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語文《盤古開天地》教學設計

校園2.25W

《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的教學要引導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豐富想象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盤古開天地》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國小語文《盤古開天地》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篇神話傳説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敍述具體而生動。

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分三個部分,把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的過程描寫得非常清楚。

在説明“天和地還沒有分開” 的背景之後,先是講了盤古醒了以後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變化;然後敍述天地分開以後盤古所做的事;最後講了盤古倒下後發生的變化。

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文章在表達上的這些特點。

教學這篇課文,要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豐富想象力。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學後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氣息、四肢、肌膚、遼闊、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潤、創造”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

3.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培養想象力,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句。

4、引導學生注意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教學這篇課文,要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積累特色語言,瞭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 激發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培養想象力. 學後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讀通課文,學習生字,指導書寫生字(過程略)

  第二課時

  一、解讀讀題,檢查複習

出示課題,讀題。強調誰開天地怎麼讀?強調盤古做什麼有怎麼讀?

(通過朗讀,讓學生明確,輕重緩急表達的意思有所不同。)

  二、整體感知,提煉中心

1、自讀課文,找出課文的中心段。

2、讀中心段,找出中心詞。“創造”。並通過對兩個字的偏旁的理解了解詞義。

(從文中提煉出文章的中心,實際上是告訴學生讀書的方法。)

  三、細讀課文,和課文對話

1、盤古是怎樣開始創造之路的呢?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指名讀第一自然段。你從中知道了什麼?理解“混沌一片” (模糊一團,什麼也看不清。)指導讀好“混沌一片”和“一萬八千年”

2、有一天,人類的老祖宗盤古忽然醒了,他看見什麼?他又是怎麼做的?老師要從你的朗讀中聽出來!誰來把這一系列動作做出來?看老師把“掄”換成“舉或者拎”行不?

3、只聽-------(巨響),強調聲音大,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就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就變成了地。找到相反的幾組詞。這句話哪些詞體現了盤古開天地的艱難?(漸漸、緩緩、慢慢)老師想從你們的朗讀中體會到盤古的艱辛。

4、盤古為天地劈開了一條縫,他擔心天地又會合在一起,他就(總結出:頂天 蹬地)請學生上台演示這兩個詞。(看圖進一步體會)大家齊讀課文。問演示的同學有什麼感受,以此體會盤古的勞累。

5、就這樣不知堅持了多少天,多少年,當天地成形的'時候,盤古也累倒了。盤古倒下了,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找出課文的句子自己讀一讀,看誰讀得好。

6、老師指導排比句的優點和特點。師生合作再讀課文。

7、發揮想象,拓展句子。説説盤古的身體還有哪些變化。

(走進文本,走近文中的角色,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味盤古開天闢地的辛苦。感悟來自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細細揣摩。)

  四、走出文本,培養語言能力

1、聽老師講故事,你看什麼地方值得你學習的。

2、總結複述故事的方法。(有條理,有順序,抓住要點大膽發揮,還可以用動作作為輔助)

3、自己根據理解講述“盤古開天地”的故事

(三年級的學生,複述故事的能力還不是很強,教師的引導給孩子以示範,尤其是那些中下等生。他們知道該怎樣複述故事了。當堂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

  五、佈置課外作業

課外再找一些神話故事來讀。有機會我們召開一次故事會,請大家講述你讀過的神話故事。

(作業是對課堂內容的延伸和複習鞏固,主要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六、板書設計

18 盤古開天地

掄斧 猛劈

創造 頂天 蹬地

累倒了 變成

  教學資源

  1、盤古:

盤古氏開天闢地是我國家喻户曉古神話人物。盤古,中國古代傳説時期中開天闢地的神。盤古最早見於三國時徐整著的《三五曆紀》。其後,題為樑任昉撰的《述異記》稱盤古身體化為天地各物。《五運歷年紀》及《古小説鈎沈》輯的《玄中記》亦有類似記載。根據這些記載,天地原本渾沌得象一個雞蛋,盤古生在其中,過了一萬八千歲,然後天地開闢,陽清者(意指蛋清部分)形成了天,陰濁者(意指蛋黃部分)形成了地。隨著天的增高,地的增厚,盤古也一天天增加身體長度。他的頭和四肢變成五嶽,血液和眼淚變成江河,眼睛變成日月,毛髮變成草木;他噓氣變為風雨,聲音變為雷霆,目光變為閃電;他睜眼是白天,閉目是晚上;開口為春夏,閉口為秋冬;高興為晴天,生氣為陰天,等等。《述異記》並指出,上述有關盤古的傳説,或出於古説,或產生於秦漢或盛行於吳越之地,或為先儒之説;而古人為了紀念他,在南海建有盤古墓,在桂林建有盤古廟。《三五曆紀》並説明盤古之後才出現三皇。

