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社會實踐活動手冊調查報告(通用7篇)

校園1.8W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時,我們需要仔細地調查清楚,一般會把調查結果彙集成一份調查報告。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社會實踐活動手冊調查報告(通用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社會實踐活動手冊調查報告(通用7篇)

社會實踐活動手冊調查報告1

調查報告

根據專業教學計劃的要求和安排,我在師傅的帶領下,7月15日到7月31日,在江蘇南黃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橡膠廠財務科進行了會計社會實踐,這是對本專業前期知識學習的一次綜合實踐鍛鍊。

調查時間:

20xx年7月15日至20xx年7月31日

調查地點:

江蘇南黃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橡膠廠財務科

實踐調查對象:

簡單的會計基礎實踐

調查目的:

檢驗前期知識綜合技能的學習情況,是對所學知識的檢驗。也是一次生動的實踐鍛鍊,分析我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所出現的欠缺,並加以彌補,在實訓的基礎上去強化理論知識。深刻解析學習的存在問題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通過實踐讓我更加深刻,生動、具體地進行一次專業知識實踐的學習。

調查內容:

首先,在前3天時間裏,我對公司業務流程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其次,在接下來10天的時間裏,我認真、仔細學習了日常財務操作的全過程。跟出納人員學會了如何開支票等票據、如何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帳憑證、登記現金、銀行日記帳、每月月底如何根據銀行對帳單與帳户進行核對,及時編制調節表,向主管計學習財務報表的編制和財務分析。

最後,在2天的時間裏,我學習和了解了公司的有關財務制度,對財務人員的崗位主要職責有了具體認識。

(一):期初建賬及餘額的錄入

會計是對一個會計主體在一段會計期間的經濟業務的反應,監督、預策、決策等。首先得從建賬開始,建賬就是要根據公司有可能發生的經濟內容做一個初步的規劃,除了企業必須有的科目之外,還應該從實際的經濟業務中來開設相應的會計科目。因為會計科目是反應企業經濟業務記錄核算的基礎,根據企業的起初賬務情況,建好總賬和明細賬,然後就是期初餘額的錄入,如實地將企業前期餘額反映在所建的總賬和明細賬上。

(二):填制會計憑證,並對憑證進行審核

在設置好會計科目和建好總賬明細賬的情況下,就是要按照時間順序對公司所發生的每一筆經濟業務,依據原始憑證進行填制記賬憑證,在填制記賬憑證的時候要認真審核原始憑證是否符合要求,依據審核後的原始憑證真實地填制記賬憑證。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用的是雙金額式的記賬憑證,有時候不小心就會將金額的方向填錯,在記賬憑證上還要如實的記錄原始憑證的張數,在記賬憑證的背面還要粘貼好原始憑證,真實的反映企業的每一筆經濟業務的內容,做好記賬憑證以後交給主管簽字審核,之後就可以登記總賬和明細賬了。

(三):會計帳簿的登記與結帳

記賬憑證通過審核簽字後就可以進行登記賬簿工作,登記總賬就是把已經簽字了的記賬憑證做為依據,逐筆將經濟業務記錄在總帳和明細賬中,以便期末對經濟業務的彙總核算,如實的反映企業在一個會計期間內所發生的經濟業務。在會計期末時依據總賬和明細賬進行成本的核算和利潤的分配,登記總帳和明細賬一定要細心,不能出現金額的錯誤,或者方向的錯誤,因為記錄錯誤的總帳和明細賬是不能如實的反映企業經濟業務的,會導致期末科目彙總時的數據不真實,試算不平衡等等多方面的問題,從而不能結帳,而且在反查賬務的時候工作複雜力度加大了。給會計工作的時間上造成了推移,不能及時的反映經濟情況,所以,早登記總帳和明細賬的過程中主要把握好謹慎性原則,才能如實的不記賬憑證完整的登記入賬。

(四):會計報表的填制

記賬完後要做的就是填制會計報表,很多以前學到的知識得到了很好運用,也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識,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了很高的強化,接受了更多的新知識,強化了我們在會計報表的填制上應該注意的細節。調查總結:經歷了半個月的社會實踐,我感慨頗多,我們見到了社會的真實一面雖然過了半個月了,但是實踐的那幾天遇到的情況還在我腦海裏迴旋,它給我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們提供了廣泛接觸基層、瞭解基層的機會。深入基層,同基層領導談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理解了“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才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們大學生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並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他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自身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即將走上社會的大學生們,更應該提早走進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我們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尤其是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是很理想。通過實踐,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提高,緊密地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和水平;通過實踐,原來理論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鞏固,原先理論上欠缺的在實踐環節中得到補償,加深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此項活動的開展,不僅使大學生們能夠在實踐中認識自我、提高素質、奉獻社會,充分認識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實踐活動手冊調查報告2

當代大學生是青年中的一個精英羣體,是未來社會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推動“依法治國”方略順利實施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來,卻出現了很多對大學生的批判性評議。這主要是因為部分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缺乏和法律素養的不足,經常有違法犯罪的事件發生,甚至有些是震驚全國的惡性犯罪行為。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大學生亟需在學校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學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本人通過一些網上資料和書本知識、老師課堂法律道德知識的講述,還有通過問卷,對大學生的一些法律意識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基本情況

根據調查結果,發現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平時對於法律方面報以無所謂態度的是少數,但是大部分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多數同學都只報以一般關心,同時他們的總體法律意識也只是一般。重視程度不夠,總體意識不強,這就是當代大學生對於法律意識最重要的問題。

1、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瞭解甚少

承認自己在法律知識方面有缺失的佔了45%,雖掌握一些法律知識卻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知識於實踐的佔了29%,能夠掌握並應用法律的僅有少部分人。被調查的同學中,近80%的人對法律援助僅限於聽説過,知道並且瞭解的人少之又少。

2、大學生法律知識的來源

大學生了解法律的渠道多樣,其中通過課堂和電視新聞獲得法律知識和最新資訊佔最大的比例。課本上知識過於侷限,過於書面化,沒有與實際生活很好的聯繫,並且課堂上課時有限,學生接受法律知識、受法律氛圍的薰陶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大多學生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並不重視基礎課。而電視上的,雖然有很強的靈活性,但是專業性不夠,甚至有可能還有錯誤,對接收知識的時間和空間有着很大的限制。

