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校園1.07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三段。

3.學習古人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交流讀書名言揭示課題,由課題質疑導入新課。

2.指導學生讀準本文的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出情,讀出味。

3.調動學生質疑解疑的讀書體驗,以朗讀促思考,理解全文,體會精思與熟讀的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快樂地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知識,感悟古文的語言特點,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出味,讀出情。

2.學習古人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突破

1.瞭解學生朗讀本文的情況,再對學生朗讀的字音和節奏進行指導。

2.在指導學生理解本文的大意後,再對課文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

學生:

1.預習課文,讀通課文。

2.蒐集古人關於治學的名言警句。

教師:

1.準備相關的多媒體課件,蒐集有關朱熹的音像資料、掛圖等。

2.推薦適合學生課外閲讀的中華傳統文化名著名篇。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名言,導入新課。

1.引言:同學們都很喜歡讀書,有的已經與書成了朋友,那麼怎樣才能讀好書呢?大家把蒐集的讀書名言交流一下,看看我們是否能從這些名言中獲得啟迪!

2.學生交流古人讀書名言。

3.課件出示部分讀書名言。學生齊讀名言,體會名言中包含的讀書觀點。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3)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如。--蘇軾

(4)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5)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

(6)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7)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

(8)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

4.學生交流對名言的理解。

後四句老師沒有註上作者,同學們知道是誰説的嗎?

對,是朱熹所言。從這幾句話我們可以總結其讀書方法。(循序漸進、多讀熟讀、質疑精思)

5.引出新課。今天,我們就運用朱熹總結的學習方法來學他的文章《熟讀精思》,看看他是怎樣具體介紹這一讀書方法的。

板書:熟讀精思(節選)

(設計意圖:結合預習基礎,運用名言導入新課在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領其積極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對朱熹的言行初步接觸可引發他們的探究欲,鼓勵他們利用名言所指點的方法學習下文。)

二、瞭解作者,簡釋課題。

1.大家瞭解朱熹這個人嗎?,誰來介紹一下朱熹的生平事蹟?

學生交流,教師總結

課件出示朱熹簡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代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一生剛正不阿,無意仕途,平生致力於著書立説,創辦學院,講學傳道,是我國繼孔子、孟子之後的一代宗師。他還是南宋著名理學家,世稱“朱子”。其著作有《四書章句集註》《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註》《朱子大全》《童蒙須知》等多種。本文選自宋人張洪等選編的《朱子讀書法》。

2.齊讀題目,理解“熟讀精思”的意思。

(熟,熟練。精,精心、細緻。反覆讀課文,把課文讀熟練,同時要精心思考課文的意思。)

3.預習時看到題目,你想到了什麼問題?通過預習課文你解決了嗎?

(學生提出問題,對沒有解決的簡單問題可相互幫助解決,對重點問題如熟讀的好處,怎樣做到精思等教師引導學生一會兒放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解決。)

三、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學生自讀課文,質疑解疑。(解決從課題產生的一些疑問,記錄讀書過程中的困難和疑問。)

2.交流疑難及解決辦法。

(學習古文與現代文不同,教師適時交給學生學習方法:結合註釋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後根據意思讀好停頓;藉助工具書幫助理解難詞難句;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等……)

3.生再讀課文,結合註釋或借用工具書初步理解文意,試着讀好停頓。

4.指名朗讀,教師根據讀的情況指導讀好停頓。

(1)確定文中多音字及通假字的讀音。

“須整頓幾(jī)案”“不可倒(dào)讀一字”“讀書百遍,其義自見(xiàn)”

(2)難讀之句要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反覆讀讀才能讀好停頓。

(3)第一段停頓示例。

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

5.教師範讀或教讀。

6.教師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反覆讀,達到讀通、讀順。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古文學習上也不例外。本環節旨在喚起學生主人公的意識,讓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只在疑難處點撥,困惑之時引領。朱熹言“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解疑,學會思考,同時把古文朗讀放在第一位,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為下面理解和分析課文打下基礎。)

四、再讀課文,深化理解。

1.學生再次藉助註釋等理解字詞句的意思,試着説説全文大意。

2.指名説説文章大意。

3.師生交流重點詞語及句子的理解。課件出示重點語句。

(1)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

(凡是讀書,必須先整理好讀書用的桌子,使桌子乾淨平穩,把書冊整齊地放在桌子上,讓身體坐正,面對書冊,仔細從容地看清書上的文字,仔細清楚地朗讀文章。)

(2)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

(就是説書讀得熟了,那麼不依靠別人解釋説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意思了。)

(3)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書讀的遍數多了,它的意思自然會顯現出來。)

(4)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經説過:讀書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5)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讀書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心已經到了,眼、口難道會不到嗎?)作者這裏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要讓學生通過讀感知文言文反問句的表達特點。

4.齊讀課文,讀出味,讀出情。

(設計意圖:深入理解課文要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這樣學生易於掌握和接受。這也是在實踐朱熹的“熟讀精思”的讀書法。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從有疑到釋疑再到無疑的這一學習過程也是熟讀精思的過程。)

五、熟讀精思,分析課文。(引導學生解決重點疑問。)

1.學生靜心默讀,思考:

圍繞題目,三個段落分別側重講了什麼?

(習慣,熟讀,精思)

或問文章先寫什麼,又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先寫讀書前必須做好準備工作;然後寫“熟讀”的要求和意義;最後寫“精思”的要求和意義。)

2.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並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1)讀書的準備是什麼?

(整頓几案、書冊。正身體,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

(2)熟讀有什麼要求?有什麼好處?

(要求: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無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好處:“久遠不忘”,“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不帶解説,自曉其義”。)

(3)精思的前提和關鍵分別是什麼?

(精思的前提:“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精思的關鍵:“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3.學生交流並體會熟讀與精思的關係,可以用一句名言概括此觀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盧梭……)

4.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談談自己學了課文後的感想。

5.教師小結。我們通過對本文“熟讀精思”理解了“熟讀”與“精思”的關係。要熟讀書更要多思考、善思考。讀與思是讀書學習過程中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只讀不思,必是死讀,光思不讀,純系空想,毫無意義。“心到,眼到,口到”6個字高度概括了熟讀與精思的關係,二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通過今天的學習,希望同學們都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讀書方法,讓書真正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良師益友。

6.練習背誦。再讀課文,讀出情,悟出理,然後自由背誦第二、三段。

(設計意圖:本環節要求在學生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進行,目的是進一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熟讀精思的具體內容,體會“熟讀”與“精思”的關係,領悟文章給人的深刻啟示。在學習分析過程中,仍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只點撥疏導。通過再學習、再思考、再交流及教師的引導總結,學生的理解和認識會得到昇華和提高,朗讀時更能讀出情,讀出味,悟出理,從而達到本文的學習目的。)

六、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拓展:

1.課件出示《熟讀精思》全文和《“朱子讀書法”六條》。(見附頁)

學生讀讀只做初步瞭解。也可放到課下仔細讀一讀。

2.推薦讀物:韓愈的《進學解》和荀況的《勸學篇》

作業:

1.把課後第四題的治學名言讀一讀,背一背。

2.繼續背誦課文第二三段。

(設計意圖:拓展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把課堂掌握的學習方法運用到課外閲讀,進一步加深對古文的瞭解,增強對古文的興趣,感悟我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作業的設計重在讓學生多積累優秀語言。)

  板書設計

讀書前的準備 整頓几案,正身體,仔細讀之。

21 熟讀精思  熟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節選)  精思  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附:

“朱子讀書法”六條

1.循序漸進

所謂“循序”,就是必須遵循所讀之書內容的客觀順序和讀者的主觀能力、條件,按此而規定讀書的進程。“漸進”指的則是像流水盈河而後進、音樂成章而後達一樣,量力而逐步成就。

2.熟讀精思(略)

3.虛心涵泳

其含義是:第一,讀書不先帶框框,不先下結論,不固執己見,要尊重原著,探明願意。第二,讀書不先帶偏見,不執著舊見,要持公正態度,要獨立思考,堅持新的見解。第三,不穿鑿附會,不遇難退縮,要接受簡明平正的道理,還要反覆詳玩,勤苦奮進。第四,虛心涵泳的反面正是驕傲。

4.切己體察

所謂切己體察,首先,讀書必須與自己的思想實際、生活經驗等結合起來。其次,還要以所讀之書的道理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或使之在實踐中受到檢驗。

5.着緊用力

其含義有這樣兩個方面:一是讀書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窮究到底,永不放鬆。二是“為學要剛毅果決,悠悠不濟事”。

6.居敬持志

所謂“居敬”就是思想精神和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謂“持志”,就是樹立遠大的目標,明確讀書的目的。朱熹把它視作“為學”的最根本性的問題。

  《熟讀精思》全文

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義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至於文義有疑,眾説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取捨於其間。先使一説自為一説,而隨其意之所之,以驗其通塞,則其尤無義理者,不待觀於他説而先自屈矣。復以眾説互相詰難,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則似是而非者,亦將奪於公論而無以立矣。大率徐行卻立,處靜觀動,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後其節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此觀書之法也。

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兩千年前,西門豹管理鄴那個地方時,通過調查,瞭解散到那裏的豪紳和巫婆勾結在一起為害百姓,便設計破除迷信,大力興修水利使鄴地繁榮起來的故事。文章刻畫了西門豹有勇有謀,敢作敢為,與民作主,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寫作上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記敍了西門豹破除迷信的經過。描寫了西門豹如何將計就計,懲除邪惡,除害興利,尤其是教育羣眾場面寫得特別精彩。教學這篇課文時,要幫助學生理解西門豹和老大爺的對話,弄清河伯娶媳婦的來龍去脈。重點理解“荒蕪”、“官紳”、“收成”“提心吊膽”等詞語,正確完成課後練習。

教學與學法設計

一、彩用從整體到部分,先粗後細的教學方法,理解西門豹為民除害不露退跡、不動聲色的絕妙辦法。

二、教給學生找關鍵詞語的方法:(一)是找與前後內容不相一致的詞;(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餘的詞;(三)是找描寫人物異常表現的詞。

三、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當時當時的實景,學習利用人物語言,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示課題,簡介西門豹這篇課文是一個歷史故事,西門豹是戰國時期的一各官員,姓西門,名豹。

二、簡介課文,瞭解大意

(一)簡介課文我們現在學習的這篇文章是一個歷史故事,講的是距今兩千年前,戰國時期西門豹為民除害的事。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文中介紹了西門豹做了一件什麼事?這一件事對百姓有何好處?

