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老人與海讀後感(範例15篇)

校園2.39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人與海讀後感(範例15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1

有誰還會記得——在那一片汪洋中,駕駛着小船的老人,是那樣的渺小,又是那樣的卑微。可卻絕不向命運低頭!即使挫折再多,即使最後的結局是那樣的途遙日暮。但是,卻不後悔,因為努力過!

整整3天,老人與金槍魚的搏擊再繼續,老人在奮鬥着,老人在掙扎着,老人在向命運鬥爭着!難道僅僅為了一條金槍魚?不,還為了那人性的高貴,人格的尊嚴,我命由我不由天!終於,老人勝利了!老人戰勝了命運!可是,天不由人願,在歸途中,老人遇到了一羣鯊魚,老人明知,只要放棄金槍魚,就可以逃脱,可是老人放棄了嗎?沒有!老人再一次向命運發起了挑戰,扞衞着自己和全人類的尊嚴,哪怕賭上性命!我可以被摧毀,但絕不能被征服!即使敵人在強大,我也要用我的一切去守護我的尊嚴,尊嚴是無價的!終於,老人拿起了魚叉,在搏擊中,魚叉丟了,可老人又拿起了刀子,刀子斷了,又拿起了棍子,棍子丟了,又拿起了船舵!老人用盡了最後的武器,可惜的是老人依舊沒有阻止鯊魚,但是,老人真的輸了嗎?老人輸給了鯊魚,輸給了命運嗎?不!老人沒有輸!老人戰勝了自我!戰勝了命運,一個雙手生有毛病的老人,一個在大海中用尊嚴與命運搏鬥的老人,是那樣的頑強而又偉大!我永遠都無法忘記老人在絕路時説的話:跟它們鬥,跟它們鬥到死!這就是一個到了絕路也不放棄的老人,此時此刻,老人的靈魂在我腦海中彷彿被沐浴着一層閃亮而又柔和的金輝,變得那樣高大!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永遠也不能磨滅!

貝多芬説過,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是啊,在那波濤滾滾的大海里,在破敗的小船裏,老人那句:我和你奉陪到底!的聲音淹沒在那滾滾汪洋中,但是,老人的精神卻與世長存,那是一種無法磨滅的,神奇的魔力。

人一定不能被打倒!

老人與海讀後感2

《老人與海 》故事講述的是老人聖地亞哥在遭遇困境的時候,不向命運與痛苦低頭。他憑藉着頑強的鬥志,在出海84天后一無所獲的情況下,仍然命運放棄,依然在第二天選擇出海捕魚,老人的堅持換來了收穫,終於在這一天,他捕獲了一條大馬林魚。他與大馬林魚經過三天三夜的搏鬥後又遇上了鯊魚,但老人敢於與海洋殺手説“不”,他是不會輕易將戰利品拱手相讓的。雖然到最後,還是敵不過強大的鯊魚,但他不向命運屈服,過人的勇氣值得所有人學習,這讓我印象極其深刻。

無論在多麼艱苦的環境,他都永不放棄,樂觀而自信,這種精神是寶貴的財富。這位老漁夫“在重壓之下仍保持的優雅風度”令我震撼,這是多麼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周圍的鄰居對他很友善,也很同情,酒吧老闆也願意施捨他,但人活着要有尊嚴的,不能苟且偷生,雖然吃飯才能活着,但活着不僅僅為了吃飯。毅然決然地選擇前途莫測的`大海,敢於夢想,敢於追求,不畏懼失敗,即使一敗塗地,也含笑九泉。這讓我聯想到這次的疫情,多少最美逆行者們,他們身上這種敢於“逆行”,不懼“死神”的這種精神就是不向病毒屈服。各行各業堅守在崗位上,為全國抗疫做着平凡人的身上也都具有老人聖地亞哥的精神,永不屈服,樂觀積極。我相信這次疫情會讓所有人都增加勇氣和希望,這是逆境給我們帶來的。我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我們終將會戰勝疫情,勝利屬於頑強的我們。

博文學子在學習與生活中,也應該具備老人面對艱難挫折時,不屈不撓的精神。即使經過自己的努力,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即使與老人一樣的命運,經過幾天的殊死搏鬥,仍然落得一無所有,僅剩下魚骨頭,失敗了,但要有他那種與鯊魚搏鬥表現出來的勇氣和膽量,做一位頂天立地的人,能夠艱苦奮鬥,不到最後一刻,決不氣餒,竭力做到最好,即便肉體被打垮,精神上要永遠是個強者。

老人與海讀後感3

“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可以被打敗!”

