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祕密》讀後感

校園7.51K
《祕密》讀後感1

説到《祕密》,就不得不説我的一位老朋友,雖然和她已經失去聯繫很久了,但我依然還記得當年她極力向我推薦電影《祕密》時的情景,她説在她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就不斷想到我,因為我總是強調自己生活中的無奈:沒錢,身體差,沒人愛,沒工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反駁説,這本來就是事實啊。她説即使是事實也不應該一直掛在嘴巴上。我説不掛在嘴巴上就不是事實了嗎?她沉吟一會,説,你還是看看電影吧。

《祕密》讀後感

從此,我開始接觸到了“吸引力法則”。

我不知道我的人生是不是從那時起開始受益,但我的人生確實慢慢的有點不太一樣了。我記得我那時候計劃過我的生活:有穩定的收入,有自己的電腦可以用來寫作,有看不完的書,還要有個伴侶。去年我遇到一個女孩,我對她説我已經實現了前三個願望,有了工作、有了電腦、也有看不完的書——這個“看不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種美好的負擔,因為我會源源不斷地接到出版社找我約新書的書評。唯一沒有實現的願望,就是還沒有找到我的伴侶。女孩聽完我的話後説,那麼我來幫你實現這個願望如何。當我擁女孩入懷的那一刻,我覺得這一切真的是很神奇。

當我再一次看《祕密》這本書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我的愛情來得有點晚,那是因為我雖然相信我的愛情會來,但內心深處還是覺得這會很“困難”,於是,我對愛情的吸引也變得很困難。還好,因為我的信念比較堅定,最終,幸福還是如約而至。

吸引力法則確實很神奇。不過,正是因為有人把它的神奇之處過分誇大和簡化,使得一些人對其要麼不理解,要麼會把它當成迷信來鄙視。實際上,就連《祕密》這本書本身也有些簡化和誇大吸引力法則的作用。書上是怎麼説的呢?只要向宇宙發出信號,表達出你的希望,宇宙就會反饋給你。這樣的説法有點類似阿拉丁神燈之類的神話故事。《祕密》一書中也確實引用到了阿拉丁神燈的故事來為吸引力法則證明,不過這對那些懷疑論者可能只會更加深他們的懷疑。他們會用各種“理性”思維來反駁吸引力法則,當然也包括不時抬出“神話裏都是騙人的”這槓大旗。太理性的人從來都不相信有奇蹟,於是奇蹟也就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這倒不是“信某哥得永生”的那種信奉哲學,而是如果你認為某件事確實不會發生,你自然也就不會為之努力,於是最後當然就不會得到希望的結果。這就好像一個人來到寶藏的門口,別人告訴他只要喊一聲“芝麻開門”就會得到財富,但因為他不相信他就是不喊,那麼芝麻也自然就永遠也不會給他開門。

其實吸引力法則沒那麼玄,它很好理解。如果你心心念念都為一件事,那麼最後你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得到它。我説“在某種程度上”,指的是看你的心念是正還是負。比如,你心裏想的一直是一個姑娘,但你總是為之痛苦,那麼你得到的就一定會是一份痛不欲生的愛情。當然,愛情是個特例,因為這東西總是有各種説不清的因素。我們來説事業,因為這個方面最容易證明吸引力法則的存在。巴菲特之所以成為巴菲特,是因為他一直在關注投資;喬布斯之所以成為喬布斯,則是因為他一直在關注科技。如果一個人一直致力於發財,那麼他時時刻刻都在琢磨哪裏有發財的機遇;而一個人一直想升官,則他關注的自然是如何向上爬;同樣,一個人一心想當作家,那麼他看到的一切都是寫作的素材。這些“一心”為某件事發送能量的人,基本上都會成功。而我們大部分的凡人,關注的可能只是菜價上漲了子女成績差了單位裏別人比自己的資金拿得多了等等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於是我們收穫的也只有雞毛蒜皮的煩惱。反饋給我們的不是宇宙,恰恰就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困住了自己。