(嚴懲了河伯娶婦的組織者,廢除這一迷信活動,使百姓大興水利建設,莊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讀課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詞意在課文中的含義。“荒蕪”、巫婆、官紳、提心吊膽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線索,分好段落

(一)整體感知課文,根據“摸清底細”、“破除迷信”、“興修水利”的線索,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細。(調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興修水利(開渠)

四、突出重點,攻破難點

(一)導讀、自讀課文

1、西門豹向老大爺調查了哪幾件事?先做了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

(1)為什麼田地荒蕪,人煙稀少?

(2)是誰給河伯娶媳婦的?

(3)新娘從哪裏來?

(4)漳河有無發過大水。

2、指導朗讀西門豹和老大爺的問話和答話。

(二)再讀課文,深入討論

1、從老大爺的回答中,西門豹瞭解到哪些情況?

(1)造成“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婦。

(2)巫婆和官紳勾結,是首惡分子。

(3)巫婆和官紳騙錢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紛外逃。

(4)漳河從沒有發過大水,倒是年年旱災。

2、聯繫句子理解“荒蕪”、“人煙稀少”等詞,想象當時鄴地是怎樣的一幅情景?

3、學生動手劃詞,結合講解巫婆、官紳、眼睜睜“等詞。

4、小結:西門豹成功地調查出四個問題的成果,成為他治鄴的可依據。

(三)將計就計,懲辦巫紳

1、西門豹是怎樣將計就計地嚴懲巫婆和官紳的?

(1)西門豹參加河伯娶媳婦的儀式。

(2)西門豹藉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紳頭子投進漳河。

(3)西門豹故意麪對漳河發問,迫使官紳的騙局。

2、為什麼西門豹知道巫婆和官紳的騙局,不直接把他們抓起來殺掉呢?而去參加河伯的婚禮。

(這個問題,是課文難點所在。因為當時老百姓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巫婆官紳的真面目,西門豹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廣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婦的現場受到深刻的教育,從迷霧中覺悟起來。為以後興修水得,打下堅實基礎。)

3、體會西門豹不説一個“殺”字,不提一個“打”從從容容、懲辦巫紳,破除迷信的從政本領。

4、朗讀第十自然段,深究重點詞語。

(1)“漳河邊上站滿了老百姓”中的“站滿”和課文前面的哪些描寫不一致?

(2)“西門豹真的帶着衞土來了。”中的“真的”説明了什麼?

(3)小結找關鍵詞語的方法。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含義。

(把“不行”、“不漂亮”、“不會滿意”的三個“不”字讀得誠懇些;把“另外……送去”讀得正經些;“把……説一聲”讀得強狠些;把“抱、投、催”幾個動詞讀得堅定有力些。)

6、指導按提綱複述課文第二段內容。

(四)講讀第三段

1、齊讀最後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鬧旱災,西門豹是怎樣解決的?

3、為什麼要先破除迷信,後興修水利?

板書設計

示例一:西門豹→調查摸底→破除迷信↓↓受到愛戴→獲得豐收→興修水利

示例二:原因首惡者摸清底細調查瞭解

受害者漳河情況西門豹破除迷信迎接新娘懲辦巫紳懲治巫婆巧妙懲處官紳興修水利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抓住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的句子的理解,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交流及表達能力,瞭解開頭和結尾的聯繫,體會它們的作用。

教學重點:

1.抓住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的句子的理解,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感情,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吟誦詠梅的有關詩句。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

遙知不是雪,為幽暗想來。(宋,王安石)

已是懸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毛澤東)

紅梅不屈服,樹樹立風雪。(陳毅)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梅花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生齊讀。

3.讀了課題之後,你有什麼疑問呢?(引導學生緊扣“魂”自由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小組夥伴之間互相讀課文,交流自讀生字新詞的效果,教師重點指導“縷、葬、腮、甚、眷、颼、衰”的讀音,指導“幽、衰、葬”的字形。指導易錯字“抹”和“眷”。

3.再讀課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外祖父的那些事?生討論交流,理清條理,出示小標題。(吟詩落淚、珍愛梅圖、思國傷懷、贈墨梅圖、送梅花絹)

三、精讀感悟,入情入境。

1.生默讀課文,思考:文中那些地方最讓你感動?畫出有關句子,多讀幾遍,想想為什麼。

2.全班交流,重點談出。

(1)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常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對策

①外祖父為何讀到這些詩句就會落淚呢?(這些詩句觸動了他思想的感情)

②這幾句詩是那幾位詩人寫的,請簡要説説你對這些詩句的理解。

你從這些詩句中體會到外祖父怎樣的思想感情?(思念家鄉、思念祖國)

③你能試着讀出外祖父這種思鄉之情嗎?生練讀,指名讀

(2)“我五歲那年,……又用細綢子慢慢抹淨。”

對策

①生自由讀本小節,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外祖父十分珍愛墨梅圖)

②你從那些語句體會到外祖父十分珍愛墨梅圖呢?畫出有關詩句。

(生圈畫並交流:拉下臉、訓斥、輕輕颳去、慢慢抹淨)

③指導朗讀“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的的嗎?”讀出反問的語氣。“輕輕”、“慢慢”這兩個詞應該怎麼讀,為什麼?

(3)“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對策

①生自由輕聲讀這段話,你覺得梅花有怎樣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②從古至今,中華民族湧現出哪些有氣節的人物?生舉例。結合學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愛國志士的資料,生讀。

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③外祖父如此深愛梅花,説明了什麼?生討論交流。(外祖父把梅花當成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即“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珍愛梅花,是為了讓自己保持梅花秉性,保持中國人氣節。)

④指導朗讀: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無數有氣節人物的靈魂,漫漫五千年的中華史,有氣節的人物怎能説清呢?讓我們飽含深情的再讀着一段。

(4)想不到淚眼朦朧的外祖父也隨着上了船,……繡着血色的梅花。

對策

①指名讀

②外祖父為什麼送梅花手絹給我?(讓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國人的氣節,因為讓我把他對祖國的眷戀之心帶回祖國。)

3.討論:此時你對課題《梅花魂》中的“魂”有什麼更深的瞭解?是引導學生理解,“梅花”不僅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徵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生齊讀課題。

四、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1.學了課文,你明白文章為什麼以《梅花魂》為題嗎?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

2.古往今來,由於歷史的原因,許多想外祖父一樣的中華兒女流落他鄉,但他們血管裏流動着中國人的血,胸中跳動着一顆中國心。

板書設計:

梅花魂

吟詩落淚

珍愛梅圖

思國傷懷

贈墨梅圖

送梅花絹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17* 《湯姆.索亞歷險記》主備人 執教者

教學目標閲讀作品梗概,瀏覽作品精彩片段,瞭解大意。

關注人物命運,體會湯姆敢於探險、追求自由的性格特點

激發學生閲讀原著的願望。

教學重難點 閲讀梗概和精彩片斷,把握名著的內容,激發學生讀外國文學作品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個人使用批註

猜想激趣,導入新課

閲讀梗概,瞭解內容

瀏覽片斷,體會特點

快速瀏覽課文中的精彩片段,思考:

(1).你覺得湯姆是個怎樣的孩子?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

(2).你認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2.學生自由發言,展開交流。

四、結合疑問,激發興趣

1.學生自由質疑。

2.師生解疑。

五、課堂小結

六、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17* 《湯姆.索亞歷險記》

情節——浪漫有趣 有驚無險 引人入勝

語言——輕鬆幽默 諷刺誇張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藉課文語言材料,領悟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3、能聯繫實際説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感受。

4、聯繫實際談談學了課文的體會,並試着寫寫自己的人生格言

教學重點

緊緊抓住蘇格拉底的三段話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領悟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教學難點

能夠聯繫實際,理解“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1、這節課,我們繼續快樂地行走在這塊麥地中,聆聽蘇格拉底智慧的語言,去尋找那——(齊讀課題)最大的麥穗

2、在弟子們尋找最大的麥穗的過程中,蘇格拉底説了三句話,找出來讀一讀。(投影出示)

3、有人説:哲學家的語言是深邃的語言,是精闢的語言,是智慧的語言。今天我們就從這三句話入手,去領略這位哲學大師的智慧。

【導入言簡意賅,同時也醒目地提出了學習方向,從蘇格拉底的三句話入手,展開教學。】

二、解讀第一句話

“你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1、指名讀

2、你們聽懂蘇格拉底的話了嗎?

