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及教學教案(通用6篇)

校園3.12W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及教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及教學教案(通用6篇)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及教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知道比和比例的區別,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和性質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什麼叫比?

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

12:16 1/4:1/3 和9:12 4.5:2.7 10:6

二、教學新課

1、教學比例的意義

(1)出示例1:同學們能寫出多少個有意義的比?觀察這些比,哪此能用等號連接?把能用等號連接的比用等號連接起來。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什麼是比例嗎?

(2)歸納比例的意義

(3)2:5和80:200能組成比例嗎?你是怎樣判斷的?

(4)完成第45頁“做一做”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在一個比例裏,有四個數,這四個數分別叫什麼名字?

(2)請同們分別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內項和外項。

(3)你們任意找一個比例,把它們的內項和外項分別乘起來,雙可以發現什麼?

(4)指導學生歸納後,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5)指導學生完成第一46頁“做一做”第1題。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創意作業:

有一房間,窗子的長是6分米,寬是4分米;門的長和寬分別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個數組成多少個比例?比一比哪個同學組成的多。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及教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質》這節課在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為下節課教學解比例打下基礎。教材利用三角形的縮小做素材,引導學生根據圖中的數據寫出不同的比例,以其中一個比例為例教學比例各項的名稱,在讓學生説出其他幾個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在觀察各個比例中的內項和外項的基礎上,發展規律,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教材還介紹了分數形式的比例基本性質的表達方法。“試一試”教學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練一練”和練習十第1-4題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設計思路:

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面對的都是些經過人類長期積澱和錘鍊的間接經驗。由於教學大綱規定,許許多多的知識點,使得教師只能用簡單的“傳授——接受”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而學生只是記憶、再現這些知識點,淪為考試的奴隸。其實知識是死的,課堂教學絕不僅僅讓學生擁有知識,更應該讓學生擁有智慧,擁有獲取知識的方法。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智慧的發展,離不開智慧的薰陶。智:是人類個體的認識過程或認知結構,即對外部信息的感知、整理、聯想、儲存很搜索、提取、操作,或通過此過程形成的認知水平。慧:是人類個體所認知事理的評判過程和評判標準。我校通過創設智慧課堂,使教學觸及學生的世界,伴隨他們的認知活動,做到了“以智促知”。

基於以上認識,我教學時注意了以下幾點:

1、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主動建構知識。在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時,讓學生自己選擇例子來探索,在探索中發現規律,得到結論。讓學生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喚醒了學生學習中一些零散的體驗,並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將這些體驗“數學化”,提煉出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重學生的“發現”意識,引導學生參與探討知識的形成過程,儘量挖掘學生的潛能,能讓學生通過努力,自己解決問題。這一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計算、觀察、發現、自學的方式,使學生在自己探索中學習知識,發現知識,並通過討論,説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依據,促進了學生學習的順利進行。

2、用教材教,體現教學的民主性。因為學生對比的知識瞭解甚多,所以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時候,不是教師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讓學生自己舉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隨機性大大增強,從而提高結論的可信度。這樣也能讓學生體會到歸納法研究的過程,並滲透科學態度的教育。

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能力。如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比例的基本性質,重視在練習中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使練習的針對性更強,鞏固練習在層次上由易到難,在形式上由封閉走向開放,讓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3、在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判斷時,要求學生講明理由,培養學生有根據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在填寫比例中未知數時,不僅要求學生説出理由,還要求學生進行檢驗,這樣培養學生良好的檢驗習慣和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自由馳騁的思考空間,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方法,在開放式、個性化的學習中生成靈感,碰撞智慧。正是學生用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來解決問題,課才變得生動和真實,學習才顯得如此活潑和有效。數學的學習成了充滿靈性的創造過程,成了放飛心靈的快樂之旅。課堂已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智慧培育的聖殿。

葉瀾教授曾説:“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確實我們教師應該把課堂看作是學生演繹精彩生命的舞台,把主動權、選擇權下放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實踐,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才會有層出不窮的生成,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教學反思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這節課是概念教學,不太好講。在上課之前我感覺自己做了充分的準備。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方便快捷,為新課做好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然後在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讓學生看書自學,再小組交流,這樣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課的學習方式是多樣的,有觀察比較、小組交流、師生交流、同位交流、多方驗證。另外,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我採用了自主觀察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而且整節課的設計,總體感覺還是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的,在結構上,我也注重了前後呼應,使整堂課也顯得比較緊湊。

但是上完課之後,我發現還存在很多問題。

1、教師激勵性的語言還欠缺,還不能用多種語言來激勵學生。如果感情更深些,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更好的參參與學習。

2、上課心態、情緒還不夠平穩,計算機技能、教學機智、自身素養還有待提高。為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最後有點趕時間。

3、面對一些即時生成的課程資源,我還不能及時抓彩,把這些有效的教學資源開發、放大,讓它臨場閃光,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讓“死”的知識活起來,讓“靜”的課堂動起來,變單純的“傳遞”與“接受”為積極主動的“發展”與“建構” 。

我覺得通過這一節課我學到了好多,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設計課程,要考慮到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在今後的日子裏,還要好好努力,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及教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

2、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比例?誰能説説什麼是比例?