《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捕魚好手桑提亞哥老人,但他最近黴運當頭,一連84天下海,竟沒有捕到一條魚,第85天,老人照常出海。這天,他釣到一條大馬林魚,大魚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仍死拉着不放。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左手抽筋也沒有放棄。經過兩天兩夜的奮戰,他終於征服了那個龐然大物,就在老人要把大魚拖回去的時候,大批的鯊魚被吸引而來,爭先恐後的搶吃大魚。筋疲力盡的老人雖然竭盡全力與鯊魚搏鬥,可還是改變不了魚被吃光的命運。最後,老人拖回一副魚的骨架,他回到家躺在牀上,只好在夢中去尋回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記現實的殘酷。

老人面對的即便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也可以獲得精神上的勝利,也許結果是失敗的,但在奮鬥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使我深深地懂得,做人不應該被困難所征服,應儘自己最大努力與生活的磨難做鬥爭。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勇敢頑強的以一顆自信的.心迎接挑戰,就會成為一個強者。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不可否認,只要是人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他而不是去屈從他的時候,無論最後捕到的是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已在那過程充分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

人生路上,無數艱難與坎坷。只要勇敢的迎接挑戰,不管成功與否,都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老人是渺小的但又是偉大的,因為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強,同時也顯示了人類在面對困境絕境時所持有的態度,那就是勇敢的面對,無謂的超越,積極的奮鬥。

老人與海讀後感4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經典之作,他用生動的語言、感人的故事,春風化雨般地滋潤着讀者的心田。讓我來説一説這一本書吧!

這一篇小説主要內容是,老漁夫聖地亞哥已經有八十四天沒有打到魚了,在他第八十五天出海打魚時,他釣到一條大馬林魚,他與魚搏鬥了三天,魚才死去。老人把魚綁在船邊,在迴歸漁港的過程中,他受到了鯊魚羣的攻擊。老人一路擊退了鯊魚的攻擊。等老人回到漁港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白色的骨骼。

當我讀到“老人已經有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時,我的`心裏好像有一點不知名的情緒,有些像傷心,有些像惋惜,還有些像同情。作為漁夫,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了,這個老人是走了黴運嗎?這麼長時間都沒有捕到魚,是他捕魚的本領有問題,還是大海不給力?為什麼沒有魚咬鈎呢?我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上天能賜予老人好運。

我繼續往下讀,當我讀到“老人捕到了一隻大馬林魚,與魚搏鬥了三天,才把魚弄死”,我感受到了老人不畏懼困難的精神。你看,那麼大的一條馬林魚,比老漁民的船都還要長兩英尺。這麼大的魚,有幾個漁夫能獨自一人把它捕起?而這一位老人呢,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在海上奔忙着,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在海上戰鬥着。這是多麼強大的勇氣啊!

接着,我又讀到了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面,如此驚心動魄!老人拿着魚叉攻擊鯊魚,魚叉丟了,再用尖刀刺,從始至終,老人沒有想到過放棄。鯊魚是多麼兇猛可怕的動物啊!又有多少人敢招惹它們?可老漁夫卻不怕,儘管他年紀大了,儘管他獨自一人,儘管他遠離漁港。老人拿起了武器向鯊魚們宣戰,保護他的戰利品。老人這敢與困難做鬥爭的精神讓我敬佩!

