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薦】貝多芬讀後感

校園3.21W

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貝多芬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薦】貝多芬讀後感

貝多芬讀後感1

“用痛苦換來快樂!”,這扣人心絃的餘音盪漾在《貝多芬傳》的結尾。

我們從音樂、語文等方面都曾瞭解過貝多芬——那耳聾而堅持創作的音樂家。事實上,他的一生不是課文中幾百字能表述的。

貝多芬的童年在醉漢父親的揮霍下逝去了,並失去了摯愛的母親。19歲挑起養家大梁的他,生活異常艱苦,但命運,不罷手!奪去了他的物質生活——壯年耳聾是原本不富裕的一家更加拮据;奪去了他的精神生活——他從沒有真正的、風雨共患的知音;甚至用愛情折磨他——兩次失敗的戀愛是他心力交瘁。

那他如何走過人生將近60個年頭?他超凡的樂觀和頑強。在一次次被現實打擊後,他總能以自己的“傲氣”與樂觀爬起。如暴風雨中的帆船,渡過一個又一個的浪,頂住狂後般的大風……但烏雲始終會被趕走,貝多芬卻長眠了,把黎明留給後人。

我合上書本,漫步在小路上。看到一位孩童為那十個中一個氣球沒了二哇哇大哭。我心中突然蕩起了漣漪——我們曾經為小失意而懊惱不已,為失敗自暴自棄,為低谷一蹶不振……若是真來大風大浪,我們只能作烏雲的囊中之物,被任意蹂躪。

我們可能永遠不會遇到貝多芬的境遇,但我們需要讓自己堅強,不被暴風吹飛,不被厲雨擊垮,在洶湧中成風破浪。

用痛苦換來快樂!

貝多芬讀後感2

貝多芬誰聽到這個名字都會很熟悉,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一七七0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科隆附近的波恩的一所破舊房子的閣樓上,他的祖父路德維希做過當地大公的樂長,是家族裏最優秀的人員,貝多芬遺傳了祖父的性格-----奔放獨立。

對於貝多芬來説,童年就是噩夢,他的父親每天逼他學習音樂,很多次他爸爸都把他一個人關在屋子裏練習洋琴。貝多芬十一歲進的樂隊,十三歲時貝多芬就是一位大風琴手了,一七八七年貝多芬的母親去世了,同樣貝多芬也患上了肺病,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讓貝多芬來到了音樂知都維也納。一七九六年至一八00年耳聾便開始折磨貝多芬了,到了一八0一年的時候,再也忍不住了,他寫信給了他的朋友説自己失聰了,一八0六年他和特雷澤。特。布倫瑞克定了婚。貝多芬這一生很艱苦,他雖然是晚年失聰,但絲毫沒有改變他對音樂的喜愛。

每當我在抱怨作業太多的時候都會想起貝多芬的堅定,同樣在殘奧會上不是也有許多人也像貝多芬那樣嗎

,但他們仍然沒有放棄,拼盡全力的去完成自己的夢想-------

貝多芬是我學習的榜樣,我也一定很像他一樣去完成自己的夢想。

貝多芬讀後感3

貝多芬的一生也是悲慘的,可是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應對困難,他絲毫不怕。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

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應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

沒過多久,最不幸的事情也來臨了,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差,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漸漸地,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能夠説,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成的。

不僅僅如此,他的身體的其他器官也“背叛”了他,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儘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貝多芬不論面臨多打的困難都毫不動搖,可見他的勇氣和毅力是多麼地驚人!

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在音樂創作上既繼承了古典主義的精髓又開創了浪漫主義的先河,將交響樂的創作推向了藝術的頂峯。他是一個民主與自由的追求者,並不斷地進行着鬥爭。

貝多芬讀後感4

當初我對貝多芬沒有什麼瞭解,但是我讀了《貝多芬傳》我對貝多芬有了個深刻的瞭解。

1770年12月16日,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出生在德國波恩,當時波恩是人口不滿三萬的小城。他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他的爸爸是一位男高音,整天不務正業,碌碌為無。

