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卜居》賞析

校園2.96W

卜居(選自《楚辭》) ◇原文

《卜居》賞析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智盡忠,而蔽障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①。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餘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②”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將何以教之?③”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④?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⑤?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⑥?將遊大人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媮生乎⑦?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⑧?將哫訾粟斯,喔咿嚅唲以事婦人乎⑨?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絜楹乎⑩?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氾氾若水中之鳧乎?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此孰吉孰兇?何去何從?世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譭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註釋 ①蔽障:矇蔽阻隔。

②太卜;官名,卜筮官之長。因:依靠。

③端策:放正筮草。拂龜:拂去卜龜殼上的灰塵。這是表示虔誠的準備動作。策,古代占卜用的蓍草。

④寧……將……:選擇句式。悃(kǔn)悃款款:誠懇忠實的樣子。

⑤勞:慰勞。斯無窮:這樣長遠下去。

⑥誅鋤草茆:剪除雜草。茆,同“茅”,茅草。

⑦媮生:苟且求生。媮,同“偷”。

⑧高舉:猶高蹈,指隱居。保真:保全自己真實的本性。一作“保貞”。

⑨哫訾(zú_zī):阿諛奉迎。慄斯:戒懼的樣子。喔咿:強笑。嚅睨:強顏順從的樣子。婦人:指楚懷王寵姬鄭袖。

⑩突梯:圓滑的樣子。滑(gǔ)稽:原是一種酒器,轉註吐酒不止。形容圓轉自如。如脂:像油脂那樣光滑。如韋:像熟牛皮那樣柔軟。如脂如韋,形容柔軟而無骨氣。比喻善於應付世俗環境。

汜:同“泛”。汜汜:浮游無定的樣子。

亢:同“伉”,匹敵。軛(è):車轅前套在馬頸上的人字形曲木。亢軛:猶並駕。騏驥:千里馬。

鈞:三十斤為一鈞。黃鐘:古樂十二律之一,聲調最洪大最響亮。比喻有才能的人。瓦釜:即砂鍋,平常的炊具,比喻庸才。聲音低沉的'砂鍋卻發出雷鳴般的響聲,比喻無才的庸人佔據高位,顯赫一時。

默默:一作“嘿嘿”。無言的樣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意為尺比寸長,但與更長的東西比較就顯得不足;寸比尺短,但與更短的東西比較卻顯得有餘。比喻人或事各有長處和短處,沒有絕對標準。數有所不逮:指卦數有所不及知,即卜筮不能解決所有的疑問。逮,及。

◇鑑賞 《卜居》乃《楚辭》篇名,其意為向神靈卜問自己該怎樣處世。相傳為屈原所作,實際上是楚國人在屈原死後為悼念他而記載下來的有關傳説。

本文記敍了屈原人生道路的選擇。詩人以排比擬問的方式,把現實生活中兩種對立的人生取向一一列出,再仰仗太僕鄭詹尹占卜來解答何去何從。更為巧妙的是,詩人寓褒貶筆法於排比擬問中。在每一對立的擬問中,實際上都帶有作者鮮明的傾向以及明確的選擇立場。詩人借“孰吉孰兇,何去何從”的卜問,抒發了長期鬱積在心中的憤懣。對“世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譭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的社會現實,進行了有力的抨擊,表達了詩人的高潔、正直、孤傲和哀憤,展示了人生道路的嚴峻選擇,至今還有振聾發聵的啟迪意義。

篇中別用“乎”字,中段又用八個“寧”字、八個“將”字,且六次換韻,顯系騷之遺音。而本篇的排比擬問方式,對後世也影響深遠,如東方朔的《答客難》、班固的《答賓戲》、揚雄的《解嘲》,明顯受其澤被。此外,全文以屈原問卜的散句開篇,以鄭詹尹“釋策而謝”答語作結,中間以一連串對立設問的韻語貫穿,往復盤旋,富有氣勢。這種體式,對漢賦“設為問答,以顯己意”的出現,具有極大的啟示作用。

◇妙評 忽然端策而請,忽為釋策而謝,正如空中雲舒雲卷。文人從無生有,自來如此矣。痴人便謂屈平真曾往問卜。

——清·金聖歎《天下才子必讀書》卷五

“蔽障於讒”四字,是一篇之綱。……靈均竭智盡忠,上不見察於君,下不見諒於俗,無處告語,故劈空撰出問卜公案。以為借龜策之陳詞,庶幾可質諸鬼神,以自曰其廉貞,此無聊之極思也。中段八個“寧”字、八個“將”字,語意低昂,隱隱可見。篇中計六易韻,亦騷之遺音。

——清·林雲銘《古文析義》卷六

別用“乎”字,與《二招》之用“些”、用“只”皆騷之變調,亦騷體也。而是篇又為《客難》《答賓》《解嘲》諸文開派。其篇法,排比中具條理。

——清·浦起龍《古文眉詮》卷十五

標籤:卜居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