”只許進不許退” 背後有什麼深意?用上所學的名言闡述你的理解。

3、蘇格拉底會以怎樣的語氣跟弟子們説這一句話呢?

出示:蘇格拉底 ( )對弟子們説:“你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給學生自主訓練的平台,為學生與文本的深入對話搭建有力的平台——用名言闡述自己的理解,學以致用,為學生深刻領悟文本創造了最大的可能。】

三、解讀第二句話

“你們已經到頭了。”

1、蘇格拉底説這話時,弟子們完成任務了嗎?他們表現如何?

2、蘇格拉底用蒼老的如同洪鐘一般的聲音敲響了弟子的警鐘,帶着自己的理解讀,想象蘇格拉底的心情。

投影出示:蘇格拉底_________説:“你們已經到頭了。”(蒼老的如同洪鐘一般的聲音)

3、弟子們如夢初醒,説出“ 如夢初醒”的近義詞,想想弟子們明白了什麼?4、 弟子們不能完成任務,是因為他們沒有認真對待嗎?

投影出示: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認為最大的那一穗還在前面呢。雖然,弟子們也試着摘了幾穗,但並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5、這段話對弟子們進行了什麼描寫?仔細體會弟子們的表現,揣摩弟子們的心理,呆會兒老師要進行現場採訪。

6、採訪不同表現的弟子,體會抓住時機的重要。

(埋頭前行的;摘了又隨手扔掉的;光看光搖頭的;兩手空空的)

7、隨機採訪麥地裏的小麥,強化抓住時機的重要性。

(顆粒飽滿的;比較瘦小的;準備嘲笑的;搖晃腦袋的)

8、我能理解弟子們此刻的心情,他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固然我們可以像小麥一樣嘲笑弟子們,但我覺得弟子們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們能以旁觀者的身份對他們剛才的表現提一些建議嗎?

9、小結

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開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樣察視時機,而在進行時要像千手神那樣抓住時機。

【“採訪”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換位想象,揣摩體驗,感同身受,使學生收穫到了文字隱藏的東西,在“我是兩手空空的弟子”“我是麥穗”,兩次角色的變換中,他們對“茫茫麥田裏,抓住手中的一穗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道理已有了認識;“為弟子提建議”這一環節再一次將學生帶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與文本的主角對話,不斷地疊加、強化真切的體驗,使之聚集、生髮出新的深刻的認識。】

四、解讀第三句話

“這塊麥地裏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1、 蘇格拉底是怎麼對弟子們説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語氣指名讀

2、 明確兩個“最大的麥穗”不同的含義

3、 醉翁之意不在酒,蘇格拉底僅僅在説“麥穗”嗎?還在説什麼?

如果麥地是我們的人生,麥穗是機遇的話,蘇格拉底的話還可以怎麼説?

投影出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説:“在______裏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_________就是你們剛剛______的。”

4、現在你還認為弟子們走出麥地,手中空空如也嗎?他們收穫了一個重要的人生道理。這就是……

【在學習的基礎上能從別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領悟要領何嘗不是一種收穫呢?學生的情感此時已經有了一個“井噴”的慾望,此時的角色變換已超越了“角色變換”本身的含義,這是一次心靈與心靈的對話。】

五、解讀最後段落

“人的一生彷彿也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地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1、齊讀

2、體會分號的用法,麥穗為什麼要加上引號呢?體會雙引號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麥穗”、“飽滿的麥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義

4、再讀幾遍,看看這裏哪句話在你心中佔據的分量越來越大?

突出顯示: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這樣的道理蘇格拉底直接跟弟子們説了嗎?潛移默化間給弟子影響,這種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詩形容。蘇格拉底讓弟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個高明的老師!

5、老師示範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今天對我來説摘取最大的麥穗就是認真上好這堂課,只有上好每一節課,把握住身邊的每一次機會,腳踏實地地幹好每一件事,我才能離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聯繫實際,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6、指名聯繫實際理解。(教師點評)

7、創設情境,多反覆誦讀:“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通過對這段文字的品讀,學生已經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教師的示範理解降低了學生聯繫實際交流心得的難度,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通過交流有關把握機會的事例或名言,讓文本與學生之間產生心靈撞擊,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產生情感共鳴】

六、走出文本,回味無窮

1、同學們,走出那金燦燦的麥地,回首今天的快樂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獲,如果讓你用一句話來概括,你會怎麼説?學着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的例句説一説。

2、積累詩句:

明日歌(節選)

金縷衣

3、寫一段“與機會失之交臂”令自己遺憾深深的往事,細緻刻畫自己的心理活動

【“聽説讀寫”的訓練,極富開放性、生成性,空間大,易表達。既聯繫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又強化了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教學反思】

每次翻閲教學雜誌,點擊教學網頁,一股“簡單語文”的清新之風就會迎面撲來。拜讀、參研、深思……語文課簡簡單單教,紮紮實實練,追求簡單而有效,迴歸本色語文,就成了我本次公開課《最大的麥穗》的指導方向。

一節課下來,感悟頗多:

簡簡單單教語文絕不是把語文教學簡單化,而是追尋着語文教學的真實,一種真真實實地引導學生學生學習母語的過程;尋求着語文教學的樸實,一種樸樸實實地引領學生潛心會文的過程;展現着語文教學的平實,一種平平實實地啟發學生對話交流的過程;體現着語文教學的紮實,一種紮紮實實地進行雙基訓練的過程。“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語文教學追尋的簡單,其實就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返璞歸真,這樣的語文,是有效的簡單;這樣的簡單,有豐富的內涵。

課堂上,你走近學生,蹲下身子,讓課堂成為學生自由馳騁的天地,他們回報你的是一個活力四射、生機勃勃的嶄新天地!

——學生做弟子,教師採訪:師生關係是形與影的自由親和,是聲與響的相得益彰。

——學生做麥穗,吐露心聲:他們的理解充滿善意的靈性,閃耀創造的光芒,擦出智慧的火花。

——教師範例,聯繫生活理解文本,學生跟進,與課文共舞:語文與學生的生活發生“碰撞”,生髮無限的活力和生機;教師與學生的見解產生“交融”,愉快輕鬆中教學目標水到渠成。

——柏拉圖的名言引路,學生寫自己的名言: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落實知識與能力的目標,學生在字裏行間中自由生成,真情流露出對文本的個性化的感悟與創造性理解。

可見,課堂變成對話的平台,學生就能諦聽到日落月升的呼吸、蟲蟻鳥獸的歡歌、雲裏風裏的消息;課堂變成對話的平台,學生就能開掘潛能、催發真情、激盪憧憬;課堂變成對話的平台,學生就能得心應手、個性飛揚、創意無限!你追求簡單、有效的語文課堂嗎?那麼不要讓學生“戴着鐐銬跳舞”,讓對話的心靈自由飛翔,為他們留下一片葱綠的情感、思想和智慧,你的課堂定會呈現快樂的“百花齊放”!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3、會複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體會夸父精神的可貴,感受神話傳説的神奇。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一定很喜歡聽故事吧?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學一個神話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師板書)

2、指名讀,正音。

3、你對夸父有什麼瞭解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4、揭題〈夸父追日〉。

(對,古代有這麼一個人,他為了讓光明永遠普照大地,於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陽追去,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神奇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夸父追日〉。

二、自主讀書,感知大意

1、自主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

手杖虞淵伏身渭河

瀚海頹然拋出咕嘟

雄心壯志奉獻精神

追求光明奮勇前行

(形式:齊讀、個別讀、領讀等)

3、默讀填空。

神話寫了夸父()太陽,()虞淵,

夸父倒下變成(),他的手杖(),

目的是()。

三、合作讀書,感情朗讀,感受神話。

1、同桌輪讀,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找出你最喜歡的段落,寫寫感受。

2、小組內評讀喜歡的段落,交流讀書感受。

3、感受神話的想象和神奇。

⑴、出示古文《夸父追日》與課文進行對比,感受課文的魅力。

《海外北經》裏寫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理解其意。)

⑵、找一找課文中豐富又誇張、神奇又富有想象的句子。

如:“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

“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裏的水。”寫夸父為了解渴。

想想作者為什麼這樣寫?進行寫作方法的滲透。

⑶、感受夸父精神。

從夸父身上你看到了什麼?

四、複述課文,評價補充。

1、小組內練習講故事,可以自己講,可以合作講。

2、各組推選代表和合作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五、總結。

再讀古詩,你想對夸父説什麼?

