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電影觀後感(合集15篇)

校園2.96W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影觀後感(合集15篇)

電影觀後感1

電影不是歷史,這部電影更不是紀錄片,記者懷着一些細節必然有藝術加工的心理踏進首映禮現場,然而驚人的歷史重現依然讓人感人肺腑,那才是屬於我們全體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記者和不少青年球迷説起當年漳州訓練基地竹棚下的艱苦訓練,他們甚至懷疑記者話語的真實性。直到這部影片首映,老女排們的艱苦訓練再現,不少年輕人都感歎道:“這是真的嗎!天呀!”當初上世紀70年代,老女排就是在泥地裏訓練,在粗糙的木地板場地上進行防守訓練,姑娘們身上有不少血水,還紮上了倒刺,訓練完畢,大家相互拔刺,包紮傷口,這是真實的歷史。

當然,如郎平所説,單靠精神不可能贏球,實力基礎、刻苦訓練和指揮佈陣,都是必不可少的獲勝因素。但是,在即將進入決賽圈的隊伍中,中國女排實力並無絕對優勢,隊員陣容還曾飽受質疑,能夠一路戰勝強手奪冠,臨場的那種精氣神,就顯得非常重要。敢於勝利、永不放棄、團隊協作,這可能就是傳説中的女排精神。而這種精神,在今天並不過時。

女排精神首先是一劑清醒劑:既然上了賽場,目標就要盯着第一,就要敢於勝利。很多人都感覺到,近段時間的比賽無論是運動員還是觀眾,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甚至有人説是歷史性的轉折:對金牌看得沒有那麼重了,不再盯着獎牌榜“金金計較”;評價一個運動員,也不再只繫於一次比賽輸贏。甚至有人説,運動員的`一句話、一個表情都“勝過一萬枚金牌”。

我們當然理解,後者只是一種修辭手法,是出於對錦標主義、唯金牌論的逆反。不再金牌至上、運動員更加個性多元,也是一個國家自信成熟的表現。但是,由“唯金主義”到“金牌並不重要”,好像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不唯金牌不等於不要爭金牌,寬容失敗不等於寬容怯懦、懈怠。

這畢竟是國際賽事,不想爭第一,就沒必要去賽場,不全力爭取勝利,是對對手和隊友的不尊重,也是對奧運精神的褻瀆。女排的奪冠之路並不輕鬆,一波三折驚心動魄。但要知道,在奧運這個頂尖賽場,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得第一。孤獨求敗如中國乒乓球隊,主教練劉國樑也説自己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那些雖敗猶榮的傳奇,都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已經竭盡全力。

電影觀後感2

“理想”,這是紀錄電影《大學》留給我的印象。無論是剛剛考入清華大學的嚴洲,還是博士畢業生宋雲天,無論是旅美青年教師蔡崢,還是榮院士錢易,他們的眼睛裏,都喑藏了對理想的堅持,他們的身上,都閃耀着理想的光茫。

夢想可以天花亂墜,她是純粹的狂妄的浪漫主義者。理想則不然,她是更加理性的,是擺脱不了現實又放不下夢想的人,是八歲的少年最常見的模樣,縱然如此,理想亦是難以實現的`哪怕是為此作出嘗試,也需要莫大的勇氣。這一點,在宋雲天和蔡崢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想去基層政府,服務造福一方姓。”這是宋雲天的理想。父母,老師,女朋友的建議,奶奶的心疼與勸告,留校面試的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糾結,一次又一次的猶豫,即使影片的內容有限,我們仍能從中見這個選擇背後的艱難。“和大多數人的選擇不一樣,可能會不被理解,甚至會被誤解,但依然要堅持自己的路。”這是宋雲天的答案。

“想要領先就要有自己的設備和技術,中國一定要有人做。”這是蔡崢的理想,“有可能最後我們沒有做成功,但是我還是要堅定地做下去。”這是蔡崢的勇氣與信念,也是他加入清華大學天文系的動力。

宋雲天熱愛人民,蔡崢熱愛祖國,他們選擇了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這份熱愛,是因為他們同樣熱愛着自己的理想。擁有理想併為之付出努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即使旁人只能看到過團火燃燒時的煙塵,我們也無法捨棄這團火帶給我們的温暖明殼。

影片結尾,四人的身份發生了改變,代表着他們對理想的堅持。那我們呢?電影監製、清華大學尹鴻教授曾説:“這是一部清華題材的紀錄電影,但又遠不只是與清華有關的電影。正如其名《大學》,它是寫給大學的一封情書,也是大學寫給觀眾的一封情書。”對我們來説,大學是近在咫尺的第一個路口,它通往理想,又或許是別的什麼地方,這全憑我們自己選擇。我們應該“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成就有意義的人生”,哪怕做不到,“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也應當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電影觀後感3

