某行某業,做一行,精一行,絕不輕言放棄,這種行為來自他們內心的真正喜愛,一心只是單純的想把這件事情做好,再別無他念了,我們便稱他們為--工匠,這種精神便叫做工匠精神。

英國航海鍾發明者:約翰.哈里森就是一個這樣典型的代表。哈里森費時長達40多年,先後建造了5台航海鍾。其中以1759年完工的‘哈氏四號’最為突出,航海了64天,只慢了5秒,遠比法案規定的最小誤差2分鐘還少,完美解決了航海定位問題。可見工匠精神是如此重要。

我們此刻正在學習專業課程,如果説我們能夠帶着工匠精神去學習,孜孜不倦,精益求精,那麼我們能夠學習的更好。雖説專業課程幾乎都是每個人從未遇到過的,並且有些課程,理論知識較多,實踐較少,難免會使人感到無聊乏味,但我們能夠從中尋找歡樂,歡樂的去學習,對於每個學生來説,這都是一場未知的旅程,有人問未知的旅程好嗎我便想説要來就來一場未知的旅程,因為這樣的旅程才是美妙的,工匠精神有着一種獨特的魅力,若你一路上帶着它奔跑,那麼它便能給予你無盡的力量,讓你不管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上還是在今後的工作中,都能夠被大家賞識和關注,因為你是精益求精,有着執着的堅持與追求,注重細節,用心做事且有耐心的一位員工,有着工匠精神的員工,定會贏得他人的重視,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會得到成功,實現自我的夢想,故工匠精神的作用是如此之大。

對於我們學生來説,去踐行工匠精神的方方面面是不太可能的,但我們仍可從小方面做起,踐行工匠精神的最基本資料。從而養成好習慣,為將來做好充足的準備。比如説,你今日做題的準確率為90%,雖説此成績在班中已名列前茅,但因着精益求精,你便能夠更加努力,只為更高的準確率。總的來説,只要你有這個信念,能夠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去做,去踐行,那麼終有一天,成功定會到來的。

青春註定要顛沛流離,受盡苦難的,但你仍要勇往直前,迎難而上因為你要相信,帶着工匠精神前行。總有一天,勝利的曙光會照耀至你頭頂,你不再是一顆渺茫的沙粒,而是一顆閃閃發光的金子,這顆金子是與眾不一樣的,它做的不是在炫耀自我的美,而是在鄭重的告訴每一個人,每一顆渺茫之沙都可變為閃亮之金。其過程則取決於,你能否帶着工匠精神披荊斬棘,一路前行。

加油吧,為了夢想而奮鬥,奮鬥不是艱苦的,而是完美的,在奮鬥後迎來的便是黎明的曙光。

讓我們一齊帶着匠心,勇闖天涯,過關斬將,去往勝利的殿堂吧!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3

《大國工匠》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這羣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脱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其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

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我們難道就沒有工匠精神,還是説社會的浮躁,讓我們忽視了這種精神的存在。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可望拓展人生價值。

這是一羣這樣的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寶劍鋒從磨礪出。在收看該系列節目時,發現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般精準,令人歎服。他們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人的心靈深處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創業創造、建功建樹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稱為“成功之源”。這個“成功之源”就是——愛崗精神、敬業自覺。有那麼一些人,他們也希望能功成名就,卻缺少必備的“成功之源”。表現在,既不愛崗,更不敬業。有的挑肥揀瘦,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不務正業,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職業”上;有的粗枝大葉,不求“過得硬”但求“過得去”;有的濫竽充數,長年累月“佔着茅坑不拉屎”。

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內容之一。築就人生美麗夢想也好,踐行核心價值觀也罷,既不是虛無縹緲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職業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愛崗敬業是利他的;實質上,愛崗敬業也是利己的。換言之,它是滿足社會需求與實現個人價值的有機統一。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可望拓展人生價值。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4

觀看了央視新聞播出的《大國工匠》,令人深受教育,感人肺腑。通過觀看我國傑出的大國工匠的高超技術和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蹟,讓人好像重新感到了思想正確迴歸的大路上。大國工匠們出身一般家庭,卻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創造出非凡的業績。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在追求職業技能上,嚴格要求的是自己,追求的是技術技能的完美和極致,為我們在世界上,樹立大國的“中國製造”和世界創新大國的名牌,帶好了頭和做出了傑出的榜樣。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一點不漏的超高精度的密封,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他能將焊接技術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焊接時間僅有0.1秒的時間誤差,他如此藝高膽大,非常人所想,只有刻苦鑽研,用心練就方能結出如此碩果。

