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範文

校園2.55W

導語:林清玄,1953年出生 ,中國台灣省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範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範文

  篇一: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

剛買到這本散文集,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他的散文很美很美,但重要的是其中藴含的哲理才是他文章的亮點,特別是《生命的化粧》這篇散文, 化粧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説得多好啊!

在書中,書中一位化粧師説:“化粧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它能改變的事實很少。深一層的化粧是改變體質,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運動與營養,這樣她的皮膚改善、精神充足,比化粧有效得多。再深一層的化粧是改變氣質,多讀書上、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粧也醜不到哪裏去,臉上的化粧只是化粧最後的一件小事。我記住了三句話,三流的化粧是臉上的化粧,二流的化粧是精神的化粧,一流的化粧是生命的化粧。我也很欣賞”精神的化粧與生命的化粧“!容顏易失,再昂貴的化粧品也留不住青春,而人的內在氣質卻與表相無關。也説得很好,談得很有條理,説得讓人只有點頭的份。

林先生的文章從自己的認識談起,經過自己的詢問,化粧師巧妙作答,讓全文主題一步一步凸現,讓讀者清楚的明白了化粧的內涵。全文很好的運用了類比的寫法,讓我們更好的接受了作者的看法,全文雖沒有華麗的詞藻,讀來卻給人一種流水樣清涼的感受,讓我們的心靈為之震撼,並真切想讓我們的生命也變得像化粧手下的人一樣靚麗起來!

那怎麼才是對生命的化粧呢?學習!終身學習可以使你成為一流的人,終身學習就是生命的化粧。

  篇二: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

記得從國中開學到現在一共讀了三本散文集,它們分別是《張曉風散文》、《畢淑敏散文》和《林清玄散文》。這幾本書都非常好,各有各的韻味,但,使我感觸最深得還是《林清玄散文》了。作為一名七年級的學生,剛開始讀他的文章感覺會有很多地方難以理解,但是回過頭來細細咀嚼,你便會懂得許多人生中的道理。恬淡自然,字裏行間無時無刻不透露出淡淡禪意,小小的故事中往往藴含着大大的哲理,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讀了他的作品,使我浮躁的心慢慢平靜了下來,是不可多得的養心妙藥。

散文的第一輯就取了一個富有禪意的名字——心的菩提。這一集收錄的文章大多以作者內心的感悟為主。其中《佛鼓》這篇文章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自從讀了《佛鼓》之後,佛寺裏悠遠綿長的鐘聲似乎深深滲入了我的內心。隔絕了人世間的喧囂,人的心平靜如水。讀着這篇文章時,彷彿有輕微的佛鼓聲從遠方傳入我的耳畔。此時我的內心就像菩提樹一樣純淨、透明。

《走向生命的大美》一文中寫到:唯有清明的心,才能體驗到什麼是真實的美。唯有不斷的覺悟,才使體驗到的美更深刻、廣大、雄渾。也唯有無上正覺的人,才能邁向生命的大美、至美、完美。透過這些文字,讓我體會到生命的美麗要有清明的心與無上的覺悟,心的純美才使人洗滌心中的污垢,只有心的修煉,才能跨越生命的苦痛。

讀了這本書,就像看到了林清玄本人一樣,那充滿智慧與內涵的語言中表現出的是內心的恬靜與淡然。我其實從來都不是一個信佛的人,當然,是本書也不是用來宣傳佛學的,我想,作者只是想告訴世人們,心的覺悟真的非常重要。

  篇三: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

望着書架上那花花綠綠的封面,我開始猶豫了。”選哪本好呢?“忽地,我眼前一亮:大片大片的荷葉,碧綠碧綠的,再配上兩朵含苞欲放的荷花,顯得清新淡雅。”荷花?我喜歡!就這本了!“

《林清玄散文集》。”林清玄?好名字!想必文章也不錯吧!“《心田上的百合花》”夷?真奇怪百合花怎麼不是長在土裏的,而是長在心田上的?這怎麼種得了花呢?“我小聲的嘀咕着,於是帶着好奇心,開始了閲讀之旅。

”不管別人怎麼欣賞,滿山的百合都謹記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當我讀完了文章的最後一句話,輕輕地合上了書。文章説的是一株百合花和一片的野草在一起生長,飽受野草和蜂蝶的鄙夷,而百合卻説:”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最終百合花綻開了美麗的的花朵,並把種子撒向大地,多年後漫山遍野都是野百合,引來了人們的觀賞。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又令人感動故事。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具體的記敍、細膩的描寫,層層襯托,塑造了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作者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慾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林清玄相信”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的體現了靈性、精神的美。