你看,在這部小説中,馬林魚可以看作人生的目標,鯊魚不就象徵着人生中的困難與挑戰嗎?我們要向人生的目標進發,那成長的過程中,少不了困難與挫折呀!我們要像老人一樣,敢於鬥爭,敢於反抗!絕不向命運屈服!在人生的大海上揚帆遠航!

老人與海讀後感5

面對挫折,有的人精神頹喪一敗塗地,點對挫折,有的人眼淚猶如“一江春水向東淌”,面對挫折,而有的人則咬定青山不抬鬆“,初終深信成功的曙光的到來。在《老人與海》的這篇小説中客人公所鋪現的人不是生來就是被戰勝的,這種精神品德不得不令人欽佩。

歐內斯特,海亮威所著的《老人與海》曾驚動多個世紀,至昔無一例外每一位讀者瀏覽後皆會有一種無形的貨色碰擊着口靈。也許是某種精力,或許是某些語言特點,或者是……

《老人與海》塑制的是一位老人,名鳴亞哥,一個漢子,一羣鯊魚,面對出海84天沒逮到一條魚,老人絕不泄氣,面對釣住一條比漁船還大的大馬林魚,老人毫不害怕,面對大魚把船拖到遙海,老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面對鯊魚襲擊,老人堅強格鬥,面對……在這些艱苦面前跟挫折眼前,老人沒有讓步,而是憑藉大家對幻想的尋求和摸索證明了人要獲得勝利,必需先教會剛強。

讀了《老人與海》,有一種撞擊心靈的東東油然而生。我曉得有一種精神能夠如舟般載你到達金色的此岸,這種此岸返去可看而不可及,在每一集體的'心中永存。這即是堅韌鬥爭,堅持不懈。閲讀《老人與海》,爾心中種種輕睡的感到被深深的喚醒。我也末於清楚“不經一番冷透骨,這得梅花撲鼻臭”的深入含意。在人生的旅途上,天空不會始終都是蔚藍的,陰鬱總是會呈現,途徑不會一直都是暢通的,荊棘總是會長謙。大海不會總是安靜的,波浪老是會湧伏。種種挫折與失敗對每一人來説都是不免的。曾經很多人都悲歎本人的人生由太多的挫折與失敗,抱怨老天的不私,實在這有什麼不如意的呢?如果一個蚌殼不積聚太多的沙子,就不能展示出五彩的珍珠,假如一隻蜘蛛不閲歷風吹雨擊就不能織沒堅名的網,如果一枝臘梅不接收寒冬的考驗,就不能綻開出壯麗的花兒。因而挫折與失敗培養甜難後的光輝,豈非你就不抵賴這就是挫折的功績?

我生謝世,挫折取失敗在覓常不外,不挫折,你的己生將失往光輝,正如沒有陽光地地萬物將不復存在,不因降葉而哀秋不果雪融而悲冬不因挫折而悲生。讓咱們高聲吶叫———————讓狂風雨去的更激烈些吧!

老人與海讀後感6

茫茫大海,多少人曾被咆哮的巨浪吞噬。多少人在這生命開始的地方消逝。然而又有多少人在波濤的咆哮中,敢於站起來!敢與威力無窮的自然抗衡呢?《老人與海》會告訴你,人類在自然面前是多麼渺小!但它還會告訴你,在人類的意志力面前,任何東西都得甘拜下風!

“他想,這一回它們可把我打敗了。我太老了,不能拿棍子把鯊魚打死。但是,只要我有槳,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試一試。”這就是一位老人在面對一大羣飢餓的鯊魚是的全部武器!當你在海上漂泊,遭遇一大羣飢腸轆轆的鯊魚時,你卻僅有兩隻槳、一柄短棍和一條舵把,你會放棄嗎?也許你會,可一個日薄西山的老人在這一刻卻選擇了堅持!你也許會問:“為什麼?”答案很單純,僅僅只是為了守護一條魚,和這位老人一樣英雄的一條魚!

