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鷸》觀後感7篇

校園2.04W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鷸》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鷸》觀後感7篇

《鷸》觀後感1

《鷸》這部動畫片雖然很短,但其中的道理卻遠不止那麼短。

這個短片主要講述了鷸媽媽與鷸寶寶在一個小島生活。影片一開始鷸寶寶,正在沙裏鑽着尋找食物,此時一隻寄居蟹爬了出來,加了鷸寶寶的喙,便離開。此時鷸媽媽離開了它的身邊,來到沙灘上尋找扇貝,當鷸媽媽找到時鷸寶寶十分高興,以為鷸媽媽會把貝殼給它。當它已經張開嘴巴準備吃時,卻發現鷸媽媽卻沒有來,而是叫它過去。鷸寶寶一步一步地來到沙灘,學着它媽媽的樣子尋找着扇貝,可是一個月沒有發現。此時,一道浪衝了過來,衝向了毫無防備的鷸寶寶,從此,它開始有了陰影,害怕海浪,不敢離開沙灘。到最後,它終於鼓起勇氣,在自己的好奇心與決心驅使下,想再次回到岸邊。這一次它十分謹慎,一點點向沙灘靠近,但當浪再次衝向它,它無處可躲,這時它看見了那隻寄居蟹將自己的身體埋在沙裏,它也這樣做着,當海水還未退下時,寄居蟹讓鷸寶寶睜開了眼,它看到了扇貝都浮出了沙子,吸收着海水中的養分,待海水退去,它們又重新沉於沙中,正是這樣一種發現,讓鷸寶寶順利找到了許多扇貝,也不再懼怕海浪。那一刻,它完成了屬於它的蜕變和成長。

這個短片很小,小到只有幾分鐘;這個短片卻很大,大到包含了許多道理。

當鷸寶寶張開嘴,準備使用鷸媽媽捕獲到的扇貝,它的媽媽卻自己吃下來,並且不停地讓鷸寶寶捕扇貝。“授人於魚不如授人於漁”,鷸媽媽不給鷸寶寶吃扇貝,而是讓它自己去捕,是因為鷸媽媽想要它成長、獨立。這對我們來説也是一樣,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都活在父母的庇護下,總有一天他們會離開我們而去,而我們也必須一個人面對社會的風風雨雨,我們必須要學會嘗試,學會新技能。而之後當鷸寶寶有了陰影,但仍堅持來到了沙灘上,這裏告訴我們,我們不會一輩子都待在舒適區,需要有勇氣來面對人生的風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長,不斷地蜕變。

而在這部短片中,除了鷸寶寶與鷸媽媽這條主線,還有鷸寶寶與寄居蟹這條暗線。正是因為寄居蟹的幫助,它才能另闢蹊徑,找到捕扇貝訣竅。所以有時候朋友給你帶來的幫助是莫大的,要珍惜自己的朋友。

不管是父母、朋友還是許多給予幫助的人,都只是我們人生中的過客、輔導者,總有一天他們會因為各種原因離我們而去,我們不能過於依賴於他們,還如電視劇《愛情公寓》主題曲裏唱到的那樣“我的未來式由我做主”,每個人的人生都應掌握自己手裏,就像鷸寶寶。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成長,完成了最美麗的蜕變。

《鷸》觀後感2

前幾天,媽媽給我看了一部迪士尼動畫短片《鷸》。這部動畫片雖然只有短短的6分鐘,卻告訴了我一個深刻的道理。

這部短片主要講了一隻小鷸太依賴媽媽,總希望媽媽能把食物喂進嘴裏,可是媽媽為了培養小鷸獨立自理的能力,讓小鷸自己去海灘找食物。這一天,小鷸又來到了海灘尋找食物,海面上突然湧起了巨大的海浪。看到澎湃的海浪,小鷸充滿了恐懼。在千鈞一髮之際,小鷸遇到了幾隻寄居蟹,在和寄居蟹的相處中,它克服了對海浪的恐懼並且學會了怎樣覓食。

影片中的小鷸不就是正在成長的我們嗎?當我們慢慢長大的時候,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困難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不要時時刻刻想着依靠自己的父母。作為父母,隨着孩子的漸漸長大,也要像影片中鷸媽媽一樣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學本領,長技能,而不是一味溺愛、縱容,無條件的滿足孩子,這樣孩子永遠都不會長大。

