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傅雷家書讀後感(通用39篇)

校園1.99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後感(通用39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在這本《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傅雷夫婦對兒子孜孜不倦的教導,同時我彷彿感受到了自己的父母正在與我交流,不時地提醒我、鼓勵我、教導我······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傅雷一家人的優秀,無論是在藝術上的造詣,還是對國家民族的榮辱感,對人格尊嚴的的高度要求,這些都從書中字裏行間體現了出來。

這是在上世紀前期的中國,國力不足來滿足學生的高效學習,但是傅雷翻譯了很多的世界名著,在藝術上也體現很深的造詣。傅聰彈了一手好鋼琴,多次在國際大賽上獲獎,並努力鑽研多種語言······這需要多強的毅力才能實現呀!我得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對兒子的愛,他與兒子的書信往來一直不斷,每一封都體現了傅雷對兒子的牽掛,他的每一封家書都十分認真地完成,毫無草草了事的意思,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穩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傅雷在這些家書中強調了一些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問題等一系列問題,其中,傅雷對兒子的日常行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書中説“你車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見只要有實情、實事,不會寫不出好信”,爸爸經常告訴我寫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實感,老師也強調寫實,我突然覺得他們就在我的面前。傅雷對兒子的習慣也非常看重,如“孩子: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談幾樁重要的事。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脱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大衣兜裏,或是褲兜裏。這兩件都不符合西洋的禮貌······”,這些語句中看出傅雷注重別人對兒子的印象,但傅雷更注重的是“愛國”,有這一段話“你得抓住時間,抓住機會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着重自己就是看重國家。”這些話語,令我感觸很深。

《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對耐心的父母;一對艱辛的父母;一對堅韌的父母。《傅雷家書》它不僅是傅雷夫婦寫給傅聰的一封封家書,更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孩子不倦的教誨!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拿起這本也許並不太重的書,卻覺得沉沉的。

瞭解過傅雷,為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裏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資料,第一層是傅雷作為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為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啟發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

《傅雷家書》能夠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雲暗湧的年代裏,傅雷透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能夠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徵,並且還能從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着一顆期盼之心,期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發奮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能夠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説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能夠説是源遠流長。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向到這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完美的人際關聯、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資料,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説,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禮貌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能夠説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户,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思考,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父親對孩子的深愛作為一條人類的公理,如同太陽的光輝温暖着其間的每一個人。傅雷對傅聰的愛也是如是,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而又無私的,它盪滌了世間塵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舔犢情深的人間第一情。“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齊!”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真愛呀。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代之的卻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相互交流基礎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那類人,在他的骨子裏都滲透着這種獨特的個性,當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卻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於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少了幾分唏噓不已,更沒了世事鑽營的技巧,寫下的卻是對人生、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這又是多麼可能會使這些家書變成概念的準則!然而沒有,做父親的以他自我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般的揭示卻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卻是結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

傅雷極其敏鋭地覺察到孩子在藝術之外所遇到的問題,譬如交友、感情、花銷等等。家書中有一句話是“赤子便是不明白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堅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在生活上,他教給兒子外國的禮節,指導兒子的為人處世;在事業上,他為兒子蒐集資料,一齊研究音樂藝術,他們是一對父子,卻更勝似一對朋友。在兒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時,他以活力的語言喚起兒子的自信;在兒子演出成功時,他以平實的話語説服了兒子的躁動。他為兒子所付出的,遠遠勝過自我。

在那段父子離別的日子裏,父親用一封封家書,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續了一段遠隔重洋的父子情,讓遠在他鄉的兒子不再孤獨。是那一封封家書,讓我們看到了父親的另一面,讀懂了父親那份熱烈卻又深沉的愛。傅雷對兒子的愛,不是那麼強烈,也不是那麼震撼人心,更不是那麼耀眼,但它很温暖,慢慢地流入心裏,滋潤着整個靈魂。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一開始看這本書,總覺着很奇怪。為什麼書信能夠編成一本書?但越讀到後面,就越感激這本書。

傅雷是一位翻譯家,大兒子傅聰是聞名世界的鋼琴家。這本書,便是傅雷寫給傅聰的書信合集。從一九五四到一九六六,從傅聰剛去國外到傅聰結婚生子。從書中,我看出了傅雷這位父親的嘮叨,他的“嘮叨”,大到關心孩子的世界巡演,小到關心孩子在國外的食物合不合胃口,飽含着對兒子深深的愛意。

其中最最讓我難忘的,便是傅雷與兒子談終身大事與小孩起名這兩件事,比起其他的事件,這兩者很貼近生活的。傅雷信中對兒子説到對自己的終生伴侶要一心一意,要善於交流,不可以當唐璜。我想,要讓傅聰做到這一點,傅雷大概是付出蠻多的。首先他要以身作則,以行動告訴後代應當如何做;其次他要有頭腦,有方法,才能讓兒子信服,我想這是蠻難的。第二個是給小孩起名這一事件,信中寫到,男孩名為凌霄,女孩名為凌雲。後來,傅聰生了個男孩,便取名為凌霄。給一個從未謀面的小孫子起名,這一行為不正好體現了傅雷對於後代深深的愛嗎?傅聰聽從父親的意見,這也恰恰説明了傅聰對父親的愛也是多麼深刻。

不由得想起我與我的父親,我們二人不似傅雷父子相隔幾千裏,我們朝夕相處,爸爸給我的愛雖然不像母親的細膩,但很讓我回味。

我爸爸個子不高,但他在我的心中,永遠是最高大的。從很小的時候,我就很崇拜我的爸爸,可以這麼説,我爸爸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偶像,他有一身的才藝,説單口相聲、演小品、誦讀、寫詩、玩樂器……他無不在行,他是我心中永遠的“SUPER STAR”。我常常有機會跟着爸爸到各個地方演出,爸爸在上邊表演,我就在下邊做觀眾,為他鼓掌。每次主持人唸到我爸爸名字的時候,我對爸爸的敬佩就油然而生,爸爸真的很厲害啊!每當爸爸表演結束,觀眾席總是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心裏甭提有多驕傲了!那時的我想,有一個這麼厲害的爸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之後爸爸高大威武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成為我的榜樣。

我不知道我是否將“傅雷家書”讀透了,但我可以肯定,傅雷家書帶給我的,絕不只是傅雷父子的故事這麼簡單,還有對父愛的深深思索。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為著名鋼琴大師,傅敏為英語特教教師,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國中的時候,就有老師向我們推薦這本書,但是當時並沒有在意,而這個寒假,恰巧我在圖書館中借了這本書,利用寒假將它看完了。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子女溝通,在一封封信件中,傅雷對孩子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從家信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他愛子教子的精神實則令人感動。

傅雷家書讓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户,很好地為我們保存了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地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在閲讀的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家書中父母的淳淳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同樣令人感動。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許多豐富的精神養料。父親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及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我認為傅聰這樣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子啊數萬裏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你從不曾理解我,我也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裏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述出來?總之,看完《傅雷家書》之後,我覺得這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傅雷家書》編入傅雷夫婦寫給兩個兒子的180多封家書,它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死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是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地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兩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培根曾説:“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裏。”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着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麼,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打開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這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自愛其子,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沒有盡頭。通過親生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傅雷如何培育他的孩子,在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中這樣寫:“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作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支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一個警鐘,不論在做人還是其他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以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這麼豐富的養料。時時給他知道,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裏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卻在其中顯出他不變的本色。

翻開《傅雷家書》,有許多令人動容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中他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僅一次給兒子糾正了用錯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的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裏傳承着。