“你想的太多啦,老傢伙!”他老了嗎?回答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他的身體已經老去,可一顆鬥士的心是永遠不會老的!以前我經常問自己,力量的源頭是什麼?來自哪裏?今天我終於明白了!來自一顆滾燙的.、充滿信念的、永不褪色的心!在絕望時,它永遠不會放棄!

“魚啊,你要把我累死了。不過,你有這個權利。兄弟,我從來沒有見過一件東西比你更大、更好看、更崇高了。來,把我弄死吧。”管他誰要誰的命呢?你見過多少人在稱呼將要把自己擊敗的對手為“兄弟”何況它只是一條魚!在他的心中,他早已將這條與他鬥到精疲力竭的“英雄”看做了自己的兄弟!這條魚和老人之間早已不是對手,雙方都因為對方的堅持而提醒自己——死也不能倒下!

《老人與海》早已跨過了平面。他已經變成了一種精神。在那風高浪急的海面上老人告訴我們——人從來沒有戰勝過自然,也許以後也不會。但人可以選擇,選擇永不屈服。只要我們選擇堅持,在一顆敢於挑戰的心面前,沒有打不到的敵人,沒有闖不過的難關!

老人與海讀後感7

有一位老漁夫,他的名字叫聖地亞哥。

這裏的漁夫最喜歡到那條叫墨西哥灣的海灣打魚,因為墨西哥灣是一條暖流,海水呈深藍色,非常適合魚類生存。

聖地亞哥是這裏的一位老漁夫,他勤勞、堅韌、善良。他一開始八十四天都沒有捕到魚。在剛開始的四十天裏,有個叫馬諾林的男孩子一直跟着聖地亞哥一起出海捕魚,可是四十天過去了,他們一條魚都沒有捕到。一天回來的'時候,馬諾林請他去喝杯啤酒。岸上是忙碌的人們,一些工人正把捕捉到的大馬林魚剖開,像攤開大紙片一樣排在木板上,然後把排好的大馬林魚抬到附近的收魚站。他們在一個角落裏坐下來,想着以前他們不到大馬林魚的景象。聖地亞哥居住的窩棚是用大椰子樹的苞殼做成的。苞殼是從大椰子樹上扒下來的,被當地人叫做“海鳥糞”,這種苞殼很堅韌,也很大塊,只要把他們一塊一塊地排好,用繩索綁牢,再把它搭起來,就蓋成了一間房子。

第二天聖地亞哥決定把船駛向更遠的地方,結束這八十四天的黴運。他先捕到了一條長鰭金槍魚,當看到長鰭金槍魚差不多被拉出水面時,聖地亞哥突然一用力,把它釣上來。又上鈎了一條大馬林魚。

大魚拉着小船,保持着原來的速度向前遊。第二天他把金槍魚給吃了。第三天大魚跳出水面,一共跳了十次。大魚被他釣上來了,大魚的血引來了一條灰鯖鯊。鯊魚咬住大馬林魚的尾巴,聖地亞哥用魚叉叉進鯊魚的腦子,鯊魚沉入海里了。先是兩條鏟鼻鯊,再是一條鏟鼻鯊,然後又是兩條鯊魚,不過聖地亞哥都把他們打死了,每條鯊魚都咬了一塊肉。晚上又有一大羣鯊魚把大馬林魚吃光了。

他回到了岸上,他躺在窩棚裏。馬諾林發現他回來了,就給他倒了一杯咖啡。

聖地亞哥睡着了。

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我學到了堅持就是勝利。

老人與海讀後感8

暑假裏,我讀了很多書,最讓我震撼的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卻在海上度過了非同凡響的三天,他的經歷,使所有人大吃一驚。

故事很簡單:一位老人,他是一個漁夫,天天都在大海的波濤中穿行。老人運氣不太好,打了85天魚,竟連一點收穫都沒有。這天,他的釣鈎鈎住了一條大約1500磅的大魚。他費盡力氣跟它拼了幾天幾夜 ,最後老人終於抓住了它。但在回去的途中遭到鯊魚的攻擊,只拖回了一幅魚骨。看完這個故事,我想:老人真厲害。可當我空閒下來時,再去仔細回味它,我卻震驚了,把故事放到生活中,往往看似簡單的事卻十分困難。老人連睡覺都沒睡,手上和背上都捆着繩子,那繩子深深地嵌入了老人的皮肉裏,它所帶來的痛苦是常人無法忍受的。