3、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通過調查可知,76%的人都沒有維權的經歷。由此可購買,當代大學生維權意識較為淡薄在被問及參加勤工儉學或兼職時是否會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只有35%的人選擇會簽訂合同,而絕大部分同學認為沒必要或者無所謂。這就表示了大學生並沒有完善的法律意識,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保護自己應有的權益。在大學生在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有50%的人會選擇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但是還是有不少的大學生會選擇沉默而不是去爭取他們的利益,甚至有10%的大學生選擇用暴力解決問題,這種情況着實令人擔憂。法制宣傳日是每年的12月4日,但是隻有45。45%的同學知道。這就證明,法制的宣傳在各大高校中很不到位,很多高校並沒有在12月4日得時候開展相應的法制宣傳活動,致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淡薄與法律知識缺失。

4、大學生缺少維護法律公平公正的決心。

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抱着一種只要自己遵紀守法,不觸犯法律就可以了,只要不做損害社會和集體利益的事情就可以了,抱着一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旁觀者心理。當大學生面對生活中的違法亂紀的行為時,40%的人選擇用沉默面對,有些人説:我們的力量太薄弱,和他們抗衡那就是以卵擊石。生活中,部分大學生缺少維護法律的勇氣和責任感。在現實的競爭和壓力環境下,一些學生開始變得重實恵求實用,趨於以實現自我為中心,對有困難的人缺少同情心、對社會集體缺少責任感。

5、大學生對法律的漠視與不關心。

僅有2%的人會選擇去關心和了解一些國家的立法和法律報告,這就導致了大學生法律知識的欠缺。接近2%的人對於已經觸及到法律的行為熟視無睹,沒有判斷的能力。30%的大學生不懂得如何用法律去維護自己的利益,並且保護自己的人身以及財產安全。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缺乏的原因

1、大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只是臨考應付,根據部分學生反映法律課程太過於乏味,提不起興趣去學,都只是在學期末的時候背背相關資料以應付考試,因此大學生缺乏紮實的法律基礎知識,易產生錯誤的觀點,淡薄法制觀念。在調查的過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學生反映:法律知識好象真的離我們很遠,我們在課堂學到的知識長時間不用,缺少實踐,很快也就忘記了。學校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講述了相關的法律知識。然而,理論卻沒有經實踐考驗.他們只是學習一些理論知識,卻不懂得如何運用,只是流於形式。

2、教師與學校方面的原因

除了將法律作為專業課來對待的專業,老師一般不會對學生有過高的要求,只要能夠不影響課堂秩序就可以了,因此學生也會在私下做自己的事情。有些老師對此也是不以為意。另外,老師每堂課也只是按照自己的大綱進度,講述基礎知識,課堂氣氛乏味,使得學生提不起精神去學習。

學校方面關於大學生法律知識方面的課程也只是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課時也不多,説明學校對大學生的法律教育關注不夠。另外,高校的法律教育存在着理論與實踐嚴重脱節的現象,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死讀書的現象。

三、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措施

1、學生自身意識的提高

學習法律知識對於大學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對於他們將來的工作亦或是生活都息息相關,學生自身應更加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加強大學生自身道德修養,讓道德修養與法律同時進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人生追求。現實中有一些偏激的大學生道德方面的問題已經做出很多駭人聽聞的事情,所以大學生要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多瞭解些法律的相關報道,閲讀參考法律書籍,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

2、學校需加強對法律教育的重視

學校開設法律基礎課,並予以重視。通過老師的講授,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採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衞自己的權益,而不是選擇沉默或採取暴力手段解決。在課時的內容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講授一些發生在學生周圍的案例,提高學生的興趣,適當的對學習方法進行改革,不僅僅採用老師講授,還要採用課堂討論,進行案例分析結合錄象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根據大學校園發生的事件及時採取措施,以及反省發生的原因,同時適當的進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學作為必修課,讓每個學子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多組織專家講座,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開展一些主題鮮明的法制演講、辯論賽、討論會、知識競賽、“模擬法庭”等活動,以及旁聽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審,使學生能在自主參與、身臨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啟迪;多組織學生參加與法律有關的活動,讓大學生從實際中獲得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而且實際生活中獲得的法律知識比從課堂中學到的產生的效果會更好。

儘量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台,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加對法律知識的認識。

3、開設法律諮詢室並進行相關的宣傳教育活動

學校開設法律諮詢室,定期開展法律諮詢服務,專門負責學生的諮詢預約接待工作,同時適當安排專業教師為學生免費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在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校外主體的侵犯時,可以免費提供法律諮詢和法律建議,為學生提供及時的法律諮詢服務和正確引導。解答學生關於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學校學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問題,加強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充分發揮法律、法規和校規校紀的宣傳和教育作用,引導學生遵紀守法。同時,通過與學生違紀申訴制度相聯繫,協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緩解各種校內矛盾。

舉辦法律知識培訓班,可以推進高校依法治校的進程,尤其要對學生工作管理幹部、專職輔導員、兼職班主任和主要學生幹部進行重點培訓。

開展法律知識交流會,解讀校園法規,交流學法心得,開展法律答疑,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其中通過加強對法學專業社團的指導,通過社團活動進行法律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建立網絡,高校法律諮詢室應安排機構成員聯繫掛點院系,建立專業教師聯繫班級,各級學生會、班級設立法制委員的制度,在全校形成法律學習、宣傳、應用的網絡。協助學校各級黨團組織開展法律普及教育工作。

社會實踐活動手冊調查報告3

一、背景

20xx年大學畢業生人數680萬將再創新高。當聽到這樣一個統計數字之後,你做何感想?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空前的413萬,這個數字比20xx年多了80萬,在校學生1500萬左右,是1999年的2.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公佈的數據計算,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在21世紀最初5年,年平均增長率高達34.5%。中國大學生人數增長的速度十分可觀,20xx年大學畢業生人數是145萬,20xx年為212萬,較上年增長了46%之多;20xx年增長至280萬後,大學畢業生人數於20xx年突破300萬,20xx年又突破400萬。教育部長賙濟在20xx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説“十一五”期間,全國將有2500萬以上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需要就業。這意味着未來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萬人從大學畢業。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異常嚴峻,讓我們意識到就業競爭的激烈。同時,也讓我們從現在起就應該對人生做一個合理的規劃和定位。

二、正文

一)總體現狀

大學生就業現狀最大的特點是畢業生總量大、增幅高,與整體就業狀況並沒有明顯改善的現狀相矛盾,大學生就業現狀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錯位,及畢業生綜合素質不高。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及如何使企業招聘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是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題的關鍵所在。而且大學畢業生出現了眼高手低的現象,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脱環現象。

