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清明日原文、翻譯、賞析

校園1.2W
清明日原文、翻譯、賞析1

  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清明日原文、翻譯、賞析

唐代:賈島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譯文及註釋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

今天是清明節,和幾個好友在園林中小聚。

勝:優美的。

晴風吹柳絮(xù),新火起廚煙。

天氣晴朗,春風和煦吹動着柳絮飛揚,清明乞新火後,人們的廚房裏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飯的輕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

杜若開出了很長,文章想起了兩位賢人。

杜草:即杜若。

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什麼時候能夠乘車出發再一起相聚?在落花前飲着酒。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今天是清明節,和幾個好友在園林中小聚。天氣晴朗,春風和煦吹動着柳絮飛揚,清明乞新火後,人們的廚房裏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飯的輕煙。

杜若開出了很長,文章想起了兩位賢人。什麼時候能夠乘車出發再一起相聚?在落花前飲着酒。

註釋

勝:優美的

杜草:即杜若

賞析

《清明日園林寄友人》此詩是詩人在與朋友聚會園林中即興所至,詩文大概的意思就是描述了清明時節的情景,清明這一天,詩人和幾個好友一起在園林當中小聚,天氣晴朗,春風和煦,柳絮隨風飛揚,清明乞新火過後,人們的廚房裏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飯的輕煙,下闕詩文表達的就是對於兩位好朋友的寄語,表達了詩人對於友人的希望和祝願。通篇讀下來,不難發現,歡樂的小聚會中,不免透露出了詩人朋友目前不堪的處境,略略的`表達了詩人的一種無奈的心情。

清明日原文、翻譯、賞析2

原文:

清明日

朝代:唐朝

作者:温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飛舞,色彩斑斕,猶如在畫扇中一樣。桃樹滿園,桃花和鬱金花競相開放,紅遍了田野。人們興沖沖結伴踏青,出發時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顫顫欲滴,歸來時領略到微風穿過柳絲拂面而來。驕傲的馬匹在帳幃旁昂首嘶鳴,雞羣從剛打開的籠子裏爭先恐後地竄出來,“咯咯咯”地叫着,四處覓食。不知是誰瞄準鳥兒在發射飛彈?黃鸝趕緊飛入隔牆的庭院,在房頂上宛囀鳴叫,彷彿説:人們啊,請不要傷害我們,不要破壞大自然的和諧吧!

註釋

⑴清娥:一作“清蛾”。清,不僅寫娥美,而且點出了日期是清明,時間是清晨。

⑵春樹:指桃樹。

⑶出犯:出,外出;犯,踏青。

⑷幰(xiǎn):帳幃。

⑸柘彈:用彈弓發射的飛彈。

⑹隔:庭院隔牆。

⑺宮:庭院裏的房子。在秦始皇之前,比較豪華的房子皆可稱宮,一般人亦可稱朕。後來“宮”成為皇宮的專用詞,“朕”成為皇帝的專用詞。現在“宮”的含義有所擴大,如少年宮、青年宮等。

賞析: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它帶有節日的氛圍。清明掃墓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一般在清明前七天至清明後三天之內。由於這期間又有寒食節,故兩個節日的活動就同時進行。宋呂希哲《歲時雜記》雲:“清明節在寒食第二日,故節物樂事,皆為寒食所包。”除了掃墓外,還有遊春、踏青、插柳、盪鞦韆等。温庭筠這首《清明日》就是寫人們在清明那天外出踏青的喜悦心情。

温庭筠的詩以辭藻華麗、風格濃豔著稱,這首《清明日》短短四十個字,充滿了詩情畫意,其畫面之豐富多彩,在歷代一百餘首清明詩中,沒有一首能夠超過它。

清明日原文、翻譯、賞析3

原文: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朝代:唐朝

作者:孟浩然

林卧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開火,仙桃正落花。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高卧林下正愁着春光將盡,掀開簾幕觀賞景物的光華。

忽然遇見傳遞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訪問他家。

煉丹的金爐灶剛剛生起火,院苑中的仙桃也正好開花。

如果仙人真可以保住童顏,何惜醉飲返老還童的流霞。

註釋

①青鳥:神話中鳥名,西王母使者。這裏指梅道士。

②赤松:赤松子,傳説中的仙人。這裏也指梅道士。

③丹灶:道家煉丹的爐灶。

④仙桃:傳説西王母曾以仙桃贈漢武帝,稱此桃三千年才結果實。

⑤“童顏”兩句:意思是如果仙酒真能使容顏不老,那就不惜一醉。

⑥流霞:仙酒名。李商隱《武夷山詩》:“只得流霞酒一杯。”句中也指醉顏。

賞析:

詩人以隱士身份而宴於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駐顏、流霞等術語和運用青鳥、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賦予遊仙韻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清明日原文、翻譯、賞析4

清明日狸渡道中

宋代:范成大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裏,柳卧水聲中。

石馬立當道,紙鳶鳴半空。墦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譯文及註釋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裏,柳卧水聲中。

淚水沾滿綸巾,連綿不斷。散亂的頭髮,帽子也被風吹斜了。繁花染紅了山野,柳條卧在水面上。

巾,古冠之一種。以葛、縑製成,橫著額上。披披:散亂的樣子。側帽:帽子被風吹歪。

石馬立當道,紙鳶(yuān)鳴半空。墦(fán)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石獸立在道路兩旁,紙也在半空中旋飛。人們離開了墳墓以後,烏鴉小鳥們活躍起來,四處覓食。

石馬:墳前接道兩旁之石獸。紙鳶:鷹形風箏。墦:墳墓。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淚水沾滿綸巾,連綿不斷。散亂的頭髮,帽子也被風吹斜了。繁花染紅了山野,柳條卧在水面上。石獸立在道路兩旁,紙也在半空中旋飛。人們離開了墳墓以後,烏鴉小鳥們活躍起來,四處覓食。

註釋

范成大在紹興二十四年(1164)任徽州司户參軍。此詩當作於赴任途中。聯繫詩集中前後詩篇分析,“狸渡”似在皖南南陵一帶。

披披:散亂的樣子。側帽:帽子被風吹歪。

石馬:墳前接道兩旁之石獸。

紙鳶(yuan):鷹形風箏。

墦(fan):墳墓。

創作背景

范成大在紹興二十四年(1164)任徽州司户參軍,赴任途中時值清明,山行道中兩旁的所見所聞令世人有感而發。

鑑賞

詩人范成大就清明山行道中所見景象,一路敍來。山風、細雨,花燃,柳卧,唯獨不見一個人影,在這樣空廓的背景上.大自然顯得頗有活力,但這只是一種藝術的對照。後四句寫墳地上掃墓的人散去,只剩下石馬、紙鳶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作伴。而令人憎惡的烏鴉之類則活躍起來,上下翻飛,四處覓食,暗示出長眠地下的死者亡靈的寂寞。反映出范成大離鄉遠行途中,心頭泛起的一種悵惘、失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