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童年》讀後感集合15篇

校園1.24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童年》讀後感集合15篇

《童年》讀後感1

年初,學校給每位教師發了一本孫雲曉所着的《扞衞童年》。利用業餘時間,我閲讀了這本值得一讀的教育書籍,這本書對於我這樣的新教師來説受益匪淺。孫雲曉是當代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他的一系列教育觀點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比如説“要警惕青少年‘情感荒漠化’”“孩子為什麼會出現童年恐慌”“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兒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發現兒童,解放兒童,發展兒童”“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其中“兒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發現兒童,解放兒童,發展兒童”這一教學理念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反思良久。

讀了孫雲曉的《扞衞童年》,回憶自己的過去,不禁思考自己曾對學生的教育:自己把學生真正當孩子看了嗎?我瞭解他們的真正需要嗎?我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有多少?我除了希望他們考出好的語文成績慰藉我自己那份虛榮心之外,又有多少愛是“純粹的”呢?我的學生需要我這種“強買強賣”的無私之愛嗎?現在,我真正的體會到,愛學生是沒有條件的,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誠地為學生付出愛心。如果不能付出真愛來對待學生,學生就會敏感地認識到老師對自己只是訓斥和説教,而不是真正為了他們的成長。

我覺得教師愛學生,不單要愛好學生,更要愛學習差的學生。教師的愛應該是陽光,讓所有的學生得到沐浴,滋潤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在教師的眼裏不應有壞學生。在學生的眼裏感到老師的愛是公正的、公平的、無私的,讓學生感到老師可親、可敬和依賴,這樣學生有話願意向老師傾訴和老師溝通。

教師愛學生,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成長。學生成長是需要一些時間的,當你覺得學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時,不要灰心,更不要把學生打入冷宮,要耐心等待,教育常是三分教七分等,在等待和幫助中讓學生成長。再者學生是千差萬別的,不可能完全一樣,有的學生會乖巧聽話,也有的學生比較淘氣。教師要看到差別,對每個學生不同特點給予尊重。應明確沒有尊重就沒有愛,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更應尊重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教育學生的前提是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如果因學生淘氣就將其看作是有問題的學生,這樣根本算不上尊重學生,教育的全部祕訣是真愛。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以滿腔的熱情迎接那些淘氣的學生,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引導,使每一個學生都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教師愛學生是無條件的,只有這種無條件的愛,才讓學生感到真切自然。喚起學生愉悦之心,奮進之力,因此而走向成功。

《童年》讀後感2

夏天的涼風不但給我們帶來一絲絲炎炎烈日下的清涼,而且把快樂的暑假悄悄地吹來了。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是莎士比亞的名言,也就是説,假如世界上沒有書籍,就等於整個世界沒有歷史和交化。既然是“快樂的暑假”,怎能不到書的海洋裏遨遊呢?今年的這個假期,除了老師要求必讀的課外書,還讀了其它幾本書,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留住美好的童年》。這本書裏,小作者們用最真實的筆調記錄下了精彩的童年,留住了一份美好。

以前,在我的眼裏,童年是絢麗多彩的。那時確實如此,我還記得也爸爸媽媽休息天常常帶我附近走走,白天哼着小調逛街,晚上會出門散步,那個時候我還上幼兒園,可是好景不長,幼兒園的好日子走到了“死衚衕”,緊接着,國小的生活開始了。本以為國小生活是快樂的、悠閒地。可卻恰恰相反……

上面是一位小讀者的感受,我覺得,他與我的童年很相似。童年是一本相冊,記錄着每時每刻精彩的瞬間。

我依稀還記得,幼兒園的自己是多麼得無憂無慮,有時會住在外婆家,上午是個小懶蟲呼嚕呼嚕睡大覺,外婆不叫我基本賴在牀上;下午呢?不是拿個小鋤頭在泥巴堆裏挖“礦”,就是去公園裏光着小腳丫踩爛泥巴,有時還會和表哥一起抓知了、彈彈珠、看外公打撲克可爽了!到了晚上,一吃好晚飯又忙着叫哥哥陪我到小溪捉小魚、捉小蝦……從此在那清澈的小河裏也有留下我們的小腳印。一天到晚都是那麼的自由、那麼的活力。可是這樣“幸福生活”一晃兒過,眨眼間,我上了學本以為上學是個非常有趣的“童話世界”,一年級、二年級……轉眼到了高年級,可以每天都有大堆大堆的作業等着我們,還有許多考試,加上多個興趣班也如惡魔般地讓我奔來奔去,有時真的感覺壓力好大!有時候都喘不過氣來,可是別的同學都在努力、在進步,我可不能掉在他們的後面,加油!

