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橋教案模板

校園1.11W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橋教案模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橋教案模板

橋教案模板1

活動難點

學習用不同的 語氣和典型動作表現故事情節和角色特徵。

活動目標

欣賞童話劇《三隻羊過橋》,能連貫地講述三隻羊是怎樣過橋的,理解聰明和勇敢的關係。

學習用不同的語氣和典型動作表現故事情節和角色特徵。

活動過程

一、 聽故事錄音,欣賞童話劇。

提問:童話劇的名字是什麼?您喜歡聽這個童話劇嗎?為什麼?

童話劇表現了一件什麼事?

二、使用幼兒用書,結合畫面欣賞童話劇。

欣賞圖1提問:三隻羊為什麼要過橋?他們碰到了誰?

欣賞圖2提問:小山羊要過橋,大灰狼想幹什麼?小山羊是怎麼對大灰狼説的呢?

欣賞圖3提問:是誰來過橋了?中山羊是怎麼對大灰狼説的呢?

欣賞圖4提問:是誰來過橋了?大山羊是怎麼過橋的?大山羊為什麼要這樣做?

三、討論:三隻三羊中誰最勇敢?為什麼?想一想勇敢還需要什麼?(教師小結)

四、學習角色對話,指導幼兒用不同的説話語氣和動作大膽表現不同角色的特點。

1、教師完整朗讀。(請幼兒觀察教師是怎樣表現三隻羊和狼不同的語氣的)

2、學習用不同的語氣表現三隻羊和狼的對- (分別請兩個幼兒表現小山羊、中山羊和大山羊的對話)。

3、分組表演角色的對話。

活動反思:

《三隻羊過橋》的故事情節簡單,對話生動,重複句多,三隻羊和大灰狼的角色形象很適合中班幼兒表演。在兩遍童話劇欣賞後幼兒瞭解了故事的主要情節,基本能複述出小山羊、中山羊、大山羊以及大灰狼的對話。活動的後半部分重點引導幼兒學習角色對話,讓幼兒用不同的語氣表現三隻羊和狼的對話,個別幼兒角色模仿得很像,尤其是能用顫抖的聲音來説小山羊的對話,用兇狠的語氣來學説大灰狼的對話,表現很棒。個別平時比較膽小的幼兒也能觀察到同伴表演時語氣,積極舉手來參與表演活動,但由於活動時間緊迫,很多幼兒沒有被請到表演故事,。後期可以把《三隻羊過橋》的表演安排到班級的“超級夢工廠”,為幼兒自制些簡單的道具,增進幼兒的表演慾望,除了讓幼兒用不同的語氣表現不同角色的特點,還可以讓幼兒用典型的動作表現三隻羊和狼的特徵,尤其可以讓平時害怕上台表演,不敢在集體面前表現的幼兒,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和機會,通過表演幫助他們體驗成功表演的快樂,克服害怕表演的心理。

橋教案模板2

教學設想

中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八年級(上)第三單元是説明文單元,所選的五篇課文中,《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是比較規範的説明文,《橋之美》《説“屏”》則是帶有一定説明性的小品。

學習本課之前,通過《中國石拱橋》的學習,學生已初步瞭解了説明文的特徵、常用的説明方法,也瞭解了説明文語言應準確、周密的特點。學習本文,要仔細品味文中詩意的描寫性文字,它與帶有説明性的文字相間雜出,讓人在受到美的薰陶的同時,也獲得了一些美學常識。

《橋之美》雖然是“帶有説明性質的小品文”,但很顯然是不能把它作為純粹的説明文來教,説明對象、説明方法、説明順序,在這一課教學中可以不必過於強調。如何定位呢?還是在於:要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作者從畫家的角度介紹了自己喜愛橋的原因。我們不是從畫家的角度學習語文,我們還是應該從語文的角度把這一篇文字作為語言學習和訓練的好材料。本文無論從語言的理解,還是美學的欣賞,都覺得難。難在畫家眼中的美,我們多數人只可仰望,如天上的彩虹,可望不可及。但作為教師,除了仰望,還要架起文本與學生之間的橋,引導學生欣賞那道絢麗的彩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課文內容——橋之“美”美在什麼地方。