1、大學生就業現狀一:人才供過於求“擴招”提高了升學率但相應的就業率去沒有相應提高,究其原因是崗位需求沒有得到保障。

2、大學生就業現狀二: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據有關國家部門專題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投入找工作的時間為正常學習時間的30%—70%,女生高於男生8.6個百分點,但結果卻是男生就業率為35.5%,女生僅為17.5%——男生就業率女生的2倍。其中還有80%以上的應屆畢業女生在求職過程中遭遇過性別歧視。天津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對天津市三所高校2007年的就業率統計顯示,男生就業率為83.0%,女生就業率為79.5%。

3、大學生就業現狀三:就業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關係大學的地域性差異,對學生的大學生的就業率也有較大的影響。據相關統計數字顯示,東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62.43%,中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47.88%,西部地區高校這類學生比例為41.73%,東北地區比例為43.39%。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四個地區的就業狀況呈梯狀分佈,表明大學生總體就業水平與大學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種相關性。

二)就業問題難分析

1、大學畢業生自身就業觀念的限制

大學生自身定位頗高,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由於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性,東西部地區之間、沿海地區和內地之間的差距較大,大學畢業生選擇就業區域時,過度集中於北京、上海、深圳等熱點發達地區,造成這些地區的就業壓力明顯增加,而自願到欠發達地區工作的卻很少。其實現在我國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學畢業生,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嚴重影響就業,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與就業結構性問題直接相關,由於引發了地域性就業差距拉大,無業可就或有業不就的情況並存,人才過剩與大學生低就業率並存。

2、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

由於近幾年公辦高校擴招,加之民辦高校急增,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分數不斷降低,如不少大學生學習不認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還有一些大學生誠信缺失,不少畢業生求職時有一定的證書、文憑、履歷能為找工作帶來方便,有的大學生憑勤奮刻苦,在大學期間努力爭取獲得相關證書,不刻苦的學生則通過投機取巧或造價來騙取企業初步信任,對大學畢業生整體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

3、企業用人觀的落後

首先,過分關注文憑。不少用人機構認為,學歷越高越好。不少本科或大專學生的業務能力不比研究生差。其次,存在性別歧視。女大學生明顯處於劣勢,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女大學生勝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動機,以及生育保險費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用等。同等情況下女大學生將來工作成本比男大學生大。再者,生源地域歧視。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到本單位的業務情況與當地聯繫緊密聯繫,希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甚至有一些人際關係網等。選用人才時優先考慮本地人才。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務員時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視,實行地區保護主義,不利於大學生公平競爭。最後,過分看重工作經驗。經驗不足是大學畢業生最大的劣勢,不少企業經營有困難,急於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並且希望很快給企業帶來變化。用人單位忽視大學生的潛力和可塑性,其經驗總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大學生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只要經過短期實踐即能勝任工作崗位。這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也是一個不同於以往任何時代的全新的就業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説是嚴峻的挑戰,又是沉重的壓力。針對本次大學生就業去向調查結果,我們建議:

1、學校應滿腔熱情地做好畢業生的思想工作,加強就業指導。唱響主旋律,樹立就業新理念。要教育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指導人生觀,用良好的擇業觀體現價值觀。明確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務是奮鬥、拼搏,體現自身的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應成為當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學校要實現畢業生擇業觀念的轉變:“從一步到位向就業後擇業的轉變”、“從被動就業向自主創業的轉變”、“從國營向民營的轉變”、“從東部向西部的轉變”、“從‘白領’向‘藍領’‘灰領’的轉變”、“從專心考研向‘兩手準備’的轉變”等;學校要引導畢業生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就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幹一番事業,到基層去鍛鍊成長,到中小企業去建功立業。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艱苦創業。

2、學校要着力調整與就業市場不相適應的專業和課程以市場為導向設置學校專業,以就業為重點調整專業課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辦學的一條基本指導思想。誰先適應,誰先得益。“招生,教學,就業”再也不是孤立的三個環節,而是一個聯動的整體。

3、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教育從入學抓起只抓大學生畢業環節的就業指導是臨陣磨槍,大學生的成功就業,歸根到底憑的是心理素質、做事能力。從大一到大四,分階段開展大學生自我認知、職業規劃、擇業心理等方面的課程和指導活動,將職業規劃與擇業培訓納入教學內容,通過問卷調查、專題講座、經驗交流等形式,引導學生對大學階段、人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進而增強就業與職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4、加強和重視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畢業生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本次調查顯示5%的人選擇了自主創業,這説明現在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還沒有完全喚醒。激發學生的創業願望,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還要定期舉辦創業設計大賽、科研競賽,在學校營造出濃厚的創業教育氛圍。還要結合地方高校的實際情況,同學校所在地的企業聯合建設創業實踐基地,聘請專業教師和當地的企業家為兼職創業導師,最終形成學校和社會融為一體,教授與企業家融為一體,學生與創業實踐融為一體的結構體系。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就業前景表示擔憂,並且可以想象,現在大學生的主要壓力就來源於就業問題,如何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困擾着很多大學生。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專業技能都不是很滿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學生又認為專業技能對於就業很重要,這就為很多大學生敲響了警鐘整個實踐調查過程中,我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體會:首先,親身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巨大作用,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好的團隊合作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勝過同樣人數的個人奮戰,問卷設計,發放問卷,統計數據,分析數據,搜索相關資料,完成報告等活動,大家密切配合,使這次調查活動順利完成。同時,使我們感受到了團隊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們提高了適應團隊的能力。其次,通過這次的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了校區學生就業情況,幫助身邊的同學,學習對未來的生活有着深重的影響。最後,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就在這次的調查活動中,問卷的設計,數據的分析等階段我們依然會存在某種迷茫的狀態,由此,我們只希望在以後的各種學習中,學習更多的知識,逐步完善自我。由於經驗不足,調查的範圍有一定侷限性,不一定都是當今大學生的現狀。有點可能還沒有調查到,有的有可能言過其實,但是大體上還是能反映我們大學生的基本情況。鑑於閲歷和學識有限,報告中可能會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請老師給予指正,並提出好的建議。

社會實踐活動手冊調查報告4

一、導言

20xx年起,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大量企業出現了歇業和倒閉的結果,導致就業壓力增大,特別是農民工就業面臨近更大的挑戰,相當數量的農民工選擇了返鄉。農民工轉移難,就業難的狀況,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困擾農民收入增加,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一大難題。針對此問題,我們在本校針對來自農村的學生,採用一對一談話的方式對其當地農民就業問題展開調查。

調查對象:本校來自農村的學生。

調查地點:

