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三年級作文電影觀後感

校園3.01W

舊約.以賽亞書》中説道:"錫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贖,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敗亡;離棄耶和華的必致消亡。"據説這裏就是"救贖"一詞的起源。據粗略統計,在整部《以賽亞書》中,這個詞一共出現了16次之多。很明顯,它象徵着基-督思想的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至於到了宗教時代,"救贖"因其明確的指向性而一度成為了左右西方精神世界的關鍵詞。既然如此,那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即"救贖"產生於特定的人羣(基-督徒)和特定的年代(宗教年代),而隨着20世紀以來西方社會中信仰的缺失,人本主義代替了神本主義,這個詞似乎也將不復流行。

三年級作文電影觀後感

然而,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著名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從斯蒂芬.金的《春天的四個故事》中看似無意地提取出了這個銀行家的故事。隨後,一部偉大的電影誕生了。這部電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贖》,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裏關於救贖的故事。

那麼,在這部影片裏,德拉邦特想要表現的是誰對誰的救贖呢?

沒有任何辯駁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檢察長把安迪的生命交給了肖申克漫長的`歲月。被冤枉的銀行家不會甘於命運,然而肖申克並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監獄長的訓詞非常露骨,他的意思無非是"在這裏,你們沒有自由,必須無條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那是屬於上帝的",於是,一場關於尊嚴和人性的鬥爭就此開場,不過在這場鬥爭中,救贖主不是上帝。

救贖主是兩個字:希望。被救贖的也是兩個字:自由。

或許這篇文章的讀者會認為我太過抽象化了,但是當你在頭腦裏從頭至尾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閃回那些片段的時候,你會輕而易舉地理解我這麼説的緣由的。

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題

在安迪來肖申克之前,監獄裏的話題除了變-態、 打架就是無所事事地消磨時間,混亂、骯髒、恐懼、絕望共同織就了這裏惡劣的環境,犯人沒有任何人權可言,為監獄長無償出賣他們的廉價勞動力。在安迪入獄之後,這個不甘現狀的銀行家儘管依然無力改變犯人受壓迫受凌-辱的事實,但他卻至少帶來了希望,一種不曾有過的自由生命的氣息。這種希望不同於監獄長口頭上説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會有黑暗",因為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基-督",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監獄長教育囚犯們"不許褻瀆上帝",其實他正是把自己當作上帝的,而骨子裏,他殘暴的稟性是要讓囚犯們屈服於"紀律和聖經",甚至於"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無天日的折磨最終把肖申克的每一個人都制度化了,導致了老布的死亡,導致了瑞德出獄後仍帶上了毫無人權的"請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終無法像一個正常人那樣的生活,而監獄長的所為,正是要徹底磨滅肖申克犯人對於未來的希望。

安迪是註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對抗的,他帶來了希望。這種希望,在於對惡勢力(三姐妹)堅決的反抗,在於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於不畏兇險為大家贏得那坐牢以來唯一一次由海利請客的啤酒,在於他當着監獄長的面播放大家從未聽過的美妙音樂,在於他執着地帶領大家修建全英格蘭州最好的監獄圖書室,在於他二十年來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對此,我們不得不説安迪是一個被導演詩性化了的英雄,德拉邦特對這個人物的塑造通過貫穿劇中的幾個"HOPE"一目瞭然地呈現了出來,也許他本人就是一個希望中的人物,但通過他個人的努力,我們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來自於瑞德。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安迪和他的約定,瑞德是否會和老布一樣,因為被長期地制度化了而無法適應社會,最終只能在長期的壓迫之後在自由社會"到此一遊",緣於這個約定,瑞德堅持了下來,找到了他堅持"希望"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