鏨刻大師-孟劍鋒,在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的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他的驚世傑作。他鏨刻的作品精美非凡。在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由於過於逼真,讓人看後會情不自禁伸手觸摸感受。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也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能做到上百萬次的鏨刻敲擊零失誤,讓人折服,讓人驚歎,完美和卓越就是靠毅力和意志,專注和精湛技藝和鍛造的。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顧秋亮,對精密度要求達到了“絲”級,被稱為兩絲第一人。我國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其超高精密度組裝,不能沒有顧秋亮。成功把“蛟龍”送入海底後,他的新挑戰是組裝中國首個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他能通過摸、看、思,能判斷機器的組裝誤差,幾乎沒有失誤過,工到此精,驚心動魄。

胡雙錢老師傅,成為製造中國大飛機團隊裏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2006年,胡雙錢要做百萬個零件的飛機建造工程,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加上臨時救急其任務難度廣大,非一般人想象。一個零件要一百多萬元,打造36個孔,髮絲大小的孔徑,僅僅依靠胡雙錢的雙手和傳統的鐵鑽牀,便能快捷將36個孔悉數高精度打造,通過檢驗一點不差,其金屬雕花技能創世界一流。

高鐵青島動車製造高級技師—寧允展,首席研磨師,他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第一人。全國能做該工序的工人不超10人。他研磨的轉向架裝安全性能超高,讓國內動車最高時速達到486公里,創造了奇蹟,這離不開寧允展對動車轉向架的定位臂的高技術研磨。

張冬偉-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利用世界上最難的殷瓦焊焊接技術,在造船業,殷瓦板非常薄,張東偉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並且做到焊縫小於一個針眼大小,因為打了會引起致命後果。張冬偉焊接技術外觀精美且具備百分百安全保障。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5

《大國工匠》,這羣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在這個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借這8雙手向各行各業的勞動人民致敬!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來講,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的焊接技術,不由人折服。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為之震驚,為之歎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大國工匠中高級技工,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非常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脱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保證質量在他們的眼裏已經習從為常。成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鬥。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東北哈汽輪機場大型機車換熱器的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藉着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覆摸索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台產品順利交付。

他們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鑽研,我們應該時刻向他們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使自己在以後可以大有作為,成為大國工匠的一員。

大國工匠每期介紹的都是一些從事製造行業的技師們,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裝配蛟龍號。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在用他們一雙雙勤勞的雙手,高超的藝術創造者中國史上的一個個奇蹟。

而現在的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們奮鬥的目標,爭做國家的棟樑,而在學習中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學知識,我們要不斷地進步,爭取做好自己。

我以後一定努力好好學習,學習他們的刻苦認真精神,把這些精神應用到我的專業課學習中來,刻苦紮實的學習專業課知識,在實訓時積極認真參加實訓,多練習,以創造出一個優異的成績而努力!

他們耐心專注,咫尺匠心,詮釋極致追求!他們鍥而不捨,身體力行傳承匠人精神!他們千錘百煉,精益求精,打磨中國製造他們是勞動者,一念執着、一生堅守。

靠品質贏信任,靠敬業樹立口碑,大國工匠的水準應該成為我們的社會共識。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6

中央電視台 《大國工匠》欄目講述了八個工匠“8雙勞動的手”所締造的製造神話。鉗工、撈紙工、殷瓦焊、研磨工、載人潛水器組裝技術,每一種工作無不於細節中體現精益求精的技術。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他們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製造”。

曾幾何時,一説起“中國製造”,總是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來那些低廉的原材料,粗糙的初製品,廉價的服裝、塑料製品,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輸出即為中國攫取了用以支持經濟高速發展的第一桶金,又讓中國無可奈何的背上“低檔廉價”的烙印。

