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三政治考點知識歸納總結

校園1.91W

高三的文科生在複習政治這門科目的時候,要把政治書的每個知識點記熟,尤其是重要的考點,這個是必須要熟記於心的,做題的時候做的手到擒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三政治考點知識歸納總結

  高中政治知識重點

1.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為什麼要做某一件事?

怎樣做某一件事?

(1)公民為什麼要自覺參與?

①必要性:我國國家性質、人民地位、公民權利。

②重要性:第一,對公民——有利於增強主人翁意識,提高政治參與的熱情、能力,真正行使(實現)自己的民主權利。第二,對社會或國家——有利於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地位,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展,現代化及各項事業的發展。有利於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羣眾的聯繫,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2)公民應如何參與政治生活?

①內容:行使民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等。

②要求:宏觀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參與;中觀上把握——堅持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微觀上把握——各種民主方式的具體內涵、途徑(渠道)和要求。

2.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為什麼要做某一件事?

怎樣做某一件事?

(1)政府為什麼要做某一件事?

①國家性質決定和政府性質決定。

②是政府為人民服務宗旨和貫徹對人民負責原則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種職能(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公共服務)的內在要求。

④是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踐行“三個代表”的需要。

⑤是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需要。

(2)政府怎樣做某一件事?

①履行職能: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能,把該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堅持原則: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政府應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堅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監督: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自覺接受人民監督。

⑤堅持科學、民主決策、依法決策。

3.人大代表為什麼這樣子做或怎樣完成一件事

(1)人大代表為什麼要這樣做?

①法律地位決定的(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②是行使權利的表現(審議權、提案權、質詢權、表決權)。

③是履行義務的需要(遵守法律;保守機密;聯繫羣眾;接受監督)。

④體現與人民的關係(產生、負責、服務、監督)。

(2)人大代表應該怎樣做?

①積極行使權利。

②自覺履行好義務。與人民羣眾保持密切聯繫,聽取和反映人民羣眾的意見和要求,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接受人民監督。

③增強履職意識,提高履職能力

4.黨為什麼要做某一件事?

怎樣做某一件事?

(1)黨為什麼要做某一件事?

①黨的性質(兩個先鋒隊)和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決定的;

②黨的執政地位(執政黨,領導核心)決定的;

③黨的作用(三個只有„„才能)決定的;

④是黨加強自身建設的需要;

⑤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2)黨怎樣做某一件事?

①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地位;

②完善三種執政方式(科學、民主、依法執政);

③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④堅持黨的領導方式,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⑤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5.我國在對外關係方面為什麼和怎麼做?

(1)為什麼

①必要性: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我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係;國際形勢的要求(符合時代潮流、符合多極化趨勢);符合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

②意義:對我國,提升國際地位、展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等等。對世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推進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2)怎麼做

①國際社會成員:積極履行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義務,自覺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②國際競爭的實質:抓住戰略機遇,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③國際形勢: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推動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④國際關係: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尊重他國正當利益,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

⑤外交政策: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高中政治必考知識

1.怎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1)要堅持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2)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3)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4)既要反對誇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於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5)從辯證法角度:承認聯繫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把握變化的客觀實際;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一分為二地對待客觀實際。

2.如何運用唯物論的知識分析問題 唯物論常用的觀點

(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要求我們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3)規律具有客觀性,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尊重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條件,要求我們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

3.如何運用聯繫的觀點分析問題

(1)聯繫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繫之中。要求我們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

(2)聯繫具有客觀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繫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3)聯繫具有多樣性,要求我們善於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堅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4)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繫、密不可分,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5)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係,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着眼於事物的整體性,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事物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4.如何運用發展的觀點分析問題

(1)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3)事物發展的途徑——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4) 事物發展的狀態——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5)事物發展的原因——內因與外因的統一。

(6)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

5.如何運用矛盾分析法解決問題

(1)矛盾即對立統一,要求我們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敢於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於揭露矛盾,找出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主次矛盾與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必修三政治知識

一、文化與社會

如何看待文化生活

個人

文化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三大領域之一(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國家

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國際

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其中以文教力和民族凝聚力為代表的文化軟實力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點

1. 文化的內涵和特點

內涵

大文化

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創造的成果的總稱,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中文化

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非意識形態的部分(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

小文化

專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

特點

從文化與人類社會的關係看: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從文化與人類個體的關係看:個人的文化素養是逐步培養出來的

從物質活動與精神活動的關係看:文化現象實質上是精神現象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中文化,即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文化與文明的關係:①區別:“文化”與“自然”相對,重點強調“化”的過程;“文明”與“野蠻”相對,重點強調“明”的結果。

②聯繫:文化發展中的積極成果就是文明。

2.文化的形式和社會作用

形式

思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

靜態

社會精神力量

文化生產、傳播、學習、積累等文化活動

動態

作用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對個人的成長

對人類社會的發展

區分:文化現象、文化形式、文化活動、文化產品

區別

文化現象

文化現象在人類社會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文化形式、文化活動、文化產品都屬於文化現象,具有普遍性

文化形式

文化形式指的是表現文化這一內涵的方式,如理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具有多樣性

文化活動

文化活動指的是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傳播、積累的過程,它呈現的是一種動態,具有歷史性

文化產品

文化產品指的是文化活動的物質化的結果

3.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

相互影響

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經濟、政治決定文化

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

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於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區域)

不同性質的文化:先進的、健康的文化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歷史)

相互交融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科學技術、教育、勞動者素質

文化產業、文化生產力

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公民政治文化素養

反對文化霸權主義

關於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的關係

①決定作用和反作用是兩類不同性質的作用,決定作用始終是第一位的,反作用始終是第二位的。文化的反作用再大,也不可能對經濟、政治起決定作用。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相對獨立性,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並非始終完全同步,文化可能超越也可能落後於經濟的發展。

③兩種錯誤觀點:一是,只要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會好起來;二是,物質條件差一點,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標籤:考點 高三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