小鷸的故事讓我想到了我的一次經歷。在我五六歲時,有一天,媽媽帶我到郊外玩,很快,我們就來到了一條小河邊。小河大概有三米寬,水很淺,河中有大大小小的石頭直通對岸,媽媽在前面輕輕鬆鬆的過了河,也不拉着我的手,只是站在對岸等着我,我小心翼翼的踩着石頭慢慢地過河,快到岸邊時,距離突然遠了一些,我有點害怕,感覺石頭外就是懸崖一般。我不敢邁出那一步,因為我覺得太遠了,可媽媽站在不遠處並沒有過來拉我的意思,我回頭看了看我剛才跨過的石頭,做了比較,是稍微遠了一些,我硬着頭皮邁開了腿,我真的跨過去了,我很開心,雖然只是一件小小的事情,卻讓我記憶深刻,媽媽的放手讓我克服心裏的恐懼,最終成功地跨過了小河。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它就像小鷸遇到的澎湃海浪,就像我遇到的那條小河。鷸媽媽知道海浪很危險,她更知道作為一隻海鳥,如果不能獨自面對海浪,將會很難生存下去,所以她沒有阻止小鷸去嘗試,製造機會讓它自己在困境中學會生存。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懂不會的有很多很多,就像小鷸最開始不知道怎樣躲避海浪,不知道怎麼尋找蚌一樣,當他看到寄居蟹在海浪來的時候把頭扎進沙子裏,成功的躲過海浪的襲擊,他也跟着學會了這項本領。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也要像小鷸一樣,勇於去向別人學習,發現自己的不足,同時也要去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讓自己不斷成長,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鷸》觀後感3

Alan Barillaro耗時三年,成就六分鐘的經典,短短六分鐘詮釋了成長路程中會遇到的事,有鷸的成長,有親情,有寄居蟹二者的友情,有堅持,有學習,有成功的喜悦…六分鐘的細節,值得深思。

  一、自力更生

當我們慢慢長大的時候,一定要去學會自力更生而不要再去依靠自己的父母。作為父母,隨着孩子的漸漸長大,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很多東西,而不是一味的縱容,一味去給予孩子,孩子永遠都不會長大。

  二、客服恐懼

我們要在自己成長的過程當中克服恐懼。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或大或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做的是勇敢的面對,而不是去躲避,躲避永遠都解決不了問題,鷸媽媽知道海浪很危險,她更知道作為一隻海鳥,如果不能獨自面對海浪,將會很難生存,所以她沒有阻止鷸去嘗試,製造機會讓他自己在困境中學會生存。成人的世界裏,替孩子包辦的太多,致使孩子學習的機會少了。

  三、善於學習

成長的過程中,起初我們會有很多不會,不瞭解。起初鷸不知道怎樣躲避海浪的襲擊,不知道怎麼尋找蚌,當他看到寄居蟹在海浪來的時候把頭扎進沙子裏,成功的躲過海浪的襲,他也跟着學會了這項本領。我們在成長旅程中也要勇於去向別人學習,發現自己的不足,同時那也要去努力補足,讓自己不斷成長。

  四、學會分享

呆萌的寄居蟹自己學會了捕食河蚌,他把這個方法教給了鷸,某種程度上來説,他們兩個是競爭者,但是他們仍然在分享,我們在童年的時候也是單純可愛,擁有幾個沒心沒肺的玩伴。慢慢長大了,漸漸地忘卻了分享,總想着超越別人,其實一個人成長的時候,也要幫助別人,自己得到的其實是大家一塊努力的結果,將自己得到的和別人一塊分享,也是自己成長的一部分。

  五、體驗成長

提起鷸,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因此鷸的成長不僅僅是學會捕食,他的成長是漫長的,有了寄居蟹的陪伴,有了海浪的磨鍊,變得更加的精彩。成長伴隨着各種酸甜苦辣,這段路程漫長而且堅信,但是這又是痛並快樂的一個過程,我們能感受到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我們能夠體驗到這種快樂,這種幸福。

這短暫的六分鐘時間讓我們像回憶童年生活般進入一段夢幻旅程,回味無窮,引人深思。我們的成長不僅僅需要六分鐘,你不必擔心,在害怕的東西里有別致的美景,睜開雙眼,海天交界,別有洞天。