提高學生篩選、整合信息的閲讀能力。

品味本文優美有情味的語言以及在內容和表達上都較具作者個性色彩的句子,並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生活體驗進行感悟理解,鍛鍊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認識橋之美,進而感悟美,欣賞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橋在不同環境中的不同審美效果分析,指導學生獲得一些美學基本知識;品味文中詩意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突破

初讀課文,感覺語言很美,情趣高雅,但內容較散,初中學生不好把握。再讀課文,研究教法,創設情境,以喚起學生的審美需求,激發學生探求美的慾望。同時積極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聯想和想象,以把握文本所藴涵的審美特色。

《橋之美》的語言畫面感很強,修辭靈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學生結合語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覆誦讀,整體把握,力求使學生既欣賞了橋之美又學習了語言之美。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文人筆下的橋之美

1.媒體出示“小橋流水人家”的圖片及《天淨沙· 秋思》的內容。

天淨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2.媒體出示艾青詩《橋》的內容)

艾 青

當土地與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時候,

當道路與道路被水截斷了的時候

智慧的人類佇立在水邊:

於是產生了橋。

苦於跋涉的人類,

應該感謝橋啊。

橋是土地與土地的連繫;

橋是河流與道路的愛情;

橋是船隻與車輛點頭致敬的驛站;

橋是乘船者與步行者揮手告別的地方。

3.媒體出示徐志摩詩《再別康橋》(節選)的內容)

再別康橋(節選)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教學創意:多媒體展示多幅橋的優美畫面,並配上優美的音樂,讓學生朗讀,創設情景,渲染氣氛。教師導入,艾青的橋有了故事;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人聯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使人產生無限的惆悵……在詩人的眼中“橋”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在畫家的眼中,橋則別有一番韻味。)

二、畫家眼中的橋之美

1、感知“橋之美

閲讀第4、5自然段,思考:

課文重點寫了哪些橋?橋周圍的環境如何?兩者以怎樣的形式存在?產生了怎樣的美感?勾畫相關語句 。

學生勾畫相關語句,合作交流,教師適時點撥板書,明確:

烏鎮石橋———密密葦叢———疏密相間——舒暢

江南石橋———細柳飄絲———剛柔相濟——銷魂

長橋卧龍———水天一色———面線相融——滿足

風 雨 橋———飛瀑流泉———動靜相生——欣賞

(教學創意:這一環節最大的創意有二,其一是跳開開頭三段,直接進入課文重點“橋之美”的解讀。其二是根據課文的描述,把橋與周圍環境的對照,分別用一個字提煉,為後文學習做好鋪墊。

作者借第四段裏寫的幾座橋向我們介紹了這樣的四種美:密密的蘆葦蕩中突現一座小石橋,這是疏密相間之美;石橋細柳則表現出剛柔相濟之美;水天一色中的長橋,則讓我們欣賞到面線相融之美;風雨橋和飛瀑流泉有的是另一番的動靜相生之美。再稍微讀一讀原文就可以看出,“舒暢”、“銷魂”、“滿足”、“欣賞”,這幾個詞很巧妙地表現了不同形式的橋的美帶給人們的美好感受。這一段文字,描寫、議論、抒情很好地結合。介紹每一種橋的手法也不太相同。

教學中就可以引導學生好好地感知這一段的文字美和手法妙的特點。這樣才能用足文本的價值。教學中,在瞭解了畫家提出的美學原則之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緊扣文本,讓學生活動起來,訓練起來,發展起來。一切圍繞“語文”和“學生能力培養”來設計。)

