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如何學好語文

校園2.19W

會考語文,學生如何自主複習?

如何學好語文

目前,很多九年級學生已經開始自主複習,近日,筆者就學生的語文複習問題採訪了市中區語文教研室教研員崔連平老師,希望能對學生的自主複習提供一些幫助和參考。

會考語文試題一般分為四部分:知識積累、文言文閲讀、現代文閲讀、寫作。崔老師對此談了自己的看法。

一、知識積累,從何下手

問:語文知識博大精深,在實際複習中,很多學生感到無從下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答:知識積累部分在會考試題中比例相對較小,並且多是記憶性的,屬於基本分。複習時,考生要以課內為主,注重課內外的結合,尤其注意名家名篇、名言名句。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複習時要注意古為今用,對現代社會、現代生活有啟發教育意義的名言名句要引起重視。

二、文言文閲讀 收放結合

問:有很多學生對課外文言文閲讀很頭疼,不知道該如何複習。 答:關於這一點,要注意能力遷移,打通課內外界限,以課內學習的文言現象為線索到課外找例子,實現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 在複習中,學生可以對所學知識點進行系統歸納和整理,比如,關於“之”字,學生可以將課內學到的“之”字的用法進行梳理,列成表格綱目,然後到課外書中找例句,這樣,既複習鞏固了“之”字的用法,又開闊了視野,獲得了新的知識。

問: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説,在文言文閲讀方面,可以涉獵哪些書籍?

答:學生如果課外有富餘時間,可以選擇閲讀一些文言書籍,比如閲讀《世説新語》、《笑林廣記》等趣味性強,而又相對簡單易懂的文言文,或者閲讀如《顏氏家訓》這類有教育意義的文言文作品,這樣可以在無形中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三、現代文閲讀 學會表達

問:關於現代文閲讀,你認為學生在自主複習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答:學生在回答現代文閲讀題目時,最大的問題是不能把自己的理解恰當地表達出來。建議學生在平時複習時,儘量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系統、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注意練習使用一些答題技巧,比如答題時,儘量不脱離文本,利用、轉換文本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四、寫作 以我為主

問:寫作在會考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很多學生在面對寫作時很苦惱,費盡心機,但卻無法取得滿意的分數,對此,您怎麼看?

答: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立竿見影的特效方法,最好是在平時多注意練筆,寫日記、週記,寫讀書心得。考生可以從現在起堅持每天寫日記,筆耕不輟,相信他們會受益匪淺的。 對此,需要強調一點。很多學生在考試中,常犯一個毛病,就是揣摩閲卷老師的心理,他們每寫一段話,甚至一句話,總是考慮如何能讓這些內容打動閲卷老師的心,獲得高分。其實,這樣很容易打斷寫作時的連貫思路,導致文章缺乏連貫性、條理性,反而得不到高分。 因此,寫作時不要揣摩閲卷老師的心理,而是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寫,這樣才能寫出佳作。

學好語文的三大塊:課外閲讀、作文、及文言文

語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語。學好它、掌握它是一個堂堂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事,不是嗎? 其實,語文説難學也並不很難,説簡單也並不容易。語文包括三大塊:

一、課外閲讀。它是考驗學生能力差異的題。對閲讀的考察,注重積累。

二、文言文。它是考驗學生知識掌握的題。文言文閲讀涉及教材以外篇章,古漢語語法知識,文言文翻譯和詞性等。

三、作文。它是考察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題。對寫作的考察,注重考察學生正確運用祖國文字抒發真情實感的能力,鼓勵學生寫有新意有創建的文章。

當然,要使語文成績有明顯的提高也無非就是多讀、多看、多記、多練。只要能夠這四個“多”,相信你一定能夠成功!