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我們難道真的就沒有工匠精神,真的製造不出那些精益求精的藝術品,真的應用不了那些領先世界的高新技術麼?每一個看過《大國工匠》的人都會憤懣的搖頭,我們不缺精湛的技藝,我們也不缺高科技的技術,我們缺乏的正是幾十年如一日鍥而不捨的追求與風險。正是社會的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讓我們忽視了《大國工匠》精神的存在。

《大國工匠》的精神,是由這樣一羣勞動者創造的——他們有些人沒有上過高中,有些人不是名校畢業,有些人僅僅是最普通的勞動者,但是他們 每一個人都靠着對職業技能的完美追求,靠着對技術的忠實傳承和鑽研,靠着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和堅守,與平凡的工作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為國家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任何一個平凡的崗位都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事業。路遙為寫《平凡的世界》閲讀了近百部長篇小説,找來十年的《光明日報》以及一種省報、一種地區報和《參考消息》的全部合訂本仔細研究,多次往返陝北地區實地考察,甚至親身體驗礦工的生活,嘔心瀝血十年耕耘終於成就這一鉅作,並獲取茅盾文學獎。當有人問到路遙,你寫這部書的時候想過會得獎麼?路遙坦誠創作的時候沒有那麼多想法,若是急功近利便什麼事情也做不好了。

我們現在的社會正是充滿着這樣一種急功近利的浮躁氣息,這種氣息影響着每一個人,即便是教育行業也不能免俗。教書育人總是盯着考試成績,培養人才離不開炫耀就業率,學習知識若沒有一證在手就是浪費時間的瞎忙。仿若這些及格率、升學率、就業率成了考校學生、考校老師、考校學校的唯一標準。而我們最該重視的學生素質,個人能力、思想品德相對於應試能力來説就成了邊緣地帶。通過《大國工匠》我意識到,我們若是能夠摒棄浮躁的思想,於細微處堅持傳道授業解惑的理念,即便是普普通通的教學崗位也能夠成就不平凡的世界。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7

看完《大國工匠》心中一股熱血油然而生,我想我也要努力做出自己的成績。工匠們一個個鍥而不捨,耐心專注,不僅為國爭光,還揚名中外,打造一個又一個“中國製造”。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這種付出使我們每個人敬佩。

他們的鑽研精神值得我去深思。我是一個怕苦怕難的人,只要遇到一點傷害就會退縮。以前我非常喜歡跳舞,媽媽把我送去學民族舞,因為怕痛還沒學完半期就不學了。但是,我今天看了《大國工匠》後,對我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

周東紅是一位高級技工,經他手撈出曬成的宣紙,每張紙的誤差不超過一千克,並且他30年來,始終保持合格率100%的成績,一直延續着家族的手藝,並且做得更好。許多著名書法家、畫家指名要他出手的紙。他有現在的成績是因為他每天堅持鍛鍊、不怕苦、不怕累的結果。他不管天氣多麼寒冷,他每天都光着手在冷水裏面撈紙,即使手生有凍瘡,還依然堅持着。記者問他為什麼不戴手套,他回答説戴手套就練不出手感,必須天天找感覺才能找到最佳的效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創造出價值。

胡雙錢,是一位航空“手藝人”,他工作了30多年,創造了驚人的打磨記錄。他打磨的作品都是難度非常大的,幾乎每件工藝品都只有人的頭髮絲那麼大,即使這樣他在做每一個工藝品都耐心專注,做出的作品中沒有一個次品。他能有這樣驚人的成績都源自於他最初的喜愛——飛機,所以他從小磨礪自己的意志,刻苦訓練,完成自己的夢想。

孟劍鋒是一位高級工藝技師,他的鏨刻技術揚名遠外,得到各國人士的讚賞。他在做第一件作品中國結時,每天沒日沒夜的刻苦鑽研,手上起了厚厚的繭他也沒有放棄,依然堅持着自己的工作。只要作品有一點點小瑕疵他都要重新去做,重新打磨,他説“只有自己滿意,人家才會滿意”。直到做完一件工藝品後手上連紋路都沒有了,還是沒有放棄,一直默默無聞的做下去。孟劍鋒先生今年60歲了,做這個工作已有43年了,靠信念樹立口碑,他的這種鏨刻人生,追求極致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看完《大國工匠》,我對我以前的怕苦怕累、半途而廢的行為感到懊悔。過去,我學過跳舞、彈琴、唱歌、但由於怕吃苦、不想練習種種原因放棄了,各種一會一一從我手邊溜走,但我聽到周東紅先生的話後,瞬間點醒了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創造價值。現在我的理想是努力學習,參加大學聯考,繼續讀書,將來找到一個好工作,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盡職盡責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並且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下去,成就一番自己的事業,學習“工匠精神”。