2、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1)3:5 18:30

(2)0.4:0.2 1.8:0.9

(3)2:89:27

提問:下面每組中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麼?

(二)探究新知

1、把左邊的三角形按比例縮小後得到右邊的三角形。(單位:釐米)

(1)提問:你能根據圖中的數據寫出比例嗎?

(2)兩個三角形底的比和高的比相等嗎?3:62:4

兩個三角形高的比和底的比相等嗎?2:43:6

每個三角形底和高的比相等嗎?3:26:4

每個三角形高和底的比相等嗎?2:34:6

2、(1)學生自學: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就是比例的各個部分,那麼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呢?請同學門自學課本第43頁。

(2)學生彙報: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板書)

3:6=2:4

外項內項內項外項

(2)學生交流:你能説出其他三個比例的內項和外項是多少嗎?

(3)寫成分數形式的比例,並説一説各比例外項和內項在哪裏?

(4)比較:比例和比有什麼區別?

3、(1)要求:觀察黑板上的四個比例式,你有什麼發現?(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2)要求:計算上面每一個比例中的外項積和內項積,並討論它們存在什麼關係?

以3∶6=2∶4為例,指名來説明.

內項積是:6×2=12

外項積是:3×4=12

6×2=3×4

4、再寫出一些比例,看看是否有同樣的規律.學生自己任選兩三個比例,計算出它的外項積和內項積.

5、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個項,即a:b=c:d,那麼這個規律可以表示為()

6、教師明確: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板書課題:比例的基本性質

7、思考: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教師板書:交叉相乘積相等

8、提問:學習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什麼用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試一試

2、比和比例除了在意義和各部分名稱方面不同,你認為它們在什麼方面還有什麼區別?

3、完成練習十/1、2、3、4

4、判斷:比例的兩個外項的積是1,兩個內項一定互為為倒數.()

5、根據4×9=12×3,寫出比例式。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

五、作業: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及教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3頁例4,“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

2、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探究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找找比比:

(判斷下面的比,哪些能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518:300.4:0.21.8:0.9

5/8:1/47.5:32:89:27

學生獨立完成,重點説説判斷過程。

2、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比例的有關知識。

二、新授

1、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介紹“項”: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

(2)3:5=18:30學生嘗試起名。

師介紹:比例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3:5=18:30

內項

外項

(3)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你還能指出它的內、外項嗎?

出示:3/5=18/30

(4)已經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麼規律或者性質,有興趣嗎?

2、教學例4

(1)理解題意,信息搜索:

提問:你能根據圖中的數據寫出比例嗎?

(2)、學生寫不同比例:

引導學生寫出儘可能多的比例。並逐一板書,同時説出它們的內項和外項。

引導思考:仔細觀察寫出的這些比例式,你能否發現有沒有什麼相同的特點或規律呢?

(3)、學生探索規律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律。(板書: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4)、寫比例,驗證規律:

是不是任意一個比例都有這樣的規律?學生任意寫一個比例並驗證。

(5)、師生歸納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3、思考分數形式的比例3/6=2/4,通過連線使學生明確:在這樣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表達為:把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結果相等。

4、練習:“試一試”判斷能否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讓學生自己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寫出這個比例式。

提問:2.6:1.8和0.5:0.25能組成比例嗎?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能判斷兩個比

能不能組成比例嗎?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

使學生明確:可以把四個數寫成兩個比,根據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斷。也可將四個數分成兩組,根據每組中兩個數的乘積是否相等作出判斷,其中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判斷比較簡便。

2、在()裏填上合適的數。

5:3=():64:()=():5

3、做練習十第1、2題

四、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交流

五、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及教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質》這節課在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為下節課教學解比例打下基礎。教材直接以比例“2.4:1.6=60:40”教學比例各項的名稱,即什麼叫做比例的項,什麼是比例的內項,什麼是比例的外項。引導學生計算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並追問“如果把比例改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有什麼關係?”即呈現:

“2.4×40○1.6×60”。在此基礎上,發現規律,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做一做”教學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個人認為這樣的材料呈現方式至少存在兩個弊端:(1)例題缺乏意義和挑戰性,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2)沒有給學生想想的猜想和驗證的空間。

【教學目標】

1、瞭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探索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能根據乘法等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2、通過觀察、猜測、舉例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經歷探究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滲透有序思考,感受變與不變的思想,體驗比例基本性質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根據乘法等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教學設想】:

1、教學情境的呈現

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情境,就好比創建了一個充滿引力的磁場,將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課堂教學的“輕負高效”,增加課堂教學的厚度。為此,在準備這節課時,我對情境的創設有如下考慮:簡單卻能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