大魚扯着繩子,給老人的手上和背上刻出了一條條的'傷痕,老人手上鮮血直流,背上疼痛難忍,但老人用他的頑強鬥爭精神和永不言敗的性格咬牙堅持了下來。

老人用一丁點兒淡水和魚肉來保持體力,白天,忍受着太陽的直射,晚上,硬頂着刺骨的寒風。老人的一隻手還抽筋了,只能用另一隻來抓住釣繩,大魚一個轉彎,繩子又狠狠卡進老人手上那未好的傷疤裏。針刺一般的痛,老人卻從未想到過放棄,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捉到這大魚!

老人咬牙堅持度過了他生命中最難熬的三天,終於,在第四天,他那英雄主義的精神和他所忍受的一切得到了回報,大魚捉到了。

老人身上的一切品質都非常可貴,他有鋼鐵般的精神和堅定的想法,即使是一級士兵也做不到這點。雖然身體疼痛,還有那無盡的疲憊,但還是無法摧毀老人心中那對目標的強烈渴望。

老人在半死不活的狀況下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的勇氣和信念正在為我們打造一個英雄主義的永不言敗的精神世界。

老人與海讀後感9

“一本書就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人生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國小三年級的暑假,我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寫的。

書中講述了一位老漁夫,在釣不到魚的第85天,終於釣到了一條體重約1500磅的大魚,老人無法把它釣上來,反而被大魚拖着船往海里航行。老人艱辛地與大魚奮戰了兩天兩夜後,終於殺死了大魚,可是這個“戰利品”卻被許多鯊魚搶奪了。經過激烈的鬥爭,最終老人精疲力盡地拖回了一副魚骨頭。

讀完了這本書,老人與大魚、鯊魚搏鬥的場面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讓我很震驚!老人與大魚奮戰的過程中,在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的情況下,還絲毫不灰心,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堅持不懈,擁有耐心,永不放棄!我非常敬佩這位老人,想起了自己有時在學習中遇到了一點困難就退縮,沒有耐心,沒有勇氣,真的很慚愧!我要學習這位老人的'精神!

老人帶着大魚回港的途中,幾次三番遭受兇猛的鯊魚的攻擊。書中那些場面的描寫,我看得心驚肉跳,心潮澎湃!比如,在第十七章,“鯊魚的第一次攻擊”中,“鯊魚飛速地逼近船艄,它襲擊那魚的時候,老人看見它張開嘴,它咬住魚尾巴上面一點兒的地方,牙齒咬得嘎吱嘎吱地響。”又如第十九章“驚心動魄的搏鬥”中,“另一條鯊魚這時也張開了大嘴撲上來,它直撞在魚身上,閉上兩顎,老人看見一塊塊白色的魚肉從它嘴角露出來。”……我真是十分佩服海明威先生,怎麼可以用文字把場面寫得像真的一樣。我定要好好學習,爭取寫出自己的好文章。

今年寒假,我再一次閲讀了《老人與海》,禁不住暗暗地讚歎——書中內容真是太精彩了,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沒有永恆的勝利,只有永恆的意志。”“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也許以後在生活上或在學習上,我們會碰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但是,一定要有信心、勇氣和毅力,努力地去戰勝它!加油!

