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土家族風俗文化社團活動計劃書

校園1.23W

一、土家族的由來及發展

土家族風俗文化社團活動計劃書

土家族是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並且在不斷的發展。對於土家族的源流,一直以來史學界存在許多爭議,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後裔。在唐代以前被籠統地稱為“蠻”。 宋代在史籍中記載了“土兵”“土丁”“土人”等帶“土”字的名稱;元、明、清代,在土家族地區建立土司制度時期,即委派當地的民族頭領代替朝廷管理該地區。恩施的利川,鶴峯,宣恩等地都保存了大量的土司遺蹟,其中容美土司面積最廣,實力最強。容美土司王田舜年驍勇善戰,文韜武略,是當時最傑出的土司王之一。自清代“改土歸流”至民國時期,漢人和其他民族大量遷入土家族地區,如雲南的白族(今湖北鶴峯鐵爐白族自治鄉),甚至是蒙古族(今鶴峯中營鄉)也有遷入。其為了區別不同民族,在地方誌中出現了“土民”“客民”“苗民”和“土家”“客家”“苗家”的大量記載。在舊社會土家族一直未被認為是單一名字,直到1957年中共才正式命名為土家族成為單一名族。

土家族主要分佈在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土家族的自治區域中有2個自治州、9個自治縣,其中,有4個土家族單獨自治縣,5個土家族苗族聯合自治縣。恩施州和湘西州是我國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土家族文化保護最完好地區,被專家學者稱為“土家族基因庫”。下面從幾個方面介紹一下土家族的文化習俗。

二、土家族的文化習俗

(一)、土家語言

土家族在舊社會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用土家語對自己的語言叫“畢茲煞”,意為本地人。土家族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中的一個語支。 土家族中還保

持着自己的語言,共約有30餘萬人,土家語為我國瀕危語種之一。

土家族語言是以主、賓、謂為序。如“我吃飯”,土家語為“伢值嘎”,用漢語直譯為“我飯吃”;“他看書”,土家語為“過此普巴”,用漢語直譯為“他書看”。而這樣的純正的土家語言已經在逐漸消失,但是一些特有的發音現象任然存在日常的方言之中。如:把一部分聲母為“q、g、x”的漢字讀成“j、k、h”,如“剛才”讀成“將才”,“關卡(qia)”讀成“關喀”,“等一下”讀成“等一哈”,“一會兒”讀成“一哈哈”、一港港”。同時“f、h”不分,如將“發”讀成“華”,“華”讀成“發”,相互混讀。將後鼻音“eng、ing”全讀成前鼻音“en、in”,有的甚至把“ang”讀成“an”,如“亮光光”讀成“亮官官”等等。

(二)、婚嫁習俗——哭嫁

土家族特有的哭嫁是土家文化中一個獨特的現象。哭嫁,源於婦女婚姻之不自由,她們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罪惡的婚姻制度。

在婚前一個月新娘的姑嫂姐妹都要聚居在閨房裏陪新娘哭嫁,唱“哭嫁歌”。出嫁上轎前也要邊哭邊唱,哭嫁種類有辭祖宗、女哭娘、娘哭女、姐哭妹、妹哭姐、哭哥嫂、哭姐妹、哭梳頭、哭穿露水衣、哭吃爺孃飯、哭百客、哭上轎等。“歌詞”既有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們即興創作的。內容主要是感謝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和哥嫂弟妹們的關懷之情;泣訴少女時代歡樂生活即將逝去的悲傷和新生活來臨前的迷茫與不安。也有的是傾泄對婚姻的不滿,對媒人亂斷終身的痛恨,等等。外人對此不可理解的是:結婚是喜事,為何要哭呢?其實不然,聽其音是哭,究其譜是唱,琢其義是勸教,是一種較文明有意義的活動。

(三)、喪葬禮儀及習俗

土家先民曾實行火葬、巖墓葬、懸棺葬,他們哀悼死者的方式之一是擊鼓踏厲而歌,叫嘯以興哀。之後受漢族喪葬習俗的影響,逐漸採用土葬,但他們依然保留了其先民掉念死者的方式,以跳喪、歌喪來哀悼死者,慰藉生者。土家族保存到現今的古老葬俗是“繞棺”和“跳喪”。

目前,土家族較為常見的喪葬方式主要是土葬。土葬之前會有為期不等(一般為七天,最短一天,最長可長達半個多月)的喪禮活動,期間“孝子”和“道士”(通俗叫法,實際分為道教和佛教兩種派別)負責主要的儀式,是孝子盡孝

的最後的也是最主要的方式。

(四)、舞蹈和民歌

土家族人民能歌善舞,最富有民族特色和規模宏大的是擺手歌舞(又稱清江舞)。詞調橫直清晰、深宂豪放;舞姿纏綿雄健、輕快優美、形象逼真。擺手歌舞,分大擺手和小擺手兩種。大擺手,以土家族聚居的一個地區的範圍舉行;小擺手,以土家聚居的一個村寨的範圍舉行。舞蹈和民歌是土家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土家人在勞動中創作了大量的民歌,如《黃四姐》、《龍船調》等優秀的民歌,反應了土家人的生活。土家族優秀民歌還獲得了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稱號。

舞蹈和民歌不僅用於勞動,在其他的'方方面面也有大量使用,卓越的土家族族人用其獨特的歌舞來傳達感情。如在男女相親的時候利用對歌的形式;在婚嫁的時候也會唱歌跳舞;更奇怪的是,在喪葬的時候,土家人也會唱喪歌、跳喪舞,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傳達對亡者的哀思。在土家文化中,死亡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擺脱塵世的困擾,所以要愉快的慶祝。

(五)、民居

吊腳樓是土家族獨特的住所。土家族愛羣居,愛住吊腳木樓。這和土家族居住的環境有關。土家族聚居區大多是温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雨量較大,地面潮濕,而,吊腳樓可以遠離潮濕的地面,加強通風效果。吊腳樓還可以有效的避免野獸的襲擊。現在的土家族大多居於木質吊角樓,一般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 依山的吊角樓,在平地上用木柱撐起分上下兩層,上層通風、乾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單家獨户。所建房屋多為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後有竹林,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壁,松明照亮,一家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

(六)、結語

土家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之花中的翹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生養在特殊的地理隔離下,其地域性,神祕性,和繼承性,極好的保留了遠古先民的生活情況、文化心理,如對自然力的敬畏,深刻的祖先崇拜等。土家族文化,流傳至今,更是我華夏民族史上難得的稀世珍寶。調查土家族文化,不僅能讓更多的人瞭解認

識土家族文化,更等很好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