《鷸》觀後感4

當一隻可愛的小鳥正在捕食時,我被它吸引住了,它是那樣的萌。這是美國導演艾倫·巴利拉羅拍的一部動畫片———《鷸》。雖然這部作品時間很短,只有6分零4秒,但艾倫·巴利拉羅卻用了整整3年的時間。難怪,這部片子被人們説成是20××年最暖心的一部動畫片呢。看了這部動畫片,我深受感動。

片子中,當那隻小鳥被海浪打得像一隻可憐的刺蝟躲在窩裏時,我想:這隻可憐的.小鷸肯定不會出來找食了吧!正當我這樣想時,發現這隻小鷸並不是我想的那樣對海水產生了陰影。它因為耐不住飢餓,小心翼翼、跌跌撞撞地爬出了窩,小心地向海邊跑過去,它在巖石後面停住了。我以為小鳥要打退堂鼓回到窩裏去了,可沒想到,沒過一會兒,小鳥又探出了它那小而可愛的腦袋。呀!不好!一個大浪打來了,我為這隻小鳥捏了一把汗。幸好這隻小鳥聰明,吸取了上次的經驗,飛快地逃到了一堆雜物裏,躲過了一劫。

海浪退了,小鳥不知道被什麼東西給託了出來。哈哈!原來這隻小鳥踩在了兩隻寄居蟹的身上了,它被不情願地託了出來。它看着小寄居蟹,焦急地説道:“喂!千萬別去海邊,小心有海浪!”小寄居蟹發現了小鳥,忙跟小鳥打了聲招呼,便飛快地向沙灘上的爸爸媽媽跑去。不遠處,還有許多小動物在向海邊跑。小鳥抵不過好奇心和對這未知世界的嚮往,它又一次走向沙灘。它看見海浪來了,來不及躲閃,見寄居蟹一下子就鑽到了沙子中,便也學着寄居蟹的樣子鑽進了沙子中。風平浪靜,它來到了水裏,看到了許多的蚌。由於這次大膽的嘗試,它不僅學到了躲避風浪的本領,它還快樂地捕到了許多的蚌。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過像片子中的小鳥一樣的經歷。一天晚上,我在日光燈下做作業。做着做着,我被一題給難住了。我都沒有認真看題,動腦筋想一想,就喊:“媽媽,快來,我這道題不會做,來教教我!”媽媽走進我的書房,看了看我的題,説:“其實這道題並不是很難,只要你細心,認真,嘗試用另一個角度思考就能做得出來。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吧,我不會告訴你答案!”聽了媽媽的話,我只好靜下心認真地思考起來。經過不同方法嘗試解答,最終這道難題被我攻破了。人只有經歷了嘗試才會成功,才會收穫。這不就是《鷸》給我的又一個啟示嗎?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有經歷風浪,才能學會本領,只有戰勝自己的恐懼,才能在更廣闊的世界裏徜徉。

《鷸》觀後感5

暑假裏,為了哄妹妹開心,爸爸給她放了一部動畫片《鷸》,我有幸也跟着一起看起來。

整部動畫片只有短短的6分鐘,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那隻剛學會走路的鷸。鷸媽媽喚醒了熟睡的小鷸,小鷸肚子餓張嘴等着媽媽送食物,可媽媽並沒有餵它,而是告訴它找食物的方法。小鷸又餓又好奇,就和媽媽一起去找食物,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小小的蚌,剛要吃,卻被一個浪頭捲進海水裏。小鷸渾身濕透了,打着冷戰,它再也不敢下去找食物了,任憑媽媽怎麼叫都不行,只是張着小嘴等媽媽能給它點吃的。你們是不是都以為媽媽心疼孩子了呢?不是的,媽媽依然轉身離開,她希望孩子能自己勇敢的走出來。小鷸見幾次媽媽都沒有能給它送吃的,實在餓的受不了了,就自己試着一點點地走下來。終於它又發現了一個小蚌,馬上跑過去,而浪花又一次打來把它嚇得驚慌失措得跑了。偶然間它遇到了寄居蟹一家,巧的是它們也要去找食物,小鷸便跟着它們。浪又來了,寄居蟹扭扭身子躲進了沙子裏,小鷸緊張的要命就學着寄居蟹的樣子也鑽進了沙子裏。可當它睜開眼睛時,出現在它眼前的卻是讓它大吃一驚的景象,許許多多的大大的蚌都在海水裏張開了殼,它看到了那些大大的蚌都在什麼地方。小鷸驚呆了,忘記了害怕,跳起來飛快地跑向媽媽告訴它這個好消息。於是,小鷸再也不是這個大家庭中最膽小的一個,而是最勇敢最棒的一個,它找來的食物都是最大個兒的。從那以後小鷸每天都能吃得飽飽的枕着大蚌的殼做美夢。