老人與海讀後感10

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薄薄的小冊子。閉上眼睛,彷彿看見在藍色的海洋上飄着一縷清風,海灘上,有一個獨自釣魚的普通的老人……

故事很簡單:古巴老漁夫桑提亞哥在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苦苦等候中終於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太大了,殺死後只能綁在船邊。在歸程中又一再遭到鯊魚的攻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骨。這個以捕魚為生並與海洋相依為命多年的老人卻對生命帶有一絲敬畏:“你要把我害死呀,魚呀!”“我從來沒有見過比你更龐大、更美麗、更沉着、或更崇高的東西,來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誰害死誰。”“憑風度舉止和高貴尊嚴來看,誰也不配吃它。”然而,儘管老人對魚的生命如此尊敬,他的信念卻沒有絲毫動搖:“你是我的朋友……我必須把你害死。”正因為魚在老人眼裏和他自己一樣崇高,並同樣擁有堅定不移的目標、與對手周旋的智慧、不屈不撓的意志,它才成為老人的對手。只有在這樣強大的對手面前,老人才能證明自己的力量。

當鯊魚咬去了這條大馬哈魚大約四十磅肉時,老人這樣想:“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句話震撼着我的心。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靈魂。對手十分強大,老人卻已經年邁,手上、臉上被釣索勒出了傷痕……沒有什麼條件是對他有利的。然而人的靈魂是堅強的:他用魚叉,用槳柄,用短棍,用舵把……老人使出了渾身的力氣與鯊魚搏鬥,實踐了他的人生準則——“人,是不可以被打敗的'。”雖然他老了,可他的那顆心依然年輕,就是這樣一顆堅強的心,支持者這樣一個堅強的靈魂,支持到把所有對手打敗。

大馬林魚吃光了,老人仍然很窮,就連大馬林魚漂亮的尾巴都被冠到了鯊魚的頭上。一切似乎沒有任何改變,然而人永遠不能磨滅的鬥志、高貴而有尊嚴的靈魂、美好的回憶卻是永恆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11

初讀《老人與海》,覺得很枯燥,一個老頭,一條小船,一張破帆,漂流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沒有激情澎湃,沒有温馨浪漫,有的只是鬱悶,壓抑,和失落。

許多文學家説海明威塑造的“老人”是一個鋼鐵般的硬漢子,他的不服輸的性格讓他的形象熠熠生輝。

再讀<<老人與海>>是最近無聊時隨便翻看的,依舊是那個老頭,那條小船,那張破帆,多少個月未沉日未升的清晨,他駕着他的小船出港去捕魚,可是,他卻沒有滿載而歸。失望,無奈,躺在小窩棚的舊報紙上,做一回獅子的夢,第二天,依然收拾繩索和魚叉,划船出港。

其實,我們哪個人不是“漁夫”?人生就是一次划船出港。

當我們第一次放開媽媽的手獨立行走,當我們第一次離開可以依賴的家,當我們第一次離開學校步入社會,當我們第一天開始工作,甚至當我們第一次戀愛,結婚,等等,每一次都是我們在划船出港,我們把船划向那一片煙波浩渺的'未來的大海。

我們和老人一樣,都想收穫大魚。可是,運氣特差的時候,就是小魚也撈不到。84天過去了,老人還沒捕到大魚,如果就這樣返航了,一無所獲,老人不甘心,他還想着大魚兒,於是越走越遠。終於,一條大馬林魚被他捕到了,他激動萬分,可他哪裏知道,這條大魚給他帶來的是多大的災難。他孤獨的和鯊魚搏鬥,想保住他的大魚兒,可是,他使出了渾身的力氣,最後卻不得不放棄。他終於回去了,小船的船舷邊綁着那條大馬林魚兒的殘骸。

依舊精疲力盡,依舊躺在破窩棚的舊報紙上,老人是勝利者嗎?它的結果是失敗的。他失敗了嗎?可他真的捉到了大魚兒。

做任何事情,我們都是為了成功。可是,有時,就是陰差陽錯,在最後卻失敗了。和一敗塗地的失敗者不同的是,我們成功的不捉到了大魚兒,但卻沒有把他成功的帶回來。這是一種怎樣的成功?又是一種怎樣的失敗啊?!

只要老人生存一天,他就會划船出港。剛強也好,無奈也罷!