六、課外拓展。

1、繪製一幅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的圖畫。

2、繼續收集神話傳説故事。

3、寫寫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7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習者分析 學生在學習完《故宮》、《青花》、《陸羽和茶經》、《敦煌壁畫》之後,對中華文明已有一個點的認識,本文與前三篇課文一樣,展現給學生一個點的認識。在前三篇課文的學習興趣下,學生學習本文難度不大。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歷史文化的薰陶。

2.激發學生熱愛中華文明的思想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

1.抓住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曾侯乙編鐘的歷史由來、基本情況和重要價值。

2.小組交流,學習介紹事物的方法,引導學生從讀到寫的遷移。

三、知識與技能

1.學習課文生字生詞,概括出曾侯乙編鐘的特點,理解它的重要價值。

2.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課文生字生詞,掌握課文內容。

2.抓住編鐘的特點體會中華文明的博大。激發學生對中華文明的熱愛之情。

教學資源 PPT課件、學習卡片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1 1.導入新課:

師: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勤勞的中華民族創造過許多輝煌,比如我們20課學過的“故宮”,21課學過的“青花”,22課學過的“茶藝”,23課學過的“敦煌壁畫”,這些都是中華文明的典型代表。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種,它就是24課《編鐘》。板書課題。[複習舊知識,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

學習之前,我們來看個短片,讓我們把時間翻回到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慶祝晚會上[此環節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感受曾侯乙編鐘氣勢的恢宏,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從而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播放視頻。

師:在這場規模宏大的音樂會上,有一種樂器已經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就是--編鐘。(課件展示編鐘圖片)

教學活動2 暢談預習成果,啟發求知。

、關於編鐘,大家在預習時已經知道了什麼?請大家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與我們分享一下。[這一環節主要是因為學生對編鐘不是很熟悉,課前蒐集一些資料還是很有必要的。既可以讓學生去動手查閲,又可以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

、總結生字、生詞,以及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得到的知識。

、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或者説還想知道什麼課文以外的知識嗎?

、學生自由提問,並相互解答交流。[給學生充分質疑的機會。]

、剛才我們通過交流,瞭解了一些關於編鐘的初步知識,但有些凌亂,不夠系統,下面我們通過讀課文,認真梳理下課文思路,爭取對課文有一個系統的認識。

教學活動3 多形式讀課文,邊讀邊批。[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讀課文,鼓勵學生自己去閲讀,放手讓學生去讀,相信他們能夠讀懂。]

、小組合作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在小組朗讀之後,每組選擇一名學生站起來朗讀課文。[將學習語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閲讀中學習。發揮以生帶生的優勢,給學生一個展示朗讀能力的平台。]

、默讀課文,邊讀邊批註自己讀的過程中的想法、體會。[課程的設計強調讀有所悟,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寫出自己有讀的過程中的感悟。]

、同桌互讀,找一找課文介紹了哪些內容。

、出示學習提綱,再次閲讀:①編鐘的歷史由來②簡介曾侯乙編鐘的重要價值、主要特點以及演奏效果。

、小組合作,完成學習卡片:[通過梳理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一個系統的認識。]

歷史由來

簡介曾侯乙編鐘 重要價值

主要特點

演奏效果 [這是本文的主要內容,放手讓學生去找,在閲讀的過程中找出答案。]

、展示學習成果。板書:

編鐘的歷史由來。

曾侯乙編鐘的基本情況:

重要價值

主要特點

演奏效果

教學活動4 噹噹解説員。

現在我們站在編鐘前(課件展示編鐘圖片),向我們的外國朋友介紹面前的這個東西,請同學們來試試。

5、除了介紹本文的編鐘,你還有興趣介紹其它的什麼事物嗎?[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由讀到寫的遷移。]

教學活動5 課外延伸:讀一讀《編鐘賦》。

讀了這篇《編鐘賦》,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善於把握時機,讓學生自由表達。]

課外作業佈置。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8

一、訓練要求:

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時數: 三課時

三、重點難點:

1、讀寫重點:

體會課文前後照應的方法。

2、難點釋疑:

“被捕”這一段,通過正面和側面的描寫,表現了李大釗崇高的共產主義精神。“被審”這一段,通過李大釗同志的衣着、眼鏡、頭髮和神態,含蓄地表現了李大釗同志偉大的胸懷。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這篇課文是誰回憶誰?

3、為什麼“回憶”前要加“十六年前”呢?(“十六年前的回憶”即回憶十六年前。)

4、簡介時代前景及作者。

二、初讀課文,交流自學情況。

1、注意多音字。(待、夾)

2、聯繫課文理解詞語。

幼稚:這裏形容因年紀小,缺乏經驗,考慮問題比較簡單。

娛樂:本課指使人快樂。

輕易:本課指隨隨便便。

沉重:本文指“重”的意思。

三、默讀課文,思考。

1、作者回憶的是一件什麼事?重點回憶了哪幾方面?

(重點回憶“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

2、理清文章的脈絡。

請按照“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的順序給課文分段,並説説每段大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7小節)寫李大釗被捕前在局勢十分危急的情況下仍然堅持革命工作。

第二段(8-18小節)寫李大釗同志不幸被捕。

第三段(19-29小節)寫李大釗在法庭上異常堅定、沉着。

第四段(30-33小節)寫全家人得知李大釗被害的消息後,無比悲痛的情形。

四、讀課文第一段,討論。

1、課文第1小節是記什麼時候的?從全文看,這一小節是什麼敍述方法?為什麼用這種敍述方法?

(第1小節是李大釗被害十六年之後的敍述,用倒敍的方法,因為課文是十六年前的回憶。)

2、第1小節告訴我們什麼?

(李大釗遇害是1927年4月28日,距寫文章時已有16年了,作者深深地懷念着她的父親李大釗同志。)

3、請再讀課文,比較一下,那年春天,父親的態度與平日有什麼不同?父親態度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①早出晚歸與平常不同;②整理書籍和文件,燒書和有字的紙片;③含糊地回答我的問題。)

(局勢越來越嚴重,工友閻振三被捕。)

4、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勸李大釗離開北京,李大釗是怎麼説的?找出這句話,讀一讀,從這句話裏可以看出什麼?

(從李大釗對局勢有清醒的誝,對堅持鬥爭有危險性有充分的估計,局勢越緊張,他越緊張工作,不肯離開,可以看出李大釗對革命事業高風亮節的負責精神,置個人安危於度外的大無畏氣慨。)

五、小結。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段,思考並討論。

1、這一段寫哪一天的事?什麼事?

(1927年4月26日,李大釗不幸被捕。)

2、在這樣的時候,李大釗,“我”和敵人的態度各有什麼不同?從文中有關語句讀一讀,並議一議。

3、從這可以看出李大釗是一個怎樣的人?

(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慨和對敵人的無比蔑視。)

4、指導有感情朗讀這段課文。讀出“我的驚慌,李大釗的沉着冷靜和對敵人的蔑視的感情。讀出表現敵人的兇暴的語氣。

5、小結。

這一段講李大釗被捕的經過,着重描述了李大釗同志沉着冷靜、臨危不懼的精神和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慨。

二、學習第三段,思考並討論。

1、我在法庭上看到父親是什麼樣的?有關句子讀一讀,並説説這些外貌的描寫説明了什麼?

(李大釗由於不屈服,已受過酷刑折磨。即使李大釗受過酷刑,仍保持着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和對人民深沉的愛。)

2、李大釗對親人的哭聲和喊聲有什麼表示?他為什麼會這樣?

(只是瞅了瞅,沒對我們説一句話。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佔據着。這就是他對於革命事業的僱,所以不但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毫不動搖,而且也不應親人的喊聲、哭聲而憂傷;相反地,他要用“安定”、“沉着”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痛為力量。)

3、我在法庭上為什麼表現得機智勇敢?

(李大釗同志平時對“我”的教育和薰陶,“我”看到父親被捕和在法庭上的表現,“我”從父親那兒吸取了無窮的力量。)

4、小結。

這一段寫李大釗在法庭上的表現,面對兇殘的敵人,李大釗臉上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表現了李大釗身陷囹圄,但對革命事業仍然充滿必勝的信心的那種偉大情懷。

第三課時

一、學習第四段。

1、這一段寫全家人聽到父親被害的噩耗後悲痛萬分的情形。畫出描寫全家人悲痛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母親説“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中的“記住”包含有哪幾方面的意思?

(懷念親人、憎恨敵人、報仇雪恨)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4、小結。

這一段着重描述了“我”和母親悲痛欲絕的情感和母女倆飽含着強烈愛與憎的對話,以表現他們對敵人無比仇恨,要銘記這難忘日子的誓言,計還血債的決心和對親人深深懷念的情感。

二、總結全文。

1、討論文章的中心。

(通過李大釗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時、被捕後、法庭上和敵人作鬥爭的情景,讚揚了李大釗同志忠於革命事業,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的精神。)

2、討論文章的寫法。

⑴什麼是照應?(在一篇文章裏,有的內容前面提到了,後面再交代一下,這種寫法叫“照應”。有了照應,容易把事情説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後聯繫得更加緊密,要注意,前後照應,中間在時間上或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有一定的間隔。)

⑵討論課外練習題3,找出相應的照應句。

①母親醒過來了,她低聲問我:“昨天是幾號?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聲對母親説:“媽,昨天是4月28日。”

②後來聽母親説,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

③在軍警中間,我發現了前幾天被捕的工友閻振三。

3、課文前後照應,都是為了表現什麼?