調查經過:我們通過詢問方式對來自農村的學生一對一談話,詢問有關問題。

二、正文

經過調查發現返鄉農民工存在以下幾方面特點:

1、從農民工的返鄉情況看,一是農民工羣體龐大。二是農民工返鄉後大量滯留。三是返鄉時間提前。

2、從返鄉農民工的結構看,一是返鄉農民工男性多於女性。二是高年齡段的返鄉農民工成主體,29歲以下佔總數的27.6%,30到40歲佔31.2%,40歲以上佔總數的41.2%。三是低文化程度的返鄉農民工明顯較多,返鄉農民工國小及以下學歷佔37.3%,國中40.9%,高中及以上佔21.8%。

3、從返鄉農民工的影響看,一是影響了農民收入增長。其次,影響農村消費市場的開拓。第三,影響社會和諧穩定。農民工失去工作、收入減少,這本身就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而且,不少農民工在心理上已經認同了城市工人的身份,返回家鄉後可能因為缺乏必要的農業生產技能和無法重新適應農村生活而產生失落情緒、出現各種問題,進而給社會和諧穩定帶來不利影響。

而制約農民工就業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國際上對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下降,出口生產企業訂單減少,企業遭遇困難,不得不裁員,被解僱的農民工大部分選擇返鄉。長期以來,中國被稱為“世界製造工廠”,而從事加工製造的勞動力供給中以農民工為主。中國大多數企業是加工製造業,因此,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很高。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給我國經濟運行帶來巨大壓力,這也是導致我國大量農民工失去工作的原因。

第二,有很大一部分農民工選擇工地等需要體力活的工作,然而受樓市低迷影響,建築業、搬運業等務工的民工大都失業返鄉。

第三,現代企業對當代農民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現代化大潮中,隨着社會對經濟發展要求的逐步提高,傳統那種只靠力氣吃飯的“舊式農民工”已經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的技術要求和管理理念。由於農民工大部分文化素質偏低,技術能力較差,無法快速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出現了“有人沒活幹,有活沒人幹”的尷尬局面。所以,農民工的自身素質和就業技能成為影響其就業的重要內在因素。

第四,受自身能力及文化素質的制約,不少農民工的工資較為低下,由於物價上漲,尤其是醫療成本、教育成本和住房成本等的上漲,導致農民工生活成本成倍增長,除去生活開支後,其實際收入增長十分有限,生活水平改善並不大。受待遇低下的打擊,不少民工在城裏居無定所,職業穩定性差,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生活壓力加大,萌發回鄉念頭。

第五,受惠農支農政策影響,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提高,面對就業壓力,許多農民工選擇返鄉從事農業。還有一些農民工經過數年拼搏,積累了一定規模的資金,掌握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重返家鄉進行二次創業。

第六,就業供求信息不對稱。他們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過朋友或熟人介紹,很少參加招聘會或者上網搜索有關招工信息。但是在當今信息社會,大量用人單位要麼在網上發佈人才需求信息,要麼在大中型城市組織專場招聘會。這種招聘途徑和農村的現實狀況很不對稱,以至出現了有些用人單位招不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人,而大量待業農民工卻無法獲知相關的招聘信息。

第七,政府及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的就業服務水平 。由於長期以來,政府及社會中介人才機構中介服務,諸如就業培訓、職業介紹、供需見面會等,多聚焦於本地本市居民,或者有大學以上學歷者,所以,大量高中以下學歷的外籍農民工羣體,其就業指導問題一直被忽略。

第八,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缺乏。近年來,我國在構建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仍顯不足,大多數農民工依然無法享受到基本社會保障。

三、對策與建議

1、建立農民工就業促進組織,達到就業供求平衡機制。城鎮人員失業以後可以在社會保險機構或相關的部門進行登記,也可以找工會等組織尋求再就業;大學生羣體就業中也有相關的學校、教育機構等部門進行就業促進;而農民工失業以後不但享受不了各種保障,即使再就業也是十分困難的。

2、政府做好“紅娘”,促進農民工就業。政府以其特殊地位組織有關用人單位直接到勞務輸出大的地區進行面對面的招聘,直接挑選符合用人單位要求的勞動力;另外,各級政府或民政部門可以帶領農民工參與到縣、市乃至區組織的各種招聘會,為農民工就業牽線搭橋。

3、健全人才中介服務平台 。進一步健全勞動力中介服務機構信息披露機制,形成企業與當地就業服務機構信息的強制報送,將崗位需求信息統一梳理至各區縣就業服務機構,並及時發佈,供擇業農民工參考。

4、建立城鄉平等的就業服務體系。勞動力流出地政府要大力發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信息渠道,免費為外出就業的農民發放相關資料,提供政策諮詢和就業信息。勞動力流入地政府就業服務機構要普遍向農民工開放,免費為他們提供就業信息和職業介紹等基本服務,降低門檻,簡化手續,收集崗位信息,開發針對農民工的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5、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要完善工會組織,使農民工可以通過集體談判以及組織化的渠道表達意願、維護合法權益;要建立面向農民工的法律援助制度,並嚴格執行《勞動法》;要加強勞動力市場管理,規範職業中介行為,嚴厲打擊以職業介紹為幌子騙取農民工錢財的違法犯罪活動。

四、結語

有效解決農民工就業的問題,應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堅持“公平對待、合理引導”的原則,把農民工與城鎮居民就業共同謀劃,納入各級政府保增長、促就業、保穩定的工作大局。經濟上同報酬,政治上同權同責,享有平等的待遇和權益。清理整理針對農民工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切實改善他們的就業環境。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既定方針不動搖,既要積極引導農民工進城務工,又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縣城經濟,擴大農村勞動力在當地就近轉移就業,確保農村剩餘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實現充分就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總之,有效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短期內應依靠國家和地方經濟刺激計劃,長遠主要通過以破解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為主要內容的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加快小城鎮建設,推動城市化進城,讓大量的農民徹底脱離土地,進入城鎮安居樂業才是治本之策。

社會實踐活動手冊調查報告5

一、實踐調查時間:

暑期7——8月份

二、實踐調查對象:

自主創新創業的大學生

三、實踐調查方法:

採訪調查,問卷調查

四、實踐調查人:

張三

五、社會實踐調查原因:

社會實踐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性的活動,是一個由學校向社會接軌的環節,是學校學習向社會工作轉型的一大模塊。搞好社會實踐工作是很關鍵的,對一個學生來説是很重要的,從一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來説,他經歷了無數可做的孩童時代,打掃學校裏忙碌的學生時代,再到以後的社會工作階段,而社會實踐就像一個鏈子連着學習和工作。社會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

