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彙編十篇

校園1.31W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此時此刻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彙編十篇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6)班學生對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掌握都比較好,學生計算能力也較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但是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弱。解決問題的思路還不夠開闊和靈活。全班學生總體智力水平較好,但是一個班級裏學生智力差異明顯,班級學困生有幾個。學生總體學習習慣較好,但是,有少部分學生習慣較差,常常不完成家庭作業,課堂作業也很是馬虎潦草,課堂經常不專心聽講,除此之外,個別學生還要做小動作,自由講話。種種現象,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所以,提高五年級數學的教學質量任重道遠。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點、難 點)

“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共安排7 個單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數的認識,有三個單元:第三單元“公倍數和公因數”,第四單元“認識分數”和第六單元“分數的基本性質”。第二部分數的運算,是第八單元“分數加法和減法”。第三部分式與方程,是第一單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規律,是第五單元的“找規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 “公倍數和公因數” 這一單元的要求大綱的要求比做了調整。第四單元和第六單元是有關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這兩個單元將揭示分數的意義,研究分數的基本性質。公倍數和公因數的知識是對分數進行通分和約分的基礎,因此教材在第三單元先教學“公倍數和公因數”。數的運算中,學生已經學習了計算分母小於10 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本冊教材在揭示分數的意義後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學生在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計算的過程中,能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計算的過程又是分數基本性質的運用。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教學,能及時引導學生將整數加法的運算順序和運算律推廣到分數加法中,發展遷移能力。“找規律”教學簡單圖形平移後覆蓋次數的規律。

由於學生對圖形平移已有初步體驗,也具有一定的探索規律的能力,因此安排這一內容是恰當的,能逐步提高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在用列表和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學用倒推(還原)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解決問題。這對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是有價值的。同時,能進一步增強學生運用策略分析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空間與圖形”領域安排2 個單元,一個單元是圖形的認識,即第十單元的“圓”; ”;一個單元是圖形與位置。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於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單元的教學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已有經驗,為第三學段學習“圖形與座標”的內容打下基礎。“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1個單元,是第七單元的“統計”。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豐富學生對錶示數據方式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根據需要,有效地表示數據的能力。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在本冊教材中同樣作了富有創意的嘗試,共安排四次。這些實踐與綜合應用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繫,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意)

知識與技能:1、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經歷探索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徵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數據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數學思考:

1、在認識等式、方程過程中,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等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等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用數確定位置,認識圓等過程中,鍛鍊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在學習統計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解決問題:

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

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等活動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

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措施:

1、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 20xx年八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 上學期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 四年級數學第一學期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 四年級第一學期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 第一學期國中一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 20xx年下半年七年級英語教學工作計劃 | 八年級上學期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計劃 | 第一學期語文組教研工作計劃 |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2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認識圓是軸對稱圖形,會用工具畫圓。使學生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係。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與面積的公式並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麪積。

2、百分數:從生活中引出,便於學生理解,從意義和寫法到百分數和分、小數互化等。

3、使學生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會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4、使學生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5、統計:讓學生認識眾數、中位數,會求數據的眾數和中位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會選擇合適的統計量來描述、分析數據,並能作出合理的推斷。

6、使學生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本冊教材總體要求

1. 掌握長、正方體的特徵,會求長、正方體的表面積。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升和毫升,並掌握它們之間的進率。掌握長、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計算長、正方體的體積,能運用學過的方法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 使學生初步瞭解蒐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看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會解答稍複雜的求平均數問題。

3. 知道整除、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瞭解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會分解質因數(一般不超過兩位數)。知道公約數、最大公約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會求最大公約數(限兩個數的)和最小公倍數。

4. 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5.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正確地進行分數加鹼混合運算。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6. 通過有説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

7.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二)單元教材分析及進度

第一單元

教材分析:

1. 認識長、正方體,掌握長、正方體的特徵。知道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 知道長、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求它們表面積的方法。