2、欣賞“橋之美”。

朗讀與欣賞:多媒體顯示和朗讀段文字相一致的景色和橋的畫面,並配有“蘇提春曉”背景音樂,讓學生從課文的感知回到畫面的欣賞。

(教學創意:由於文章語言生動,極富表現力,讀來朗朗上口,畫面感很強。因此,學生欣賞豐富多彩的畫面,使抽象的文字更形象,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思維。 透過畫家的眼神,我們眼前浮現的不僅僅是一座座精美的橋,更是一幅幅完美的圖畫啊。從而使“橋之美”具備了內容和形式的完美和統一。)

3、品析“橋之美”。

橋與周圍的景物相配合就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圖畫,通過閲讀,你最喜歡哪座橋呢?是因為景物描繪的美,還是因為語言美呢?

(1)賞析美景

例如:烏鎮石橋:厚實的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鄉間石橋:柳枝的動、細弱、年年發芽和石塊的靜、厚重堅硬、歷久不變形成對比。

在寬闊的水面上的長橋,打破了單調的背景,整個環境充滿了靈氣和生命。

廊和廳的安閒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峯的險峻又形成對照。

(教學創意:通過閲讀課文,我們不難看出,作為畫家,作者看橋淡化其結構、種類、功能,更重視其美學價值。怎樣來欣賞一幅畫面?關鍵看其中的景物與周圍的環境是否既對照又和諧。這也是本文揭示的全新的審美角度)

(2)對比之美

在講到橋的不同環境中所表現的不同的形式作用時,引導學生做這樣的思考:如果在險峻的山峯間造一座古樸堅硬的石拱橋會有什麼感覺呢?

讓學生明白了堅毅的山峯間適宜休閒的風雨橋,卻不適合厚重的石拱橋,也因此明白了,温柔的江南為何多古樸的石拱橋。從而明白了,不同的環境中需要不同形式的橋。

在講到橋的建造需要注意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的和諧美時,為了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強與弱,剛與柔形成的對立統一美。可做一個類比:這堅硬的石橋與輕緩的河水,與橋頭纖細的柳絲構成了一副和諧的圖畫。這份和諧就如強健的男性與柔美的女性所組成的那份剛柔相濟的美,這份和諧就如壯偉的高山與清幽的流水所形成的山水相依的美。

(教學創意:教學的過程中,我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對比欣賞一副副圖畫,假如這樣的環境裏沒有這座橋會怎樣?有了這座橋後又怎樣?通過這個環節,學生不僅橋的這個形式美就有了比較清楚地瞭解。而且還懂得了欣賞這類圖畫的方法。學生對於對立統一的和諧美有了比較真切的瞭解。)

(3)品味雅詞

如:舒暢、銷魂、搏鬥、曉風殘月等詞語的妙處。

4、可是現實中,並非所有的橋都美,文章提到不美的橋有哪些?不美的原因是什麼?

引導學生閲讀學習第6自然段。

(1)南京長江大橋

(2)錢塘江大橋

(3)成昆路上的直線橋

不美的原因:沒有與周圍環境呼應和襯托。

5、畫家眼中美與不美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呢?

引導學生迴歸第2自然段學習,學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即“橋在不同環境中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我心中的“橋之美”

1、文中提到鵲橋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2、“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請説説你的理解。

3、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那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沒有看不見卻具有“橋之美”的橋呢?

(教學創意:拓展延伸:尋找、發現生活中的美,讓同學們深刻感悟到橋之美的內涵。)

板書設計

橋 之 美

吳冠中

橋環境形式美感

烏鎮石橋———密密葦叢———疏密相間——舒暢

江南石橋———細柳飄絲———剛柔相濟——銷魂

長橋卧龍———水天一色———面線相融——滿足

風 雨 橋———飛瀑流泉———動靜相生——欣賞

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橋教案模板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乾涸、點綴、潮濕”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

1~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談話切入,想像揭題,激發興趣

1、“月是故鄉明”,家鄉──始終是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篇有關思念家鄉的課文。

出示課題:小橋流水人家。

2、看了這個題目,在你的腦海裏,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

(生自由暢説)

3、請同學們“看”着自己想像中的優美畫面,讀讀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題目吧!