父愛大如宇宙,父愛隱如輕風,父愛高如俊山,父愛深如桑海。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傅雷家書》就像我們的一本良師益友,教會了我們做人,告訴了我們處事的道理。

父母的愛,往往是嚴厲而又具權威的,但是,看了《傅雷家書》這本書後,我發現父母的愛,居然還能是談天論地,包羅萬象的。

這本書中,使我感受最深的,還是傅雷在傅聰出國參加肖邦國際比賽前後書寫的家信。這些信體現了不僅體現了父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還表達了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以及老師對學生殷殷教誨。我感到十分震驚。

小時候,如同父母對我們一樣,傅雷對傅聰的愛也是十分嚴格的。這種愛導致父子倆關係相處不融洽。長大後,傅雷與傅聰的關係便如同朋友一般, 而且父愛變得更深沉。因為,傅雷年輕時曾經出過國,所以恨不得把自己的經驗,一股腦兒地傳給傅聰。我特別喜歡傅雷説的一些話,特別能鼓舞人心,又彰顯深明大義。

這本書中,令我感動的人還有馬先生。誠然,他不是傅聰的父親,但是他卻扮演着父親的角色。傅聰在國外的這段時間,馬先生把傅聰照顧得很好,簡直就是傅聰的經紀人。另外,我比較喜歡傅聰的第一任妻子——彌拉。她不像其他女性一樣依賴丈夫,而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來關心他。身為兒媳婦,她懂得傅雷夫婦的難處,並且表示理解,她是一個識大體的妻子。

這本書語言精煉,道理眾多,有些樸實,有些偉大,讓人體會深刻。其中,我十分贊同這個觀點:“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最可厭的莫如自以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築在瞭解自己的基礎上去了解別人上面的愛,才不是盲目的愛。”

以前的我,在為人處世上總是顯得不夠真誠,不懂的事情會裝懂,不肯虛心地接受他人的批評,説得好聽是具有極強的自尊心,説得不好聽是死要面子。現在,我要放下偽裝,做真誠的人,做真實的自己。

《傅雷家書》就像我的一本良師益友,教會了我做人,告訴了我處事的道理。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在等愛,沁入心田。——題記

你可曾在喧囂﹑繁雜的世界裏尋過愛的足跡呢?或許,在傅雷給兒子寫的封封書信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傅雷家書》包含了傅雷這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這份跨越千山萬水的愛,讓我在文字中領會到了父愛如山,深沉而偉大;也如水,細膩而温柔,就這樣涓涓之愛流淌在父與子之間……

“上海已經秋涼了,你那的氣候如何?地理書上説波蘭是大陸氣候,寒暑都在極端。你現在穿些什麼衣服。”這哪裏是一位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問候,這分明是傅雷在對一個近在身前的兒子日常關心。質樸的語言裏,包含着一份如山的愛。“注意:鋼絲上有小條子,註明號數,切勿丟掉,否則以後不易分清。鋼絲彈性很足,有彈傷眼睛、身、手的危險。你自己千萬不可隨便拉開,一定要讓動手做的人收場。望你牢記在心,萬萬千千!”傅雷對兒子的愛像空氣,無處不在,通過書信,飄越過國界線,愛充斥着兒子的生活。

“……寄你的書裏,《古詩源選》《唐五代宋詞選》《元明散曲選》你可仔細看,而且要多看幾遍,隔些日子温温,無形中可以增加文學史及文學體裁的知識。”傅雷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學者,對兒子要求嚴格,在學業上,藝術方面亦是如此。望子成龍之心如此強烈。

天下哪位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我的母親,對我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求十分嚴格,她能以身作則,給我樹立一個完美的榜樣。她的學歷並不高,但是母親的言談舉止總能讓我受益匪淺。母親會以自己的方式教育我和弟弟,也像傅雷對傅聰那樣,愛在點點滴滴,教在星星點點。

劉瑜在書中對孩子説:“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看,不管是偉人還是平凡父母,對子女的愛都如星辰大海,不容沉浸。

青春易逝,隨歲月一同蹉跎的何止吹彈可破的面容,那些懵懂如水的回憶,也會慢慢消逝,我們無需作答,只要在父母的涓涓愛意中成長便可。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第一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精神消沉的時候,第二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欣喜成功的時候。這兩封家書從兩個方面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那一份動人的舐犢之情。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着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跳,預想着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頌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博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現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家訓。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術的感悟,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

“我們並沒為你前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是會有的。”這真是知子莫如父,傅雷似乎早就預料到兒子的這種情緒了。緊接着又説“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裏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裏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安慰兒子,向父母訴苦是人之常情,遭遇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誰也難免的。作為父親不能教條主義地説,這不能,那不能,連用了幾個形象的比喻,告誡兒子,不要過分悲傷、消沉。如“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就是朋友式的父親,對兒子的愛,比山還高大,比海還寬闊。還用了克利斯朵夫的經歷鼓勵兒子正視現實和挫折,勇敢地戰勝它。從而教育兒子要學會堅強,這才是生活的強者。

當兒子在事業上取得成績時,作為父親的傅雷當然是高興的,但並沒有沉浸在那份成就裏,而是希望兒子在取得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仍然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於攀登藝術的至境。“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誇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總算我的教育沒有白費,你二十年的折磨沒有白受!你能堅強(不為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後你可以孤軍奮鬥了。何況事實上有多少良師益友在周圍幫助你,扶掖你。還加上古今的名著,時時刻刻給你精神上的養料!孩子,從今以後,你永遠不會孤獨的了,即使孤獨也不怕的了!”

傅雷説:“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當代哲學家周國平則説過,孤獨、寂莫和無聊是三種不同的境界,分別屬於精神、感情和事務的層面;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對精神與靈魂有着執着追求的人,對人間充滿摯愛的人,才可能體驗真正的孤獨;孤獨產生於愛……傅雷相信:“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正因為赤子之心是最純潔的,它不含私心雜念,沒有慾望紛爭,只容納人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感情,所以“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現實生活也許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會遭到誤解和排斥,身邊的世界讓他孤獨;但人類最純潔最美好的感情與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將成為他的知音和朋友。

赤子之心無比純潔,剔除了紛紜雜念,才可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並以之“打動聽眾的心靈”。藝術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這裏企及了。貫串在這兩則信中的父愛,其實就是堅強。第一封信中“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第二封信中“你能堅強(不為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堅強説到底就是擁有一顆赤子之心。而“赤子之心”,是藝術創造的最高峯。這種心靈的純潔是人類共同的美好願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書信就是人們的一種溝通方式,書信往往可以把嘴上説不出的話表達出來。

家書,也就是家信,指的是離鄉在外的人與家人情感交流的工具,它也維繫着家庭幸福,親情濃濃。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二人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兒子傅聰的信。在這十二年中,他們通信數百封,記述了傅聰出國成名、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傅雷夫婦都很細心,把兒子的信都妥善保管,並將主要內容分類摘錄成冊。

整體來説,傅雷與傅聰通信的主題為:教育孩子,立身行事,以中華文明為主;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

傅雷先生曾經説過,他寫給兒子的信有四大作用:1、討論藝術觀點;2、激發出年輕人的思想;3、訓練傅聰的文筆;4、做一面忠實的“鏡子”。而信中的內容,除了記錄一些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為了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出一個藝術家應該有的思想與品德。

《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們瞭解了過去的歷史,很好地為我們保存了那個時代的印記,它不僅是父母對兒子的教育,更讓我們學到了一些立身處世的原則。

我特別喜歡書裏的一句話:“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它告訴了我,人生的路上不可能永遠是春天,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奮鬥就能迎來坦途。

待人謙虛,做事嚴謹,禮儀得體;遇到困難不放棄,獲得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的榮辱感,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些應該是《傅雷家書》中給我們的永恆的啟示吧!

