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成功無捷徑》讀後感

校園5.02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功無捷徑》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功無捷徑》讀後感
《成功無捷徑》讀後感1

讀了雷夫·艾思奎思老師寫的《成功無捷徑》,使我感觸很深。他是一名教師,一名普通的美國老師,但他用自己對教師職業的滿腔熱忱去對待工作,奉獻出了自己全部的業餘時間,和學生們朝夕相處,把自己的所學傾囊相授,以孩子們喜歡的形式教給他們,同時還給了他們受用一生的各種良好品質。當我看到雷夫老師提出的幾個問題時,我也在思索:我的使命是什麼?孩子們在我的課堂上能學到什麼?他們能改正哪些缺點和毛病呢?

自己從教幾十年了,越來越多的感受到自己責任的重大,在這裏不只是安全方面的考慮,更多的是我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我們的教育對孩子的以後會有什麼影響,有意義的我就去做。於是在我的工作中更多的注重對孩子今後發展的影響,回憶多年的的工作,我注重的是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自信心的培養,比如,每天的晨讀,鍛鍊了孩子的朗誦能力和識字。英語課上的遊戲和歌曲都增進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每天孩子們都積極參與,並且我還會組織孩子們參加各種全體參與的遊戲,沒有選拔和報名,這是均等的機會,讓他們在平等中體驗成功,使他們明白只要去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各種展示活動隨着年齡的增長難度逐漸增加,但是他們的表現也是更加出色,特別是講故事比賽。在眾多孩子面前的他們一個個坦然自若,有了這樣的經歷,相信他們以後無論什麼場合都會一樣的勇敢面對。

2、常規的要求使他們懂得了規則的重要,知道要聽從老師的要求。孩子們畢業後教師節很多孩子來了,他們爭先恐後的給我介紹學校生活,很多是在告訴我:學校老師很嚴厲,批評人很害怕的。我問他們:你們挨批評了嗎?他們很不可思議的看着我説:老師的要求我們都做到了,為什麼批評我們呢?遵守各種規則是長期要求的習慣,他們已經能夠坦然面對。有的家長告訴我:孩子回家説看到不聽老師話的孩子感到很奇怪,難道他們沒上過幼兒園,不知道遵守老師的要求嗎?這就是習慣成自然的結果,讓孩子們能夠應對以後面對的一切。

3、開朗性格的培養,豁達的對待一切。以一顆公正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無論他是什麼樣的,當做錯事情的時候批評是一樣的,在表現優秀時讚揚又是同等的,讓孩子能夠正確對待自己,讓他們從小形成健康的心態。記得一個上了學的孩子家長跟我説:她在班裏表現出色,但有時老師並沒有給她機會,回家説的時候態度沒有什麼變化,媽媽奇怪的問他不生氣着急嗎?她跟媽媽説:怎麼會呢?老師説過,我很好,所以要給大家機會,讓那些不太出色的人有表現的機會,不然都是我在管別人怎麼行那?她在驚歎一個小小的孩子怎麼有這麼開闊的心胸,同時在驚歎我的教育在她身上起了多麼神奇的效果。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各種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習能力的培養等等都是我們的至關重要的工作內容,其中我們對待孩子們在做各種事情時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當孩子在樹下探索各種小蟲忘記站隊的時候,我們的一聲呵斥或許就會是他對生物的興趣蕩然無存;當孩子們積極發言的時候,我們多次的拒絕或許就會使他不再參與……所以做一名教師很簡單,想像雷夫老師那樣做一個創造奇蹟的老師或許是我們每個人的追求,做最好的自己。

《成功無捷徑》讀後感2

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雷夫先生的敬業精神。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也不是每種方法都適合每一個人,但是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卻是每位教師都必備的品質。

雷夫先生不計報酬,甚至用自己微薄的薪水為孩子們置辦教學用具,自己出錢帶孩子們旅行、看歌劇。如果説這一點也有很多老師能做到,但是寶貴的時間——他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56號教室的孩子們,早上6:15分到學校,中午教孩子們學習吉他,下午放學後和孩子們研究莎士比亞,週末給孩子們輔導功課,甚至以前的許多學生都繼續來參加這個學習班。這是一個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雷夫先生在書中説:“閲讀是學校裏最最重要的一門課。”在他老師的教室裏,這些來自美國不同人種、宗教、經濟階層和文化背景下的學生都對閲讀有着濃厚的興趣,並深深地與作品產生了共鳴:“當皮魯發現麥格威齊是自己的恩人時,孩子們倒抽了一口氣;當吉姆·霍金斯藏在蘋果桶裏無意間聽到獨腳海盜的計劃時,孩子們驚呆了……”這些孩子具有超強的'閲讀能力是天生具備的嗎?顯然不是,是雷夫先生用他的激情和對文學的熱愛來引導學生們學習,點燃他們的閲讀激情。

而要把孩子們引導好,首先要自己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像書中也有幾位老師想模仿雷夫先生,但是由於他們的知識不夠豐富或對文學有很大的偏激性導致孩子們不僅不會學到知識然而會扼殺他們的求知慾。雷夫先生豐富的知識不僅體現在文學方面,他在數學、科學、音樂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見地。由此,我們做老師的,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真正的教師,而不是教書匠。

我一直認為教室應該是一個充滿歡樂、脱離恐懼的地方,就像第56號教室:學生把老師當成朋友,有意見或建議可以提出來;在輕鬆的氛圍中閲讀和學習等。作為一位美術老師我願意把孩子們都培養成熱愛美術的天使。總覺得有自己愛好的孩子一定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孩子,而熱愛生活的孩子一定是一個積極向上、對生命充滿感動的孩子。希望在孩子成功的路上我也能成為對他有影響的引導者。

最近我們學校也在做文明禮儀教育,在初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後期進步很慢。而56號教室的學生們卻能在外出的時候自覺排好隊,從不大聲喧譁——無論老師在或不在,關鍵是他們真正的在品味經典歌劇和音樂,而不是坐在那裏裝裝樣子。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班額小?是因為學生本身的素質高?還是因為老師的教育方法好呢?

我想我對雷夫先生所有的感觸都起源於他對孩子們的愛,如果他不愛孩子們怎麼會願意奉獻自己?如果他不愛孩子們怎麼會願意帶着病痛和孩子們一起旅行?如果他不愛孩子們怎麼會因為孩子傷害了他而嚎啕大哭?如果他不愛孩子們又怎麼會一遍一遍的和不明事理的領導唱反調?愛,教育應該起源於愛。像雷夫先生那樣。

標籤:讀後感 捷徑