當然,專注也未必就一定會有收穫,就像中國文壇專注於文學創作的人很多,但真正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只有莫言一人。但反過來説,如果莫言不專注文學,那麼他是絕對不會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在這裏,我用的是一個比較功利的説法。《祕密》這本書裏所舉的例子也都非常功利化。但有些時候專注於一些事的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收穫。尤其是當我們關注於那些能讓我們快樂和幸福的事情時。如果我們永遠關注我們的匱乏、殘缺、陰暗、疼痛、骯髒、煩惱,那麼即使有陽光和鮮花,我們也感覺不到它們的美好。相反,如果我們一心向上,一心向善,一心向美,那麼我們就會增加內心的高度、強大,和愉悦。這就是所説的正能量。只有正能量才能吸引正能量。吸引力法則,就是看你選擇面向陽光還是面向陰暗。

當然,人生這個航程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即便是我們完全相信吸引力法則,也終究有不如意的時候。但只要我們把好心中的舵,一直向着積極的方向,人生的航程就一定會向着精彩。

《祕密》讀後感2

在各級各類的幼兒教育雜誌上經常能看到蒙台梭利的名字,在專家教授的講座中也常能聽到蒙氏教育的力量之神奇。我有幸拜讀了堪稱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兒童教育家,現代最有權威的兒童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舉世公認最瞭解兒童,最懂兒童教育的教育大師蒙台梭利的《兒童的祕密》,這是一部深刻揭示兒童心靈奧祕的震撼性著作。

雖然作者生於十九世紀,然而她對兒童的熱切關注,細微的觀察,使得她真正瞭解了兒童,瞭解了兒童的需要。她所教育的兒童沒有被強行要求去達到某種智力成就,而是藉助感官教具得到了探索的鑰匙。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是建立在對生命力的研究之上的,這是一種完美的創造力。她覺得兒童像所有其他鮮活的有機體一樣,要經過連貫的發展階段。她把這種發展階段稱為“敏感階段”,在敏感期裏,兒童對獲得某些知識和技能表現出一種無法滿足的渴求。

我現在所面對的小朋友,正處於敏感期:好奇、好模仿、個性強。他們需要愛,因為愛能使兒童以一種敏感和熱情的方式去觀察他所處環境中的的那些特徵。這個階段的幼兒正處於自我實現階段,需要我們為他們敞開大門,他們需要自我創造,從不存在到存在;從潛在能力到實際行動的過程中,他們是簡單的。他們不會裝腔作勢。因而我們應為他們創設一個不受約束、適宜他們的環境,這樣,他們就會自然得到發展,並提示自己的內心祕密。

從書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只有發現和解放兒童,把兒童當成一個獨立的整體來看待,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助。也知道了作為一個老師,

必須研究自己的缺陷以及自己的壞脾性,而不是過分迷戀於“兒童的壞脾性”,迷戀於“糾正兒童錯誤”的方式,只有先洗清自己眼中的沙粒。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書中還告訴我們“發怒是一大罪惡,它會制約我們並使我們難於理解兒童”。

不是嗎?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會為一些言行而發怒,可能有時還會覺得發得理直氣壯,這也許就是缺少對兒童的細微的觀察,缺乏對他們需求的瞭解所至吧,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值得我們深思:教育者必須摒棄暴虐,去除內心的傲慢與怒火。

《祕密》讀後感3

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寶葫蘆真是一個寶貝,我要是有一個寶葫蘆該有多好啊,要什麼就有什麼。可是當把整本書讀完以後我的想法就變了,我認為,寶葫蘆雖然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但是更多的也許是討厭和煩惱吧!

從這個故事中,我發現什麼事都是要用你的勞動的成果換來,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就拿這個寶葫蘆來説吧,當你覺得你要什麼有什麼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很開心、很快活,可是當你發現這些東西是偷來的時候,你心裏又會怎麼想?不勞而獲的東西在你的面前你會吃嗎?所以,我們做什麼事都不能貪圖小利。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不少貪圖小利的人,這本《寶葫蘆的祕密》的書,正告訴了我們,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要用自己的勞動而換來的成果才是最珍貴的。有了自己用勞動換來的成果,才知道勞動的辛苦,就不會把別人的勞動不當回事了。“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寶葫蘆偷了東西我若接受了,也就等於是我偷了東西,時間長了就會養成好逸惡勞的壞毛病。

通過這本書和我的生活結合起來,我發現不勞而獲是不對的,。如果只靠別人,自己也會變得懶惰,變得依賴別人,變得不愛動腦筋,生活中基本技能也不會了。我們應該多動腦、勤動手,學習上開闊思維,做個勤學好問的好孩子。《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這些道理,受益匪淺。

