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黛玉之死優秀讀後感

校園1.88W

《紅樓夢》裏面的林黛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讀到黛玉之死的時候,感觸良多。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黛玉之死優秀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黛玉之死優秀讀後感

黛玉之死優秀讀後感 篇1

近來有幸研讀了《紅樓夢》一書,在讀到“黛玉之死”三回時,感觸良多。王國維曾説過:“《紅樓夢》一書,與一切喜劇相反,徹頭徹尾之悲劇也。吾國之文學,以挾樂天之精神故,故往往説詩歌的正義,善人必令其終,而惡人必離其罰,此亦吾國戲曲、小説之特質也。《紅樓夢》者,可謂悲劇中之悲劇也。”而“黛玉之死”正好就是照應了“悲劇”這一説法。有人説這三回是後四十回中最精彩的三回。寫黛玉之死,就是寫寶黛愛情的悲劇結局。這是一個震撼人心、催人淚下的結局。

在讀這三回時,我有這樣幾個體會和思考:

第一,黛玉之死的悲慘結局揭露了統治者出於維護自身利益而表現出的冷酷無情。他們不惜犧牲林黛玉的生命,也不顧寶玉的瘋傻,毅然決定用欺騙的手段,讓薛寶釵代替林黛玉同賈寶玉結婚,這一決定雖然老祖宗賈母起了決定作用,雖然是王熙鳳提出的掉包計,但是不可否定的是這是一個為了維護貴族的家庭利益而提出的集體決策。這就揭示了那個時代的社會內容。

第二,賈母對林黛玉的前後態度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林黛玉剛進賈府時,賈母是將黛玉摟在懷裏當成心肝寶貝的;然而,當林黛玉吐血,賈母去看望她時,見林黛玉神氣不好,她不但沒有什麼悲痛表情,反而吩咐鳳姐等人説:“我看這孩子的病,不是我咒她,只怕難好。你們也該替她準備準備也不至臨時忙亂。”這是多麼的冷酷無情啊,這就是所謂的親情嗎?我不由質疑了。

第三,寶黛愛情的悲慘結局以及林黛玉內心的深沉痛苦讓我覺得心疼。在聽到傻大姐説寶玉將要和寶釵結婚的消息時,林黛玉當時的反應是:一下子變得精神痴痴迷迷,身子恍恍蕩蕩,竟像有千百斤重,走起路來,兩隻腳像是踩着棉花一般,早已軟了。可看出黛玉當時的內心有多麼痛苦。但是由紫鵑陪着去見寶玉時,“兩人也問好,也不説話,也無推讓,只管對着臉傻笑。”好端端一對深愛着男女,在統治者的摧殘壓迫下,竟變成這樣,能不叫人心疼嗎,能不叫人痛心嗎?

總而言之,寶黛愛情的悲劇以及黛玉之死都是由封建統治者的殘酷無情而造成的,也折射出了那個時代統治者的腐朽無能以及青年男女不能支配自己的愛情的悲慘命運。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後人去重新思考的。

隨着生活閲歷的豐富,在《紅樓夢》這部藝術的百科全書中,只要我們肯靜下心來,細心地研讀,相信我們會不斷地發現新的天地,新的境界,新的趣味。

黛玉之死優秀讀後感 篇2

天氣漸漸涼了,看着花的凋謝和葉的飄落,我思緒綿綿,想起了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葬花”的那一情景,那種憂傷的畫面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難以忘懷。

那是秋風乍起,落花紛飛的季節,賈府花園裏到處一片花謝花落的景象,滿園子的粉色花瓣,如同冬天的雪花紛紛飄落。畫面中黛玉滿目淒涼,手執鋤頭,肩挎小布袋,撿起落在地上的一片片小花瓣,慢慢的放進小布袋內,並不時的低聲哭泣,落花的凋謝使她想起了自己的身世與命運,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她不斷的感慨,憂傷的音樂旋律隨着她的哭泣聲此起彼伏,我彷彿身臨其境,融入了那落花繽紛的世界,淚水不斷湧了出來。

隨即,她將裝滿花瓣的小布袋小心翼翼的放進剛剛挖好的的坑內。當土漸漸蓋住小布袋時,她已是泣不成聲,此時的我,淚水也成了斷了線的珠子,我不知道自己是對主人公身世的同情,還是對落花命運的感歎,或者是對現實的感慨?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花開易見落難尋,也許人的生命也不過如此吧?

情緒一直被電視情節牽引着,不能自已,同時發現自己已很久沒有這樣的感動了。一直都不喜歡黛玉那敏感猜疑憂傷的性格,沒想到卻被她葬花的這一情節深深的打動了,她是將落花喻已,借花抒情,認為自己就如同那飄落的花瓣,孤苦伶仃,無依無靠,才生出憐意,產生了葬花的念頭。她性格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寄人籬下的孤單生活、長時間的心理壓抑和對自己的憐愛、對現實的無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孤僻敏感的性格。我不禁開始對她增添了些許同情,理解了她感情的細膩、思想的豐富和處世的敏感,同時也替她惋惜,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卻擁有了這樣的性格……

這一幕結束後,我久久未動,無法立即從那憂傷的旋律中清醒,不記得過了多久才回到現實,並頓時醒悟:花落歸根,這是自然規律。不必緬懷這一自然現象,這些飄落的花兒,她們畢竟曾經有過輝煌,生命雖短暫,但她們沒有虛度,而是在綻放的`時候盡情綻放、盡情美麗。落花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她們的飄落既是對大地母親的回報,也是為了來年的更加繁榮,所以她們的飄落只是無聲無憾的歸隱,在歸去的時候她們是行色匆匆的,因此,我們實在沒有傷感的必要。

好比人生,我們在乎的應是人生旅途中的沿途風景,不必感懷過去的每一天,只要不忽略途中的任一風景,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將是充實的。

黛玉之死優秀讀後感 篇3

我覺得黛玉葬花這一章是對整部書的高度概括和暗示。作者安排林黛玉將那些落花葬入土中,讓其化作春泥更護花,而不是飄入一些骯髒的水潭裏污染了她們。

在這裏曹雪芹將那種世俗之物慾、權謀的東西比作了骯髒的臭水塘。主人公又如何能落入那些骯髒的環境中被“污染”呢?不能,絕對不能,因為那種至情至性的東西太美好了,如何可以被污染呢?於是,只有讓主人公去死掉,或者進如空幻世界了事。因為,以賈寶玉和林黛玉之純情,實在沒法生存於現實之中,但卻又不能永遠生活在大觀園中的理想幻境之中。於是,作者只能安排他們兩個在被污染卻還沒有污染之際讓他們都有個歸宿吧!

《紅樓夢》太過傷情而沒能有結局,曹雪芹不願意看到那個令人傷感悲壯的結局。作品只能就此打住。

最後的思考:讀《紅樓夢》,讓人感到那個結局正好預演着我們這個時代。民族文化的底藴嚴重的被淡化了,至情至性的屬於人生最美好最根本的東西被拋棄了。人成了金錢和機器的奴隸而不自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也越來越淡薄了。最後,又將是一個怎樣的結局呢?人類似乎已完全步入了曹雪芹筆下那種骯髒的臭水塘,曹雪芹願意看到這樣的結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