(李大釗同志忠於革命、堅貞不屈,勇於獻身的高貴品質。)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

作者:陸星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回憶錄,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同志在1943年寫的,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十六週年所以題目為《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文章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開頭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親的被難日,結尾又強調母親囑咐自己要記住父親被害的日子。這樣首尾呼應,充分顯示了敵人的兇殘和革命者的英勇。

學情分析:

對於李大釗,部分學生有所瞭解。學習本文,要引導學生認真閲讀,理解課文,並適當展開討論,使學生深入體會李大釗同志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瞭解李大釗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後與敵人作鬥爭的事蹟,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2、體會本課前後照應的寫法以及這種寫法的好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深入領會描寫李大釗同志革命精神的重點詞句。

2、深入體會課文前後照應的寫法。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2、讀課文,初知全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明確學習目的

1、默看導讀,明確要求

2、導入課題

毛主席在“詠梅”詞中,讚頌了梅花頑強不屈的鬥爭精神。梅花的品格在無數革命者身上得到具體體現。李大釗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個,為了革命,他不謂艱險,面對敵人,他大義凜然,表現了革命者無所畏懼的崇高品德。

本課是革命先驅李大釗烈士的女兒李星華在1943年寫的,這年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16週年——李大釗烈士犧牲於1927年,所以文章題目叫《十六年前的回憶》。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同志,在父親遇難十六週年所寫的回憶錄中,把我們帶到那腥風血雨的年代。

3、簡介背景

1927年,軍閥張作霖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率兵進關,佔領河北、山東等地,以武力威脅正在勝利北閥的國民革命軍,還下令通緝在北京堅持革命鬥爭的李大釗同志,但李大釗同志毫不畏懼,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仍然留在北京從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張作霖逮捕,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在獄中繼續領導黨的工作,4月28日被敵人絞死。

二、初讀課文,思考:

1、自讀課文,讓作者永遠忘不了的是哪一天?為什麼永遠忘不了?

2、本文介紹了誰的什麼事?(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被捕後與敵人鬥爭的事蹟)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

自學生字詞,有不會的地方查字典。

1、讀準字音。

2、記清字形

3、理解字意

軍閥:指舊中國擁有武裝部隊,霸佔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兒童娛樂場:相當於現在的兒童樂園之類。

僻靜:偏僻安靜。

恐怖:驚慌、害怕。

憲兵:舊社會反動派用來鎮壓人民的軍隊。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罰。

押:暫時把人扣留,不準自由行動。

絞刑:死刑的一種,用生字勒死。

四、鞏固練習

1、抽讀生字卡,口頭組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講讀課文,進一步理解內容

2、朗讀全文,能回答課後練習題1

教學過程:

一、學習被捕前部分

1、輕聲讀這一部分:

2、討論: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這句話在這裏有什麼作用?

(承接第一節,引起下文的回憶)

(2)李大釗被捕之前局勢非常危急表現在哪些地方?

(1、燒掉文件書籍;2、張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閻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釗同志是怎樣對待這嚴重的局勢的?按以下要求從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釗同志夜以繼日地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釗同志不顧個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釗同志為了革命事業,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學習被捕時部分

1、説説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李大釗被捕經過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詞語寫出了李大釗同志被捕時的緊張氣氛?

(2)文中哪些詞語寫出了“我”的驚恐?

(3)文中哪些詞語寫出了敵人的兇殘?

(4)文中哪些詞語寫出李大釗同志的沉着和對敵人的蔑視?

3、小結

三、學習被捕後部分

1、帶着以下問題自學這一部分

(1)用“————”畫出在法庭上李大釗同志的外貌。

(2)用“~~~~”畫出在法庭上李大釗同志的神態。

2、思考討論:

(1)“我”在法庭上見到父親是,父親是什麼樣子的?他説明了什麼?

“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頭髮”——李大釗經受敵人的殘酷折磨。

“平靜而慈祥的臉”——説明父親對敵人的無所畏懼和對親人的愛。

(2)李大釗在法庭上見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説明了什麼?

(一方面説明李大釗對親人被捕早已預料,更重要的説明了他對革命事業的愛,超過了對親人的愛,正是對革命事業的無比熱愛,使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佔據着,這種力量就是“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這種力量支持着李大釗同志跟敵人鬥爭,使他表現的無比堅強、沉着。)

(3)説説“安定”“沉着”這兩個詞在課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動搖。文中表現出李大釗不為私情所動搖。

(2、“沉着“——從容鎮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現出李大釗同志在法庭上無所畏懼、鎮定自若。

四、鞏固練習

1、説説每一部分都講了哪些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三課時

一、學習第四部分

(1)輕聲讀

(2)語言練習

(3)畫出文中寫李大釗同志被害後,全家無比悲痛的句子。

(4)“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這兩句表達了母子倆什麼樣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會忘記敵人欠下的血債,要問反動派討還血債,繼承先烈的遺忘革命到底)

(5)最後三段與開頭有和關係?(前後照應,首尾連貫)

二、總結課文

1、李大釗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時的表現是怎樣的?

2、通過李大釗的表現,反映了李大釗具有什麼樣的精神品質?

a)對親人充滿慈愛。

b)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

c)對敵人頑強鬥爭、堅貞不屈。

3、讀完課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獻身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2)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完成未完成的事業,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三、鞏固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永遠忘不了父親被難日

局勢嚴重

工作緊張

十六年前的回憶

不慌不忙

保持嚴峻

平靜慈祥

安定沉着

記住父親被害的日子

樂餘中心國小教育平台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課文中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魏王派西門豹去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巧施妙計,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帶動羣眾發展經濟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為民辦實事、做好事的古代官的形象,讚揚他反對迷信、尊重科學的品質。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先寫西門豹通過調查得知鄴地貧窮的原因;然後重點寫西門豹巧破迷信,最後寫西門豹發動人民興修水利,使莊家年年得到好收成。

選編該課文的目的:

1、學習抓住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詞句,體會人物品質。

2、使學生從小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學的教育。

學情分析

1、本班有48位學生,有6位學生學習成績優秀,有12位學生學習成績良好,有10位學生學習成績合格,其餘的都很差,有的連寫字都還不會。學生主動回答問題少,平時不願交流。平時的作業或測評,及格率幾乎不超過60%,將近有10個學生平時成績在10分上下,甚至有的要從基本的識字、寫字開始。為此幾乎所有的都得從頭來。

2、形成這樣的原因:(1)原任課教師不重視。(2)學生的資質差,有弱智的。(3)學校與家長缺少溝通,使認識上產生距離。

3、如何理解西門豹的辦法妙在哪裏?(由於學生基礎差,不易理解)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25個詞語的意思,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鬧”的在文中三個句子中的意思。

3、瞭解西門豹為民除害的事蹟,知道他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敢於破除迷信,為民辦實事的好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初步學會抓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教學的難點是:知道西門豹是如何將計就計懲治首惡,破除迷信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置懸念,揭示課題:

同學們,距今20xx多年的戰國時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門豹(板書,並學習生字“豹”),雖然他官職很小,卻一直被人稱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讓我們通過課文學習來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引疑

1、聽課文錄音,

思考:課文寫了西門豹在什麼地方為當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檢查生字、新詞學習情況,再讀課文

3、説説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疑問?

三、學習“單元提示”,指導分段

1、學習“單元提示”,明確抓重點段分段的步驟,方法。

2、再讀課文,根據剛才的問題,找出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四、研讀課文第一段

1、西門豹到了鄴地,發現那裏田地荒蕪,人煙稀少,於是展開了調查,現在請同學們來研究西門豹所作的調查,分析造成鄴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大原因,並説説你是根據什麼研究出來的?

(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研究)

2、交流,彙報,得出結論:

(1)巫婆官紳給河伯娶媳婦

(2)年年鬧旱災(板書)隨機解釋“鬧”在三個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討論,寫調查報告

4、交流

五、練習拓展:

修改調查報告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二、研讀第二、三段

1、西門豹是鄴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紳禍害百姓的事實後,可採取歸些辦法懲治他們?

2、但西門豹採取了什麼辦法?他的辦法巧妙在哪裏?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從西門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組彙報學習成果,教師適當引導,重點研讀三個重點句,品析詞句,邊讀邊體會西門豹的將計就計。

(1)他回過頭來對巫婆説:“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巫婆去跟河伯説一聲,説我要另外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説完,他叫衞士抱起巫婆,把她投進了漳河。

(2)等了一會兒,西門豹對官紳的頭子説:“巫婆怎麼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説完,又叫衞士把那個人投進漳河。

(3)西門豹回過頭來看着他們説:“怎麼還不回來,請你們去催催吧!”説完又叫衞士把他們扔下漳河去。

4、想象説話:漳河邊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過會怎麼説?

5、西門豹還為百姓做了什麼事?