非著名春晚演員兼著名喜劇人陳佩斯老師説過,一個好的喜劇通常都有一個悲劇內核,倚靠種種人物關係的不對等錯位與關係的錯搭製造笑料。陳老師説這話的時候很質樸地給自己補刀説,這其實是他和陳強老爺子摸爬滾打這麼多年才想明白的,言外之意很明確,就算是看了教科書上有關解構主義的鉛字,到頭來自己來搞還是需要個天賦光環加持。

陳佩斯老師在這場有針對性的小型公開課上回顧了父子系列,其實這種能夠抓到解構主義精髓的天賦,那個時候就已經在光頭上爍爍放光了。強烈推薦喜歡看喜劇的小夥伴去B站搜搜陳佩斯老師的這場硬廣公開課。

那麼大鬧天竺又是如何呢?

作為演員的王寶強顯然在20xx年遠不如作為娛樂明星的王寶強出名,這麼多年的本色演出竟還不如自己媳婦演的好,同樣作為一個在電影最後署名導演的人,他對喜劇的理解就跟他的本色一樣侷限和蒼白。

這大鬧天竺,真的只有一個鬧字,沒別的,真的,穩!

為了鬧,可以各種開掛地胡搭而不用顧及所謂的邏輯和劇情。哪怕是全片色彩最濃烈的三場戲,也基本都是不明所以地在浪費資金——不考慮構圖和鏡頭喻意,只要看起來鬧騰就可以了,包括在紗廠跟一大波大波折騰的戲份也是如此。別小看折騰,就是折騰,導演王寶強也沒折騰好。王導演撐起了全片所有的武打場景,但並不是一鏡到底的那種,而是拳頭過去就cut,然後蒙太奇拉威亞。您這是打呢,還是鬧呢?

當然還是鬧!諧音致敬和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的丑角完全不明所以,連牛魔王的出現都感覺不像是被劇情推動,而更像是有一個上帝之手在推着膠片往前走。

整部戲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因為陳爸爸死了,所以這個諧音聽做唐僧的富二代就要和諧音聽做悟空的人去印度取真遺囑,然後很順利地被上帝之手推動遇到了對號入座的`豬八戒,和大胸脯師弟。因為壞人真心不能弄死你們,所以找了金銀殺馬特大王追殺你們,莫名其妙引出了團隊爭執。又因為爭執不小心掉進流紗廠,被不想弄死你們只想秀一波的女人們追。最後就這麼名正言順的分文皆無,然後一拍腦門被好心飯店老闆指去牛魔王的原始村落吃辣椒......經歷了各種強行推動劇情的小尷尬小伏筆,最後上帝之手一拍大腿,團隊就這麼結下了牢不可破的革命情誼,連綠帽子都戴的那麼順利正常(咦?)。不得不説,這個上帝之手真666啊。故事的結局藉着水底猴神的棒子打殘了差點打殘一干人等的BOSS,弄出80後一代回憶大圓滿結束。

電影觀後感4

伴着父親愛德華傳奇一生的呈現,那125分鐘飛速逝去。曾幾何時,回想——我們不斷追尋的,究竟是怎麼樣的生活?有人説,《大魚》就是奇幻版的《阿甘正傳》,我不這麼想。如果説《阿甘》講述了一個殘疾人對命運不公的反抗,那麼《大魚》則展現了一個正常人對生活的思考。

愛德華的傳奇形象不斷叩問我的心靈。如果是我,我敢於從女巫那得知自己的死法嗎?如果是我,我會離開那美妙得猶如幻境的幽靈鎮嗎?如果是我,我會不屑一顧地去追求心愛的女孩嗎?也許,多元即是美吧!

影片中,父子關係的演繹也未嘗不令人潸然淚下。孩童時期,兒子在父親傳奇故事的薰陶下長大,成年後卻再也忍耐不了父親接二連三的敍述,那奇幻故事在他眼中也變得如此不堪,虛假,最終甚至離開了父母生活。之後父親得病了,兒子便決定去了解父親的真實一生。隨着對真相的逐漸瞭解,他理解了父親為何受人尊重以及他的故事為何如此受周圍歡迎。

臨終那一刻,兒子用最深情的'愛完成了父親的遺願,幫父親講完人生故事的結局。在他遇到的所有親人和朋友的祝福與見證下,愛德華把父親抱到了湖中央,演化為那條永遠不會被抓到的大魚,自由地遊向遠方。

我想,他已真的成為了那條大魚......