4、其實,這個題目就是一首古詩中的詩句,有誰知道?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的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人們通常用它來指代美麗的江南水鄉。)

5、作者的家鄉真的如題目這麼富有詩情畫意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小橋流水人家”吧!

設計意圖:讓學生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情景,並在此基礎上美讀題目,使學生在未學文前就先進入詩一般的美麗情境中,為學習課文作孕伏。然後設下懸念,充分利用學生的閲讀期待,讓學生帶着極大的興趣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

二、梳理步驟,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平時你是怎樣學習這類課文的?(指名説),師給予肯定並梳理閲讀步驟:

⑴ 讀準讀順。

⑵ 讀思結合(參照“連接語”中的問題)。

⑶ 圈畫批註。

⑷ 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葉聖陶先生指出:略讀指導需要提綱挈領……在學生自學前,梳理出富有彈性的學習步驟,減少自主學習的隨意性與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

2、請同學們先獨立閲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3、師走到學生中間,抽讀字音拗口或易讀錯的字;對學困生多關注;糾正不良的讀書姿勢等。

設計意圖:讀準讀順是理解感悟課文的前提,雖為高年級,但還應予以重視。

4、讀了課文,你覺得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思念、熱愛家鄉)。

5、通過前幾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古往今來,人們的思鄉之情都是一樣的,但懷念寄託的對象卻因人而異。在這篇課文中,作者對故鄉的哪些景緻懷念?“家鄉景色”、“家鄉生活”。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捕捉課文重要信息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及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讀悟交融,順學而導,領悟寫法

1、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愛鄉之情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在相應的地方圈畫批註。)

2、生自讀自悟,師走下講台當“顧問”,瞭解學情,隨時幫助學生排憂解疑。

3、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讀書所得,要求注意傾聽,互評互學。

設計意圖:緊扣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參照"連結語"中的提示,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能力、經驗,與文本對話,進行個性化解讀。而後再與同伴交流,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讀書所得。

4、全班交流:

師順學而導,或點撥偏差、或引發討論、或指導朗讀、或歸納方法等。

預設如下:

(如果學生對課文內容體會得較“到位”,師不必作過多的引導。)

⑴ 課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把家鄉的景色寫得很美麗,從中可體會到他對家鄉的熱愛。

① 出示第一自然段。

② 通過描寫家鄉的美景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這樣的抒情方式叫作什麼?

(“間接抒情”)

間接抒發感情的語句,我們只有深入研讀,才能體會得到。再讀讀課文,從哪些詞句可以體會到作者的這種情感?

③ 引導學生從“清澈見底”、“長長的柔軟的柳枝”、“婀娜的舞姿”等來體會家鄉景色的美,從而看出作者是多麼的愛家鄉!

④ 師點明學法:

“通過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是讀書的一個好方法!

⑤ 師動情地描述:

“清澈見底的小溪潺潺環繞着村莊,婀娜的垂柳畫着粼粼的波紋,水鳥婉囀的叫聲與嘩嘩的流水聲相唱和着”,在你的眼前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引讀)

⑥ 出示課文插圖1,這麼美的景色誰不喜歡呢?讓我們伴隨着優美的樂曲聲再一次走進這詩一般的“圖畫”中吧!(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在想像中讀、在讀中想像,無不體現“以讀為本”。在多樣化的朗讀中,學生經歷由對文字的整體感知到抓重點詞句品讀再到想像配樂美讀,環環相扣,既品味了語言、體會了情感,還從中領悟了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⑵ 從第五自然段的“清晨,可以看到太陽從後山上的樹叢裏鑽出來……”這幾句中,可以體會到作者對家鄉的愛。

① 運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來體會。

② 出示插圖2,在作者眼裏,家鄉的日出、清風;家鄉的小溪、小橋、楊柳都是美的。讓我們迎着“涼爽的清風”,透過東窗,來欣賞“小橋流水人家”的美景吧!(感情朗讀)

⑶ “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從這幾句話中,可以體會到作者非常熱愛家鄉。

① “我愛我的老家”、“但我非常愛它”,這樣的抒情方式是什麼?