他的媽媽是一位女僕,心地善良。貝多芬因為童年的折磨,在26歲的時候視力開始減弱,中年的時候耳聾。這是對一名音樂家的最大的困難,對於身體有殘缺的貝多芬,他在音樂的道路上有了明顯的突破,在危險的時候,他用樂觀的態度創作了《英雄交響曲》,在這首音樂轟動世界的時候,他被人尊稱為“樂聖”1824年5月7日,貝多芬成功地指揮他在雙耳失聰後創作的不朽作品《第九(合唱)交響曲》。當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時,作曲家卻全然不知,直到一位女歌唱家牽着他的手,使他面對觀眾時,他才看到這激動人心的場面。他終於以頑強的意志和信心戰勝了命運,贏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敬仰。

1827年3月26日,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貝多芬孤獨地離開了人世,終年57歲。貝多芬去世的消息,使維也納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兩萬多人蔘加了他的葬禮。

貝多芬的歷程告訴我們:人如果面對困難永不退後,那麼他就一定回得到成功,在關鍵時候向前衝,人生就因此而精彩。

貝多芬讀後感5

作為一個學了4年鋼琴的孩子,我已學過貝多芬寫的曲子,很想知道能寫出這麼優美篇章的大師有着怎樣傳奇的經歷。

當我讀完《貝多芬傳》的時候,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貝多芬在童年時候就表現出了特殊的音樂才能。11歲發表了第一部音樂作品,17歲時曾為天才的作曲家莫扎特演奏。但他的童年也是不幸的,他19歲時,父親下崗,為了維持家庭生計,貝多芬被迫去宮廷當古琴手。20歲時他便離開家鄉波恩到維也納定居,儘管後來因耳疾而漸漸失去了聽力,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反而以更頑強的毅力堅持創作,後來成為一位聞名遐邇的音樂家。

貝多芬是不幸的,命運給了他太多的磨難,貧窮、殘疾、孤獨。不過,他沒有向命運曲服,最後成為一名強者。

作為我們國小生來説,要發揚貝多芬精神,要認真學習,不要向任何困難妥協;要紮實地做好每件小事,不要對事情淺嘗則止;我們要學會體貼父母,不要做家裏任性的小皇帝。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要我們堅持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

貝多芬讀後感6

第一次見到貝多芬的名字是在樂器考級教程上,剛開始我以為他是一名普通的作曲家而已,寒假裏我讀了《貝多芬傳》,才知道他是一個聞名全世界的音樂家。貝多芬的一生都在與命運和疾病抗爭。

貝多芬於1770年12月出生在波恩,自小很少受到家人的呵護,父親為了將他培養成一個音樂神童,經常強迫他練習各種樂器,貝多芬十二歲就在教堂供職,承擔了幫助家庭生活的義務。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一生都很執着地追求學問,總是孜孜不倦地讀書,老師聶夫為他指引了創作的方向,在維也納,他拜訪了莫扎特,並相互進行交流。隨後,二十二歲的貝多芬又拜海頓為師,在老師嚴格正確的指導下,貝多芬創作出許多不朽的作品,如《第一交響曲》、《月光奏鳴曲》等,貝多芬勇敢面對疾病,在聽力日漸衰退的情況下,也從未放棄過音樂夢想。

貝多芬是個勤奮、勇敢、有信仰的偉大音樂家,面對困難毫不動搖,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不偷懶,認真完成作業,也許有時成績會不理想,但這並不代表以後會依然這樣,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要有信心。

貝多芬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信心+勤奮+戰勝疾病=成功。

貝多芬讀後感7

在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叫《貝多芬傳》。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做人要堅強。

貝多芬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他不像莫扎特,享受着家庭的温暖。他耳朵聾了以後,還在堅強的寫自己的歌曲。當他耳朵完全聾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棄,他寫了許多著名的歌曲。在他當指揮的時候,第一次指揮時,指揮得一塌糊塗。第二次指揮時,指揮完了,觀眾席裏爆發出排山倒海的掌聲,他卻不知道。他獲得了自己兄弟的兒子的監護權,而比爾卻出入賭場,負了很多債務,貝多芬絕望了,在自己死後,竟然不是自己的兒子為自己闔上眼睛。