相比較《大魚奇緣》、《大魚當道》,我更喜歡《BIGFISH》的直譯《大魚》,也許正是《大魚》塑造了故事情節,又或者説,正是那傳奇的故事情節成就了《大魚》這部影片。

“關於你出生的故事,你是願意聽到你父親在外地無法趕來,還是願意聽到你父親為了用戒指幫你釣到一隻大魚而錯過了。”正如醫生所説,親人間本就不存在是非對錯。世間種種判斷,最明智的方法就是不去做判斷。也許你知道了真相,卻失去了那幻彩的想象。那些塑造奇幻的人,我們要學會尊重和理解,因為愛......

在葬禮上,父親故事中的人物悉數出現。馬戲團團長並不是狼人;巨人卡爾並沒有那麼高大;雙生人其實也不共生。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在影片結尾,孫子依舊在講述“大魚”的故事,在泳池中,一條大魚無聲遊蕩......這便是最好的結局吧!

電影觀後感5

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不要説自己一無是處。

記得大一剛進校班裏的每位同學都寫了份“職業生涯規劃”,之後便草草了事,開始自己的大學生活,以為美好就是當下。然而失落、鬱悶、頹廢卻頻繁不期而至。

一老友學習心理學,向我推薦電影《心靈捕手》,望我受益。前後看了有兩遍。“What do you want ?”這句話經心理醫生尚恩之口直接插入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的威爾內心,也同時問住了我。藍博教授説威爾在糟蹋自己的天賦,而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天賦可以糟蹋,我不禁在想:我想要什麼?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理想主義者,比如我覺得最幸福的事情是和自己深愛的女子一起生活在鄉下,擁有輛摩托車,承包幾畝地種莊稼。但是現實卻是兩年後面臨的就業問題,更可悲的是連確切的就業崗位都不知道是什麼。或許就像影片中心理醫生尚恩所説的,“It’s not your fault ”。

威爾是個孤兒,但是他有一羣親密的朋友,尤其是查克。影片中的一個橋段給我的印象及其深刻,是查克對威爾發自肺腑的一段話:“我每天都開車來接你,然後我們一起上工,一起嬉鬧。但是,你知道我一天最快樂時候是什麼嘛?是我敲你大門的前十秒鐘,因為我會告訴自己,也許你已經不在了,就這麼走了。”在查克的眼裏,威爾就像是一個手持百萬獎券卻沒有膽量去兑現的人。查克説當他五十歲時可能還是在工地上做工,但是威爾不能這樣,否則就是讓他難堪。

友情有時候比愛情更加偉大,就像威爾和查克,已然上升到一種兄弟之情。在大學,交到幾個知心朋友可能會讓你的人生更加的受益。所謂物以類聚,社會也一樣。人處在一個大社會中,卻只是生活在一個特定的小圈子裏面,你必須要有一定的人際關係,這不僅僅是在中國如此。

查克等到了威爾走的那天。那一刻,威爾家的門始終沒有人開,查克欣慰的笑了,因為他知道威爾正向着他想要的新生活追逐。的`確,威爾開着朋友組裝的“汽車”在路上一直向前追,追他的愛情,追他的新生活……

影片結束了,但是留給我的問題是,我不知道查克的新生活到底是什麼樣,我不知道他在體制外該如何發揮他的天賦。我也不知道我的未來會不會甚至敢不敢按着我的內心深處的不為人知的想法來構建。

電影觀後感6

如今已是快要進入六月份的節奏了,到了實習後期,沒有先前那麼多事情煩擾我了,我也早已適應了那裏的生活節奏。週六,閒來無事,我從u盤裏翻出原先已經下載好了的一些電影,想借此來打發時間。忽然一部熟悉的片子——《暖春》出此刻自我眼前,我也不明白自我是什麼時候下載的了。記得在我上高中時,當時的物理教師給我們看過一點兒。當時這部片子留給我唯一的印象就是很感人,只記得自我當時哭的稀里嘩啦的,於是我點開了這部片子,一瞬間被戳中了淚點,我幾乎就是從頭哭到尾的。電影看完了,可那感人的一幕幕還經常在我腦海中浮現。

《暖春》的主人公小花和好心收養小花的爺爺之間樸實的情感感染着我,《暖春》的故事情節突破了我的心理防線,觀看的過程中我淚如泉湧。小花與此刻的孩子們構成了鮮明比較——單純、善良、懂事、孝順、愛學習……所有小孩應當有的完美品質都能在她的身上得到體現。