(“直接抒情”)直接抒發感情的句子,我們讀一讀就能明白作者的情感。

② 但是,如果説家鄉的美麗景色使作者十分愛戀,這好理解,可“低矮的平房,陰暗的光線,潮濕的地面”,這樣簡陋的房子會讓人喜歡嗎?可作者卻“非常愛它”,你是怎麼理解?

③ 真是“誰不説俺家鄉好”呀!不管景色美不美、條件好不好,只要是家鄉的,作者都喜歡。這更進一步説明了什麼?(作者對家鄉的無比熱愛,愛它不須任何理由!)

④ 讓我們帶着這種深深的愛戀之情讀讀這幾句話吧!

⑷ 第二自然段的“……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並不是捉來吃,而是養在玻璃瓶裏玩兒。”童年時期的事作者至今仍記得這麼清楚,可見作者一直懷念着家鄉、深愛着家鄉。

① 課文中哪些片斷也是描寫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

② 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採來的野花丟在橋下……”、第四自然段的“我曾經隨着採茶女上山摘過茶葉……”

③ 讀讀以上幾個片斷,作者都是採用什麼樣的抒情方式?

(“間接抒情”)

④ 間接抒情的句子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用想像去補充。請選擇你最感興趣或熟悉的一個片斷,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讓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樂趣。

⑤ “聯繫生活體驗”展開想象,這種方法能使我們更容易走進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與作者共享歡樂。

⑥ 尋找小魚、小蝦,丟野花,摘茶葉……都是那麼的快樂有趣。家鄉給作者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歡樂,作者怎能不愛它念它呢?選擇你喜歡的片斷讀讀,讀出你的情感來。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體驗”展開想象,既可以把靜止的文本變成充滿情趣與生活氣息的立體畫面,讓學生如臨其境,與作者同歡共樂;又可以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⑸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從中可以直接感受到作者一直愛戀着家鄉!

① 多少的思念、多少的眷戀,使作者油然發出了這樣的肺腑之言。通過這節課的讀書交流,現在,你知道“那段日子”,是指什麼樣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嗎?

② 引導學生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藉助板書)來理解。

(“那段日子”,指的是童年在家鄉生活的那段時間。“那些美好的印象”,一指家鄉美好的景色,二指童年玩耍的情景,三指家鄉人們的太平生活。)

③ 美麗的家鄉景色、快樂的家鄉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千言萬語匯成一個字──“愛”!感情引讀課文最後兩句話。

設計意圖:教學是一個豐富多變、動態發展的過程,“預設”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預設”精彩高效。在以上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老師、學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對話互動,使學生的自讀自悟有一個“質”的提升,“潤物細無聲”地把感悟語言、體會情感、指導學法、領悟學法等融於教學過程中,實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揉合。

四、迴歸整體,小結學法,積累延伸

1、師生共同總結課文:

作者用優美流暢的語言,娓娓地向我們道出了他那無盡的.思鄉之情,不僅有深情的往事回憶,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學生看板書回答)。但不管是間接抒情還是直接抒情,都同樣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2、我們再一次走進作者的家鄉,去欣賞那詩一樣的景色,去感受那詩一樣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小結學法:

書是讀懂的,但要有恰當的讀書方法。這節課,大家都用了哪些讀書方法?