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社會實踐可以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而且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湧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習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中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

六、社會實踐調查目的:

瞭解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體會其中的艱苦與快樂,同時鍛鍊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使自己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為以後在社會中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社會實踐調查內容: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學生畢業人數增多,最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壓力更是空前增大。而且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漸完善,逐步生成了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從被服從變為自主選擇,這就要求大學生要有更高的素質來面對選擇,迎接挑戰。在這種形勢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顯得特別重要。

我們大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有着蓬勃的朝氣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在學校裏通過學習,也獲得一些知識技術優勢。而且隨着社會的進步,當代的學生創新精神得到了發揚,是他們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慾望,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

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大學生要想有創業能力,必須把握核心能力的如下特徵:

(1)價值優越性

核心能力應當有利於企業效率的提高,能夠使企業在創造價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競爭對手更優秀。

(2)異質性

一個企業擁有的核心能力應是獨一無二的,這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核心能力的異質性決定了企業之間的異質性和效率差異。

(3)不可仿製性

核心能力是在企業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積累形成的,深深地印上了該企業特殊組成、特殊經歷的烙印,其它企業難以複製。

(4)不可交易性

核心能力與企業相伴而生,雖然可為人們感受到,但卻無法像其它生產要素一樣通過市場交易進行買賣。

(5)難以替代性

和其它企業資源相比,核心能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脅相對較小。沒有核心能力的創業不過是曇花一現。

大學生創業者要認真分析自己創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風險,為了減少失敗,創業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對於大學生來説,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首先要充分利用大學課堂,圖書館與社團。創業者通過課堂學習能通過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大學圖書館通常能找到創業指導方面的報刊和圖書,廣泛閲讀能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大學社團活動能鍛鍊各種能力,這是創業者積累經驗必不可少的實踐過程。

做一些校園代理。大學生由於經驗、能力、資本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直接創業存在很大的困難,既不顯示成功率也低,而校園代理對經驗、資金等方面一般沒有太高要求,可以利用課餘時間代理校園暢銷產品,積累市場經驗、鍛鍊創業能力,做校園代理沒有成敗之分,對於大學生來説多多

益善,如果做的較好,還可以積累一定的資金,總之,通過校園代理可以為畢業後的創業之路準備必要的物質和精神條件。

大學生可以先就業、再創業。先就業、在創業是時下很多學生的選擇。畢業後,由於自己各方面閲歷和經驗都不夠,能夠到實體單位鍛鍊幾年,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再創業也不遲。先就業再創業的學生跳槽後,所從事的創業項目通常也是在過去的'工作中密切接觸的。而在準備創業的過程中,你可以利用與專業人士交流的機會獲得更多的來自市場的創業知識。

創業,説得容易,但是做起來,比起就業來,創業反而需要更多的條件,因此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尤其對我國大學生而言,創業的能力和素質並非短期培訓所能達成。有些素質甚至靠培訓也很難達到,比如謀略、膽量,以及識人用人等,這些都需要長時間不斷訓練和積累。而我國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從小就缺乏這方面的素質培養。創業的心理準備也是一個關鍵,許多大學生並不害怕自主創業,而是擔心創業後很可能面臨的失敗打擊。解決這一困境,從短期來説,要輔導選擇創業的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大學生不僅需要明確自己是否適合創業,是否具備創業者應具備的基本素養,還需要準確的定位、清晰的目標和合理的通道,確保創業在既定軌道上有序發展。從長期來看,還是要從小就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向英美等發達國家學習,這些國家都有從國小就開始的生涯及生計教育。創業從小抓起,未來才不至於彷徨。從近幾年來的大學生創業現狀看,我國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有這樣一些明顯問題。

第一,

自從大學生接觸並瞭解大學生創業以來,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激情逐漸增長,創業的速度,人數增加迅速。我國大學生創業慾望強烈,但實際參與創業的比例還是很低。

第二,

在國內創業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從家教、零售、服務業等技術含量較低的行業,即使涉及網絡的創業者也都集中於一些不必進行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的網站維護。

第三,

大學生創業沒有贏得社會、家庭、學校的完全認可和支持,明確鼓勵大學生創業的高校、家長並不多。無論是向社會宣傳創業的大學生還是向高校宣傳創業的企業家都比較少,使得創業的輿論氛圍不濃厚。

第四,

大學生創業不同於社會人員創業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創新性,大學生創業無論在資金、場地、經驗等各方面都無法和社會人員相比,所以大學生創業要能走向社會,立足社會,就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要走技術創新的道路。但是實踐表明,我國大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是比較薄弱的。

第五,

創業能力低。創業能力包括專業技術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社交溝通能力、風險承受能力、創新求變能力等,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雖然學校有很多的實踐機會,但真正主動參與的少。如大學生假期的社會實踐,大多數學生都是一走唱的形式來應付的,只要在鑑定書上蓋了章就萬事大吉。

第六,

創業的基礎設施不完善。目前,我國與創業相關的政策、法律、金融等設施不完備,特別是缺乏風險資金投入。由於大學生創業在我國的歷史比較短暫,各方面認識不夠,鑑於特定的國情,不能如英美等發達國家那樣能夠吸引一些風險投資家的青睞。

第七,

系統化創業教育缺乏。雖然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意義有所認識,學校對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也有所瞭解,但學校的教育還是沒有相應跟上,多電數高校沒有開設創業教育的課程,絕大部分缺少系統化的創業教育體系。

因此大學生創業必備硬件有:

硬件一:經驗

大學生長期呆在校園裏,對社會缺乏瞭解,特殊在市場開拓、企業運營上,很輕易陷進眼高手低、紙上談兵的誤區。因此,大學生創業前要做好充分的預備,一方面,往企業打工或實習積累相關的治理和營銷經驗;另一方面,積極參加創業培訓,積累創業知識,接受專業指導,進步創業成功率。

硬件二:資本

一項調查顯示,有四成大學生認為“資金是創業的最大困難”。的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金,再好的創意也難以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因此,資金是大學生創業要翻越的一座山,大學生要開拓思路,多渠道融資,除了銀行貸款、自籌資金、民間借貸等傳統途徑外,還可充分利用風險投資、天使投資、創業基金等融資渠道。

硬件三:技術

用智力換資金,這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之路。一些風險投資家往往就由於看中大學生所把握的先進技術,而願意對其創業計劃進行資助。因此,打算在高科技領域創業的大學生,一定要注重技術創新,開發具有自己獨立知識產權的產品,吸引投資商。

