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海倫凱勒語文聽課記錄

校園2.69W

導語:海倫凱勒課文主主要寫了海倫一歲半的時侯遭到雙目失明、兩耳失聰的不幸以後,在沙利文、薩勒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下,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刻苦的學習的故事,表現了她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以及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以下是海倫凱勒語文聽課記錄的內容,歡迎閲讀!

海倫凱勒語文聽課記錄

  海倫凱勒語文聽課記錄一

40分鐘,讓人覺得時間過得太快!這是我聽完陳老師執教《海倫·凱勒》一課後的感受。原因很簡單:情境感染了我。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教師以“不屈不撓”這個詞貫穿全文,將海倫的不幸、勇氣和信心有機地組合起來,配以恰當的情境烘托,使學生隨情而動、依境而學,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聚於其中,自然而不刻意,讓我們再一次體悟到了語文的魅力。

“文以情而生”“情動而辭發”,兒童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怎麼會從“入情”到“動情”呢?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陳老師的教學過程。上課伊始,在學生尚未深入課文之前,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師:讓我們帶着自己的感情來輕聲的呼喚一下(指課題)。生:海倫·凱勒。” 從學生的呼喚聲中,教師可以瞭解到學生對人物瞭解的程度。接着,介紹海倫生平。再次呼喚……這個環節可以理解為教師在引導學生“入情”。入情是被動的,這時教師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怎樣入?入到哪兒?入的程度如何?這就是俗話説的“火候”,把握起來是不容易的。陳老師的“入情”切入點應當説找得很準,對學生初學時的情感要求也沒有人為設置門檻。

我們知道,學生情感的產生是與他們的認識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失明失聰的海倫將面臨怎樣的艱難,僅從字面上學生是難以感受的。陳老師採取的策略是運用課件演示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海倫的距離,效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課堂上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可能有,但我還沒想到(模擬情境體驗也做了)。隨後,教師反覆抓住第6自然段,通過引導學生評詞析句步步為營,打下情感共通的基礎,使學生的朗讀拾級而上,最後達到最佳狀態。在這一過程中,有兩個環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在指導第7自然段朗讀時,教師用自己的激情有效地點燃了學生的激情,“爸爸,媽媽,我回來了!”三次引讀,學生的情感已被充分調動了起來。“要想學生被打動,自己首先要被感動!”這一直是我的觀點,教師的這三次引讀沒有做無謂的技術要求,那一句句充滿激情的導讀語,就是最好的榜樣!

二是在引讀之後,教師沒有戛然而止,而是乘勢而上又搭建了一級台階——出示了“這是興奮的淚水,也是心酸的淚水。因為他們(爸爸媽媽)彷彿看到海倫曾經 ,曾經 ,曾經 。”引導學生回味、想象、説話。以本為本,卻又不唯本是本,我以為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就在我以為教學將要結束的時候,教師卻又殺了一個回馬槍“讓我們再飽含深情地讀一讀第6自然段。”,進得去,出得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境界,教師務必具備很高的教學技能和對教材的.透徹領悟。所謂高屋建瓴即是指。這最後的一讀,學生是真的動情了,直到現在,學生們那飽含深情的朗讀猶在耳畔縈繞。

最後,用我最喜歡的一句海倫的名言作為結束語:“只要朝着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海倫凱勒語文聽課記錄二

一滴水,放入大海始知自己的渺小。每一次參加完區語文中心備課組的活動後,都會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對於 《海倫?凱勒》這一課的第二課時,王麗老師和梅明鬆老師均是各有千秋。策略不同,目的相同。

王麗老師導入別具匠心,先用簡潔的話讚美身邊的同學,為後面的學習埋下伏筆。而後採用“提綱挈領,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快速默讀全文,用詞語來評價海倫,一下子就抓住了“不屈不撓”。接着讓學生細細品讀,在書上做批註,抓住課文中兩段最能體現海倫“不屈不撓”的句子,滲透領悟。分別是“她不分晝夜,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着知識的甘霖……摸出了血”和“為使我的夥伴……練習、練習、練習”,引導學生抓住“不分晝夜、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着知識的甘霖,拼命摸,不停地寫,如飢似渴摸出了血”等詞語體會海倫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在此基礎上通過朗讀來加深自己的感受。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海倫摸盲文、拼單詞的情景,讓學生想象畫面來體會,對於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王老師着力引導學生領悟文字內涵,讀懂悟透文本,把學生置身於濃濃的情感氛圍之中,營造濃濃的的語文味道。不足的是本課寫作方法的引導上太少。另外作業設計上,難度較大,對於沒接觸過小傳的孩子,寫海倫的小傳,難度太大。