現在,每到週末或假期還會去外婆家,可現在那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土矮房成了漂亮的高樓小區、田野成了有序的停車場、爛泥路也成了柏油路……

清澈的小河,以及那些童年的景物都變成了時光垃圾,笑容變得如此僵硬!童年是短暫的、是快樂的、無憂無慮地。現在我還小,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時光一去不復返,我要緊緊的抓住你,不要讓自己有後悔。時間請你走得慢一點,再慢一點……我好想留住你——美好的童年。

《童年》讀後感3

老師推薦我們去買高爾基的《童年》來看,我被主人公阿廖沙悽慘的童年生活深深刺痛了:高爾基筆下的阿廖沙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到專橫的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幸虧善良、慈祥的外祖母處處護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舅舅。樸實、深愛阿廖沙的“小茨岡”每次都會用自己胳膊為阿廖沙擋鞭子,儘管每一次會被抽得紅腫,他也不後悔。最後這個善良的,強壯的人,卻被活活的壓死了,看到這裏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

我覺得阿廖沙的童年是令人窒息的,那時候的人沒有親情可言,他們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如果不是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的支持與愛護,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就更加黑暗了。

比起阿廖沙的童年,我真是太幸福了,享受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還有老師慈母般的温暖,歡樂的音符每時每刻都在我身邊跳動。我問過許多同學,“捱打”是是什麼滋味?他們都説不知道,因為我們的父母從來不會真正的毒打孩子,我們自然無法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但是我從書上的描述中可以知道那一定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入骨髓的痛苦。

我們生活在一個與諧温馨的大家庭裏,這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暴力,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與醜事。這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我們似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在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的過程中茁壯成長,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幸福與快樂的。

天哪,不比不知道,這樣一比較,終於明白了“天壤之別”這個成語的意思了。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花花綠綠的錢堆,被愛包圍……但是我們總是不知足,總是想奢求更多。

從現在開始吧,我決定不再奢侈,不再浪費;開始為長輩想,為他人想,體諒他們,愛護它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自己的童年生活留下一點值得驕傲的東西。

《童年》讀後感4

對呀,童年是多麼的美好與快樂,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荒廢光陰,更要把握現在好好學習,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別樣的童年》。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首歌詠憂傷、哀怨的曲調,勾勒出了一幅哀傷的場景。這個寒假,我聽着這首歌,走進了《城南舊事》的故事。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小姑娘,叫英子。她住在北京城南惠安館附近的一個衚衕裏。她是個天真可愛的女孩,在駱駝旁學駱駝咀嚼,嘴巴一張一合的樣子,多麼可愛。惠安館裏住着一個瘋子,叫秀貞。很多人都怕她,起初英子也有一點怕她,但英子後來和她接觸久了,覺得她並不可怕。她還有一個孩子,叫小桂子。英子知道了秀貞的悲慘經歷後,很同情她,決定幫助她。通過觀察,英子發現可憐的小夥伴“妞兒”的脖頸後面有一塊青記,得知妞兒的媽媽就是秀貞。於是,她讓她們相認了。久當秀貞打算帶妞兒逃出去找孩子她爸時,母女倆竟慘死在火車輪下,英子被雨淋濕透了,也病了一場。這個結局真令我痛心啊!