小花和爺爺之間的`愛貫了穿整部片子,小花説過的每一句話,都讓人感動不已。

“我覺得小白兔是最可憐的動物。”“怎樣這麼説,我的孩子?”“因為豬痛苦的時候會叫,而小白兔不會叫,所以它是最痛苦的。”小花抱着自我的小白兔,想着爸爸媽媽和奶奶,小花的淚在掉,我的淚也在掉。小花如同小白兔,有苦説不出,只是靜靜地、默默地品味着人間的悲苦。

“我最愛的人是我爺爺!”“教師,您以後能用鉛筆給我批作業嗎?這樣我就能夠把舊本子上的字擦掉重新再用,這樣爺爺就不用那麼辛苦的上山砍柳條了。”“這是胖嬸給的熟雞蛋,爺爺不吃小花也不吃。”那雙讓人憐惜的眼睛,那顆疼惜爺爺的心,是不是僅有在那種困境下,我們才能真正發現親情就在身旁?是不是我們這些衣食不愁的孩子忽略了太多太多微小的生活細節?傾盆大雨爺爺還在山上砍柳條,為的是能夠編更多的竹筐,攢更多的錢給小花上學。在那條盤旋得讓我心有餘悸的小道上,爺爺一步一步地在泥濘中走來。我默默祈禱,低聲念着,爺爺細心,必須要細心,小花不能沒有你!小花不能失去你!爺爺,慢點,必須慢點,本以為爺爺會隨着一場暴風雨離開我們,劇情卻出乎意料的讓爺爺活下來了!我不曉得該用什麼詞去形容當時自我的感覺,僅有欣慰,僅有開心。

愛是火種,能燃燒心頭的期望;愛是清泉,能撲滅自私的火焰。愛是綠蔭,能給我們撐起一片新的天地;愛給予我們勇氣、力量與信心,能夠幫忙我們一次次戰勝困難,並將繼續戰勝可能出現的新的困難。

電影觀後感7

Every man dies, 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題記

蘇格蘭風笛,真的那麼悠揚,那麼自由,可以飛翔。

800年前,蘇格蘭的平民華萊士,為了蘇格蘭人民的自由。有他的智慧和勇氣反抗英格蘭侵略者的殘暴統治。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譜寫了一段悲壯的血淚傳奇。這個傳奇伴隨着那個自由的信念和那顆勇敢的心!

手持木棒糞叉的蘇格蘭士兵看見全副武裝的英格蘭重甲騎兵全然沒有了鬥志,開始向後退縮。面對喪失信心的戰士們,華萊士並沒有慌張,他在英格蘭士兵虎視眈眈的目光下發表了一場熱血澎湃的演講:“是呀,如果戰鬥,你們可能會死。如果逃跑,至少還能……多活一會兒。年復一年,直到壽終正寢,你們願不願意?用這麼多苟活的日子,去換一個機會,就一個機會。回到這裏,告訴我們的敵人,他們也許能奪走我們的生命,但他們永遠奪不走我們的自由。”正如華萊士叔父所説的“你要先學會用腦子,再教你用劍。”是的,成為英雄不僅僅要有力量和熱血,還需要有智慧。不然,永遠只能像楚霸王般在垓下長歎:“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而華萊士那番動人心魄的演講,無疑是成功的。蘇格蘭的人們靠着對自由的嚮往贏得了這場戰爭。華萊士用他智慧的頭腦和那顆勇敢的心給妄圖剝奪蘇格蘭人民自由的侵略者們一個響亮的耳光。華萊士那卓越的軍事才能也證明了,他能僅僅憑藉蘇格蘭那些衣衫襤褸、武器破爛的流民而戰勝英格蘭軍容整齊、武裝到牙齒的重甲騎兵並非偶然,或是走運。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如今的我們,也要明白要先學會用腦子,再學會你用劍。但我們不能整天叫囂着打日本、打菲律賓。我們要先武裝自己,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的心真正強大起來。

後來華萊士中計被捕,他坦然的面對審判。面對種種慘絕人寰的酷刑,他始終緊咬牙關,不向英格蘭人求饒。終於,他的嘴脣動了動。審判長以為他要屈服了,便下令暫停施刑。

但在短暫卻令人窒息的寂靜後,華萊士傾力高呼:“FREEDOM!!!”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也是千千萬萬個蘇格蘭平民的夢想。

在影片的最後,在悠揚的蘇格蘭風笛聲中,英雄的長劍劃破蒼穹,插在那片英雄曾戰鬥過的戰場上,如一塊豐碑,不朽的豐碑,象徵着英雄所追求的——永遠的自由!