(學生簡要舉例説明,如“抓住重點詞句”、“聯繫生活體驗”展開想象、“聯繫上下文”等)。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閲讀中,靈活運用各種讀書方法,來提高自己的閲讀能力。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總結課文、領悟寫法、小結學法,既讓學生知道課文寫什麼、表達了什麼,也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怎麼寫的、怎麼表達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將有利於學生在今後的閲讀寫作中進行遷移運用,達到“學以致用”。

4、積累語言:

⑴ 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乾涸、點綴、潮濕”等詞語。

⑵ 摘錄文中自己喜歡的優美句段,並儘量做到熟讀成誦。

5、請同學們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可以蒐集有關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的圖片資料,也可以為家鄉作畫、作文,或者學唱“家鄉曲”、學跳“家鄉舞”、學燒“家鄉菜”等,來表達你對家鄉的熱愛。(為本單元主題活動“濃濃的鄉情”作準備。)

設計意圖:設置“作業超市”,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所長,展露自己的才華,在輕鬆愜意的活動中提高語文綜合素養,激發熱愛家鄉之情。

小橋

人家:優閒、恬淡

3、指導讀出江南水鄉“美麗、自然、優閒、恬淡”的特點。

二、指導學生按寫景文格式歸納文章中心

三、領悟全文的表達方法

1、直接描寫“流水”(第一自然段):

⑴ 小溪潺潺 柳枝婀娜 波光粼粼(描寫景物)。

⑵ 小鳥站在它的腰上……(擬人)。

2、直接描寫“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 我的家→(舒適 温馨)描寫、介紹。

⑵ 村民生活→(恬淡 閒適)概括介紹。

3、間接描寫有趣的往事:

⑴ 抓魚、蝦、蟹。

⑵ 丟野花。

⑶ 摘茶葉。

⑷ 賞野花。

四、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橋教案模板4

活動目標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欣賞彩虹七種色彩搭配。

2.瞭解彩虹的色彩,嘗試按照彩虹的色彩畫出彩虹橋,並添加相關的背景。

3.能大膽通過想象力表現絢麗的彩虹橋。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欣賞過彩虹

物質準備

PPT 彩虹圖片 畫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

指導語:你們喜歡彩虹嗎?它是怎樣的?

2.引導幼兒欣賞圖片(彩虹)師:你們在哪裏見過美麗的彩虹?你覺得彩虹美在什麼地方?圖片中的彩虹橋有幾種顏色?

二、探索發現

1.引導幼兒欣賞PPT"彩虹"。

師:引導幼兒認識組成彩虹的七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

師:彩虹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它有哪些顏色?

師:今天我們就來畫彩虹橋,把彩虹畫成橋,在橋上面,橋下面發揮你們的想象力,把它裝飾成一幅完整的畫。

2.出示水彩筆,引導幼兒交流討論彩虹橋的繪畫方法。

師:按照紅、橙、黃、綠、青、藍、紫的顏色順序塗畫,先畫一種顏色接着畫另一種顏色。注意每種顏色之間要靠近一些。

師:每一種顏色都要相連,一種顏色跟着一個顏色後面。

3.引導幼兒欣賞彩虹的圖片。

師:你知道彩虹都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你還能想象彩虹橋上有什麼?

三、幼兒創作

1.鼓勵幼兒用自己的創意進行創作。

師:我們來一起來畫一畫彩虹橋,並添畫上你喜歡的人物,裝飾和背景。

2.提醒幼兒換顏色的時候要將水彩筆放回原位,使用時保持桌面和畫面的整潔。

3.幼兒自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提供幫助。

四、欣賞評價

1.請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彩虹橋"。

2.教師從幼兒創作過程中的表現及完成的作品兩方面作出評價,同時鼓勵和表揚繪畫常規好的幼兒。

五、結束活動師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結束活動。

橋教案模板5

【教學內容】

《趙州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一篇説明文,它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呈現了趙州橋設計的意義以及創造與修建的智慧並從建築藝術這個角度,介紹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了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教學目標】

通過賞圖入境──品讀感悟──合作探究──美文賽讀──拓展交流,感受趙州橋的悠久歷史,瞭解趙州橋的建築特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研究橋、創造橋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和鑑賞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