3. 知道體積的意義。理解長、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4. 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對常用的體積單位的形狀、大小有較明確的觀念。知道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聯繫和區別,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與化、聚方法。

5. 知道容積的意義。掌握容積單位升和毫升的進率,及它們與體積單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間的關係。會計算物體的容積。

6. 通過對長、正方體有關知識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並使他們能運用已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7. 結合長、正方體的教學,使學生受到“實踐第一”觀點的教育,培養學生仔細計算、認真檢驗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8.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進度:長方體和正方體 15課時

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2

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3

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5

4 複習 3

機動 2

第二單元

教材分析:

1. 使學生知道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2. 使學生初步學會把一些原始數據進行分類整理,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會看簡單的統計表,並會分析表中所反映的問題。

3.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解較複雜的求平均數的問題。

4. 通過有説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1.掌握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2.學會正確收集整理數據。

3.會正確填好統計表。

教學難點: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方法:自主收集數據,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進度:統計初步知識8課時

1.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4

2.統計中的平均數3

3.實踐活動 1

第三單元

教材分析:

一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整除、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掌握整除與除盡的聯繫和區別。

2.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徵,能正確、迅速地判斷一個數能否被2、3、5整除,認識偶數和奇數。

3.掌握質數、合數、質因數和分解質因數的概念,能正確地把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

4.理解互質的意義,能正確地判斷兩個數是不是互質。

5.理解公約數和最大公約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求兩、三個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6.通過“約數和倍數”、“質數與合數”的教學,使學生知道事物是互相依存的,受到“對立統一”觀點的啟蒙教育。

7.培養學生仔細計算、認真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概念教學、求分解質因數、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互質、求分解質因數、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四、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小組合作

五、教具、學具:

電腦課件

進度: 數的整除 21課時

1 約數和倍數 3

2 能被2、5、3整除的數 3

3 質數、合數與分解質因數 3

4 最大公約數 4

5 最小公倍數 3

6 複習 3

機動 2

第四單元

教材分析

一、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及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的含義;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比較分數的大小;認識真分數與假分數和帶分數,掌握整數、帶分數與假分數與互化的方法。

2.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3.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分數與小數之間的關係,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分數與小數之間的互化,掌握一個最簡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判斷方法。

4.向學生滲透實踐第一、矛盾轉化等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體驗並初步掌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

5.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計算仔細和自覺進行驗算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及分數單位的意義。

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掌握約分、通分及分數 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對分數意義及分數單位的正確理解。

進度: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24課時

1 分數的意義 4

2 真分數和假分數 3

3 分數的基本性質 2

4 約分 3

5 通分 3

6 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3

7 複習 4

第五單元

教材分析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2 使學生理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和減法性質對於分數加減法同樣適用,並會用這些運算定律和性質進行一些分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

3 使學生學會解答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4 培養學生認真計算,認真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並通過異分母加減法的教學,初步樹立矛盾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理解算理.運用運算定律簡算.分數加減應用題。

教學難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進度:

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22課時

1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5

2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5

3 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5

4 複習 5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數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並對現代社會中大量紛繁複雜的信息作出恰當的選擇與判斷,同時為人們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有效、簡捷的手段。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二、班級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 68 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上進心,但接受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習態度還需不斷端正。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採取一幫一、小老師等方法,以全面提高數學成績。

1、學習情況分析:

在實踐與綜合運用方面,學生參與了花邊設計比賽、家庭用電調查,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透徹、沒有真正內化,因此概念部分的得分率比較低;

個別學生計算能力不強,主要表現為看錯、算錯,導致計算錯誤;審題不夠細緻,思維不嚴謹,不能靈活解決一些變化的問題。

2、學生情況分析:

(1)踏實努力,積極上進:這類孩子上進心很強,熱愛數學學習,他們的學習態度端正,書寫工整,發言積極,作業正確率高,遇到不懂的問題,能主動向老師請教,不讓問題蔓延發展。