我們何嘗不是漁夫?成功也好,失敗也罷,明天太陽升起,依舊的為生活奔波,把船兒划向大海,尋找自己的希望。

老人與海讀後感12

記得一位偉人以往説過:“僅有精神的勝利才能使我們感動,為其悲壯而落淚。”

《老人與海》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老人聖地亞哥是古巴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漁夫,他有一位忘年交,小男孩馬洛林。由於運氣原因,他連續84天都沒有捕到一條魚,孩子也因為父母的原因離開了老人,去了另一條漁船。但他仍然堅信下一次自我總會釣到一條了不得的大魚。的.確,他成功了。在費盡千辛萬苦,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之後,他最終憑藉着驚人的毅力打敗了大魚,釣上了一條長達十八英尺,比他漁船還大的馬林魚。但命運之神

似乎仍沒有眷顧對方,在他用盡全力,花費了兩天兩夜捕獲到這條大魚,正準備返航時,魚的鮮血散發出血腥味卻又引來了成羣結隊的鯊魚。在精疲力竭趕走了全部鯊魚之後,他才發現那條十八英尺的大魚已經被撕咬得只剩下一條脊骨……

費盡周折,卻只帶回一具殘骸,歷盡艱辛,卻只留下了一身的傷。但儘管這樣,老人仍然與孩子相約一齊去打魚。看到那裏我潸然淚下——這是一種多麼值得人敬佩的精神啊!這篇文章給我帶來了感官上的刺激,但更多的則是反思。敢問在我們這些從小嬌生慣養的00後可曾有這樣的精神?作業稍多,便叫苦連天;受點挫折,便萎靡不振;甚至有許多成年人都無法做到這一點!寫到那裏,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感到深深的慚愧,不禁捫心自問:這種本應當長久留存下去的優良品質去哪了?海明威筆下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聖地亞哥卻讓我感受到了這種永不腐朽的品質。

此刻中學生閲讀的普遍是一些所謂的“青少年流行讀物”,那些真正的名著卻堆在家中的書櫃裏無人問津。在那裏,我要向全世界兒童呼籲:那些“少年讀物”無法帶給你任何東西。有空,多去翻翻那些名作,那是世界幾千年文化積累的精華!其它只是轉瞬即逝的風景,僅有那些經典之作才是經久不衰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13

瑞典文學院院士霍爾斯陶穆曾説過:“《老人與海》是一部異常有力,無比簡潔的作品,具有一種無可抗拒的美。”而我十分敬佩小説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必須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和鋼鐵般,而無法摧毀的意識,才能真正的取得成功。

小説描寫的是一位老漁夫桑提亞哥捕魚時驚險的故事。在連續85天都沒有捕到魚時,他一人又獨自出海,但幸運的是,他終於捕捉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天3夜後,才發現這是一條大的出奇的大馬林魚,他明明知道很難戰勝它,但卻仍不放棄。最後終於殺死了大馬林魚,卻又因為魚腥味扎來了鯊魚來搶食,老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突出了“鯊魚”的包圍圈,將大馬林魚的骨架帶回了魚港,卻得到了他人的讚賞。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裏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他的理想不僅僅是整個海岸邊,而是無邊無際的大海。我們再回頭看看自己,平時遇到一點兒小困難就都叫苦連天,何況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呢。我們應該像老漁夫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遠大的目標。

當我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着小漁船遊動,他將纜繩纏繞到桅杆上,老人右手舉着鋼叉,在他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他的心臟擲去,結束了大馬林魚的.性命……”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我非常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猶豫,堅持不懈的精神,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老漁夫這種做事不怕困難,才能取得成功的精神。我們碰到挫折時,應該要勇敢面對,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我們有了這種奮不顧身、不怕困難的勇氣,就有了征服困難的精神力量。正如歌德所説的:“你若失去了金錢—你只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失掉了許多;你若失去了勇氣—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

小説讚揚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向他那樣,不能滿足於現在這個狀況,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決不能退縮,要迎難而上,絕對不能半途而廢。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勝利。