不久後,英子搬了新家。她在她家附近的草叢中碰到了一個人,和他聊天,那人對英子很好,一點也不像壞人。小英子最喜歡背那篇課文《我們看海去》,她一句一句慢慢地念,他斜着頭仔細地聽。她念一句,他點頭“嗯”一聲。唸完了她説: “金紅的太陽是從藍色的大海升上來的嗎?可是它也從藍色的天空升上來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壞人。”後來,我知道,英子碰到的這個年輕男人,其實是小偷,為了供弟弟讀書,迫於無奈,選擇了偷竊這條路,最後被警察抓走了。在他被抓時,英子十分傷心,年幼固執的她怎麼都不相信一個“老好人”竟然是名小偷。當看到他被抓住示眾時,英子黯然神傷,她知道,他們“一起去看海”的約定,永遠也實現不了了。她也難以分清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就像我們分不清模糊的海天邊際一樣。因為對於英子來説,他就是一位“大哥哥”。

後來,英子的爸爸生病去世了,英子無憂無慮的童年也就結束了。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童年是快樂的,也是美好的,我們要把握當下,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好時光。

《童年》讀後感5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這個寒假裏,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外祖父的鞭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像還沒開的花蕾用花瓣護着花蕊一樣。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性格各異的親戚,可能讓阿廖沙壞印象最深的就是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了,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而在外祖父鞭打阿廖沙的時候,每次都用胳膊擋着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的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儘管每次都會被抽得又紅又腫,像紅薯一樣,但他還是重複地做着這個舉動。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地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既貪婪,又殘忍,還很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甚至動手……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在無形中教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很多的孩子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在他們看來,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地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糖水泡着,被金燦燦的錢堆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們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實在是天真了。

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有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不應該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珍惜我們身邊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童年》讀後感6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是歡歌笑語的,童年是“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在一個祥和安靜的夜晚,我呆呆的躺在温暖的被窩裏,準備睡覺,側頭一躺,看見書桌上有一本書,好奇心驅使着我下牀去看看那本書。“《童年》,不是我上一次去書店買的嗎?反正我現在閒着也是閒着,還不如多吸收點知識”,於是,我就翻開了這本書,映入眼簾的是一段前記。我仔細地看了看,開門見山,點明瞭主人公是阿列克謝。我繼續向下瞧了瞧,説阿列克謝的童年是苦難的。這就不得不引起人的深思,我們的童年都是豐衣足食的,放學後還可以和夥伴們在草地上,公園裏盡情的玩耍,但為何阿列克謝的童年過得不好呢?我就一發不可收拾,迷上了《童年》。他三歲那年,父親便英年早逝,他還小,並不理解死亡是什麼意思。他只覺得父親的樣子很恐怖,母親的行動很詭異。他外祖母是位和藹可親,善良温柔的人。然後,他外祖母和他母親辦理完父親的喪事後,來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家的風氣非常不好,他的兩位舅舅因為奪家產的事而互相爾虞我詐,他的外祖父的脾氣火爆,喜怒無常,經常不分青紅皂白打外祖母,阿列克謝在這種黑暗的環境中,養成了脾氣暴躁,叛逆的性格,偶爾,還大打出手,與外祖父拳頭相見。他的媽媽因婚姻的事經常與外祖父吵架,後來她的媽媽嫁給了一個比她小的子弟,最終受盡折磨而亡,阿列克謝還產生了想要殺死繼父的念頭,但還有一道聖光在照耀着他,那就是他的外祖母,他的外祖母對他諄諄教導,並把他撫養成人。他最後一次回到外祖父家時,外祖父與他白頭偕老的外祖母分割了家產,阿列克謝開始賺錢,不顧被人歧視而走上街頭撿破爛換些戈比,來贍養他的外祖母,看出了他濃濃的一片孝心,這就是他的童年。

但阿列克謝的童年只充滿酸辛嗎?答案是否定的。他結交了許多好朋友在一起自由自在的玩耍,看出阿列克謝是多麼渴望有一段美好童年呀。

比起我們現在,他是多麼悲慘呀,在七彩繽紛的童年裏,早上起來,還略帶睡意,為了要上學,爸爸媽媽還給我們穿衣服,中午回來,爸媽早早的準備了一頓豐盛大餐,到了下午我們又“飽飯歸來黃昏後,不脱蓑衣卧月明”,漸漸地,我們認為爸媽為我們做的事都是理所當然的,有些小朋友竟然還説出“如果幫父母做事,還有違天理。”爸媽寵着我們,我們要什麼有什麼,而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還經常做出對父母不敬的事。這種生活對我們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了,哪裏還懂得去珍惜。讀了《童年》後,我懂得了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東西才真正算得上是收穫。童年匆匆去也,少年就要到了,就讓我們打開塵封的記憶,回首自己的童年去感受高爾基所着的《童年》,去感受不一樣的童年。

