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有關數學教學計劃彙編五篇

校園2.09W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計劃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數學教學計劃彙編五篇

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複習等。

教學重點:

百分數的應用、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統計圖、轉化的解題策略以及總複習的四個板塊的系列內容。

教學難點:

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眾數和中位數平均數、解題策略的靈活運用。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

1.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3.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4.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5.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材分析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負數和比例兩個單元。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負數,瞭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比例的教學,使學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圓柱與圓錐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對圓柱、圓錐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掌握有關圓柱表面積,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的基本方法,促進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有關數據可能產生誤導的內容。通過簡單事例,使學生認識到利用統計圖表雖便於作出判斷或預測,但如不認真分析也有可能獲得不準確的信息導致錯誤判斷或預測,明確對統計數據進行認真、客觀、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等知識的學習,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體會如何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模型化",從而學習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多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整理和複習單元是在完成國小數學的全部教學內容之後,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一次系統的、全面的回顧與整理,這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原來分散學習的知識得以梳理,由數學的'知識點串成知識線,由知識線構成知識網,從而幫助學生完善頭腦中的數學認知結構,為國中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3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上進心;有些學生的學習態度還需不斷端正;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還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紮實,學習數學有很大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 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五、教學措施:

1、創設愉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2、在集體備課基礎上,還應同年級老師交換聽課,及時反思,真正領會教學設計意圖,提高駕御課堂的能力。教師應轉變觀念,採用"激勵性、自主性、創造性"教學策略,以問題為線索,恰當運用教材、媒體、現實材料突破重點、難點,變多講多練,為精講精練,真正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與學的效益。

3、不增減課程和課時,不提高要求,不購買其他複習資料,不留機械、重複、懲罰性作業和作業總量不超過規定時間,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本學期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空間。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愉悦、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學中注意採用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編等途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級班共有學生26人。一部分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學習習慣,空間觀念較強。上課時都能積極思考,主動、創造性的進行學習。但從上學年的知識質量驗收的情況看,學生的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後進生的面還是大,針對這些情況,本學年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時,加強後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兩班的合格率和優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小數的乘法和除法;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簡易方程四個部分。

(一) 小數的乘法和除法

本單元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這部分的知識在本冊乃至於整個國小階段中取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本單元的應用題主要是複習已學過的兩、三步應用題,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推理能力,為下一單元學習新的應用題作準備。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小數乘、除法的意義及計算法則;難點: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關鍵:小數點的處理。

(二) 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

本單元包括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兩節。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已掌握整數混合運算和小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對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進行概括的總結和提高。應用題前一部分是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整理總結解應用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擴展一般應用題的範圍,後一部分是教學以反應兩個物體運動為內容的一些行程應用題。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掌握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熟練進行計算;難點:列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關鍵:掌握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題。

(三) 多邊形面積的計算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這是今後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面積的基礎。

這單元的教學重點: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難點: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應用;關鍵: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 簡易方程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了一定的算術知識,已初步接觸了一些代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解簡易方程和方程解應用題等代數初步知識,比和比例等內容良好基礎。

教學重點: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難點:初步學會列方程解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關鍵: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

三、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在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的筆算和簡算、口算。

2、使學生認識中括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不超過四步)。

3、使學生掌握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會分析、會列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以及相遇的行程問題,能夠初步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使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初步理解方程的含義,會解簡易方程。

5、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計算它們的面積。

6、使學生在掌握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的基礎上,初步學會列方程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能根據應用題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選用算術解法和方程解法。

7、進步培養學生檢驗地習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唯物辯證觀點的啟蒙教育。

四、教學進度

(一)、小數的乘法和除法(22課時左右)

1、小數乘法 9課時

2、小數除法12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

機動3課時

(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13課時)

1、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3課時

2、應用題7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

實踐活動:節約能源

更多精品源自課件

更多精品源自課件

1課時

機動5課時

(三)、多邊形面積的計算(10課時左右)

1、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2課時

2、三角形面積的計算2課時

3、梯形面積的計算3課時

4、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1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

實踐活動;綠化校園1課時

機動3課時

(四)、簡易方程(22課時)

1、用字母表示數5課時

2、解簡易方程5課時

3、列方程解應用題10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

機動4課時

(五)、總複習6課時

數學教學計劃 篇3

【活動目標】

1、加強幼兒10以內數數的能力,進一步理解數字的含義。

2、感知10以內的數與量對應關係,會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

3、激發幼兒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教具:1-10的數字卡片,樹婆婆與鳥娃娃課件。

學具:鳥窩拼搭形式卡,數字卡片與小棍一套。

【活動過程】

一、拍手歌:鞏固10以內數字的認讀隨歌曲,幼兒進行聽口令認數,拍手。

二、故事導入集體活動:

(1)感知10以內數量:

教師出示樹婆婆圖片,樹婆婆很孤單,到底怎麼了來聽故事!