他們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為社會,為國家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為之震驚,為之歎服,為之激動。他們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締造一個又一個“中國製造”,一念執着,一生堅守。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他們一樣敬業奉獻,那麼我們的人生將更加出色,國家將更加強大。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8

他們技藝精湛,比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他給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的誤差。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衞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他們每天都在精益求精,每一刻都在一絲不苟的努力工作,努力學習,可以説學習伴隨一生。在他們的人生中有對祖國的責任,有對單位的責任,有對自己的責任,正是這責任的信念支撐他們走到中國第一。

高鐵研磨師寧允展,深海鉗工,管延安。船上縫鋼板這些人物的事蹟更加突出了他們的責任感對國家的責任。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9

大國工匠,用的是心,用的是細心和精神,以精煉的技術告訴我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愛崗敬業,敬的是業還是利益。

制創核潛艇的必須小心,那些焊接的工人都必須做到精細,不漏水,如果自己的一個不小心,就會導致核潛艇的人缺氧或者死亡,那些焊接工人是多麼的偉大和無私奉獻在自己的崗位上。

手工製造金銀的人,那些打造藝術品,精求創新,純手工的人,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奉獻,他説:“既然是純手工,不管多難,多小,多刻薄都要堅持下來,那樣才是純手工”,後來,他成功了,他打造了最完美的托盤,托盤的底盤,就連最高級的技師也打造不出來,他做到了,而且是純手工的,他獲得了大家的稱讚,他這種精鋭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也是他們無私的奉獻,造就了我們的科技技術,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告訴他們,我們一樣可以創造歷史。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10

在觀看了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八集連續劇《大國工匠》後,影片講述了八個不同崗位的工人的故事,比如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他用靈巧的雙手和獨創性實現了夢想。我內心太激動了,久久不能自拔。印象最深的有兩個人,和寧。

在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的國家禮物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太過逼真,讓人忍不住伸手觸摸。事實上,它是孟劍鋒在一個只有0.6毫米的銀質工件上經過數百萬次精細雕刻而成的“絲巾”。它可以在沒有錯誤的情況下完成數百萬筆。這種完美和卓越只有我們的“雕刻大師”孟劍鋒才能實現。難怪人們會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觸摸!

另一個數據是——486.1公里,是京滬高鐵上運行的380A最高速度,創下了高鐵試運行速度的新世界紀錄。寧詹韻是第一個從事高速列車轉向架“定位臂”打磨的人,也是首席打磨師。更讓人感動的是,為了完成380A準備衝高速的關鍵階段,他並沒有每天都無法陪伴患白血病的父親,只是在下班的路上得到了父親去世的消息。

當我看到它的時候,我不禁感到難過和慚愧。我很難過這個“偉大的鄉村工匠”沒能給我父親最後一程。我感到慚愧的是,我們在工作場所呆了很長時間後,總是覺得我們的工作很無聊,缺乏好的工作。生活似乎失去了活力,我的進取精神常常被工作消磨殆盡,甚至有時覺得看不到自己的期望。《大國工匠》的碩士沒有一個背景顯赫,學歷深厚,甚至放棄誘人的跳槽機會,在國家崗位上精益求精,耐心專注十幾年,幾十年。我真的應該向他們學習。如果有夢想,我應該去追逐,用“偉大的鄉村工匠精神”去雕琢,去追求完美!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11

通過觀看《大國工匠》給我了很多啟發。

《大國工匠》主要講述的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他們以精煉的技術,使我們的國家更加的興盛,更加的繁榮。

有時候,一毫米的'厚度就有可能導致致命的危機,在那時候機器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通過雙手打磨一件零件,只有憑藉技藝的高超才會擁有超凡的能力。

《大國工匠》就是給我們訴説了技藝的重要性。帶我們認識了高超的技術人員,告訴我們在工作方面,我們要一絲不苟,要堅持不懈,更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有擁有高超的技能才能永垂不朽。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12

