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命若琴絃》讀後感2篇

校園2.7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命若琴絃》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命若琴絃》讀後感2篇

《命若琴絃》讀後感1

“文學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體現”史鐵生如是説。他賜予了文字宗教的神聖。“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是史鐵生對自我的評價,年輕小夥正是生龍活虎的二十出頭卻雙腿癱瘓,他經歷了多少生與死的掙扎,受過多少命運不公的折磨,扛過多少從惡夢中入睡從美夢中驚醒的夜晚?他的文學讓人感覺不到身為殘疾人的頹廢和萎靡,相反,他對宿命和夢想的思考對生死的深思,以及帶有北京口語貼切的語言幫我撥開眼前的烏雲,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命若琴絃》講述的是一老一小兩個瞎子帶着三絃琴,説書為生。小瞎子年輕好奇,對大山外的世界、對感情都充滿了憧憬。但他是個瞎子,註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樣。不讓他養狗,怕受村子裏的狗欺負,也怕欺負了別人家的狗,誤了生意。

當小瞎子聽出的心緒好時,就問:“什麼事綠色的長乙(椅)?”“那曲折的油狼(遊廊)呢?”“你就愛瞎聽那些玩意兒,聽那些玩意兒有什麼用?天底下好東西多啦,跟咱們有什麼關係?”(注:小瞎子有個收音機,那些東西都是從收音機裏聽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頭上澆涼水。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彈三絃琴,因為他的小瞎子的師爺以往告訴他:我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我給你留有一張藥方,你得彈斷一千根琴絃才能去抓那副藥,吃了藥你就能看見東西了。

老瞎子當然相信的話,能看到東西是多誘人的一個目標,於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捱了多少回曬,捱了多少回凍,心裏受了多少委屈。這一切的過程就是為了到達心中的那個目標,看一看這個世界!

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説書,小瞎子巴不得早來那裏,因為那裏有個小妮子名叫蘭秀兒,兩人正值情竇初開,在一齊聽電匣子,談天説地,都想成為的彼此。可是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聽我一句話,保準對你沒壞處。離那妮子遠點兒。”“蘭秀兒不壞”“我明白她不壞,可你離她遠點兒好。早年你師爺這麼跟我説,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預言家,只是他經歷過,最終的分離和心痛讓他生出保護小瞎子的心。最終老瞎子彈斷了一千根弦,帶上藥方啟程拿藥了。

可是那張載有老瞎子一生夢想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沒有一個黑字,老瞎子蹣蹣跚跚來到野羊坳得知小瞎子走了,走的那天就是蘭秀兒嫁到山外頭去的那天。

難道這就是命運的輪迴?當小瞎子問老瞎子為啥沒拿到藥,老瞎子説:“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記成了一千。”説到這,估計老瞎子明白師爺對他的話:“記住,得彈一千根,我沒彈夠,記成了八百。”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樣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故事就是這樣的,瞎子的命記在琴絃上,奔波一輩子,雖沒得到夢想中的藥方,雖辛辛苦苦説了一輩子書只是驗證了一個謊言,但倘若沒有這個謊言,瞎子能把三魂七魄、東刀西槍、關羽張飛那些動人心絃的故事講給老百姓聽嗎?能充實的度過每個物質缺乏的白天黑夜嗎?能身體強健勁頭十足的四處奔走嗎?恐怕失去了拉緊的琴絃,他的生命將不堪一擊。也許每一天只是抱怨哀歎自我是個瞎子,還有老天的不公,人生的沒有意義。

雖是個謊言,但瞎子過出了不是謊言的人生。夢想對於自我來説,成真了就是夢想,否則就是個謊言,是個神話。但從瞎子身上,我明白了人們在夢想的征途上得相信夢想絕不會是謊言,只要拉緊琴絃,不停的彈奏下去,最終即使夢想未成真,他的過程也是值得掌聲的讚美,呼聲的襯托的。

人生在世,黃髮垂髫,都得經歷坎坎坷坷的歲月,都得完成心中的生命意義,都得拉緊命運的琴絃。眼前或許是彈斷一千根琴絃,或許是閲覽一千本名著,或許是建造一千座大樓,或許是醫治一千位病人……就在彈斷琴絃、翻閲紙張、添磚弄瓦、聽診問切當中,日子過去了,歲月捎帶着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給予我們千姿百態的人生閲歷......