這本書雖然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普通的書信,但是它包含了許多大道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是永恆的經典。

我不禁想起了嚴厲的父親,他也老是訓斥我,我經常敢怒不敢言。此時我細心體會,將心比心,方才領悟了父愛的偉大,父愛如山,嚴厲之中不乏慈愛;父愛如風,猛烈之中不乏和暢;父愛如水,永潤我的心田。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他的家教如此之嚴,望子成龍的心情如此之熱烈。他要把他的兒子塑造成符合於他理想的人物。這種家庭教育是相當危險的,沒有幾個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題記

起初聽到《傅雷家書》這個名字時,本以為是一本家法。然而,在靜下心來去閲讀的時候,才發現它是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在1954年到1966年期間寫給兩個兒子的186封家信。

傅雷先生是一位傑出的翻譯家,一位嚴厲、盡責同時不乏愛心的父親。因此,他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家信,還是傅雷和兒子交流藝術的平台。傅雷先生在大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百餘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入了對兒子淳淳教誨之中。其聲殷殷,其意綿綿,其情拳拳。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

父親對孩子的深愛如同太陽的光輝温暖着孩子。傅雷對傅聰的愛更是如此,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的、無私的,它盪滌了世間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舐犢情深。“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深情啊。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交流基礎上的一種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他的骨子裏就滲透着這種獨特的個性,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於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沒有了世事鑽營的技巧,而是對人生、對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做父親的以其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指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種指示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而是結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

人生就如書中的一句話一樣:“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會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意思也就是:赤子永遠不會感到孤獨,即使有一天赤子感到了孤獨,它就會創造出一個虛擬的世界,創造出許多與它心靈相通的朋友,讓自己不再感到孤獨。

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擁有了整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身邊一向有人給我引薦這本書,但我一向沒有去了解。今天一看,確是讓我形象深入。

讓我得到這樣感觸的原因——傅雷先生有着異樣的品格魅力。

“真實的光亮絕不是永沒有漆黑的時刻,僅僅永不被漆黑所掩蔽算了。真實的英豪絕沒有卑賤的情趣,僅僅永不被卑賤的情趣所服氣算了。”這是傅雷先生對咱們品格上的鼓舞,言外之意流露出他品格的尊貴。就好如他批評八股文,以為八股文是使人思維懶散,感覺麻木,遇事不認真負責的產品。

而這種共同的品格魅力不只體現在文學方面,還在於藝術和人生。他從前説過:“先做人,其次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終做鋼琴家。”他將層次講的很清楚,也説明晰沒有一步登天的事,沒件事都是要一步一步做起的,而這全部的根底便是做好人。

也正因如此,他對孩子們的教育也脱不開品格,乃至是着重於品格。這種教育方法令我入神,我以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這讓我知曉成果並不是處於榜首位的,品格才是。只要具有傑出的人品,才會讓一個人的文明素質提高,才能使一個人獲得更加優異的成果,才會懂得什麼是感恩以及怎樣去感恩。

我期望每個家庭都能懂得這個,我期望他們不會再一味地尋求孩子的好成果,而忽視對他們品格的培養,我期望那些因一些瑣細小事而引發的弒親事情不會再呈現在人們的視界中,期望當今的社會越來越潔淨.

我信任這個社會會越來越陽光,每個家長教育也會更加明麗。我也會做好我的本職工作——學習,真實做到從我開端,為子孫做好的典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4

關於怎麼教育孩子從古至今一向是個經久不變的論題,也永久是個永存的論題。

大凡有所作為的人,必定有一個異乎尋常的爸爸媽媽或一個異乎尋常的幼年。傅雷與兒子傅聰13年的通訊。就每封信都記載編號,且筆跡潔淨、鉅細得當這一點而言就體現了傅雷作為父親本身嚴於律己的精力。

咱們大多數人往往不知道或裝做不知道,在對孩子提出要求的一起,也是在對自己提要求。有時爸爸媽媽都做不到,怎麼會得到孩子從口到心的服氣呢。最簡略的比如:咱們常常要求孩子少看電視或電腦,而自己卻在電視和電腦前一坐便是幾個小時。

傅雷與兒子像朋友相同無話不談,這很可貴。這也正是許多爸爸媽媽苦惱的問題。許多爸爸媽媽總是訴苦孩子和自己沒話説,卻從不檢討自己,為什麼會呈現這種情況。把孩子當作朋友,勇於供認自己的過錯,才會得到真摯的溝通。

現在的孩子和傅雷的兒子的那代人,比較管束是否更難些。應該供認:要難許多。現在外面的國際引誘太大。網絡是年代的前進,也會使人誤入歧途。西方一些敞開的思維,像空氣相同到處在改動孩子的呼吸方法。暴力、色情無處不在。真不知怎麼對應。要讓孩子瞭解社會的陰暗面,一起更多的是充溢陽光的新鮮國際是多麼的不容易。人不可能永久做一個裝在套子裏的人。怎樣教孩子用過濾的方法呼吸呢。

管束,這兩個字但從字面瞭解,辦理和教育要一起進行,缺一不可。但是當爸爸媽媽的怎麼能適可而止的掌握分寸哪。也一向在考慮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有一個異乎尋常的幼年。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5

我突然想起國中讀過的《傅雷家書》。文中主要寫了傅雷和他兒子的書信。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話“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的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讀完後我感受到傅雷的愛子情深,給遠在出國留學的兒子寫信。讀完《傅雷家書》後,傅雷和他兒子傅聰的信如同朋友對話。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感到高興,也為之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內之情,作為子女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爸爸、媽媽看到他們想要看到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幸福美滿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還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是隻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術上的打擊。”這句話好像是傅雷寫信給他兒子傅聰的一句,鼓勵兒子的一句話。

第一次看《傅雷家書》時,就看到了傅雷的簡介。傅雷是位有名的翻譯家,他翻譯了許多的外國著名的書籍。他還是一位教育家,他的兩個兒子都很優秀,大兒子傅聰是一位比較有名的音樂藝術家,他學習刻苦認真。

最後送各位一句話“不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偽的,不經歷磨難的超脱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6

傅雷的一生苦心孤詣,含辛茹苦地培養出了兩個出色優秀的孩子。一個成為了舉世聞名的音樂家,另一個成為了特級英語教師。這無疑體現了傅雷的教育理念是成功的。

在生活方面,傅雷夫婦可以説是千叮嚀萬囑咐。看現自己的兒子即將步入千變萬化的社會,作為父母的他們不禁百感交集。他們二人便因材施教,用自己積下的經驗,告訴了兒子少走彎路,多踏捷徑,自己走過的彎路,不希望兒子重蹈覆轍。

在為人處事方面,傅雷告訴兒子,要做到堅持大我,放棄小我,切忽對個人的名利和得失大過計較。我們會發現人生總是充滿了苦悶與矛盾,當我們熱衷於個人名利,卻不可塵及時,必然會因為嫉妒與仇恨而變得無比痛苦。相反,如果我們堅持大我,為社會和人類前途命運着想時,反而可以做出貢獻,這也便是治療憤世嫉俗的最佳良方了。