三、總結,領悟人物品質:

現在誰來説説20xx多年前的西門豹為什麼到現在還被人稱頌?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0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農曆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課始,以“聲”激情誘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與朗朗地讀又與有音樂烘托伴奏的朗誦,對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帶給人的內心體驗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繪了錢塘江大潮來前的風平浪靜與潮來時的驚濤浪吼形成鮮明對比,尤其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潮水由遠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為了充分發揮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渾有力的交響樂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誦,使學生入其境,動其情。

準備一段由緩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緩漸弱的交響曲。以“舒展緩慢”吻合潮來前的平靜;以“歡樂抒情”襯托人們觀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壯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氣勢。

(二)課中以“像”釋疑解惑。

學生生活在繁華的城市,許多孩子沒有到過海邊,更無從目睹這樣雄偉壯麗的大潮之景觀。對於沒有見過的事物,又無類似經歷可以借鑑,不僅給理解課文帶來障礙,也給展開想象造成困難。因此,需運用電教手段,聲像同步,視聽結合,創設情境,提供感知,發展情感,促進理解。

根據課文內容,從《神州風采》裏的“海寧觀潮”一片中截取有關片斷,按潮來時開始還是風平浪靜到有聲無“形”,然後“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漸近,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白浪翻滾,如同一道城牆”;更近,猶如“戰馬飛奔,坦克轟鳴”的順序組接。錄製兩遍。第一遍按由遠及近,將潮水的“如線”、“橫貫江面”、“如牆”、如“萬馬奔騰”的四個畫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學生有時間看清楚並將實際景象與課文裏的文字描述在頭腦中“銜接對號”。第二遍不定格,使學生對大潮由遠及近的推進變化、發展有一個連貫、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讀”促思通文。

朗讀是理解內容的基礎,也是檢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徑。《觀潮》從聲、形、色三方面描繪讚美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形象鮮明,富於感染力。有感情地誦讀既有助於理解課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讀,應求形式多樣,不同的讀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據不同段落的學習內容、訓練任務、教學目的選擇適當的讀法。默讀,利於思考;朗讀,助於理解;齊讀,訓練面大;自由讀,靈活主動;個別讀,“以點帶面”便於指導。讀,又不能走形式,明確讀的目的,提出讀的要求,求得讀的成效。要以讀引思,以思促讀,讀思結合。

這堂課的教學,採用下列讀法:

課始:教師範讀激情;課中:自學時默讀,理解中自由讀,理解後感情朗讀;課尾:個別讀、齊讀相結合。

(四)優化課堂結構。

教學結構力求體現“教為主導、生為主體、學為基礎、思為核心、‘道’貫其中”的整體優化結構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做到“三動”和“三個保證”。

三動:動腦思考;動口讀説;動手畫批。

三個保證:在學習的中心階段,即高潮處,關鍵處,難點、重點處,保證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思、去議;保證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保證學生自始至終在課堂上過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學的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1、教學重點:

潮來時的壯麗景象是教材的重點部分,也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好這一段。

突出重點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觀察和表達的順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極遠—漸近—再近—更近”的順序觀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達途徑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將大潮雄偉奇特的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從中體會作者讚美“天下奇觀”的思想感情。

(3)重點理解比喻句。

引導學生分清本體與喻體,即把什麼比作什麼,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它們的作用,懂得這樣比的真正含義。

(4)運用電教手段——錄像,創造情境,激發情感。放錄像—畫批—討論—朗讀多種教學手段優化組合。

將看、想、説、讀有機結合。做到“圖”“文”“視”“聽”互補;“聽”、“説”、“讀”、“思”互促。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故事。

2、在品讀語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求光明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3、積累文中的優美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上課,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張精彩的圖片,大家想看嗎?邊看邊猜猜每張圖片講了哪個故事?

2、在我們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憑藉豐富、大膽的想象,創造出了這一個個瑰麗、多彩、優美的神話故事。這節課,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話故事。

板書課題:夸父追日。

(指名讀,齊讀)

3、釋題:追日(追趕太陽)讓生質疑:為什麼追?怎麼追?追到了沒有?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學生自由讀文章。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波浪線把能解答三個問題的有關語句畫下來。

2、交流畫好的句子。(順便檢查畫的是否準確,讀得是否準確、通順。隨即指導讀詞“虞淵”“瀚海”“渭河”“頹然”)

為什麼追?——每天夜裏,……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為什麼?)

怎麼追?——於是夸父拿着手杖……夸父就追到了

追到了沒有?——第三節、第四節有關語句。

3、能不能用自己簡單的話來連起來回答這三個問題?(指導概括主要內容)

三、品讀第一段,感受夸父追日的強大精神之柱。

1、夸父為什麼要去追趕太陽,他心裏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段,劃出句子。

2、交流:

課件出示:“每天夜裏,太陽躲到哪裏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⑴指名讀。

⑵引讀:

師:是呀,夸父對光明是那麼的渴望,當夜幕降臨,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陽,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師: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⑶同學們,來吧!讓我們一起讀出夸父的心聲,呼出他對光明的渴望?

生齊讀:“我不喜歡……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⑷讀着這樣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

課件出示:我看到了一個()的夸父。

(勇敢向往光明)

四、品讀第2~5段。

過渡:是呀,在字裏行間,我們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動了,更被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讓我們再次隨着這些神奇的語言文字走進故事2~5節。

1、默讀2~5節,邊讀邊思考夸父還神在哪裏,又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劃出有關句子。

2、交流句子一:

課件出示:“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裏?

(跑步速度快)

⑵抓“一眨眼”“像風似的奔跑”體會夸父速度快:

爸爸的汽車在告訴公路上行駛,如果以每小時100公里來計算,兩千公里得開多少小時。(20小時)

整整要開20小時,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這份感受讀出來吧。

⑶還有哪裏看出夸父跑得快。

(像風似的奔跑)

⑷此時,所有的感受只在一個“讀”,來,一起讀出夸父跑步的速度。

⑸創設情境:

夸父,你為什麼跑得這麼快,這麼急?

預設:因為太陽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為夸父心中始終記着這樣一個目標:

課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生齊讀)

4、不知不覺中,一個“神”已深深印在我們心頭,夸父還“神”在哪裏?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裏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喝乾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裏?

⑵拓展黃河、渭河資料,抓關鍵詞“霎時間”體會夸父之渴。

⑶指導讀。

5、是呀,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顧疲憊去追趕太陽,那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目標支撐着他。

讀到這裏,你又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6、夸父還“神”哪裏:

出示:“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後幾縷金色的光輝塞在夸父的臉上。夸父遺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陽,長歎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⑴指名讀,夸父遺憾什麼?

(沒有追到太陽、沒有把光明留住)

⑵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遺憾、對光明的渴望都化作這最後的奮力“一拋”上,這一拋,都拋出了什麼?

(這一拋,拋出了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這一拋,還拋出了鮮美的桃子。)

⑶引導:孩子們,傳説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個首領,這個部落特別奇怪。一年中只有兩個月,天上是有太陽,其餘的十個月,人們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夸父是那麼想把太陽留住。那麼這一拋,夸父還想拋出什麼?

(根據生回答板書:希望、光明……)

⑷指名讀。

⑸難怪大地和山河在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連太陽也把最後幾縷金色的光輝送給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讓我們帶着滿心的敬意讀讀夸父的最後一瞬間。

(齊讀)

⑹讀着讀着,你覺得這一拋還拋出了什麼?

讀到這裏,你又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7、練筆昇華:夸父,我想對你説……

寫一兩句話,佩服夸父的決心及毅力、還有做事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永遠秉持着有恆心、有毅力,不畏艱難的精神;追求光和熱,契而不捨;“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生命不息,追趕不止;學習上也應該有夸父不斷追趕的精神,使自己不斷進步。

五、拓展延伸。

1、《夸父追日》這則神話故事出自我國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經》,想學看看這本書中是如何寫這個故事的嗎?

出示: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讀一讀,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説説古文的意思。

2、以晉代詩人陶淵明稱讚夸父的古詩作結: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竟走。餘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

一、教材分析: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風民俗,深深的懷念,外國名篇名著,科學精神,難忘國小生活,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在六組教材之後,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提供了10首供學生讀背的古詩詞。在教材的最後,還安排了“綜合複習”,為教師準備了9篇複習材料以供期末複習時使用。

本冊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六組“難忘國小生活”。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閲讀材料”兩大部分。

本冊教材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1篇,其中精讀課文10篇,略讀課文11篇。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5篇課文。每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閲讀鏈接”。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閲讀鏈接”五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在有的單元中提供多個角度供教師和學生選擇。“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台”“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成語故事”“趣味語文”“課外書屋”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各安排了兩次,“課外書屋”安排了一次。

本冊要求會寫80個字。為便於複習檢測生字和積累詞語,在每組課文之後安排了“詞語盤點”欄目。其中,“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是精讀課文裏的,由會寫的字組成,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中的詞語,有的是精讀課文裏的,有的是略讀課文裏的,只要求識記,不要求書寫。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會寫80個,瞭解在語言環境中的字義,並能正確書寫。

(2)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文段。

(3)背誦20篇以上的優秀詩文,課外閲讀不少於15萬字(完成課文配套課外閲讀30篇)。

(4)學習瀏覽,能初步瞭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根據需要蒐集相關的信息,並按一定的標準分類。

(5)學習用鋼筆和毛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並有一定的速度。

(6)學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象作文、簡單的讀書筆記、關於自己的事。

(7)在閲讀中學習一些讀寫方法: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

(8)學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2、技能方面

(1)會使用字典、詞典進行識字,有一定獨立識字的能力。

(2)能用鋼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並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並體會漢字的優美。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並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6)在閲讀中能揣摩文章的敍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7)會讀詩歌,初步掌握閲讀方法,瞭解詩歌的語言特點。

(8)樂於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9)能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象作文、讀後感等習作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修改自己的習作,書寫規範、整潔。

(10)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通過了解自我、閲讀報刊、書籍及採訪等途徑,小結自己的國小生活和成長足跡,能夠寫簡單學會活動總結。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使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讓他們受到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家鄉的教育,受到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思想教育;增強環保意識,陶冶愛美的情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熱愛科學、敢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在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語文綜合運用的能力,教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4、學習習慣方面

(1)養成良好的預習、複習、認真完成作業和根據需要蒐集、積累信息的習慣。

(2)養成先想清楚再寫和寫後認真修改的習慣。

(3)養成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大膽質疑的習慣。

(4)養成課外閲讀讀書看報的習慣,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5萬字。讀後寫讀書筆記。