1、教師用故事導入目測5以內數量:

路邊有一棵大樹,他很孤單,一天飛來了一隻小鳥,它想在樹婆婆身上做個鳥窩,小鳥很快生了一窩鳥寶寶,(播放課件)讓幼兒目測出有幾隻鳥寶寶呢?鳥寶寶們整天嘰嘰喳喳的,樹婆婆再也不冷清了。

2、繼續出示不同數量的小鳥,(感知6-10的數量):漸漸地來樹婆婆身上的小鳥也越來越多了!(出示6-10只小鳥圖片)引導幼兒分別點數説出總數。後來小鳥發現樹婆婆的背也彎了,小鳥們要想一個好辦法,讓樹婆婆既不累,也不冷清。

(2)學習數量對應:

小鳥們呼籲大家種了許多樹,有多少棵呢?(幼兒點數10棵)我們來給它們配上數字吧!

1、數字卡片排隊

請幼兒將1-10的數字按序排列在10棵小樹上。

2、小鳥與數字對應:

教師演示,並讓幼兒上前操作。(教師小結);操作結果。

3、遊戲;樹婆婆與小鳥

一天樹婆婆發現小鳥們都搬走了,好傷心!樹婆婆忽然又聽見了小鳥的叫聲:樹婆婆早上好!小鳥又回來陪樹婆婆了。邀請樹婆婆一起做遊戲,樹婆婆更加開心了。

(教師與幼兒一同遊戲,桉樹卡玩抱一抱遊戲)。

三、操作活動:

天氣冷了,我們來給小鳥搭鳥窩好嗎!以後小鳥可以晚上住進鳥窩裏,白天出來陪着樹婆婆。

(幼兒操作):按照鳥窩拼搭形式卡數出相同數量的小棒進行拼搭,並將小棒數量用數字表示出來。

四、小結收拾學具:

小鳥一定很喜歡我們設計的鳥窩,它會舒服的渡過一個冬天了。還會永遠陪在樹婆婆的身邊。因為它們是好朋友,好朋友就要互相關愛。

數學教學計劃 篇4

  教學目標:

A標

1、通過目測比較大小,知道什麼大,什麼小,感知大小的相對性。

2、學會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學生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3、能夠進行簡單的對話,能與老師進行簡單的溝通能力,能用自己的話描敍大小。

B標:能夠初步感知大和小,能夠參與課堂學習,跟着學,跟着説。C標:不破壞課堂教學秩序,要求其能跟着學。

 教學重點:通過目測比較大小,知道什麼大,什麼小,感知大小的相對性。

  教學難點:能夠進行簡單的對話,能與老師進行簡單的語言溝通,能用自己的語言描敍大小。

 教學過程:

一、目測比較物品的大小。

1、圖片(如圖)

(1)這雙鞋大這雙鞋小

(2)教師和學生進行簡單的對話練習,反覆比一比,説一説,哪雙鞋大?哪雙鞋小?

2、比較皮球大小。

(1)出示事物,引導學生觀察,比一比,説一説誰大誰小。

(2)學生和老師進行簡單的對話練習,進行語言訓練。

二、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中的練習題。

(一)、下面哪雙襪子大,請指出來。

1、學生按要求依次完成習題,教師一旁巡迴輔導。

2、穿插:聽歌放鬆,活躍課堂,舒展身心。

(二)、説一説,哪隻雞大,哪隻雞小?

讓學生比較大小,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事物的大小。

(三)、説一説,什麼大,什麼小。(如圖)

三、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什麼?(大小)反覆認讀。

四、佈置作業

寫1、2、3。

數學教學計劃 篇5

本單元的內容包括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以及質量單位:噸的認識。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千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通過學習,使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毫米 、1分米、和 1千米 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展實踐能力。

編排特點

1、關注學生已有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

建構性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是學習者將正式的知識以自己日常的知覺經驗聯繫起來的過程。本單元在編排上充分考慮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積累,並將它作為發揮學生主動性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比如: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以釐米的認識作為知識的起點,借用學生能較熟練地運用學生尺進行測量的經歷作為經驗基礎。所以本單元的內容是讓學生在估、測、議的基礎上,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識。同時,採用了學生所熟悉的環境:課堂、操場、校園等,打開學生學習的窗口。

2、合理安排活動內容,為教師組織學生活動提供便利。

本單元的內容是“測量”,無論是分開的“測”或“量”,還是連在一起的“測量”,都預示着強烈的活動性。所以本單元在編排上都是以活動的方式展開的,其目的是為教師安排學生的活動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認識中測量課本,分米認識中的測量書桌,以及通過具體活動感受 1千米 等等。

3、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本單元在編排上的又一大特點。將所學的概念,設計在學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發現、探究、體驗。比如:在噸的認識中,創設小動物過橋的情境,提出了問題 “他們能同時過橋嗎?”,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興趣。並將“限重1噸”作為一個重要的條件,以確定情境的主題。

4、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生活中,在測量長度或質量時,有時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確的結果,即使需要精確的結果,也要做一個恰當的判斷,以確定所用的測量工具。教材在編排上加強了學生的觀察、操作活動,併力求將 1毫米 、1分米、 1千米 及1噸與生活的事例聯繫起來,形成表象。比如:“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 1毫米 ”,“運動場的跑道通常一圈是 400米 ,2圈半是 1千米 ”“在操場上量出 100米 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10個 100米 就是 一千米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