一個國家除了依靠高素質、高學歷的國民之外,還需要一批不畏艱難,奮戰在國家科技第一線的技術工人。他們可能讀書不多,學歷不高。他們是普通人,走在人羣中就會被淹沒。然而,他們依靠自己優秀的技術為國家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使國家日益繁榮。他們表演“360行,帶路”的魔術。

《大國工匠》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動地展示了只有熱愛本職工作、腳踏實地、勤奮、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拓展人生價值。

“我們必須利用大量技術人才作為支持,將世界聞名的‘中國製造’升級為‘優質製造’。”在這個過程中,代表中國實力的製造工程頂尖技術確實非常優秀,但對於更多的中國製造領域來説,我們還缺少一張著名的“中國名片”,而其背後所體現的恰恰是缺少——名基礎製造方面具有高素質技術人才的大國工匠。

其實説到底,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行業的工匠,我們都需要手藝。我們要學習八大國工匠,學習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堅定不移的目標,努力成為國家的棟樑,行業的精英。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13

昨天晚上班主任組織我們全班看了央視系列《大國工匠》,深受感動。

偉大的鄉村工匠,匠心打造夢想。有的人可以在薄如牛皮紙的鋼板上焊接,不會有任何滲漏,有的人可以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髮際線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藝術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奇蹟,但都有一個特點:執着,甚至執着於專業。

大國工匠各種崗位的高級技師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都是質量要求非常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墜落;高鐵可能出軌;船可能會沉。在他們看來,這些100%有保證的質量是從8篇關於偉大國家工匠的感知的精選文章中獲得的。成為小菜一碟;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經濟總量明顯提高,居世界第二位。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夜加班。別人休息的時候還在一線。別人和家人團聚,只能一個人在前線奮鬥。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焊機高級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哈爾濱東北汽輪機廠大型機車換熱器生產技術人員在承擔國家“七五”攻關項目中,已有一年多沒有攻克焊接難關。憑藉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覆探索,高鳳林已成功交付兩套壓制生產單位一年多的18款產品。

此時此刻,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堅韌不拔的精神,努力成為我們國家的支柱。我不是製造專業的,是烹飪專業的。我們需要不斷了解烹飪藝術的學習,烹飪並不難,但做好並不容易。掌握烹飪技巧真的很難。專業老師也很關注我。雖然學習很辛苦,環境很熱,但苦中有樂。每當我學一道菜,聽到老師同學的誇獎,我都會很開心,很自豪,但還是有很多不足,很多細節需要修飾。不能安於現狀,要更精,掌握更多技能,突破一個難度,用心去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現在的社會專家如雲,我要制定自己的目標。我要做的就是不斷進步,上一段樓梯!

在那裏,這種後體驗幾乎走到了盡頭,然而,我真正的行動才剛剛開始。我此刻想做的,就是向着技能大賽的目標邁出艱難的一步,以飽滿的熱情贏得最後的勝利。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14

獲得“偉大國家工匠”榮譽稱號的十位工匠,以高超的技術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忠於職守。無私,無私,常被人們譽為“德藝兼備”。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反映了普通員工在普通崗位上取得的非凡成就,以及讓人敬畏和感動的真實故事。通常的敍述是歲月裏無限追求的燃燒。

大國工匠紀錄片展現了中國製造業領域代表人物追求完美和完善,以工藝為生命的“工匠精神”。發揚光榮的勞動,寶貴的技能,創造了時代的偉大風尚,看《大國工匠》讓我深受鼓舞、鼓舞和震撼,激發了大家的創業熱情。只有熱愛自己的崗位,學習自己的技能,腳踏實地,才是每個人的成功之路。

這些大國的工匠基本上都是在生產第一線奮鬥的優秀工人。他們的聰明、敬業和勤奮描述了一線工人的非凡工作。他們為我們的時代和社會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這讓我們震驚和印象深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他們的手藝,為建設一個文明、和諧、繁榮的幸福新邯鄲而不懈努力!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15

工匠精神是一種在設計上追求獨具匠心、質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藝上追求盡善盡美的精神,藴涵着嚴謹、耐心、踏實、專注、敬業、創新、拼搏等可貴品質。