電影觀後感8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拉開了序幕,中華兒女浴血奮戰,揮灑着鮮血,用堅強的意志築起堡壘,寧死不屈,堅強勇敢,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今天的新中國!

回首歷史,看完了《集結號》這部電影,它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那個為了幸福生活而鬥爭的戰爭年代,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全連47名兄弟奉團長的命令堅守狙擊陣地,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然而團長為戰爭的全局考慮沒有吹響集結號,九連戰士奮勇抵抗,除了穀子地全部壯烈犧牲了,可是他們卻都按照失蹤人員處理。為了給九連的戰士尋回應有的榮譽,穀子地開始執着尋找,終於在掩埋着烈士的戰場吹響了至死也沒聽見的集結號。

故事情節雖簡單卻又藴含着複雜的感情,簡單的故事裏屹立着的那是人民英雄。或許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已淡忘了了他們。可是沒有他們,哪來現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沒有人天生就是英雄,可是他們為了整個中華民族,為了新的光明的.中國人民的未來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

集結號,集結號的吹響便意味着任務的結束,也意味着生還的希望,但它卻始終沒有吹響。沒有集結號的吹響不能撤退,戰士們便一直堅持到最後。為了戰鬥的勝利,他們不怕一切,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生命固然可貴,但是他們為了心中的信仰,為了實現自己的追求,他們不惜一切去抗爭。這讓我不禁想到了我們自己,貪圖安逸,不求上進,懶惰嬌弱。不必説什麼大事,老師佈置的作業也不樂意完成甚至不完成,我們是否該靜下來好好反思一下了。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硝煙,沒有戰火的幸福年代裏面,卻不好好珍惜,不好好讀書。我們是否都應該把心思用在學習上面呢,是否應該好好完成學習任務,將來為國家做一份貢獻呢?

影片中的連長谷子地,總把集體放在第一位,卻沒有為自己着想。我們是否也該反思一下自己了?獨立的個體總是離不開集體的,幫助集體不也是幫助自己嗎?我們總是要和他人交往的,總是要互相扶持的。所以,作為新一代的學生我們更要增強集體觀念,將來為集體,社會,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最後,穀子地吹響了那嘹亮的集結號,那是一首悲壯的戰歌。你聽,它還在響着,在耳邊環繞。它是在提醒我們這新一代的年輕人,歷史不能忘記,不能忘記那屈辱而佈滿血腥味道的日子,不能忘記那些浴血奮戰的勇士,不能忘記那些為了革命事業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而捐軀的革命烈士,他們是真正的勇士!他們永生在我們的心間!

電影觀後感9

該影片主要講述了在沿海油罐區發生了火災,消防員團結一致,誓死救援的故事。

電影開頭講了一個火鍋店着火而發生了一場火災,幾名消防員奮不顧身去滅火,最後一名消防員又進入已經熄滅的火鍋店進行檢查,當進入一個房間時,又發現了一櫃子的煤氣罐,最後那名消防員就被煤氣爆炸活活地炸死了。好慘啊!

影片中還有一場非常嚴重的火災,就是沿海地區的油罐區發生了爆炸引起大火,好多消防員戰士都穿上消防衣奮力去滅火,期間犧牲了好幾名年輕的消防員。隊長江立偉為了關閉A01號油罐區閥門就犧牲在火災現場!在滅火時,遠程供水也出現了故障,消防員徐小斌就跳到水裏檢查,最後也因為體力不支窒息而亡!看到這裏,我好感動啊!消防員面對災難義無反顧,冒死也要完成使命的精神值得人學習!

我想消防員雖然工作很平凡,但他們卻做着偉大的的事。他們是可敬的,更是可歌可泣的!