《祕密》讀後感4

對於書中的內容可以置疑,可以選擇不讀。但最起碼能不能不要用自己自以為是的言論去妄斷,什麼邪教,什麼無用論,隨便下定義去評價不會顯得你很有判斷力,做人還是要謙虛一點,這世上本就不是你認為對就是對的,對於不理解的東西你可以沉默,但胡亂不過腦子話還是別説了,多看看書吧,別跟風瞎黑。

沒實踐過的誰都沒有資格去定義它對或不對,希望大家有時間的好好讀讀,有些東西你目前不理解不代表它就是錯的,好多東西都被限制在個人的侷限性,希望閲讀本書的人能謙虛一點,柔軟一點,去嘗試理解書中的觀點,並慢慢的去消化,去思考,而不是説我看完了,就覺得這書寫的都是假的,告訴大家顯得你很獨立思考。

説話也好,做人也好客氣一些,不是你讀了幾本書,所有道理你就懂了,那些大家先生們也沒像有些人口氣這麼大。

能看就看,不能看就別看,大家感興趣的好好看看,別被有些人帶偏了。

《祕密》讀後感5

翻開書,第一課《動物的祕密》。前一段時間在另外一本動物認知書中都學習過了,這次我可要考考他了。我指着小動物問他:“這個是什麼啊?”晗晗不假思索地説:“咩咩羊……奶牛。”呵呵,小傢伙答對了!我又指着小雞問他,他也説對了。緊接着他指了指小雞圖案下面的“雞”,問我:“媽媽,這啥?”我習慣性地回答:“雞媽媽!”只見晗晗小腦袋一歪,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説:“不是雞媽媽,是小公雞!”哈哈,這下子該虎媽臉紅了,因為自己馬虎,沒仔細看,居然把公雞看成是母雞了。虎媽趕緊承認錯誤:“哦,是小公雞啊,媽媽看錯了!”瞧瞧,我家小寶貝辨別力多強啊,都能指出媽媽的錯誤了,不錯,媽媽表揚你一個!我在寶貝的額頭上了親了一下,並伸出大拇指誇誇他:“目,晗晗真棒!”

看見小公雞了嗎,媽媽都認錯了!

接下去又看了《球類大世界》和《我的幼兒園》之後,媽媽給寶貝商量了一下去洗臉、洗手和洗腳,然後再到牀上去看書。洗手的時候,寶貝也是開心地跟着媽媽哼唱着“洗呀洗呀洗白白,舒膚佳香皂少不了……先手心後手背”。

洗乾淨之後我們就回到牀上繼續我們的開心讀書之旅了。

《祕密》讀後感6

這幾天我利用業餘時間看了《菲斯的祕密》,這是由法國作家簡·弗朗西斯·夏伯絲撰寫的一本描寫兒童與上輩如何溝通相處,人與人如何建立親密友愛關係的書。十二歲的男孩米奇,聽聞母親的祖母——菲斯,要來家裏生活,而且這個已經八十多歲的“老太太”還要和自己住同一個房間,很是不情願。菲斯到來後,米奇強忍着許多菲斯的生活習慣給他帶來的不便,同時也發現了菲斯的祕密——記錄了她六十年生活的日記。米奇偷看菲斯的日記,瞭解了菲斯的人生經歷,從開始的`討厭變得越來越喜歡菲斯。

這本書給我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震動。讀到這本書的重要點時,我的心不由得“咯噔”一下,驚訝於菲斯的生活經歷居然這麼神奇。假如我是菲斯,經歷她所經歷的一切,我應該不會像她那樣冷靜的面對,我會被這一切嚇呆的。假如我是米奇,我也許不會偷翻她的箱子,即使偷翻了箱子,也不會偷看她的日記。可是這樣我就失去了瞭解菲斯的機會,就不會從討厭菲斯到喜歡菲斯,和菲斯成為朋友。

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不能只看她的外表,要看她的內心,並感受她的經歷,才能徹底的瞭解她。我也要多和上輩交流,用心去感受他們的經歷,和他們成為朋友,讓他們不覺得孤單。

《祕密》讀後感7

童年,一個充滿美好回憶的年齡,也讓許多人對他抱有幻想和批判,因為它離我們遙不可及。《童年的祕密》是瑪麗亞.蒙台梭利的作品,在這本書中,她仍然強調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遵守兒童敏感期的發展規律,激發兒童潛能,為兒童打造一個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身為人母的我深有感觸,不得不承認兒童在一定時期是成人的老師。