(5)養成如實表達的良好文風。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象作文、簡單的讀書筆記、關於自己的事。在閲讀中學習一些讀寫方法: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在閲讀中能揣摩文章的敍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2.難點: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並能抓住文章的大意。會讀詩歌,初步掌握閲讀方法,瞭解詩歌的語言特點。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通過了解自我、閲讀報刊、書籍及採訪等途徑,小結自己的國小生活和成長足跡,能夠寫簡單學會活動總結。

四、教學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讀寫結合,以讀促寫。重視詞、句、段的訓練,重視朗讀的訓練和指導,加強課外閲讀的指導,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

6、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7、對學生進行雙基教學,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8、實行“雙體互促”課堂教學,培養合作精神,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9、.每堂課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

10、採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包括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品位,培養高素質的一代新人。

五、作文計劃:

(一)口語交際:

1、口語交際目標:樂於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在稍做準備後能當眾作簡單的發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

2、注意激發興趣,引導互動交流。本冊教材注意從學生生活實際中提煉口語交際話題,有的專題中口語交際提供了多個角度,注意拓寬話題範圍。教師要結合本地區、本校、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交流主題和話題範圍,使學生的交際能夠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有話可講。還要根據每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為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交際、展開互動交流創造條件。有的需要創設情境,如,談自己的理想;有的需要引導回憶,如,説説自己難忘的“第一次”;有的最好能提前佈置,如,談自己瞭解到的民風民俗。

3、交際目標要明確。教材安排的交際話題類型不一,每堂口語交際課的交際目標也應各有側重。要注意從傾聽、表達、應對等各個方面考慮,提取需要重點訓練的方面,教學時做到心中有數,適時給予點撥、指導。對於辯論、演講等需要專業技能的口語交際話題,要根據教材安排給予一定指導,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語交際與習作合在一起,要注意處理好口語交際和習作指導、講評的關係。總之,在口語交際課上,要科學安排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二)習作教學:

1、作文總目標:能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象作文、讀後感等習作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修改自己的習作,書寫規範、整潔。

2、習作教學措施:強化學生的習作意識,加強習作形式的指導,引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文風,習作交流和評價,重在鼓勵。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對“零點降生”這一問題的態度上的變化線索。

2、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要樹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3、通過本單元課文異同點的對比,滲透寫法。

4、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對“零點降生”這個問題的看法的前後變化及原因。

瞭解課文內容,懂得要樹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談話導入)有人説,凡是子夜零點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運的,將來一定會出人頭地,業有所成。可是,零點降生,真的那麼重要嗎?我們所要經歷的漫漫人生之路真的是憑藉何時降生來決定的嗎?今天,我們就和作者一起去經歷一段耐人尋味的心路歷程。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看看課題,再想想內容,你覺得文章是圍繞什麼寫的,主人公是誰?

3、請同學們瀏覽課文,試着概括作者的態度轉變過程。在學生讀完書後出示短語:看能否從中選擇幾個對作者態度的變化過程進行簡要概括。(隨波逐流,無所事事,自暴自棄;不吝心血,發誓努力;淚如泉湧,愧疚不安,徹底覺悟)

師:從大家概括出的主要內容中我們就能看出,“我”對“零點降生”這一問題的態度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板書:在乎不在乎)

【設計意圖】:從整體入手,瞭解文章的寫作思路。

  三、精讀細品,深入探究

過渡:看着黑板上這幾個詞語,不禁會讓人產生這樣的困惑:“我”對待“零點降生”的態度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從在乎到不在乎,“我”究竟有什麼具體表現?

出示閲讀提示

默讀課文2——9自然段,思考:“我”對待“零點降生”的態度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從在乎到不在乎,“我”究竟有哪些具體表現?在文中劃出相關的句子加以體會。

【設計意圖:深入品位文本的語言文字,理解我的變化原因。】

(一)在乎時

表現一“自暴自棄”

1.“我從懂事起對自己就沒有信心”(非常不自信)

“生死由命,成敗在天。上天既然已經安排好了你的命運,你再努力也沒有用。”(在我看來,任何事都是成敗在天,與個人努力無關。)

(板書:成敗在天)

“我”變得對一切都無所謂,整日無所事事,隨波逐流。甚至有一次還蠻不講理的頂撞了母親。”

2.投影出示:“你怎麼不把我生到零點?那樣我就有福氣了,還用你操這麼多心!”

過渡:當我得知自己是零點降生的時候,我又有什麼具體表現?

表現二“發誓努力”

1.根據學生髮言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自由讀,指名讀。

2.聽了母親的話,我一夜無眠,並在心裏暗暗發誓(引讀)——今後絕不吝惜自己的心血與汗水,決不辜負自己零點降生的這份幸運。

3.母親究竟是以怎樣一番話語打動了我?投影出示母親的話。

默讀母親的話,想一想,母親想告訴我什麼?指名讀並回答

帶着你的理解與感悟,再有感情地讀一讀母親的這段話。

4.小結

我是那麼強烈地在乎“零點降生”的問題,因為自己不是誕生在那個幸運的時刻,我自暴自棄,隨波逐流。把自己一切行為都歸咎於媽媽:投影出示:“你怎麼不把我生到零點?那樣我就有福氣了,還用你操這麼多心!”當得知自己是零點降生時,我發誓努力,甚至不吝惜自己的心血與汗水只為了:“決不辜負自己零點降生的這份幸運。”可見是否零點降生對她來説有多重要。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文中語言,理解女孩最初對“零點降生”的態度。】

(二)不在乎

表現———“淚如泉湧”

1.過渡:8年後,我成為村裏第一個正式的大學生,臨行前,我得知了自己不是零點降生的。當媽媽還在為自己當初對女兒的欺騙而感到愧疚不安的時候,她不知道,其實,我早已不在乎了。此時我的表現又是怎樣呢?

2.指名讀句子,根據學生髮言投影出示:“我的眼前忽然浮現出8年前的那個夜晚,耳邊也一字字地想起了母親當初的話語。我忍不住淚如泉湧。其實愧疚不安的應當是我,不是嗎?”自己小聲地讀一讀這幾句話,感受“我”此時的心情。

【設計意圖: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通過反覆讀感受坐着當時的心情,進而領悟媽媽的良苦用心。】

★改變“我”對零點降生看法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是母親的“謊言”和她自己的努力。

★你們認為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呀? (善良慈愛)

有感情朗讀7、8段。

【設計意圖】抓住母親的語言、神態描寫,引導學生品味母親的用心良苦,為下面談感受打基礎,同時滲透寫法。

★所以,從那一刻起,作者“我”徹底省悟了,接讀。(出示)

1、是啊,作者曾經因為自己不是零點降生而自暴自棄,但在母親善意的謊言下,她樹立了自信,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取得了成功。現在咱們靜下心來想一想,你對作者、對母親、對母親的這種做法有什麼看法?前後桌同學相互討論討論。

小結:這篇課文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輝煌的未來要靠自己去創造。也就是成敗在人,想想在於人的什麼?(勤奮、努力、奮鬥……)

(板書:成敗在人)

2、練習背誦:讓我們把這個給了我們這麼多啟示的結尾背下來。

【設計意圖】:落實教學目標,關注不同羣體。

四、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總結:這節課,我們隨着作者一起經歷了一段令人難忘的心路歷程。作者對零點降生態度的變化,乃至於最後的徹底覺悟,都發人深思,耐人尋味,此時此刻,你又有些什麼感受要與大家交流呢? (用一兩句話説出你此時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自由談感受,把自己的理解和體會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出來,使學生學習表達。

五、橫向比較,學習寫法。

回憶一下我們本單元學過的幾篇課文:《母親的純淨水》、《我看見了大海》、《零點降生的女孩》。現在我們來思考、對比一下這幾篇課文有什麼異同。(出示課題)

A相同點

a)內容:都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

b)情感:父母對子女的愛

B不同點

a)前兩篇結尾表達含蓄。

b)本篇課文的結尾從正反兩方面直接抒情,表達出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點明瞭中心。

c)請大家再讀一讀這三篇課文的結尾,體會體會幾個結尾不同的表達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對比異同點,體會不同結尾的表達方法,進而學以致用。同時有助於學生形成“比較”的意識,提高欣賞評價能力。

六、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有點迷信的女孩在母親一個善意謊言的激勵下,從自暴自棄到樹立信心,最終取得了成功。關於信念的格言警句還有很多,我們課下可以去搜集積累下來。希望同學們心中始終持有信念,相信只要你堅定信念,付出努力,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設計意圖】:藉助課外閲讀,鞏固本課所學,促使學生積累語言。

七、作業

1、學了這篇課文之後,你一定有許多的感受,請以讀後感的形式寫在積累本上。

2、熟背最後一個自然段。

學習效果評價

1.按原文填空

如果一個人只聽從( )而忽略了( ),是多麼( )啊!無論什麼時候,一個人都沒有理由( )。其實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潛藏着許多( ),但你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去( )。天會颳風,天會下雨,但是永遠也不會掉下白麪饃。你只能用( ),為自己開掘出一眼( )的幸運之泉。

2.寫讀後感:我們隨着作者一起經歷一段令人難忘的心路歷程,讓人深思,耐人尋味.此時此刻,你又有些什麼感受呢?動筆寫一寫。

板書設計:

15 零點降生的女孩

在乎謊言不在乎

成敗在天成敗在人

事實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4

  一、 整體引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請大家迅速瀏覽全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指名回答:

(作者在天安門看到燈光,聽到讚歎,回憶起1947年,在沙土集圍殲戰中,郝副營長為了戰鬥的勝利犧牲了自己的事。)

 二、 研讀課文

(一)提出問題,學生自讀感悟。

同學們,課文為什麼以“燈光”為題呢?