我和貝多芬不一樣,他堅強,我軟弱。他雙耳失聰,還能寫出很好的曲子。我只要被刀片劃一下,就會哭的驚天動地泣鬼神,更不要説雙耳失聰了。不過我變了,在2月10日中午吃完飯,我下去和七年級的姜雨心去玩遊戲,我和她一人買了個刀片,切雪用,我不小心用刀片劃到了手,我沒有哭,也沒有大聲地喊叫,我一看,在右手無名指上有個小口子,我馬上從隨身攜帶的包裏拿出創可貼貼上。從那以後,我知道了要堅強。

《貝多芬傳》使我學會了堅強,我喜歡這本書。

貝多芬讀後感8

在學習了《音樂巨人貝多芬》一課後,他那種對命運的不屈、對藝術的追求及對自由的嚮往促使我捧起了記錄他的一部偉大著作——羅曼.羅蘭所作的《貝多芬傳》。

書中敍述了他的童年充滿艱辛,家境貧寒,從26歲時聽覺就逐漸衰退,後又患上嚴重的氣管炎、肺病、急性關節炎、黃疸病、結膜炎……多災多難的他仍然義無返顧的創作自己的音樂,連續創作了眾多世界名曲直至死亡的那一刻都未曾放棄音樂。

茨威格説過:“讀偉人的傳記吧,與勇敢的心靈作伴!” 此部傳記讓你與崇高的心靈對話,讓你貧瘠的思想得以豐饒,讓你受傷的心靈得以撫慰……作者寫的《貝多芬傳》中,精煉的語句中含有着言深之意:任何人遭受挫折的時候,都應該忍受並戰勝痛苦,不怨天尤人,而是堅定自己的信仰。

貝多芬孤身一人獨自對抗病魔,從沒有人給他鼓勵和幫助他。儘管他窮困潦倒、殘廢而孤獨,但他仍能無私地把歡樂奉獻給全世界。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貝多芬的經歷亦復如是。

如今,我們應該像貝多芬一樣,嘗試從挫折中索尋快樂,永不向命運低頭!

貝多芬讀後感9

提起音樂,人們立刻能想到音樂巨人貝多芬,不錯,貝多芬一位世界著名的天才音樂家。

但是,在在貝多芬傳記裏,我分明看到了一個不羈的靈魂。

他出身卑微,童年對他來説,好似一場噩夢,為了家,他不停的努力,不停的奮鬥,但這並沒有讓他的日子好過起來,父親的揮霍,莫須有的病症,註定成為他一生無法彌補的傷痕。

法國大革命開始後,他在愛國熱情的影響下,不畏各種勢力的壓迫,投身創作……他成功了!

他的事業正是輝煌時刻,他投入了多少的汗水,才換來今日的成就,但是,命運似乎有意捉弄他,身為音樂家,他居然得了耳疾,在愁苦中,他掙扎着。

貝多芬是清高的,他不屑於對王公貴胄們俯首,他藐視貴族們的世俗與渺小,因為他有一顆超凡脱俗的心。貝多芬,誠然偉大,他的作品聞名於世,成為音樂史上不朽的樂章;他誠然不幸,人生跌宕起伏,一朝富貴如天,無所畏懼,一朝身染重疾,無所依靠。但他不因富貴而驕縱,也不因不幸而沉淪,他始終沒有屈服,他一直在抗爭,為了自己的夢——音樂,抗爭,抗爭,抗爭!

他自由,豪放,不受任何人束縛,他堅強,不屈,不被命運所奴役,在他瘦弱的身軀裏,是一個不羈的靈魂……

貝多芬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名人傳》之《貝多芬傳》。

貝多芬原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他生於1770年,逝於1827年。是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被稱為“樂聖”。1792年到音樂之都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與海頓、莫扎特被後人稱為“維也納三傑”。

《貝多芬傳》是從英雄貝多芬的角度為我們講述的。貝多芬的偉大,絕不僅在於他是一個音樂家。他有對人生的大苦悶與精練的美麗靈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聽力衰退,晚年失聰,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裏,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

讀了《貝多芬傳》我懂得了: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挫折與憂患還是需要我們直面的人生課題,我打算以後遇到困難一定會堅強不軟弱,去勇敢的面對。

標籤:讀後感 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