實踐證明,鼓勵大學生畢業後自主創業,確實是解決就業難的成功途徑之一。大學生創業成功,不僅自身不用再向社會索取崗位,相反會成為工作崗位的提供者,假如大學畢業生成功創業匯流成河,無疑可以大大緩解整個社會的就業難問題。

回到眼前,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發掘他們的創業潛力,需要學校和社會的教育與引導,需要政府施以制度和政策保障。在這方面,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地方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就業工作,對大學生創業也出台了相關的扶持政策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放眼將來,如果我們將“創新創業”這一理念持之以恆地貫徹實施,讓它在大學生、中學生甚至國小生心中就生根發芽,那麼未來我們或許會看到不少類似微軟、戴爾、谷歌的成功企業在中國遍地開花。

八、社會實踐調查感想:

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雖然大學生生活不像踏入社會,但是總算是社會的一個部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畢竟,3年之後,我已經不再是一名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要與社會交流,為社會做貢獻。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以後的人生旅途是漫長的,我們上學,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為的都是將來走進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應該在今天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明天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通過這次社會的實踐,我學會了自立,懂得了團隊在工作中的作用,為以後的工作和學習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我會以此為起點,以後更加勤奮學習,鍛鍊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在實踐中鍛鍊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實現自己的理想。知識的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猶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着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

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在今後我要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磨練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更多方面。

社會實踐活動手冊調查報告6

一、調查對象、方法、材料來源

對象: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城關鎮八龍灣村

方法:實地勘察、訪問村名、查閲資料

材料來源:城關鎮政府、八龍灣村村名委員會

二、調查的具體情況及分析

(一)農村普遍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

生態環境退化是指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過度和不合理利用而造成的生態系統結構破壞、功能衰退、生物多樣性減少、生產力下降、水土資源喪失等一系列生態環境惡化現象。特點是:一旦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態平衡失調,恢復起來就非常困難,而且有些破壞甚至是不可逆轉的。當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退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水土流失。這是目前最嚴重的問題。一是大面積破壞林地植被,特別是破壞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人為的亂砍亂伐,用作薪材和建築,特別是近幾年出現樹木買賣,大量農户將自身所承包的林地樹木砍伐作為交易換取錢財。二是開發生產建設活動沒有按規定和要求採取水土防護和治理措施,修公路,亂砍亂伐,破壞地表植被。據調查,全村有5處因地表破壞造成水土流失現象。三是農業開發生產中隨意超坡度開墾山坡地造成地表裸露,一遇大雨或暴雨則易形成較大的坡面徑流沖刷和山洪衝擊。

2、水資源缺乏。金剛村地形以山地為主,多谷地,雖然有河流但是水量卻逐年遞減,調節水資源季節分配,而大量降水以地表徑流的方式外流。其次,人為濫用水資源,造成有限的灌溉用水沒能達到優化合理利用,影響農業生產。2009年—2011年三年間,因人們濫用水加之天氣大旱,影響水稻、玉米的生長,糧食減產,直接造成經濟損失。再次,村民對水資源保護意識淡薄。村民對使用後產生的生活污水習慣性的處理方式是隨地處理,經過自然的風乾,有的會採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後出口卻是村莊周圍的小河流,這並沒有從根本上對污水進行處理,反而加重了周圍河流的污染狀況。對於養殖業污水,由於大多數的牲畜採取圈養,農户會定期對飼養圈進行清理工作,清理後的污水也隨着簡陋的溝道隨意排除。但在村莊的調查過程中我們也注意到村子裏有許多的小污水溝,由於長期缺乏治理,已散發出難聞的味道,招致許多蒼蠅,嚴重影響了周圍的環境。據不完全統計,牲畜圈養率為49%,散養為24%,其他27%。豬、雞基本都是圈養,牛和羊散養的較多。最後,過分開採地下水,地下藏水鋭減,全村已有超過30口井已無水,影響人們生活。

3、土地退化、荒化。八龍灣村的耕地面積正在逐年減少。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人們的對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肥力下降,已無法種植農作物或農作物產量極低。土壤肥力的退化主要表現在化肥的大量使用,化肥潛在的影響在短期內是不明顯或是看不到的,但他們對生態環境的危害卻是不容忽視的。隨着近幾年各項農藥產品的大量出現和性能的不斷改善,村民對農藥的依賴性不斷增強。在調查過程中村民也坦言,隨着生活質量的改善,許多原本由人工來進行的生產活動也改為採用化學的手段,譬如為莊稼除蟲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間地頭進行勞作,現在則在莊稼仍為幼苗時就噴打農藥進行根除。農藥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質都殘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結,農田減產,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來提高產量,成為一個惡性循環。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還通過雨水等造成對水體的污染。農藥化肥的不當使用在農村生態環境破壞的進程中是佔着相當大的比重的。二是外出務工人員急劇增加,留守農村的大多為老人和小孩,缺乏勞動力,無法耕種大量土地,雖然今年來國家對農業出台了各種優惠政策,可是返鄉務農的青壯年依舊很稀少,如此便出現土地拋荒現象,久而久之土地荒廢現象就越來越嚴重。三是發展經濟方便人們生活修建公路、水利設施、房屋等,鄉鎮企業的迅速崛起也佔用大量耕地,者也是耕地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4、固體廢棄物污染。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由於農村本身的生產生活環境以及各種歷史原因,農民對生態環境的認識維護的意識依舊較低。生產生活廢棄物亂堆亂倒,再加上地膜的大量使用,致使白色污染隨處可見。家禽糞便也沒有得到合理的處理,一到夏季,寄生蟲滋生,嚴重影響農村衞生條件。

5、噪音污染。近年來,噪音污染在農村表現越來越明顯。八龍灣村鄰近公路,雖然公路的新修使當地交通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是來來往往的運煤車了晝夜行駛,這對八龍灣村居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此外,鄉鎮企業和噪音污染較大的工廠也是造成八龍灣村噪音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上面所説的五個大的影響生態環境的因素外,還有其他方面的影響。在收割的季節,村民對秸稈的就地焚燒產生的大量煙霧對空氣質量的危害;常年未經處理的坑塘中的污水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大多數村民由於沒有使用太陽能沼氣等綠色能源,依賴傳統燃燒方式對大氣產生的污染等等。這些因素由於都有一定的季節性或其他因素,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是那末大,然而也是不能忽視的。