《童年》讀後感7

這幾天,我讀了老師推薦的名著——《童年》。這部舉世聞名的小説,深深地吸引了我。捧着它我經常忘記吃飯,放下它我感慨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是部自傳體小説,寫的是作者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生活。主人公阿廖沙是個孤兒,寄居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吝嗇、殘暴,兩個舅舅自私、粗野,只有外祖母疼愛他,給他講故事,教他怎樣做人。阿廖沙受盡苦難與折磨,十一歲時,他被外祖父趕出了家門。

我是非常投入地讀這本書的。我常常覺得自己就是書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他快樂,我和他一起快樂,他痛苦,我和他一起痛苦。讀到“為了能生活下去,阿廖沙只好去揀拾破爛賺錢”那部分時,我讀得特別仔細,讀着讀着,我彷彿走進書中所描繪的情境中。我的眼前出現了瘦弱的阿廖沙頂着烈日,揹着口袋尋找破爛的身影,聞到垃圾堆裏散發着沖天的腐敗臭氣,置身於同學們嘲笑、侮辱的環境中……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阿廖沙的生活太難了,他真是太可憐了!

與阿廖沙相比,我的生活無憂無慮,沒有煩惱與痛苦,就像在蜜罐裏。父母每天無微不至地照顧着我,我吃着可口的飯菜,穿着漂亮的衣服,爺爺奶奶都疼愛我,我還有零花錢……阿廖沙的痛苦童年讓我覺醒,我真正地認識到自己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與美好啊。我應該知足並珍惜這種快樂生活,感謝為我創造這一切的父母。

在這部小説裏,我十分喜歡外祖母。她善良、慈愛、堅強、寬容、快樂,她有講不完的故事。她“腰彎得幾乎成為駝背,肥肥胖胖,可是舉動卻像一隻大貓似的輕快而敏捷,並且柔軟得也像這個可愛的動物”的形象讓我一閉眼就看見。我慶幸阿廖沙有這樣一位外祖母。在她的教育、影響下,阿廖沙無論生活怎樣惡劣,始終都能保持一顆正直、善良、健康的心靈,這顆高尚的心靈以及不斷地追求、學習,使他日後成為偉大的作家。

讀《童年》,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個人的童年都不一樣,有的快樂,有的悲慘。我們要學會珍惜或承受。只要心中有夢想,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再多的痛苦也都會過去。

《童年》讀後感8

童年是人生最寶貴的一筆財富,童年的遊戲更是難得的寶石,童年無論是貧窮的還是富有的,在日復一日的歲月裏它都會成為生命中最誘人的磁場。而《童年》這本書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樣令人忘懷,令人感慨的呢?

阿廖沙在幼年時,父親就永遠地離開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獨寂寞,也不得不讓人產生憐憫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愛他並且經常講述優美故事來使他受到薰陶。可同時,他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為奪得家產爭吵打架,明爭暗鬥以及在生活瑣事上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早已在他的心靈上留下了印跡。

當我讀到這樣一段話的時候,深有感觸:“我們的生活是令人驚奇的,這不僅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層充滿種種卑鄙般的壞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饒和肥沃,而且還因為從這層土壤裏仍然勝利地生長出鮮明,健康,富有創造性的東西,生長着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一種難以摧毀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終將蘇生。” 它是想要告訴我們新的一代是如何堅忍不拔地頑強生長,並且對美好的生活充滿嚮往,把在沉睡的民眾喚醒。

回憶起我的童年,多麼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啊!我在爸爸媽媽的懷裏撒嬌,在爺爺奶奶的疼愛下長大。可我還不滿足,肆意發脾氣。而阿廖沙呢?他很小就失去了爸爸,媽媽又把他丟在了外祖父家。除了外祖母沒有人關心他疼他,想到這裏,我忽然為我的任性而感到羞愧。想想那時,我是多麼的幼稚無知啊!