同樣,傅雷給兒子的感情方面也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孩子結婚前就告訴他要自愛,因為沒有結果的戀愛會使人對愛情感到麻木。而當傅聰真正踏入愛情婚姻之後,傅雷便將自己和妻子數十年來和諧相處之道傳授給兒子,那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妻之間應相敬如賓。只有平靜、含蓄與温和的感情才能天長地久。且不能因為藝術而放棄妻子,要知道兩個人在漫長的道路上,時時都能拉對方一把,勿讓彼此掉隊,這樣才能維持長久和諧的婚姻。

本書反映的傅雷的特點,同樣也正是中國父母的普遍特點——以孩子為中心,甚至到生活細節也能為孩子考慮到,體現出一個活靈活現,可愛至極的父親形象,又體現出了濃濃的父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7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限制的,而人的工作卻永久無止境。經過親生的兒女,連續自己的生命,也連續與開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氣。因而,培養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國際應該的盡的一項崇高的職責與職責。咱們看傅雷怎樣培養他的孩子,從家書中清楚明瞭。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大論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囉嗦,不是不可思議的,而是有好幾種效果的。榜首,我確實把你當作一個評論藝術,評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觸,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一起也能夠傳佈給其他青年。第三,借通訊練習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維;第四,我想不時刻刻到處給你做個警鐘,不管在做人方面仍是其他各方面。”貫穿悉數家書的友情,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莊嚴,能夠用嚴厲的情緒對待全部。做一個“德藝具有,品格傑出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日子中,從父親的這些信件中汲取了多麼豐厚的精力養料。不時給他輔導,鼓舞與鞭笞。使他有勇氣與力氣,去打敗林林總總的魔障。踏上自己合理的生長路途。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任祖國的精力,與傅雷在數萬裏之外對他深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隔的。

再看看這些信件的佈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境況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漆黑的災害”中遭到損傷,傅雷缺在其間顯出了他不變的本性。

優異的父親,超卓的兒子,不普通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8

這是一本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親情之書。這幾天來讀的幾本書中,唯有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親情,就像書中説的那樣,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書的開始便傅雷的自責,我不由對他產生了一絲同情,但是他似乎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但卻沒有辦法幫助挽回。第二封信便是葉其母親服從的母親,在作者筆下傅聰的母親寫得那麼的純潔善良,也讓我不由想起我的母親,她也是那麼的善良,但在我出行的五天中,她的眼淚似乎也變了,讀這兩封信便開始回味,可想要再讀的時候,夜色已深,只能等到第二天了。

第二天讀的幾封信中,便是去勸告孩子,回憶昨天的內容,今天的似乎沒有那麼傷感,但這些囑託卻是父母最真實的寫照,從中我讀出了他們的擔憂,他們的關心,他們的關照,這一直是父母,從小到我們長大的時候,甚至成家立業以後改不掉的老毛病一樣。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罷了,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正如上面所説,這幾封信便是要去教你如何做人。

做人弗雷説要心平氣和,要講誠信,我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像找到了伯牙一樣,我的內心似乎也與她產生了共鳴,也讓明白了,做人是很難的,但你不去做人,能做什麼呢?阿貓,阿狗?但是話説回來,如果你心有所向,那麼你將會感覺到做人其實並沒有那麼的難。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是的,不錯,這正是生活與人性的結合,只有去走進生活,去控制人性,去了解人性,才會迎來高潮,你以為你已經走到了世界的頂峯但其實你並不知道有一些人已經在月球上去俯視你只是你們相距太遠,很難發現對方罷了。讀《傅雷家書》給我感受很深,從小事到大事,讓我瞭解了什麼才是真正的親情,讓我對親情又有了新的認識。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9

我終於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讀《傅雷家書》

“快寫作業了,課外書可以等下再看的。”

“寫完了作業就複習預習一下課本,都九年級了,還讓人不省心。”

“先來吃飯,吃完了再説。”

“……”外面陽光正好,微風不噪,可是媽媽又在嘮叨,我生平最討厭的就是別人在我耳邊一直不停的嗡嗡地説,我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不用一直不斷的提醒我做這做那的。

而我偉大慈愛的母親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嘮嗑,她始終認為我是個小孩,什麼都做不好。

我曾經嘗試過去辯駁,但是隻要我在那一塵不變的説話聲中穿插了一句話,那麼那種惹人厭煩的嗡嗡聲就會變得更多。所以我果斷的選擇了噤聲不講話。

一般這樣的獨角戲會持續5分鐘左右,然後我就有了大量的時間來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現在,我翻開了《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中作為父親的傅雷用書信的方式告訴了傅聰自己對他的拳拳父愛,他深沉的父愛,如涓涓的細流一般滋潤着每個看書孩子的內心。

為什麼傅雷就能做得這麼好?他懂傅聰的感受,他會循序漸進地表達出自己對傅聰的感想,讓人看着心裏舒暢。我羨慕傅聰,因為他擁有一個瞭解自己的父親,那是多大的福分。傅雷講的每一句話都耐人尋味,不像我的媽媽反覆強調的只有那麼幾句。

心裏又不免抱怨一番。但是當我看到傅雷在信中寫道關於傅聰媽媽對傅聰的關心中,我好像看到了媽媽的影子。可能母親永遠做不到像父親那般理智,她們會做的就只有不斷殷切地提醒自己的孩子,她們不會説出什麼特有哲理的話,但她們説的話平凡而又偉大。

歲月的河流緩緩地流淌,人們都喜歡坐在渡輪的前頭,想去預料些未來的事情。我以前也是這其中的一員,然而現在我好像被《傅雷家書》,亦或者是被那幾句短暫卻深刻的話牽引着,我走向了船尾,細細品味着曾經發生過的那件小事。

我的頭昏昏沉沉的,噴嚏打個不停,腳像灌了鉛一樣,動都動不了。我的腦袋裏好像就是一灘漿糊一樣,好不容易回了家,看到牀後立馬倒下。

一陣鈴聲傳來,但我絲毫不覺得悦耳,因為這意味着我需要再一次從温暖的牀上爬起接電話。是媽媽的電話,她問我有沒有吃過飯,我説還沒。

接着又打了兩個響亮的噴嚏,果不其然,她再一次嘮嗑起來。

我説這只不過是一個小感冒罷了,然而她卻不信。她説要給我送飯過來,我説犯不着,自己買點吃就行了。拗不過她,只好隨她了。

接着睡覺。夢裏好像夢到了媽媽送了碗麪過來,她摸摸我的額頭説什麼温度還挺高的。然後就是她把我帶到了醫院,醫生説要掛鹽水。這一次是被驚醒的,但我卻在桌子上看到了那碗麪,和一張小紙條。上面寫着:

“面已經給你帶來了,吃好早點睡,等我回來再帶你去醫院好好看看。”原本對於她給我帶面我覺得並不大可能,因為她不會將自己寶貴的上班時間騰出來。

我吃着那碗麪,一碗再普通不過的面,清清淡淡的味道,並沒有什麼特別。我一口一口地吃着,感覺鼻子酸酸的,挺想哭。那是我生平頭次將一碗麪吃得這麼幹淨。

一碗麪中包含了多少的母愛。

媽媽回來以後,帶我去了醫院,是高燒,39.5度。配了一點藥以後,回家了。幸好沒有掛鹽水。回家的路上,直到到家她一直在嘮叨,但我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厭煩的感覺,相反是滿滿的幸福感覺。最平淡的情,最真誠的意。

天下媽媽都嘮叨,我的媽媽,傅聰的媽媽,但這些嘮叨都是世界上最甜蜜的嘮叨。我合上了書,走到正在打掃衞生的母親身邊,我將那句以前難以啟齒的話説出了口:“媽媽,對不起。”