我認為,工匠精神的內涵有三個關鍵詞:一是敬業,就是對所從事的職業有一種敬畏之心,視職業為自己的生命;二是精業,就是精通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技藝精湛,我們熟知的大國工匠,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人,在行業細分領域做到國內第一乃至世界第一;三是奉獻,就是對所從事的職業有一種擔當精神、犧牲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不急功近利、不貪圖名利。

因此,要成為“工匠”,須有鑽研的力量。做事情講究的是熟能生巧,當你能夠把一件事情不厭其煩的重複做,用心積累經驗,就具備了生巧的潛質。這其中當然需要有一顆堅韌恆心,經過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過程,才可能呈現出完美的產品。要成為“工匠”,須有奉獻的力量。將所從事的職業轉變成自己的事業,古往今來的大師無不懷着這樣的價值理念來推動自身在各自領域的進步。要在某一領域成為佼佼者,必然要佔用自己的時間,於是減少了與朋友的喝酒應酬,也減少了夥伴間的娛樂活動,可是當你覺得是在為社會、為他人的生活改善而工作時,生命也會隨之變得熠熠生輝。

從個人、社會到國家,都需融入務實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只有建立健全有利於工匠精神養成的制度體系,牢固樹立滋養工匠精神的價值體系,促進員工在實踐中發散思維、大膽創新,不斷探尋新方法、新手段,才能不斷提升工作水平,為行業發展貢獻力量。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16

手指觸摸測量如透視般精準,挑戰數控機牀下刀依然完美;自制改進工具數百件,加工精度逼近零公差;人民幣人像雕刻頂尖高手,使刀成聖同樣可換筆奪魁。工匠追求,藝無止境。

哈爾濱電機廠為水電站生產核心設備,其中有一個不起眼的名字,叫做彈性油箱,它的品質關係到整座水電站的安危。生產這樣的關鍵設備,自然要靠頂級高手,這就是車工裴永斌。 30年,裴永斌練就了一身絕技。不斷進取是裴永斌成為頂級高手的最大訣竅。從1995年第一次接觸彈性油箱加工開始,裴永斌就在不斷突破各種技藝瓶頸。現在需要使用數控機牀加工彈性油箱,裴永斌依然充滿創新精神,數控機牀的加工精度越來越接近完美。中國製造就在每一個工匠具體而微的自我超越中走向更高層次的中國創造。

今天,殲15艦載機上,有近70%的標準件是方文墨所在的工廠生產的,那些擔當大任的小零件,是方文墨和工友們的智慧與汗水的結晶。他們助力中國戰機一飛沖天,驚豔世界。在全球軍機發展背景下看待中國殲—15艦載戰機,都堪稱奇蹟。

苦練的積累成就了馬榮爐火純青的雕刻技藝。她的作品逐步應用在第五套人民幣50元、20元、10元、5元和1元票面之上。不能在時代的發展面前逃避,更不能讓人民幣雕刻水平的國際聲譽受損,這是馬榮和同事們達成的共識。他們最終下定決心,從零開始。人們説,貨幣是國家的名片。它是一個國家技藝文化與藝術文化的融匯結晶。如今,馬榮已經可以帶着數字化時代的中國凹版雕刻技藝成就,遠涉重洋,為世界同行講述中國工匠超越自己,融入世界技術浪潮的故事。

一代代中國工匠在勤學苦練中成就自己的技藝,以中國製造來共同製造中國。同時以永不懈怠的跨越精神,超越自己,創新事業,既追隨時代,也推進時代,以新意永續的中國創造來創造鋭意進取的中國。

任何目標,只説不做到頭來都會是一場空。然而,現實是未知多變的,定出的目標計劃隨時都可能遭遇問題,要求有清醒的頭腦。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必須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搏、奮鬥。成功,不相信眼淚;未來,要靠自己去打拼!實現目標的歷程需要付出艱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為挫折而畏縮不前,不要因為失敗而一蹶不振;要有屢敗屢戰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氣魄;成功最終會屬於你的,每天要對自己説: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按照目標的規劃行動,堅持直到勝利的那一天。既然選擇了、認準了是正確的,就要一直走下去。在這裏,這篇觀後感也差不多落入尾聲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動才僅僅開始。現在我要做的是,邁出艱難的一步,朝着技能競賽的目標前進,要以滿腔的熱情去獲取最後的勝利。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17