是啊,我從小就對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心裏只想着依賴父母,讓父母為我遮風擋雨,卻忘了自己也要學會長大。是《童年》喚醒了我,教會了我,它讓我知道,要像阿廖沙一樣,堅強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苦難,這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因為我們總要學會長大。

作為新一代的少年,我要努力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我不會再懼怕苦難,再懼怕失敗,因為這些與阿廖沙的悲慘命運比起來,是那麼的微不足道。與他相比,我擁有的太多了,也幸福多了。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堅強呢?回首往事,我要改變那個任性的我;珍惜現在,我要奮發向上,自強不息;展望未來,我會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夢想!因為我已長大。

每個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我會把童年的點點滴滴,當成一份最美好的回憶,用我的力量,譜寫我人生最美的篇章!

《童年》讀後感9

小説中的主人公同樣是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瀕臨破產。而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粗暴、自私的市儈,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沿襲着這樣的風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祖父經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的環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嗎?!所以這本書都會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到不快和壓抑,這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惻隱之心。

處在這樣醜陋的社會,我們不得不擔心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但幸好這世界也不完全是醜陋不堪的一面,身邊還會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窩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藹、最有人性的形象,她總是用她的温存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祖母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裏。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然而我覺得與其説是被他們害死的,還不如説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的。高爾基正是以他無產階級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嫻熟的藝術技巧,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成功地再現了阿廖沙作為一代新人從覺醒到成長的艱難歷程。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我想這大概就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另一個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題--批判俄國幾世紀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習氣,痛斥小市民的卑鄙靈魂。讓這種卑鄙靈魂消失,正是無產階級努力的方向,至今天還在繼續……

而我所要説的就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你想想,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那麼你的光明定會到來。

《童年》讀後感10

《童年河》是由當代作家趙麗宏描寫自己少年時代的小説。整篇文章文筆親切,在讀這篇小説時,感覺時光彷彿隨着那一行行的文字倒流了半個世紀,展現着鄉下孩子雪弟純真,美好的童年,同時,也以一個孩子的視角重現了當時動盪不堪的社會。

在小説中,雪弟從小就和鄉下的親婆住在一起,性格單純,不明事理。從跟隨父親來到了城裏,認識了鄰居牛加亮和米峯,幾人玩玩鬧鬧,使我們體會到了其中的友誼;到在學校裏結識了女孩唐彩彩,對彩彩將隨父母“被遣送回鄉”所引起的憂傷和對事態不解的困擾,使我們真切的看到了一個初涉人世的孩童;再到親婆的去世,雪弟初次嚐到失去親人的痛苦,這段時光裏,我們能夠看到一塊璞玉是如何被一點一點打磨,雪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書名為什麼要叫童年河?這是我初讀時的問題,如今也早已明瞭。河記載了雪弟的童年,這條童年河的主人無疑就是雪弟,他的童年都由河而陪伴,河畔上發生的故事,也都由這條河來見證。取名“童年河”自然貼切無比。

雪弟的童年總有一條河的陪伴,而我們呢?我們是否也有這樣一條童年河?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雖然我們的童年無法真的有條河來陪伴,但你兒時的記憶,就構成了如今的童年河。童年中,或許每一件小事都能讓你記憶猶新;或許你能記住的寥寥無幾,但那必定讓你記憶深刻。

這本書中,有非常多的地方值得我們關注,但是最難能可貴的,是雪弟對待周圍人的態度,和對周圍人的細心觀察。他對周圍的所有人都付出了自己的真心,儘可能的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就似:看到親婆因為小貓“蘆花”的去世而偷偷難過時,將“蘆花”畫在紙上掛在親婆的牀頭;知道牛加亮沒錢去“大世界”而又不好意思説時,主動向父親提出帶他一起去;看到因為吊橋地斷裂導致許多兒童落水時,主動跳下水去救人……等等。這都是在如今比較少見的舉動,所以,我們也要試着去發現身邊人的困難,盡力幫助。

“童年就似一條小河,從你生命的河牀裏流過……”讓我們帶着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靜靜的觀察它的美好。

《童年》讀後感11

高爾基的《童年》世界聞名。在一個假日的下午,我打開它,我的心情隨着書上的字體......