多讀,主要是名人大家的作品,從中吸取營養,捕捉好詞好句,好的描寫手法。

多看,是指多觀察周圍的人和事,不同人的音容笑貌,待人接物;不同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

多記,要學會記日記,記筆記,把所見所聞記下來,這是一種生活的積累,也是寫作文的素材積累。

多練,這是尤其重要的,不僅要認真完成作文課的作文,練習課上的閲讀題,而且要多給自己命題的作文,讓自己寫,多多鍛鍊。

“學生”顧名思義,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不斷充實自己。自然,學生也有好與不好之分。其兩者的差異就在於學習方法的好與壞。我認為,其可能主要在學習思路撒謊能夠。學習的理解是至關重要的,那麼我們就必須要學會思考。當然一個人認真學,也不能整天望着天花板苦思冥想,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名堂的。 要説學習方法,我的也就是一些俗套了。上課認真聽講,回家做好預習工作,然後就是四個“多&rdquo 九年級;了! 學習方法固然很多,但我認為,應該找到合適自己的那種,這樣才有可能學好知識,掌握知識!

文言文虛詞“之”的常見用法

“之”是文言文中一個重要的虛詞,用法複雜。在此本文對“之”字的用法作簡要的歸納。

一、用作代詞,在句中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第一人稱代詞,可譯為“我”“我們”。

如:“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説》)之:代“我”。

2.第三人稱代詞,可譯為“他(他們)”“她(她們)”。

如:“遂使之行成於吳。”(《勾踐滅吳》)之:代大夫文種。

3.近指代詞,可譯為“這”。

如:“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説》)之:這樣的。

4.代事。

如:“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燭之武退秦師》)之:代“闕秦以利晉”這件事。

5.代物。

如:“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勸學》)之:代木。

6.代軍隊。

如:“子犯請擊之。”(《燭之武退秦師》)之:代秦軍。

二、結構助詞,分以下幾種情況。

1.賓語的標誌。用於賓語和中心語之間,可譯為“的”,有時不譯。

如:“是寡人之過也。”(《燭之武退秦師》)之:可譯為“的”。

2.賓語前置的標誌。為了強調賓語,有時藉助“之”把賓語從動詞後提到動詞的前面。

如:“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之”把動詞“有”的賓語“何厭”提前到了動詞前。

3.定語後置的標誌。通常情況下,古代漢語中定語的位置與現代漢語中的一樣,用在中心語之前,但為了強調定語有時將定語放在中心語之後,有時在定語與中心語之間用“之”連接。翻譯時應將後置了的定語調整到中心語之前。與“之”有聯繫的定語後置格式有兩種。

①“中心語+之+定語”的格式。

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利”“強”分別作中心語“爪牙”“筋骨”的定語。

②“中心語+之+後置定語+者”的格式。

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説》)“千里”作“馬”的定語。

4.補語的標誌。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

如:“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第二個“之”,是“得”的意思。

5.用在主謂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可分以下三種情況。

①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主謂短語在句中作賓語。

如:“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踐滅吳》)其中“其力之不足”在句中作“知”的賓語。

③用在複句的一個主謂式分句裏面。

如:“鄰之厚,君之薄也。”(《燭之武退秦師》)

6.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者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無實義。

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之”用在動詞“鼓”(擊鼓)後,無實義,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

三、固定格式“……之謂也”,表總結性的判斷語氣,譯為“説的就是……啊”。

如:“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該句句意為:“俗語有這樣的説法,’聽到過上百種道理,便以為沒人比得上自己',説的就是我啊。”

四、用在表時間的分句中作狀語,常與“也”字呼應,相當於“……的時候”。

如:“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燭之武退秦師》)

[鞏固練習]

閲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後練習。

曾子之①妻之②市,其子隨之③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反,曾子欲捕彘殺之④,妻止之⑤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⑥教。今子欺之⑦,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文中的“之”字按其用法分類,最恰當的一項是

A.①②⑥/③④⑤⑦ B.①⑥/②/③④⑤⑦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①⑥/②/③⑤/④⑦

[參考答案]

B。①⑥結構助詞,“的”的意思。②動詞,“到”的意思。③代詞,代曾妻。④代詞,代彘。⑤代詞,代曾子。⑦代詞,代曾子的兒。

國中語文新學期促進學習的好方法

新學期已經開始了,很多和都想找一些怎樣才能促進的一些,我這有幾條僅供和同學們參考:

1、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

制定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契合的學習計劃有利於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避免盲目性,從而增強有序性。只要我們能制定一份詳細、周密的學習計劃,並且按計劃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成績提高便指日可待。