記得初為人母時,我只在醫院待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出院了。當媽媽時的喜悦與興奮,也連同嚴重的睡眠不足摻雜的。身體的虛弱,迫切想好好休息一下,可是聽到孩子的哭鬧又是那麼揪心,於是一個個日日夜夜的陪伴,讓孩子與我漸漸熟悉起來。孩子三四個月時,只要我換一件衣服,她都會一邊吃着母乳,一邊仔細觀察,小手還不停的觸摸着衣服,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孩子四個多月時的一天,我打算洗頭,於是,孩子的姑姑幫我照看一會兒,長長的頭髮,洗起來費時又費力,孩子一邊看一邊在旁邊玩耍,總算洗好了。這時,孩子也餓了,我抱起孩子準備餵奶,誰知,孩子充滿委屈地哭喊,就是不吃,無論怎樣哄就是不停地哭,盯着我的臉,越哭越兇……家裏一直都沒有什麼陌生人,也很安靜,怎麼回事呢?姑姑觀察半天試探着説:“你把頭髮紮起來試試,她是不是不熟悉你頭髮披散下來的樣子?”我趕緊把頭髮紮起來,孩子望着我的臉漸漸平靜下來,在我的懷裏安靜地吃着母乳……

當時誰曾想到,一個小小的嬰兒,竟然會有如此強大的辨別力,一個小小的有異常態的打扮,她竟如此大的反應。可見,外部的秩序感已經早早地植入她的內心,不得不承認,我被她——我的小小的孩兒打敗了,而且我敗得是那麼開心!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感覺的秩序可以分為外部秩序和內部秩序。上面的事例是我所説的外部秩序,是兒童的敏感期的表現之一。兒童敏感期還有許多表現,如果成年人能及時發現,認真培養他們的能力,兒童必定會像雨後的春筍般茁壯成長,願你我共勉!

《祕密》讀後感8

聽説這本書已經很久了,翻開塵封已久的《祕密》,通讀之,不知所云,再,略有所悟。

偉大的作家郎達?拜恩以及《心靈雞湯》的作者坎菲爾、《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作者葛瑞博士、勵志演説家哈里斯、卡耐基傳人普科斯等,陣容可謂強強聯合,他們在為我講述一個祕密:吸引力法則。剛開始閲讀內容感覺作者在虛誇吸引力的偉大,通讀靜思之,我才對自己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才知道問題是什麼,什麼是相信,才知道自然所藴藏的奧祕所在。如果相信書中所言,那麼就要像書中所説的那樣:“凡是你想的,就是你要的!凡是你説的,就是你要的!凡是你做的,就是你要的!你就是宇宙的主人。”用自己頑強的自信心去主宰這個宇宙,不要懷疑,不要動搖,相信它,要求它,得到它。全書集成功學、財富學、心理學於一身,揭露了在自然界存在的強有力的黃金法則,並清晰的闡述瞭如何運用這個法則為自己創造幸福美滿的生活。

閲讀《祕密》,感到人生最大的問題往往是逃避而不是問題本身,正如書中所提到的:“要改變你的狀況,首先必須改變你的想法”,做到如此,成功離我們就不遠了。其實,人生本無所謂“祕密”可言,但確實有着較為普遍的經驗和規律。《祕密》的價值就在於總結、概括、闡明瞭那些經驗和規律對人生的某種作用,並以可信的例子説服人們重視它們、相信它們、實踐它們。正如書中所説:“如果能在心中想着你所想要的,並且讓他成為你的主要思想,那麼你就會把它帶進你的人生。”那我們如何才能擁有光彩的人生,其實我們所要做的就如同書中所説:“找到我們主要的思想或者心態,並把它作為一塊強有力的磁鐵,同類相吸,就是法則。其結果必然是:心態會吸引與其本質相呼應的狀態。”相信:“生命最偉大的祕密就是吸引法則”、“你的思想會變成實物”那麼你一定會有擁有一個不一樣的精彩人生。這個人生也是一個充滿愛的人生,在書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愛的力量,書中所説:“愛的感覺是你所能發出的最高的頻率,你所感受和發出的愛越大,所掌控的力量也就越大。”如果能把每個思想都裹上厚厚的愛,愛所有的事物所有的人,那麼你的生命就會轉變,你的思想就會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吸引與之同頻的東西,把你心中所想,把你的困惑,你的感恩,寫下來,視覺化它,不斷的強化你想擁有它的思想,那麼你就會吸引你期望的好的東西,你就會擁有它,那麼人生將會發生奇蹟。