師生課前收集“趙州橋”資料,學生認真預習課文,趙州橋圖片。

一、賞圖入境──觀橋

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19課,這篇課文向大家介紹的是一座古老的橋樑。請看大屏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靜靜的欣賞

這座橋,大家一起説出他的名字(板書:趙州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1、2自然段,回顧這兩個自然段的內容,邊看圖邊向你的小夥伴説一説趙州橋是怎樣的一座橋?(趙州橋非常雄偉、也很堅固)

導語:趙州橋除了雄偉、堅固以外還有什麼特點?接着學習第三自然段。

二、品讀感悟──賞橋

小組內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問題,選出代表班內展示。

1、讀第三自然段,這段的第1句話告訴我們什麼?(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説橋“堅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説橋堅固)這一段説橋怎樣:(橋美觀)

小結:這句話由兩個小分句組成,前一個小分句與上邊一個自然段緊密相連;後一個小分句又與本自然段緊密相連。一句話把兩個自然段連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結構上起了連接作用。這句話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麼作用。

2、自由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第一句話與後邊內容的關係。(第1句話的第2個小分句概括地寫橋美觀,其他內容是具體地寫橋的美觀)

3、具體描寫部分作者詳細描寫了橋上的什麼?(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雕刻着精美的圖案,作者具體描寫了欄板上雕刻的圖案。)

4、理解“雕刻”。(一種工藝,本文指在欄板上、刻鑿圖案)

欄板上的雕刻也屬於石雕,在石頭上雕刻想像有多大的難度。(一般的石匠是難以勝任的。只有手藝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趙州橋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圖案並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消失,説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賞欄板上雕刻的精美圖案。出示投影或錄像。讓學生講述欄板上雕刻的精美圖案。(電教手段可以超越時空,把學生帶到趙州橋上,使其身臨其境,親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圖案。學生在欣賞美,感覺美的同時自然也就會感到這一歷史遺產的珍貴。)

(在學生觀看了投影或錄像之後,也就是在“欣賞美”,“感受美”之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美”。)

6、研究書中怎樣描寫這些精美圖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⑴這段裏寫了幾幅雕刻圖案(3幅)

⑵這3幅圖案有什麼相同之處,有什麼不同之處?(相同之處:①畫的都是龍②畫的都是兩條龍。不同之處:姿態不同。)

⑶作者只描寫了3幅是最精美的圖案,其它圖案雕刻怎麼樣?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真

像活了一樣。”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所有的”指橋上欄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是作者的想象。因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靈活現,給人一種遊動的感覺。“真像活的一樣”是因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絕倫,栩栩如生。這句話不僅是對這層內容的總結,也是對橋上所有圖案的高度評價。)

三、合作探究──議橋

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第4自然段。

1、齊讀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趙州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理解這句話,引導學生理解關鍵性的詞語:智慧,才幹,歷史遺產。 智慧:聰明。才幹;才能、本領。

歷史遺產:祖先,歷史上留下來的寶貴財富。 再引導學生面對全文思考這個問題。

①趙州橋設計的很有特色。

②趙州橋雄偉、堅固,已有1300多年了還完好無損。

③趙州橋美觀。都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趙州橋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是後人引以為自豪的。

四、美文賽讀──贊橋

師:大家已經非常瞭解這著名的古橋了,趙州橋上的圖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語言描繪是優美的,所以我們讀這段時,聲

音表情都應是甜美的。

讓我們通過朗讀課文來美美地誇一誇趙州橋吧!

五、拓展交流──夢橋

師:誇得好!我看出趙州橋已進入你們的心中,想不想了解一下國內外現代化的橋?

生:(異口同聲)想!

師:(播放國內外造型各異的現代化橋樑,配輕音樂)看了後能不能為這些橋設計一些廣告語?大家真是妙語如珠,才思敏捷。

標籤:教案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