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新世界》讀後感

校園2.08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世界》讀後感

《新世界》讀後感1

《美妙的新世界》不是一本可以拿來消遣的小説,讀完整部書,讓人不得不深思:文明和野蠻的真正界限究竟在哪裏?

工業時代究竟是福音還是災難,眾説紛紜。科技把神明揪下祭壇狠狠摔進了泥土,讓尼采發出“上帝死了”的曠世驚呼,同時,蒸汽機和引擎卻催生了一種新的信仰:在工業革命的時代,從流水線上走下的不只是源源湧進資本家口袋的財富,還有一種對科技力量的瘋狂痴迷、崇拜。因此,在《美妙的.新世界》裏,汽車大王福特成為了新的神“福帝”,像舊時代的上帝一樣被人們整日掛在嘴邊。

科技締造了新世界。在那裏,連人的繁衍都成為了一種機械的程序,一個人的命運從受精卵形成的一剎那起便已決定,此後從出生到死亡,都再無懸念。一切變數,都被深入潛意識的“設定”抹成了零。人類被分成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伊普西隆五個等級,這不禁讓人聯想起印度的四大種姓——新世界,是一部像方程一樣嚴謹的機器,每一個螺絲釘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毫不懈怠地運轉,而且樂在其中——這是多少個專制王朝都夢寐以求而沒能做到的,焚書坑儒、獨尊儒術、八股取士力所不及的事情,科技做到了,而且做得近乎完美。

《新世界》讀後感2

托勒20xx年被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屬靈作者,他《當下的力量》曾是最為暢銷的屬靈書籍。我去年讀完《當下的力量》後感覺很有啟發,立刻發現打坐中“瞬間昏厥”的現象增多了。

所謂“瞬間昏厥”就是打坐中有一瞬間喪失了思維,但意識還存在的一種現象。我猜想這就大概和頓悟,或者見到本心的瞬間相關。

人一醒來,大腦就開始活動,各種念頭層出不窮。如果我們不去刻意觀察自己的大腦活動,我們或許都沒有意識到大腦時刻的運轉。有些人剛開始打坐時,發現自己大腦安靜不下來,以為是打坐反而讓大腦活動更雜亂。其實這是一個錯覺,沒有經過訓練刻意觀察自己思維的人,經常是不會意識到大腦的複雜活動,當靜心去觀察時,才發現裏面的混亂。

當我們安靜坐下,仔細觀察自己大腦的活動,身體的感受,各種情緒時,大腦的活動就會慢慢減緩。雖然一個念頭一個念頭還會不時出現,但在念頭之間往往會出現一個思維活動的空白區間,如果可以抓住這個空白區間,可以找到一種沒有思維的覺知狀態。

這種沒有思維的`覺知狀態是幫助人們覺悟的一個關鍵。許多禪師可以在深度禪定狀態長時間保持這種狀態,還有禪師可以在無夢的深度睡眠中保持覺知。

我還無法長時間保持思維停止的覺知狀態,但感覺一個念頭消失,另一個念頭起來時的一種難以言傳的瞬間昏厥或許是是一種相接近的狀態。

《新世界》讀後感3

美麗新世界,多麼值得深思的書的名字啊!美麗如果換了一個時代,美麗是否還是我們所認知的美麗?

阿道司赫胥黎,其祖父是著名生物學家赫胥黎,由於長期薰陶個和培養,作者的生物知識功力不淺,書中可見。

作為一本預言性小説,這本書裏面的很多東西在現代社會都或多或少出現了。比如嗦麻(現代叫百憂解),《人類簡史》(尤瓦爾赫拉利)三部曲裏面也有提到書中關於約翰和主管爭論的環節更顯出作者對當時和後世的思考。約翰這個人物,雖野蠻但是和文明反而更來帶給我們長久…長久的思考。書中論點,時隔久遠,仍有借鑑意義。

但作為閲讀理解小説,裏面的故事線過於混亂,人物出場極少,有些甚至過於片面,甚至約翰這個角色後面的行為舉止覺得…怎麼説,有些過於累贅。不是説不理解約翰的'舉止,是説那麼去描述太浪費章節了。另外,一些主要場景,東西展開的不夠,看得雲裏霧裏。

總之,我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喜歡。但是為作者眼盲堅持寫作,甚至還為人類預見未來的方向致以崇高敬意。

誠摯感謝作者,誠摯感謝出版社,又一次震撼心靈之旅。

《新世界》讀後感4

“悲於鳥血而不悲於魚血,有聲者幸也。”

這是在攻殼裏學到的話,原文裏所説的有聲者是指能發出聲音的動物一般更加能夠勾起人類的惻隱之心,所以它們是幸運的。

“如果機器人偶能夠表達自我,大概它們會説不想要成為人類吧。”在攻殼裏,素子用這句話來表達人類對於將有ghost的機器人偶殺死會毫不猶豫,卻會因為殺死人類而愧疚,都只是因為人類能表達自我而機器人偶卻只能遵循程序。

放在《來自新世界》裏,有聲者是指能説人話的.畜生,更是指有話語權的生物。

這種生物,放在現代社會來説,就是我們人類;放在一千年後的社會來説,那是有咒力的人類。

看到不少對《來自新世界》的批評,什麼“需要讀設定本的作品不是好作品”,什麼“走進科學二逼兒童節目”。總是説各花入各眼,客觀性客觀性,每天都在強調客觀,好像一個好人的基礎前提就是客觀一樣。然而只看過兩集就批評的人,你們所謂的“客觀性”到底在哪裏?

