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中歷史基礎知識彙總歸納

校園3.13W

國中的歷史比較簡單,但要想學好卻也不容易,只有把握了最基礎的知識點,才能在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快速提高歷史成績。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歷史基礎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國中歷史基礎知識彙總歸納

  國中歷史知識重點

洋務運動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

2.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屬於:地主階級洋務派)

4.目的: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5.主張(口號):師夷長技(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後期:以求富為口號)。

6.洋務派的主要活動:

①前期創辦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後期創辦民用工業(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③籌建三支海軍(南洋、北洋、福建);

④興辦新式學堂(第一所新式學堂是京師同文館)。

7.性質:一場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8.破產標誌:甲午中日戰爭中,威海衞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9.失敗原因:沒有觸動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評價: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

★第七課 戊戌變法(性質: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1.背景:民族危機的加重(表現為:《馬關條約》簽訂);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2.時間:十九世紀末的1898年(舊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

4.主張: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進行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以挽救民族危亡。

5.過程: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序幕)、成立強學會(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標誌)、頒佈《定國是詔》(變法開始)、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6.失敗原因:一是脱離羣眾,僅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二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7.意義: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有利於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傳播,具有愛國和進步作用。

8.啟示:説明資產階級君主立憲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條約》簽訂,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迅速

2.時間:1911年(舊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孫中山等

4.主張:以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主)為綱領,試圖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5.革命活動:1894年成立興中會;1905年建立中國同盟會(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政黨),提出較為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1911年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標誌);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頒佈《臨時約法》。

6.失敗標誌: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7.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它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8.啟示: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當時中國是行不通的。

  國中歷史常考知識

第一次世界大戰

1.根本原因: 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2.導火線: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

3.爆發標誌: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4.交戰雙方:同盟國集團和協約國集團

5.重要戰役:1916年 凡爾登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6.戰爭的`結束:1918年11月,德國宣佈投降,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宣告結束。

7.大戰的影響:

(1)給交戰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大戰涉及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億人口。

(2)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

8.啟示:要珍愛和平,遠離戰爭,戰爭悲劇不能重演。

9.一戰的性質: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一、法國啟蒙思想

1.出現的時間:18世紀

2.背景:法國的舊制度衰敗。

3.代表人物: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

4.主要內容:反對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宣傳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

5.性質:反封建、反教會的資產階級思想啟蒙運動。

6.作用: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對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的猛烈抨擊和對自由、平等思想的宣傳,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在啟蒙思想影響下,法國爆發了大革命,美國爆發獨立戰爭。也促進了亞洲的中國、日本的思想解放。

二、科學的革命——自然科學的大發展

1.英國科學家,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牛頓的貢獻

(1)天文學: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2)數學:創建微積分

(3)力學: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力學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2.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貢獻

於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提出了“進化論”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

3.愛因期坦的貢獻

他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其最重要的貢獻是20世紀初提出了相對論,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國中歷史知識總結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

一、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原因:

(1)冷戰結束,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發展主要趨勢(當今世界兩大主題);

(2)科學技術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條件;

(3)各國積極尋求國際經濟合作。

2.表現:

(1)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

(2)跨國公司影響增大;

(3)經濟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

(4)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

3.影響:

有利影響:(針對所有國家)

(1)國家間經濟往來的障礙減少,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2)各國經濟互相依存,互相競爭,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經濟競爭

不利影響:(主要針對發展中國家)

(1)容易拉大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

(2)跨國公司常常把一些技術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業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3)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影響進一步加大。

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全球化對於中國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1.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措施:

(1)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制定防範風險的有效政策;

(2)引進國外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

2.取得成就:

(1)2001年在上海成功舉辦了第九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

(2)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

1.興起: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首先發生在美國。

2.標誌: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3.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4.隨着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信息時代)。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和影響

1.特點:

(1)不僅湧現了大量的科學成果,而且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

(2)科學技術各個領域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的革命;

(3)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技進步在促進經濟增長中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

2.影響:

(1)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

(2)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推動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標籤:國中歷史 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