老人與海讀後感14

今天我們學習了《老人與海鷗》,我感受到了海鷗美好的靈性和老人崇高的品行。老人把鳥兒當成自己的兒女,海鷗把老人當成自己的父親。老人捨不得給自己買新衣服卻給海鷗買喜歡吃的食物。而且每天步行20餘里從郊外趕到翠湖,專門為海鷗送餐,和海鷗做伴。老人不但認識每隻海鷗,還給他們起了好聽的名字。老人對海鷗比對自己還要親。而海鷗在老人去世之後,竟然為老人守靈,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哀鳴。後來,竟在老人遺像的前後排成兩行,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它們想不到:昨天還和自己朝夕相處的親人竟突然離開了自己。它們難以承受如此大的打擊,連聲鳴叫,聲聲呼喚老人。

它們捨不得離開老人,把老人當成了自己的依靠。它們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對老人的留戀和懷念。它們嚴肅並且安靜,在為老人默默地祈福。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不僅對海鷗這種有靈性的鳥兒有了更多的瞭解,更感到在這美好的靈性與重高的品行之間相通着的東西,那就是自然和人類的和諧。

平靜的翠湖邊,欄杆上放滿了餅乾丁。一位老人正飽含深情地呼喚着他的“兒女”們—海鷗。海鷗們彷彿與他心有靈犀,在他身後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這像是人們對動物與人和諧生活的美好想像。其實,這位老人真的存在過,雖然他現在已離開了我們,但他永遠在那些飛翔的海鷗心中,他心中也一定有片潔白的鷗羣。這位老人生前一到冬天,每天步行二十餘里來到翠湖和海鷗相伴,堅持了十幾年。他能叫出每一隻海鷗的名字,海鷗們聽到他的呼喚也會應聲飛起。一天,老人沒有來,取而代之的是老人的遺像。海鷗像天使一樣從天而降,一隻只落下來為老人守靈。在老人的墓前,海鷗們用自己的白翼撐起一片白雲,將老人那和海鷗一般潔白的靈魂送上了天堂。

老人與海讀後感15

輕輕合上這本《老人與海》,我不禁思緒萬千,我的心早已隨着這本書飄到那波濤洶湧的大海。這本書,給了我生活的信心和麪對困難的勇氣,它使我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一位老人連續八十四天出海都沒捕撈到魚,但他未曾放棄過,當他第八十五天出海時終於捕撈到一條大魚。然而不幸的事同時發生,在汪洋大海中,老人受到鯊魚的襲擊,勇敢的老人與鯊魚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最終打退了鯊魚,安全回到了岸上。

當我看到“老漁夫想:這裏離海岸實在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不禁有感而發:雖然老漁夫已經捕到了一些魚,但他並沒有安於現狀,而是有着更遠大的目標。而我們呢?取得了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沒有奮鬥的目標,又何來成功呢?“失敗是成功之母”。老漁夫在84次的失敗後,終於在第85次時捕到了大魚,嚐到了成功的喜悦。

書中還有一個情景使我難以忘懷,老人在漆黑的夜裏,在汪洋大海中與兇猛的鯊魚進行激烈的搏鬥,最終憑他的智慧和勇敢打退了鯊魚。我為老人的勇敢所折服。我也懂得了怎樣去面對生活中、學習中的困難與挫折。遇到挫折時要像老人一樣樂觀地去面對,遇到困難時要勇於戰勝、設法排除,這樣才能將逆境變成順境,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對照書中情節,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考試的失敗而情緒低落,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缺乏拼搏的`勇氣。也會因為一道難題的阻擋,就輕易放棄,不再堅持。讀了《老人與海》後,想想這個老人,再想想自己,就覺得我們所遇到的困難根本不是問題。

同學們,人生誰沒有失敗過,最重要的是在失敗過後重新勇敢地站起來,積極地去面對,去尋找失敗的根本原因,並勇於拼搏。“人生能有幾回搏”,在困難中,在逆境中,我們要全力以赴,以堅定的信念去挑戰,堅信成功將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