這麼一部好番被萬般不理解我是為作者感到惋惜甚至是心痛的。曾經以為在《攻殼機動隊》之後就不會再有能夠如此深刻探討“人類”二字的番組了,所以看到這部番之後真的很激動。

心目中TOP1的動畫是《空之境界》,第二是《攻殼機動隊》(EVA沒看過很抱歉),然後就沒有第三第四了,因為暫時這兩部番在我心裏甩開了其他番組很大的一段距離。而《來自新世界》的出現,我心中的TOP3也終於塵埃落定了,從心底裏感謝貴志佑介。

《新世界》讀後感5

很多時候看完改編作品再去看原作會失去一些吃驚的成分。確實,這次讀完原著我心裏大概是“啊,作者原意和我之前想的果然一樣”這種略微得意的心情。但不能否認我依然受到了震動,不過不是因為劇情,而是在科幻小説寫作的技術層面。

對於各種變異生物的描述是本書的一大亮點,許多真實可信卻又不失新奇的生物設定體現了作者的功底。比如開篇介紹“牛袋”的那段文字着實令人折服。作為也算半個生物專業的人,我在讀到這些部分時,有點像是重温寄生蟲學的感覺。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這些生物明明都是天馬行空匪夷所思,又是爆炸又是噴碳,哪裏“真實可信”了?其實現實總是遠比幻想更為神奇。比如哺乳動物的三塊聽小骨,分別由低等脊椎動物顱骨中的耳柱骨,方骨和關節骨進化而來,而內耳起源於外胚層的增厚下陷,這些精巧結構的進化演變令人難以置信。甚至人是由魚進化而來這一事實本身就有些不可想象。之所以説本書的生物設定很真實,不只因為裏面提到了很多專有詞彙,更是因為它給出了這種生物的起源和其特殊部分的同源器官,以及特別的'習性等等。而且作者的命名也很有意思,許多都別有淵源,最典型的就是本書主角之一化鼠了。

總之,如果是對自然界感興趣的人,書中的奇特生物會帶來很大的閲讀快感。

《新世界》讀後感6

看完整個腦海裏一直迴盪着代序的那個問題:你還要些什麼?

這個美麗新世界,人人在可控範圍內幸福着,從小被剝奪了種種權利:自由獨立的人格,自主選擇人生,擁有情感,激情,慾望以及生而平等的權利。文學藝術及宗教信仰被禁止,他們就像經過調控,有序的機器,來維持福帝社會穩定的運作。他們只需要一點嗦麻就能工作、生活、享受限定範圍內的幸福。

而縱觀現代社會,他們缺少的.那些,我們都沒有被剝奪,但我們有好到哪裏去嗎?

當社會產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淪為了維持社會運作的工具。每個人都有自由,但能有多的自由?有思想,一個人的力量能走多遠?有意志,又有誰想奔着受苦受難去?越是認清這個社會與現實就越學會妥協忍耐。

這是骨子裏刻着的奴性與順從。從沒有人告訴我們為什麼,但是所有人又都遵循着一系列的規則,自我意願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忍受與妥協的基礎之上,彷彿生來就要這樣。

那些與眾不同,特立獨行,高聲反對之歌的苦行僧註定孤獨。往往被無知的人,怯懦的人,冷眼旁觀的人當成了異類。

你願意這樣嗎?你還要些什麼?

《新世界》讀後感7

另外還有一種成為夢魘的狀態值得一提。夢魘的學術名稱是睡眠癱瘓症(sleep paralysis),表現是睡夢中感覺已經清醒,可以感覺周圍的環境,但喊不出話,身體動不了。有時會出現假醒,就是感覺醒了實際還在夢中,這種假醒可能多次迭代甚至循環,讓人緊張恐懼。但我認為人如果能把握夢魘的機會,不要緊張恐懼,或許是一個可以更好認識覺知的機會。因為這時身體其他部分沒有喚醒,可以減少對覺知的干擾。

我最近有一次夢魘體驗,清醒後感覺自己是睡在牀上,但不知道是睡在哪間房子的牀上,搞不清處於生命的哪一個時期。這時意思完全清醒,但記不清自己多大年齡,想不起自己孩子多大,甚至不知道父母是否還健在。可惜我當時心中緊張,急於要擺脱這種夢魘狀態,沒能靜下心來利用這難得的機會(記憶系統沒有完全啟動)來探索自己的'覺知。