希望還不晚。我終於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曾經的偏激,胡鬧和一意孤行暫且先都統統拋後,真的對不起。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0

母親的愛猶如於春天裏燦爛的陽光,給與温暖,給予光明;母親的愛,猶如於狂風中的一把穩定而沉着的大傘,遮風擋雨;母親的愛,總在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給予動力。那股如絲般連綿不斷的愛意成為堅強的後盾,時時刻刻不再有空虛的感覺。

傅聰的母親就是這樣愛孩子的,儘管生活出現了種種問題,傅聰的父親也生病在身,他們都沒有怎麼告訴孩子,好讓他在國外安心。

而且時時刻刻囑咐孩子,不要太勞累,不要太奔波,要好好休息,愛惜自己的身體。還有,告訴孩子在他鄉要和朋友多多聯繫,不要封閉自己,這樣才能好好發展。

父母的諄諄教導,很多年輕人不以為意,覺得自己充滿青春活力,不在乎一些事情,而往往有些事情不在乎就會付出代價,比如健康。愛惜自己是生活的首要問題,為了事業,很多年輕人拼命的工作,為了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可是,一旦透支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就會一去不返。

就像一個杯子,打碎了重新粘上,也不會是原來的那個,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年輕人,珍惜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要讓自己輸在了健康上。沒有了健康一切都無從談起!

有些愛就在父母的嘮叨裏!樹欲靜而風不止!希望孩子們珍惜!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1

愛,是一望無盡的大海,看不到源頭,看不到終止;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流露在在言語中,穿行於行動中。《傅雷家書》中是父親對兒子愛在那字裏行間隱藏。

從1954年開始,一封封家書穿過一道道國境線,送到兒子的手中,那是跨越千山萬水的深情,直到一方的生命戛然而止。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盡的,我讀《傅雷家書》瞭解到父親對兒子的事情認真仔細地,從“努力加餐飯”,“我們很想知道你的飲食起居,住的屋子、寒暖、牀鋪”等等零星事,都是傅雷對傅聰生活點點滴滴的關注,讓我感受到愛的温暖如春。

傅雷對傅聰的教育很是專注,就像我的父母那樣,當我的成長軌跡偏離軌道時,父母都會給我加以改正,在無言的愛裏默默關注我的成長。

“今天是除夕了,想到你在遠方用功,努力,我心裏説不盡的歡喜。別了,孩子,我在心中擁抱你!”、“睡眠務須充足,一切總以身體為重,這是最基本的本錢!”傅雷對傅聰總是給予精神上的鼓勵,關注身體狀況,天下的父母應該都是這般囉嗦,哪怕讓我們做好防護感冒,返校時父母總會多提幾句:“要注意保暖,多喝水,照顧好自己。”

“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更要戰戰兢兢,不負國人對你的期望。你對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動來表現才算是真正的感激!”這正是傅聰苦惱時,向父親傾訴,父親對傅聰説的話,在語句中體現了傅雷對傅聰思想上的疏通,也側面表現出傅聰把父親當做朋友、知己那樣信賴,更體現了傅雷向傅聰的期望。

“你的動作、語言代表你是否對人尊重”。傅雷在這方面從未對傅聰疏忽,在《傅雷家書》中“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説話時要垂直,人要立直。你這種規矩成了習慣,一輩子都有好處”。多麼睿智理性的語言,傅雷從這些細節都是在為傅聰以後的成長鋪路。

一沓家書是來自遠方的父愛,傅雷對兒子的愛如山如火,是那麼厚重,是那麼濃烈,讓我們從生活的點滴中去發現父母對我們的愛吧!愛無盡頭!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2

一封封質樸的信,藴含着父子間最真摯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話語背後,是父親包容又嚴苛的愛;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教誨,是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這就是鋼琴家傅聰與父親傅雷書信的點點滴滴。這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篇,一部嘔心瀝血的成長記錄。

傅雷夫婦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他雖然沒有像郎朗的父親那樣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彈琴,到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討音樂、藝術以及為人處世等問題,書信中細緻到跟孩子談談舞台上應該保持什麼樣的面部表情。更能“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響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學,深刻的思想,讓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書》成為素質教育的範本,傅雷夫婦成為中國父母的典範。

成功的家長家家相同。每一個優秀的孩子後面都有一雙默默奉獻的父母。不管我們的父母是多麼平凡,抑或普通,他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地為孩子付出。我們要把父母對你的種種嘮叨當做愛的絮語,不要辜負父母對你的無私奉獻,不要荒蕪了這份愛。

父母們請相信:您付出了,定會創造一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3

傅雷,是我國羅曼羅蘭富二代等作家文章的當代翻譯界第一人。他培育了世界一流的鋼琴家傅聰。傅雷家書是他及其夫人和兒子傅聰傅敏的書信摘篇,這些家書凝聚着傅聰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而我們只有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不應風暴而消沉努力報警遠方,我們必會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把兒子的信是為珍貴的禮物,他在兒子成功時滿懷星星激情洋溢的勉勵激勵兒子保持千危不懼,孤獨勇於攀登藝術的至高境界,確對待成功,“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就會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是沒有止境的。”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生命之河,綿綿不斷,有時平,有時間有湧進但從不會停下前進的步伐總是在向遠方奔騰。人生有幸與不幸,但我們平靜面對驚喜時,則是我們又跨出一大步時,寵辱不驚,為着我們更遠的目標而奮鬥,我們就是中國的接班人。

傅雷家書中給我們的啟示有太多太多,他不僅是至於我們個人也給我們在家庭教育放有了啟發。留守兒童的孩子因為極度缺少家庭父母的關愛,還荒廢了,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現在只想呼籲各位家長,何時放下工作,給你們的孩子真正的關愛與呵護?傅雷家書將讓我受益終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4

暖冬的陽光照到書本上,書香四溢開來,我翻了幾頁便沉浸在此中。

這本書叫《傅雷家書》,這是傅雷寫給鋼琴家兒子傅聰的信,這其中有父親對兒子的'殷切教導,也有他對兒子生活上的種種關心,還有叫的兒子熱愛祖國深沉的心。父親還叫過兒子一個真理,我永不忘懷,那就是: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傅雷先生不僅教會兒子好好學樂理,而且還教他做人,其感情深厚。

書中還有一個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看完此書後,我受益頗深。讀懂了裏面的父子情深,更有父親良苦用心。

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要做到與書中寫的那樣,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還有,與父親好好相處。

讀了這本書,也明白了人生真味。很值得人再次翻閲。陽光再一次灑了下來,我又翻動書頁,嘴角上揚很是温暖。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5

傅雷對孩子們的施教是非常嚴厲的,他不讓自己的兒子去上國小,甚至反對孩子們去街頭玩耍,他發現了傅聰音樂的天賦,便首先在家中擔當起了的責任,一直環繞着音樂教育的中心培養。傅雷對待任何事物,都要求認真嚴肅,一絲不苟,而對待小孩子也一樣。

傅聰受到父親從小嚴肅的培養,變得文明禮貌,而他也是一個有着特異氣質的孩子,對音樂的熱愛天賦,致使他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家。

人各愛其子,傅雷對自己的孩子幾乎是毫不留情,但也正是這樣一位父親,培養出了偉大的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6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但是這份經卻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傅雷家書》就是其中之一。這本書體現了傅雷先生對兒子傅聰濃濃的愛意,體現了父愛如山。這本書是傅雷先生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之前對在波蘭比賽並留學的傅聰寫的書信。