出示課件(1) 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思考為什麼以“燈光”為題?課文在開頭、結尾都寫到天安門前的燈,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劃出重點語句,並做簡單的批註。

(2)小組交流。

(二) 明確線索,初步感悟天安門前的燈光。

1.課文為什麼以“燈光”為題?

(因為文章是以“燈光”為線索的。)

2. 課文是怎樣以“燈光”為線索來記敍的呢?按順序談一談你的感悟。

3. 指名讀第1自然段。

出示課件(2):

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着周圍的雄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抓住“光明”、“温暖”,從這兩個詞語中我感受到的舒適與寧靜。抓住“千萬盞燈”從這個詞語中我感受到壯觀與自豪。學生抓住“靜靜地照耀”,從中體會到舒適與寧靜。)

師板書:千萬盞燈

(三) 感悟郝副營長看燈光時的沉思。

1.過渡:作者也喜愛天安門廣場上的燈光,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讚歎:“多好啊!”我心頭微微一震,是什麼時候聽到過這句話來着?噢,對了,那是很久以前了。於是,作者沉入了深深的回憶。這句話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説的?你有什麼感悟?

2.師出示課件(3):

這會兒,他正倚着交通溝的胸牆坐着,一手夾着自制的煙捲,拿着火柴盒,一手輕輕地划着火柴。他並沒有點煙,卻藉着微弱的亮光看擺在雙膝上的一本破舊的書。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着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着那幅圖,默默地沉思着。

(抓住 “注視”從中我體會到郝副營長看得認真、投入。)

師板書:吊着的電燈

3.“沉思”是什麼意思?

(深思的意思)

4.他在沉思什麼呢?

出示課件(4):

郝副營長在沉思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沉思當時窮苦人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只有戰勝了敵人才能換來和平,才能……

他在沉思讓人民用上電燈。)

指名讀。

(四)感悟郝副營長對燈光的憧憬。

1.過渡:此時郝副營長注視着圖上的吊燈,他想的是中國的孩子們也用上電燈該“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地説。沉思過後,突然,他湊到作者的耳邊輕輕地問:“記者同志,你見過電燈嗎?”作者是怎麼説的?郝副營長又説了什麼?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

2.請一位同學來讀第6、7自然段。

師出示課件(5):

“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裏。

(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體會到來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3.“該多好啊!”是説什麼好?

(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是説有燈光好)

師板書:憧憬中的電燈

4.“憧憬”是什麼意思?

(嚮往)

5.他還會憧憬什麼?

出示課件(6):

郝副營長憧憬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窮苦人過上幸福生活,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6.下面就請大家帶着自己的感受讀讀這兩段。

7.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感悟郝副營長在戰鬥中的英雄行為。

1.過渡:郝副營長注視着圖上的吊燈,沉思的是隻有打敗敵人,才能能讓孩子們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於是他由衷地發出了讚歎:“多好啊!”郝副營長這樣憧憬是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那麼,郝副營長為了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又是怎麼做的呢?你從中又感受到了什麼?

生讀書描寫戰鬥的自然段。

師出示課件(7):

突然,黑暗裏出現一星火光,一閃,又一閃。這火光雖然微弱,對於尋找突破口的部隊來説已經夠亮了。戰士們靠着這微弱的火光衝進了圍牆,響起了一片喊殺聲。

(抓住“一星火光”從中體會火光的作用大)

師板書:一星火光

出示課件(8):

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後續部隊指了路。

2.後來才知道,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是郝副營長

生接讀: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後續部隊指了路。

3.這一段作者在描寫郝副營長的動作時,是怎樣寫的?

(這一段運用了劃、點、舉三個動詞描寫了郝副營長的動作。這樣描寫使句子更生動形象。這樣描寫使郝副營長的動作更連貫,再現了當時的情境。)

4.齊讀這句。

5.引讀:

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為了使突擊連的戰友不至全軍覆沒郝副營長毅然

(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後續部隊指了路。)

為了讓這場圍殲戰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郝副營長毅然

(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後續部隊指了路。)

郝副營長為了趕明兒勝利了,讓孩子們都在明亮的燈光底下學習寧願失去自己寶貴的生命,他毅然

(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後續部隊指了路。)

6.同學們看書,文中寫郝副營長的行為是第10自然段的,如果我們把文章改動一下,看看哪種寫法好,為什麼?

師出示課件(9):

整個團指揮所的人都焦急地鑽出了地堡,望着黑圍牆。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突然,黑暗裏出現一星火光,一閃,又一閃。原來是郝副營長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後續部隊指了路。

(自己讀,感悟區別。)

7.指名兩個同學來對比讀一讀。

一個學生讀文章的第9、10兩個自然段,一個學生讀改過的出示課件(9)。

(書上保持了敍事的完整性。

當時大家不知道是誰點的。

設置了懸念,使文章情節更加生動,引發人想象。)

8.引讀:這一仗我們消滅了敵人的一個整編師。戰鬥結束後,我們把郝副營長埋在茂密的沙柳叢裏。

(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9.師出示課件(10):

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10.自由讀讀

11.引讀:

郝副營長僅僅22歲,但(女生接讀: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郝副營長最大的願望就是見一見電燈,但(男生接讀: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郝副營長是著名的戰鬥英雄,本來有着光明的未來,但(全班接讀: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12.這位戰鬥英雄這樣做你感受到了什麼?

(他用他的生命換來燈光。)

13.是啊,是英雄的犧牲換來了今天天安門前的璀璨華燈。

指名讀最後一段。

師出示課件(11):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師板書:璀璨的華燈

14.你們從中感受了什麼?。

(體會是千千萬萬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

15.這璀璨的燈光又象徵着什麼?

(這燈光象徵着他們的革命精神,幸福生活。)

6、感悟首尾呼應、以燈光為線索的寫作方法。

1.課文在開頭、結尾都寫到天安門前的燈,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師出示課件(12):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着周圍的雄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2.請兩個學生讀兩句。

(體會開頭結尾相呼應的寫法,象徵着幸福的生活是無數英雄的犧牲換來的,這幸福來之不易。)

3.師總結歸納完成板書:本文以天安門前千萬盞燈引出回憶,通過描寫郝副營長注視圖上的吊燈陷入沉思,他想只有打敗敵人,窮苦人的孩子才能夠見到他憧憬的燈光。他在戰鬥中點燃了一星火光,這火光雖然微弱,但卻為部隊指明瞭勝利的方向。而他也像無數革命先輩一樣,最終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文章是以這樣的線索來結構全篇的,線索清晰,結構嚴謹。我們同學們要記住這種寫作方法,並在自己的寫作中加以運用。

三、作業

仿照這篇文章的寫法,寫一篇記事文章。

板書: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2、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鼓勵和關愛,體會情感。

學習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課件

2、預習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在《新來的王老師》一文中,王老師別有用心,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給了他特別的鼓勵,讓我們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不同的老師對學生關愛的方式不同,今天我們來學習《作文上的紅雙圈》,看看這位老師的關愛對作者有着什麼影響。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讀課文,邊讀邊想“我”的作文《補考》有着怎樣一段不平凡的經歷?然後完成填空。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文章寫了因為“我”的一篇作文,首先被貼在()上,然後又發表在()、()上,最後發表在()上,給了作者自信和力量,最終成為()的事。

(二)、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過渡:偶然的一次作文比賽,竟然使學生成為了作家,這還要得益於當初老師給他的九十八個紅雙圈。

1、學習要求(二):快速讀課文,邊讀邊想:“紅雙圈”給“我”這一生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請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話語讀一讀。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1)指名學生回答影響:“我”在紅雙圈的鼓勵下,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最終成為作家。過渡:是啊!“我”在紅雙圈的鼓勵下,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最終成為作家。如果沒有當年作文上的九十八個紅雙圈,會有我今天的一切嗎?作者成為作家後,並沒有忘記他的老師。作者也説出了自己的心裏話,請大家讀一讀。(2)感情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四、當堂訓練

你身上發生過類似的經歷嗎?請你與同學説一説,也可以把你的經歷跟後面的老師談談;還可以拿起筆把你類似的經歷寫下來。

五、教學反思

教學這篇文章,因為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近,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在教學中聯繫實際,更能打動學生,並從中悟出道理。

學生更加理解文章,懂得生活。

下面有學生寫的讀後感,説得很好。

課文中“沒有當年作文中的紅雙圈,會有我今天的一切嗎?”向我們透露了:沒有當初老師對“我”的鼓勵,就不會有“我”今天的一切,同時,也透露了老師對學生的良苦用心。是的,在這大千世界中,到處都充滿着鼓勵和期望,有老師對學生的,有父母對孩子的,也有老人對新生兒的。正是有這些期望與鼓勵,才成就了許多國家棟梁,成就了祖國的興榮與強大。使我們親親的祖國成為世界一大強國,成為了又一顆世界矚目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