梅明鬆老師豐富的語言,課堂上多樣的教學方式也值得我去揣摩。在課堂上,梅老師以多種不同的形式讓孩子在朗讀中體會海倫的不幸及不屈不撓的精神。充分創設情景,讓學生受到了感染,學生們也在梅老師的指導下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內化為力量,外化為語言,讀來讓人為之動情啊。梅老師的課牢牢地抓住了語文的工具性進行教學,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強調抓住關鍵詞語,體會海倫的不屈不撓。邊教學邊指導,帶領學生區分“躁”和“燥”,糾正“扎”的讀音,瞭解引號的用法和破折號的用法,比較文中用詞的豐富,如:課文前面一段用“不分晝夜”來説明學生學習的刻苦,而後來要用“夜以繼日”了,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當中也是學到了寫作的技巧和方法,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教學的後半部分,還出示了馬克 吐温對海倫的評價,將海倫的一生用板書的形式呈現了出來:不幸——奮鬥——奉獻,想到了“不屈不撓”。課文情感滲透順暢自然。最後,小組合作討論完成練習,回顧文章主題。我想,這篇文章上完了,孩子對文章的主旨的把握應該是準確的,對海倫這個人物的印象應該是深刻的。

作為閲讀教學的語文課,李主任指出,要從分析語文的課堂走向理解和運用的課堂,要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當中不斷地積累到好的詞語,掌握好的寫作方法,同時也要學會運用這些好詞和好的方法。要注重本體性知識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他們主動學習的能力。每一次聽課,都會有新的感觸,新的收穫。

  海倫凱勒語文聽課記錄三

《海倫·凱勒》這篇課文介紹了海倫·凱勒小時因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在家庭教師薩利文老師的幫助下走進了知識的大門。知識給了她生活的勇氣與力量,使她享受到無聲黑暗世界中獨有的美:她在想象中感受世界。在薩勒老師的幫助下,她用觸覺學會了説話……她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所有的奮鬥的力量以及生命的美好。因此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毫無疑問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點。那第二課時如何圍繞朗讀感悟這個主旋律優化落實教學目標,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一呢?帶着這樣的觀課目的,我今天認真聆聽了董老師執教的該課。樸實的常態教學,董老師沒有刻意追求課堂表面的熱烈,而是更多地從理性層次考慮,至始至終關注着學生多方面語文素養的提升,而不是單純立足文本的理解和情感價值的實施。聚焦這節常態課,我覺得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地方有很多很多,現從董老師執教該課教法設計的角度來談談我的一些膚淺的認識。

今天聽了呂老師的《海倫·凱勒》第二課時課如其人,樸實清晰。主要環節如下:

板塊一:複習導入。

板塊二:理解主人公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1.學生自讀,劃出關鍵語句,讀讀想想。

2.學生交流感受。

板塊三:體味文中“愛”的情

1.小組合作。

2.交流感受。

得到愛、奉獻愛。

板塊四:拓展延伸。

板塊五:課堂作業。

本節課主要亮點有:

一、採用“主問題導學”方法,教者緊扣文本,抓住學習重點,主體部分設計了二個主問題。這一設計,明晰了學習目標,避免了師生間零碎、隨意的問答,學生圍繞主問題深入學習研討,保證了對知識解讀的深度。

二、板塊式設計給課堂生成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有自學、探究的時間,有合作、交流的空間,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充分挖掘課文情感因素。教者文祕雜燴網通過品味語句、朗讀語段,抓住生動的細節描寫,體味人物內心情感,使文中藴含的濃濃情感深深打動了學生,感染了學生。

四、知識點的訓練得到重視。無論是字詞的識記理解、朗讀能力的強化,還是篇章結構的揣摩,本節課都能較好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