(2)自以為是,耍小聰明:這類孩子比較聰明,但對自己要求不高,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了,上課要麼和同學説話,要麼自己玩自己的,作業馬虎,因此,孩子身上的優勢明顯減弱。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3)心浮氣躁,貪玩好耍:這類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出浮躁,心靜不下來,學習責任感差,耍心重,因此完成作業表現得極不專注,注意力容易分散,作業質量不高。

三、教材分析

(一)全冊書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共5個單元,其內容包括:百分數、圓柱和圓錐、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統計圖和總複習。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4個領域。

本冊書共有6個單元,內容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4個領域。全冊教材內容如下:

四、全冊書教學目標

1)能找出10以內兩個非零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非零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和通分。知道分數的除法、分數和小數的聯繫,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不包括將循環小數化成分數)

3)會進行分數(不含帶分數)加減運算及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會解決有關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4)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景中的等量關係,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會用方程解答生活中實際問題。

5)通過觀察、操作,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瞭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特徵,並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6)通過實例,瞭解體積(包括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m3、dm3、cm3、L、ml),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1m3、1cm3、以及1L、1ml的實際含義。

7)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應用這些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8)進一步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通過實例認識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9)初步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獲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和方法,初步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10)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類推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

五、教學重難點:

1)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及單位1在分數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並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掌握約分和通分的基本方法。

3)知道分數與除法、分數與小數的聯繫,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4)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5)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並從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成功的體驗。

6)能結合具體情景,運用所學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提出並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其應用價值。

7)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法則),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法。能運用加減法運算律和性質進行簡便計算。

8)掌握等式和等式的性質,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法。比較熟練地解含有一個未知數和兩個相同未知數的方程。

9)認識折線統計圖,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徵,讀懂折線統計圖,能繪製單式折線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折線統計圖。

六、教學措施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1、規範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課前的預習、聽課、作業等數學學習提出明確的要求,每項要求必須落實,形成一定的規範和習慣。

2、突出新舊知識的聯結點,有效推動新知的學習。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刻理解教材,弄清知識間的脈絡聯繫,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有效利用學生的原有經驗來推動新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分數加減法、約分、通分、折線統計圖時,教師要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準備,利用原有知識幫助學生主動掌握新知。

3、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4、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與第一學段的學生相比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分層要求,因材施教

班上學生個性各不相同,學習能力有強有弱,因此,不能對學生一刀切。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分層次設計作業,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本期將把分層次設計作業作為研究重點)

七、輔差措施:

1、思想教育,轉化觀念端正學習態度。

2、根據學生的知識缺漏,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補缺補漏。

3、多一份關心、協助,努力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鼓勵、褒揚他們,使其體驗勝利、努力學習。

4、因材施教,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

5、課堂上多設計一些力所能和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並逐步提高要求。

6、加強作業指導、抓質量。

7、開展一幫一活動,讓優秀學生帶動後進生,促使他們的轉化。

8、加強家校聯繫,一起教育。

八、課時安排

(注:除去節假日和運動會,在16周結束新課)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 指導思想

1、 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 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3、 注意選取富有生活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 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5、 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價評價方法,

二、 學情分析

全班共有71名學生,其中男生45人,女生26人。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基礎知識不太紮實。一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來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較牢固,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學習的能力。少數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趣不濃,學習不認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習上有困難。還有個別同學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理想。

三、教材簡析

本冊教科書共安排八個單元。“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綜合應用”四個領域的單元安排和主要內容如下。

(一)數與代數(共4個單元)

第二單元—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第四單元--分數乘法

分數乘法計算,簡單分數乘法問題,認識倒數。

第六單元--分數除法

分數除法計算,簡單分數除法問題,分數混合運算。

(二)空間與圖形(共3個單元)

第一單元—圖形的運動(二)

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

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及它們的展開圖,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和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第五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體積概念,體積單位,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探索,生活中的體積計算問題(包括容積)。

(三)統計與概率(1個單元)

第七單元—折線統計圖

認識單式、複式折線統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數據,收集生活中的統計圖並進行分析。