在書的開頭時,寫的是傅雷先生的悔過,他後悔自己對傅聰兒時的嚴厲,沒有給他一個美好的童年,但是他卻給了他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他也在用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彌補。傅雷先生是傑出的翻譯家,作家和文藝理論家。雖然他在生活上並不是算完美。也曾犯下過過錯。但可貴的是,他做出了改變,知錯能改。也正是如此,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可親的傅雷先生。這也是他們的家庭最後變得和睦圓滿的原因。

在書中,傅雷先生教了傅聰從身心健康,生活和學問之間的問題,看完了這本書,我們可以知道在傅雷先生的認知裏,營養第一,睡眠第一。重點的計劃也是必不可少的。平日也要有生活規律,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從中我們也是隨處可見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淳淳教導。父親對孩子要求很嚴格,會無比耐心的教導,傅聰怎樣生活,怎樣為人處事,如何理財。如何處理感情問題,怎樣規劃人生等等。

記得書中有一幕時,當傅雷知道自己的兒子的經紀人為了利益,給傅聰安排了很多的演出。傅雷就告訴我兒子,一定要減少演出,他們的演出是給真正有講究,愛音樂,懂音樂,會欣賞的人演奏的。這也教會了我們不能為了貪圖利益。做一些無所意的事。從中也可見傅雷教子有方。也可以看出他怕兒子走彎路,就把自己的人生經驗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都要兒子絮絮叨叨,説了又説。

這些是從《傅雷家書》中也讓我們懂得了很多。和母愛一樣,父愛也是一種特別偉大的愛。但他是不動聲色的愛。從書中,我們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傅雷先生對傅聰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7

從書中我體會了父母對我含辛茹苦的養育,他們辛辛苦苦的工作,為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在一個舒適的場所學習,用功努力,能為將來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們辛苦了!而我們還總是不懂道理,不顧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其實到最後吃虧的還是我們!沒有才能、水平,以後如何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

我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8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劉心武的《傅雷家書導讀》。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傅雷家書這本書我早就聽説過,一直沒能親閲。原以為,傅雷家書,是反映戰場上的兒子,寫給母親的書信。近日得讀,才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寫給兒子的金十二年來的書信。從兒子離開自己,出國進修,兒子戀愛,成家、學業上的彷徨,與國與家該進的責任,與父與子該把我的原則,淋漓盡致,溢於言表。

細讀之後,我想,這不僅是弗雷先生留給兒女的肺腑之言,也是普天下父母想給兒女的肺腑之言,只是有的父母木那,有的父母不善言辭。關注兒女的成長,像朋友一樣與孩子聊天,是為人父母的天倫之樂。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9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跟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傑出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涯,傅雷也進行了有利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準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見解跟倡導。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斯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能從中學習到教誨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能夠從中學習提高技巧的措施,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友人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本人懇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破下的三個準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衝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素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醉生夢死地培育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老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破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惟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所有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心田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否定錯誤,從本身的閲歷中給出教訓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導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來是強調技能、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自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維經歷也在始終的進步,在傅雷身上咱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維。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終生苦心孤詣,醉生夢逝世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誠摯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示。

弗蘭西斯。培根曾説:"人類的福氣,操縱在自己的手裏。"咱們都希望成功,渴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麼,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勝利的方式和技能,幫助你打開財產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0

《傅雷家書》能印刷出來出版,不用説都知道,這不是一般的家書。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書的點點滴滴很容易就聯想到生活中的自己。雖然我沒有傅聰的成就,也沒有一個像傅雷一樣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覺到生活中,總有一些東西與傅雷家書中發生碰撞。如在傅聰出國的第三天,傅雷給傅聰寫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聰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齊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一部分罪過”。書中這一句話讓我想起我與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對我脾氣很好,可是他從不會讚美我,還經常打擊我,還記得在讀國小的時候,有一次考試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裏很開心跟家裏的人宣揚了一下,可是我爸卻只説了一句話,怎麼那麼差,差那麼一分都拿不到。我們家本來就沒有什麼獎懲制度,沒想到考得這麼好,連一句讚美的話也不給我説一下。當然,我有着樂天的性格,這麼一點點是不會打擊到我的,所以我依然開心的活着,還經常與我爸倜儻。還閲讀了《傅雷家書》,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獨厚”呢?在想我的父親是否有覺得“罪過”呢?如果是的話,那我想我應該努力活的更精彩,來減少父親的愧疚。

《傅雷家書》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書,而且不同時期會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國小中學時期看,你會羨慕傅聰,如果自己也有一個這樣愛自己的父親就好了。現在上大學,看着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你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你會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問題,你會從書中學習怎樣去閲讀着父愛。你會發現,母愛如海父愛如山,不僅僅母親的愛是如此的直白,父親其實也一樣,只是他們的方式不一樣,我們不懂得如何去閲讀父愛的偉大。

閲讀着《傅雷家書》,閲讀着偉大的父愛,學會了感恩。

書中也有提到“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最後,我把這句話獻給所有的父母子女,父母對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爾讓他們暫停一下,這樣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對父母太挑剔,如書中所説的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學會感恩。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1

這不是一封封普通的家書,是一部充滿着偉大父愛的的家書,字裏行間,浸透了父母對孩子全心的愛。同時,它又是一部絕好的藝術教課書。

人愛其子,天性使然。人的生命有限,而人的事業卻永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好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傅雷教子,情真義切,從家書中隨處可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説:“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

《傅雷家書》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這讓傅聰十分感動。

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的前途,可謂費盡了心血,傅雷可以説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傅雷家書》讓我更加了解父母對孩子的情感,也讓我更渴望多多與父母溝通、交流。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2

即使傅聰這樣的天縱之才,也是在傅雷夫婦的"嘮叨""説教"中成長的。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責任,就是以這種方式傳達的。——題記

每位父親、母親都有對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然而並非所有子女都能體會到父母的苦心與期盼。品讀《傅雷家書》,正如聆聽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温馨的對話。

傅雷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論家。一生譯著宏富,尤以《高老頭》《約翰。克利斯朵夫》《藝術哲學》等譯作最為著名。

傅雷先生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嚴厲、盡責同時不乏愛心的父親。家書中傅雷的家教家風,顯現的底色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説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敲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家書是真情的流露,是傅雷先生性情中的文字,不經意的筆墨,不為發表而創作,讀來感人至深。我們能不僅從中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與藝術修養。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3

傅雷先生為人坦蕩,稟性剛毅,之初即受迫害,於1966年9月3日凌晨,與夫人朱梅馥雙雙憤而棄,悲壯地走完了一生。

傅雷一生孜孜不倦,在文學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且嘔心瀝血培養了兩個孩子(傅聰——著名的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他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仍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父母與兒子的這些家書彙編成冊,就是《傅雷家書》。

在人們的印象裏,傅雷先生是一個非常理性而較少只露感情的人,而在給兩個孩子的信中,卻往往情不自禁地流露着自己的悲歡苦樂。如,開篇的第一封信中有那麼一段字:“聰:車一開動,大家都變成了淚人……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來沒有嚐到了,胸口抽痛,胃裏難過……”這是1954年傅聰應波蘭政府的邀請,參加“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並留學波蘭,傅雷全家及親人們到車站送傅聰去北京準備出國。第二天晚上,傅雷給傅聰寫了這段家書,讀來割肚牽腸、感人肺腑。