在上一個星期,老師讓我們觀看了《大國工匠》這個記錄片,他記錄了很多為國家和人民作出偉大的貢獻。

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這羣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脱穎而出,躋身“國家級”技工行列,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我們都應該像他們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18

近段時間,央視推出八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講述了八位不同崗位的勞動者,用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

他們檢測手感堪比X光般精準;他們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他們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他們沒有耀眼的文憑,但卻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孜孜以求,每日近乎苛刻般地磨練職業技能,力求達到完美和極致。八位大國工匠脱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離不開平時的踏實苦練。

成就大國工匠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大國工匠稱號是一種榮譽,反應出的卻是一種精神,一種素養。這種精神和素養,正是當前社會最需要的——從小處説,是一個企業發展進步的基礎;從大處説,是“中國創造”走向世界的基石。

無論身處什麼崗位,我們都應將大國工匠作為學習的榜樣,腳踏實地、專注磨練業務本領,精益求精、專心幹好本職工作,如此才能擔當起肩上的重擔、才能對得起同事信任、才能收穫到人生成功。

大國工匠觀後感 篇19

大國工匠彰顯大國風範,大國工匠托起巨龍騰飛。內飾件技術部組織觀看宣傳片《大國工匠》,用奮鬥在生產一線的一羣傑出勞動者的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了一部勞動者之歌。他們畢生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他們專注和堅守自己的崗位,他們傳承和鑽研職業的技能。他們是國寶級的頂尖技工,他們是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中國高鐵的研發製造並非坦途,不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難題,這就不得不提一位大國工匠---李萬君。關鍵時刻,李萬君總會衝在最前面,憑藉着精湛的焊接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攻克最難的關卡。承載着我國高鐵“出征海外”的使命“中國標準動車組”,要求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2015年年初,中車長客試製該車時,轉向架橫樑與側樑連接處的焊口,是4條帶有30度斜坡的焊縫,這種焊口前所未有。李萬君主動請纓,以“李萬君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主要陣地,成立了攻關團隊,經過反覆論證,多次試驗,最終總結出交叉運用平焊、立焊、下坡焊的操作技法,使焊後射線檢測一次合格率高達100%。憑藉高超的焊接技術和超強的責任心,李萬君帶領的焊接團隊不斷攻克新的速度等級對轉向架的技術要求。2016年7月15日,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試製生產的兩列中國標準動車組,以420公里時速成功進行會車實驗,在全世界首次,相對時速840公里,一眨眼的功夫,兩列車就擦肩而過,消失在視野中,創造了新的世界記錄。

“高速動車組,每一條焊縫都至關重要!”對待質量,李萬君萬分重視,“要將標準刻在骨子裏,把手中的產品做到極致,做得像藝術品一樣。這不僅需要有工匠精神,還需要有工匠技術,中國高鐵就是憑着工匠精神和工匠技能,走出了國門。

在異常艱苦的焊接崗位上,李萬君幾十年如一日,鍥而不捨、勤學苦練,先後考取了碳鋼、不鏽鋼焊接等六項國際焊工資格證書和國際焊接技師證書,精通各種焊法技巧。多次榮獲國家和省市焊工技能大賽第一名,並在2011年榮獲“中華技能大獎”。“中國高鐵要走出去,需要千千萬萬個高技能人才。”李萬君將培訓育人,傳承技藝當成自己的使命。作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主持人,李萬君開展技藝傳承,培養帶動出一批技能精湛、職業操守優良的技能人才。在中國高鐵事業起步之初,公司需要大量的“國際焊工。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他一邊工作,一邊編制教材,承擔培訓任務,創造了400餘名員工提前半年全部考取國際焊工資質證書的“培訓奇蹟”。他主持的公司焊工首席操作師工作室,5年來先後組織培訓近160場,為公司培訓焊工1萬多人次,考取各種國際、國內焊工資質證書2000多項,滿足了高速動車組、城鐵車、出口車等20多種車型的生產需要,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技能人才保證。

《大國工匠》給人們展示了中國工匠的博大情懷和無以倫比的技藝。我們要以“工匠精神”為動力,立足自己的本職工作,幹一行愛一行,要勇於擔當、敢於擔當、善於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