昨天,小陳老師讓我們看一部名叫“烈火英雄”的電影。它是部災難片,它是一部由真實故事而改演的,講的是消防戰士血肉之軀戰火海的英雄事蹟。

這部電影整場看下來,心都是揪着揪着的。令我特別震撼的有幾個鏡頭。

第一個是馬上就要退役的鄭志。在他面對災難時,他沒有選擇自己逃避,而且一個人扛着消防水管去救他的隊友。你知道那消防水管的`壓力有多大嗎?你是想像不到的。可是他不管這些,就連消防水管把他打暈了、打出血了,鄭志也沒有退縮,他爬起來繼續前進,最後為了救全隊隊友而犧牲了自己。

第二個就是隊長馬衞國帶領隊員們堅守化學罐區的時候,在沒有水的情況下,改用乾粉,用完了乾粉用泡沫,用完了泡沫就搬起磚塊來擋,最後他們甚至準備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阻擋大火。

第三個就是黃曉明出演的江立偉關閥門的時候。在電車被毀的情況下,江立偉要徒手去關閉閥門。被大火燒過的閥門特別煲,可江立偉不畏懼,雙手繼續旋轉着閥門。就在關上閥門的那一刻,油罐再次爆炸了,把他都炸飛了,江立偉也而因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消防戰士們也是普通人,他們沒有超能力,可是他們還是站在第一戰線保護人民,保護國家財產,不愧是最美的人,最美的英雄!

電影觀後感10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辛亥革命是一場震撼人心,轟轟烈烈的革命,它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在100年前,戰爭的硝煙蔓延在各地。革命聯繫的不只是性命,還是命運。今年的紀念辛亥革命的電影《辛亥革命》上映,它的上映讓人們都更加了解辛亥革命。

電影主要記敍了在晚清末年,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推翻清政府,在之後革命黨人先後發動了多次起義,秋瑾等一批革命黨犧牲,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孫中山在海外召集同盟會骨幹,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黃興與徐宗漢,祕密潛入廣州。然而廣州之戰終因人寡不敵眾而告負,林覺民等大批革命骨幹犧牲,黃興身負重傷。徐宗漢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遺體72具,葬於黃花崗。武昌起義成功,孫中山和同盟會成員歡欣鼓舞。立即派黃興和徐宗漢趕到武昌,振奮了革命軍士氣。陽夏戰打得異常慘烈、艱難,在各種反動勢力的夾擊下,黃興率部撤往長江下游,集聚力量。最後打敗清廷,孫中山被推選為首任大總統。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

電影還原的是歷史事實是不是主旋律電影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歷史的真相。這部電影展現了100年前的戰爭,讓觀看的.觀眾彷彿回到辛亥革命。這部電影注重細節與展現,讓觀眾感同身受。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雖然有一大批革命戰士在革命中犧牲,()但有些人的死輕於鴻毛,有一些重於泰山。他們的犧牲換來的是和平,他們的犧牲沒有白費。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愛國之人。也有許許多多平凡的百姓。我們都愛我們的祖國母親,我們雖不用效仿孫中山,從一個醫生,變成革命帶領者,國家大總統,但我們的愛國可以轟轟烈烈也可以平平淡淡。我們也可以為社會出力,讓祖國美麗。

革命烈士們,愛國戰士們。你們為羣眾獲得幸福,獲得尊嚴。你們用生命保衞國家,平息濃濃的煙火。不管是赫赫有名還是默默無聞的戰士,你們都一樣,都一樣是中國的恩人。

電影觀後感11

《上帝也瘋狂》裏講述了一個與世隔絕,與現代社會完全脱節的布希族。布希族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區,族人對現代社會的一切一無所知,過着完全自給自足,單純快樂的生活。他們與其他人類最大的不同是沒有所有權的意識,共享所有資源,沒有紛爭和矛盾。他們的文明落後,信奉上帝,仍抱有最原始的世界觀,他們認為自己是上帝的後代,甚至把穿着文明的現代人當做神仙。

布希族以小家庭形式聚居,與其他族人長期沒有聯繫,電影的主要講述了基索的家庭。一個從天而降的可口可樂瓶改變了原本平靜和愛的基索家庭。他們都特別喜愛這個神奇而能多功能使用的物件,讓他們第一次覺得有東西是不能分享的,引發了爭吵搶奪等不愉快的事情。這裏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以基索家庭為代表的布希族人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很少,完全不瞭解科學的世界,無法用科學來解釋他們不瞭解的客觀現象,面對實實在在的客觀存在,只能認為是神的作用,只能用唯心的思想來解釋。

基索家人都認為給他們帶來不和的可口可樂瓶是上帝犯糊塗才扔下來的不祥之物,他們認為上帝應該愛護他們,而且一直也愛護着他們,給他們雨水和食物。事實上他們除了上帝,也確實沒有辦法解釋一個從來沒有存在於他們生活的世界的玻璃瓶子。人類社會和科學的發展過程,就是唯物用科學不斷否定唯心認識的過程。一般對客觀事物、客觀存在先有唯心的解釋,隨着科學的發展,再由唯物用科學還事物以本來面目。而像布希族人這樣的'生活條件和方式,他們不需要解釋太多陌生未知的東西,所以他們的進步十分緩慢。而如果有一天他們更多的接觸到現代社會,認識的過程必然也會使他們接受科學的世界而摒棄他們原有的落後思想。

