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十五從軍徵讀後感想心得感悟

校園1.15W

《十五從軍徵》是我們課本中的出自《樂府詩集》的一首樂府詩。讀了《十五從軍徵》你的感想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十五從軍徵》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十五從軍徵讀後感想心得感悟

  《十五從軍徵》讀後感篇一

古時候,有一個人15歲就參軍了。算算他離開家鄉已經得65年了,如今,他終於回來了,只是——希望這天的家會和以前一樣的温馨。他一路上想着!

他回來的時候只是隱隱約約的記着自己住在哪個村。當他來到這個村子的時候。與他同村的人看到他衣衫襤褸,白髮蒼蒼,還拄着枴杖。別人還以為他是一個乞丐。突然,在路中遇見了他原來的那個善良的鄰居。他興奮地慢慢走到那個鄰居的跟前問道:“你知道我母親XXX的家在哪裏嗎?”那個人用手指着遠處的那個屋子説道:“那就是你的家。”“那你知道那裏住了誰嗎?”那人應道:“幾年前你的父母已經死了。”説完他走到了他的家只見:他的那個家已經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墓地,他捶胸痛哭着。

接着他來到他家門口看見野兔從狗洞裏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院子里長着野生的穀子,野生的葵菜環繞着井台。最後他覺得在這兒住就會想起以前。為了感受原來他又把屋子打掃了一遍。把庭院中的野谷和野葵做一頓飯。野谷做飯,野葵做湯。當飯湯熟了的時候,他想:又有誰能和我一起吃飯呢?“唉”他長長的歎了一口氣。他走出家門口向東邊望去,那晶瑩的淚水落在他的征衣上。

  《十五從軍徵》讀後感篇二

十五從軍徵,一個少年的悲歌;八十始得歸,一位老人的悲絕。——題記

十五歲的少年,從軍。到了八十歲才得以回家團聚。然而,團聚的希望卻如同一個泡泡,讓淒涼的墳墓輕鬆打破。採些野菜來做羹飯,熟了,卻不知將飯送予誰。

一個士兵的65年啊!全權交給了野草叢生的戰場。15歲風華正茂的年齡;15歲,激情高昂的歲月。可是——他卻開始從軍打仗。有誰知到他這65年來的苦累辛酸?

終於,回家了。不料卻看到長青的松柏下,對着累累的“冢”。老兵的苦啊,到底該向誰哭訴?老兵的淚啊,到底誰能輕拭?殘酷的兵役制度啊,何苦要將一個個少年放入打仗的軍隊中?何苦要將一個個老兵的團聚願望打破?

詩中,帶給了我無限淒涼的心境;詩中,啟發了我的另一看法。

希望和平,不再有戰爭,是每一個人的最大心願。但是,即使有這樣的念頭,也不能看着國家被外侵。老兵啊,敬佩你有“國比家重”的精神。

與家人團聚,吃上一頓團圓飯,是每個士兵的願望。但是我想;即使士兵迫切團圓,厭倦打仗,但如果祖國國土被侵略,他們一定會立馬穿上戰服,與外族抗衡。

雖然詩中凸顯的是廣大勞動人民在不平等的兵役制度下,充滿不平和痛苦。但我想,應該還有讚頌老兵舍家為國的意思吧。

所以我想對老兵説;謝謝你,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國比家重”的含義,我也相信,你的“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一定會成為後人渴望和平的根基。

  《十五從軍徵》讀後感篇三

學習了七單元的課文後,我對戰爭有許多感想,想起從前的抗日戰爭,想起那殘暴的傷害猶太人的納粹,又想起在邊關抗擊匈奴的士兵,戰爭是多麼可怕呀!《十五從軍徵》這首詩就讓我有了很多感想。

《十五從軍徵》講了一個老兵十五歲去打仗,八十歲才能回家,當他急迫地回到家時,只見丘墳壘壘,一片荒蕪。他只好採野谷野葵來做飯做菜,他那悲傷無奈的淚落在自己的衣服上。

我知道了這個老兵悲慘的一生後,感到十分傷心,當初被-迫去當兵,一去就是六十五年。在這六十五年裏,他在戰場上經歷過悲歡離合,捱過天寒地荒、刀光劍影,家中親人也會遭遇天災人禍。老兵在戰場上整整漂泊了六十五年,苦苦思想的感情,正是他返鄉的精神支柱,是他最大的心願。

可回家後,一切期望化為泡影,家中沒有雙親的迎接,沒有妻子的關心,也沒有孩子的擁抱,只有家破人亡的現實。原本温馨的.家,變成了傷痛的無底洞。飯菜熟了,“不知貽阿誰”,老兵還幻想着和家人一起吃飯,這又讓我想起我們一家一起吃飯時的熱鬧與歡樂——我誇爸爸菜炒得好吃,爸爸不停為我夾菜,還説:“多吃點!”媽媽給我們講有趣的事,都得我們哈哈大笑......老兵從幻想中清醒過來,又陷入了無盡的空虛與寂寞。是啊,老兵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他也希望老年時期能享受天倫之樂,可這沉痛的打擊早已讓他絕望了,活着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悲涼的處境讓他老淚縱橫,這,就是老兵絕望的眼淚。讀到這裏,我眼前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幅畫面:一位衣衫襤褸、手拄枴杖、白髮蒼蒼的老人茫然地、無助地站在荒蕪的家門前,望着東方,不知不覺留下了眼淚......

這首詩雖然沒有華麗的詞句,但卻總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它揭露了戰爭的殘酷和人生的苦難,它還告訴了人們一個道理:要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當戰爭拆散了幸福的家庭後,只會有無盡的悲傷,這樣的悲劇不僅僅只發生在老兵身上,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遭遇,《軍刀》中的侯萬山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跪在宋哲元腳下,説:“如果我壯烈了了,希望妻子和孩子能得到軍長的體恤。”最終,侯萬山犧牲在長城腳下的羅文裕中。

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給人們一個又一個啟示,那些只為利益不為他人的戰爭發動者們,一定要記住,戰爭給你們帶來的傷痛比利益更多。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維護和平,反對戰爭!讓和平之花開滿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