(二)阻礙農村生態環境進程的主要因素

如何採取合理的措施在小問題變為大問題之前就進行解決,如何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共同維護我們的生態環境,是我們的政府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在提出一些建議之前,我們要先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我認為對阻礙生態環境進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民沒有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這是最關鍵的一條。很多時候農民不是不願意去維護生態環境,而是他們根本沒有生態環境和污染的概念。在八龍灣村的調查中我發現村民對於對於生活污水不覺得隨手傾倒有什麼不對,只要是倒出了家門且沒有影響別人就不存在問題,他們不會聯想到污染,不會聯想到生態環境。就地焚燒的現象也很嚴重,村民們只要是方便,不管是垃圾還是收割後的一些秸稈之類的,他們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就地焚燒。試想下他們怎麼會把一些煙霧和大氣污染聯繫到一起呢?在他們的意識裏沒有全球變暖,沒有酸雨的概念,更不會把這些抽象的東西和自己的生活聯繫在一起。正是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無知把我們的生態環境逐漸的往危險的道路上逼近。

2、農村生態環境未受重視,政府監督管理力度不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走了一條粗放型的經濟增長道路,導致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掠奪式開發。儘管政府部門在城市環境治理和保護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農村的環境問題似乎並沒有獲得政府不能的足夠重視。如果村民對生態環境的無意識是可以理解的話,政府對生態環境的忽視就是難辭其咎。地方政府的意義在於進行合理的宣傳和引導作用,而在大多數的農村地區,雖然有政府組織的各種科學宣講活動、環保科普活動等有利於提高農民環保意識的活動,但是落實的不盡人意,這也是造成農民生態環境意識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據瞭解,村民認為當地政府在生態方面需要加強的40%首推環保宣傳力度。實現當地環保意識主要還要靠當地政府和公民自身分別佔52%、43%。地方政府對農民沒有起到好的引導作用,對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也沒有合理的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未必對本地區的生態環境做過詳盡的調查,制定過保護的措施,更無從談起維護。在與村委會的環保溝通上地方政府做的不夠,村委會更是沒有宣傳環保的概念。

3、環保資金投入不足,治理力度不夠。當前農村環保主要工作靠縣市級環保部門,鄉鎮環保組織機構標準不健全,落實工作還是以縣市環保部門為主,使環保工作在工作質量和效率上“折扣”,很難將各項環保方針政策落到實處。環保投入不足,導致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然而,及時是設施到位的,比如説蔬菜基地,沒有後期的資金保證,也會污染到環境。因此,環保隊伍自身建設難以跟上形勢需要,環保機構設置滯後,缺乏有效的手段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4、生態保護與經濟利益的矛盾。隨着鄉鎮企業和一切高污染工廠的落户,大力帶動了村裏的經濟發展。然而這些高污染企業沒有良好的排污設施,為了降低成本或本身經濟條件有限,一些企業將大量污染物隨意排放。很多村民投身於企業當工人,雖然賺了錢可是對環境的污染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相關部門為了經濟效益的快速提高對這些污染企業的監管也不盡人意。

5、缺乏生態環境方面的人才。在我過發展迅速的這個時期。一方面,經濟體制轉型提供了經濟持續增長的強大動力;另一方面,經濟、社會和環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種矛盾不斷暴露;同時,這一時期也是消耗資源最多、人與自然較量最為嚴重的時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提高公眾環保意識,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和諧發展是我們的歷史責任。農村的廣大地域面積與其人才的引進是不成比例的,許多人在獲得較高的受教育程度後是不願意到農村這樣的基層去服務工作,這就造成農村人才的缺乏,也導致無法對農村的生態環境工作提出科學的應對方法和保護措施,無法制定出長遠合理的生態環境的維護方案。八龍灣村的分散經營使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受阻,降低了新技術的投資收益率,阻礙了農業無公害技術的順利推廣。據調查,近20年只有不到10%的家庭受過農業生產培訓,小農經濟中有文化的年輕人紛紛到經濟發達的地區經商或打工,轉向飛農業生產,使農業技術推廣更加困難。任何問題的產生都不是純粹的幾方面原因的,農村的生態環境現狀也不只是由這些因素決定,它與農村本身的生產生活環境,各種歷史原因都有一定的聯繫。我們所給出的只是幾個重要的方面,也就是我們在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時所要首先考慮解決的問題。

(三)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一些措施和建議

在對制約農村生態環境的因素和各個因素的引發都有了一個較明確的認識後,當地政府以及相關部門也採取了一定的措施。在和八龍灣村村民的聊天中,我們瞭解到了近年來各種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也在他們心中不斷深化,這是與當地政府採取的政策措施是分不開的。我們調查小組對政府的一系列政策進行了翻閲,並且實地調查了環保政策的八龍灣村的宣傳。總結起來這一系列環保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開展各種生態環境的宣傳活動。在原因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造成各種生態環境隱患的一個很大的方面就是農民的對生態環境的認識維護的意識較低,因而開展各種生態環境的宣傳活動是很必要的。具體的可以由政府組織人員對農民進行分批培訓,然後再由這些人員將環保的意識傳遞給其他的村民,可以讓村民對生態環境的認識滲透到日常的生活中,明白哪些行為是錯誤的,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再由政府組織一些可再利用垃圾的回收工作,在村子裏設置專門的回收站點,並付給村民一定的報酬,這也可以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從而使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變為一件無意識中的自覺行為。

2、加大農村環保投入,提高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效能。近年來,各級組織已經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列入本級財政支出的重點內容並逐年增加,加大對農村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的資金投入,重點解決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上級部門制定了“以獎促治、以獎代補”等激勵政策,主要考農民自身力量大力開展綠色名產品基地建設工作。

3、加大對農村的綜合管理和整治力度。當地政府已經在近年建立了污水處理廠和垃圾集中收集運轉設施,強化了污水處理和垃圾清理條件。村民們介紹環保機構對八龍灣村產生的垃圾會定期集中進行全面清理。在村裏也有了生活垃圾桶點,並且為村裏配備了環衞機具等作業設施、設備,組建保潔隊伍,建立“組保潔、收村集、鎮運轉”的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清運體系和集中處置機制。此外,加大農村環保執法力度,對污染和破壞農村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防止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中的污染項目向農村轉移,堅決控制新的污染和破壞生態的現象。通過設置環保投訴舉報熱線、信箱等渠道,認真解決村民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維護村民享受良好環境的合法權益。