《傅雷家書》中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如,1955年1月26日的信:“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的傳達出來的藝術!其次,我們也因為你替祖國增光而歡樂!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是多少人歡樂而快樂!”又如,1961年4月15日信中:“果然不出所料,你的信告訴我們在十三號收到……媽媽(傅雷的妻子朱梅馥)跟我兩人把信念了好幾遍,每遍都同樣使我們興致勃勃,欣喜莫名!……你的天賦稟資越來越有所發揮,你是對得起祖國的兒子!”不經意間流露出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和對兒子的舐犢之情。

“大音悉聲,大愛無痕。”《傅雷家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滲透了一種偉大的、理智的父愛。他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如何對待生活:“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才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矛盾即往前邁進一步……。”

傅雷總是諄諄教導、循循善誘,教兒子如何做人。如,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難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耀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1956年2月29日夜信中,他關於傅聰對於莫扎特作品認識的不斷深入,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在藝術方面給兒子講了情理交融的一課:“……必須再深入進去把理性所認識的,用心靈去體會,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歡喜怒化為你自己的悲歡喜怒,使原作者每一刻神經的震顫都在你的神經上引起反響。”“你活在他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與他的共同點被找出來了,抓住了,所以你才會這樣欣賞他,理解他。”

同樣再此信中,他提到對藝術乃至人生的態度——“真誠”。“真誠是第一把藝術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最可厭的莫比自以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築在瞭解別人上面的愛,才不是盲目去愛”。“所以做藝術家先要學會做人。藝術家一定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更虛心,更勇敢,更堅韌。總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較少不完美之處!”

一本《傅雷家書》,可謂苦心孤詣的教子篇,真乃“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啊!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4

當我用四年前一樣的方式捧起這本書,心裏卻是不一樣的感覺了,上一次,想到可以學到文學大家的寫作手法,心中湧起一陣喜悦;而這一次,更多的是一種温暖的情感,我越發感覺我手中捧着的,是一種無法捉摸的深沉的愛。

讀着《傅雷家書》,看着傅聰對鋼琴的熱愛和努力,我心中巨浪一般湧起一股內疚之情,我練鋼琴從來都要被別人東催催,西催催,到最後實在受不了了,才會坐到鋼琴面前……此時此刻,我又突然覺得十分委屈,傅聰的父母從來都是這樣鼓勵傅聰,“對於你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而我的家人們,從來都是一天到晚地催催催……

我突然間想到了那個難以忘卻的晚上。我因答應好五點去彈鋼琴,可因心理牴觸一直拖延,直到七點。於是,爸爸強迫我必須彈夠兩個小時——直到九點鐘!我只好硬着頭皮彈奏,望望鐘錶,還有一個半小時,我對目標有點望而卻步了。

琴聲停止了,我彷彿聽到爸爸急促的腳步聲,我就靜靜坐在那裏,乾等着,無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都天由命。我一直低着頭,那腳步聲已經停止了大概有5分鐘,我似乎又感覺到門口沉悶的唿吸聲,可該來的似乎遲遲沒有來。

“不想彈就不彈了吧,如果你覺得在浪費時間,放棄彈鋼琴也沒問題。”

“不,堅決不。”我的許多朋友原本都彈得一手好琴,誰不是因為半途而廢而留下遺憾呢?

不論如何,我不願這樣。

我不知道我當時心中想的是什麼,是要證明自己原本可以?還是要説服爸爸不要對我失望?總之,我又開始彈了,這是我生平第一次,不是因為賭氣,而是心平氣和地做對我來説充滿挑戰的一件事。

我幾乎確信,爸爸那個晚上絕對不是真的想讓我放棄,也許只有這樣,我才能輕鬆地過自己這道坎兒。

父親們,總是比書中寫的還要智慧。

就這樣,我接着捧起這本書,繼續讀下去。我驚歎於它的非凡,一封封歲月深處的書信,竟然是如此的牽人心腸。還記得《安娜·卡列尼娜》中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父愛也是這樣的,無論是書中的,還是生活中的,真正的父愛總是不出意外的讓我們回味無窮。

現在回想起傅雷信中的話,令我印象最深的,竟並非什麼金玉良言,而是普普通通的:“你近來忙得如何?樂理開始沒有?希望你把練琴時間抽一部分出來研究理論。琴的問題一時急不來,而且技巧根本要改。樂理卻是可以趁早趕一趕,無論如何要有個初步概念。否則到國外去,加上文字的困難,念樂理比較更慢了。此點務要注意。”這也讓我想到了我學樂理的時候。

樂理簡直是上帝派來壓迫我的魔鬼啊,我記得學樂理學得多麼絕望,向來沒有信仰的我,自從開始學樂理,就開始朗讀《聖經》,書裏滿篇滿篇全是“上帝説”,每一段的結尾還有一串串即使翻譯成中文,我也叫不上來的名字,但儘管如此,我還是寧願去背《聖經》,也不願學樂理。

此時,爸爸進來了,他就認真地聽着我朗讀,到一定時間,我假裝驚訝地問:“咦,你怎麼在這兒?”

“聽你讀書。”

“其實我一直想有一個信仰,我覺得好酷啊。”我可不想説是因為學樂理太枯燥沉悶了,才在這裏“以毒攻毒。”

“有信仰是挺好的事。”爸爸接着給我講耶和華的“落水者”理論,那簡直是一個有趣的説法,他把人間比作一個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浮出水面的深潭,耶和華會向每一個人投一個救生圈,相信他的人抓住救生圈,停止下沉,而不相信他的人,則不抓救生圈,持續下沉,直至淹死。我當然害怕成為盲目的“落水者”。

“音樂理論也是一樣,他也許也把游泳圈慷慨地扔到了海面上……”這是我真正搞懂為什麼要學習樂理的瞬間。

盯着《傅雷家書》的封底,我的內心平靜而温暖,我被書中傅雷對傅聰的愛而深深感動着,心中也因自己的幸福而暖流蕩漾。

薄透的紙頁,灌注的是濃濃的親情;單調的琴鍵,飽含的是五彩的期待。不得不説,《傅雷家書》真是一部好作品。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5

傅雷在《傅雷家書》中有很多關於藝術的講述、探討。通過讀這本書,我對“藝術”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句話便是我一開始對藝術的認知,藝術它來源於生活,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它可以是一句話,一幅畫,一個風景。它可以是一切。這是最開始,我以為它是一個實物,也僅僅是一個物。

但傅雷説:真誠,是藝術的第一把鑰匙。讓我明白,“藝術”是實事求是的。但也因此讓我有了藝術是每個人都可以創造的錯覺。一切偉大的藝術家,必然兼有獨特的個性與普遍的人間性,傅雷寫道,讓我明白,每個藝術家都對其投入了感情,以至於他們是藝術家,而我們是普通人。的確實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藝術。但只是藝術的成功與否。

那麼是不是隻要投入感情便可以了?只要模仿便可以了?不,您給予了否定。寫實可學,浪漫蒂克不可學,故杜可學,李不可學。李白雖有才華但那樣的天縱之才不多,共鳴的人也少。所謂曲高和寡也,同時積雪高峯也令人有“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之感,平常人也不可隨便瞻仰。這也便是國人淡詩的尊杜的多於尊李的道理。也就是説李白境界太高,常人不能所及,鮮有共鳴者,畏而懼之其才華。所以要有合適的目標,腳踏實地。

對於藝術所富有的情感,我認為應是複雜且純粹的。複雜是指情感的種類多,程度不同,純粹指對藝術追求的原始心,既初心不忘。不僅不受限於感性認識,不受限於理性認識,更要有第三步的深入。藝術家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所謂赤子之心,不但指純潔無邪,指清新,而且還指“愛”。而這個愛同時也不是庸俗的,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偉大的愛”。要有高度的原則性和永不妥協的良心。藝術是,因熱愛,而燦爛的烈火,熾熱又滾燙,是那燒灼着的赤子之心。