影片中同時以現代人的生活與布希族做對比,反映人類在文明和社會條件快速發展的現代環境中,卻是麻木,拜金,受慾望驅使在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的同時,也在破壞自然,蔑視自然規律。人類經過了漫長的認識和創造才獲得瞭如今文明的社會,但卻還需要不斷的認識和調整世界觀,價值觀。認識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就是要以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使最廣大的人民利益得到保障和正確的發展。 從人類的發展歷程來看,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偉大的認識工具,對社會發展確實具有重要意義。

電影觀後感12

10月25日下午1:00鍾學校組織觀看了《李保國》,我深深的被李保國的事蹟所感動,一個河北農大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先進工作者、省管專家、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看上去卻像是一個略顯滄桑,上了年紀的農民,"把我變成農民,農民才能變成我"是他説的最多的話。三十年紮根山野,傾情奉獻。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禿嶺丟進歷史,把綠水青山留給未來;用責任和擔當,讓貧窮困苦成為過去,讓富裕文明變成現實。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實際行動來演繹着不平凡的一生。

李保國30 年如一日的紮根在太行山上最艱苦的.農村,帶領學生們在這裏與村民們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實現綠水青山,經他培育的富崗蘋果賣到百元一個的"天價",綠嶺薄皮核桃享譽全國。李保國把自己的論文寫在了太行山上,也印在了河北山區人民羣眾的心中。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時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的荒山變成了花果山,帶領全村人民實現了集體致富。然而李保國並不滿足於已有的成績,他表示:"雖然過去做了不少工作,也富裕了不少鄉村,但太行山連片特困區還有很多農民沒有脱貧,我想盡快把技術大面積推廣出去,改變河北山區面貌,讓山區真正實現山綠、民富、村美,讓山區人民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李保國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他的生命價值依然在發光發亮。他是黨的兒子,是人民的兒子,是太行山的兒子。他是一顆種子,在巍巍太行紮根生長;他是一把火炬,點亮了山區扶貧的希望之光;他是一面旗幟,引領着人們在人生道路上奮發前行。

李保國同志是時代楷模,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學習他對黨忠誠,心繫羣眾的政治品質;學習他艱苦奮鬥,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學習他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我也是一名黨員,工作中要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幹事衝在最前頭,不怕苦不怕累,傳播中華傳統美德,淡薄物質財富,追求永遠的精神財富。

電影觀後感13

再看老電影,感覺就像回到了青春期。但是由於經驗的增加,看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了。

安然,正如主題曲所説,她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她有“正義”和“誠實”,這是年輕人最重要的品質。她活潑善良,聰明伶俐,多才多藝,成績優異,心地純潔,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當然,她勇敢真實,敢穿沒有釦子的紅襯衫彰顯個性,喜歡踢球,會吹口哨,喜歡佐羅的下巴,上課勇於糾正老師的錯誤,暴露班長的錯誤虛偽,她連本該拿的三個好學生的名額都給放棄了……她心地善良,主動替同學補了買瓜欠的五十毛錢,還招待了退學的同學學校的。她才華橫溢,詩情畫意,對白楊眼的詮釋,對父親作品的理解和演繹,無一不顯示出她卓絕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她不平凡,不迎合,不虛偽,腳踏實地,做事真誠。時至今日,她依舊優秀。

安然是幸運的。她有一個充滿書香氣息的幸福家庭,父親的教導,姐姐的幫助,這些都是她成長的財富。

經過幾十年的教育生涯,真的很想談談教育這個話題。教師的尊嚴不是靠諷刺挖苦建立起來的,如果錯誤得到糾正,那該有多好。也為學生善用參考書樹立了榜樣。抹黑學生是可以的',但是真相怎麼能被篡改呢?這樣一個不識字、自以為是、自以為是、自尊心強的老師報復,真是不要臉。

“尊重別人的人,永遠被別人尊重;愛別人的人,永遠被別人愛。”親師者,必信其道。突然想到今年有個一等班。全班47人,其中清華、北大37人(推薦十餘人),其餘10人為重點,均在600分以上。語文課中,老師講課時,學生們總是引經據典,爭辯不休。這樣的科學課,真是太棒了。除了暢遊書海,閲讀古今聖賢書外,難道説老師在孩子的境界裏沒有任何功勞嗎?學而思之,重在學,多讀少説,把權利給學生。學習是學生學的,不是老師教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學生一進入大學就一落千丈,甚至有人因為貪玩而勸退。目標、方法、習慣、毅力,多麼重要的因素。