4、加強農業科技的推廣,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就在近年,八龍灣村在縣農業局的大力支持下引進山東壽光先進的塑料大棚技術,建立起一批設施完善的塑料大棚。塑料大棚的引進實現了八龍灣村產業結構合理化、生產技術生態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生產產品無害化。開展生態農業的過程中有效的控制了農業污染。全面推進農業的標準化,大力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和推進清潔生產,積極推動鄉鎮企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技術含量高、物耗少、污染輕、效益好的產業和產品。這一系列的舉措已經將八龍灣村建設成為了清水河縣新興的蔬菜種植基地。

5、完善政府管理職能,加大政策拉動力度,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在採取一定的教育引導措施後,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規。生態環境保護本身是一項公共事業,屬於責任主體難以判別或責任主體太多,公益性很強,沒有投資回報或回報率較小的領域,政府必須發揮主導的作用。制定相應的法規來明確責任,對不合乎規範的行為予以懲治,從強制的角度提高各個責任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

農村生態環境的治理工作需要農民,地方,國家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只有農民的環保意識提高,地方的重視程度加強,國家投資力度加大,才可以對生態環境的維護有一個合理科學的渠道,使生態環境的發展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

三、總結

在做完這項調查後,我的整體感覺是欣慰中帶着沉重。欣慰的是農村的生活環境還不是差強人意的,生活環境污染總體情況屬於輕度污染。空氣質量仍然比較好,環境比較清新。然而沉重的是村民對於村莊周圍以及自己生活環境中存在的問題認識不夠,沒有采取積極的處理的態度措施,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早進行處理,日積月累,對我國的生態環境勢必產生不良的後果,對我們可持續發展的進程產生阻礙。

這次社會實踐雖然時間很短,卻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收穫。一方面通過這次實踐,我們更深一步地瞭解了農村,瞭解農村各方面的情況,提高了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另一個方面,它也促使我們來思考如何運用所掌握的知識來回報社會,為促進農村的發展做出貢獻。在調查的過程中,我也意識到農村地方官員的組成中缺乏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這就導致對許多問題的認識非常的片面和不科學。這固然與國家的引導有一定的關係,從我們自身出發,我們也應該響應國家的號召,到基層去,到需要我們的地方去。農村的許多方面都還有待完善,我們的知識在那裏會發揮很大的作用,這對我們以後的就業方向和工作意向也是一次很好的指導課。

同時,在這次時間調查中我也看到了自己明顯的不足。首先,自己的溝通能力還有很不夠好。例如在和村民的交談中自己不能夠很好的抓住交談的重點。經過這段時間的鍛鍊我認識到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其次,在社會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剛開始我還擔心自己對農業的瞭解少之又少,而且缺乏社會經驗,導致在調查中無從下手,不過在自己努力虛心的學習中發現自己的能力不比別人差。社會工作經驗也是積累出來的,沒有第一次又何來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最後,在社會中要克服自己膽怯的心態。在起初進入調查小組時自己覺得困難挺多的,自己的社會經驗缺乏,學歷不足等種種原因使自己覺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這樣表露出來。如果我們本生就沉靜在這種膽怯狀態下是永遠都不會進步的,只有勇敢的邁出第一步在更有自信的走出第二步。在實踐中就是要努力學習,勇敢實踐,這樣才會有成績。

這次調查實踐雖然結束了,未結束的是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這是一條漫長而繁雜的工作,需要各方的配合和重視。這次實踐中我們所得到的數據和進行的分析都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的,也希望可以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希望農村的生態環境可以進入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向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向發展,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掃除障礙。

社會實踐活動手冊調查報告7

1、調查目的

為了具體瞭解孝感地區在校大學生牙膏市場各方面情況,提高黑人牙膏在孝感地區大學學生中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調查目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全面摸清企業品牌在大學生中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2、全面瞭解主要競爭品牌的價格、廣告、促銷等營銷策略;

3、瞭解大學生對牙膏消費觀念及習慣;

4、瞭解本品牌及主要競爭品牌在大學生的銷售情況;

牙膏主要是中高端路線為主,在市場上佔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在銷量上一直在佳潔士,高露潔後面,雖然很多人對牙膏的品牌都有所瞭解,但牙膏銷售量卻不能有所突破。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提高市場銷量,正確制定營銷策略,對牙膏在湖北工程學院校區中做一個市場調查。

2、調查內容

1)在湖北工程學院校區的大學生中,瞭解用牙膏的使用情況。

2)瞭解湖北工程學院學對生各大牙膏品牌的認知,對牙膏有什麼相對應的建議。

3、調查對象及樣本分析

1)調查對象:湖北工程學院校區學生。

2)樣本分析:擬調查湖北工程學院校區共100份樣本。

4、調查問卷

(見附件)

5、調查時間

20xx年4月—日至4月—日。

6、調查工作安排

1)20xx年—月—日~—日,前期統籌協調工作,小組討論,及組員的任務分配。

2)20xx年—月—日~—日,問卷方案設計:主要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選取、樣本抽取方法、調查問卷設計、組織實施步驟、採取方法、日程安排設計。方案設計力求科學系統。

3)20xx年—月—日~—日,問卷以隨機發放給校區學生,湖學院北工程開始調查。

4)20xx年—月—日~—日,調查數據整理、計算,得出可使用的有效數據,進而對調查結果做出準確的描述及初步分析,為以後調查哦報告的撰寫提供合理數據。

5)20xx年—月—日,撰寫調查報告。

7、調查地點

湖北工程學院校區。

8、調查方式方法

在湖北工程校區內,由調查員通過問卷及詢問的方式向過路大學生進行的。

9、資料整理

1)對合格的問卷進行錄入,用必要的硬件進行計算,得出課供分析的初步計算結果,為進一步分析提供數據。

2)對各種數據進一步人工分析,生成圖表及分析預測報告。

3)文字報告形成演示文檔。

10、經費預算

問卷在打印店複印,費用由組員平分。

11、調查小組成員

王康、饒文豪、吳清正、欒忠敏、李莎、李文佳、鄒靖雯

12、調研工作分組

1)調研方案撰寫:王康、饒文豪、吳清正、欒忠敏、李莎、李文佳、鄒靖雯

2)問卷設計:王康、饒文豪、吳清正、欒忠敏、李莎、李文佳、鄒靖雯

3)實地調查:王康、饒文豪、吳清正、欒忠敏、李莎、李文佳、鄒靖雯

4)數據輸入及統計:王康、饒文豪、吳清正、欒忠敏、李莎、李文佳、鄒靖雯

5)結果分析:王康、饒文豪、吳清正、欒忠敏、李莎、李文佳、鄒靖雯

6)調查報告設計與撰寫:王康、饒文豪、吳清正、欒忠敏、李莎、李文佳、鄒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