英雄阿麗莎的童年生活感動了我:他在四歲時失去了父親,跟隨痛哭流涕的母親和善良的祖母來到了小染坊裏專橫而破產的祖父家中。然而,他經常被他的祖父打,但是他善良的祖母到處照顧他。在他祖父的家裏,他遇到了許多親戚,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絕望的叔叔米哈伊洛和雅科夫,以及兩個名叫薩拉的堂兄弟。伊凡簡單而又深愛着阿麗莎,每次都用手臂擋住祖父對阿麗莎的鞭打。雖然他會紅腫,但他很強壯,但後來在幫助他的二叔雅科夫抬十字架時被壓死了......

阿麗莎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公民家庭度過的:貪婪、殘忍和無知。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爭奪財產通常包括爭吵和為瑣事而戰......但是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祖母。她經常給阿萊莎講愉快的童話故事,並默默地教他成為一個不希望醜陋的現象使他屈服的人。

阿麗莎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人一樣。他周圍有太多殘酷的事情,有時甚至他都不相信會發生。但幸運的是,她有祖母,這是整個家庭的精神支柱。阿麗莎還認識許多其他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第三少爺,等等。阿麗莎的一些家庭“奇怪。這一舉動漸漸明白了一些道理。

與阿麗莎相比,我們的童年是輝煌和快樂的。沒有煩惱和痛苦,但也沒有煩惱。有那麼多孩子甚至不知道什麼點擊”因為我們從未經歷過被毆打和鞭打。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很少有邪惡的事情,比如家庭成員之間的勾心鬥角、財產之爭和爭吵。此外,也不會有殘忍的酷刑和無辜者無緣無故死亡這樣的意外恐怖事件。

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與阿麗莎的非常不同。我們每天都住在蜜罐裏,浸泡在甜水裏......我們是多麼幸福啊!我們從來不需要考慮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但是有了這些,我們並不滿足。我們總是期待更多。因為,在我們看來,成年人賺錢是如此容易,而且他們似乎都毫不費力。我們是多麼天真。事實上,我們不一定要像阿萊西婭“世界。獨自旅行。然而,讀完《童年》,我們應該後悔曾經擁有的奢侈,我們應該停止浪費它,我們應該學會珍惜它。

那麼,讓我們現在開始。我們將不再奢侈浪費。我們開始思考和理解我們的長輩。我們應該開始滿足我們的幸福生活。為了未來,為了未來,為了我們世界。那天。

《童年》讀後感12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

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

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

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被金燦燦的錢堆着 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童年》讀後感13

小説中的主人公同樣是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瀕臨破產。而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粗暴、自私的市儈,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沿襲着這樣的風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祖父經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的環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嗎?!所以這本書都會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到不快和壓抑,這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惻隱之心。

處在這樣醜陋的社會,我們不得不擔心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但幸好這世界也不完全是醜陋不堪的一面,身邊還會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期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窩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藹、最有人性的形象,她總是用她的温存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祖母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裏。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應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然而我覺得與其説是被他們害死的,還不如説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的。高爾基正是以他無產階級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嫻熟的藝術技巧,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成功地再現了阿廖沙作為一代新人從覺醒到成長的艱難歷程。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期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能夠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我想這大概就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另一個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題--批判俄國幾世紀以來構成的小市民習氣,痛斥小市民的卑鄙靈魂。讓這種卑鄙靈魂消失,正是無產階級努力的方向,至這天還在繼續……

《童年》讀後感14

童年,是每個人自己都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一段短暫而又美好時光。回首自己在童年時候的朝朝暮暮,難免有些留戀。童年是我最珍貴的收藏,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但年幼的我們那時卻還身在福中不知福。當我讀完高爾基的《童年》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了我們是多麼幸福!