2、要學會主動

—般的預習要達到兩個目的:

一是要對課文或下一課所學的內容及層次有大致的瞭解:

二是要找出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尤其對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識的要特別引起注意,等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出。

3、做好上課準備

(1)調適良好的狀態。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慾:二要有樂觀的學習情緒;三要有積極的定向。

(2)做好身體上的準備,保證有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學習中去。

4、專心上課

課堂學習是一頊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講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課堂學習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師的思路,(2)抓住關鍵內容,(3)積極思維,學思結合。(4)珍惜課上學習時間,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5〉注意課堂小結。總之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課堂上達到對老師所講內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為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打好基石。

5、及時

複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語文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語文複習必須要主動,可以運用以下幾種具體方法:(1)系統整理,(2)獨立作業,(3)分析錯誤,(4)系統小結,(5)內化吸收。

6、課外學習

(1)選擇優秀的機構,要儘可能與課堂學習內容相結合。

(2)要爭取得到名師的指導,提高課外學習的效果。

只要做到這六點,相信你在語文學習上會有一個很穩步的提高。

七年級語文《世説新語》教案

《世説新語》教案

教學目標:1)瞭解有關《世説新語》的文學常識。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3)閲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並能概括其性格特徵。

教學重點:1)《世説新語》文學常識的掌握

2)文言文重點字詞、句子的掌握

教學難點:1)體會《世説新語》中“以事見人”的藝術,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課 時:一課時

導 入:

上新課前,讓我們先來看幾幅圖片,猜一下是什麼成語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詩”、“管中窺豹”(參與)。這些成語和典故都出自我國南朝時期的筆記體小説集《世説新語》。

教學流程:

一、背景介紹:

《世説新語》是由南朝的劉義慶編撰而成的,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是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二子,後來因為他的叔父臨川王劉道規沒有子嗣,而過繼於他,並承襲為臨川王。

劉義慶雖然身處皇室,但為人非常的儉樸,“性簡素,寡嗜慾”。又喜好文藝,因此他的周圍總是圍繞着一大批文學名流。,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説新語》、《幽明錄》、《徐州先賢傳》、《典敍》和《集林》。

《世説新語》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三國至兩晉時期士族階層的言行風貌和軼事瑣語的筆記小説,也是六朝志人小説的傑出代表。《世説新語》具有“語言簡練、辭意雋永”的特點,因此著稱於世。

《世説新語》全書共八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雅量、任誕、汰侈、等36個門類,共記載了1130個故事。

書中很多故事是我們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詩(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應曬書、還有些故事也非常有趣,如:德行篇裏的“管寧割席”;言談篇裏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任誕篇裏的“王子猷夜雪訪戴”(乘興而來,興盡而返);汰侈篇裏的“石崇勸酒”等等。

二、課文分析

1、課文引入:

從課文的註釋中瞭解楊修和曹操的相關,並對楊修作補充介紹,再由學生回憶發生在楊修和曹操之間的故事(“一合酪”,還有“雞肋”、“門闊”、“夢境殺人”和“帝位之爭” ),從中初步體會兩者的性格特徵。

然後,範讀,並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字、詞的讀音和句子的停頓。請同學朗讀,檢查糾音效果。

2、學生自主

學生可以通過文中的註釋,自己思考和同桌討論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師進行重點點撥,包括重點字詞和重點句子的分析。

1、重點字詞:

魏武嘗過曹蛾碑下 嘗:曾經

下:旁邊

例句:吾嘗終日而思矣 《勸學》

待我思之 思:思考

令修別記所知 別:另外 (別情 別名 別有天地)

乃歎曰 歎:感歎

黃絹幼婦,外孫齏臼 絹:質地薄而堅韌的絲織品,也指用生絲織成的一種絲織品。

臼:搗米用的.器具,用石頭或木頭製成,中部凹下

齏:調味用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兒

2、重點句子:

1)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

翻譯:見到墓碑的背部題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

正確的語序應是:見碑背上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

2)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翻譯:我的才華不如你,走了三十里才悟出來。

正確的語序應是:我才不及卿,三十里乃覺

3、課文的補充

曹娥碑:

在古越大地上有兩塊名聞遐邇的碑刻,就是後世所盛讚的“斯篆淳碑”。斯篆,是指秦丞相李斯撰文並篆寫的《秦會稽刻石》; 淳碑,則是指由東漢邯鄲淳為表彰當時的孝女曹娥而撰寫的曹娥碑。曹娥,是東漢會稽郡上虞人,父親曹盱,以“巫祝”為業,能“婆娑樂神”。在曹娥年滿十四歲的五月初五,按鄉里習俗,曹盱在江上迎濤神(伍子胥),以保一方平安。江上浪大水急,曹盱不慎落水淹死。由於沒見到屍體,曹娥痛不欲生,便沿江尋找父親的屍體。於十七日後,投江而死。縣令憐惜她的義舉,讓他的弟子邯鄲淳為她寫了碑文。而那距離曹娥殉父的時間也已經過去九年了,邯鄲淳執筆之時,才年僅十六歲,但文采非凡,據説是“揮筆而成,無所點定”,連當時的名士魏朗看到後也直自歎不如,並偷偷毀掉了自己的草稿。

《曹娥碑》得以名揚全國,與蔡邕的評語是有莫大關係的。相傳蔡邕因為上書彈劾宦官,而被流放南方,遇赦後,又懼怕報復不敢回家鄉,於是亡命天涯,轉而來到江浙一帶。在會稽的地方誌中曾記載,蔡邕夜訪曹娥墓,用手摸索着讀完了碑文,大讚之餘,又在夜色中題上了&ldquo 國中數學;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龍飛鳳舞的八個大字,給後世留下了這千古字謎。

4、人物性格的品評

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楊修和曹操的言行的語句,從中分析人物的性格,體會《世説新語》“以事見人”的藝術特色。

魏武帝 楊修

謂修曰:“解不” 答曰:“解”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 曰:“黃絹……”

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提問:

1) 曹操問楊修“解不”時,他的心態是如何的(胸有成足呢,還是試探性的)?

2) 楊修的一個“解”字似乎太簡單了,但從中我們能看出什麼?

(兩者地位的差異,嚴明的君主關係;楊修深知自己所處的地位;楊修的修養;楊修的胸有成足)

我們可否在這個“解”字前面為他加個修飾語,如果可以應該加什麼?(微笑,淡然,茫然?)

3) 曹操説,“卿未可言,待我思之”從中我們又能體會出什麼(好勝、好思)?

4) “令修別記所知”中的“令”又一次強調了什麼?(嚴明的君臣關係)

5)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從中我們能讀出什麼?有真心讚美嗎?

如果能發自內心的讚美,哪處就可以讚美了?從中可以看出曹操怎樣的性格?

(我們可以讀出形象化了的兩人智慧的差距。此處不是讚美,是感歎。 從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不甚寬廣的胸襟,)

總結:從文中寥寥幾句,我們就能體會到曹操和楊修鮮明的性格特徵,而這正是《世説新語》藝術手法上“以事見人”獨特的魅力。並且在語言方面我們也能感受的《世説新語》簡潔明瞭,清麗委婉的特徵。

三、知識的擴展

1、有關隱語的介紹

我國的謎語源遠流長,早在生產力還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現了謎語的語言現象。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語言日益豐富,具有隱示性的歌謠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並出現了我國謎語的最早形式--?辭和隱語,這是謎語的最初萌芽。到東漢時期,隱語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利用方塊字在離合增損中形、音、義的變化,產生了第一條文義字謎,即“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隱語從先秦過渡到西漢,就開始逐步趨向於謎語,當時流行的射覆,已成為民間和宮廷的娛樂品了。並且大量的隱語開始出現在文學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現出對其的特別鍾愛。

2、用猜謎的形式使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謎面:呀 (打一成語)

2)謎面: 羣英會(打一機構)

3)謎面:歐美民族(打一人名)

謎底:1) 脣齒相依 2)幼兒園 3)西施

四、作業環節

1、給一段文字加上正確的標點

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啖一口也復何疑

標籤: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