我想,許許多多的別人正是和我一樣——信心不足,但卻努力追求美好。我們都在為一個個屬於自己的美好的夢想在奮鬥,併為之不惜遠離親人,遠走他鄉,然而,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也許有的人放棄了,有的人還在堅持……在《祕密》一書中作者介紹了三個創造奇蹟的過程,其實也就是書中所説:“三個法則:思想—變成—實物。”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要求、相信、接受。多麼的言簡意賅,找到自己心中所想,向宇宙自然索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擁有它,接受並享受擁有帶來的美妙體驗,簡單的六個字卻藴藏了人生成功的祕密,很可能我們需要用我們的一生才能慢慢的體悟並領會於心。

《祕密》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城的祕密——吸引力法則。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這是唯心的論述,然而,我想郎達是想告訴我們:無論是學習、生活、工作,我們都要用樂觀的心態、積極的態度去認真的面對每一件你所在意的事情,這才會成功。《易經》中也有言:“天助自助者”。可以理解為:上天會幫助那些自己努力奮鬥的人。我想,如書中所説,首先,你要有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你才能去向宇宙要求,最後,你才能真正的擁有並享受它。我想,少一些抱怨,多一分承擔;少一些懶散,多一分專注;少一些偏執,多一分寬容,將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自己想要的事情上,這樣我們才會成功,才會真正的成功。

《祕密》讀後感9

《蘭心的祕密》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仙女的幫助下,小女孩蘭心如願以償地將父母變成了小矮人,因為他們總和她唱反調。而且他們還在按二分之一的比例繼續縮小——如果他們不對她順從的話。可他們太小了,雨夜,蘭心找不到庇護,弄破了手指,沒人給她包紮。而她的“小父母”差點被貓吃了。蘭心感到了恐懼和孤單,幸好這時候,仙女的紙落在她腳邊。只有吞下魔法糖,才能讓父母變回來,而且之後就得聽父母的話。不過,後來蘭心把這個祕密告訴了父母,父母幫她解決了難題。

我覺得讓蘭心有了懲罰父母的念頭是因為他們不夠關心孩子。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可能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太少了,或者父母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或者他們認為孩子的想法是錯的,不應該有這種想法。

雖然蘭心懲罰父母的做法可以發泄心中的委屈,但結果往往會讓人後悔。好在蘭心及時悔改,才沒有讓自己的父母消失,讓自己的家庭破碎。這樣一來,蘭心成了一個聽話的孩子,而父母又不會只和她唱反調,這真是個美好的結局。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碰到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情況。有一次,老師讓我們訂《快樂童話》。我回家告訴了媽媽,本以為她會很贊成,沒想到她卻説:“幹嘛非要訂書啊,不是可以向同學借嗎?”我滿心委屈,可媽媽還在喋喋不休:“認真讀好自己的書就好了,不用讀那麼多的閒書……訂一本書就要這麼多錢,你知不知道爸爸媽媽賺錢有多辛苦啊?”聽着聽着,我心裏更惱火了。“那我不訂了還不行嗎?這麼囉唆,煩死了!”我“嘭”的一聲關上了房門。最終,我還是沒訂成心愛的《快樂童話》。在心底裏遺憾了好長一段時間。但我明白,其實媽媽是愛我的,愛有時有很多種表達的方式:鼓勵是愛,警告也是愛;呵護是愛,斥責也是愛;沉默關懷是愛,喋喋不休更是愛!

《祕密》讀後感10

當我一看到《菲斯的祕密》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菲斯是本書的主人,是那個小男孩。當我捧起書仔細閲讀時才知道菲斯是一個八十八歲的老奶奶。這也增加了我的好奇心,使我一章章閲讀下來。

米奇是住在紐約市一個普通家庭的男孩。當母親告訴他祖母要來家裏住,而且和他一個房間。更可怕的是要在他們家“一直住到死”。米奇心裏很不高興。米奇無意間發現菲斯的四本日記,日記中講述了菲斯六十多年的許多事情,瞭解了菲斯不一樣的生活。米奇也慢慢地喜歡上了菲斯。兩人並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也會有老的一天,只有我們尊重父母,我們的後代也會尊重我們。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