我們不必把命綁在琴絃上,但我們得把命記在目標的弦上。

工程班每個人都彈響一曲生命的讚歌,將會交融成最雄壯最秀麗的交響曲!

《命若琴絃》讀後感2

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題記

“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攢動,匆匆忙忙,像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説書為生。”

故事於此開始。

老盲人琴師當年跟隨師父學藝時,總是問師父:我要怎麼樣才能看見世界?我還能復明嗎?師父告訴他,當然,你的琴槽裏就藏着讓眼睛復明的藥方。你要每天認真彈琴,時間長了,琴絃用舊了就會斷,斷到第一千根琴絃時,就可以從琴槽裏拿出藥方,也就可以看見世界了。

抱着這個信念,盲琴師每天刻苦練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琴絃一根根被他彈斷,琴藝也越來越精湛。他將內心的寂寥悲苦和對光明世界的所有想象,都傾注在琴絃之上。

歲月流逝,滄海桑田,盲琴師已經在光陰裏熬得像當年的師父般蒼老,終於鏗然一聲,彈斷了第一千根琴絃。他急切地在琴槽裏摸出那張藥方,讓別人念給自己聽,心中充滿了對奇蹟的憧憬。

看到這張紙的人都緘默不語,他們不忍心告訴他——那只是一張白紙。

命若琴絃。當第一千根琴絃彈斷時,一生的辛苦彷彿都走到了尾聲,而生命也在彈斷的一千根琴絃中獲得了最真實的意義。

文字中一次次出現老瞎子“骨頭一樣白色的眼珠對着蒼天,誰也不知他在那‘看’見什麼。”回憶中是他那些一根一根彈斷的琴絃,盼了多少年了,五十年。五十年中,翻了多少座山,走了多少里路。捱了多少回曬,捱了多少回凍,心裏受了多少委屈。他一晚上一晚上地彈,心裏總記着,得真正是一根一根盡心地彈斷了才成。

這值得嗎?

他內心最深處的一句“我非要最後看一眼不可”始終讓他的弦,繃得緊緊的。繃緊所有的,也是唯一的希望。於是,他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一輩子的辛苦是值得的。能看一回,好好看一回,怎麼都是值得的。

他知道“咱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

當他沉到自己琴聲裏的時候,當眾人喊着要聽他彈弦的時候,便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和心裏的孤靜全忘卻的時候。人們聽得出他心裏的世界,“輕輕漫漫的,飄飄灑灑的,瘋癲狂放的;那裏頭有天上的日月,有地上的生靈。”

這是老瞎子一輩子的驕傲。這樣的驕傲足以讓他撇下一生中或鋭或鈍的痛,足以讓他放棄形形色色的想象希冀,足以讓他鎮定坦蕩地拋開與天底下那麼多好東西的關係,也足以讓他毫不質疑地訓上身邊的小瞎子一句:“就因為咱們是瞎子。可咱們不是叫花子,咱們有手藝。”

這樣的驕傲讓我們相信,他擁有“生”的意義和歡樂,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和氣度,擁有生命的厚重質地和底色。

當所有的苦難和質疑,在倏然聽見最後一根琴絃彈斷的一刻,一切都完成了。肅穆地打開琴槽,當知道用一千根琴絃做藥引,用一生虔誠忠於的信念,用一輩子的時光付出換做的藥方僅僅是一張白紙時,老瞎子驟然覺得身體裏的一切都熄滅了。

現在發現那目的原來是空的。

他突然想起師父的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目的本來沒有。不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於是生活中叮叮噹噹才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得到歡樂。

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我記成了一千。”他只是想,目的雖是虛設,可非要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永遠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那無字的白紙……

故事又回到開始:

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像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

我想,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會留下痕跡,生活就是要在不着痕跡和失去意義中不斷建構。

從此,“生是過客,跋涉虛無之境”,逐漸清晰。

相信,它始終在終點等待你,只為見證你的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