爸爸告訴我説這個片子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看完了整個片子我明白了為什麼這個片子能得獎。這個作品不光講述了小鷸從害怕到勇敢的過程,它的表現就是要我們像它一樣自己遇到了困難和挫折,不能説放棄就放棄了,要勇敢大膽地嘗試。就像我們的學習過程中遇到了不會的題是一樣的,自己多讀幾遍,多換個角度想想就會有新的發現;還想要告訴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們在慢慢長大,也是個學習的過程,希望他們能像鷸媽媽那樣,不溺愛我們,不要什麼事情都幫我們做,我們自己也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是正確的事情就讓我們自己去嘗試。爸爸説我理解的很正確,他還説這個片子除了告訴我們這些,動畫片本身拍的效果非常的逼真,小鷸身上的羽毛,它的動作和表情,海浪打來時海底的情景都很漂亮,讓人讚歎。我喜歡這個動畫短片《鷸》!

《鷸》觀後感6

《鷸》這部動畫短片,影片開始,有舒緩的鋼琴引入,畫面為一隻鶴在空曠的沙灘上尋食,場景虛化近景的礁石,對焦遠處的鶴,表現了環境的寧靜、幽美,而後鶴為背景虛化,對焦近景礁石,一羣鷸入境,瞬間使畫面充滿活力,同時鋼琴伴奏的背景音樂響起,音樂是歡快的、跳躍的,與一羣鷸的鳴叫聲相配合,更加凸顯鷸的活潑。影片光線處理的很好,當鏡頭轉到鷸媽媽的窩時,灑下的一大片光,投射在窩的各個角落,顯得很温馨,而投射在沙灘和潮水中的陽光,又顯示出了一切都充滿生機,積極向上。

影片的整體色調以藍色為主,突出表現了新感和活躍感。同時,背景音樂會根據拍攝對象不同,及時轉換,當鏡頭為鷸媽媽時,背景音樂是較悠長、平緩的,能夠更加表現出鷸媽媽的耐心和對孩子的愛,而當鏡頭切換到幼鷸時,背景音樂是靈動的,節奏感很強的,從而體現出幼鷸的天真無邪,無憂無慮,歡樂活潑。

而當大浪來襲,有經驗的鷸都迅速躲開了,只剩下幼鷸一臉懵懂,這個場景中以幼鷸為畫面中央,大浪逐漸靠近,此時的背景音樂,在原來歡快的基礎上,加了節奏感更強的重音,隨着浪的逼近,節奏感越來越快,當大浪撲到幼鷸身上,背景音樂消失,海水沖刷的自然聲音代替了背景音樂結束了這一場景。

在鏡頭切換到幼鷸獨自在窩中瑟瑟發抖。此時,鷸媽媽入畫,背景音樂略靈動,渲染了鷸媽媽試探幼鷸時的不確定。當鷸媽媽再次鼓勵幼鷸出去覓食,專屬幼鷸的背景音樂再次響起,此時畫外音大浪的聲音響起,畫面雖沒有出現大浪,但也讓觀眾瞭解情節的發展。當它看到大浪時,表現驚恐,背景音樂節奏放慢,突出強調了幼鷸內心的猶豫。此刻,它的肚子因飢餓響起,推進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幼鷸下定決心出去覓食,背景音樂加快,與幼鷸的行為動作同步,當幼鷸到達海岸,大浪再次來襲,音樂節奏再次加強,更加突出了大浪的洶湧以及幼鷸的恐懼。當幼鷸在躲避海浪時,發現寄居蟹,背景音樂音調降低,表現出了幼鷸對無知事物小心翼翼,且出於好奇的試探。當再一次大浪來臨,背景音樂節奏又再一次中音加強,且速度加快,從而表現當時情況的危急和幼鷸內心的慌張。而當幼鷸發現海浪下的美好以後,背景音樂又再一次變得歡快,海浪在來襲時,配樂都是輕鬆愉悦的。