“藝術是火,藝術家是不哭的”。他們會順應時代,順應內心,遵循熱愛而表現出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感受。那是漫長且繽紛的,不同人們的藝術匯聚在一起的,藝術的世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6

父愛如山,這個比喻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父愛厚重而強硬。而在許多人的際遇中,也確乎輝映了這種感受。

而好的教育者,從不被這類印象束縛。剛柔並濟才是好的教育,也才是好的愛。母愛如此,父愛依然。我想《傅雷家書》之所以被推崇,便是因為當代許多教育者意識到了這點吧。傅雷對傅聰的教育,確乎出眾,值得讓每一個人都去細品其中的滋味。

傅雷動筆寫下一封封家書時,大約並不會認為日後他們會彙集成冊,對外發售。自然,許多温情而懇切的部分便可略去不細看。

《傅雷家書》中有三條貫穿全書的線:藝術、道德、情感。傅雷與許多知識分子不同之處,便是將情感放在了末一位。

有些人認為人的根本是情感,而後才能有才藝。這當然是對的,但這裏講的只是親情中最淺而摯的部分,因而這反駁不成立。或説,藝術與道德的輸入,其根基均為情感,那兩者倒也可共存。

一份好的父愛,須凝聚教導、嚴正、體諒、温柔這類情感,而不是人們所以為的強悍而淡薄。真正厲害的人是剛柔並濟深摯的,教育也是如此。

傅雷在信中一直是以探討的語氣同傅聰講話,而幾乎沒以父親的身份來壓人一頭。這至少可明確得知,這對父子的尊重是相互的,而不只是兒子對父親單方面懷有敬畏。

傅聰學琴的路途波瀾跌宕,而其父的態度卻從未改變:支持、參謀、安撫、糾正。他相信兒子,是因敬重兒子;敬重,又是因其可見的道德與才華。想必在其心中,這德與才並不全是其成為教育的功勞吧。

當然,這份尊重中便包含了教導與糾正。每當傅聰氣餒或抑鬱時,父親都會以自己的智慧來聯絡兒子的智慧,從而解決問題;每當兒子獲得些成就、自詡快樂時,他也總是能及時予以肯定,對自滿予以警戒。

許多人認為,傅家這對父子的情誼,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無法做到的。事實也確乎如此,我們確乎無那樣的智慧,也無那樣的文藝。

傅雷多次在信中與傅聰探討生的意義、個人的偉大與渺小。因這是家信,不必嚴正過頭,因而其思想得以明淨地表露,而引起許多讀者極大的共鳴不知還有幾人同我一般想?,我們可明確,思想同我們一般,甚而更深邃的大有人在。這是勿要妄自尊大,而這同者與甚者,相對過者還是很少。這是我要妄自菲薄的。

同樣令人產生共鳴的還有傅雷關於物質上對傅聰的教導。在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年紀裏,出生讀書人家、志存高遠、想幹一番大事業的年輕人們,總是不屑於物質,一心認為其太過俗氣、太過表面。但他們明知精神也是寄託在物質上的啊!戰勝它,控制它,這是真實而懇切之極了的,精神並不高貴,物質也並不低俗。

傅雷的教育確乎成功了,卻難以模仿。

傅愛如山,是一座由藝術、道德、情感壘成的高山。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7

讀完《傅雷家書》,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朱自清在散文《背影》中描寫的一幕: 1917年,朱自清因祖母過世回家辦喪事.喪禮完畢後,父親與他同到南京.送他上火車北去。父親在車站給他買橘子吃的時候,他看到了父親蒼老的背影:“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視,蹣跚地走到鐵道旁,慢慢探身下去尚不木難。可是他客過鐵道要爬上那邊同台,就不容易了。他用雙手攀着上面,雨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如果説《背影》裏描寫的父愛是含蓄的深沉的,那麼洋溢在《傅雷家書》字裏行間的父愛則是直接的,外露的,書信中的傅雷是一個普通的 父親,他怕兒子走彎路,就把自己的人生經驗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對子絮絮叨叨。看來,再嚴肅的學者對待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變得很温柔,親切。

《傅雷家書》中除了幾封探討翻譯、繪畫的書信內容非常專業外,其餘的信中隨處可見一位父親對孩子的諄諄教導。傅雷對孩子的要求十分嚴格、會無比而耐心地指導傅聰怎樣為人處事、如何理財、如何處理感情問題、怎樣規劃生……一封封家信讀來活脱脱一個個“行動指南。如,營養第一:休息睡眠第一;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人越有名、不驕傲別人也會有驕傲之感,所以自己更要謙和有禮,保持平衡,經常有規律地儲蓄;正因為瞧不起金錢而不加控制,不會處理,臨了竟會吃金錢的虧,做物質的奴役;不要害怕,不要羞怯,不要不好意思,但話一定要説得真誠;拿出勇氣來面對現實,用最光明正大的態度來應付,無須那些不必要的顧慮,而不説真話,就是在實際做的時候,要住意措辭及步驟……這些教誨對於今開的我來説,也有很大的警示和啟迪作用,讓我也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傅雷家書》讓我更加懂得和母愛一樣,父愛也是一種偉大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8

讀完《傅雷家書》,我的第一感受是這是一本充滿親子之愛的書,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與温暖~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給遠在別國的孩子們的書信,每一封信都充滿了濃濃的愛意,父子之間談遠大志向,談藝術、談人生等都讓我受益匪淺。母子之間談一些瑣事,表達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思念。我們大多數人的父母都不會像傅雷夫婦一樣,或許他們很少和我們講道理,但我們只要清楚他們對我們的愛就好,更何況很多道理我們去看這些有名的家書,同樣可以學到很多,也可以開拓我們的眼界,《傅雷家書》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讀完此書感歎這偉大的愛,父子之間完全沒有隔閡,彷彿如同久別重逢的老友。作為父親在忙於工作的同時,每篇書信依然寫的那麼專注,絲毫沒有半點敷衍,更多的是那深沉的父愛和廣博的學識。從藝術中的精神世界再到物質的種種需求,在書信中談做人、共同欣賞人類的智慧。從一封封書信中也提高了我的藝術眼界,談外國有名的音樂,談各位音樂家,讓我也瞭解到了音樂文化的美妙,更深入瞭解了其中的知識。

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先生生着重病,依然堅持給兒子寫信,怕兒子擔心,同時也算是給兒子一個堅強的後盾!這是父親對兒子最真摯的愛啊!

一封信,表達了父親和兒子之間的愛,家書雖然無聲,但卻承載着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意!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9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書信。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而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閒話,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的家書給予現代家長很多啟示。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就是孩子,家長就是家長,卻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傅雷的教育方式已經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很多家長爭相模仿傅雷的教育方式,但有方式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還是要領悟到傅雷於孩子之間心的交流方式。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兩個詞——傳承與堅持。

可以説,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包含着自己的責任與生活的經驗。作為一個父親,他必定會用某種方式,將這些全部傳達給孩子。時間、空間,成為了父子的阻隔,但一眼阻擋不住。更是以一封封信,上百上千的文字,向孩子證明,這些阻隔都不會成為父親對他傳達愛與責任的攔路虎。我相信,傅聰一定也會傳承下來,無論以哪種方式。

還有一種力量,貫穿着整本書,那就是堅持。無論事態如何,無論身體如何,都不是不寫信的理由。雖然有些時候,也會有所推遲。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才是最打動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