教材中直接呈現比例“2.4:1.6=60:40”,並跟進兩個填空:兩個外項的積是(),兩個內項的積是(),從而得出結論: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個人認為這樣的情境太直接,牽住學生的思維走,沒有提供可探究的空間。為此,我簡單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老師這裏有一個比例“12∶□=□∶2”,不過它的兩個內項看不清了,想一想,這兩個內項可能是哪兩個數?這個問題簡單卻開放,答案不唯一,為學生的思考打開了空間,同時學生可以通過求比值的方法解決:先填進一個數,然後就出比值,再確定另一個數。只要老師有意識的把學生的回答有序板書,可以達到引導有序思考的作用。

2、教學方式的選擇

教育的真諦應該是促進人的發展,人的發展當然需要積累一定量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思維水平的提升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引領學生掌握知識,更要側重引領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探索知識形成過程的學習中,不斷拓展思維的寬度和增加思維的厚度。

比例的基本性質本身並沒有難度,難在通過觀察、猜測、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探索“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個結論的形成過程。我想,這個探究過程應該就是一個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吧。只有當學生經歷了這個探究式學習過程,才有可能真正體驗思考與合作的成就感,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3、練習的設計

(1)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旨在鞏固對比例基本性質的掌握,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滲透假設、驗證的解決問題方法,假設兩個比能組成比例,然後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分別算出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的積。補問引出求比值的方法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追問引領學生對求比值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和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進行比較優化,凸顯了比例基本性質的應用價值。

(2)根據乘法等式“2×9=3×6”寫比例。既是對比例基本性質的逆用,又旨在滲透有序思考的解決問題策略和方法。

(3)如果a×2=b×4,則a:b=():(),旨在將比例的基本性質逆用推廣到一般。追問:如果a:b=4:2,則a=4,b=2。這種説法對嗎?為什麼?旨在激發學生的思維矛盾,引領學生打破思維定勢,體驗變與不變的思想。那麼a、b還可能是多少?你發現了什麼?旨在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列舉、歸納的過程,提升思維水平。

(4)猜猜我是誰?6:()=5:4,旨在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滲透方程思想,為解比例的學生作鋪墊。

【教學預設】

一、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呈現:4:5和8:10

(1)認識嗎?叫什麼?

(2)正確嗎?為什麼?(4:5=0.8,8:10=0.8,所以4:5=8:10)

(3)求比值,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介紹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4:5=8:10中,組成比例的四個數“4、5、8、10”叫做這個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5和8”叫做比例的內項。

3、你能説出下面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各是多少嗎?

(1)1.4:=:5(2)=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猜數

呈現比例“12∶□=□∶2”。

(1)想一想,這兩個內項可能是哪兩個數?如1和24,2和12,……

(2)這樣的例子舉得完嗎?

2、猜想

仔細觀察這組等式,你有什麼發現?(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兩個內項的位置可以交換……)

3、驗證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這樣的規律呢,有什麼好辦法?

(2)你覺得應該怎樣舉例呢?

(3)合作要求

1)前後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

2)每個同學寫出一個比例,小組內交換驗證。

3)通過舉例驗證,你們能得出什麼結論?

4、小結

(1)老師這裏也有一個比例3:5=4:6,為什麼兩個外項的積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及教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學生能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2、學生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會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知識鏈接:

比例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1、什麼叫比例?

2、下面的比能組成比例嗎?你是怎樣判斷的?

2.4:1.6和60:40

二、導學探究,建立模型

(一)導學探究,解決問題

1、導學提示,明確方向

請自學教材41頁例1之前的內容,然後小組合作,完成下面的問題。

1)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

2)找出比例2.4:1.6=60:40的外項和內項,計算比例中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的積,你有什麼發現?

3)請自己任意舉例,驗證你的發現。

4)試着總結比例的基本性質。

2、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學生彙報,重點釋疑

1)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2)2.4∶1.6=60∶40

兩外項積是:2.4×40=96

兩內項積是:1.6×60=96

2.4×40=1.6×60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各小組代表彙報

全班交流

3)學生舉例子,驗證發現的規律。

2、歸納小結,建立模型

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練習檢測,鞏固應用

1、填空

1、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

2.在比例裏,()等於()。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3、在a:7=9:b中,()是內項,()是外項,a×b=()。

4、一個比例的兩個內項分別是3和8,則兩個外項的積(),兩個外項可能是()和()。

2、判斷

(1)因為6×9=18×3,所以6∶3=18∶9()

(2)在一個比例裏,兩個內項互為倒數,兩個外項也應互為倒數。()

3、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四、回顧總結,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先獨立完成,再指名彙報,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先判斷,並説明理由。

鞏固學生對比例各部分名稱的理解。

鞏固學生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

鞏固學生能正確的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板書設計

比例的基本性質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反思

1、在教學比例(特別是分數形式的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時,要特別強調哪是外項,哪是內項。

2、本節課充分的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