讀着林清玄優美的語句,和他一起追求做人最高境界: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障礙。

  篇四: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

這兩個月來,陳老師一直要求我們讀林清玄散文。我讀的這本是《在雲上》。這本書大致分為金翅鳥首部曲和金翅鳥二部曲兩個部分。每一部分的每一篇開頭都是一首小詩。經過我反覆的讀,每次都會有新的感悟,感覺思想在不斷翻滾,挺有意思的。不過裏面有些文章有些深奧,看不懂……

《在雲上》這本書,我認為是林清玄告訴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着一隻金翅鳥。有無邊的想象,不凡的想象,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能在平淡中,創造絢爛。只要有正向的信念,就有正向的未來;只要打開感覺的開關,就能進入生命的美好。

例如,我閲讀了《在雲上》裏面的這麼一段:”有一些鳥,總在雨中歌唱;有一些花,總在月光下開放;有一些魚,總在優雅中遨遊;有一種心境,總在繁忙中逍遙。守着不能回去的過去,不如相忘於江湖,自由自在。我在紅塵滾動中尋找屬於我的雲,追隨着風的足跡,遨遊九天之上。絕境中還要飛行,逆境中還要穿雲。“ 讀時,總想寫點什麼;讀後,也動起筆來寫過,但總是不能成文。心中焦急,但又坦然。畢竟,像我這樣胡亂遐想的人,怎能一如林清玄般站在雲上看世界呢,又怎能描摹出他心中的盡美世界呢?我只是懷着欣喜之情,賞讀每一篇文章,心中的波瀾起起伏伏。這每一篇散文,在我看來,都流暢清新,我渴望能做一個站在雲上看人間的人。歡喜,自在,平安,感恩,在雲上,什麼都能看見。

我還喜歡讀《在雲上》裏面的這麼一段:”我對自己説,跨過去,春天不遠了,我永遠不要失去發芽的心情。而我果然,就不會被寒冬與剪枝擊敗,雖然有時靜夜想想,也會黯然流下眼淚,但那些淚在一個新的春天來臨時,往往成為最好的肥料。“ 是啊,我們人生總是在不斷的遭遇挫折,但只要有一個發芽的心情,即使被深埋於泥土中,只要積蓄足夠的能量,只要保持一顆等待春天的心情,就一定會有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其中還有一篇《四十歲學用左手》我也很感興趣。這篇散文主要是説作者有一次因為右手積勞過度而不能使用右手,沒辦法只好重新審視日常生活,用左手慢慢地去試着做一些事情。從而闡述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們不論是生活還是學習,當發展到某一個關鍵點上,試着改變想法、做法都是可能的。

這篇散文告訴我們:左腦指揮右手,右腦指揮的卻是左手。左腦的數學及論理功能比較強,右腦的直觀和洞察功能比較強。但一般人都習慣用右手,其實我們有時候還是應該努力地學用左手,雖然開始會做得生疏,但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並且用心一些,從容一些,最後總也能把事情做好。

現在我為大家朗讀這篇散文中的一段:

”一般人長期使用右手,或只使用右手,必然會使人失去平衡。左腦過度發展的社會,形成了充斥着計算與理性的、貧乏而單調的社會。為了喚起深刻的思考與廣大的想象力,為了喚起藝術的生活與靈性的解脱,我們應該努力開發右腦,使我們成為理想而平衡的人。開發右腦,就從左手開始!“

最後,我想説:衷心感謝林清玄散文《在雲上》給我的感悟!

  篇五: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

時不時翻開這本書,這些文字總是需要慢慢的品味,總有一些文章讀起來優美,可我讀了半天也不知道寫了什麼。

然而,我止住了。我細讀着《真誠相待》這篇散文。

看着這個題目,我會認為這是一篇很深奧的文章,沒想我讀起來這麼易懂。

作者去參加朋友的葬禮,想起了他和朋友以前在一起的日子,認為以前是多麼美好,可現在卻什麼也做不到。最後,作者提唱起大家好好珍惜現在的時光,因為過了幾百年後,這些都是不可得的了!平常我還曾抱怨這裏不好,那裏不好,現在想想,過了那時,那些都是我永遠無法挽回的好機會、好時光。以前,我總喜歡以光似箭,日月如梭來作為作文的開頭,那是都是傻子,完全不明白這光陰怎麼就如箭?這日月就如梭了呢?我甚至還不知道”梭“是什麼?我真笨,直到大了才明白時間真的不等人,世上真沒有後悔藥!

有一次,我不小心對別人説錯了話,後一秒就反悔了,真不應該啊!怎麼前一秒就不去好好考慮一下呢?