  2、盤古山:

地處桐柏山脈北陲;河南省泌陽縣陳莊鄉境域。主峯海拔459米,周圍山巒丘陵環峙,如同眾星拱月。據泌陽古《縣誌》載:“盤古山,縣南三十里,蔡水出焉。本名盤瓠,後演為盤古,因立盤古廟於上”。

該山草木競秀,奇石嵯峨。象形石景有“石獅子”、“盤古場”、“盤古垛”、“盤古爺的石箱子”;山下不遠處還有大石磨一扇。漫山野花芳菲;並生長有山楂、桔梗、金銀花、半枝蓮、山菊等十多種中草藥材。山上松林蒼翠,風起,便掀動松濤陣陣,使人猶如置身狂嘯的大海。山麓更植有片片桃梨林和塊塊板栗樹參差錯落,一到陽春,色彩明麗如霞,煞是一派果鄉景象。

  3、三月三祭祀盤古:

南陽市東部是巍巍桐柏山和神祕的淮河源,桐柏山中有一座高山名叫盤古山。傳説中的人祖盤古大神就在此山上休息。盤古於天地混沌未開時,砍開了飄來飄去的大氣包,氣包下沉變成了大山。老天爺的三妮兒下凡和盤古結為兄妹,打獵捕魚,構木為巢,共同生活。後來,洪水氾濫,天塌地陷,盤古兄妹被石獅子搭救得以生存。兄妹倆共同補好天上的漏洞,又由石獅子作媒,滾石磨磨盤相合而結為夫妻,繁衍子孫,是為人類之始。在盤古山上建有盤古廟,其年代無確考。廟內有盤古爺與盤古奶塑像。盤古頭生雙角,方面大耳,身披獸皮,腰纏樹葉,赤腳坐於神壇之上。每年農曆三月三,為盤古會,持續五天。盤古山一帶人們都要祭祀盤古。各路善男信女以嗩吶前導,抬着整豬整羊等祭品,焚香燃表,齊趨山頂盤古寺進行祭祀活動。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一、根據課文填空:

( )的雷聲 ( )的花草樹木 ( )的江河

( )的雨露 ( )的宇宙 ( )的大地

二、能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內容。根據講述情況評定等級

★ 有順利完整地講述故事

★★ 繪聲繪色講述故事

★★★ 能用上課文中好的詞語,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

修改後的教案:

  教學反思:

抓課堂積累 重語言表達

——《盤古開天地》教學後

語文課是對學生聽説讀寫全方位的訓練。三年級學生剛由地年段步入中年段,語言積累是十分重要的。課堂積累尤為重要。以往我們總是忽視了課堂積累。其實課堂積累才是最有效的。

本節課的教學,我把抓語言積累,重表達運用作為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首先是帶領學生走進文本,走近文中角色,透過語言文字體味盤古開天地的艱難和辛苦。積累詞語。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了:掄、猛劈、慢慢、緩緩、頂、蹬等詞語。

其次是通過朗讀感悟盤古倒下後身體發生的巨大變化。這是一組排比句,學生要積累的是表達的方法。

最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走出文本,將課堂的積累,運用於表達之中。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講述盤古開天地的故事。本來設計的是讓孩子們把故事講給在座的老師們聽的,可是孩子們不夠大膽,都在自己的位子上講。但是我注意觀察了,全班同學都在張嘴説,有很多學生都能繪聲繪色地講述這個故事。

一點説明,原本最後的這個學生講故事的環節可以請幾個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當堂講一下的,但是,我想到國小是基礎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所以,我修改了教案,讓學生把故事講給自己聽,或者講給老師聽。目的的是讓每個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訓練。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在思考今後的教學,一方面要繼續抓課內的積累,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運用。積累的目的就在於運用。同時還要加大課外閲讀的力度,讓孩子們的知識面更開闊一些。課堂上讓學生説説盤古倒下後,身體還有哪些變化的時候,孩子們生澀的語言,淺薄的想象,真讓人遺憾。這都説明學生的見識狹窄,積累有限。沒有積累就無法表達。所以,抓積累,重表達,是語文教學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