高爾基從7歲起就沒有了爸爸,跟着媽媽和年邁的奶奶生活,別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沒有,他有的就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和一個書包。高爾基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搬運工、守夜人、麪包工等!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而是更努力得讀書。有人説:“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就是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高爾基,成就了高爾基。在如此邪惡和污穢的社會中,他那顆光明和博愛的心沒有動搖,沒有被污染,反而變得越加開闊、光明。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吧!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要再困境中退縮,要堅強勇敢、正直自信地面對。

當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後,我在深思着:如果我身處那時惡劣的家庭環境,我也能像高爾基一樣自立、自強,不向困難低頭嗎?誰能夠承受這其中的艱辛和坎坷呢?在你現在中,社會是很複雜的,除了父母能夠在我們身後支持、幫助我們!大家都是對手,你沒有實力,就會被社會所淘汰,被人們排斥。高爾基身處逆境,但是他有理想,他的身後沒有人為他加油,但是他照樣能夠堅持下去,在這麼多人面前站起來。而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教育,又有父母、長輩在身後作我們的精神支柱,給我們前進的動力。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

生活在大學的我回憶起童年是多麼美好的時光啊!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後,才知道什麼是童年,什麼是幸福童年,什麼叫做珍惜童年。也許你正在抱怨離家太遠,過年過節不能和家人也一起過時,抱怨父母給的生活費太少時。如果你想象一下高爾基的童年,那麼你將會感受到自己的幸福,這些都沒有什麼,有父母我們很幸福了。這本書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

高爾基雖然小時候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但是竟然還能成為一位如此傑出的人,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能夠那麼堅強!在惡劣的環境下創造奇蹟。我們現在有如此好的環境,是機遇更是挑戰,我們不是更應該去努力嗎?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把握未來!創造未來!

每個人都最求最美好的生活,不甘心生活在貧困的環境中,想要去努力忘掉、改變這樣的生活,有的人為了理想中的生活不擇手段,有的人走上了絕路。那麼大家記得書中那句話嗎?“漫漫日月,憂傷是它的節日,火災是它在狂歡,在一無所有的面孔上,傷痕也成了點綴”——我想這就是對《童年》中生活的最好詮釋!

《童年》讀後感15

黑暗,更加激勵我們去追尋光明——題記

主人公阿廖沙的幼時生活是在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典型俄羅斯小市民家庭裏度過的—— 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些苦難黑暗的背後,還有阿廖沙外祖母這個光明美好的存在。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成就了一代偉人。

這部小説的寫作手法使我震驚,太完美了!不但使用了多視角的描寫方法,並且語言活潑,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反映了俄國最低階級人民的貧苦生活。

認真品味過內容後,阿廖沙的悲苦生活使我痛心。但在這之後,我去發現了主人公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品質——在苦難中追尋光明!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成就了他日後的偉大貢獻。

在那麼一個充滿了黑暗與苦難的家庭中,每天面對的不是長輩的慈愛,而是勾心鬥角、毒打、嘲諷;每天看着那些邪惡的,醜陋不堪的人物在上演一出出可笑的話劇;每天看着黑暗被人們高捧於手中,光明被捨棄在角落 ······我相信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覺得痛苦不堪。阿廖沙是這樣,他的外婆,亦是如此!但他們並沒有就此兒一蹶不振,而是用心的力量,去找尋光明,找尋幸福!

這使我想到曾經的一件事情。

記得在我五年級時,姥爺住進了醫院——突發腦溢血。媽媽在知道這件事後馬上就帶着我去了醫院。我仍能清楚地記得,媽媽的臉色煞白,大滴大滴的汗付在額頭上,有點嚇人。那時的我並不知道這有多嚴重,仍然笑嘻嘻地和媽媽開玩笑。等到了醫院時,我才知道後果的嚴重——有可能偏癱,也就是半身不遂!我被嚇到了,是的,老人的身體一向不錯,從未出過這麼大的毛病。我感到十分無望。因為姥爺如果恢復的不好的話,就會是永久性的偏癱!我感覺我們所有人都掉進了一個黑暗的大洞之中,它想要吞噬,吞噬一切光明與美好。

在這緊要的時刻,還是媽媽最先從恐懼中脱離,鼓勵我們,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細心照料姥爺,找回走失的光明。在一段時日後,姥爺恢復得很好,大家熱熱鬧鬧地把姥爺接了回家。

我相信,每個生命都會經歷黑暗。但結果,卻取決於你是否被黑暗打到,是否在黑暗中追求光明。這也正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在人生中總會有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只要你執着地追尋光明,不放棄希望,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

阿廖沙做了,他成為了一位永遠被人們所銘記的偉人。

親愛的朋友,你呢?

標籤:讀後感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