作者説:大口大口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因為在百年後,就再也聞不到了。那時,就覺得空氣原來是如此甘甜,他又説道:好好品味這濃香的咖啡吧!因為百年後就 喝不到這樣好的咖啡了。我也有看法,珍惜好現在與同學間的友誼吧!因為在幾十年後,就再也無法像今天這樣親密了,珍惜好與父母的時光吧!因為在數年後,就再也無法天天陪伴爸媽了。真的,我現在特別後悔,有時一人想想往年的事,我恨死自己了。

在國小,我幸運的與全班成績最好的女同學成為了朋友,我們的性格不是很像,那時她很外向,我很內向,可是我們有着同的愛好與觀點,課間時常看見我們倆在位子上游戲,體育課上,也就經常看見我們倆在那打鬧,玩得不亦樂乎。可是我討厭她的自大與驕傲,她討厭我的不積極與計較,我們有過爭吵有過冷戰,可是我們分開了,我們比冷戰的冷戰還要糟糕,一個星期看不到對方一面,我們離的很近,她在四班我在十班,卻不能親切地喊對方一聲。或許我們真的很傻,只有當在真正失去對方時才明白,才知道什麼是珍惜,想着我們一起説悄悄話,一起玩捉迷藏,一起畫小人畫,一起看男生打架我們卻心災樂禍。此刻,我又是多想撥動鬧鐘,回到以前,我們歡樂卻沒有冷戰與爭吵的生活,可在枯燥的國中裏連影子卻沒出現。

媽媽愛我,有時溺愛,但是媽媽也有誤會我的時候,我很生氣,動不動就發脾氣,但是我討厭我自己,我不該那樣説話,那樣媽媽會很傷心,我又是倔脾氣,有時也忍不住頂兩句,媽媽在冬天總給我買那買這,我説你老別我買呀!自己厚衣服還沒幾件,可她説大過年的,小孩子不穿好點怎麼行,我好的東西永遠比媽媽多。有一次,她也幫我買了好幾雙漂亮的襪子,我再次説明不要光給我買東西,可媽媽卻説,你穿我給你買的新衣服,不就是幾雙襪子嗎?你穿着,我穿你穿舊了的!媽媽冷的生病了,每天還要管我這的那的,等我離開了。媽媽,我到哪找這麼好的媽媽?有時我還那樣氣媽媽,太不像話了,或許要等以後才知道什麼叫珍惜與媽媽在一起的時光吧?我現在只是努力地做着,不讓媽媽失望!

真的要更真誠的相待,我的人生難得,因緣難遇!

  篇六: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

林清玄説:“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時,整個人被天風海雨似的音樂震攝了,竹林像一片樂海,波濤洶湧,聲威遠大,那不是人間的音樂,竹林中也沒有人家。竹子的本身就是樂器,風是指揮家,竹子和竹葉便是演奏者。”

讀了林清玄的隨風吹笛,彷彿也身臨其境,看到了滿眼翠綠的狂風不止的竹林波濤,陰雲密佈的風雨交加,再加上竹子生機勃勃的摩擦生籟,這一切,真是竹林大自然的宏大交響樂。風雨中的笛聲遙遠、高揚、廣闊、悠長。

真正聆聽了一堂林清玄老師上的音樂大課。

自己不懂音樂,更不會任何一種樂曲,十足的音樂門外漢。正因為這樣的無知才無畏,不自量力的一直想選擇一種樂器來學習。想學會了一種樂器,就可以寄託心靈的希望。

因為竹笛攜帶的便宜。無論是在高高的山崗上,無論是隨風盪漾的湖泊上,竹笛都可以迎風而立,盡興優雅的演奏。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竹子的品格,而毫不猶疑的選擇了竹笛的學習。

竹子是高潔、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灑處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徵。竹子清幽,默默無聞,不畏困難,不懼壓力的強大生命力,更是我的喜愛。

雖然一直立志學習吹竹笛,但由於太忙,也由於不善安排日常計劃,吹笛學習計劃,多少年來一直被耽擱着。遺憾中的遺憾。人生不如意事常有七八九,逃避現實時就這樣安慰着自己。有時,真是痛恨自己的妥協主義。

還是説點陽光的話題吧。

大自然是美麗的,大自然是時刻變化的,大自然中的竹林宏大交響樂,更是震撼人心的。通過讀隨風竹笛,更要拋棄上面阿Q想法。用積極的人生態度好好去感悟自然,融入自然,過好生活的每一天,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具有竹子高潔、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灑處世的高雅品格。