晚霞來臨,影片色調改為以紫色、紅色為主調,一切歸於平靜,優雅,預示着結局的到來。最後的場景,太陽始終保持在畫面中央,逐漸從海平線落下,背景音樂節奏感不再那麼強,但突出表現了幼鷸克服困難後的喜悦和收穫。最後畫面採用全景虛化的手法,結束全片只留下太陽的光斑。

整部動畫影片將鷸擬人化,以幼鷸遇到困難時的面對方法,以及父母和朋友的陪伴鼓勵,表達了滿滿的正能量,是一部充滿思考空間的教育短片。

《鷸》觀後感7

晨曦微茫的小島上,海風呼嘯,浪花滾滾。磯鷸成羣結隊的鳴叫着落在了濕漉漉的沙灘上,歡快地啄食着可口的扇貝。不遠處的灌木叢裏,隨着一隻可愛呆萌的小磯鷸出生,故事拉開了序幕。

《鷸》主要講述了小鷸曲折坎坷又充滿幸運的故事:小鷸因被海水吞沒過,對未知的海浪有着好奇及畏懼。在母親的鼓勵和寄居蟹的幫助下,努力克服恐水症,在海浪肆虐的沙灘上學會覓食的故事。

小鷸出生時,擺動着稚嫩的身子,天真無邪地望着媽媽,使勁地張開嘴巴,等待着美味的扇貝。鷸媽媽卻狠心地自顧自將扇貝吃到肚子裏,讓小鷸自己去覓食,學會獨立。通過肢體語言,我明白了鷸媽媽的良苦用心:授子魚,不如授子以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會讓小鷸依賴媽媽,進而變得懶散,只有小鷸自己學會捕食,才能獨立生存,才能感受到勞動帶來的快樂。飢餓的小鷸沒辦法,只得自己走向海邊,然而海浪卻來勢洶洶地撲向這個未諳世事的小傢伙,他被淋濕了全身,瑟瑟發抖地躲在灌木叢裏。鷸媽媽再次鼓勵小鷸勇敢走向海邊,可嚇壞了的小鷸只要看到海浪就嚇得屁滾尿流,躲藏起來。

影片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小鷸最終鼓起勇氣來到海邊克服困難的情景,眼看海浪擊來,小鷸學着寄居蟹將身子埋進土裏,浪花很快就將小鷸包圍,它睜開害怕的眼睛,看清這一海底奇觀,沙子順着水流衝來,陽光透過水麪折射出七彩的光,多麼美麗的景觀啊!這不就是歷經風雨後的彩虹嗎?原來海浪並沒有自己想象的可怕,小鷸終於勇敢地面對困難,學會了捕食,從一個弱小的生命蜕變為真正的鷸,鷸體會到了成長的快樂。

“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原來讓我們害怕恐懼的困難,只要我們有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就一定能克服。鷸的成長故事,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害怕黑暗,不敢獨自睡覺的情景。那時我總是覺得黑黑的窗外有一雙眼睛盯着我,或者有妖魔鬼怪要來抓我,只要我一個人呆在房間,就瑟瑟發抖,媽媽一次又一次地鼓勵我,不要害怕,要勇敢。我為了驅逐對黑暗的害怕,總是要點亮房間所有的燈,不準任何人關燈。媽媽沒辦法,只能在我睡着時幫我關燈,剛開始在黑夜中醒來,發現房間漆黑一片,我把頭蒙在被子裏,一動不敢動,在害怕中慢慢入睡。

時間一長,也就覺得沒什麼好害怕的,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想象,我終於克服恐懼,獨自坦然面對黑夜,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豪,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個小男子漢了。

這部短短的6分鐘短片,讓我不僅看到了鷸媽媽放手讓孩子去獨立的智慧;還讓我明白成長需要勇氣和鍛鍊,成長路上,或許有困難與曲折,但也有戰勝自我的欣喜,有搏擊風浪的快樂……

標籤: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