(四)綜合應用(安排4個活動)

記錄天氣(一)--結合“公交車上的數學”單元設計

(二)包裝撲克--結合“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設計

通過包裝6盒、8盒撲克,探索怎樣包裝撲克,用的包裝紙最少的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設計包裝箱--結合“體積”單元設計

結合香皂裝箱問題,給學生創造發現問題、尋找問題的原因,自主設計包裝箱解決問題的活動素材,使學生了解數學計算與實際應用的關係,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 本學期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異分母加減法、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圖形的運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以及探索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積、體積的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歷用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數據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2. 數學思考:

1)、在認識分數加減、乘除探等過程中,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等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等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圖形運動、認識正方體、長方體等過程中,鍛鍊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在學習統計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3. 解決問題:

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分數加減、乘除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2、在分數加減乘除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學圖形運動等活動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4)通過操作、歸納、類比、推斷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

5)對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觀點有提出疑問的意識,並願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

四、本冊教材重、難點

重點:分數乘除法和方程。

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

五、教學措施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應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

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學生知識形成和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方法的積累,使學生初步學會自主學習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動腦、動口相結合,討論、搶答等形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學知識,課外學技能,運用理論,使學生 真正做到將知識掌握靈活運用。

4、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5、精講多練,熟能生巧。

六、教學研究題目

分層佈置作業

七、綜合實踐活動

設計包裝箱問題

八、業務進修

繼續參加國培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40人,後進生約佔20%,中等水平學生約佔60%,

學習較好者佔20%。中等生佔大多數,本學期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動手動腦,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

二、教材分析

五年級第二學期是國小階段最後一個學期,使用五年級(下冊)教科書。這冊教科書裏把教學內容編排成七個單元,前六個單元教學新知識,完成《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的內容和任務。第七單元是總複習,目的是通過系統整理國小學過的數學知識,使學生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進一步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進一步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可以説將青島版國小數學的特色發揮並展示得淋漓盡致,主要有以下特點: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數學情境。由“情境串”帶動“問題串”,是該套教材的一大亮點。

2.突出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並利用已有知識和方法探索新知”。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進行重墨體現。例如,探索圓柱、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時,教材從現實問題“怎樣求冰淇淋盒的容積?”入手,引導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怎樣求圓柱體的體積?”,學生聯想已有的知識經驗——圓面積的推導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最後通過操作、驗證,總結推導出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然後利用計算公式求出圓柱體的體積,解決冰淇淋盒容積的問題。

3.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重視知識的內在聯繫。這一特點體現在對知識的結構編排上,與傳統教材相比,立足於新舊知識的聯繫進行了大膽地改革。例如,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的編寫,傳統教材的編排順序是:圓柱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認識——圓錐的體積;本冊教材編排順序是: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樣編排,可以通過對圓柱和圓錐特徵、體積計算方法的對比學習,使學生建立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加深對圓柱、圓錐的理解。又如,傳統教材是先學習比例尺,再學習正反比例的知識;而本冊教材是先學習正反比例的知識後再學習比例尺,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促進知識的遷移。

4.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努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初步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習數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編寫本冊教材時,特別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例如:在探索圓的面積計算方法時,教材通過圓的面積與圓內接正方形和圓外切正方形面積的比較,既估計了圓面積的大小範圍,又滲透了正多邊形逼近圓的方法,體現了極限的思想。

三、本學期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會用工具畫圓;掌握圓周長和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周長和圓面積。通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會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和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4、使學生認識圓柱,圓柱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5、初步學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會看和製作簡單的統計表。會看和製作含有百分數的複式統計表,瞭解簡單的統計圖繪製方法。

四、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圓 7課時左右

第二單元:百分數 15課時左右

第三單元:比例; 12課時左右

第四單元:圓柱、圓錐 10課時左右

第五單元:簡單統計 12課時左右

第六單元:總複習 23課時左右

五、改進教學措施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改掉以往教學滿堂灌的方法,通過創設情景環境,讓學生逐步參與教學過程,改變學生被動學習,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

