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第一學期二年級數學學科總結

校園2.4W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麼樣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第一學期二年級數學學科總結,歡迎閲讀與收藏。

第一學期二年級數學學科總結

第一學期二年級數學學科總結1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更新正在轟轟烈烈地展開,新課標的推出,要求我們更新觀念,與改革同步,如何組織教學,怎樣做才能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我們的角色轉變為“數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怎樣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成為這個學期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抓好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積極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條件和前提,一年級學生年齡還比較小,穩定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使國小生對數學課產生學的興趣,有了對學習的興趣,他們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怎樣才能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呢?我們是這樣做的:

首先,“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並不簡單的是信息的輸入,存儲和提取,知識的獲得也不是靠傳遞完成的,真正的課堂教學應是師生雙方循着共同志價值取向而展開的生動的,富有靈性的交流與碰撞。

其次,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只有學生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研究的方向,讓學生自己解決。

再次,與學習知識整合,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與學習知識整合,不但可以調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也可以使學生學過的知識,在活動中鞏固,延伸、綜合。

如在學習了“簡單的統計”後,幾個學生設計了以“關注老人、走近老人”的活動。

二、設計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要放開學生,讓他們走進生活,體驗生活,努力探索,積極實踐,讓學生的探索活動向課外延伸,開放課堂,教師和學生都要進行“角色”轉變,教師應像學生一樣參與活動的全過程。

三、讓學生有個“自由”的空間。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要努力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環境。關注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為學習提供探索的必要素材和機會。

1、相信學生的潛能

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可開發的,教學時教師的思維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有時學生的思維可能會超越教師,超出教師的.預計,出現新穎而又奇特的想法。

2、提供發現的機會

教師要設計較大的探究空間來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有發現的機會。

總之,經過一年的學習與教學,我們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敗的反思,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一定會和新課標同行,用新課標來指引我們前行。

第一學期二年級數學學科總結2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就明確了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的發展是“學生主體”的核心,所以,而以“學生為本”又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在改革環境的大潮中,我們更新了觀念,轉變了角色,積極組織教學,參與各種培訓,注重學習,使得自己儘可能地樹立大語文觀、主體教學觀。

首先,我們樹立了科學價值觀,關注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部和諧發展。同時,和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實踐活動中內化和建構學生人文素養,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並體會到學的快樂。

其次,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主體人格,要讓兒童成為兒童,不要讓其成為“小大人”,我們要去欣賞他們,呵護他們,寬容他們,理解他們,相信學生的缺點其實就是一個營養不足的優點,我們還要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對話,協調、讓學生做一個教師式學生,讓教師做一個學生式的教師。

再次,本學期我們還樹立了正確的教學觀,學習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研究學生的學習,才能真正地走向一條回家的路,一切教學活動都要通過學生自己去完成,去實現。教學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過程,更是學生主體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

再次,我們還要樹立正確的質量觀,教學的質量不是反映在教師的水平上,而是在學生的發展上。教學質量要落實到學生主體身上,構建以學生主體發展為主要指標的質量評價體系。

另外,學生的有個性差異,能力也有差異,作為低年級的課改教師沒有更好地創造性地佈置有彈性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作業,沒有充分做到為因人而異,在這點還得落到實處,更加充分地尊重學生個體發展。

總之,語文教學重積累,重感悟,我們努力把握這一點,克服個性差異沒有落到實處之不足,讓每節語文課都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趣,讓學生愛語文,讓語文課成為煥發學生的生命力,成為學生的樂園,讓學生所學知識也能在第一時間——課堂上得以運用;在課後多創造條件給學生充分地發現自我,豐富學習方法,從而獲得了豐富的內心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