  篇七: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

翻開一本書,和着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韻。三言兩語,智慧的光芒閃爍其中。洗淨鉛華,拋開那些看起來很虛無的深邃,所有的真相都會展示在面前。稱其為散文精神的至高,也不足為過。

沒有多餘的文字,一切彷彿是那麼自然,卻又充滿了奇妙的聯想,空靈流動。轉換了時空,彷彿置身於那書中的情景,心靈卻澄澈洞明。

我佛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包羅萬象,應作如是觀”。即便是遵從了“如是觀”的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在講述真理的同時,又顯得如此接近生活,如此接近生命的真相。

一些原本很普通的事情,在林清玄的筆下,就可以發射出熠熠的真理的光芒。在林氏的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平凡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苦與樂,從最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佛法,感悟禪、感悟宇宙人生的真諦。

林清玄在博大精深、煙波浩渺的佛教藝術和佛教哲學的海洋裏潛游泅渡,將之化為氣息,化為血脈。寧靜中透露着激越,冷峻中保持着温煦,流動中體現着凝注。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温情。

於是,我們得以看到東方美學理念和佛教哲學情懷融為一體、禪的機鋒和日常生命體悟為一體的傑作。正如《黃昏菩提》中寫到:“凡是樹,就會努力生長;凡是人,就不會無端墮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樹,就會有樹的風姿。”

“感恩這人世的缺憾,使我們警醒不至於墮落。感恩這都市的污染,使我們有追求明淨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無知的花樹,使我們深刻地認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們生而為有情的人,不是無情的東西,使我們能憑藉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亂或骯髒或匆忙或無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

還記得那住在林中的年輕人,當人們問他為何不到山外打工時,他的口吻不容置疑:“這是我的家。”在年輕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靈,都在冥冥中傳遞着廣博與自然,帶給他家的熟識氣息。

不會忘記那位賣餛飩的老人,他總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魚,向老主顧傳達着生意的信號,卻不致中斷熟睡者的美夢,更在不經意間温暖了遲睡者的心靈。正是這平凡樂器奏出的平凡音響,委婉地傳達着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使串串雲淡風清的聲音久久在心靈的上空迴繞……

讀畢林清玄的散文,豁然開朗,生命的價值別有洞天。“且讓我們在卑濕污泥的人間,開出柔軟清靜的智慧之蓮吧。”

  篇八: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

喜歡林清玄的散文,喜歡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猶如同封面上蓮花般的馨香一樣。每每走進他的文字,心也會跟着跌宕起伏,然後慢慢靜下。暖暖的回味時,內心總會充滿寧靜與關愛。翻開書的目錄,那些題目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如:“暖暖的歌”、“時間道場”、“蓮花湯匙”、“友情的茶”……令我不由自主地翻開來津津有味地開讀。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動中體現着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將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温情。

當讀到《天真的心》時,我被文中的一段話打動了:“在被造謠時,我不着急,因為我有自知之明。在被誤解時,我不着急,因為我有自覺之道。在被毀謗時,我不着急,因為我有自愛之方。在被打擊時,我不着急,因為我有自愉之法。那是因為我深深地相信:生命的一切成長,都需要時間。”我讀完後,內心像什麼東西撞擊了,是震撼?是衝擊?還是理解?我特別喜歡最後一句:生命的一切都是需要時間。回顧平時的自己,在學習中我希望自己的成績能突飛猛進,每次考試都能拿到好成績,在生活中我也希望能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爸媽也希望我能快速成長,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我們彷彿生活在着急和焦躁中,總希望自己能一步登頂。而文章中作者對人生的理解使我感到:在人生的歷程,不能夠着急,不急着看每一回的結果,我只要在每一個過程中去盡力做好,慢慢地體會,慢慢地成長。生命的一切成長,都需要時間!

另一篇《不孝的孩子》給我的感受也很多,散文中寫到了一位老先生,他在台灣的兒女一開始對他很好,可老先生找到了大陸的兒子後他們就變的非常不孝順了,因為怕他大陸的兒子來搶老先生的遺產。這則故事中的兒女怎能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呢?這世間能有多少子女體貼,孝順父母的心呀?父母從小養育我們,培養我們,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成人成才,到最後我們能給予父母什麼樣的關懷呢?物質的矇蔽是多麼令人寒心呀!

讀林清玄的文章,初讀清新,再讀更是心開意解。我這原本青春年少、浮躁煩亂之心總會在品讀他的文字中旋即安定下來,解開心鎖,內心充滿寧靜與關愛。換句話説,他的文章是啟迪星,引領我們觀照內心,開啟智慧和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