2、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設計合理的ppt課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注重在教學中利用簡單的自制教具加深學生的理解。

3、注重知識的連慣性和聯繫性,注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注重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7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期教五年級,共有學生36人。從去年的學習成績看,該班學生大部分學生平時在數學學習上態度較好,上課能認真聽講,能自覺按時完成作業,但有個別學生數學基礎較差,加上學習方法有待改進,導致與班級整體脱節。針對本班的數學教學現狀,本學期的工作重點是在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採取以優帶差促中等趕優等的辦法,同時不忽視優生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使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中,空間與圖形包括:圓、圓柱、圓錐。數與代數包括:百分數、比例、比例尺。統計與概率包括:我們長大了—統計。還包括國小五年來所學的數學內容的整理和複習。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8

1、認真搞好課堂教學研究,向課堂要質量。

2、多閲讀與數學有關的書籍、報刊、雜誌,多學習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提高。

3、多與家長聯繫,多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反饋信息。

4、採用互幫互助活動,成立學習小組,讓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評比,培養優生,鼓勵後進生。

5、重視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中學習和理解數學。

6、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7、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8、認真落實作業輔導這一環節,及時做好作業情況記載,並對問題及時給學生提醒,及時糾正,逐步提高。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並對現代社會中大量紛繁複雜的信息作出恰當的選擇與判斷,同時為人們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有效、簡捷的手段。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二、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43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上進心,但接受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習態度還需不斷端正。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三、教材分析

1、數與代數本冊教科書有關數與代數的知識安排了倍數和因數;分數;分數加減法和方程。這幾部分內容聯繫是緊密的,倍數和因數的學習為學習分數做準備,分數的學習是學習分數加減法的基礎,分數加減法的學習以及學生前面掌握的整數四則計算是學生學習方程的基礎。

2、空間與圖形在這部分內容的設計中,充分體現“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變換”,通過觀察物體、製作模型、數學實驗等方式,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表象,在這些表象的支持下,通過親身體驗來幫助學生獲得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本質特徵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推導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統計與概率這部分內容不但出現了單式的折線統計圖,還出現了複式的折線統計圖,並且把學習重點不放在如何製作統計圖上面,而是放在如何運用折線統計圖來了解信息,應用信息上面,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從而達到增強學生統計觀念的目的。

4、實踐與綜合應用本冊安排的綜合應用在編寫方式繼續採用了程序性的活動方式,為學生設計出基本的活動程序並指導學生一步一步地進行活動,並在每個程序下面都給學生留有記錄、分析、計算和寫建議的地方,明確要求學生參與整個活動過程,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倍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1~100的非零自然數中,能找出10以內某個非零自然數的所有倍數,並知識2、3、5的倍數的特徵,能找出10以內兩個非零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2、知道什麼是因數、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1~100的非零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非零自然數的所有因數,能找出兩個非零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3、知道什麼是奇數、偶數、質數、合數、互質數和最簡分數,會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

4、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和通分。知道分數和除法、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不包括將循環小數化成分數)5、會進行分數(不含帶分數)加減運算及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會解決有關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6、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會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7、通過觀察、操作,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瞭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特徵,並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8、通過實例,瞭解體積(包括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單位長度的實際含義。

9、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應用這些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0、進一步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通過實例,認識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11、初步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獲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和方法,初步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1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類推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察和統計觀念。

五、教學措施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與第一學段的學生相比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下面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10

一、完美的圖形—圓 8課時

二、山東假日遊----百分數 14課時

三、冰淇淋盒有多大---圓柱和圓錐 10課時

綜合應用----水與冰 1課時

四、啤酒生產中的數學---比例 10課時

五、快樂足球-----比例尺 8課時

綜合應用---讓校園綠起來 1課時

六、我們長大了---統計 7課時

數學與生活 2課時

回顧與整理----總複習 14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