老電影完全靠演技、場景、演技、環境等等,就不説了。不是寫影評的,也沒看過多少遍。我沒有那個天賦。

靜悄悄的鬥爭,可以説除了現實和傳統,還有道義和真理。人,任何時候都不能破壞別人的家庭,把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就是犯罪。

電影觀後感14

11月17日在學校113會議室集中觀看電影《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認真看完《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這部電影,。作品細膩、客觀,着重描述了錢學森早年在美國的科研生活,和上個世紀50年代遭受麥卡錫主義迫害的故事等,錢學森是一個雖然嚴厲,但和藹、善解人意、覺悟高,全心全意為民族、為黨、為國家犧牲一切的科學神話。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20xx年10月31日逝世於北京,享年98歲。他身上最值得人學習的是他那拳拳報國心。1935年他赴美留學,曾被關押在一個小島上14天,美國人不準錢學森回國,這次經歷讓他的精神和身體都受到嚴重損傷,但錢學森並沒有改變他回國的決心。當我看到“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裏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這一段時,我被錢學森的這句話深深地感動了。我看到錢學森雙手緊握住,眼裏閃出堅毅的光芒。5年後,他終於回到了祖國……我陷入了沉思。這讓我又不禁想起了一些名人愛國的例子。例如中國體育運動歷史上國際影響力最大的運動員之一——姚明。20xx年,因腳傷停賽的姚明回到北京,舉辦了一場新聞發佈會。簡短的介紹之後,有位記者問:“請問你什麼時候回美國?”這本來是一個大家都能理解的問題,沒想到姚明馬上糾正記者的提問:“不是回美國,而是去美國。是回中國,去美國。”話音落地,全場響起一陣自發內心的掌聲。一字之改,包含的卻是多麼深摯的愛國情啊!又例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主人公肖邦。1830年11月,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肖邦決定出國深造。出發前,肖邦的朋友們為他餞行,他表示永遠不忘自己的祖國。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肖邦臨終時請求姐姐把他的心臟帶回去,最後葬在了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上。葉落歸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可見,熱愛祖國的'人們能使國家和民族得以生存,走向興盛和富強,從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祖國永遠是每個人民的“天”,祖國高於一切!

錢學森作為我國傑出的愛國科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導彈之父,值得我們每個人對他頂禮膜拜。想到他對我們新中國所付出的汗水、智慧,我實在想不出有幾位能出其後者,現在我們大家唯有學習,學習,再學習……從現在起,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了人民的安居樂業,讓我們成為一名愛國者,一起來熱愛我們的祖國吧!

電影觀後感15

電影的故事講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種種原因的困擾下,終於參加了當地抗日自衞隊,同年參加了八路軍。在隊伍中,董存瑞和他的夥伴都不滿20歲,但卻有着驚人的膽識和勇敢的魄力,在戰鬥中他屢次立功,讓連長和隊友刮目相看。

電影故事的高潮發生在1948年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的6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臨出發前,身為爆破組組長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裏去,讓大家踩着我們把隆化拿下來!”他帶領戰友接連炸燬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在打開隆化中學東北角的外圍工事之後,敵人隱藏在圍牆外幹河道上橋形暗堡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遭受嚴重傷亡,突擊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戰友又一個個在中途倒下。

董存瑞在面對敵人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衝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暗堡的底部離乾涸的河牀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藥因沒有木託都滑了下來。此時,衝鋒號已經吹響,拖延一分鐘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着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燬,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闢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看完電影時,我的心中感慨萬千。一個年僅19歲的青年,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為戰鬥奉獻出寶貴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進革命隊伍、入黨等過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難,但他還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標。當他在炸暗堡時,那種為革命事業奉獻、為祖國和人民付出的'勇氣深深的打動了我。

董存瑞比我大5歲,沒上念過幾本書,沒受過良好的教育,卻又一顆為祖國無悔獻軀的赤字忠心,他雖然年僅19歲。但在我心中,也是在很多人心中,是我們所敬仰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他彰顯了中國革命烈士的偉大精神,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從這部電影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一個人就應該向董存瑞那樣,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它的寬度和厚度,有些人碌碌終生,若干年後,被世界遺忘;但董存瑞,年僅19歲,沒念過書,沒上過學,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樣!

董存瑞——一個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共產黨員。董存瑞——一個頂天立地的革命戰士!

標籤:觀後感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