據説人死後,會經歷類似的階段,大部分人沒有經驗,會緊張,不知所措所以錯過覺醒的機會從而依照習氣進入輪迴。如果一個人可以在這種情形下保持冷靜,就可以選擇來世的走向。

有些跑題了,讓我們回到《新世界》。

《新世界》讀後感8

在那個美麗的新世界裏,大多數人的一生都已被安排得妥當,妥當得不像一個人,更像一個又一個的機器。

五個階級的社會,和現實情況沒多少區別。條件預設之下,人人都感到幸福,這樣的社會看似美好,但能不能算是社會這一點很值得懷疑。更像是一個幸福大機器。

大機器裏的小機器,人人都幸福。野蠻人的極端反抗,愚蠢又動人。難道證明我們獨立思想的唯一手段就是痛苦?可我們卻想逃離痛苦追求幸福?這不是太諷刺太矛盾了嗎!

現實中的條件預設實則不少,只不過都有個度。比如給你一個標準,標準之上是好,標準之下是次,標準存在的意義是給不會自主意識到標準存在的人一個心安的環境和體系,只有在那樣的體系之下,他們才不會胡作非為。

而意識到標準存在的人,有的主動,自主選擇,於是成為了我的.人生我做主;有的人被告知,彷彿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凌駕於標準之上,引發騷亂。

痛苦始終都是社會立足之本,革命是因為痛苦,改革是因為痛苦,前進是因為痛苦,人類基因裏的趨利避害,害能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動力。

何時才能因為極致而極致,恐怕得等到我們擺脱了這沉重的軀殼,成為單純的精神之體的那天才有可能吧。

但那時人類也已不是人類。

ps:這本書裏的東西,就是大劉缺的。不是文筆,而是對未來人文的深刻思考。

《新世界》讀後感9

看完這本書,心情頗為複雜。這是一個沒有痛苦憂愁的世界,人人幸福社會穩定的美麗世界。但這又是一個自我幻滅的世界,沒有好奇沒有藝術沒有情與愛的醜陋世界。

你很難説它好,但也太難説它壞。從宏觀上來説,它實現了絕大多數人的幸福,儘管這種幸福是虛假的是被設定的,但是幸福本就是非常主觀的感受,一輩子都在這種虛假的幸福裏又何嘗不是真實的幸福了一輩子呢?但就個人而言,大多數讀者是斷然無法接受這樣一個世界,我要是我自己,而不是被設定好的機器,我要生命中有憂愁有孤寂有變幻的'命運和命運迷人的不確定,而不是在日復一日歡樂蜜糖裏享受永恆的喜悦而無所欲求。

然而,儘管被設定這個概念在書裏讀來如此可怕如此天方夜譚,但在現實生活裏,我們何嘗不是被家庭,被學校,被選擇性的教育,被新聞書籍的審查所設定?我們以為的自由的選擇,實際上真的不是一種被設定下的自然而然的選擇麼?所幸,我們還可以熱烈的相愛,偏執的相屬,痛苦的追逐理想,為荒謬無用的藝術和詩歌荒度人生。

《新世界》讀後感10

因為網上的推薦,我翻開了《美麗新世界》這本書,説實話我其實沒有太懂。整本書前期花費了許多篇幅介紹世界觀,這個世界觀非常奇特,人由瓶中出生,從出生就開始被設定,每一個階層,每一個工種都沒有選擇,一個人的一生從出生就已經被定好,這是多麼可怕的一個世界,卻被用幸福快樂來包裝。

在美麗新世界裏,人就像產品一樣被批量生產,各司其職,除了他們的職責以外什麼都不會,遇到問題不會解決只會嗦麻逃避,就像是社會機器上的每一顆沒有思想的螺絲釘,行屍走肉一般地幸福着。

後來,野蠻人約翰的到來才是本書的高潮部分,約翰原本應該不應該出生,他的母親是新世界的人,不被允許懷孕生子,這打破了新世界的規定。但是他的母親流落在野蠻人區域,無法回到新世界,只能生下了他。他在原始的環境中成長,熱愛着莎士比亞,對新世界的思想完全無法理解。他喜歡列寧娜,但是列寧娜完全是一個新世界的人,就跟他母親一樣。思想道德的碰撞,矛盾的激化使他痛苦卻毫無辦法。他無法適應新世界的生活,就如同他的.母親無法適應野蠻人的生活,從小的教育、環境不同,接觸的事物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思想。彼此無法理解,無法適應,造成了最後的悲劇。

然而孰是孰非,我心中卻沒有答案,文明的急速進步和人性的自由發展究竟如何能夠達成平衡呢?

標籤:讀後感 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